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民俗文化魅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传统美德。
2.通过了解生活中的节日风俗,知道相同节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庆祝方式,知道各地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感受风俗中寄托的祝福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生活中的节日风俗,知道相同节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庆祝方式,知道各地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感受风俗中寄托的祝福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3.展示图文预设:常见的端午风俗过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端午风俗,我们一起了解下。
4.不同民族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1)汉族:过端午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系五彩线等;(2)彝族:在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是采集草药,做防病治病之用;(3)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等活动;(4)藏族:民间过端午节,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歌舞、游戏等活动;5.不同地区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1)山西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2)江西建昌端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
(3)湖南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鸡酒等,供于龙舟之首前祈求安产。
(4)广东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
(5)山东长岛县在端午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
6.教师总结: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过渡:除了这些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活动二:探访节日风俗1.展示任务一:根据课前搜集到的材料,从以下四个节日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介绍下这个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图文资料:3.学生分享:略。
过渡: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当地还有哪些奇妙的节日风俗。
4.展示任务二:说一说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如何过的?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接下来的表格。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10.奇妙的节日风俗第二课时
合起来,关注社会的发展,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的重难点 )
1. 了解中国各地节日民俗差异,以及家乡特色节日民俗,体会不同风俗中寄托的美好情感;
2. 在民俗的变与不变提升对传统节日文化认识,让儿童真切地体悟到民族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从而
增加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 游园会 ——播放全国各地端午习俗新 闻视频,学生简单交流小结。
3. 小挑战—— 常州端午有什么特别的节 日习俗呢?(相机出示“龙舟竞渡由鸟舟竞渡
1. 观看视频,搜集信息,比较 南北端午习俗,小结端午习俗的由 来与演变。
2. 观览图片视频,感受家乡端 午的奇妙, 体会各地端午的差异性。
演变”“常州高楼式龙舟” “西太湖龙舟赛” “国
天,家人团聚, 阖家欢乐, 神洲大地处处
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三) 探究清明, 相机奖励青团, 回顾青
团纪念介子推的故事。
①不变:扫墓、踏青、放风筝
②变: 2008 成为法定假日,演变为新出
游季。
③需变革:烧纸
④小结: 原来,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
感恩节。寄托思念,也不忘文明。
…… )
活动四、制节日文创,传民俗生命 1. 小组体验:小组随机抽取材料包,根据材料 和提示制作民俗节日文创, 并且为作品设计广 告,准备 T 台走秀。 2. 班级展示,交流:节日用品有变化吗? 3. 小结: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传统节日里的 变与不变,就会敏锐地捕捉到社会进步的信 息,就会深刻地体会到民族文化蓬勃的生命 力。 4. 布置作业: 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制作民俗节 日用品,建议将编制的蛋袋、设计的香囊送给 亲人朋友,将美好的祝福传递下去。
外泳池龙舟竞赛”图片与新闻,感受家乡端午
节文化魅力以及传统民俗的演变。 )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io课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的知识,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探究其特点和价值,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尊重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习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的知识;2、探究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特点和价值;3、学习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尊重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习俗。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尊重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习俗。
课前准备:1、准备相关教材和图片等教具;2、针对不同年级、学科和学生的学情背景,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3、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
学情背景:学生年级:小学4年级;学生人数:40人;学生性别:男女比例均衡;学生文化水平和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差异不大,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请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上节课学过的节日和风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教师:非常棒!那么,我现在会展示一些图片,你们看看这些图片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展示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导入,让学生温习已有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解(25分钟)教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的知识。
首先,我会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讲解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请看这些图片,这是春节的习俗,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春节的习俗,如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等)教师:非常好!那么,你们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的出现有何历史和文化背景吗?为什么要庆祝这些节日?这些传统文化有何特点和价值呢?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会让你们讨论和分享自己所在地区的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特点,鼓励你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2
交流感受
交流想法
交流看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一些优良的风俗,清明节让名称……
风俗主要活动 ……
风俗淘汰变革情由……
交流。
自由组合、分组学习后交流
再联系实际,询问学生自己家中是如何过节的,通过媒体展示更多的节日习俗,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本通过自由组合、分组探究后交流,感受节日文化。
四、提高认识
1、除了三大节日,各地还有不同的节日以及独特的风俗。而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还有不同的节日以及独特的风俗。
2、你知道有哪些地方或者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习俗吗?
自由交流
正反双方各派出4名同学进行是否保留的辩论
学生通过辩论,对于一些淘汰的风俗有个辩证的认识。
活动三:
了解一些优良的风俗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痛心。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
一、清明节
1、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先是一个用来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意思是说春分过后十五日为清明节。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万物生长的大好时机。此时农人始事耕作,一年的劳作也从此开始。
2、说说你们开展过哪些文明祭扫活动。
二、重阳节
1、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说说把重阳节定位“老人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措施对保护重阳节风俗有什么意义?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其次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了三个板块:“风俗就在我身边”、“奇异的节日风俗”和“风俗的演化”。
“风俗就在我身边”板块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同学生疏风俗与自己生活的亲密关系;了解同学比较生疏的“十二生肖”风俗感受背后独特的风俗魅力;重点争辩身边的尊老风俗,体会风俗背后的奇特寓意。
“奇异的节日风俗”板块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同学关注当地特有的节日风俗,争辩共有节日的特殊风俗的庆祝方式,进一步探究当地独特节日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
“风俗的演化”板块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同学探究风俗的演化,并学会理性地对待不同的风俗,调查争辩有争议的、需要淘汰的风俗,关注被人们遗忘的优良风俗。
二、学情分析目前人们对于风俗的观念越来越淡薄,同学对于家乡的风俗都不是格外了解,对风俗的生疏都比较肤浅。
同学还不能自觉挖掘风俗中蕴含的多样情感和中华传统美德,还不能生疏到风俗与时代进展应与时俱进的关系。
因此在此课题的教学中必需留意引导同学领悟风俗中蕴含的深刻含义,接纳和传承优良的风俗,淘汰或改进落后的风俗。
三、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不同风俗,及各地独特的节日风俗。
2.体会不同节日风俗表达的奇特祝愿与多样情感。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风俗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教学难点】主动了解家乡的风俗,体会风俗表达的奇特祝愿。
五、教学过程教学预备:老师预备:了解特色的节日风俗。
同学预备:完成传统节日风俗调查表。
一、激趣导入1.视频导入:中国有很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播放视频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2.引出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奇异的节日风俗二、生疏节日,探知风俗1.阅读发觉:阅读教材第75页“阅读角”的内容,说说你对端午节的了解。
节日意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香包——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
(2)粽子——原是将粽子洒在水中,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品。
四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四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俗的定义、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风俗的意义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家乡的风俗文化。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对家乡的风俗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定义,掌握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本土文化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
2.难点:理解风俗的意义,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风俗文化。
2.调查法:让学生课前调查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课堂上相互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风俗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风俗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家乡的风俗习惯,准备分享。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风俗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风俗吗?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风俗文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课时,教材以我们当地的风俗为主题,通过引入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俗的定义、风俗的种类、风俗的意义等方面,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风俗知识,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家乡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风俗的定义、种类和意义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地域文化背景各异,对于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的地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定义、种类和意义,掌握当地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定义、种类和意义,掌握当地的风俗习惯。
2.教学难点:风俗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风俗知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地的风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俗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兴趣。
2.学习风俗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风俗的含义,明确风俗是一种文化现象。
3.了解风俗的种类:分别介绍各地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多样性。
4.探讨风俗的意义: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角度,思考风俗的意义和价值。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统编版)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关注风俗的演变,学会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
懂得用恰当的方式传承和保护优良风俗。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风俗根据时代在不断演变,传承和保护优良风俗。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当地的风俗》第 10 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环节一:风俗的变化。
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风俗,这些风俗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在慢慢改变。
活动一:中秋节的演变1.听故事,了解中秋的演变你对中秋节的来历有了解吗?小结: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秋节赏月这一风俗从古至今的演变,由皇家祭月到民间祭月最后演变成了民间赏月。
这就是风俗随着时代在不断演变。
2.提问:这些都是我们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你有过了解吗?分享月饼、燃灯风俗、饮桂花酿、燃宝塔。
3.提问:你觉得这些风俗需要改变吗?为什么?小结:我们的风俗也是跟着时代的脚步需要进行一些变化的。
【设计意图】通过中秋节的事例,引导学生发现风俗的演变。
(二)活动二:正确看待风俗变革。
我们就来说一说如何看待风俗的变革。
1.小调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我们变革或者淘汰的风俗呢?我们如何去变革呢?请你选择你想调查的风俗,写清方式,并说一说这个风俗的主要活动是什么,最后再来说说淘汰或者变革的理由,以及可能的替代性活动。
2.呈现事例(1)事例 1:选日子在以前的时候很多人为即将出生的孩子选择出生的良辰吉日,到现在也有人会这么做。
这样不好,应该需要变革一下,因为很多时候这种行为会对妈妈和小宝宝的身体产生危害。
小孩子出生每一天都是一样的,顺其自然不需要选择。
小结:看来一些风俗中的迷信做法我们需要淘汰。
(2)事例 2:守岁播放视频。
这个风俗的主要活动是等待农历新年零点的到来。
熬夜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但是这个风俗又蕴含着美好的祝愿,所以不需要淘汰,但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做出改变。
小结:像这样的风俗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通过介绍家乡的风俗,使学生认识到风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家乡的风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风俗习惯的来历和意义不够清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已逐渐形成,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知道风俗的意义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乡的风俗习惯及其意义。
2.难点: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风俗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风俗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风俗的意义。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家乡的风俗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风俗场景,引导学生回忆和谈论家乡的风俗。
2.呈现(10分钟)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
其他学生倾听,了解不同家乡的风俗。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风俗的意义和价值。
如:“风俗是如何形成的?”“风俗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复述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精品】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说课
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说课Megan一、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中的第1课,这一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的第10条“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而编写的。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话题分别是“风俗就在我身边”“奇妙的节日风俗”和“风俗的演变”。
第二课时主要涉及第二板块“奇妙的节日风俗”、第三板块“风俗的演变”。
“奇妙的节日风俗”这一板块,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共同节日的当地风俗;第二部分,了解当地特有节日的风俗;第三部分,探究当地节日风俗所蕴含的愿望和情感。
“风俗的演变”这一板块,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需要被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第二部分,讨论有争议的风俗;第三部分,关注被人们遗忘的优良风俗。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一些常见的风俗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
但是学生们对各地不同的风俗还不大了解,对风俗的变化以及如何看待其演变还处于比较懵懂的状态。
且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资料收集能力及对事物的辨析能力,喜欢与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本课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了解节日风俗及其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多样的情感,关注风俗的变化。
然后通过辩论让学生学会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树立保护和传承优良风俗的意识,做一个保护和传承优良风俗的小小志愿者。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了解节日的风俗,感受节日风俗的奇妙。
(教学重点)2.了解当地特有节日的风俗,并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多样的情感。
(教学重点)3.关注风俗的变化,学会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树立要保护和传承优良风俗的意识。
(教学难点)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活动一:共同节日,风俗异首先,出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图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导入,引出话题:我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是各地的庆祝方式都一样吗?请学生阅读“阅读角”中关于端午节的内容,说说自己家乡是怎么庆祝这个节日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题研究2.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目标3.学会对家乡文化俗的客观评价。
重点难点了解家乡文化俗以及这些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对家乡文化俗的客观评价。
我们当地的风俗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四年级下册1.了解家乡文化俗以及这些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生门想一想,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呢?引入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风俗就在我身边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糊口亲昵相关。
听听他\她们怎么说……XXX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出生后,他们煮了很多鸡蛋,并把鸡蛋都染成红色送给了亲朋好友。
这叫作“报喜”。
解读: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来岁吃你的红鸡蛋。
”后一个“红鸡蛋”是孩子降生的报喜标志。
也是一种起宣告作用的物体。
向亲友分发用颜料染红的鸡蛋,是通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表达喜庆的方式。
看图片,听解读,学知识学糊口动观看视频交流分享俗引入课题了解地方独特风俗及表达的意义设计意图了解地方风XXX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
解读:民间保存胎发,主要为了辟邪压惊,需要用红布或红纸包好,然后缝缀在孩子枕头里或衣服内,或者放在褥子下面,或者挂于家堂高处,或者送入家庙。
你说我说:说一说: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示例:看图片,听解读,学知识小组交流认识了解地方独特风俗及表达的意义学会观察了解糊口中的风俗惯及所寄托的祝愿,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能力及惯了解认识中国十二生肖的故事感知中国传统俗及技艺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学设计
4.1《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和体验当地风俗,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升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与法律法规的关系,树立遵守法律法规的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健全人格:在探究和分享当地风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当地风俗中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承优秀风俗文化的责任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当地风俗,探究其形成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和传承优秀风俗文化的意识。
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风俗与传统文化”和“家乡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其中,“家乡的风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家乡风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多样性。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社会阅历有限,对一些风俗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形成原因可能不太了解。
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风俗逐渐被淡化或忽视,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可能不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地风俗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及其形成原因。
2. 探究家乡风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3. 理解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五、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风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3. 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来导入新课。
游戏内容是让学生们猜一猜一些行为或习惯是属于哪个地方的风俗,从而引发他们对风俗的好奇心。
在游戏结束后,我会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知道的家乡风俗,让他们初步感受风俗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泼水节:傣族,以水消灾,净化灵魂。
3.小结:我们的风俗再现了我们劳动与生活方式,有地域的差别,在不同节庆活动中举行。许多风俗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体现。
板书:体现民族文化
小组交流
学生猜风俗,尽量说出举行的地域和时间
理解风俗的地域性、时令性、民族性。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我国有许多节日风俗,本节课《奇妙的节日风俗》通过展示因地域因素导致相同的节日产生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因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原因而产生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学生在探究节日风俗中可以感受到它的奇和多,这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人们多样的情感,而且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为成长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贡献力量。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语文学科、学校四季活动和社会实践对于中国的许多风俗已经有所了解,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且对于各类风俗,他们充满兴趣,探究积极主动乐于交流。本课的风俗学习,贴近学生生活,着力于身边的风俗理解其深层意义,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对于这句话孩子们可能不太理解,他们只看到风俗的独特和热闹,对于传统文化其背后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理解还是单一片面的。
在小组合作中,因为平时的教学中常常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因此,能够较有效地组织学生针对某一节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难点在于,如何知道学生将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为我所用,形成初步的学习成果。
通过对“奇妙的节日风俗”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因我国地域广袤,自然气候条件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导致节日风俗的多样性和奇特性。学生通过课前探究,从不同的方面对节日风俗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深入的学习,从而感受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热爱祖国家乡文化的情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风俗,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家乡的风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风俗习惯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了解家乡的风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风俗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故事和活动素材。
2.准备教学PPT,展示家乡的风俗。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乡的风俗,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3.操练(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家乡风俗的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乡风俗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新教材】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两课时)
【新教材】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的祝愿;2.了解本地的节日风俗,并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多样情感;3.关注风俗的演变,并学会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的祝愿;2.难点:关注风俗的演变,并学会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各种风俗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
1.播放小朋友过生日视频。
生认真观看。
师:同学们,这个视频中的小朋友是过几岁生日?有哪些仪式?与你过生日的习俗相同吗?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同样是过生日,为什么仪式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关于当地的风俗话题。
2.板书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风俗就在我身边(一)读一读,忆一忆,说一说。
1.生阅读p72案例。
①出生:②满月:2.忆一忆,说一说:伴随我成长的风俗还有……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设计理念】通过阅读,引起同学们成长的回忆,然后说说自己的经历。
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二)读一读,查一查,介绍交流。
1.读一读:了解“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2.查一查:你想了解哪个生肖呢?请收集资料并向大家介绍。
3.说一说(交流):我想了解的生肖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2课时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10.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3.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生讨论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生:喜欢!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生:(各种回答)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2.揭示课题:10. 我们当地的风俗之奇妙的节日风俗二、新知探究(一)认识传统节日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2.阅读角:端午节的来历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
-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石投汨罗江自沉。
江边群众得知后,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
后人为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1)读一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2)想一想:端午节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感情?(3)说一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儿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比如:在山东省长岛县,在端午节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
3.拓展了解不同民族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
常州学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常州学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风俗,让学生体会到风俗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俗的定义、风俗的来源、风俗的种类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风俗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风俗的概念和内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地域差异可能会影响他们对风俗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俗的定义、来源和种类。
2.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风俗,让学生体会到风俗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传承和弘扬风俗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风俗的定义和内涵。
2.不同地区风俗的对比和理解。
3.如何传承和弘扬风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风俗。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风俗,让学生体会到风俗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了解的风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风俗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自己当地的风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张图片是什么风俗吗?你们家乡有哪些风俗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俗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风俗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风俗的定义、来源和种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案
7、说一说:从潮汕地区年轻人对拜老爷风俗转变的期盼,和视频中爷爷奶奶们对简化拜老爷习俗的看法,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8、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小调查:请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地区有那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
2、总结:那些早该被淘汰或变革的风俗。
3、资讯:清明时节“火纷纷”
(1)山东省莱州市清明山火
(2)安徽省庐江县清明山火
4、各抒己见:对于清明节当中这些人的祭祀方式,你有什么看法?你希望清明节人们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祭祀,表达自己的哀思呢?你有什么新点子吗?
5、展示:相关法条链接
6、解锁新型祭扫方式
7、小提示:有的风俗不仅陈旧落后,还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对于这样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加快淘汰或改革,让新风俗引领潮流。
重点
了解生活中的节日风俗。
难点
感受节日风俗中寄托的祝愿和情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考考你:你知道图中所示的是那一个风俗习惯吗?它一般在哪个特殊的时间举行?这个仪式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你是否也经历过?
2、介绍:抓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传统风俗我知道:你知道哪些伴随着人的成长的风俗?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
(2)你的家乡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呢?
10、小小分享会: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
11、小抢答:
(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你都知道哪些?
(2)每个地方庆祝这些节日的方式是一样的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 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
踏秋
行敬老活动。
……
……
三、拓展延伸
正因为春节涵含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 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
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
日。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四、辩一辩:这些习俗好吗 ?
游戏等活动; ( 5)傣族:过端午节时,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
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 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 6)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 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 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 3)都江堰放水节 时间:清明节 地点:成都市都江堰 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 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 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 历史上, 每年农历三月的清明节都要举行隆重的 放水大典,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届时,地方官员要亲自主持放水仪式,当 地群众也自发地组织到二王庙祭拜李冰父子,举办二王庙会,又称清明会。 近些年, 都江堰市政府将民间传统的清明会改为政府主办的放水节, 由身着 古装的水利官员、仪仗队伍表演放水节的全过程。此间有民间歌舞表演,引 人人胜。 …… (四)风俗文化 1. 师: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 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比如:
( 1)学生分小组分享。 (2)每个小组推选 1 名同学全班分享。 3.师小结 许多地方都有当地特有的节日, 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奇妙的节日风俗。 我们可以去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奇妙的风俗。 (三)读一读,说一说。 1.读 77 页的“阅读角” 我家住在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这里有历史悠久、 规模庞大的传统节日“那达慕” 。“那达慕”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 每当七八月间,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牧民们就会身着节日 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大会上, 有众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比赛项目,比如赛马、摔跤和射箭等,这些活动 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除此之外,还有 棋艺和歌舞活动以及物资交流等。 大会期间,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飘动的彩旗、来往的人 流、欢腾的牛羊驼马,构成草原上一幅美丽的图画。饭馆、茶摊、说书棚和 蒙古包内外充满喜庆的笑声。 2.说一说: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 ?这个节日是如何过的 ? 3.拓展:四川独特节日 ( 1)黄龙溪火龙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 地点: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 介绍:双流县黄龙溪古镇的火龙灯舞源远流长,起源于南宋时期,每年 的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如期举行。其活动内容包括烧火龙、彩龙表演、南狮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 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3.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 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 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 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生讨论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 生:喜欢 ! 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 ? 生:(各种回答 ) 师 :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 春节 )、( 端午节 )和( 中秋
节 )等。
2.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节日是( 端午节 )。
3.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 ( 文化 ),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 ( 祝愿 ),
表达了人们多样的( 情感 )。
二、连线。
端午节
正月初 1
春节
农历 9 月 9 日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
)、(
)和(
)
等。
2.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节日是(
)。
3.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 (
),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 (
),
表达了人们多样的(
)。
二、连线。
端午节
正月初 1
春节
农历 9 月 9 日
中秋节 重阳节 劳动节
5 月 1日 农历 5 月初 5 农历 8 月 15 日
中秋节
5 月 1日
重阳节
农历 5 月初 5
劳动节
农历 8 月 15 日
( 1)每年除夕,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剪成蝙蝠、麋鹿、白鹤
和喜鹊,贴在门窗上,寓意“福” “禄”“寿”“喜”,作为一种装饰,增添节
日的气氛。
( 2)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这里除了观灯展、猜灯谜,家家户户
还要吃汤圆,意在祝愿一家团圆和睦。
2.说一说: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 ?
3.填一填:
节日的风俗
寄托的祝愿和情感
4.学生汇报交流
节日的风俗
寄托的祝愿和情感
元宵节赏灯、 押舟、猜灯谜、
望。
寒食节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 “禁火 ”,而后重新取火,作为新一年
生产与生活的起点。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糍粑等
月圆,人团圆,帮又称 “团圆节 ”
1.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2.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衣物。
五、师总结
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 它们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值得我们传承;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风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习俗。
板书设计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奇妙的节日风俗
传统节日:端午节、春节、中秋节……
特有奇妙风俗:饮水节、 “三月三”歌节……
3.讲述春节: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 ①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 ? ②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 ③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 ④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的 ? (二)奇妙的节日风俗 1.了解奇妙的节日风俗。 (1)我家住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我们这里有“饮水节” ,在节日 期间人们会聚集到泉边,喜饮泉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 2)我家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到“三月三”歌节,家家户户做五 色糯米饭,染彩色蛋。人们聚集在一起,歌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3)我家住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我们这里过“藏历新年” ,在节日 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赛马与表演活动。 (4)我家住在福建省的福州市,我们这里有“孝顺节” ,在节日期间人 们要煮“拗九粥”送亲朋好友,已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孝敬父母。 2.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 把你收集 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表演、漂河灯、燃放孔明灯、燃放烟花爆竹、听川剧座唱等。 ( 2)成都灯会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地点:成都市 介绍: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
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 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从 1962 年起成 都恢复春节灯会,会期一个月。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 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子,每届灯 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2.揭示课题: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之奇妙的节日风俗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传统节日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 2.阅读角: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 。-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 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法 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石投 汨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后 ,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后人为纪念屈原 ,把 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香袋 表示屈原的品德、 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 后成为节日食品, 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 1)读一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 2)想一想:端午节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感情? ( 3)说一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儿是怎样庆祝这 个节日的 ? 比如:在山东省长岛县,在端午节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 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 。 3.拓展了解不同民族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 ( 1)汉族:过端午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系五彩线等; ( 2)彝族:在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是采集草药,做防病治病之用; ( 3)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等活 动; ( 4)藏族:民间过端午节,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