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异同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作者:杨云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7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为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分别从快板乐章的主副部主题、对奏鸣曲典型结构的突破、调性和声特点比较等方面分析他们在风格上的个人特点,并对奏鸣曲和奏鸣曲式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作品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风格主题结构调性和声【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72-03在不同历史时期,“奏鸣曲”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
“奏鸣曲(sonata)源自意大利语suonare(意即发响)。
13世纪始见于音乐用语中,16世纪初泛指各种器乐曲,以于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相对。
”17世纪的奏鸣曲主要指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
室内奏鸣曲由几首风格化了的舞曲组成,后演变成今天的组曲;教堂奏鸣曲在乐谱上表现为三行谱的室内乐形式,因而称其为三重奏鸣曲,后来发展为两个分支分别为近代奏鸣曲和大协奏曲。
奏鸣交响套曲的形式结构在海顿的音乐创作中得到确立,后经过贝多芬达到成熟。
奏鸣曲在1840年以后虽然有一些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仍然遵守其规则模式进行创作,但其意义已同古典奏鸣曲有着较大的区别。
“奏鸣曲式”的含义不等同于奏鸣曲。
现代音乐理论对奏鸣曲式有着明确的结构意义上的界定,认为奏鸣曲式最重要的两个原则是:双主题原则和换调再现原则。
作为奏鸣曲式的判断,则需要满足上述两个原则。
双主题原则指的是作品必须包含两个性格、材料、调性不同的主题,通常称其为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对于这一称谓,有教材称其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二者只是表述方式的不同,其指向意义则完全相同)。
换调再现原则指的是副部主题经过展开部的发展之后,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必须回到原调,和主部主题的调性达到一致。
也有称这一原则为副部主题调性服从原则。
这是现在对古典奏鸣曲式作为曲式结构的基本界定。
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阐释与表达
著名钢琴家、音乐学家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展示了其无人能比的音乐洞察力和总揽全局的历史统摄力,难以想象这是一位职业钢琴家的第一本学术著作。
这本为学界公认的卓越经典著作,杨燕迪教授多年精心翻译的中文版(201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国内众多读者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本经典著作,罗森在本书中对音乐作品及时代风格进行论述之时所显露的音乐阐释思路和表达方式,无疑对当下国内学界有着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一、“古典风格”概念范畴的构建:理解与虚构本书的标题及贯穿首尾的主题是“古典风格”,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和凝练的古典风格是否真的存在?能否用一种大一统的“古典风格”来涵盖这一特定时期的整个音乐发展?在所谓的“时代精神”已被认为不那么牢靠的时候,为何要有一种时代风格的提法?我们是否需要这样的特点“标签”来认识这一个时期的音乐?这是作为作者首先必须思考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读者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问题。
罗森无疑十分清楚这一论断的危险性和矛盾性。
他的回答是为了“理解”:“一种风格的概念并不是历史事实的对应,而是为了回答某种需要:它创建了一种理解的模式。
”[1]这样就划分了真实的历史碎片构成与为了人们理解历史而构建的话语体系,承认了历史的个性化构建:“这种群体风格是一个虚拟,是一种塑造秩序的尝试,是一种建构,以便让我们能够解释音乐语言中的变化。
”(第7页)应该说,这是整个这本著作的理论基础,本书,便是罗森本人的一种解释和建构。
摘 要:查尔斯·罗森在其著作《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展示了其无人能比的音乐洞察力和总揽全局的历史统摄力,书中认同并构建了“古典风格”这一历史概念,围绕三位核心作曲家,将其置于从巴洛克至浪漫主义这样一个逐步变迁的风格演变过程中来看待古典风格的混乱探索、成熟乃至向浪漫主义的转换。
在一部部作品的具体分析中,一个既是具有相对稳定特征又动态变化的风格演进旅程呈现在读者面前。
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交响曲创作风格比较研究
1.3.2交响曲的发展
规范化的交响奏呜曲,在古典主义时期得到了最终的确立。“维也纳乐派”
二G·加布单埃单:惑人利作曲家,威尼斯乐派代表人物,他刨作的作品《成尼斯的加冕1595》影响后人订 余年。 3刘利剑:《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交响曲体裁的页献》,赤峰学院学报,P68。 4 Carl Stamitz(1746.180I):德因作曲家,作自.多首术管协奏曲,包括艮笛、竖笛、巴松管等,至今仍经 常.破人演出,其中以《呸茁协奏曲》最承要。 5 C.P.E.巴赫: CarIPhilippEmanuelBach(1714.3.8~1788.12.14)德罔作ffn客.荆管键琴宋。J.S.巴寺毒 的次子。也是先古典主义越主要作ffn家,创作r人量宗教爵乐(一首圣母马利哑的赞炎许及22首耶稣受难 曲)、交响乐、协奏fffI、管风琴奏n吗曲、室内乐和歌曲等。 6 D·斯卡拉蒂:感人利作曲家.‘j巴赫州岁的巴洛克时代作曲家,作品仃康塔塔、人协奏f}h再I+多部,单 乐章镪£盘奏呜航500多首。
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音乐风格对比
古典音乐奠基人海顿与音乐天才莫扎特海顿在西方音乐史上,有一位人称“老爹”的人物——海顿,1732年3月31日诞生于奥地利边境的一座小村落,父亲是一名造车轮的师傅,母亲是位厨师。
海顿的家庭共有12个孩子,他排行老二,小时候家里经济不宽裕,但是因为他的父亲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是欢乐的民俗乐曲,所以家里常常洋溢着音乐声。
海顿有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喜欢在生活中开一些小玩笑,他认为音乐就是拿来享受的,所以他的音乐往往充满着喜乐光明,令人如沐春风。
1启蒙时代的音乐风格古典时期的音乐讲求均衡的对称形式,以古希腊时期的美感为基础,注重曲式的调和与优美的旋律,和声变得单纯直接,节奏也鲜明多了。
这时期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音乐曲式,如古典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与室内乐曲等。
身为古典时期音乐开创者的海顿,对写作音乐的态度一直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因为当时他得仰赖雇主为生,他的音乐一直有着为雇主服务的精神,但他的作品总随着新的音乐观念而成长,对创作新的音乐形式也居功厥伟。
他乐观开朗的天性与对于音乐的努力,让他成为启蒙时代的音乐界的典范人物。
海顿的最爱——交响曲海顿一生共写了120多首交响曲,特别是在任职埃斯特哈奇宫廷乐长的30年间,他领导着一群素质颇高的团员,对于创作总是夙夜匪解,并努力试验各种音乐的可能性,因此最后他写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交响曲,并确立了交响曲的形式结构,这样承前启后的功劳让人们尊称他为交响乐之父。
在交响曲的形式上,海顿确立了4乐章制: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第2乐章是抒情的慢板,第3乐章大多带有民俗色彩的小步舞曲,第4乐章则以回旋曲作结。
这4个乐章的形式也就是以后交响曲的标准形式。
海顿是一个开朗又充满智慧的人,而这样的特质也显露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例如脍炙人口的《告别交响曲》,其实是幽默的海顿为团员们想出来的陈情书。
原来埃斯特哈奇的主人尼古拉斯规定,乐团的成员不得与眷属同住。
但在1772年,团员们实在太过劳累有非常想念家人,于是纷纷向团长海顿提出抗议。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古典时期的音乐史上,维也纳三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由于他们三人在音乐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他们被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们分别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在古典音乐史上,他们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维也纳三杰的生平和音乐创作。
海顿(1732-1809)被誉为是交响乐之父,他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和室内乐,同时也创作了60多首钢琴奏鸣曲。
莫扎特(1756-1791)则是音乐天才中的天才,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管弦乐和钢琴曲等各个领域,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1770-1827)则是古典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成就包括了交响乐、室内乐、钢琴曲、歌剧等,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钢琴奏鸣曲。
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异同之处。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风格清新活泼,轻松愉快。
作为交响乐之父,海顿的音乐作品在古典时期就开始了对交响乐的探索和创新,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
他的钢琴奏鸣曲通常采用简洁明快的旋律,以及对旋律和和声的巧妙运用,整体风格明快活泼,给人一种欢快愉悦的感觉。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则更加多样化和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莫扎特的音乐才华横溢,他的钢琴奏鸣曲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从深情款款的悲怆旋律到欢快活泼的节奏,都能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找到。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还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和精细,他对旋律和和声的运用更加多样化和完美。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则更具有冲击力和突破性。
贝多芬是古典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风格非常独特和富有个性。
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大胆突破和探索,以及对音乐结构的重新塑造和创新。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同时也展现出了对音乐形式和风格的完美掌握和创新。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认知与启示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认知与启示作者:张竞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8期[摘要]查尔斯·罗森(Charles Rosen)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The Classical Style: Haydn, Mozart, Beethoven,以下简称《古典风格》)是西方论述古典音乐风格最杰出的论著之一。
本文探究《古典风格》的学术立场和视野方法,进一步思考对中国西方音乐研究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音乐学;西方音乐[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8-0076-03一、《古典风格》的立场与动机查尔斯·罗森在《古典风格》第一版的前言中写道:“笔者并不想对古典时期的音乐进行全面综述,只是想对该时期的音乐语言进行一番描述。
……笔者力图重新恢复古典风格仍具自由生命力的某种感觉。
笔者的论述范围只涉及古典时期的三位大师,因为笔者秉承一种似乎过时的立场:必须以这三位大师的成就为标准,才能最好地界定这一时期的音乐。
”[1] 这段话清晰地表达了罗森写作《古典风格》的立场与动机。
罗森称自己的立场似乎是“过时”(Old-fashioned)的,表明他对当时学术传统与研究前沿有深刻的认识。
“必须以这三位大师的成就为标准,才能最好地界定这一时期的音乐。
”这一立场在当时引发不少争议,一派学者认为仅以个别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去界定某一时期的音乐风格,这样片面的论述方式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整体风貌。
罗森在成书20年后的补充前言中说道“指责我错误地遗漏了所有的小人物,这一指责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公正的”。
[2]罗森在这篇补充前言中再一次阐述了他的立场观点:“学者希望判断一个时代的个人和事件是否被记忆之前,应该重建这个时代的原处混杂图景,最终从中挖掘不该被遗忘的作品、作曲家。
这类学者无法体现所有往昔行为的全部丰富性。
古典乐派的三巨头分别是谁?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古典乐派的三巨头分别是谁?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本文导读:
海顿
海顿生于1732年,于1809年去世,是“三巨头”中寿命最长的,慈祥和蔼的他被人称作“海顿爸爸”。
在音乐创作领域,他被誉为“交响曲之父”,一生创作出过一百多部交响曲作品(有编号的就有104部),同时他还是弦乐四重奏这一曲式的缔造者。
虽然它并不是三人中成就最高的,但对音乐发展史而言,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莫扎特
莫扎特,1756年-1791年。
在他头上有太多光环,“神童”和“天使”是人们给予他最常用的两个代名词,而他更是音乐学界所公认的作曲天才。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交响曲,最后5-6部被认为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杰作;而他的27首
钢琴协奏曲,作为一个整体则是后人无法超越的极高境界;莫扎特的歌剧在当时更是具有极高的声望,并广受欢迎。
然而这位音乐天才却在35岁那年因病早逝,即便如此,他所遗留下来的有编号的音乐作品也多达六百多部。
贝多芬
贝多芬,1770年-1827年,他被誉为“乐圣”。
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奋斗以及精神境界的写照,而他的许多器乐奏鸣曲、协奏曲、序曲、歌剧等更是一个革命时代的象征。
有人说,贝多芬是半个古典主义者、半个浪漫主义者,这是不无道理的,他不能算作纯粹的古典主义者,贝多芬更像是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之间的一个过渡使者,一个音乐风格独特的大师。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及贝多芬异同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异同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被认为是古典风格作曲家中的三巨头。
的确,他们三位带给了我们那个年月最伟大的音乐。
舒伯特的名字有时会参加此中,可是鉴于以下原因笔者在这里就不对他睁开议论了:舒伯特创作的几乎都是新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而非古典风格,直到他短暂人生中的最后几年。
他留下了一些优异的大型作品,但数目上远不及上述三位。
在要点指出三位作曲家的差别以前,但笔者想第一简言他们之间的共性。
与过去或以后的音乐风格对比,曲式在古典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运用奏鸣曲式是这类风格的典型特点。
奏鸣曲式在当时十分普及,它浸透进了每种体裁的音乐中,甚至包含歌剧和宗教音乐。
这三位作曲家各开创作了一些奏鸣曲式同其余曲式杂糅的作品。
回旋曲式和变奏曲式就常常与奏鸣曲式混搭。
简言之,奏鸣曲式的开头简单而调性稳固,越超中段睁开那么越为紧张,而在结束局部,乐曲会回归简单和舒缓。
热潮老是出此刻中间段落。
你往常在这个局部发现乐曲最为复杂的构造、跨度最大的音调变换和最激越的节奏。
海顿其实不是奏鸣曲式的首创人,倒是此中的专家里手。
他对曲式的掌握十分精确,同时又依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
在奏鸣曲式的乐章中,他将假再现应用在睁开部邻近结尾的地方。
这类方法能够愚弄听众,让他们误认为再现部已经开始了,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乐曲依旧在睁开部不稳固的和声中持续推动。
自然,像假再现部这样的桥段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一定简洁简要。
在短暂愚弄听众以后,音乐将进入真实的再现部。
除了假再现部以外,海顿还喜爱利用出乎意外的急转给听众带来欣喜。
忽如其来的曲调变化,始料未及的节奏及和声变换,一段将乐曲引向与预期完好不一样的乐句 ,, 海顿的袖子里藏着好些逗人的包袱。
他是一个能给听众带来欣喜天才,即便依旧是在奏鸣曲式的范围内。
他的音乐充满了个人气质和异乎平常的想法。
他不停试试令听众惊讶的新方法。
他喜爱用突但是始料未及的停留或延伸音毫无征兆的打破乐曲原有的进度,使听众惊讶。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古典音乐史上,“维也纳三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由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组成。
这三位作曲家以其伟大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三位作曲家都有着极大的贡献,但他们的风格又各异。
本文将从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进行探讨。
对于海顿而言,他被公认为交响曲之父,但同时也是钢琴奏鸣曲这一形式的重要先驱。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风格上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在形式上比较简洁明快,旋律上颇具活力和魅力。
在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简单而富有特色的主题,以及反复出现的韵律和和声的变化。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音乐既有浓烈的民族色彩,又融合了欧洲大陆音乐的特点,同时在音乐的结构上也颇具独特性,这些都是海顿风格的显著特点。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也是古典时期的瑰宝之一。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在数量上和在创作上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和音乐天赋。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在形式上更加完善和丰富,旋律上更加优美和精致。
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常常可以听到那些细腻而华丽的音乐构思,以及那些动人心弦的旋律变化。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在音乐的结构上更加复杂和丰富,以及在和声的运用上更加多样和灵活,这些都是莫扎特风格的显著特点。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作曲家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体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身份特质,同时也展现了古典时期音乐的风采和成就。
海顿的音乐风格简洁明快,明快简洁,富有活力,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更加优美精致,丰富多彩,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更加激情澎湃,宏伟豪放。
这些都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对后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古典音乐历史上,维也纳三杰是指奥地利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他们在古典音乐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对音乐传统的贡献不可忽视。
在三位音乐大师中,他们最为擅长的音乐形式之一就是钢琴奏鸣曲。
今天我们将从钢琴奏鸣曲这一音乐形式的创作风格角度,探讨维也纳三杰在创作钢琴奏鸣曲时的异同之处。
首先来说,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父,而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也有着丰硕的创作。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数量颇多,风格多样。
在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他对旋律的优美处理以及对音乐形式的严谨把握。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常常出现明快活泼的主题和旋律,这与他的性格和当时的音乐氛围相符合。
海顿在钢琴奏鸣曲中也善于运用对位法和对比法,使得作品具有层次分明的音乐结构。
他的钢琴奏鸣曲中还常常出现形式饱满的发展部分,整个作品结构紧凑,音乐旋律清晰。
通过对琴键的运用和音乐节奏的处理,海顿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是莫扎特,他在维也纳音乐界的地位毋庸置疑,也是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海顿的作品相比,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更具有旋律的流畅和优美性格。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常常充满了激情和情感,他善于运用琴键上的各种技巧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音乐形式和和声的完美处理,使得整个作品旋律优美,和声丰富。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还常常出现变化丰富的音乐节奏和对位法的使用,使得整个作品显得充满活力和魅力。
最后是贝多芬,他被誉为古典音乐的泰斗,其音乐作品对音乐史的影响不可忽视。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更加突出了音乐形式的改革和创新。
与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相比,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更加富有激情和戏剧性。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音乐的激烈对抗和对位法的高超运用,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张力和冲突。
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C大调奏鸣曲的对比分析
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C大调奏鸣曲的对比分析作者:高若涵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8期【摘要】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时期三位杰出的音乐家,他们关系紧密,海顿甚至还担任过贝多芬的钢琴老师。
本文将以海顿C大调奏鸣曲No.60 Hob.XVI/50为中心,分别选择莫扎特和贝多芬创作时间最为接近的C大调奏鸣曲KV.545和Op.2 No.3,结合谱例简要分析上述三人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关键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C大调奏鸣曲;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一、海顿与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的对比古典时期著名音乐家沃而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与约瑟夫·海顿为亲密挚友,为古典时期的音乐做出杰出贡献,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
两人作品存在一些共同点,例如清晰的和声、稳定的节奏与整齐的乐句结构等,但也各有千秋。
本文将以海顿C大调奏鸣曲No.60 Hob.XVI/50与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V.545为例,对两位音乐家创作特点做简要对比。
海顿C大调奏鸣曲No.60 Hob.XVI/50创作于1794-1795年间,由三个乐章组成,而莫扎特奏鸣曲KV.545创作于1788年,是其生平最后一首C大调奏鸣曲,共包含三个乐章。
这两首奏鸣曲均为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包含有大量快速跑动的十六分音符。
海顿擅长用小的“音乐动机”来展开整个乐章的写作,如奏鸣曲No.60 Hob.XVI/50第一乐章的第1-2小节,不仅为全曲的引子,更对全曲的音乐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而莫扎特则倾向于用两个以上的“音乐主题”对乐章进行填充。
例如奏鸣曲KV.545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为第1-4小节,第二主题为第14-17小节。
海顿幽默的创作风格在C大调奏鸣曲No.60 Hob.XVI/50中也有体现,如在第三乐章第68小节与第71小节中,由于两个延长记号的停顿,使得后面出现的音乐充满惊喜感,这种元素在莫扎特的音乐中很少出现。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
关 于 主 题 的 比较
海顿 《 D 大 调奏 鸣曲》 X VI : 3 7 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 题之 间
存 在的关 系比较 紧密。
谱例 1 : 海顿《 D 大调奏 鸣曲》 XVI : 8 7 主部主题
康 塔塔 相对 。 ”l 7 世 纪 的奏 鸣 曲主 要 指室 内奏鸣 曲和教 堂奏 鸣 曲。室 内奏鸣 曲由几首风 格化 了的舞 曲组 成 , 后 演 变成今 天 的
原则为副部主 题调性 服从 原则 。 这是 现在 对古典 奏 鸣曲式作 为曲式结 构 的基 本 界定 。若将奏 鸣曲式 的发 展视为 动态过 程 ,
那 么奏 鸣 曲式 中 的上 述 原 则 早 在 巴洛 克 时期 就于两 种小的 曲式 , 一个是 为学 术界普 遍 认可的二 段式 , 另 一 个是 巴洛克 带有 利 都奈罗 的曲式 , 后者
莫 扎特 的钢 琴奏 鸣 曲主部主 题和 副部主 题之 间已经告 别
了海顿 的单 主题写法。
而古 二部 曲式 是 由法 国舞蹈 音乐 那里衍生来 的 …… 巴赫 时期 ,
A l
谱 ̄ J D 3 : 莫扎特 《 G大调钢 琴奏 鸣曲》 KV . 2 8 3 主部主题
, j f l J 叠 露
一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7 ) 0 6 C 一 0 1 7 2 — 0 3
在不 同历史时期 ,“ 奏鸣 曲”的内涵 和外延是不 同的。“ 奏 鸣曲 ( s o n a t a ) 源 自意 大 利语 s u o n a r e( 意 即发响 ) 。1 3 世 纪始见 于音 乐用 语 中, 1 6 世 纪初 泛 指各种 器乐 曲 , 以于声 乐 曲的泛称
古典音乐作曲家的风格特点对比
古典音乐作曲家的风格特点对比古典音乐作曲家们拥有各自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他们的音乐作品在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本文将对几位古典音乐作曲家的风格特点进行对比,以展示他们之间的差异和个性。
一、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被誉为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庄重、严谨而富有内涵而著称。
巴赫擅长以复调和赋格的方式来构建音乐,其作品中的旋律线条清晰、富有装饰性,并且经常通过重复和变奏的手法进行发展。
巴赫的音乐具有内在的和谐感,他的和声运用得当,独特的和弦进行和复杂的节奏变化使得他的音乐富有层次感和紧张感。
二、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莫扎特是古典音乐史上最杰出的音乐天才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青春、活力和天才的独创思维。
莫扎特的音乐充满了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情感表达,他的作品中的旋律流畅而典雅,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莫扎特擅长运用对位法和模因(Motif)的手法来构建自己的音乐,他熟练地运用不同乐器之间的对话和对位来创造音乐的变化和对比。
三、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贝多芬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过渡人物,他的音乐风格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表达。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他善于运用对位、变奏和主题发展等手法来展现音乐的内在逻辑和表达。
贝多芬的作品中充满了动态的变化和戏剧化的情感,他的旋律独特而振奋人心,常常通过强烈的节奏和复杂的和声来提升音乐的紧张感和表现力。
四、舒伯特(Franz Schubert)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抒情和悲怆的情感,他常常通过旋律和和声来表达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思考和体验。
舒伯特的旋律优美而富有感染力,他的音乐中常常出现柔弱的音色和情感编织,这使得他的音乐充满了温情和敏感。
舒伯特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浪漫、迷幻的感觉,他的和声处理灵活而多变,既能表现出相对简洁的调性,也能进一步发展出复杂的和声关系。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
创 作 风格
多 芬 音 乐 作 品 中 的 斗 争 性 。 外 , 艺 术 趣 味 上 . 顿 的 作 另 在 海
品不仅 接近 广大市 民阶层 , 且 带 有宫廷 音 乐典 雅 、 遣 、 而 消
娱 乐 的 风 格 ,因 此 他 可 以 被 说 成 是 宫 廷 音 乐 家 的 外 貌 . 资
l 世 纪 下 半 叶到 l世 纪2 年 代 在 维 也 纳 形 成 以海 8 9 0
产 阶 级 音 乐 家 的 本 质 。 后 , 艺 术 手 法 上 。 顿 的 作 品旋 最 在 海
乐 的 早 期 作 曲 家 代 表 , 扎 特 被 誉 为 “ 乐神 童 ” 是 中 期 莫 音 ,
古 典 主 义 音 乐 的 代 表 人 物 , 贝 多 芬 被 称 为 “ 圣 ” 是 古 而 乐 , 典 主 义 音 乐 晚 期 的 代 表 人 物 。 所 以 说 这 三 位 大 师 代 表 着
海顿 、 扎 特 、 多 芬是 老 、 、 三 代 人 。海 顿最 年 莫 贝 中 青 长, 比莫 扎 特 大 2 岁 , 贝 多 芬 大 3 岁 , 扎 特 比 贝 多 芬 4 比 8 莫 大 1 岁 。 们 之 间 在 创 作 上 有 着 密 切 的 师 承 关 系 . 是 又 4 他 但 各具 鲜 明 的特 色 。 种个 性在 音 乐手 法 、 裁 选择 上都 有 这 体 明显 的 表 现 。本 文 就 此 简 述 三 位 作 曲 家 在 音 乐 上 的 不 同
《古典乐派》研析——海顿,莫札特,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篇名《古典樂派》研析──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的音樂風格作者賴姮利。
私立明道中學。
二年七班。
壹●前言:古典音樂涵蓋的範圍是從16世紀的蒙台威爾第(1567~1643)到20世紀的現今,時間的衡跨約為400年,其中又可劃分為巴洛克時(1600~1750)、古典樂派(維也納古典時期)(1750~1825)、浪漫樂派(1825~1900)、現代音樂(1900~現今),以古典樂派為這次深入探討的主題。
貳●正文:一、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01.海頓海頓(Haydn,J.西元1732年~ 1809年)出生於維也納近郊,是奧地利有名的作曲家,家境清寒,一家人都很喜歡音樂,八歲時加入教堂的兒童合唱團,也在那裡學會了演奏小提琴,他節省零用錢來買音樂書籍,自修作曲法,奠定了日後成為大音樂家的基礎。
海頓的作品非常多,主要的作品有一○四首交響曲、八十三首弦樂四從奏、五十二首鋼琴曲、神劇「創世紀」、「四季」等。
他建立了古典交響曲的形式和配器,他的許多作品後來成為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和布拉姆斯作曲靈感的來源,因此大家尊稱他為「交響曲之父」也有「弦樂四從奏」之美名。
海頓個性隨和,言談幽默,他擔任宮廷樂長時,時常看到貴族們在音樂會中低語或打瞌睡,卻不便提出指責。
聰明的他,就想出一個計策,作出驚愕交響曲。
首演時,活潑的第一樂章奏完,柔美的第二樂章才開始,就有人閉上眼睛,準備打盹。
突然,全體樂器發出很強的音量,大家都嚇了一跳,貴族們才猛然體會到,海頓正在做「無言的諷刺」呢!值得一提的事,奧國國歌-「皇帝」的作曲者即是海頓。
02.莫札特莫札特(Mozart,W.A.西元1756年~1791年)奧國人,四歲會彈琴,五歲能作曲,六歲就開始到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大都市,開始行演奏會,非常成功,被大家譽為「音樂神童」。
莫札特再三十五年短暫的聲涯中,藉著燃燒般的天才,譜出數也數不清的作品,和海頓一樣,是古典樂派的代表性作家。
他的作品包含聲樂和器樂的各種類別。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音乐领域的三位巨匠,他们的音乐创作风格各有不同。
首先,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交响乐的先驱,为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顿的创作风格以清新明朗、朗朗上口为特点。
他的音乐作品韵律流畅、构图精确,常以幽默和欢快的调子为主,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海顿的交响曲以明快的节奏、富有变化的动态和丰富的音乐形式而著称,他的弦乐四重奏也十分著名。
其次,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个性和激情。
他的创作风格既受到巴洛克音乐的影响,又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极其多样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宗教音乐等多种形式。
他的音乐与时代和社会有着深刻的联系,反映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情感的丰富性。
莫扎特的音乐既优美又充满了戏剧性和表现力,他的旋律曲线流畅、动情而富有感染力。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的音乐创作风格更加奔放和激烈。
他是古典音乐最伟大的创作家之一,也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在表现力和情感上更为深沉和激烈,他的音乐常常表达出人类的思考和奋斗的主题。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中的旋律充满了力量和冲击力。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深受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影响,同样也体现了他对个人自由和人类精神的思考与追求。
海顿的音乐作品明快欢快,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优美多样,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更为深沉激烈。
这三位古典大师的音乐创作风格各具特色,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典乐入门:50位最伟大作曲家排名及主要特征
古典乐入门:50位最伟大作曲家排名及主要特征古典乐入门:50位最伟大作曲家排名及主要特征来源:希文的日志一、不朽作曲家1. 巴赫——西方艺术的巨人2. 莫扎特——最杰出的天赋音乐奇才3. 贝多芬——强烈而激情的不朽咆哮者二、半人半神作曲家4. 瓦格纳——最伟大的戏剧作曲家5. 海顿——近乎不朽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6. 勃拉姆斯——最纯正的浪漫主义交响曲和最顶尖的德国艺术歌曲作曲家7. 舒伯特——古典/浪漫主义的钢琴和旋律的抒情天才,德国歌曲之王8. 舒曼——浪漫主义的化身,歌曲、钢琴曲和交响乐的诗一般的大师9. 亨德尔——巴洛克旋律专家,清唱剧天才10. 柴科夫斯基——俄罗斯卓越作曲,旋律大师三、天才作曲家11.门德尔松——浪漫主义神童,优美、典雅的钢琴曲和交响曲作家12.德沃夏克——在3位列入排行榜中居首位的捷克人,旋律家13.李斯特——最优秀的钢琴家,交响诗的发明人14.肖邦——钢琴之王15.斯特拉文斯基——20世纪最优秀的作曲家,先锋派领头人16.威尔第——最受爱戴的歌剧作曲家17.马勒——9首交响曲和歌曲作者18.普罗科菲耶夫——20世纪不协和音的俄罗斯人19.肖斯塔科维奇——苏维埃头号作曲家20.理查?施特劳斯——“新音乐”的先驱,9首著名交响诗的作者四、超群作曲家21.柏辽兹——急进的浪漫主义者,交响曲问题专家22.德彪西——第一位印象派作曲家,歌曲、钢琴和管弦乐作品23.普契尼——威尔第以后的意大利歌剧大师24.帕莱斯特里纳——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教堂音乐大师25.布鲁克纳——维也纳7位交响曲作曲家中的第6位26.泰勒曼——巴洛克时期有3000部作品的大师27.圣?桑——法国极具魅力的歌剧和交响诗作者28.西贝柳斯——最早的芬兰作曲家,不仅是民族主义者29.拉威尔——优雅而严谨的法国人,通常与印象派德彪西合作30.罗西尼——威尔第前与唐尼采第同为意大利歌剧大师31.格里格——挪威头号作曲家、民族主义者32.格鲁克——后巴洛克/古典主义歌剧改革家33.亨德密特——20世纪5位“新音乐”不协和音作曲家之一34.蒙特威尔第——巴洛克时期和声学的“现代主义者”、第一位歌剧作曲家35.巴托克——匈牙得20世纪不协和音作曲家36.弗朗克——和蔼、心灵美,歌曲、清唱剧、交响曲等的作者37.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小提琴多产作曲家38.比才——《卡门》等少数几部作品的作者39.穆索尔斯基——最彻底的民族主义和最无畏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40.拉摩——法国早期头号拨弦古钢琴天才、理论家和歌剧专家41.福莱——怡人的法国歌曲和室内乐作者42.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中最有艺术素养的人43.唐尼采第——威尔第之前意大利歌剧界中仅次于罗西尼的人44.沃恩?威廉斯——20世纪英国民族主义者45.斯美塔纳——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奠基人46.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47.韦伯——第一位真正的浪漫主义者,联接格鲁克和瓦格纳的德国歌剧作曲家48.亚那切克——20世纪捷克人,3位入捷克人中最有现代色彩者49.库普兰——法国巴洛克时期拨弦古钢琴大师50.鲍罗丁——音调优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节选自《50位伟大的作曲家和他们的1000部作品》。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和贝多芬风格之比较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比较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
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
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逝世于1791年。
享年35岁。
他的父亲是一名宫廷乐师,在萨尔茨堡宫廷大主教乐团做小提琴手,他母亲也爱好音乐,会拉大提琴,小提琴。
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小莫扎特表现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
他四岁跟随父亲学钢琴,五岁开始作曲,六岁由父亲带领到慕尼黑,维也纳等地巡回演出,并取得成功。
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的波恩。
逝世于1827年。
父亲是一名宫廷歌手。
贝多芬也是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
而且8岁即登台演出。
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如交响曲《命运》,《英雄》钢琴区《月光》《悲怆》被尊为“乐圣”。
莫扎特,贝多芬都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
当时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正值欧洲社会大变革,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欧洲社会的变迁都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当时正值欧洲启蒙运动的兴盛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思维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博爱”、“平等”、“人权”、“理性”等新兴口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同时,十九世纪下半期各项科技发明不断涌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蒸汽机,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在社会经济发展一片繁荣的欧洲,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增强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人们已经不满足原有的艺术形式,而开始追求更高雅的艺术氛围,这也就从客观上促进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诞生和发展。
音乐家们利用较从前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得以创作出更加顺应社会发展和听众思维需求的独具特色的新音乐派别。
1730——1820年是欧洲主流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主导时期。
当时的“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乐圣”贝多芬是这一乐派的杰出代表。
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摘要】“维也纳三杰”作为西方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本文将通过对他们三位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进行比较,旨在对创作风格能有更深的了解,在演奏上能有一定提高。
【关键词】维也纳三杰;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作为古典时期杰出的音乐家代表,他们的音乐最典型地体现了古典主义精神,标志着古典时期音乐的艺术最高峰。
在音乐创作上,他们之间也有着深刻的联系,并为音乐艺术开启了跨时代的风格。
从他们三位钢琴作品的角度来看,三位大师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试从对钢琴奏鸣曲发展的影响以及作品风格上的差异来对这三位古典大师进行阐述。
一、“维也纳三杰”的生平经历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出生在奥地利东部与匈牙利临近的罗劳镇。
他是古典时期维也纳乐派的开拓者。
8岁时海顿就进入到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
1761年加入埃斯特哈齐家族宫中的乐队,后成为乐长,在宫中的30年时间里,创作出了大部分音乐作品。
他的交响曲和四重奏为古典维也纳乐派的创作风格确立了基础。
80年代与莫扎特的愉快交往对海顿的音乐在抒情性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莫扎特(1756-1791)出生于萨尔茨堡,现位于奥地利西部。
他的父亲发现幼年莫扎特出众的音乐天赋之后,便潜心挖掘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能。
莫扎特幼年时就能熟练地演奏钢琴和小提琴,并在作曲方面有着极强的创作能力。
6岁时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小步舞曲,9岁时创作出了一首交响曲,12岁时便完成了一部歌剧。
幼小的莫扎特从童年时就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天才待遇,因此他也比常人拥有了更加广博的见识,这些经历无疑不为他之后的创作之路奠定了基础。
贝多芬(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
他的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于是他的父亲经常在酩酊大醉之后强迫他长时间的练习钢琴,有时甚至拳脚相加。
莫扎特与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对比评价
莫扎特与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对比评价莫扎特与贝多芬同属维也纳古典乐派。
贝多芬非常仰慕莫扎特,而且在很多方面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莫扎特艺术。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流畅性和歌唱性,这显然源自他天生对音乐的亲和感;贝多芬的音乐则像海浪一样,一层一层越来越激烈,越到后面越震撼。
八十年代是莫扎特交响乐创作的成熟时期。
这些作品同海顿的四乐章套曲形式的古典范式一致,但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两主题的对比被大大加强,有时甚至同一主题内部也有对比性的乐思,从而使主题的发挥更具戏剧性;另外,他还在整部曲子风格统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乐章之间的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莫扎特的交响曲是具有多样性的,首先吸收了他歌剧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调和其戏剧对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调和声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了复调手法,旋律灵活,不失宏大的气魄和肌体透明、纯净而富有表情。
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创作构思的特点都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
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他不仅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使各个主题形成相互间的统一,而且在整个套曲的不同乐章中也是这样。
例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英雄性号角式的音调,《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甚至起了主导动机的作用。
他还把歌剧创作的戏剧性手法应用到他的交响乐创作中;他把交响曲中原来的小步舞曲乐章改为诙谐曲,扩大表现力的范围。
莫扎特精通钢琴音乐的一切表现手法。
其钢琴奏鸣曲温和、明丽,纤巧细腻,旋律极富歌唱性,具有典型的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
例如作品331号的A大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它像一个母亲在为孩子唱着摇篮曲般的宁静,带给人一种温馨,惬意的感觉。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中充满了宁静,幻想,浪漫——一种不同于肖邦的浪漫,不同就不同在它的简约,质朴,却抓住了聆乐人内心最基本,最美好的感受。
贝多芬的钢琴作品风格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异同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被认为是古典风格作曲家中的三巨头。
的确,他们三位带给了我们那个年代最伟大的音乐。
舒伯特的名字有时候会加入其中,不过基于以下理由笔者在这里就不对他展开讨论了:舒伯特创作的几乎都是新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而非古典风格,直到他短暂人生中的最后几年。
他留下了一些杰出的大型作品,但数量上远不及上述三位。
在重点指出三位作曲家的差异之前,但笔者想首先简言他们之间的共性。
与以往或之后的音乐风格相比,曲式在古典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运用奏鸣曲式是这种风格的典型特征。
奏鸣曲式在当时十分普及,它渗透进了每种体裁的音乐中,甚至包括歌剧和宗教音乐。
这三位作曲家各自创作了一些奏鸣曲式同其他曲式杂糅的作品。
回旋曲式和变奏曲式就经常与奏鸣曲式混搭。
简言之,奏鸣曲式的开头简单而调性稳定,越超中段发展则越为紧张,而在结束部分,乐曲会回归简单和舒缓。
高潮总是出现在中间段落。
你通常在这个部分发现乐曲最为复杂的结构、跨度最大的音调转换和最激越的节奏。
海顿并不是奏鸣曲式的创始人,却是其中的行家里手。
他对曲式的把握十分精准,同时又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发
挥。
在奏鸣曲式的乐章中,他将假再现应用在发展部临近结尾的地方。
这种方法可以捉弄听众,让他们误以为再现部已经开始了,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乐曲依然在发展部不稳定的和声中继续推进。
当然,像假再现部这样的桥段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简明扼要。
在短暂捉弄听众之后,音乐将进入真正的再现部。
除了假再现部之外,海顿还喜欢利用出人意料的急转给听众带来惊喜。
突如其来的曲调变化,始料未及的节奏及和声变换,一段将乐曲引向与预期完全不同的乐句……海顿的袖子里藏着好些逗人的包袱。
他是一个能给听众带来惊喜天才,即使依然是在奏鸣曲式的范畴内。
他的音乐充满了个人气质和异乎寻常的想法。
他不断尝试令听众吃惊的新方法。
他喜欢用突然而始料未及的停顿或延长音毫无征兆的打破乐曲原有的进程,使听众惊愕。
他喜欢紧凑的使用相隔甚远的音调,突然毫无预兆的从一个音跳到另一个很远的音上。
而莫扎特更倾向于循序渐进的将一个较远的音呈现给听众,以使他们有所准备。
海顿喜欢在主题中以简单的动机为跳板演进为千变万化的乐思,贯穿整个乐章。
他许多的乐章都是单一主题的。
实际上,一位法国的评论家写道,海顿只需要一个主题即可创作一篇交响乐章,而小众作曲家则需要若干个。
莫扎特当然不是“小众作家”。
然而他喜欢在一个乐章里使用多个主
题。
莫扎特对此驾轻就熟,他使用多个主题,却能使它们浑然一体。
被称为“巴黎交响曲”(no.32)的第一乐章就有诸多主题,但它们听起来并不是一盘散沙。
许多书中都指出,贝多芬热衷于将海顿的单一主题和莫扎特的多重主题复合在一起,创造出听起来像是第一主题的变奏或衍生的第二主题。
如同所有泛泛之谈,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但多少有些道理。
贝多芬的一些作品可以这样分析,比如第五交响曲的开篇乐章,但贝多芬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莫扎特是个矛盾体,他比海顿更保守而循规蹈矩,但他的音乐却无与伦比。
海顿十分善于震惊听众,而莫扎特则很少这样做。
他的音乐更有条不紊、温文尔雅。
尽管他让自己的音乐十分节制,但他依然留给我们众多卓越不凡的杰作。
海顿倾向于让主题以与呈示部不同的顺序在再现部中呈现;而有的时候,他不会在再现部中完整的表现主题。
莫扎特很少为他的主题重新排序。
莫扎特能够不断重复他的主题是因为它们充满了抒情的旋律。
虽然莫扎特的最后创作的三首交响曲极其出色,甚至能与海顿的作品平起平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谈到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海顿留给了我们更多的杰。
,
当然,拿一个只活了不到36岁的人和一个活到77岁的人相比,这并不公平。
在歌剧方面,莫扎特是无人可及的。
海顿曾公开承认莫扎特的歌剧比自己的作品优秀很多。
古典协奏曲在风格上与古典歌剧十分接近,在其中一方面成功的作曲家通常在另一方面也表现不俗。
这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莫扎特创作出如此伟大的协奏曲,而海顿的大多数协奏曲却如同他的歌剧一样,只是泛泛之作。
顺便提一下,海顿最伟大的协奏曲当属他的小号协奏曲,虽然它比海顿通常的作品更保守,但这首小号协奏曲的确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它能与胡梅尔那首伟大的小号协奏曲相提并论。
在宗教音乐方面,莫扎特也比海顿优秀很多。
海顿曾说,他的兄弟迈克尔是一个比自己更出色的宗教音乐作曲家。
如果你去听海顿为天主教堂谱写的弥撒曲,你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合唱交响曲。
他的弥撒曲和交响曲间并不存在风格上的差异。
他并没有把握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的精髓,而莫扎特则对巴赫、亨德尔以及其他巴洛克时期教堂音乐的大师有着深刻的理解。
从埃斯特哈齐家族退休后两次游离伦敦的旅行中,他开始熟识亨德尔的清唱剧。
基于对亨德尔的新的理解,海顿带给我们两部伟大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在我看来,这两者都远远超越了他的弥撒曲的成就,虽然他在最后一首弥撒曲中,终于让交响曲与合唱的风格达成了尽如
人意的统一。
贝多芬受到了海顿和莫扎特的深刻影响。
他在音乐中对二者兼收并蓄,同时注入自己独特的个性。
就笔者所听,贝多芬似乎受海顿的影响更大。
即使他早期的一些作品明显是在效仿莫扎特。
从海顿那里,贝多芬喜欢上了假再现部。
也是从海顿那里,贝多芬发现了他喜欢的表达方式:突然而毫无征兆的停顿和出人意表的延长音,而贝多芬甚至比海顿更热衷于此。
贝多芬当然也不失海顿生机勃勃的智慧。
海顿音乐中的幽默风格几乎可以在贝多芬创作的每种体裁的音乐
中找到,无论是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还是交响曲,他有时极其严肃,有时又十分诙谐。
他的第四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充满了海顿似的幽默和智慧。
利用动机推动整个乐章就是贝多芬从海顿那里学来的。
他增加了发展部的长度和紧张度。
贝多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创作奏鸣曲式的乐章。
他有时会很简练,快速的从第一主题转换到第二主题,然后在呈现完第二主题后立刻结束呈示部。
有时候,他会像莫扎特那样在主调上用一系列的第一主题,然后又呈现一组第二主题(通常在属调上)。
有时候他的奏鸣曲式的乐章极富争议。
另一些时候它们多少有些不拘一格。
贝多芬在奏鸣曲式下的创作,其多样性是惊世骇俗的!
在生命的晚期,贝多芬愈发迷于对位法,特别对赋格情有独钟。
同时他也对变奏曲式兴味渐浓,有时他会在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中应用这种曲式。
实际上,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一乐章可以被看作是奏鸣曲式、主题和变奏曲的结合体。
我们很难描述贝多芬的音乐。
于笔者而言,贝多芬主要呈现出三种表达模式。
他的诙谐幽默;他的戏剧性——他的音乐有时候是如此戏剧性和充满力量,让你不寒而栗;还有就是他梦幻及内省的一面。
我明白将贝多芬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划分为三类是很肤浅的,虽然难以尽善尽美,我也只能姑且如此了,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