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合集下载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01我会写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依yī(依靠、依赖、依着)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炉lú(火炉、香炉、炉子)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02我会认欲yù(欲望、食欲、贪欲)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瀑pù(瀑布、飞瀑、雨瀑)布bù(白布、棉布、布料)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03多音字更gèng(更好)gēng(更正)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04近义词依——靠望——看05反义词白——黑人——出穷——富前——后直——弯06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07古诗大意《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08问题归纳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知识全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知识全解

《古诗二首》知识全解我会写的字我会认的字我会多音字(pù)瀑布 飞瀑瀑 (bào )瀑河【串句记忆】中国河北省的瀑(bào )河有没有瀑(pù)布呢?近义词落一一掉 遥看一一远望反义词落——升 遥看——近观课文结构课文中心《登鹳雀楼》描述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积极进取、不断向上的精神。

《望庐山瀑布》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

全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点拔】这两首诗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朗读时节奏应明快、活泼,要表达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还要边读边回想书中的插图,同时注意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在朗读时我们还要注意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感。

背诵课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2.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参考答案】“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远望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的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浅显的语言,既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人视野的广大的万里河山描绘了出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当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意犹未尽,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惊心动魄。

3.读一读,记一记。

穷尽山穷水尽层叠层林叠翠烟云烟消云散山川名山大川【点拨】每组词的前一个是一个二字词语,后一个是对其进行拓展的四字词语,意思更加明确。

如“山川”是指山和河流,“名山大川”则指著名的大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第一个词语包含了第二个词语,将其限定在自己的范围内。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文字说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文字说明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家喻户晓。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王之涣、李白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教案课后多音字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教案课后多音字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教案【登鹳雀楼】教案诗歌背景:《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和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诗歌中的美景。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诗歌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与学生一起观看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楼上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

二、学习诗歌1.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

2.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理解诗歌1. 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美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

2. 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1.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诗歌内容和意境。

2. 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望庐山瀑布】教案诗歌背景:《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借景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背景和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诗歌中的美景。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诗歌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瀑布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学习诗歌1.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

2.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理解诗歌1. 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美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

2. 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课件(26张PPT)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课件(26张PPT)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香炉
小香炉
火炉
香烟
烟花
烟云 烟消云散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chuā
n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动静结合 想象画 面
李白诗中写 瀑布长“三千尺”, 他是不是写错了?
飞流直下三千尺,
秀峰瀑布
疑是银河落九天。
02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有韵味
天地 清秀 遥远 动摇
冰天雪地 山清水秀 山遥水远 地动山摇
挂 炉烟 照川
小朋友们,再见!
日照香炉生紫烟,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遥看瀑布挂前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川 名山大川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得正确
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 遥看 飞流 疑是
香炉 瀑布 直下 银河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单元概述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围绕 “家乡”这一主题,编排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包括两首古诗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三篇写景文章 《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旨在通过古今中外的美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二、教学内容详解1.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五言绝句。

全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所感,通过壮丽的景象表达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望庐山瀑布》: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七言绝句。

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2. 写景文章《黄山奇石》:文章描绘了黄山奇石的神奇与美丽,通过具体介绍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展现了黄山景色的秀丽和奇特。

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奇石的特点。

《日月潭》:文章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称来历以及不同时段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可借助插图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葡萄沟》:文章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盛产各种葡萄和葡萄干。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了解新疆葡萄沟的特色和美丽。

三、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单元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写好生字。

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和句子,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想象等方式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四、教学建议1. 注重朗读和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
赏析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的课本教材主要包括两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并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而是用宏大的气势,结合特殊的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情;后两句即景生情,将眼前所观之景与自己的胸怀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全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绘壮丽的瀑布景象的诗。

作者李白通过描绘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看瀑布挂在前川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视觉感和空间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瀑布的壮美和磅礴。

这些古诗是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课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与感情色彩;三四两句写意,写作者目送飞鸟归林而悟出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化,寓有双关意味;五六两句写作者黄昏登楼所见;七八两句写作者用即景而起兴的手法引起对无限时空的遐想,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邃。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宏伟,语言生动自然,不拘琢削之痕,尤其是后两句极富哲理意味,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歌。

此诗描写了作者登上香炉峰远望瀑布挂在前川的壮观景象,其中描绘出瀑布的雄伟高峻和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全诗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一、登鹳雀楼:骆宾王的风景描写1.1 介绍古诗作者骆宾王和其代表作品《登鹳雀楼》1.2 鹳雀楼所在地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1.3 《登鹳雀楼》的总体意境和情感表达1.4 个人对鹳雀楼和诗人描写的理解与感悟登鹳雀楼是一首由唐代文学家骆宾王所作的诗歌,描写了他登上鹳雀楼时所见到的壮观景色。

在这首诗中,骆宾王以雄浑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颂扬和对人生的感慨。

骆宾王,字巨山,唐代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畅达,情感深沉而闻名。

《登鹳雀楼》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鹳雀楼位于今江苏扬州市,是一座古老的建筑,登临其上可远眺扬州城市的美景。

诗人骆宾王在登上鹳雀楼时,观赏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他用诗歌将这些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所见所闻。

在《登鹳雀楼》中,骆宾王以豪放畅达的笔墨,描述了登上鹳雀楼后所见到的绝美景色。

诗中所描绘的江水奔流、山峦起伏、日月星辰等壮丽景象,以及对这些景象的赞美和感怀,无不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豁达。

正如诗中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人在颂扬自然的也在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个人对鹳雀楼和诗人描写的理解与感悟:鹳雀楼是一座庄严而壮观的建筑,登临其上,可以一览众山小;而诗人骆宾王则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雄浑豪放的笔墨,将所见所闻转化为极富诗意的艺术表达。

读完《登鹳雀楼》,我深感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豁达,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也让我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望庐山瀑布:李白的豪放激昂2.1 简介古诗作者李白和其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2.2 庐山瀑布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2.3 《望庐山瀑布》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2.4 个人对庐山瀑布和诗人描写的理解与感悟《望庐山瀑布》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他对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所产生的深深敬畏和豪情壮志。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雄浑豪放的诗句,赞美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观,也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

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8.古诗二首》课文知识点一、多音字:更gèng (更好)gēng(更正)落luò (落后)là(丢三落四)二、近义词:依——靠望——看三、反义词:白——黑人——出穷——富前——后直——弯四、古诗大意:《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五、问题归纳: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六、课文主题:《登鹳雀楼》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黄山奇石》课文知识点一、多音字当dāng(当作)dàng(上当)都dōu(都是)dū(天都峰)弹tán (弹跳)dàn(子弹)二、近义词秀丽——秀美神奇——奇妙尤其——特别著名——有名中外闻名——远近闻名三、反义词陡峭——平坦有趣——乏味升起——降落中外闻名——不为人知四、句子解析1.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抱”、“蹲”、“望”、“一动不动” 等动词,把这块形状像猴子的奇石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猴子观海”的有趣。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堂)-2022年学习资料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堂)-2022年学习资料

多美-新课讲解-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遥看瀑布挂前川川。-这是近景还是远景?-远景。-从哪可以看出来? 遥:遥远。
多美-新课讲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远远望去,好像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山川上。-“挂”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好 ?-非常形象地把瀑布一泻而下的形态描绘出来了。
多美-新课讲解-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景色之后,诗-人又是怎样接着描写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3尺等于1米-疑:怀疑
多美-新课讲解-那这两句诗的意思又是什么呢?-要想看到更多更远的景物,你就必须-再上一层楼。
多美-新课讲解-自己想象中的景-物的描写。-这是诗人对什么景物的描写?-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干里目”是什 么样的景物?-么意思?-指人所能看到的最远的景物-虚景-也可指眼界竞阔。
多美-新课讲解-这两句诗暗含了什么道理?-要想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多美-初读感知-我来认偏旁-"楼”的偏旁是-”依”的偏旁是-层”的偏旁是-“-木-“尽”的偏旁是-尸
多美-初读感知-层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堂PPT)
多美-初读感知-我会组词-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
多美-初读感知-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鑫
多美-初读感知-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干尺,是银河/落/九天。
多美-初读感知-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统编二上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统编二上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8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鹳雀楼
“鹳雀楼”在山西省永 济市,这座楼有三层,前 可望中条山,下可瞰黄河, 因常有鹳雀停留,所以人 们称这座楼为鹳雀楼。
知诗人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很多诗被当时乐工制 成乐曲,广为传唱,深受 人们喜爱。代表作有: 《凉州词》《送别》。
导学单1
(1)自由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书写指导:“火”最后一笔变点。
我会写
guà

部首:扌 结构:左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画分布均匀。
我会写
chuān

部首:丿 结构:独体
书写指导:第一笔撇舒展,中间的竖宜短在竖中线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合作探究: 1.理解“欲、穷、
千里目、更”等词的 意思。
2.说说这句话的意 思。
穷尽 层叠
山穷水尽 层林叠翠
学写生字
大声读好下面的生字,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楼依
尽 黄层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 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 余篇。
紫烟: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前川:瀑布看上去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 九天:天空的最高处。
理解诗意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美读诗歌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用横线画出诗 人看到的景物。
读出节奏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安排的是两⾸古诗,分别是唐朝诗⼈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李⽩写的《望庐⼭瀑布》。

两⾸古诗都⽤凝炼精妙的语⾔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然风光,意境深远,极具画⾯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古诗⼆⾸》课⽂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望庐⼭瀑布 【唐】李⽩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古诗⼆⾸》教案: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字。

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背诵课⽂。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字。

朗读、背诵课⽂。

课前准备 本课⽣字卡⽚,朗读课⽂录⾳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提⽰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河。

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肃、宁夏、内蒙古、陕西、⼭西、河南等省区,在⼭东流⼊渤海。

在黄河流过的⼭西永济县有⼀座的⾼楼,叫鹳雀楼。

(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千多年前的⼀个傍晚,诗⼈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冲毁,但是这⾸诗,却⼀直受到⼈们的喜爱。

⼆、范读课⽂ 三、⾃学课⽂。

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把课⽂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

四、检查⾃学情况 1.认读⽣字。

楼 ⼊ 穷 ⽬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

(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头,慢慢地落下去。

楼下,黄河⽔奔腾着,流向⼤海。

) 2.读诗句: ⽩⽇/依⼭/尽, 黄河/⼊海/流。

教师⽰范读出⼣阳⼣下、河⽔滔滔的情境,再学⽣反复练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之一,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社会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古诗的学习也是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围绕着小学二年级上册所学的《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两首古诗,分别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其写景描写了登高望远的美妙感受,而总结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理念。

具体内容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该诗写的是作者登上鹳雀楼,俯瞰着黄河和远方的美景,不断向上寻求更高境界。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清丽明朗、意境高远,整首古诗清新流畅,气势恢宏,旨在表达登楼所带给人的壮丽和宽广能够将自己的心胸扩大,让人愈加自信和勇毅。

同时,该诗的描写方式也很独特,采用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简洁、流畅,十分生动而入味。

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表达升高的古代诗句,例如“更上一层楼”、“高山流水”等词语。

同时,还需要注意节奏和韵律的把握,将句子分为四句,押韵方式为“AAAA”和“BBBB”。

二、《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五绝古诗,这首诗使用了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一个人在夜晚中清静思考的心情和感受。

内容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该诗写的是一个人在床上看见明月时的心情和感受。

它表现了在夜晚中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沉思。

它的意境古雅、清新、典雅,让人感到孤独和寂寞背后寄托的思乡之情。

学习这首古诗时,需要掌握表达寂静、宁静和幽深的古代词语。

同时,也需要了解五绝古诗的押韵方式,也即该诗的第一、二句采用仄韵,第三、四句采用平韵。

这种韵律方式十分独特,也是学习五绝古诗必要的知识点之一。

总结以上两首古诗都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的必修内容,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得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以描绘庐山香炉峰瀑布的雄伟景象为主。

诗中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

前两句具体写瀑布看起来好像一幅白练,而水被“挂”在高山上,用“生”字把“挂”表现出来,运用了拟人手法,让静止的瀑布动态化,赋予了瀑布生命力。

后两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奔腾不息的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度来写瀑布之高,“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喻瀑布,更表现出瀑布之壮观。

以上是关于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以下是这两首诗的知识点:
《登鹳雀楼》知识点:
1. 作者: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诗人,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不觉其凡俗。

2. 诗意:这首诗写远望临河的景象。

“白日依山尽”写
日落景象,用“依”“尽”两个动词,来表达黄河向大漠沉
沉落去的景象,视野显得格外壮阔,气势格外雄浑。

“黄河
入海流”写汹涌的黄河向大海滔滔奔流的景象,景象格外壮观,气势宏伟,使人胸襟开朗。

“欲穷千里目”要再看到更
高远的景物,诗人当是在此楼展望黄河远眺,故后句不仅有
对日落的描写,有对黄河入海的概括的描述,更有一种不满
足于所见到的一切的深远抱负跃然于纸端。

3.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景虚实结合,虚实相应。

确实是
大家手笔值得好好品味全诗在空间上表现为由近及远的组合,视野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的奔腾场面;而从时间的角度分
析则是时光在流逝的动景与浩然静态相互结合的一个过程呈现。

《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1. 作者: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 诗意:首句写遥望瀑布时所见的景色。

以“挂”字最能表现瀑布像珠帘垂空、新月落地的状貌。

次句写瀑布在山颠的更高处飞流而下所溅的水花,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遥看瀑布挂前川”,是以挂字作比,“挂”字又赋予瀑布以动态感。

3.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作者远望瀑布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01
我会写
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
依yī(依靠、依赖、依着)
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
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
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
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
炉lú(火炉、香炉、炉子)
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
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
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
02
我会认
欲yù(欲望、食欲、贪欲)
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
瀑pù(瀑布、飞瀑、雨瀑)
布bù(白布、棉布、布料)
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
03
多音字
更gèng (更好)gēng(更正)
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
04
近义词
依——靠望——看
05
反义词
白——黑人——出穷——富
前——后直——弯
06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07
古诗大意
《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08
问题归纳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09
课文主题
《登鹳雀楼》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