2021年郑州高三二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202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性,是人所具有的一种自觉意识与能力。
探究自然,把握世界,追求“真”,是一种理性能力;研究社会,认识自己,崇尚“善”与“美”,也是一种理性能力。
前者为“科技理性”,后者为“价值理性”。
两种理性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追本溯源,在人类古代的朴素思想中,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东方儒学,都暗含了科技理性。
与价值理性初始合一的样态。
在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作为重要范畴与核心概念,有两个来源: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与阿那克萨哥拉的“努斯”。
“逻各斯”对自然界本质规律的探究与“努斯”对心灵自由的导引,构成了理性认识外部世界与追求心灵超越的双重意义与功能。
虽然古希腊文化尚未对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作出明确界定,但这两种理性在先哲的论述中是合一的。
对于东方儒学,有人认为它过度注重价值理性,造成了科技理性的缺失。
其实不然,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在东方儒学传统中从未分离。
当然不可否认,儒学文化系统中的科技理性是以价值理性为目的的,但这并不代表对科技理性的排斥。
实际上,儒学在求“善”与“美”的同时包容了求“真”的成分。
比如,《易传》在“天人合一”价值基础上,究万物之理,就内嵌着自然观、科学观与方法论。
然而,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对自然界征服能力的增强,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开始出现某种失衡,表现为科技理性的片面凸显与价值理性的日渐式微。
科技理性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等问题,探究自然规律这一“真”的领域,表达的是一种客观必然性,并通过主观能动性对其加以运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
语文郑州二模答案
省市202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那么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
夫欲明物之所由者,那么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
〞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
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述〞。
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部去把握其根本。
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
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由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
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四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
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那么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
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
即使是同一欣赏者。
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
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
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2021年郑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郑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往事沈从文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
因为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辨子就不见了。
那是夏天秋天之间。
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致吃后生病吧。
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爹好象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
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
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地打了他一顿呢。
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
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
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
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拣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
真是好四叔呵!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怎么不匀称。
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还才红红的。
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
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
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
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
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作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
2021年郑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郑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要去北京李全“我要去北京。
”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这句话,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
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N次对我说这句话。
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
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
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
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
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好几百。
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
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
这对于一个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
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
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
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
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
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我说的是实话。
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
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
2021年郑州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郑州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实体书店的经营创新、转型发展,并非新话题。
近年来,随着电子阅读与网上书店的兴起,实体书店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无论是入驻外卖平台卖书,还是借助网络直播“带货”,种种探索与努力,为实体书店创造了更多发展可能性。
尽管实际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但相关探索给人以启示:用好线上平台和资源,发挥好“引流”作用,可以有效延伸实体书店的空间触角,吸引更多人走进书店、亲近书籍。
独特的地理方位和空间存在,为书店的差异化竞争提供了可能。
在电子阅读、网上书店的包围之中,如何挖掘“近”的潜力、深耕社区资源,可谓实体书店突围的关键。
除了少数影响力超群的知名店面外,大多数实体书店必须依靠周边的客流。
无数书店的发展过程证明,不因地制宜则难存,千篇一律则难兴。
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功课:一定距离内的潜在读者,他们有怎样的知识背景,怎样的阅读需求;怎样选书、布置店面、提供附加服务,才能更好地服务这些“近处”的读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区书店、校园书店相继涌现。
这些书店之所以赢得了稳定的读者,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们重视并善于为附近读者服务,互动良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拓展实体书店的发展空间,并不意味着无视距离、试图把远处的消费者尽可能拉到店里,而是要以更绵密的触角,去深度感知一定距离内的潜在读者,进而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更好地满足甚至引导他们阅读。
当然,并不是说一家书店落户在某处,周围的读者就会自动汇集起来。
与外卖订餐相似,实体书店也受制于“距离”的运作逻辑。
与所能触及的读者距离近些、再近些,与读者的精神联系紧些、再紧些,才能积累自身的竞争优势。
为此,那些有助于打开空间触角、与潜在读者交互的方式,都不妨尝试。
外卖、直播、读书会、文创空间……这些,已经不再仅仅是增加经济收益的途径,而是一家实体书店得以立足扎根、形成差异化风格的社会资源。
2021年郑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郑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枝头消息朱以撒①在悠长的公路上奔驰,风从车窗外挤了进来,呼呼直响。
路两旁的杨树、悬铃木度过了漫长冬日之后,应和这个已经到来的春日。
枝头漫出鹅黄,很嫩,似乎吹弹即破。
它们都蜷缩着,像是握住的拳头,还要一点时间,随着越发上升的气温,渐渐打开它的容颜。
这是多么有诗意的色泽啊,很含蓄、阴柔,同时又有一缕开张之气正待散发。
刚刚好——我欣赏的正是这种情态。
再往下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疯狂地展开、伸长,就像一个大姑娘,深闺再也藏不住她的情怀了。
②太泛滥了,不免俗气。
③植物与人不同,是无所谓制约的。
在适宜生长的天候下,很快就会染绿一条大道,或者一个公园。
阳光、雨露、土地,这些条件具备了,它的趋势就是向上。
④春日里盎然的气息也悄然地潜入了我们的肢体,许多欲望勃发而起,笔下想作许多的錦绣文章,下笔迅疾,骎骎驰骛,不觉一又一篇。
⑤我是比较关注节气的人,这和我当过农民有关,虽然最终弃农进城,节气的特征还是让我深刻记取。
我会发现节气到来的这一天的确有许多不同,有时很微弱,不易捉摸,我还是会从一些景物、植物上挑出来,相应地做一些应和。
老百姓觉得最简单有效的就是食补,使人在这一天里安然度过。
时间在人的眼中,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无形无色,一日连着一日,匆匆而过,没有茬口。
总是会在一些时间点上,时间被格外注视,立夏了,立冬了,当放则放,当敛则敛。
适时顺生,说的就是先从情绪上遵从,然后是肢体。
如果从季节上划分,立秋之前都属于情调高涨时节,就连那些细微的鸣虫,肉眼看不到,却积极地发出声响,不愿停歇。
在这个时段,什么都是向上的、开张的。
我动手批改几个小青年的随笔,文辞不能说不顺畅,就是写得太华丽了,让人阅读中感到腻味。
我原本想提笔叉掉一堆词藻,使其变得质朴素淡一些。
才下笔就停住了,自觉不妥。
在这个年龄段,恍如初夏,无论是个人的情怀,还是情怀之下的笔调,都是蓬勃不可遇,他们的表达,也就更充足和饱满,饰而无节。
2021届郑州第三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郑州第三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受疫情影响,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日前在京线上发布。
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
图书阅读率为59.3%,较2018年的59.0%上升了0.3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7.6%,较2018年的35.1%下降了7.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9.3%,较2018年的23.4%下降了4.1个百分点。
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41分钟,比2018年的84.87分钟增加了15.54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6.05分钟,比2018年的65.12分钟增加了0.93分钟,而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
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从未成年人的阅读率来看,2019年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70.6%,较2018年的68.0%提高了2.6个百分点;9~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7.9%,较2018年的96.3%提高了1.6个百分点;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89.1%,较2018年的86.4%提高了2.7个百分点。
2019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2.9%,较2018年的80.4%提高了2.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材料二:日常选择数字化阅读也是出于无奈,这与工作过于繁忙、生活节奏过快有关,平常只能在上下班的地铁、公交车上刷刷微博,扫一眼微信公众号,阅读“碎片化”很难避免。
2021届郑州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郑州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故宫在放飞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陆续推出的《穿越故宫来看你》等爆款H5,可以让你立即体验故宫的魔性!用逗趣活泼的文案语言讲历史故事,让历史中的帝王生动起来,让内容更有可读性和传播性。
再结合H5这种比较具象的传播形式,故宫这一比较严肃的文化IP开始走出围墙,变得有趣、好玩,吸引了年轻人传播和互动的热情。
除了传播内容的转变带来了故宫形象的转变之外,故宫IP年轻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品牌形象的智慧化呈现,即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故宫IP,强化大家对品牌的日常场景感知。
此外,腾讯地图和故宫博物院联合推出“玩转故宫”微信小程序1.0,以“轻应用”玩转“大故宫”,以“新方法”连接“新公众”。
腾讯地图基于位置的场景化服务与真实世界中的故宫连接起来,把真实的景点客观还原到手机地图上,用科技手段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故宫。
材料二:如今游客喜欢在逛景点时购买伴手礼,“景区文创”产品的消费习惯渐渐形成,但北京礼品店货架上的产品却良莠不齐,销量更是天差地别。
北京多数知名景区其实都各有文创“宝藏”:故宫有“朕的心意”,颐和园也有“皇家礼品”,北海公园、动物园等也纷纷推出了特色文创产品。
但到目前为止,游客和市民对故宫之外的北京景区文创产品知晓程度却十分有限。
紫竹院公园的文创商品店备受冷落。
而故宫的文创生意却很红火,除了故宫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大IP,年客流量达到1700 万人次,赶上了微信公众号和网购发展的最好时机,又有院长单霁翔亲自作推手,使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更因为故宫文创产品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的评审专家宋慰祖看来,很多景区的文创产品仍停留在普通旅游纪念品层面,如冰箱贴、马克杯等。
他考虑到公园游客多以市民为主,购买意愿自然比不上以外地游客为主的故宫,建议景区文创可考虑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消费品,这样可以同时吸引外地游客和市民游客群体的目光。
2021届郑州第三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郑州第三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
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
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
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河南省郑州市2021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1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202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
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
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
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
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
《论语》中有“山节藻��”、“朽木不可雕也”。
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
2021年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
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
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
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
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
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
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
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
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
《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老子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
《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
2021届郑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郑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生活刘庆邦这个城市的自行车就是多,每个住宅区的角落都能看到自行车的残骸。
田志文下班骑车回到他所住的楼下,见路牙子上存放自行车的架子里又放满了自行车。
他想看看哪儿自行车放得比较稀,就加一个塞儿,把自己的自行车挤进去。
他推着自行车,从架子这头瞅到那头,架子里的各色自行车把挽把,肩并肩,挨挨挤挤,似乎没有加塞儿的余地。
不过他也瞅出了毛病。
有一辆自行车没了车座,前轮后轮都没了气,车胎的胎皮瘪得贴着地面。
换句话说,这样的自行车已断了气,不再是活车,成了死车。
这让田志文心里有些不平。
既然车已经死了,还占着活车的位置干什么!他把自己自行车停好,看看前后左右无人,就把那辆死车从车架子里抽出来了。
车架子对面放着大铁皮斗子垃圾车,垃圾车后面胡乱扔着好几辆破烂自行车。
他一手提着车的后架,一手扶着车把,推着死车绕过垃圾车,把死车跟那几辆破烂自行车放在了一起。
架子上有了空位置,他把自己的自行车顶上去。
看着自己的车有了一席之地,他心里才稍稍平衡些。
按田志文的估计,架子上自行车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就应该每天为他空着。
不料他这晚下班来到楼下,架子上的自行车又放得满满当当。
他观察了一圈,感到有些气恼,你道怎的?原来那辆被他剔出去的死车又回到了架子中间,比原来的位置更好。
田志文的犟脾气也上来了,他打定主意,要把这辆死车再次清理出去。
他当时没有下手,他看见那个捡垃圾的老头儿在旁边坐着。
他吃过晚饭,到封闭的阳台上往外看了看,见天已黑了,他才乘电梯下楼去了。
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零星小雨,地皮已经湿了。
成排的自行车车座上大都包裹了白色的塑料袋,看去如落了一层薄雪。
他抓到那辆令人生厌的死车,轻轻地抽出来,尽量不发出声响。
他心里有些跳,像是一种偷窃的感觉。
死车推起来有些费劲,他头上背上都出了汗。
2021年郑州第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郑州第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爱情苏童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受到一丝震动。
话说20世纪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
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别人家夫妇扛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心栽,是因为那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他们有个女儿,嫁出去了。
女儿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那里,也不知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
她自己大概一个星期回一次娘家。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儿在外面“嘭嘭嘭”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一阵杂番的脚步声,老夫妇同时出现在门边,两张苍老而欢乐的笑脸,笑起来两个人的嘴角居然都向右边歪着。
但女儿回家不是来向父母微笑的,她的任务似乎是为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
她高声地列举出父母所干的糊涂事,包括拖把在地板上留下太多的积水,包括他们对孩子的溺爱,给他吃太多,穿得也太多。
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说:“唉,对你们说了多少遍也没用,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
”老夫妻一听,忙走过去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他们面带愧色,不敢争辩,似乎默认这么一个事实:他们是老了,是有点老糊涂了。
过一会儿,那老妇人给女儿收拾着汤碗,突然捂着胸口,猝然倒了下来,死了,据说死因是心肌梗塞。
死者人缘好,邻居们听说了都去吊唁。
他们看见平日不太孝顺的女儿这会儿哭成了泪人儿了,都不觉得奇怪,这么好的母亲死了,她不哭才奇怪呢!他们奇怪的是那老头,他面无表情,坐在亡妻的身边,看上去很平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性,是人所具有的一种自觉意识与能力。
探究自然,把握世界,追求“真”,是一种理性能力;研究社会,认识自己,崇尚“善”与“美”,也是一种理性能力。
前者为“科技理性”,后者为“价值理性”。
两种理性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追本溯源,在人类古代的朴素思想中,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东方儒学,都暗含了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初始合一的样态。
在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作为重要范畴与核心概念,有两个来源: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与阿那克萨哥拉的“努斯”。
“逻各斯”对自然界本质规律的探究与“努斯”对心灵自由的导引,构成了理性认识外部世界与追求心灵超越的双重意义与功能。
虽然古希腊文化尚未对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作出明确界定,但这两种理性在先哲的论述中是合一的。
对于东方儒学,有人认为它过度注重价值理性,造成了科技理性的缺失。
其实不然,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在东方儒学传统中从未分离。
当然不可否认,儒学文化系统中的科技理性是以价值理性为目的的,但这并不代表对科技理性的排斥。
实际上,儒学在求“善”与“美”的同时包容了求“真”的成分。
比如,《易传》在“天人合一”价值基础上,究万物之理,就内嵌着自然观、科学观与方法论。
然而,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对自然界征服能力的增强,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开始出现某种失衡,表现为科技理性的片面凸显与价值理性的日渐式微。
科技理性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等问题,探究自然规律这一“真”的领域,表达的是一种客观必然性,并通过主观能动性对其加以运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
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与资本逻辑的主导,科学技术几乎成为人类文明的代名词。
正如美国科技哲学家普特南所言:“科学的成功把哲学家们催眠到如此程度,以致我们认为,在我们愿意称之为科学的东西之外,根本无法设想知识和理性的可能性。
”与科技理性相对,价值理性主要回答的是世界“应当是什么”“怎样才更好”等问题,赋予世界以“善”与“美”,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价值合理性。
科技与价值是理性天平的两端,科技理性的过度凸显带来了价值理性的式微。
科学技术并非万能,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苦恼。
比如,由于缺少价值理性的规导,科技会成为盲目的力量,不顾自然生态,肆意征服、掠夺,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运用科学技术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容易造成精神家园的荒芜与意义世界的干瘪。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只有彼此平衡,相互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与功能。
脱离科技理性支撑的价值理性犹如“空中楼阁”,会因地基不牢而坍塌;缺少价值理性引领的科技理性犹如“没有罗盘的舵手”,会因方向不清而迷失。
为避免“坍塌”与“迷失”,我们应秉持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合一的理念,推动物质世界的创造与精神家园的构建。
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科技理性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可以窄化为科技化,并不意味着人文价值理性就没有现代价值,现代化要建立在科技理性“动力工具”与价值理性“方向指南”合一的完整理性基础上。
我们应以完整的理性文化把握实存的与应然的人类社会,以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互济共缔“真善美”的新时代。
(摘编自牛绍娜《推动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后者能够引领前者,显得更为重要。
B.“逻各斯”“努斯”为古希腊哲学重视,二者可分别被视为“价值理性”和“科技理性”。
C.东方儒学对价值理性的重视超过科技理性,但后者也内蕴于儒学对价值理性的追求中。
D.价值理性衰微,会削弱其规导作用,从而使科技理性过度膨胀,使科技成为盲目的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阐释核心概念,再以时间为序展开论述,揭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
B.文章用“其实不然”“当然不可否认”等词语,表明价值判断,彰显论述的严谨性。
C.文章引用普特南的话语,突出了科技理性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D.文章在阐述两种理性的关系时,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说理透彻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认为“德才皆具者,圣人也”,这种观点表明儒学蕴含着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思想。
B.科技理性重视客观必然性,价值理性关心主观价值合理性,二者相互融合才能“真善美”兼得。
C.尽管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彼此之间都不可缺少,但在当下社会,应该更加重视价值理性的弘扬。
D.若要改变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的局面,使二者相互融合,就需要复兴东西方的某些源头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经过8年持续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这个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全球减贫脱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
展望未来,中国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的评估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城发展差距,把推进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摘编自《脱贫攻坚中国说:消除绝对贫困目标达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腾讯网2021年2月25日)材料二: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
脱贫攻坚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又以在脱贫攻坚之战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改变着奔腾的中国。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有学上”是起点公平。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20多万建档立卡服学学生动态清零,是“一人一策”精准关照每一个个体的突出成果。
“上好学”指向教育提质。
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以及万名救师援藏援疆等一系列好政策,让一批批好校长好老师跨越山海,扎根乡村,倾情教育。
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教育在脱贫攻坚路上为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就业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基础,也为精准扶贫贡献出无穷的教育智慧。
“扶贫必扶智”“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
扶知、扶智、扶志,教育脱贫攻坚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既要扶智又要扶志,既要送温暖又要送信心,既要扶教育之贫又要通过教育扶贫。
扶贫不再是简简单单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升级配套,而是从人开始,在“志”上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从内心树立起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在“智”上帮助人们提高致富能力。
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了教育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为今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重要保障。
(摘编自钟曜平《教育脱贫攻坚筑基伟大复兴》,《中国教育报》2021年2月25日)材料三:美国彭博通讯社报道称,过去8年来,中国在扶贫方面投入了近1.6万亿元。
在2月21日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国表示要坚持扶贫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实现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
“在过去40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使8亿多中国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
”世界银行中国区主管马丁·雷泽对法新社表示。
法新社称,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的极端贫困率从1990年的66.3%下降到2018年的0.3%。
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完成了义务教育,达到了全球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PTI)报道称,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摘编自《外媒:中国吹响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号角》,《中国青年报》2021年2月25日) 4.下列对脱贫攻坚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脱贫攻坚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做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还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开展评估等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C.脱贫攻坚战包含了教育脱贫,脱贫攻坚与教育发展相互作用,一方面脱贫攻坚促进了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
D.脱贫攻坚战使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脱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获得多家外媒的高度评价。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但这些精准扶贫的经验不能够生搬硬套。
B.摆脱贫困包括摆脱物质的贫困和摆脱意识、思路的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重要,更值得重视,因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
C.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与人民群众的正确实践相结合,使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这会为打赢乡村振兴战役提供宝贵的经验。
D.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得知,中国的极端贫困率在28年间下降了66%,取得这一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
6.我国在教育脱贫攻坚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北方,北方王开岭1992年夏,大学毕业的次年,单位组织去北戴河。
幕色中,大客车沉重地发动了。
从鲁西南向东,向北,车灯像雪白的刺刀,一头扎进华北平原的苍茫里。
一路上,我偎着末排车窗,将玻璃拉开一条缝,让风扑打着脸。
夜色迷离,脑海里飞舞着群蝗般的念头:政治的、文学的、电影的、古今的、现实的与虚构的……似乎并非在旅行,倒像是一个化了装的逃亡者,一个隐私超重或携带理想的人,一个穿越历史江湖的游侠,一个投奔信仰或爱情的左翼青年……渐渐,鼾声四起,整辆车成了我一个人的马匹,脱缰的感觉,千里走单骑的感觉,浩荡而幸福。
伴着满天繁星,我看见了蝌蚪般的村庄,看见了泰山,看见了黄河,夜色中,它们恢复了古老的威仪……看见了灯火未凉的京津城郭,影影绰绰,像遥远的宫阙,像刚经历了一场辉煌或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