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妈妈产后为什么会出现肝功能异常

乙肝妈妈产后为什么会出现肝功能异常
乙肝妈妈产后为什么会出现肝功能异常

乙肝妈妈产后为什么会出现肝功能异常?

今天,我收到一位乙肝妈妈的来信。信中说:蔡医生,我是乙肝大三阳的乙肝妈妈,在孕期乙肝病毒复制量在10的7次方!肝功能两年来都是正常,孕期直到到生肝功能也都是正常的,今天产后43天去检查!肝功转氨酶谷丙359 U/L,谷草215 U/L。我这里医生让我打点滴降酶,给开了恩替抗病毒!我想观察一下!可是医生说我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必须治疗!蔡医生我该怎么办?

许多乙肝妈妈产后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即使是以往肝功能非常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的乙肝妈妈。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50%HBV感染母亲产后发生ALT升高,HBeAg(+)母亲产后ALT升高者高达66.7%[1]。荷兰的研究显示,45%的HBV感染母亲产后发生ALT升高[2]。瑞典的医生发现,HBeAg阴性的HBV感染妊娠女性在妊娠第三期ALT有升高趋势,产后出现肝功能异常,1年后恢复[3]。

最近,我与我们医院妇产科的医生也对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产后肝功能情况进行了观察,以现HBeAg阳性、肝功能正常、HBV DNA水平≥1×106拷贝/ml、且孕期没有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妊娠妇女,产后ALT升高的发生率为32.6%。我们的研究还发现,ALT和AST水平较高和孕期ALT和AST有较大波动或有升高趋势的乙肝妈妈,产后容易发生肝功能异常。产后肝功能升高最容易发生在产后的1~3个月,其中有19.1%发生严重肝病,需要住院治疗;有53.4%的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仅有10.6%可能自动发生HBeAg血清学

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

乙肝妈妈为什么会出现产后肝功能升高呢?目前大多数医生认为,乙肝妈妈产后肝功能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条:①乙肝妈妈的免疫系统在怀孕期间为了容忍胎儿体内来自父亲的抗原,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免疫耐受性增强。产后母亲的细胞免疫功能迅速恢复,诱发了乙肝妈妈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清除反应,导致乙肝发病,产后肝功能异常[4, 5]。②乙肝妈妈在怀孕期间内分泌发生了较明显的改变,肾上腺皮质素水平增高,导致病毒复制增加,产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迅速恢复,则像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后的乙型肝炎激活一样,导致产后肝功能异常[4, 5]。③乙肝妈妈产后体重增加,尤其我国的产后妇女常常在产后1个月内进食大量高热量的食物,更容易导致产后体重增加,导致脂肪肝,引起产后肝功能异常。④孕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的母亲产后停药,可能导致母亲血清HBV DNA反弹,一些母亲同时出现肝功能异常[1]。

因此,乙肝妈妈在产后应加强肝功能的监测,对于产后肝功能异常的母亲,若符合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应给予抗病毒治疗,以免肝病进展。

乙肝五项指标及肝功能检查指标

乙肝大小三阳\早期肝硬化\肝炎特效★纯中药★30天100% 治愈https://www.360docs.net/doc/108000945.html,/item.htm?spm=11049UzY.3-aYy0Z.h-4NKGoS&id=153********&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

查血肝功能异常原因是什么

查血肝功能异常原因是什么 查血的时候肝功能异常,那么要注意了解是哪一些原因所造成的,因为肝功能异常或者是肝功能不全原因各种各样,其中最常见的包括一些寄生感染或者是病毒细菌,都可能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如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其他的化学药品中毒,也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症状发生。 1.感染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 旋体、细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见(如病毒性肝炎)。 2.化学药品中毒如四氯化碳、氯仿、磷、锑、砷剂等,往 往可破坏肝细胞的酶系统,引起代谢障碍,或使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atp生成减少,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对氨柳酸、异菸肼、某些碘胺药物和抗菌素(如四环素),即使治疗剂量就可以引起少数人的肝脏损害,这可能与过敏有关。 3.免疫功能异常肝病可以引起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异 常又是引起肝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能损害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等能结合到肝

细胞表面,改变肝细胞膜的抗原性,引起自身免疫。又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血内有多种抗体(抗小胆管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等),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4.营养不足缺乏胆硷、甲硫氨酸时,可以引起肝脂肪性变。这是因为肝内脂肪的运输须先转变为磷脂(主要为卵磷脂),而胆硷是卵磷脂的必需组成部分。甲硫氨酸供给合成胆硷的甲基。当这些物质缺乏时,脂肪从肝中移除受阻,造成肝的脂肪性变。 5.胆道阻塞胆道阻塞(如结石、肿瘤、蛔虫等)使胆汁淤积,如时间过长,可因滞留的胆汁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和肝内扩张的胆管对血窦压迫造成肝缺血,而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6.血液循环障碍如慢性心力衰竭时,引起肝淤血和缺氧。 7.肿瘤如肝癌对肝组织的破坏。 8.遗传缺陷有些肝病是由于遗传缺陷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例如由于肝脏不能合成铜蓝蛋白,使铜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肝豆状核变性;肝细胞内缺少1-磷酸葡萄糖半乳糖尿。

肝功四项是查乙肝吗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肝功四项是查乙肝吗 不少人到医院做定期体检,医生都会让受检者检查肝功能四项。肝功能检查是判断肝脏情况的重要检查。但是,乙肝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随时可能被传染,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么,肝功四项是查乙肝吗 ?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肝功能检查主要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通常情况下,肝功能检查主要是用来判断乙肝患者肝脏的损伤情况,对乙肝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并不能用来检查是否得了乙肝。其意义在于探测检查者的肝脏有没有疾病、有没有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如何,同时通过此项检查还可以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等。 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发现患者是否有肝脏疾病,却不能判断出是何种肝病,换句话说,检查者并不能通过肝功能检查的结果来看出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其实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乙肝,并不是通过肝功能检查来判断的,而是通过乙肝五项检查,如果乙肝五项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那么就说明患者感染了乙肝。 临床上常用的用来诊断是否感染乙肝的检查主要是乙肝五项检查,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形式有很多,但只要是在乙肝五项检查中出现第一项表面抗原阳性,第二样表面抗体阴性,就可基本上确定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因为单纯的乙肝五项检查并不能明确患者病情,如果在乙肝五项检查中出现第一项阳性的人,建议接着做肝功能、乙肝病毒DNA 等检查,已明确患者具体的病情,便于对症治疗。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但是乙肝病毒有其固定的传染途径,不用过于担心,不放心的话,可以到正规的体检医院接受检查。可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本文来源:南京入职体检https://www.360docs.net/doc/108000945.html,/025/cl/t40

肝功能报告单模板

肝功能NO:20170128SHA0049 门诊X县中医医院检验报告单质评合格:省内参考 姓名:杨X琪性别:女年龄:50岁样本类型:血清 门诊号:科室:内科临床诊断: 代码检验项目结果参考范围单位代码检验项目结果参考范围单位TBIL 总胆红素[TBIL] 16.3 3.4--20.5 umol/L A/G 白球比例 2.0 1.5--2.54 DBIL 直接胆红素[DBIL] 4.5 0.0--6.9 umol/L ADA 腺苷脱氨酶[ADA] 1.0 0--25 U/L FBIL 间接胆红素[FBIL] 11.8 2.0--16.0 umol/L PA 前白蛋白 380 150--400 mg/L ALT 谷丙转氨酶[ALT] 17.0 1.0--41.0 IU/L CHE 胆碱酯酶[CHE] 8532 4500--13000 单位AST 谷草转氨酶[AST] 17.0 0--50.0 IU/L AST/A 谷草/谷丙 1.3 ALP 碱性磷酸酶[ALP] 107 53--128 IU/L GGT 谷氨酰转肽酶[GGT] 16.0 0.0--50.0 IU/L TP 总蛋白[TP] 75 60.0--85.0 g/L ALB 白蛋白[ALB] 39.0 35.0--55.0 g/L GLO 球蛋白[GLO] 25.0 20.0--30.0 g/L ※标本状态:正常※备注※ 送检医生:XXX 检验者:XXX 审核者:XXX 采样时间:2017-06-29 09:35:46 接收时间:2017-06-29 10:09:46 审核时间:2017-06-29 10:10:46 ※声明本结果只对所做标本负责,若有疑问,请在24小时内与本科室联系※

常用肝功能指标都有哪些

常用肝功能指标 (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得指标: 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 由于它们都就是由肝脏合成得,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2)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得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 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得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 (3)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得指标: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酸(TBA)、血氨(NH3)。 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与NH3浓度升高。 (4)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得酶指标有: 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γ-GT应用较多。 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得浓度较高。当上皮层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便有这些酶增多进入血清中。 (5)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得指标: 胶原或其末端多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C端原肽(Ⅳ/PC);糖蛋白——层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质酸(HA)。 (6)对肝肿瘤诊断有意义得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 肝功能异常得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就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得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她内科疾病等引起得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得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得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得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得就是丙氨酸转氨酶(ALT)与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得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得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就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与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就是监测病毒性肝炎得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得急性肝炎与隐性肝炎病毒感染,就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得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得高低与肝细胞受损得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 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得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得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得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得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与肝病类型。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二)血清腺苷脱氨酶(AD)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就是嘌呤核苷酸循环中一种重要得酶,在核酸代谢中有重要意义。

乙肝妈妈产后为什么会出现肝功能异常

乙肝妈妈产后为什么会出现肝功能异常? 今天,我收到一位乙肝妈妈的来信。信中说:蔡医生,我是乙肝大三阳的乙肝妈妈,在孕期乙肝病毒复制量在10的7次方!肝功能两年来都是正常,孕期直到到生肝功能也都是正常的,今天产后43天去检查!肝功转氨酶谷丙359 U/L,谷草215 U/L。我这里医生让我打点滴降酶,给开了恩替抗病毒!我想观察一下!可是医生说我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必须治疗!蔡医生我该怎么办? 许多乙肝妈妈产后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即使是以往肝功能非常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的乙肝妈妈。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50%HBV感染母亲产后发生ALT升高,HBeAg(+)母亲产后ALT升高者高达66.7%[1]。荷兰的研究显示,45%的HBV感染母亲产后发生ALT升高[2]。瑞典的医生发现,HBeAg阴性的HBV感染妊娠女性在妊娠第三期ALT有升高趋势,产后出现肝功能异常,1年后恢复[3]。 最近,我与我们医院妇产科的医生也对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产后肝功能情况进行了观察,以现HBeAg阳性、肝功能正常、HBV DNA水平≥1×106拷贝/ml、且孕期没有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妊娠妇女,产后ALT升高的发生率为32.6%。我们的研究还发现,ALT和AST水平较高和孕期ALT和AST有较大波动或有升高趋势的乙肝妈妈,产后容易发生肝功能异常。产后肝功能升高最容易发生在产后的1~3个月,其中有19.1%发生严重肝病,需要住院治疗;有53.4%的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仅有10.6%可能自动发生HBeAg血清学

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 乙肝妈妈为什么会出现产后肝功能升高呢?目前大多数医生认为,乙肝妈妈产后肝功能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条:①乙肝妈妈的免疫系统在怀孕期间为了容忍胎儿体内来自父亲的抗原,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免疫耐受性增强。产后母亲的细胞免疫功能迅速恢复,诱发了乙肝妈妈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清除反应,导致乙肝发病,产后肝功能异常[4, 5]。②乙肝妈妈在怀孕期间内分泌发生了较明显的改变,肾上腺皮质素水平增高,导致病毒复制增加,产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迅速恢复,则像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后的乙型肝炎激活一样,导致产后肝功能异常[4, 5]。③乙肝妈妈产后体重增加,尤其我国的产后妇女常常在产后1个月内进食大量高热量的食物,更容易导致产后体重增加,导致脂肪肝,引起产后肝功能异常。④孕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的母亲产后停药,可能导致母亲血清HBV DNA反弹,一些母亲同时出现肝功能异常[1]。 因此,乙肝妈妈在产后应加强肝功能的监测,对于产后肝功能异常的母亲,若符合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应给予抗病毒治疗,以免肝病进展。

肝功能轻度异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功能轻度异常 导语:肝功能异常的主要是一些常见的消化道障碍和一些减退的肝功能,而且细胞的受害就会导致一些其他类型的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呢,一定 肝功能异常的主要是一些常见的消化道障碍和一些减退的肝功能,而且细胞的受害就会导致一些其他类型的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呢,一定要注意肝功能的异常的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肝功能轻度异常一些其他类型的表现比如说皮肤粗糙或者是一些浮肿,皮肤出血骨质疏松,同时那也会导致牙龈出血等类型。 日常生活中的引起的原因的也是非常多的主要是化学药品以及一些功能异常营养不足都会导致一些功能的异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及时的进行预防和护理,如果导致的肝功能障碍的出现一些其他类型疾病。 1.感染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见(如病毒性肝炎)。 2.化学药品中毒如四氯化碳、氯仿、磷、锑、砷剂等,往往可破坏肝细胞的酶系统,引起代谢障碍,或使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atp 生成减少,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对氨柳酸、异菸肼、某些碘胺药物和抗菌素(如四环素),即使治疗剂量就可以引起少数人的肝脏损害,这可能与过敏有关。 3.免疫功能异常肝病可以引起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异常又是引起肝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能损害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等能结合到肝细胞表面,改变肝细胞膜的抗原性,引起自身免疫。又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血内有多种抗体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乙肝五项详细对照表及肝功能检查指标(一目了然版)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 (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肝功能指标解读

肝功能 百科名片 肝功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r-谷氨酰转肽酶等等。 目录[隐藏] 肝脏的生理功能 医学检验项目中的肝功能 肝功能检查的分类 如何选择肝功能检查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 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肝功能相关项目汇总 肝功能正常值 肝功能调理 肝功能检测方法 肝功能检查的意义所在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的异常症状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肝功能异常的治疗 肝功能检查费用 肝脏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肝脏一般在1250克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有人称肝脏为人体的“加工厂”,这不仅不过分,而且也只表达了肝脏的一部分功能而已。

肝脏 肝脏的功能包括: 第一,解毒功能。有毒物质(包括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里被处理后变得无毒或低毒。在严重肝病时,如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解毒功能减退,体内有毒物质就会蓄积,这不仅对其他器官有损害,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对于这类病人,医生在用药时就会特别小心,即使使用保肝的药物也要慎重选择。 第二,代谢功能。其中包括了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胃肠内初步消化吸收后被送到肝脏,在肝脏里被分解,“由大变小”,蛋白质变(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等,分解后的“小物质”又会根据身体需要再在肝脏内被合成为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或能量物质等,这是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摄入的营养物质就变成了人体的一部分,也就不会“吃猪肉长猪肉了”。在此顺便纠正一下人们普遍存在的某些错误的诸如吃肺补肺,吃肝补肝,吃脑补脑,甚至吃雄性动物的生殖器能够“壮阳”等荒谬的所谓“理论”。可想而知,如果肝脏“罢工”,人体的营养来源就会中断,生命也就危险了。 第三,分泌胆汁。肝细胞生成胆汁,由肝内和肝外胆管排泌并储存在胆囊,进食时胆囊会自动收缩,通过胆囊管和胆总管把胆汁排泄到小肠,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如果肝内或肝外胆管发生堵塞,胆汁自然不能外排,并蓄积在血液里,于是出现黄疸。黄疸既可以是肝脏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肝外病变,还可能由溶血导致,但只要出现黄疸,就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第四,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新生儿的肝脏有造血功能,长大后不再造血,但由于血液通过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流入肝脏,同时经过另一根血管(肝静脉)流出肝脏,因此肝脏的血流量很大,肝脏的血容量相应地也很大。如此说来肝脏就象一个仓库,在需要时可以供出一部分血液来,为其他器官所用,比如一个人发生了消化道大出血,血液容量急剧下降,心、脑、肾经受不住缺血,肝脏就可以帮一些忙了。 第五,免疫防御功能。谈到前面四大功能大家觉得还能够理解,怎么肝脏还有免疫防御功能呢?我们且不说肝脏由于有解毒、破坏外来的有害物质这些能力就是防御功能,我们要谈的是肝脏里有一种数量不小的细胞,叫做库普弗(一个外国人的名字)细胞,它既是肝脏的卫士,也是全身的保护神,因为入血的外来分子,尤其是颗粒性的抗原物质,如有机会经过肝脏,那么就会被这种细胞吞噬、消化,或者经过

乙肝

了解乙肝知已知彼攻其不备 你了解乙肝有多少? 1、什么是乙肝: 乙型肝炎是病毒肝炎的一种类型,是由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由于乙肝是因为一种流行很广、危害极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与爱兹病、癌症一道被称为现代医学的三大顽症。一旦染上乙肝,患者不仅要忍受病痛,还要遭受精神和心灵上的创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往往受到歧视和孤立。上学、招工、参军、结婚等等这一切正常人的权利将被人为的受到限制。 2、引发乙肝的原因: 肝炎就是肝脏发炎。引起肝脏发炎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 ①病毒感染: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②药物或化学毒物: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环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③酗酒:酒精能够引起肝炎。主要是由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如果每天饮入酒精含量达150g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34%发生慢性肝炎,约有25%发展为肝硬化。欧美国家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而在我国情况要好一些。 ④其他: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肝脏,如EB病毒、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但因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殊表现,而肝脏发炎仅仅是疾病中的一部分表现,故诊断多不困难,较少误诊为"肝炎"。 总之,肝炎是一个名称,包括许多病因不同的肝炎。但日常中由于病毒性肝炎最常见,大家对它也最熟悉,因此人们习惯地把病毒性肝炎简称为"肝炎"。 3、乙肝的传播途径: ①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②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③医院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④性接触传播: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⑤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4、乙肝的大小三阳: 肝功化验1、3、5阳性,属于“大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这些患者由于HBEAG(+),因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活跃,且传染性较强。这些患者还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肝功正常的患者,说明这些患者虽然病毒在体内较活跃,但并没有引起严重的肝损害。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又因其病毒复制活跃,还应经常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另一种是肝功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不但传染性强,而且已有了

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与临床探讨

摘要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对一例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工作方式的切入点。 方法:以一例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为例,临床药师根据肝功能异常病因,结合患者的病史、疾病特点,进行用药分析,积极参与治疗的全过程。 结果:临床药师通过相关指南的学习,找到切入点,更好地参与了临床的治疗。 结论:在参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应该通过学习更好的加入临床治疗团队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肝功能异常;甲亢;丙基硫氧嘧啶;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异常是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变性、坏死、肝硬化)和肝功能的异常。轻度的损害,通过肝脏的代偿功能,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异常;如果损害比较严重而且广泛,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该病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严重损害,药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以“全身乏力、恶心十余天”为主诉于2014年01月08日收住入院。 患者入院前2013.12.24无明显出现全身乏力,伴恶心、小便色较黄,急查肝功能:AST 151u/l,ALT 108u/l;乙肝六项: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给予保肝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2014.01.07复查肝功能示“TBIL35.39umol/l,DBIL15.29umol/l,IBIL20.1umol/l,GGT89u/l,ALP161u/l,AST1460u/l,ALT1394u/l, 01.08拟“肝功能异常:药物性肝炎?”收住我科。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4个月,并规律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稍疲乏,睡眠、食欲尚可,小便色较黄。 患者入院后01.09传染病全套:HBsAg、HBeAb、HBcAb、Pres-Ag均阳性;甲亢全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40nmol/L,甲状腺素210.40nmol/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54.78IU/m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2.44IU/L。01.10甲状腺彩超:甲状腺腺体内血流信号稍增多;HBV DNA 1.00×108copy/ml。 患者入院前后的相关生化指标见下表。 1

肝功能检查:异常结果的解读

肝功能检查:异常结果的解读 本单元将帮助您: ?识别不同类型的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 ?根据常见的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理解肝功能检查在诊断方面的局限性 ?为具有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的患者选择合理的进一步检查 简介 测量肝病的血清标志物,即通常所说的肝功能检查 (LFT),已成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LFT 是健康查体的一部分。当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症状时,需要进行术前评估或作基线参考时,以及怀疑患有肝病时,即可采取这一检查。因此,我们常常需要处理没有肝病而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 尽管很多肝功能异常的"健康"患者可能患有亚临床型可治愈的肝病,但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未能进行彻底的检查。1正确判读 LFT 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 异常 LFT 结果的传统定义是:以健康志愿受试者的 LFT 结果为基础,取其较高的 2.5% 定为异常 LFT 结果。但是,由于很多肝病为隐匿性的,这些健康受试者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可能存在肝脏相关问题,只是没有被诊断出来,因此用他们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制定临界值不一定准确。由此而言,用上述方法制定出的正常参考值可能会偏向病理水平,也就是说正常高值其实有可能是病理值。 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对于肝功能检查结果处于正常高值的表面上看健康的人群,其肝病死亡率显著增加。2另外,8% 的美国人虽未患明显的肝脏疾病,但是他们却存在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这可能和肥胖导致脂肪肝患病率增加有关。3 相反,很多人虽然肝功能检查结果是正常的,但是可能患有重要的肝脏疾病(如丙型肝炎)。4 常规血清肝功能检查包括以下项目: ?胆红素 ?白蛋白 ?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总蛋白。

肝功能异常怎么治疗

肝功能异常怎么治疗 出现肝功能不正常的表现时,一定要去大型专业医院,及时接受专业治疗,肝病治疗不同其他疾病治疗,切勿有病乱投医,治疗不当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肝功能异常的治疗: 1、急慢性肝炎 肝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第九大引起死亡的疾病。如果肝炎病程迁延,得不到及时得当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肝炎病毒都会引起急慢性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对于急慢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就能帮助恢复肝功能。 2、脂肪肝 脂肪肝早期或者轻度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有限,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当出现中重度脂肪肝后,出现脂肪性肝炎,继而发展为肝纤维化,肝功能失常肝腹水的出现。从脂肪肝至脂肪性肝硬化的转化过程中,脂肪性肝炎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脂肪肝治疗不一定要等到有症状后才开始,当发现脂肪肝后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合理的治疗。对于脂肪肝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除了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饮食调节。 3、酒精肝 酒精肝在酒精性肝病中只是一个初始环节,在治疗酒精肝的过程中,不但只针对酒精肝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预防其它酒精性肝病的出现。酒精肝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要禁酒,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帮助恢复肝功能。 4、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也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由于慢性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在我国传播范围最广,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最容易引起肝功能异常,因此,我们单独来谈谈慢性乙肝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怎么治疗。 慢性乙肝的发展会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肝脏系列机构破坏,最后逐渐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腹水,也可以是肝癌腹水。在乙肝早期或者慢性乙肝的初期应该积极给予治疗,只有有效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治肝纤维化,才能防止最终肝硬变和癌变,或者腹水的出现。 5、肝硬化

肝功能异常原因

肝功能异常原因 文章目录 一、肝功能异常原因 二、肝功能异常的症状主要表现 三、肝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 肝功能异常原因 1、肝功能异常原因:感染 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见如病毒性肝炎。 2、肝功能异常原因:化学药品中毒 如四氯化碳、氯仿、磷、锑、砷剂等,往往可破坏肝细胞的酶系统,引起代谢障碍,或使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atp生成减少,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对氨柳酸、异菸肼、某些碘胺药物和抗菌素如四环素,即使治疗剂量就可以引起少数人的肝脏损害,这可能与过敏有关。 3、肝功能异常原因:营养不足缺乏 胆硷、甲硫氨酸时,可以引起肝脂肪性变。这是因为肝内脂肪的运输须先转变为磷脂主要为卵磷脂,而胆硷是卵磷脂的必需组成部分。甲硫氨酸供给合成胆硷的甲基。当这些物质缺乏时,脂肪从肝中移除受阻,造成肝的脂肪性变。

4、肝功能异常原因:遗传缺陷 有些肝病是由于遗传缺陷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遗传性血色病、囊性纤维化、a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Wilson氏病等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先天性肝脏疾病,都是可能导致肝功能不正常的原因。 5、肝功能异常原因:胆道阻塞 如结石、肿瘤、蛔虫等使胆汁淤积,如时间过长,可因滞留的胆汁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和肝内扩张的胆管对血窦压迫造成肝缺血,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成为肝功能不正常的原因。 肝功能异常的症状主要表现 1、肝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异常,可致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倾向。 2、激素代谢异常,可致性欲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皮肤小动脉扩张,出现蜘蛛痣、肝掌、脸色黝黑等。

乙肝项详细对照表及肝功能检查指标

乙肝项详细对照表及肝功能检查指 标 表面抗原(HBsAg)--———--——--—--—------—----—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 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

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 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出现抗—HBe 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感谢聆听 4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8+——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 携带者; (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

肝功能异常的中医治疗

1、肝功能异常的中医治疗 患者,赵志忠,男、72岁。和田地区政法委退休干部。既往有“冠心病、冠脉支架安装术”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波利维等药物史。自述于2012年9月间,外出旅游时连续三日食用烤羊肉、烤鸭、烤鱼后,出现黄疸及肝能异常。曾在新疆医科大学干保VIP病房收治。服用保肝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硫暜罗宁、还原型谷胱甘肽、熊去氧胆酸后,肝功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要求中医治疗而来我门诊就诊。 2012年12月7日初诊。 刻下见倦怠,小便发黄,大便不干、纳可,巩膜略有黄染、舌苔黄腻、脉弦滑。2012-12-05肝功能检查:TBIL 31μmol/L,DBIL20.20μmol/L,ALT300U/L,AST325U/L。肝脾胆B超检查未见异常。症属肝胆湿热内蕴,影响肝胆泌泄,治当清利肝胆湿热,退黄为先。茵陈20g ,栀子10g,黄芩15g,川穹10g,泽泻10g,丹参10g,蒲公英20g,姜黄10g,荷叶10g,鸡骨草10g,山楂10g,大黄3g,甘草10g。5剂,每日2次,饭后分服。 二诊:巩膜黄染较前浅染,小便黄,大便稀溏,苔黄,脉弦滑。治宗前法,加葛根10g,玄参10g,丹皮10g,龙胆草10g。续服5剂。 三诊:未见巩膜黄染,小便清,大便不稀,苔黄,脉弦滑。加柴胡12g,草决明10g。续服5剂。 2012-12-28复查肝功能TBIL:22.40μmol/L,DBIL 13.40μmol/L,ALT 131U/L,AST 124U/L。各项指标均有好转,但转氨

酶仍见高。患者改西药继续服用,并于2013年1月21日再次复查肝功能TBIL 21μmol/L,DBIL 10.9μmol/L,ALT 292U/L,AST 287U/L。患者焦虑不安,停用西药继服前方5付。后未在继续治疗。 2013年7月2日复查肝功,TBIL 19μmol/L,DBIL 6.30μmol/L,ALT 40U/L,AST 56U/L.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易致肝功能损害,有人统计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致老年人肝损的发生率为7.5%,加之饮食不节,肥甘厚味之品能助湿生痰,湿热之邪,内蕴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浸渍眼目发为黄疸。肝病日久,气机不畅,湿热蕴结,脾失健运,故神疲乏力。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故用茵陈、栀子、大黄清利肝胆之热,退黄为先,方用茵陈蒿汤加减。20世纪80年代,研究中草药抗高血脂症作用时,发现不少单味中草药,如丹参、泽泻、山楂、姜黄、柴胡、茵陈等具有良好的抗脂肪肝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物除具有抗脂肪肝功用外,其作用机制涉及减肥、调脂、抗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等方面,抑制脂肪吸收,促进其转化,保护肝细胞膜等。治疗脂肪肝临床经验选药出现频率最高的4味药为丹参、柴胡、山楂、泽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定处方治疗脂肪肝:泽泻10g,丹参12g,姜黄10g,荷叶30g,鸡骨草30g,山楂10g,大黄3g,葛根10g,白术10克。患者虽然没有诊断为脂肪肝,但食嗜肥甘厚味,脂浊痰湿阻滞于中,土壅木郁,肝气不疏,气血失畅,瘀血内生,终致气、热、痰、瘀、脂浊互结而发本病。方中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柴胡、黄芩清肝利胆;栀子清利三焦之湿热,荷叶清热解暑,

肝功能异常的表现,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肝功能异常的表现,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康康体检网来给大家说说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当大家有下列症状时,就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确定是否肝功能异常了。 1、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现象,这是因肝功能异常导致消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乏力、嗜睡等。因肝功能异常会出现肝细胞损害,进而导致这类现象的发生。 3、黄疸,这是胆色素代谢异常所引起的。 4、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而引起的脂肪代谢障碍,可形成脂肪肝。 5、胆固醇合成及酯化能力降低。因糖代谢障碍,血脂含量改变。 6、腹水、胸水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白蛋白合成障碍。 7、皮肤粗糙、夜盲、唇舌炎症、浮肿、皮肤出血、骨质疏松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维生素类代谢障碍。 8、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9、性欲减退、月经失调、皮肤小动脉扩张,出现蜘蛛痣、肝掌、脸色黝黑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激素代谢异常。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哪些? 肝功能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异常,多是长期不注意调养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今天就说一些常见的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1、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等是最常见的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2、化学药品中毒,如磷、锑、砷剂等,引起代谢障碍,会导致肝细胞坏死,出现肝功能异常。 3、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肝脏损害,从而出现肝功能异常。 4、感染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等均会对肝脏造成损害,也是会导致肝功能异常的。 5、胆道阻塞,如结石、肿瘤、蛔虫等使胆汁淤积,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会致使肝细胞变性和坏死,造成肝功能异常。 6、血液循环障碍,如慢性心力衰竭时,引起肝淤血和缺氧,是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建议:患者如出现肝功能异常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治疗,千万不要胡乱用药,盲目治疗。 针对肝功这方面的检查可以在康康体检网预约体检!众多体检套餐、体检机构可以选择,体检费用实惠,检后还可以针对体检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解读!

肝功能异常原因是什么

肝功能异常原因是什么 现代社会物质充裕,患有肝病的人数不断增加,肝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体,肝功受损就会引起身体很多方面的运行出现障碍。肝细胞受损就会出现肝功异常,尤其是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乙肝患者,出现肝功异常的几率非常的大。那么,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1)非病理性的:肝功能检查是血检,肝功能检查前饮酒、睡眠不足、检查前进食、某些药物等都会造成肝功能检查异常; (2)病理性的:各种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炎、肝脓肿、肝硬化、肝癌等是肝脏疾病,是导致肝功能检查异常的常见原因,此外感冒、腹泻、胆囊炎、大出血也可造成肝功能波动,导致肝功能检查异常。 具体情况如下: 1.过度劳累,能够破坏机体相比之下平衡的免疫状况,推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恶化,肝脏负担加剧,致使肝炎复发。 2.肝炎患者饮食当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防止多吃油腻、油炸、辛辣食品,这些食物很难消化,会加剧胃肠负担,肥甘厚味之品,易于郁结肠胃,化为湿热,伤害脾胃,诱使肝炎发作。 3.饮酒是引发肝炎复发最重要原因之一,酒在肝内氧化,形成有毒物质乙醛,能够直接损伤肝脏,酒精进入身体,对肝脏功能有遏制和毒害作用。患有肝炎病的人,不节制地饮酒等于慢性自杀,所以必须禁酒。 4.肝炎患者因急于求治,往往相信广告宣传,服用各种自制中药制剂;有的长期服用"偏方"、"验方",有些用药不符合适应症,硬性乱用;有些重复大量运用所谓保肝药;有的错以为中药没有毒副效应,不加选择随便运用。肝脏在这些零乱、复杂的药物形成的化学反应的影响下,炎症和中毒情形愈来愈重,肝功损伤日见加剧。 5.乙肝患者在病情平稳后不久,就转变原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如出差、旅行等,因生活环境、水土条件变更,导致体内环境失调而出现肝功异常。 本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08000945.html,/gangong/201408/20140801239356.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