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人教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99d8d57375a417876f8fad.png)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
包括两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
本节课安排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
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2.三维目标2.1知识与能力(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2.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教学重难点3.1教学重点(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2教学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二、学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法学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应该“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220138a8956bec0875e350.png)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习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说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通过观察模型与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4.探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比吸入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5.掌握肺泡与血液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6.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情境:观看刘翔奥运会夺冠的录像。
[自主学习1](1)外界的空气经过的处理后进入,在肺里与进行气体交换。
(2)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叶,右肺有叶。
(3)胸腔底部是,主要是肌肉组织。
探究新知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自主学习2](1)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吸气,可以感觉到肋骨在运动,胸廓。
(2)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呼气,可以感觉到肋骨在运动,胸廓。
[合作探究1]测量胸围差讨论题:(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吸气时,胸廓的变化;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2)同学们的胸围差都是相同的吗?如果不同,请找出不同的原因。
[合作探究2](1)根据模型,归纳呼吸时胸廓有怎样的变化。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合作探究3]气体能进出肺的原因是什么?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自主学习3]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哪些?[合作探究4](1)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随堂检测1.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
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
为什么?课后训练1.人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肉是()A.胸部的肌肉B.腹部肌肉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D.背部肌肉2.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的活动状态是()A.收缩、舒张B.舒张、收缩C.收缩、收缩D.舒张、舒张3.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93347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c.png)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
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以气体在大气中的成分含量和呼出气体中的成分含量的对比表格,展示气体在人体内发生了变化,即在人体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引起学生思考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完成气体交换过程。
教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教材用亲身感受让学生体会呼吸运动的存在,用膈肌的运动图展示学生难以观察到的内部胸廓变化,引发学生思考胸廓变化和呼吸的关系;接着用模拟实验装置加强学生对膈位置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的理解;最后归纳出整个呼吸运动的过程,厘清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概念:人体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人体呼吸道对空气进行处理,使达到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人体细胞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新概念: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呼吸运动,肺与外界完成气体交换。
教材上对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中涉及的胸廓、胸廓变化以文字为主介绍,对于学生稍显枯燥并且抽象,教师通过一系列识图及其他游戏活动,让学生对胸廓等更有认识,从而帮助理解整个呼吸运动,更好的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相关。
呼吸运动涉及物理学的容积和气压的相关知识,学生只通过文字阅读难以理解,用注射器的实验体会其中的关系,延伸至本节内容,体现学科之间的关联。
【学习目标】1、通过识图、游戏和视频,达到认识肺与胸廓的关系以及胸廓变化与气体进出有联系的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知识补充,理解胸廓容积变化与气压的关系,有逻辑的归纳出呼吸运动的过程,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通过演示往呼吸运动模型中加水,观察出溺水状态下肺内水的情况,理解溺水的严重性以及合理的防溺水。
3、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有逻辑的归纳出呼吸运动的过程,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人教初中生物七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_6
![人教初中生物七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_6](https://img.taocdn.com/s3/m/ab6d8fd6783e0912a2162af3.png)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并且又学习了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中的第一个问题,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就是肺通气。
肺通气包括吸气和呼气,(复习:示小黑板)那么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讲授新课]气体扩散的原理:教师: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外面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是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到外面的缘故,说明了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教师:很好。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教师:P50“资料分析”,1、演示实验同,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3、讨论以下问题)1.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分组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后作答)1.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人教版生物七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word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c779bd7e21af45b207a850.png)
人教版生物七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word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会描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会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看模型与演示实验,提高观看、判定、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白得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到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一样吗?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任务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问题引导,自主探究】1、体验:大伙儿体验一把,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有什么感受?再深深的呼气,你又有什么感受?2、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能够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
(1)阅读教材P47-48实验“测量胸围差”完成下题。
测量胸围差之前,受测者要脱去外衣,取_____________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_____ 。
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软尺在背侧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在胸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_____________,再尽力深呼气,记录下_____________,运算两次长度的差数,测___次,求出______。
(2)学生3-4人一组测量胸围差。
3、阅读教材P48-49正文完成下题。
(1)胸围差与胸廓容积等同么?除胸廓的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阻碍胸廓的容积?.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胸廓容积的变化还和_____________有关。
(2)观看图Ⅳ-26“膈肌的运动”吸气时,膈肌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呼气时,膈肌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2b722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78.png)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升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由于学生未学到物理课中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教学重点1.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2.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方案一: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体验气体交换的意义。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方案二:联系自身的身体结构,对照模型或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方案三:观看录像,小组交流讨论。
播放录像,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明确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明确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2.1测量胸围差方案一:阅读关于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
课后每位同学测量自身的胸围差。
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和观察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
方案二:上讲台演示的同学故意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强调要仔细观察,引导学生纠错。
方案三:学生课前测量自身的胸围差,上课时小组成员将测量结果展示出来,并果进行交流讨论。
(课前布置,上课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讨论分析提纲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2.2在测量结束后,尝试明确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测重出示讨论提纲,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讨论提纲如下:你和其他同学的胸围差有区别吗?你认为你们的胸围差的差别和什么关于?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转变吗? 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呼吸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转变活动:将手置于肋骨处,感受呼吸时胸廓的转变,交流讨论,归纳出由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增大和缩小的结沦。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f8a6f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a.png)
1.题目:《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2.内容:3.基本要求:(1)有教学情境的设置,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简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2.说出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模型和小组讨论,提高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肺部呼吸功能的了解,认识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难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三、教学方法提问法、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生共同深呼吸,思考吸气和呼吸的过程中是交换的哪种气体?气体到底是如何实现的交换的?引出本节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肺泡的结构教师:展示肺泡的结构模型,找出肺泡的结构特点有哪些?思考该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有何联系?学生:肺泡和毛细血管是有单层细胞构成。
在肺泡的外膜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网。
这种结构更有利于气体在此处的交换。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气体在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师:播放动画。
引导学生标记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路径。
小组活动:完善气体交换图解,并讨论气体交换的原理是什么?肺泡的结构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一组:展示气体交换的图解。
二组:气体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扩散。
教师:哪个组能说一说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呢?四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是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的快速交换。
五组: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教师:请学生以氧气和二氧化碳历险记为题,用故事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展示。
环节三:巩固提升教师:请学生完成学案上的A级练习题。
环节四:作业设计画一画:画出气体在肺处的交换过程。
讲一讲:给你的家人讲一讲呼吸时如何实现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bc32f2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9.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能够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肺部,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2.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作用;4.掌握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1.肺部的结构和功能;2.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作用;3.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作用;2.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先从学生们日常经常接触到的气体交换的例子开始引入本课的内容,比如跑步后的长时间呼吸急促,就是因为身体消耗氧气导致二氧化碳的排出不足,从而积累在体内,引起呼吸急促的现象。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奇,对于本课的学习状态也有所准备。
2. 呈现环节(10分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PPT等形式将章节中的内容呈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3. 操作环节(30分钟)通过讲解,学生对于气体交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更加深入地让孩子们围绕着气体交换的过程进行学习,养成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1.一只透明玻璃杯;2.水;3.吸管;4.铁丝或铜丝。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倒满水;2.向水中加入一些盐,使水变得有色;3.用一根铁丝或铜丝,将一端插入水中;4.用吸管将另一端呼进水中,然后用力吸气,同学们可以看到水渐渐变为浅红色,说明吸入了氧气;5.然后呼出气后,可以看到水变回原来的颜色,说明散发出了二氧化碳。
4. 反思环节(10分钟)最后,老师可以借助课堂技巧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回答与讨论,回顾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所学的知识点,以便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总结实验中的过程与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参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50fc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a.png)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肺的结构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掌握肺与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3.理解呼吸过程的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1.肺结构和气体交换;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和转化。
三、教学难点1.了解人体呼吸的整个过程;2.掌握肺部与气体交换的机理。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形象化比喻法;3.短片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与健康》中的第四节课《呼吸》。
2. 知识讲解2.1 生命离不开呼吸由教师简单介绍生命离不开呼吸,带来活动中呼吸的感觉。
从日常生活角度逐步引出呼吸过程的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
2.2 人体呼吸的整个过程由教师通过简要阐述呼吸道、呼吸肌和肺等知识点,展示呼吸过程的全貌;并介绍人体出现窒息时的各种现象和症状。
2.3 肺部结构由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肺部的概念,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
详细讲解肺泡、毛细血管等结构;并请同学观察标本,感受肺的外部、内部形态。
2.4 肺部与气体交换由教师详细讲解肺毛细血管和肺泡的结构和交界处,人体在进行呼吸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气体交换。
介绍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交换时的作用和转化。
3. 知识拓展由教师简要介绍有关气压和高空呼吸等有关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有关高空登山爬山等活动的相关常识。
4. 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再次简要概括肺部的结构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六、教学评价此教学设计中包含了许多生动的教学方法和讲述方式,比如简短的活动体验、形象化比喻、短片教学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和感受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原理。
同时,对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呼吸的意义和人体的生命起源也有一定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掌握适当的语言表述技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4.3.2 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4.3.2 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615a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5.png)
《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课的内容,本课是前面学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相关知识的延伸,同是又为后面学习循环系统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呼吸道和肺的概念和功能,对学好本课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说出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阐述肺泡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气体如何在肺内交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合作、探究等思维能力。
3.通过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生生互动中获取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生物之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从小树立崇尚环保理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并说出原理。
五、教学过程。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人教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dd82d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9.png)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人教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 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教学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位置结构图,说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细心地体会一下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地测量呢?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男女分开)、设计表格,做好记录。
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然后计算胸围差。
学生讨论: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教师演示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学生讨论:小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然后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并进行讨论:1. 呼吸运动时,主要有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是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4.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07fbe5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8.png)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3.通过了解胸廓容积变化与呼吸的关系,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教学难点:1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阅读本节课给出的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哪里来的?外界空气经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在肺部进行了怎样的气体交换的呢?(二)探究新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探究活动一:用手按在胸部两侧肋骨处,深深的吸气,再深深的呼气,感受肋骨、肋间肌、胸廓的变化,完成表格1。
胸廓的变化还与什么结构有关?膈探究活动二:请仔细阅读教材P46页演示实验,思考3个问题:1、在这个实验中玻璃罩,玻璃管,气球,橡皮膜分别模拟的是那个结构?2.气球什么情况下扩张?什么情况下回缩?3.如果气球破损漏气,或者罩口密封不严,结果会怎样?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两多”、“两薄”。
(三)拓展延伸1.生活中很多女性为了追求身材的曲线,穿上了束腰衣你觉得这是健康的追求美的方式吗?答案: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2.下水游泳时,如果水超过胸部。
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答案: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
(四)课堂小结1. 肺的位置、结构、功能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吸气:膈肌、肋间肌收缩、胸廓上下左右径变大、胸廓容积变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体从外界进入肺内----(吸缩膈降胸大内压小)呼气:膈肌、肋间肌舒张、胸廓上下左右径变小、胸廓容积变下、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体从肺内排到外界----(呼舒膈升胸小内压大)记忆口诀:吸缩膈降胸大内压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
1. 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位置结构图,说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细心地体会一下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地测量呢?
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男女分开)、设计表格,做好记录。
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然后计算胸围差。
学生讨论: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教师演示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学生讨论:小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然后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并进行讨论:
1. 呼吸运动时,主要有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是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
4.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学生讨论: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
为什么?
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这样,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想一想,议一议”,仔细阅读下表中的数据,分析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哪里来的,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
学生思考后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后作答:
从数据表中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
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
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最后师生总结: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这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多媒体展示教材第47页图4-30“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让学生讨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是怎样交换的。
师生总结: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三、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用知识树或网络的形式进行总结。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48页“练习”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