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研究生复习资料
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述题
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述题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述题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时间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度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体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创立和拓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新的发展,在理论渊源上是一脉相承的。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依据。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的。
共同的历史任务,使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直接体现着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价值取向。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市场经济概论
1、党的十四界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系统化、具体化,并提出了我国到20世纪末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
2、经济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源(或称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
3、市场经济的缺陷:第一,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第二、市场调节具有不确定性。
第三,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5、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再次指出:不要以为高点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没那么回事。
6、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7、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资源配置方式、财产关系、决策结构、信息结构、竞争与垄断(经济学根据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把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对资源配置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
8、市场配置是指以市场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配置三大特征:决策的分散化、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9、市场机制的特征:关联性、制约性、客观性、内在性、动态性。
10、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机制和价格体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机制。
1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四大功能或作用:传递信息的功能、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12、市场主体:市场的参与者成为市场主体,即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它包括自然人、家庭、企业、社团组织、政府、经济组织的法人。
13、市场客体: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体现着市场交换中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包括商品、劳动力、土地、技术、资金、信息等。
市场主体与市场客体是构成市场运行的两大系统。
辽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经济管理综合
辨析: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相互形成的关系,其四个环节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相互发生的关系是狭义的生产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3、使用价值是物的有效性或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通过交换用以满足别人而不是生产者自身的需要。
4、使用价值是物的有效性或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通过交换泳衣满足别人而不是生产者自身的需要5、价值的量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6、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一切经济规律都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是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只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与这种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经济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
经济规律对于任何人,无论是对直接参加生产的劳动者和组织者,还是对一个国家的领导者,都是客观存在的。
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来进行。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8、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货币的其他三个只能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9、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剩余价值不是不变资本产生的。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或是说工人剩余劳动的吸收器。
党校研究生考试经济学复习资料
按照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建立起来的古典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主张在国内外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并反对国家队经济生活的干预。
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反对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实行由国家干预的政策。
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运行的基础条件:本质: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二是属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发展经济手段的范畴。
因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无本质区别。
市场经济一般理论的基本内容,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适用的。
所谓市场经济,从直观意义上说,是以市场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方式的经济。
从实质意义上说,是以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为核心,与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相结合)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方式的经济。
基础条件:1、独立自主的企业制度。
2、完善的市场体系。
3、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4、严格的市场运行规则。
市场经济的作用:1、传递经济信息。
2、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压力。
3、增进企业运营效率。
4、提高资源配置效益。
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市场机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利率、工资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及作用的机理,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等。
这些机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互相作用的。
市场机制的功能。
1、作为指示器向企业反映供求情况,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通过利益制约力量引导资源配置。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各个行业之间不同的利润水平会引导资源流动和重新组合,起到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像世界上许多事物一样,市场经济具有优越性,但也具有局限性。
局限性:1、市场经济具有自发的盲目性,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
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2、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垄断,垄断窒息竞争活动,阻碍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体制创新,降低生产效率。
3、仅仅依靠旨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很难实现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保护技术发明者的权利等要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科技发展。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整体,其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有严密的内在逻辑。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臵。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我们进行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都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
两者统一,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内容,十分重要。
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早就被消灭了。
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防止劳动者收入差距的过度扩大。
第三,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社会的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创造物质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又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社会条件;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现阶段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
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
世情、党情、国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有十分紧迫。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持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一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部分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的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学科,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来源和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3工人运动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派开展的持续12年之久的宪章运动、1884年爆发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揭示了它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结论;既扬弃了违心主义,又扬弃了机械的、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提纲中马克思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认识活动的基础,他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体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又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人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系统地论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及他对于世界统一性的理解;关于物质及存在方式和形式,恩格斯指出:“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出来的“物质”是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简称”,有着实在的客观内容;恩格斯还指出:“运动”、“时空”等等概念像物质概念一样也是一种抽象;比如运动,它“无非是一切感官可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恩格斯不仅论述了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客观性,而且也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把运动定义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把时空界定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认为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是不能分割的;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恩格斯驳斥了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提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本性;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对此如何理解呢1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帝国主义的其他所有特征都是以此为根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帝国主义的全部基本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这就是从生产垄断发展到银行垄断,从而形成金融资本的垄断;从国内垄断通过资本输出以及商品输出进一步发展到国家垄断;从对世界经济的垄断最后发展到对世界领土的垄断;3帝国主义作为垄断的资本主义,其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列宁指出:“垄断提供超额利润,既超过全世界一般的、正常的资本主义利润的额外利润;”追求这种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经济活动乃至政治活动的决定性的动机、目的和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实质决定了帝国主义掠夺、侵略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本性;6、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3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4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同资本主义交往的最主要形式就是实行租让制;所谓租让制,就是指国家将一些自己暂时无力恢复生产的企业,根据一定的条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租让给他们经营;实行租让制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外国资金,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管理经验,这对恢复和发展苏俄的国民经济有重大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政策;所谓迂回过渡,就是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把剩下的余粮拿到市场上自由周转,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一定限度的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并把它作为中间环节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对小农的改造,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7、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既整个中国革命分两步,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清晰阐明:第一,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大目标,我们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因此,两个革命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第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犹如一篇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做好上篇,才能去做好下篇;文章的上篇如果不好,下篇是没有法子着手做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样,就把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统一起来,透彻地阐明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与“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划清界限,清晰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两大步骤;8、工农武装割据及思想意义;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配合;其中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根据地则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基地和依托;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工农武装的思想,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这样坚持革命,怎样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为最终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条件的问题,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的国体;“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昂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文化,是指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族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所谓“科学的”文化,是指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所谓“大众的”文化,是指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0、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统一战线中的自主原则,根本目的的就要争取和保障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关系统一战线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是通过党的正确理论和路线,以及正确的方针政策、正确的行动口号和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1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党内的思想教育,也包括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本质上是群众工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发生在半殖民板房建设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革命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把广大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而要把广大民动员和组织起来,除了为他们谋取利益之外,还要进行细致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中国革命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进行的,更需要精神的支柱和精神的动力,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根据,也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1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3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4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5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概括;无论从毛泽东思想形式和发展的历史看,还是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内在结构看,他们都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本质的东西,起着统帅和决定性的作用;这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依存、融为一体,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若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那就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三方面当中,实事求是是基础,更为根本,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3、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整体,其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有严密的内在逻辑;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了首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是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2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内容,十分重要;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要求;从本质上看,剥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又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消灭;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作为社会制度早就被消灭了;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防止劳动者收入差距的过度扩大,更不能让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现象复活;所谓两极分化,是同剥削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现象;要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奴役劳动者的行为进行有力打击,对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适当地加以限制和调整,防止出现两极分化;3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社会的成员过富裕幸福的生活;共同富裕既不是把致富看做是罪过,又不是把共同富裕看做是贫富拉平的“均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创造物质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又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社会条件;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2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的伟大目标;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5依靠群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理想;6党的领导;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5、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纲领,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重大关系;1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2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必须注意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16、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公有制是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的所有制;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能够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从全局利益出发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公有制为主体,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其布局要相应调整;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质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属性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技术构成和科技含量、经济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控制力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既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也与市场经济的规则相适应;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规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为两种分配原则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18、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式:1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2引进技术;针对我国科技力量薄弱的现状,邓小平强调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要“利用外国智力”,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谁利用,谁就受益,谁不利用,谁就落后;3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中极富胆识和创见的部分;“三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结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4创办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对外开放方式;我国经济特区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包括贸易、生产、科技、金融、产业开发等等,开放的面更宽,是区域范围内的全面开放,也还肩负着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场的独特使命;19、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三个历史性课题;1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2如何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蔓延;3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20、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树立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一靠教育,二靠法治;21、为什么说世界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事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会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各种文明、各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越来越强烈;尽管如此,世界多样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没有多样化就不成其为一个世界;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世界向多极化和多样性发展这一历史趋势不可逆转;但是必须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世界各国真正做到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政治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形成;原来的两级格局下被压抑制约的一些矛盾突出出来,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的不确定因素,使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呈现复杂的局面,也影响着多极化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2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历了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重要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它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1在生产关系领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日益加强;2发达资本主义的产业结构和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信函也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显着增加;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在工人阶级内部,物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减少,服务行业的劳动者数量增加;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减少,新兴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增加;简单体力劳动者数量减少,脑力劳动者和脑体复合劳动者的数量增加;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文化教育卫生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的数量增加,形成庞大的中间阶层;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上层建筑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以选举权为核心的公民权普遍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有较大发展,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大大加强,国家的阶级性趋于隐蔽,其社会性越来越突出;文化教育事业高度发达,大众传播媒体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增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征,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新问题;但是这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正确性;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并没有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23、执政党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即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其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所制定和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二是检验一个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还体现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体现在对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上;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积极准确得贯彻好、落实好,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其二,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面临着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拒腐防变的严峻考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今天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从国际上看,综合国力竞争较量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摩擦、金融风险愈发加大;从国内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同群体、阶层、地区、行业的利益矛盾也在加剧,同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都使得社会生活中突发、偶然事件大大增加;在加之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经常面临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等等;这都要求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是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多种考验的总概括;解决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我们党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新的探索;24、如何才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1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要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始终着眼于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3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真正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调节好、发展好,从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1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科学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二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有了深刻的把握;这就是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三是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为系统;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同党的建设、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党执政和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明确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关系;四是要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五是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党的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工作的思路格局;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在思想路线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新变化,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创造性的提出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是对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定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四是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提出抓住新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五是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政策;3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从世界观方法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
政治考试复习资料(党校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
*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首要和基本的形式是物质生产活动。
*人的社会活动的三个方面或三个因素,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新的需要的产生以及与种的繁衍相关的家庭(即人类自身的生产)。
这三种因素包含了双重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定的生产方式始终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和社会阶段相联系。
*价值规律的作用,从它内含的经济机制和直接的经济功能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第二,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
消极作用:不能很好地履行社会公共职能和实现社会公共目标。
*社会化生产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
产业依社会需求的变动而发展,资源按比例分配于社会生产各部门,是社会化生产的基本要求。
*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所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人的多样性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等。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列宁认为,把经济建设作为执政党的首要的根本任务。
执政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和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最早向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想,即整个中国革命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详细目录(精品文档)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详细目录(精品文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一)社会主义的本质3(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5(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6五、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7六、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9(一)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9(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10(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0(四)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1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1(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2(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3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3(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3九、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15(一)统一战线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宝15(二)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对象、性质和基本任务15十、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16(一)民族问题的性质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16(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6十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7十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18(一)“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18(二)“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18(三)“一国两制”构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18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19(一)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9(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23(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3(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25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28(一)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28(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0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32(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32(二)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3(三)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4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36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37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38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9八、认真贯彻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0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41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45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45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46四、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46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6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7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7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7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鲜明特色48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48十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48十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48十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48十四、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48十五、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49十六、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49十七、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49 十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50十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50二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51二十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2二十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3二十三、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55二十四、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56二十五、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何在57二十六、全面理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59二十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9二十八、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60二十九、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60理论法学第一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122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122一、法治理念122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22第二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122第三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123第二章法的本体124第一节、法的概念和特征124第二节、法的要素125一、法律规则125二、法律原则126第三章法的存在127第一节、法的渊源127第二节、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128第三节、法的效力129第四节、法律责任130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点130二、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130三、法律制裁130第四章法的运行131第一节、立法131第二节、法的实施132一、法的实施的概念132二、执法133三、司法133四、守法134应用法学第一章宪法学第一节、宪法的基本理论136一、宪法的含义和分类136二、宪法的功能和作用137第二节、国家的基本制度138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8二、选举制度140三、国家结构形式140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1五、特别行政区制度141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42一、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142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42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43第二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144一、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144二、行政法的渊源144三、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145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45五、行政法律关系145第二节、行政主体146一、行政主体概述146二、行政机关146三、依职权和受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146四、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147第三节、行政公务人员147一、行政公务人员的概念、特征与范围147二、行政职务关系147三、行政公务行为148第四节、行政相对人148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与特征148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48第五节、行政行为149第六节、行政立法152第七节、行政执法153第八节、几种常见的行政执法行为153一、行政许可153二、行政处罚157三、行政强制措施158四、行政强制执行158第九节、行政司法159一、行政司法的概念与特征159二、行政复议159第十节、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163第十一节、行政赔偿164第三章刑法学167一、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167二、犯罪与犯罪构成168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169四、未完成罪169五、刑罚及其刑种170六、刑法分则中的几种职务犯罪171 第四章民法学173一、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173二、民事主体、我国对法人的分类174三、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176。
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doc
2013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公共管理1)一、考试题型(一)辨析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二)论述题(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三)案例分析题(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二、复习重点1.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转变的基本思路。
政府职能是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的进程,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我国政府职能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
越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政府过度承担了主体职能。
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不仅涉及宏观调控,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事务,导致政企不分、影响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政府对微观领域干涉过多。
(2)对市场秩序的监管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是市场秩序的提供者和维护者,但从中国目前情况看,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转变始终未到位,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仍然不够。
一方面,我国的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的执法意识和观念缺失,执法不严,管理松懈,执法能力值得怀疑。
法律体系不够透明、公正。
使得“官本位”思想意识严重。
(3)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强。
我国政府行政行为存在思想意识上的偏差。
过去数十年, 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GDP为衡量标准一直是我国政府的主导思想。
而忽略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公共医疗卫生和人类的健康的公共社会问题,从而暴露了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的弱点。
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官员的考评,政府工作的重心都倾向于经济建设,从而致使各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不惜竭泽而渔,劳民伤财的事例比比皆是,而这种“唯GDP论”的做法不仅没有实际起到建设地方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党校研究生考试法理学复习材料
法理学第二章1、法的含义和特征P29 P38-41容易出论述题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也可以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2)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则(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第四章1、法的规范作用P59-62考点:对作用的概念出选择题指引作用。
是指法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既定的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所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社会活动的功用和效能。
评价作用。
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能够衡量、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功用和效用。
预测作用。
是指由于法律的存在,且对人们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必然导致的法律后果,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结果或他人将如何安排自己的行为,从而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取舍和方向的一种功用和效能。
教育作用。
是指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积极依法行为的功用和效能。
强制作用。
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
2、法的局限性P66 易出论述题第一,在社会的调控模式中,法律只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
第二,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第三,法律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第四,法律的实施要受到人与物质条件的制约。
第五章1、法与社会的关系P70-72法以社会为基础,法作用于社会2、法与政党政策的区别P80-81 比较名词法是由国家和社会所创造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人们意志、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政党政策是政党为实现一定政治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作出的政治决策。
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意志属性不同。
(2)规范形式不同。
(3)实施方式不同。
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1、简述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的重要意义A有助于把握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适当平衡B有助于推动政治体制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进程C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D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2、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趋势A研究领域的加深与拓宽B研究重点的转移C新策略、新方法的不断引进D在争论中不断发展。
3、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A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B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C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D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4、公共管理环境的特征A范围广泛B内容复杂C作用各异D动态发展。
5、公共管理环境的理论依据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开放式系统理论C偶然性理论。
6、公共管理环境要素分析公共管理环境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口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
在分析中外公共管理的实践时,要注意观察公共管理环境要素的影响作用。
7、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A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管理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B公共管理环境对公共部门的职能起决定和制约作用。
C公共部门职能对公共管理环境的反作用。
8、简述现阶段我国的公共管理环境:国际方面,目前我国正处在政界政治的多极化时代,和平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对话是解决各种争端的主要途径,对抗越来越不得人心。
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显著,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谁也离不开谁;国内环境方面,我国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从事公共管理必须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公共问题。
9、市场失灵的特征:A内因性B相对性C变异性。
10、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A公共产品的提供B市场经济的垄断C市场经济的外部性D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E市场条件下收入的不平等。
11、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基本职能:A提供经济运行的基础框架B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C协调和解决团体冲突D维护竞争E保护自然资源F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G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12、简述转换政府角色的主要途径:A转变政府职能B明确政府职能的边界C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D借鉴新公共管理得理念,重塑政府形象,要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将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健全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
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党建1
1.时代潮流:所谓时代潮流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必然趋势,反映的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本质和普遍要求。
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建设要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复倡廉建设。
3.廉政文化:是指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在其指导影响下的廉政组织体制机制、社会风气和相关的制度,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
4.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所谓放下包袱是指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所谓开动机器就是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如果我们既放下包袱,又开动机器,既轻装上阵,又会思考、会想问题,那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5.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则,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为处理各种问题,达成某种社会共识而形成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具有根本性、强制性、稳定性、系统性等特征。
6.反腐败顶层设计:所谓顶层设计是借用系统工程学的概念,泛指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
腐败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现象,这就要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切实搞好顶层设计,力求从系统和整体出发,从各层面、各领域自上而下的对反腐败斗争进行全面战略运筹和高端设计。
7.抓点带面: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重要领导方法,它的基本精神就是通过对点上情况的了解,获得面上工作的认识,通过总结和推广点上的工作经验,达到推动面上工作的目的。
8.区域化党建: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转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筹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其它基层党组织为节点的网络化体系。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
2016年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政治理论》练习题一类: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4、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5、当今世界多极化呈现出的主要特征6、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8、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9、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10、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11、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14、现阶段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1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二类:(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4、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
6、我国的经济特区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7、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会改变党的性质。
8、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相互对立的分配原则。
9、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政策和策略问题。
三类: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2、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3、贯彻依法治国方略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5、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现代管理学》练习题一类:1、评价的原则2、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3、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4、管理客体的特征5、不确定型决策6、管理的特征7、异体监督8、评价的作用9、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10、职能制组织机构的优、缺点11、指挥与协调的区别与联系12、管理幅度13、共有经济规律14、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看法15、管理观念二类:(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管理主体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单个管理者。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材料:
1、现阶段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P231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必须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解决好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P178)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199)答: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其布局要相应调整。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质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属性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技术构成和科技含量、经济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
4、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272)答: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是党的全部任务和历史责任。
5、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P51)答: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
帝国主义的其他所有特征都是以此为根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帝国主义的全部基本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
这就是从生产垄断发展到银行垄断,从而形成金融资本的垄断;从国内垄断通过资本输出以及商品输出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垄断;从对世界经济的垄断最后发展到对世界领土的垄断。
党校在职研究生 行政学复习资料
党校在职研究生行政学复习资料1、、、、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应承担的职责以及所发挥的作用,也就是关于政府运用行政权力的范围和程度的法律规定。
政府职能即是人们对政府应当管什么,不应当管什么的基本理论认识,也是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的具体体现。
2、、、、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根据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的性质、范围,将政府职能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包括三种最基本的职能:①对外交往的职能;②维护政治秩序的职能;③促进民主发展的职能。
社会职能主要有:①培育市场;②宏观调控;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④促进文化进步;⑤培育社会力量。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1980年起到20世纪末的20年里,先后进行了4次大幅度的行政改革。
包括:1982年改革;1988年改革;1993年改革1998年改革。
4、、、、行政监管的基本形式行政监管的基本形式行政监管的基本形式行政监管的基本形式①行政引导;②行政检查;③行政干预;④行政协调。
5、、、、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内涵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内涵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内涵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内涵第一、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拥有控制权力;第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有服从的义务;第三、地方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自主决策和管理。
6、、、、行政效率行政效率行政效率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各级行政组织在它们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投入的工作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等),与其产生的有形无形管理效果之间的比率。
7、、、、依法执行的理论内涵依法执行的理论内涵依法执行的理论内涵依法执行的理论内涵(1)职权法定(2)程序合法(3)行为规范(4)承担法律责任8、、、、行政信息沟通系统行政信息沟通系统行政信息沟通系统行政信息沟通系统所谓行政信息沟通系统是指通过把行政信息的收集、加工、输出等信息处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使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主客体及有关方面密切联系的组织体系,是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所需信息的一种信息沟通机制9、、、、财政管理政策财政管理政策财政管理政策财政管理政策财政管理政策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财政管理活动确定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和行为规范。
研究生党校考试题资料汇编
一、填空题: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_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事业的领导核心。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_共产主义__。
4.中国共产党以_马克思列宁主义_、_毛泽东思想_、_邓小平理论_和_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5.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_基本原理__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6.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__社会主义_基础上才能实现。
7.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国情出发,走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道路。
9.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1921年7月23日。
10.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___主要矛盾___。
11.必须坚持和完善____公有制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2.必须坚持和完善____按劳分配___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______发展____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4.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___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_____、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15.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______经济建设____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1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____四项基本原则____,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___立国之本_______。
18.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_____强国之路_____。
19.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______体制。
20.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_____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通黄钻5年光华村考研复习资料情况说明1、★★入学考试时间:2015年6月13日—14日。
2、★★入学考试地点:成都市青羊区玉沙路163号省直机关党校。
3、凭《准考证》与《身份证》参加考试4、因省直机关党校停车困难,请各位考生尽量不开车。
5、请还未领准考证与毕业证原件的考生,请与各报名老师联系。
在祝老师处6、四川省委党校招生办公室要求从严治考,考试严禁携带任何资料与通信工就视为作弊。
希望各位考生认真复习,精心准备,并取得优异的成绩!2015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光华村复习资料(注:字体加粗意为两次复习内容相同,需重点掌握)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多选、辨析或简答)P72.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P9-10①联系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普遍性P9-10;②事物联系形式的多样性P10 ;③普遍联系和系统P10;普遍联系和条件P10 (多选或辨析)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214.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本质:P22-23①社会意识和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中的两个部分P22);②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P23;③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P235.社会基本矛盾: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P26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行的P26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力量P26-276.商品:①商品含义及商品二因素P31-32②劳动二重性及理论意义P32③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P32-33(辨析)32-337.货币的职能P35(多选或简答)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P46-47①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和剩余价值含义及关系;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P46)②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P46-47③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P47③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P47(辨析)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与作用P51-52:①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51-52②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和发展P52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与实质P52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P52(简答)10.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自身发展阶段:①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P56(辨析)②共产主义社会的自身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P56③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P5611.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P62(简答)12.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P69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P69(简答或论述)13.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P70(简答或论述)(重点掌握)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P71—72(论述)(重点掌握)1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题目可变为:结合十八大报告谈谈对党的思点掌握)15.“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P77(多选或辨析)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79(辨析或简答)17、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P81-82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P82(论述)18、①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83(论述)(重点掌握)②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84(简答)1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着力于哪八个方面?P90(简答)(20、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P92(论述)(重点掌握)2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104-105此题与P115页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主的重要形式”结合成一题作答(论述)2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P107(论述)23、请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谈谈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认识P109此题与P116页的“全面推进依法治结合成一题作答(论述)(重点掌握)24、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制约和监督体系P116-117(重点掌握)25、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P120此题与P122页“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结合成一题作答:请联系实际谈谈识26、中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P13527、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P145(简答或论述)2015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光华村复习资料(注:字体加粗意为两次复习内容相同,需重点掌握)1、资源配置、资源、资源的稀缺性P2152、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P215—216★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条件和决定性条件P2164、现代市场经济与近代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P2175、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P2176、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P218-2197、市场机制及其积极作用和缺陷P219★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性和特殊性P219—220★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P220-22110、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辨析)P22211、我国逐步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12、我国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P22413、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和发展趋势P22414、国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物质基础(辨析)p2251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地位和作用P224-22516、社会主义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推进公平准入P22617、产权的含义、特征、产权界定P227★18、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19、市场和市场体系的概念、功能;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主要载体(辨析)P228-22920、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有限期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价值运动形式(辨析21、货币市场是专门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辨析)P22922、信息市场P23023、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是健全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P23124、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P23125、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内容、原因、意义及实行以按劳发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P233-234★(论述)26、理顺分配关系,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P234-235★(论述)27、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P235-236(辨析)28、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P236★(论述)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范围、任务和目标P23730、宏观调控的基础环节、层次P237-238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P23832、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P2403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联系与区别P242辨析题: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3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P242-24335、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及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P24336、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含义、划分方法、三次产业的演变和发展规律性、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论述)P248-249★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对外贸易含义、战略,我国不能单纯采用进口替代战略搞好进口管理)P249-25039、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P253-25440、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25441、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P254-255★2015《公共管理学》光华村复习资料(注:字体加粗意为两次复习内容相同,需重点掌握)1、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P437(1)行政管理:执行管理,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的管理及为此进行的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政府独政的局面。
(2)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活动。
(3)公共管理主体:政府(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非政府组织(NGO)和公共企业(公共物品重(4)公共管理客体:公共事务(社会问题、公共资源、公共项目)。
(5)公共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主体、客体以及运行机制有所不同,但现代管理主体的核心是政府。
2、公共物品与公共事务(1)公共物品:产品和劳动的利益有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物品,其基本特征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3、公共管理中的政府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与企业(工商)管理的主要区别P438(1)活动范围: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提供一部分特定的混合公共产品和私人性产(2)管理目标:公益性与以公正为主;公平与效率混合的追求和主要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3)资源的来源:税收和预算分配;自助和捐赠;利润和投资收益。
(4)运行机制:依法行政;协商和契约;市场机制。
(5)任用方法:选任、委任、考任的方式;志愿和招聘;聘用方式。
(6)组织形式:以层级的官僚制组织形式为主;分权的网络式的组织体制为主;扁平化的组织形4、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P438(公共性、管理性、社会性)5、公共部门的特征P440(1)公共性:管理公共事务,促进公共利益,资金来源和使用具有公共性,输出公共产品和服务。
(2)权威性:处理公共事务时运用的公共性质的权力。
(3)稳定性:组织体系和人员稳定。
(4)合法性:能够被公众自愿认同,从而在行使公共权力时能得到公众的支持而不是抵触。
6、公共部门的功能P4417、现代政府组织运作的基本原则P4428、.现代政府的职能及转变P443(1)政府职能含义:。
(2)我国现阶段的政府基本职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
(3)政府职能的转变:。
(4)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9、政府的角色定位P44710、非营利组织的一般特征P448(1)组织性: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合法身份。
(2)民间性:独立决策权,不为政府控制。
(3)非营利性:不是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
(4)公益性:目标和服务。
11、公共企业的含义和性质P44812、公共政策的特征P450(六性)13、政府在公共问题列入其议程中的角色P452(1)自由放纵:。
(2)鼓励扶持:。
(3)促使其产生:。
(4)阻止其产生:。
14、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和因素P45415、公共政策评估P455(1)公共政策效果评估:。
(2)政策效果的内容:A预期目标完成;B非预期的影响;C环境条件变化;D投入的有效性(效率)16、公共部门应用战略管理的特点P45717、重视公共部门战略的原因P45818、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P45819、应用战略的重要意义P459(积极效应)2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P461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P4612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P462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P4632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P464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P46426、公共预算管理的特点P46527、公共预算的功能P46628、我国政府的预算P46929、绩效管理的作用P47130、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P47131、公共服务绩效管理指标体系P472(综合反映提供服务的基本面貌、效率、能力及结果的标准,基本准度为4E)……………32、公共管理变革的特点P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