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完整word版)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简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邹容、章太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
主张
中国的一切都尽善尽美,无需改变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科技,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外国侵略者,维护清王朝统治。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农民起义,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政治(君主立宪)
经济(振兴工商业)
文化(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改良手段建立君主立宪,目的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民主共和”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制度、技术、文化都不好,文化变革尤其重要。
目的
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在保留清王朝统治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温和的改良主义)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试制战舰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的论战-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做这类题时,分析观点属于哪一个派别,仍然要结合材料作答,不能机械照搬)
⑶鸦片战争的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内忧外患)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思想条件(西方思想传入)
中国近代主要政治派别之联系比较
中国近代主要政治派别之联系比较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洋务派、顽固派、鸦片战争中抵抗派1、相同点:①阶级属性一致,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②本质出发点相同,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③对待人民革命都主张严厉镇压。
2、不同点:①对外国侵略,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主张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洋务派、顽固派对外国妥协投降。
②对外洋事物,洋务派、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顽固派反对一切外洋事物,盲目排外。
二、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维新派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
2、不同点:①阶级属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后两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②主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等人为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镇压革命;早期维新派以王韬、郑观应等人为代表,强调学习两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故前者学习西方是“中体西用”,后两者主张全方位学习西方。
③目的不同:前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后两者是为挽救民族危亡。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1.相同点:①阶级属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
②主张有相同的一面,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③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
④都有进步性。
⑤都脱离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存在着局限性。
2.不同点:①方式上,维新派主张改良,革命派主张革命。
②认识上,维新派对清王朝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封建和反清主张,局限性更明显;而革命派则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
③作用和影响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际影响更大,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产生上述差别的主要原因:二者是资产阶级中的不同派别,维新派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与封建主义及帝国主义有一定的联系;而革命派则是中下层分子,其革命性较强。
《中国近代现代史》隐性知识结构点击
《中国近代现代史》隐性知识结构点击《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的诸多知识结构是显而易见的,如外国侵华史、中华民族抗争史、中国人民探索史、国共关系史、共和国发展史等;但是教材里也存在着大量隐性的知识结构,这类知识结构的特点是:知识点不多,零散地分布于不同的章节之中,不易被学生察觉和把握,而它们往往又是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着重考查的内容。
因此,笔者对这类隐性知识结构进行了发掘,现将《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的隐性隐性知识结构整合如下。
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3次变化:1840—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是社会主义社会。
2、近代以来,中国政局的3次演变:1840—1912年属晚清统治时期,1912—1949年属中华民国时期,1949年以后属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3、近代史上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3个政治派别及其主张:①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改良方案。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③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4、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3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3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探索活动的3个阶段及特征: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阶段,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②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阶段,主要仿效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③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阶段,主要由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发展到走十月革命道路。
7、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党的工作重心的3次转移:①1927年开始,从城市逐步转移到农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1949年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农村时期。
③1978年开始,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代政治上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政治上知识点总结一、中国近代政治概况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可以分为清朝末期的改良、革命以及民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多达数十次的农民起义和城市暴动。
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下日益式微,国力衰退。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民众的反抗,清政府通过设置新政、引进洋务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国家命运,但未能改变社会危亡的命运。
自1860年以后,中国地方军阀混战,实力强大而时弱小的北京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让步屈服。
二、中国西化运动1.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在清朝末年进行的推行洋务的一揽子改革的政治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资本主义营利业务,学习外国技术知识,引进洋务人才和设立洋务学堂等。
此外,洋务运动还进行了一系列机关、军队、教育以及对外交涉等机构的变革。
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带来了部分西方科技知识和文化,但其改革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2. 自强运动:自强运动是由中国封建王朝的洋务运动引发的一场社会运动。
自强运动包括了中国人对自身振兴的思考和行动。
在自强运动中,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保守思想的新党派和社会团体。
在海军改革和捐资办学方面,自强运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这一运动中,人们解放了思想,对唯武器论、学外国的封建制度和军阀统治进行批判。
自强运动积极引进和吸取西方科学技术成果和文化,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
三、筹议会议筹议会议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近代政治史活动中两大主要的政治力量。
它围绕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比较周密和有建设性的讨论,使中国人对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中国近代政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筹议会议的议程内容与中国政治形势发展的沛取得了密切相联系。
四、改良派与维新派改良派发展派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其中两个流派。
改良派主要力求维护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此来挽救中国的命运。
中国资产阶级的几个政治派别及主张
中国资产阶级的几个政治派别及主张1.洋务派:在中央以公亲王奕诉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2.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3.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批判因循守旧思想,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开国会,设议院。
4.保皇派:1899年康有为建立保皇会,以保救光绪,实行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为宗旨。
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保皇派势力削弱。
5.立宪派:1905年,清政府打出“预备立宪”的招牌,得到国内以张骞为代表,国外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支持。
他们既反对清政府的现状,要求有所改革,又反对革命,主张君主立宪。
“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立宪派开始分化,辛亥革命时,他们中的大部分服从革命,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又向革命派进攻。
6.革命派:属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但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黄兴、宋教仁)7.地主阶级抵抗派:新思想萌发,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长技——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
8.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八日星期三。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经济(振兴工商业)
文化(废八股,办学校,兴人才)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进化论”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民主共和”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制度、技术、文化都不好,尤其是文况下发展资本主义(温和的改良主义)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地主阶级顽固派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时间一直都存在19世纪40年代左右19世纪6090年代19世纪6070年代19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背景鸦片战争的打击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内忧外患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思想条件西学东渐高潮根本原因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大希望的破灭代表人物倭仁等林则徐魏源奕xin文祥
(做这类题时,分析观点属于哪一个派别,仍然要结合材料作答,不能机械照搬)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地主阶级顽固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购买洋枪洋炮试制
孙中山、黄兴、邹容、章太炎、陈天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刘半农等
主张
中国的一切都尽善尽美,无需改变
近代中的几个重要派别
类型
代表人物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主张
影响
地主阶级抵抗派
(新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
魏源
封建士大夫阶层中的有识之士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
引导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洋务派
奕
曾国藩、左宗棠
李鸿章、张之洞
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
中体西用(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或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
蔡元培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成长
前期:民主与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
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
毛泽东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资)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形式系统)
掀起戊戌变法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资)保皇派
康有为
梁启超
20世纪初
民族资产阶级
由政府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反对暴力推翻清政府。
(资)革命派
孙中山
黄兴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成长
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资)立宪派
近现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1.清朝末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
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南京条约之后大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842 南京条约1843 虎门条约1845 五口通商章程1858 中英中法中美天津条约1858 中俄瑷珲条约1860 北京条约1876 烟台条约1881 中俄伊犁条约1895 马关条约(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标志外国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陷入空前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权利。
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马关条约》中文原件《马关条约》谈判情景《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01 殖民地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近代中国的思想派别简表
背景
阶级属性
主张
结果
评价
抵抗派
鸦片战争中西方的船坚炮利,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被惊醒
由在鸦片战争中主张抵抗的官僚组成,属于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但未实践
启迪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
真理
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面对内忧外患由一些有实力的中央地方官员组成,属于地主阶级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激进派
1915年,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在新文化运动中,由一些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组成,属于资产阶级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提倡新文学
民主科学的观念得到弘扬,后期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但有片面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创办近代工业、海军、学堂,但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刺激民族工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由一些开明绅士和爱国知识分子组成,属于资产阶级
变法维新,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
近代中国的思想派别简表
1898年掀起戊戌变法运动,但因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而最终失败
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革命派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民主革命兴起
在民主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主要由中小资产阶级组成
推翻清政府,结束帝制,建立共和国,平均地权
1911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九、近代中国主要政治派别与救国主张、实践
5、第一次国共合作与新三民主义: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晚年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孙中山新三民主主义的核心是。
5、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民族方面增加了,民权方面增加了,民生方面增加了。
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创办,喊出了的口号。1905年创办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了的纲领。同盟会的总理,机关报是。同盟会成立后,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中最著名的是。
3、辛亥革命:开始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建立了,3月颁布,规定了原则。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政府的统治结束,3月,在北京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使深入人心。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C9.(2011浙江)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A.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法运动
C.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A2.“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近现代中国思想史表格
伟大转折的宣言书
“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说明“左”的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邓小平大力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宣言书: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促进西学传播,对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彻底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最终失败。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谈不上付诸行动。
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派别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变革政治制度,设立议会;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工商业。
康有为:“三世说”。梁启超: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1992年,中国十四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国家元首:梁鸿志(行政院长兼交通部长)
驻地:南京
国歌:《卿云歌》
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建国”,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抗日时期【伪南京国民政府】
(1940年3月30日-1945年8月16日)
国号:(伪)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国家元首:汪精卫(主席)
《卿云歌》(1919年出现,正式国歌)
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12月12日-1916年3月25日)
国号:中华帝国
中央政府:中华帝国政府
国家元首:袁世凯(洪宪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
国旗:五色叉字旗
护国运动时期【云南护国军政府】
(1915年12月25日-1916年6月)
袁世凯(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
首都:南京(临时首都),1912年3月迁至北京
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
《卿云歌》(1913年出现,临时国歌)
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北洋政府】
(1913年10月6日-1928年6月3日)(合法政府)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巩金瓯》
国旗:黄龙旗
第二次护法运动时期【广东军政府】
(1921年4月7日-1922年8月)
国号:中华民国
政府:广东护法军政府
元首:孙中山(非常大总统)
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
北伐战争时期【广州国民政府】
(1923年3月2日- 1926年12月5日)
中国近代政治
2.过程:
(1)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中共粉碎国民
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4)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 大陆的统治结束。
3.探索史 目的: 求民主、求独立、求富强(民族独立和近代化) 主导: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方式: 改良和革命 内容: 资本主义: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社会主义:理论—革命
考点一
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3年14考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工业革命后需要市场 2.结果:《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3.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拥有政府并是独立国家, 主权逐步沦丧。
半封建: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政治、经
济、思想等因素不断发展。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4.意义:国民政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
四、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6) 1.事件: 南昌起义创建军队:1927年8月1日 八七会议指明方向:1927年8月7日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 红军长征:1934---1936 遵义会议:1935年 2.结果: 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成果: 宪法: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政体:民主共和责任内阁,政党政治 国名:中国民国 评价: (1)进步性: 政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近代主要政治派别之联系比较
中国近代主要政治派别之联系比较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洋务派、顽固派、鸦片战争中抵抗派1、相同点:①阶级属性一致,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②本质出发点相同,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③对待人民革命都主张严厉镇压。
2、不同点:①对外国侵略,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主张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洋务派、顽固派对外国妥协投降。
②对外洋事物,洋务派、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顽固派反对一切外洋事物,盲目排外。
二、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维新派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
2、不同点:①阶级属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后两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②主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等人为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镇压革命;早期维新派以王韬、郑观应等人为代表,强调学习两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故前者学习西方是“中体西用”,后两者主张全方位学习西方。
③目的不同:前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后两者是为挽救民族危亡。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1.相同点:①阶级属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
②主张有相同的一面,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③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
④都有进步性。
⑤都脱离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存在着局限性。
2.不同点:①方式上,维新派主张改良,革命派主张革命。
②认识上,维新派对清王朝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封建和反清主张,局限性更明显;而革命派则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
③作用和影响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际影响更大,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产生上述差别的主要原因:二者是资产阶级中的不同派别,维新派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与封建主义及帝国主义有一定的联系;而革命派则是中下层分子,其革命性较强。
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
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20XX年07月29日13:07凤凰网萧功秦我要评论(2)字号:T|T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上)人们常说,每一个时代的人们,总是要重新地审视和解读以往的历史。
因为每个时代的人们有他们自己的问题,他们总是希望从自己关切的角度、从历史当中来获得对自己的启示。
我们正处在一个现代化的时代,我们当然会非常有兴趣的想了解我们过去的前人,他们是怎么经历现代化的挑战的?他们在经历现代化的挑战过程当中有什么教训?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挫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从一个政治选择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一百多年所经历的这段历史。
那么从近代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的传统国家,在西方挑战的压力下面开始了现代化的过程,而这种现代化实际上应该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
因为中国在西方的压力下面,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感受到数千年所未有的强敌。
那么针对这种强敌和大变局,他们当然就有一种想摆脱这种危机的愿望,而要摆脱这种危机只有模仿西方的文明,在模仿西方文明的过程当中,中国就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新的载体,一种政治载体,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实际上这是一个全民族的一个试错过程,一个全民族的集体的试错过程。
实际上以往的时代,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的客观的条件制约下面,根据人们自己对什么是富强的理解,同时也根据他们所能够获得的政治资源,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选择,我们这里所说的政治选择,就是指特定的政治体制,与现代化的战略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政治模式。
人们是用这个模式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这种前后相继的政治模式形成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我们一百四十年来的中国的现代化的历史。
大体上说,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因为他们所作出的政治选择,他们所代表的政治选择,实际上就影响了中国人的命运。
那么首先我要谈的是第一种政治模式,我们把它称为叫做晚清的开明专制化模式。
中国近代史政治方向
3.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带来的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
政治上 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战后中 国社会 经济上 的变化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 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使 中国的早期工业化得以开展
思想上
萌发开眼看 世界的新思 想
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专著:《海国图志》等
对外(中国)
政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陷入空前严重。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
思想: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表现?)
革命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丁说: “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 。
社会史观
(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9● 解放战争
1945 1937
中华民 族的抗 日战争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全面内战爆发 三大战役 解放南京 全民族的抗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1927 1924 1921 1919 ●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政策、国共关系变化
国民党: 屠杀 — 不抵抗 — 攘外必先安内 — 联共抗日 — 反共 主要矛盾 1927—1931 — 1935华北事变 — 七七事变— 抗战后 阶级矛盾为主 中日矛盾为主 阶级矛盾为主 中日矛盾上升 阶级矛盾居次 中共:武装反蒋—反蒋、抗日—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武装反抗 关系: 合作 ———— 对抗 —— 再合作 —— 再对抗
③ A、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处于 幼年时期,效法俄国十月革命,在一些城市发动工 人起义和武装斗争,未取得有效成功。特别是王明 “左”倾机会主义者曾坚持城市中心论,发动武装 暴动,使党损失重大。 B、 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召开 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 合,“走自己的路”,坚持农村中心论,即先夺取 农村政权,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 利的道路。
中国近代政治史
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 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 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 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 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危害:压制了中国人的反帝斗争,最能体现出清 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5.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 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危害:更加方便外国侵略者通过专门的外交部门 来干涉中国内政。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附属岛屿与日 危害: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野心。(俄纠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屈服还辽) ②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以及3000万赎辽费。 危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 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政治性贷款,高息贷款 ③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内地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危害: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根据一个不平等特权,其他国家 有都享有了这种权利。 危害: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点滴:脱亚论、明治维新后的政体、旅顺大屠杀、李鸿 章的避战自保、慈禧太后60大寿、欧美对战局的估计
1901—1911年武昌起义前 时间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背 工具、改良方案彻底破产;清末新政未能触及到 景 政治性变革;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和 前 革命团体大量建立; 辛 主 思想:邹容、章炳麟、陈天华等传播革命思想 亥 要 组织:光复会、华兴会、日知会等+兴中会=1905 革 活 同盟会(统一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统一的资 命 动 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 起义:广州、镇南关、浙皖、黄花岗起义
时间
八个民主党派排序的由来与主张
八个民主党派排序的由来与主张在中国政党体制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习惯的排列顺序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响应“五一口号”时部分民主党派的自行排序及响应先后是确定八个民主党派排序的重要基础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的,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具有联盟性质的政党。
在抗日反蒋和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帮助下,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最终作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的抉择。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中共中央于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郑重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一号召迅速得到了在香港和内地的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
1948年5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王绍鏊,致公党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李章达,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蔡廷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谭平山,无党派郭沫若,在香港联合致电毛泽东,盛赞中共“五一”号召,并通电全国响应(简称“五月五日通电”)。
5月7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积极响应“五一口号”。
5月23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在秘密召开的常务理监事会议上作出决议:“赞成中共‘五一’号召筹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并推章乃器、孙起孟为驻港代表,同中共驻港负责人及其他民主党派驻港负责人保持联系。
”根据各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的顺序,形成了民革、民盟、民进、致公党、农工党、救国会、民促、民联、台盟、民建的排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思想条件(西学东渐高潮)
根本原因(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根本原因-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大希望的破灭
代表人物
倭仁等
林则徐
魏源
奕xin、文祥;
曾、左、李
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地主阶级顽固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产阶级激进派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购买洋枪洋炮试制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起到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
政治上:
①推翻了清王朝②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③思想观念上
④经济上:
⑤社会习俗上:
孙中山、黄兴、邹容、章太炎、陈天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刘半农等
主张
中国的一切都尽善尽美,无需改变
“师夷长技以制夷”
——认为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文化)都很好,只是在技术上落后,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外国侵略者,维护清王朝统治。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认为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都很好,只是在技术上落后;目的主要在于对付捻军,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地主阶级顽固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时间
一直都存在
19世纪40年代左右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60、70年代
19世纪末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20年代
背景
鸦片战争的打击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内忧外患)
政治(君主立宪)
经济(振兴工商业)
文化(废八股,办学校,兴人才)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进化论”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民主共和”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制度、技术、文化都不好,尤其是文化变革尤其重要。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在保留清王朝统治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温和的改良主义)
几大派别关系
顽固派曾与洋务派论战(本质上都属于地主阶级,争论无质的区别)
顽固派曾与维新派论战-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革命派与改良派(梁启超为首)论战
——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的论战-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刊物等
《时务报》
《国闻报》
《天演论》《新民丛报》
《民报》
《苏报》
《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