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病毒学第二章讲义
![病毒学第二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13dc91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b.png)
第二章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生命形式表现为细胞外的具有感染性的颗粒形式和细胞内的具有繁殖性的基因形式。
所以,病毒的生物学研究大体可以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前者主要是进行病毒体的性质研究,包括病毒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理化性质和血清学特性等问题;后者则着重研究病毒的感染、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动态、遗传与变异以及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1.病毒的形态与大小2.病毒的组成与功能3.病毒颗粒形态结构的对称性1 病毒的形态与大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
它的组成简单,大多数病毒粒体中仅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及一种或多种蛋白质。
病毒具有专性寄生性,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
研究形态和结构的意义:研究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对于开展病毒的分类、起源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1.病毒的形态病毒一般以病毒颗粒或病毒子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形态.虽然病毒的种类成百上千种,但形态可归纳以下几种:球状病毒、杆状病毒、砖形病毒、有包膜的球形病毒、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封于包含体内的病毒.①球状病毒:球状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亚单位构筑的一个立体对称的二十面体,有特定的形态学单位.②杆状病毒:如TMV,电镜照片中可以看出蛋白亚单位像垂直于颗粒长轴的条纹.③砖形病毒:如痘病毒,经酶和化学处理后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在丝状体下面还有其他结构,他们包括组成和功能尚不明确的侧体和一个含有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的芯或称病毒核心.④有包膜的球形病毒:在细胞膜上完成其结构的病毒通常具有膜结构,其中一部分包膜来自于寄主的膜.包膜结构一般都成突起,称为尖突或包膜子粒.易变形,具有多型性.⑤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细菌病毒的大小和形状是各类病毒中花样最多的,具有球状头部和各种杆状尾部.⑥封于包含体内的病毒:多数昆虫病毒的成熟颗粒都封于特征性的包含体中.包含体是结晶状的稳定形态,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病毒颗粒.1.2. 病毒的大小:装配成熟的病毒颗粒大小恒定不再改变,不同病毒间差异很大,从十几纳米到十几微米不等。
《书籍设计》第二章 书籍的结构与形态
![《书籍设计》第二章 书籍的结构与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7f3a1a8df242336c1fb95e15.png)
式和内容传承上具有连
内
续性。内文页是读者视
文
觉接触时间最长的部分,
页
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
了读者的心理状态。
课外实践
前往图书馆或书 店,搜集 8 ~ 10 本结构比较完整的 书籍,分析它们的 结构特点。
第二节 书籍的形态
一、平装
平装又称简装,是现代书籍的基 本装帧形式,其特点是以用较牢固、 厚实的软质纸制作的封面,将书芯包 住,并使封面的书脊与书芯的书背粘 牢,构成一个整体。
《A PAIXĀO DAS ORIGENS》书签带
(
书签带是指一端粘贴
十
在书芯的天头脊上,另一
)
端不加固定,放在书页中
起书签作用的丝带。书签
书 签
带虽小,但属于外观装饰
带
材料,可影响书籍的外观
效果,所以不可忽视。
Shu ji
二、 书籍的内部结构
《81 面相》前环衬
环衬又称环衬页,是位于封
面之后、封底之前,连接封面、
二、 书籍的内部结构
( 七 ) 篇 章 页
《美之为物》篇章页 篇章页又称辑封,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印有篇章名的一面单页。在设计 篇章页时要求字体、图形、色彩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
Shu ji
品 设计之
《美之为物》是一本讲述人体之 美的书,将男女的美通过刚与柔来充 分展现。全书的亮点是直角与圆角的 书角设计,直角指代刚直的男性美, 圆角指代圆润的女性美。该书大到书 本边缘,小到图片边框,都用这两种 截然不同的外部形态来区别和统一, 使其设计新颖,色彩丰富,富于内蕴。
设计之道
书籍设计应是在信息编辑思路 贯穿下,对封面、环衬、扉页、序 言、目次、正文体例、文字、传达 风格、节奏层次、图像、空白、纹 饰、线条、标记、页码等内在组织 体,从“皮肤”到“血液”的四次 元的有条理的视觉再现。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1ce748df581b6bd97f19eae1.png)
精品ppt
2
三、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 如何创造形象; • 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 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根据美的形式法则,构成所需要的图形。
在经过一定量的学习和练习后,扩大和丰富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造型手段,再过 渡到平面设计(应用设计)的新阶段,这就是平面构成的作用和实质。
四、平面构成的原理与技法:
精品ppt
30
⑵ 几何曲线形的面——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 成的几何性质的面。
比直线形柔软,有数理性的秩序感。特别是圆形,能表 现几何曲线的特征。但,由于正圆形过于完美,则有呆板 和缺少变化的缺陷。而扁圆形,呈现出一种有变化的曲线 形,较正圆形更具有美感。在心理上能产生一种自由整齐 的感觉。
精品ppt
例如:用手撕开纸张所产生的形;用颜料喷洒 所产生的形;用“油水分离法”产生的形等等。
精品ppt
33
三、图与地:
在构成设计里,一般我们把具有形象感的实 体称为“图”,而把形象周围的空间称为 “地”。
一般容易被识别为图形的是:
⑴居于画面的中央,或处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形,易于 成为“图”;
⑵被封闭的图形,在画面中容易显现出来,也容易被人 们认为是“图”;
31
⑶ 自由曲线形的面——是不具有几何秩序的 曲线形。这种曲线形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 者的个性,所以,是最能引发人们兴趣的 造型,它是女性特征的典型代表。
在心理上能产生幽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温暖 感觉。
精品ppt
32
⑷ 偶然形的面——以特殊方法构成的意外的 形态。具有其它形态表现不出来的、独特 的视觉效果。
精品ppt
2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
![2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ed6d88d55022aaea998f0fe3.png)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一、名词解释半知菌、孢囊孢子、孢子囊、闭囊壳、膜边体、初生菌丝、蒂痕、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几丁质酶体、假根、假酵母、假菌丝、酵母菌、接合孢子、节孢子、菌核、菌丝、菌丝变态、菌丝球、菌丝体、菌物、菌褶、霉菌、膜边体、囊轴、匍匐枝(匍匐菌丝)、氢化酶体。
、溶酶体、生活史、锁状联合、覃菌、同宗配合、无性孢子、无性繁殖、吸器、芽痕、异宗配合、游动孢子、真酵母、真菌、真菌丝、子囊孢子1、半知菌:半知菌是一群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未发现的真菌2、孢囊孢子:孢子囊中继核融合和有丝分裂之后在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孢子。
3、孢子囊:孢子囊是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
4、闭囊壳: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
5、膜边体(lomasome):又称须边体或者质膜外泡,为许多真菌所特有.它是一种位于菌丝细胞四周的质膜与细胞壁间,由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形态呈管状,囊状,球状,卵圆状或多层折叠膜状,其内含泡状物或颗粒状物.6、初生菌丝是担子菌中由担孢子发芽所生的单倍体(n)菌丝。
7、酵母细胞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是出芽繁殖,在芽体又称芽孢子形成时,现在母细胞将要形成芽体的部位通过水解酶的作用使细胞壁变薄,大量的新细胞物质堆积在芽体的起始部位上,待逐步长大后在与母细胞的交界处形成一块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组成的隔壁。
成熟后两者分离,在母细胞上留下一个芽痕(bud scar),相应的在子细胞上留下蒂痕(birth scar),少有直译成诞生痕。
8、分生孢子常指由真菌产生的一种形小、量大、外生的无性繁殖体。
9、厚垣孢子是一种厚壁的有抵抗能力的孢子,由菌丝体直接分第而来,菌丝体内原生质和营养物质集中。
10、几丁质酶体(chitosome):又称壳体,一种活跃于各种真菌菌丝体顶端细胞中的微小泡囊,直径40-70nm,内含几丁质合成酶,其功能是把其中所含的酶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菌丝尖端细胞壁表面,使该处不断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从而保证菌丝不断向前延伸.11、假根: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匍匐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2.第二章、形态要素
![2.第二章、形态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2f6a0180fd0a79563c1e72e0.png)
实线
与虚线相比实线在形态关系中属于积极的线,是指以现实形态呈现出的线, 其特征为长度与宽度差别比较显著的形态。任何以具体物质材料所构成的, 长度与宽度有显著差别的形态,都属于实线。
例如,电线、树枝、河流,以及在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各种条 状的形态等。
在各种形态语汇中,线是知觉最丰富、用 途最广泛、造型变化最生动的一类。应该 说,线给人的知觉感受是多方面的,可以 非常生动而细腻地传递各种精神信息,尤 其是对人的性格、情感、情绪地传递,更 能够显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形态构成中,实点是指以现实形态呈现出的点, 也就是在感觉中比较“弱小的形态”。在一定的空 间范围内,任何以具体物质材料所构成的,面积、 体量弱小而直观的视觉形态,都属于实点的范畴。 例如,天空上的星星;大地上的甲克虫;服装上的 纽扣;以及在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设计的整体 形态关系中,所显现出来的各种比较小的局部形态, 都可以被理解为实点。
线除了能够表达情感,传递精神气息之外, 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分割空间。立体造型 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分割空间、调 节空间的过程,通过不同的线对空间进行 分割而确定形态轮廓、表示色彩范围、再 造新体量,并构成了各种新的空间范围和 各种新的形态特征。
2.3面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 面的基本特征是所占据的空间面积比较大。 在形态构成学中,面同样也存在着“实面”与“虚面”
虚点的作用
虽然,抽象的虚点既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材料、 形状和色彩特征,但是,虚点在视觉关系中有 其独特而重要的功能。无论是从设计师们对视 觉形态的再造过程而言,还是从观众对作品造 型的观赏过程而言,都离不开这种没有任何形 态特征的虚点。这是因为,各种现实形态在整 体造型关系中的上下左右、疏密聚散之布局, 启承转合的运动节奏变化等不同的形态关系, 从本质上都是通过对虚点所在位置的控制来整 体把握的。在造型活动中,正是利用虚点对各 种现实形态的布局和动态进行整体关照,才得 以使设计师或美术家们,能够突破各种现实形 态具体外部特征的局限,宏观地把握造型的形 态、色彩,及其抽象的节奏与旋律关系。
第二章推移质运动
![第二章推移质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b4353993169a4517723a3ca.png)
Pc3 P (u 0 u 0c u 0c 1 u 0c 1.37 u 0c ) 0.159
一般以少量起动作为判断标准
二、无粘性沙的起动流速公式
1、泥沙的受力分析
⑴、水下W 重 力
球体W : s
D3
6
非球体W: a3s D3 (a3为体积系 ) 数
⑵、拖曳力 F D
表面摩擦力:水流流过
V c 4.6 D 1 / 3 h 1 / 6
冈恰洛夫公式 (采用对数流速分布公式 ):
Vc
1 .07 lg
8.8h D 95
s gD ( m, s制 , D 0 .08 ~ 1 .5 mm )
河海大学公式 (采用对数流速分布公式 ):
Vc
1.28
lg
13 .15 h D 95
gD (天然沙 , m, s制, D 0.5mm )
•代表粒径:如Dm、D50等 •分级计算
2. Vc和τc两种起动 形式的起动条件的 比较
3. 跞石和卵石的起动
4.止动流速、不动流速、扬动流速
1、止动流速VH:泥沙由运动状态到静止状态的流速。
通常采用: VH=KHVC 计算,沙莫夫:KH=0.71,列维:KH=0.83
2、不动流速VB: 泥沙个别起动的水流流速。 通常采用:VB=KBVC 计算,冈恰洛夫:0.71; 沙莫夫:0.834;克诺罗兹:0.90;窦国仁:0.785~0.875
二、沙波的产生和消亡
1、静平床:V<VC,床面平整。 2、沙纹:V>VC,泥沙起动,少量聚集成沙丘,然后移动加长,
彼此连接形成形状及其规则的沙纹。迎水面长而平,背水面 短而陡,尺度较小,一般Δ=0.5~2.0cm,λ=1~15cm,与河道 几何尺度无关。 3、沙垄:V继续增大,Δ增高,λ增长,变成沙垄,已与河道有关。 4、动平床:V达到一定程度,过峰沙不落在漩涡区,而落在波谷 或下个迎水面,结果是床面逐渐平整,但有大量泥沙运动。
第二章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章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1c99fcb02d276a201292e41.png)
第二章病毒得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病毒得形态与大小1、1病毒得大小病毒得大小一般用nm表示,各种病毒得大小差别很大,最大得病毒约为300nm(痘病毒);最小得病毒约为9-10nm( 菜豆畸矮病病毒)。
⒈一个完整成熟得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virion),就是病毒在细胞外得典型结构形式,并有感染性。
⒉病毒体大小得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
⒊多数人与动物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弹状、砖块状。
⒋测量病毒大小得方法:①电子显微镜技术(最可靠)②超速离心沉淀法③分级超过滤术④X线晶体衍射分析法1、2病毒得形态特征病毒得个体形态特征可被归纳为球状、砖形、杆状或丝状、弹状、蝌蚪状等。
病毒得群体形态: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形成由大量病毒粒子与蛋白质构成得病毒群体:包涵体、噬菌斑、空斑、病斑与枯斑。
病毒粒子对称体制有哪几种?1、螺旋对称2、二十面体对称3、复合对称4、复杂对称第二节病毒得结构、化学组成与功能病毒体(virion): 一个成熟有感染性得病毒颗粒称“病毒体”,又称病毒粒、病毒颗粒、病毒粒子。
2、1病毒得结构基本结构:核心与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
核心(Viral core):内充满DNA或RNA一种核酸,构成病毒得基因组,为病毒得感染、复制、遗传、变异等提供了信息。
由于裸露得核酸决定了病毒得感染性,故称感染性核酸。
衣壳(Viral capsid):实质上就是蛋白质,由壳粒聚合而成,包绕在核酸外面得蛋白质外衣。
衣壳得生物学作用:①维持病毒体得形态、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她理化因素得破坏;;②与相应受体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③具有抗原性,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④作为病毒鉴定与分类依据;⑤决定病毒感染细胞得种类;病毒得核酸与衣壳组成核衣壳,最简单得病毒就就是裸露得核衣壳,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特殊结构(envelope):包膜(棘突):就是位于某些病毒核衣壳外得结构。
实质就是病毒成熟过程中以出芽方式穿过核膜与(或)细胞膜时获得得。
化妆基础教材《第二章》 化妆与脸部基本形态
![化妆基础教材《第二章》 化妆与脸部基本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79acedaddd3383c4bb4cd2d7.png)
第二章化妆与脸部基本形态第一节化妆与头部骨骼结构一、骨骼的生理结构头部的形体结构是非常复杂的。
除了有五官起伏、凹凸变化和头颅形状的变化之外,在五官结构和头颅结构中,人的种族、民族、性别、年龄及个体特征都有一定的反映。
因为人的生理结构基本相同,了解人的一般性结构,对分析、理解头部立体空间概念,理解头部造型的基本特征很有用处,可以在化妆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头部骨骼是化妆造型的基本所在。
为了更看成主、更有效地化妆装饰脸部和头部,有必要对这些部位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
(一)脑颅头部眉以上耳以后的部分称为脑颅。
1.顶骨顶骨居头部最高位。
左右一对,前缘和额骨相接,左右与颞骨相接。
2.枕骨枕骨位于顶骨后下部。
3.额骨额骨位于头顶前部,近似长方形,构成人颜面上方的大面,外表凹凸变化较多,上与顶骨相接,其中包括:(1)颞线。
使额骨正面与侧面呈现90度的明显转折,也是区分人颜面上半部正面与侧面两大面的界线。
(2)额丘。
额骨上部两个圆丘状突起,也称额结节,女性额丘较为明显国。
(3)眶上缘。
额骨的下边缘,分别为工右两个眶窝。
眶上缘的外端有明显的突起称“颧丘”,与颧骨相接。
整个眶上缘是前额的突面与眶窝的分界线。
(4)眉弓。
在眶上缘上方,眉弓与眶上缘平行,呈短的弓状隆起。
眉弓外低内高,眉毛内低外高,两者正好成X形相交。
男性眉弓较为明显。
(5)眉间。
眉弓中间成渐凹的倒三角区。
眉弓与眶上缘平行,呈短的弓状隆起。
眉间愈突起,眉间愈明显。
(6)额沟。
额结节与眉弓之间产生一条横沟,称为额沟。
4.颞骨左右一对,在顶骨之下,额骨之后。
颞骨后接枕骨(枕骨位置在头部后面上接顶骨、下连颈)。
颞骨与顶骨、蝶骨(很小,且走向内层)、额骨共同构成颞窝。
颞窝是温都浅浅的微凹下,面积较大,地位显著,十分重要。
瘦人和老人尤其明显。
男女的额骨区别较大,男性的较方,起伏明显,整块额骨向后倾斜度大;女性的额骨圆而饱满,角度平直。
(二)面颅头部眉以下耳以前的部分称为面颅。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知识点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5f719bcc1755270622083b.png)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真核微生物(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
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属于真核微生物。
我们的重点是真菌,真菌包括酵母、霉菌和蕈菌。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第一节酵母菌(Yeast)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的真菌。
5个特点:(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营出芽繁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5)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1. 多分布在含糖的偏酸性环境,也称为“糖菌”如水果、蔬菜、叶子、树皮等处,及葡萄园和果园土壤中等。
有的酵母菌可利用烃类物质如:假丝酵母、毕赤式酵母是正烷烃发酵生产二羧酸的高产微生物。
为石油化工开发出许多崭新的工艺过程和生产出许多用化学合成所不能生产的新产品。
2. 重要的微生物资源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酿造工业:酒类的生产、果汁发酵食品工业:面包、馒头的制作医药工业:核苷酸、CoA、细胞色素C、凝血质和维生素等生化药物和试剂饲料工业:单细胞蛋白(SCP)---“人造肉”化学工业:有机酸、酒精、脂肪酸和甘油等3. 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真核生物(1996)表达外源蛋白功能的优良“工程菌”---真核微生物4. 有些酵母菌具有危害性有些酵母菌能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疾病。
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引起鹅口疮、阴道炎或肺炎等疾病二、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圆柱、梨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
其细胞直径一般是细菌的10倍左右。
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病毒的结构ppt课件
![病毒的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4b6daf4b35eefdc9d33320.png)
病毒的结构
1
本章重点: 1. 根据结构特征,病毒粒子分为几种类型? 2.病毒的基本类型 及病毒基本结构 3. 什么叫病毒感染性核酸?什么叫乙醚敏
感试验?
病毒的结构
2
❖首先介绍一些有关的术语
1.衣壳 (capsid):是指已经或即将与核酸进 行组装的pro外壳。(在显微镜下,由许多球形 或管状亚单位按一定对称规律构成) ➢ 2.核衣壳:是指病毒的蛋白—核酸复合体
单股RNA的小RNA病毒、病披毒的膜结病构 毒、反录病毒
20
顶角上看——5重对称; 从 面中央看——3重对称;
边 棱 看——2重对称。
病毒的结构
21
2、螺旋对称的病毒子
Helical symmetry
① 病毒衣壳呈螺旋状的空心圆桶,结构比较单。 ② 长度与核酸有关; ③ 螺旋可弯曲,也有不易弯曲的;
5、蝌蚪形(Tadpole-shape):由一 卵圆形的头及一条细长的尾组成,如 噬菌体。
病毒的结构
9
二.病毒的结构
(一)研究病毒结构的方法 1.电子显微镜
2.X 射线结晶学方法
病毒的结构
10
病毒基本结构模式图
➢ 病毒基本结构模式图: 衣 壳、 核 心、 壳 粒、 包 膜、 刺突
病毒的结构
复杂形状的病毒颗粒。
病毒的结构
15
❖ 复合对称(Complex Symmetry ) :仅少数
病毒壳体为双对称结构。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包装有病毒核酸的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尾 部呈螺旋对称。具有双对称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 尾噬菌体(tailed phage)。
病毒的结构
16
壳体类型图
病毒的结构
意识形态专题培训资料
![意识形态专题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2fd85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e.png)
意识形态专题培训资料导言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关于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共同认识和思想体系。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意识形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了加深对意识形态的认识,本次专题培训资料将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形成机制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章意识形态概述1.1意识形态概念及其内涵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
它是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根据自己对世界认知和价值判断等因素所构建起来的一套思想体系。
意识形态涉及到人们对于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问题所持有的共同认知。
它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现实状况。
1.2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思想文化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思维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总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而意识形态则是思想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和实践,是人们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指导原则。
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思想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基础,为意识形态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理论支撑。
同时,意识形态又是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思想文化的提炼和升华,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和解读。
在这种相互关系中,意识形态对于思想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它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共同富裕、和谐共生,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新人。
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的引导。
了解和研究意识形态,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
![第二章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906c04be518964bcf847cee.png)
为头皮。
2. 颞 区 位 于 颅
顶的两侧。其上界为上
颞线;下界为颧弓上
缘;前界为颧骨的额突
和额骨的颧突;后方为
上颞线的后下段。层次
由浅入深分为皮肤、浅
筋膜、颞筋膜浅层和深
层、颞肌及颅骨外膜。
(二)颅底
颅底内面与大脑
的额叶、颞叶以及小脑
相适应而形成三个窝,
分别叫做颅前窝、颅中
图 2-2-4 颅侧面观
23
线,与垂直轴和矢状轴均成
直角相交。
2.面 参照上述 3 种轴
的方位,可将人整体或器官
切成互相垂直的 3 种断面。
(1)矢状面 将人体或器
官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若将人体分为左右均等的两
半的切面,则称为正中矢状
切面。
(2) 水 平 面 也 称 横 断
面,是与地面平行将人体或
器官分为上下 2 部分的切面。
后抵乳突前缘,前缘达咬肌表面(图 2-2-8)。
第三节 颈 部
颈部介于头部、胸部和上肢之间。颈部又以斜方肌前缘为界(自乳突到肩峰的连线), 划分为前份固有颈部和后份的项部(图 2-2-10)。颈腔内容纳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颈段及其 两侧的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颈根部还有胸膜顶及肺尖等自胸廓上口突入。这些结 构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填充,并于肌肉、器官与血管、神经周围形成筋膜和筋膜间隙。
三、骨与骨之间的连结
21
骨和骨之间藉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结。按连结的不同方式可分为 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大类。
(一)直接连结 1.韧带连结:连接两骨的纤维结缔组织比较长,呈索条状或膜板状,如椎骨棘 突之间的棘间韧带、前臂骨间膜等。 2.缝:骨与骨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连结极为紧密,叫做缝,如颅骨的冠状缝和 人字缝(图 2-2-4)。 3.软骨结合:两骨之间以软骨相连。软骨有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如第一肋骨 与胸骨间的连接属透明软骨,椎骨的椎体之间的椎间盘为纤维软骨。 4.骨性结合:两骨间以骨组织连结,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骨与 骨之间完全不能活动,如五块骶椎椎骨以骨性结合融为一块骶骨。 (二)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或滑膜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以相对骨面间互相 分离,具有充以滑液的腔隙,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结,因而一般具有较大的活 动性。 1.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骨与骨的接触面称关节面。一般是一凸一凹互相适应。凸的叫做关 节头,凹的称为关节窝。关节面上被覆有关节软骨。 (2)关节囊:是包在关节的周围,附于关节面周缘的纤维结缔组织,可分为外表 的纤维层和内面的滑膜层,起封闭关节腔的作用。 (3)关节腔: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围成,含少量滑液,呈密闭的负压状态。 2.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扁带状、圆束状或膜状。主要功能是限制关 节的运动幅度,增强关节的稳固性。有的韧带如膝关节的髌韧带本身就是由肌腱延续 而成的。此外尚有一些韧带位于关节内,叫关节(囊)内韧带,如股骨头韧带、膝交叉 韧带等。 (2)关节盘:是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板。关节盘将关节腔分隔成两部。它的作用 是使关节头和关节窝更加适应,关节运动可分别在上、下关节腔进行,从而增加了运 动的灵活性。此外它也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膝关节内的关节盘是呈半月形的软骨片, 叫做半月板。 (3)关节唇:是由纤维软骨构成的环,围在关节窝的周缘,以加深关节窝,增加 关节的稳固性,如髋臼唇。 (4)滑膜襞:是滑膜层突入关节腔所形成的皱襞。滑膜襞增大了滑膜的表面积, 有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起缓和冲撞和震荡的作用。 3.关节的运动方式 基本沿三个相互垂直的轴作三组拮抗性运动。①屈和伸: 关节沿冠状轴运动。运动时两骨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角度变小称屈,角度变大称伸。 ②内收和外展:关节沿矢状轴运动。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内收;反之称外 展。③旋内和旋外:关节沿垂直轴运动。运动时骨向前内侧旋转,称旋内;反之称旋 外。④旋转运动:关节运动时,关节头在原位转动,骨的远端做圆周运动。
(完整版)2、立体构成的形态
![(完整版)2、立体构成的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47ec11945ef7ba0d4a733bff.png)
尺寸 物体的尺寸是形态的切割空间体量大小,正形形态的尺寸决定了它在被人们观看时对物 体的印象,体量大的物体,尺寸大,占的空间也大。
家大剧院的独特的蛋形轮廓与超大体量,所以周围运用大量的人造水境来平衡这样的体量
质感 由构成物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所决定。同样形态的物体,由于所选择材料的不同, 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与心理感受。
1、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在抽象形态中发现美 2、发现对物体正负形的美感和对抽象空间的敏感性 3、快速的动手练习,用相机记录成果。 4、数量可以很多,节奏快速
学生作业
无机形态是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无机形态由自然界这位大师,经 过千百万年,精雕细刻而成。
风化形成的山脉
流水腐蚀的岩石
(二)、人工形态 人工形态,指人类有意识地运用工具与材料所创造加工出来的物体形态。人工形态 属于人造的形态,人造形态可以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学习、模仿。也同样来源 于人们的提炼,组合与创造。
具有拼图效果的灯具椅子系列
人工形态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
(一)、具象形态
具象形态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构造形态进行的写实表现。创造的形态与实际形态相近, 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和典型性的本质真实。往往能真实的反映临摹物体的外形特征 和形态特点。
具象形态的大蒜调味瓶
英国设计师Marc Fish经常从大自然里寻找设计灵感,这张桌子外形酷似鹦鹉螺的外壳
2.2形态的分类
在对形态的分类上,大致可以从形态的成因角度上分为两类,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一)、自然形态 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经过千百年的自然进化,这 些物体的形态与他们所处在的环境紧密的联系,形态与环境和谐的统一。成为我 们取之不尽的设计灵感源泉。
第二章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章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56ab92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3.png)
复合对称壳体(complex symmetry)
----以上分别叙述了病毒壳体的两种主要结构类型, 但也有少数病毒的壳体为复合对称结构。壳体既有螺 旋对称结构, 又有廿面体对称部分。具有复合对称壳 体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这类噬菌体都无包 膜,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 尾部呈螺旋对称。如T-偶数噬菌体的头部长约110nm, 直径约60nm,为一变形的廿面体结构。头部含有结合 着多胺、几种内部蛋白和小肽的双链DNA。其尾部结 构复杂,由尾管(tail tube)、尾鞘(tail sheath)、颈部 (collar)、基片(base plate)、尾钉(tail pin)和尾丝 (tail fiber)5个主要部分组成。(T4的模式结构见图 4—4)。
星状病毒
杯状病毒
黄病毒
披膜病毒
冠状病毒
逆转录病毒
呼肠孤病毒
博尔纳病毒
正粘病毒
沙粒病毒
丝状病毒
弹状病毒
副粘病毒
圆环病毒
细小病毒
腺病毒
嗜肝病毒
乳头瘤病毒
疱疹病毒
痘病毒
1 病毒核酸及其功能
1.3 病毒核酸的应用
重组DNA病毒
重组逆转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
2 病毒蛋白质及其功能
2.1 概述
蛋白质是病毒的另一类主要成份,组成 蛋白质的氨基酸及顺序决定着病毒株系 的差异,表现在免疫决定簇则决定其免 疫特异性。 病毒的蛋白质根据是否存在于病毒颗粒 中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2 病毒蛋白质及其功能
2.2 非结构蛋白
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 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 粒中的蛋白质 。 作用:
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关系
![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c663b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3.png)
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关系摘要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和个体意识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
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它影响着社会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而意识形式则是个体的意识表达方式,包括语言、文化、艺术等形式。
本文将探讨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旨在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和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 引言意识形态是社会中各种观念、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集合,它对个体和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产生重要影响。
而意识形式则是个体对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文化、艺术等形式。
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并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深远影响。
2. 意识形态的定义与特征意识形态是指社会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它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的一定状态。
意识形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共同性:意识形态是社会集体的意识表达,具有共享性和共同性。
它体现了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对社会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产生广泛影响。
•历史性:意识形态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它随着社会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矛盾。
•指导性:意识形态具有指导社会行为和社会改革的作用。
它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行动的指引和准则,促进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
3. 意识形式的定义与特征意识形式是个体对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文化、艺术等形式。
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的个体化体现,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意识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多样性:意识形式具有多样性,不同个体和不同社会会因为历史、文化、教育等原因形成不同的意识形式。
例如,不同国家的语言、风俗和习惯等都是其特有的意识形式。
•可塑性:意识形式是可以改变和塑造的。
个体通过接受教育、体验、交流等方式,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意识形式。
社会也通过各种手段塑造和传播意识形式,以适应社会发展。
第二章村庄分类、形态与调查
![第二章村庄分类、形态与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a84827f57c1cfad6195fa7a1.png)
第二章村庄分类、形态与调查第一节、村庄分类1.1.1 按照地形地貌分类村庄聚落按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来分,可将村庄聚落分为平原村、滨湖村、沿海村、三角洲村、草原村、山区村等。
一般说,在平原、滨湖、沿海、三角洲等地方的乡村聚落,土地肥沃、耕地较多、出产丰富、交通便利、人口较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社会比较开放、社会流动较频繁,文化较为先进但村民人文关系不如散村突出,血缘关系有所淡化;思想较活跃,现代观念较强,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民主意识较浓厚,村民自治基础比较扎实,自治活动容易开展起来。
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就相当发达,这里的村庄也较为富裕。
草原上多是牧区,原来的牧民多是追水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常常是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但随着畜牧业的发达和科学化、现代化,多半牧民开始种植牧草,围困草场,定居下来,形成草原村落。
在农区和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
山区或半山区村庄则多较闭塞落后,人口聚居程度更低,有的山区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够,有的穷山恶水,资源贫乏,多半经济结构单一、贫困。
而不同的地理条件也造就了不同景观风貌、不同文化特色的村庄,比如在长三角地区就有江南水乡、滨海地区就有海岛渔村、山区则出现了山乡村寨。
1.1.2 按照村庄形态分类村庄按照其形态肌理模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散点式散点式村庄是一种常见的村庄,其布局形态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自然散点分部于起伏的乡村聚居地,这种模式并不试图改造自然,也不大规模平整土地,不强求规整和一致的布局,表面看来缺乏规划,随意性强,建筑虽散点分布,却又凝聚于某个中心,如晒谷场、池塘等,于稳定统一中体现着开放与多元。
但是由于房屋间距较大所以显得较浪费土地,这种布局形式的村庄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有一种不拘一格自然随机的肌理美。
(2) 街巷式街巷式村庄形态肌理是一种最主要的村庄布局形态,适应于用地较平坦的村庄,并常见于较大村庄。
街巷式村庄形态肌理根据建筑与地形、道路的不同组合关系,树枝状展开,形成统一又有变化的村庄布局形态,主街和次巷脉络清晰,这种村庄形态肌理内聚性强,又易于随着村庄扩大逐步沿路拓展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原理及表现
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第二章 形式与形态
第一节 形 式
一、对形式的认识
形式是与原料、实质、内容相对立的概念,它是内容的载体,是 可感知的知觉要素在一定目的控制之下的化合。设计离不开形式,对 形式及其要素的研究是造型基础课的重要使命。具备正确的形式观以 及为实现设计功能所需要的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力,对设计师极为重 要。
(五)艺术形式——借助于某种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段体系,来表现艺 术内容而形成的艺术作品的内部组织、结构。
这里将“内部组织结构”表述为通过“造型表现手段”在表现内容时形成 的“体系”。由于当时的艺术理论主导观念,反对将形式看作是具有相 对独立性的要素,因而往往回避对形式构成要素的研究。
二、形式在设计中的意义 (一)作品赏析 在导论中我们曾以一些设计作品为例分析过“何谓设计”,其中在每 件作品分析中,也曾涉及到形式的问题。为了对形式有进一步认识, 我们将采用对比的方法在下列作品中看形式在设计中的表现及在实现 设计目的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图2-1 彩陶旋涡纹瓶
彩陶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图2—1 上的这件陶瓶外形十分饱满,在瓶高的1 /2处有一对系绳用的小圆耳,瓶口处也 有一对小圆耳。前者便于汲水,后者可 以满足提或悬挂的需要。从装饰部位看, 可能在不太高的位置上悬挂,或摆在地 下。表面纹饰以肩部(最饱满处)圆点为核 心发展出多层次圆环形及圆弧线,与多 层次圆形构成无限流动旋转的强烈效果。 再加上波状线,使这件陶瓶看起来更加 饱满,洋溢出勃勃生机,令人感到清新、 率直、健康和愉悦。这不正是处在美好 的人类童年时代人对运动、生命所展现 出的欢愉本能的礼赞吗?我们有理由认为, 上述汲水、悬挂或摆放功能的实现与其 外在形式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或者也可 以说,其使用方式、使用场合及使用目 的决定其外在结构、外形及装饰部位的 特定面貌,其装饰纹样又与外形、结构 及经常看到的部位有着图2—1 彩陶旋涡 纹瓶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不仅保障了实 用功能,同时又洋溢出令人振奋的生命 的魅力。
尽管这是语言学的“形式”概念的表述,但其要点对我们认识“形式”是 有启发的:
(1)“形式”可以是组织中的某个单元,也可以是整个组织状态;
(2)“形式”与“功能”及“意义”相对,具有“纯粹”及“抽象”的特征;
(3)“形式”还包括某成分的“变化”(或“表现”)的含义。
(三)“所谓形式,是指艺术品内各部分和质素的构成的一种纯粹关 系······”。这个概念不仅指出各部分结构是形式构成的要素、同时还指 出各部分的基本单位——“原素”——也是形式的构成要素,这对于我 们认识视觉形式尤为重要。
“形态”是“形式”的构成要素之一,本章从对“形式”的探讨开始,来认 识形式与形态的关系以及两者在设计中的意义。
(一)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这一概念从广义上界定了形式,它是外在的(形状——具有表象性质 的要素),同时又是集合的(即结构性),是各要素或各部分按整体要求 构筑的某种编排组合方式。
(二)形式——在语言学中,一个按照多种专门意义使用的术语,其 中最重要的有:
19世纪末,在欧洲兴起一种全新的设计 观念和表现方法,史称“新艺术运动”。在这 个运动兴盛时期,所有的设计(建筑、家具、 产品的造型、书籍、招贴、纺织品、壁纸、 橱窗等各领域),几乎全 部以曲线作为主导 形式,体现了这个世纪之交人们告别旧的 时代及陈腐的历史主义设计观念,面向未 来的一种生命的激情。
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图2—3是新艺术运动时期 的典型作品之一,是英国设 计家马克麦德为《城市教堂》 一书所设 计的扉页,为表现 对升华的赞美,主体完全是 激荡的曲线,线的价值成了 主导因素,而物象则作为形 式唤起的审美情感的脚注, 退居第二位。
20世纪初,真正适应工业 化时代的设计观念在欧洲一 些国家悄然形成,至20年代, 这种新的设计趋于成熟。这 就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这 个运动反对过分沉溺于形式, 主张设计要切合目的(主要指 便于大机器成批量生产),强 调标准化。这个时期的设计 具有严谨的条理性,是人类 理性一面在这个特定时代的 反映。
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1.任何语言成分,或成分组合,尤其不涉及其句法和功能来研究 时。
2.在特定上下文中一个语言成分的变体(例如一个名词的各种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形式是一种具有表面(或可感)性质的组对而言的特性 (例如一个句子的主动语态)”。
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图2-2 瓷州窑龙纹瓶
图2—2的这只瓷瓶与图2—1彩陶瓶除瓶口 部不同外,其主体部分具有大同小异的特 点。然而由于外形、曲线的微差,特别是 纹样及色彩的变化,使两者具备了完全不 同的性格特征。彩陶瓶是实用的,这只瓷 瓶却是一件陈设品,因而无论外形还是装 饰部位均与彩陶瓶有显著的差异。另外, 时代也给形式赋予不同的特征,这只瓷瓶 上的龙和水纹虽然与彩陶瓶一样,也充满 了动感,但前者是明快的抽象形态,是纯 真的生命力的勃发和出自于童贞一样的心 理对生命的歌唱;而后者则是一种象征性 语言,表现出一种成熟了的理性对观念的 阐释。
图2-3 扉页的设计
(英)马克麦德 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德)贝伦斯
图2—4是德国现代主义 的重要代表之一贝伦斯的设 计。贝伦斯这一设计从便于 阅读并能体现工业化时代、 企业特征这一目的出发,按 严格的数比分割原理确定空 间布局,将主信息(企业名称、 年代等)极其突出地传达出来。 另外,贝伦斯为这个企业设 计了标志、招贴、样本以及 包括厂房在内的一整套方案, 由于采用简洁、明确、统一 的设计手法,突出了企业个 性,强化了识别性。如果说 马克麦德的设计充满了炽烈 的激情,是在特定设计学派 漩涡里艺术家情感的产物, 而贝伦斯的设计则代表了新 时代的设计理念,是工业设 计师(其前身也是艺术家)在特 定的设计要求及设计原则制 约下理性的结晶。
另外,这个表述与第2条概念一样,都界定了形式的纯粹(抽象)性, 相对于内容、功能而言是正确的,然而形式本身却又有其自身的表意 性(将在下一节谈到)。
第二章形式与形态
(四)文艺作品的形式——指作品的组织方式和表现手段。主要包括体 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要素。这个概念不仅指出体裁、结构、 语言、表现手法的组织方式,同时也提出“表现手段”也是形式的组成 要素,因为表现手段与其他要素的溶合,即产生作品的外在、可感的 总体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