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理解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难点:重力势能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重力势能的本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分组实验,验证重力势能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提问:什么是能量?常见的能量形式有哪些?b.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a. 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b. 阐述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c. 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a. 展示生活中涉及重力势能的实例。
b.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解释现象。
4. 小组实验: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拓展:a. 总结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b. 提问:重力势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有何联系?五、课后作业1. 复习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完成课后练习,运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3. 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实例,运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重力势能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生活实例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后续教学内容的调整方案。
八、课程扩展1. 介绍重力势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换,如动能、热能等。
2022-2023学年高中物理教案:重力势能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课时8.2 重力势能1.知道重力做功的特点,即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会求重力做的功。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会分析决定弹簧弹性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一、重力做的功1.重力做功的表达式:W G=mgh=mgh1- mgh2,式中h指初位置与末位置的高度差,h1、h2分别指初位置、末位置的高度。
2.重力做功的正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
3.重力做功的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二、重力势能和重力势能的相对性1.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高度的乘积。
(2)大小:Ep=mgh。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重力势能的单位为焦耳,符号为J。
(4)标矢性:重力势能是标量。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表达式:W G=E p1-E p2= -ΔEp。
(2)两种情况:当物体从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即W G>0,E p1>E p2;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即W G<0,E p1<E p2。
重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个水平面而言的,这个平面叫作参考平面。
在这个水平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取为0。
Ep=mgh中的h是物体重心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
参考平面选择不同,则物体的高度h不同,重力势能的大小也就不同。
三、弹性势能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
2.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弹性势能为0。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就具有了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大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重力做功1.(2022江苏淮安期中)如图所示,质量关系为m1>m2>m3的三个小球分别沿三条不同的轨道由离地高h的A点滑到同一水平地面上,轨道1、2是光滑的,轨道3是粗糙的,重力对三个小球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W1>W2=W3B.W1=W3>W2C.W1=W2=W3D.W1>W2>W32.(2022江苏吴江汾湖中学期中,改编)引体向上是中学生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若一个质量为50 kg 的普通中学生在30秒内完成12次引体向上,每次引体向上重心上升0.4 m,该学生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150 JB.600 JC.2 400 JD.6 000 J题组二重力势能的理解与计算3.(2022江苏淮安期中)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B.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10 J变化到4 J,重力势能减少了C.物体与参考平面之间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4.(2022江苏无锡天一中学期中)如图所示,ACP和BDP是竖直平面内两个半径不同的半圆形光滑轨道,A、P、B三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C和D分别为两轨道的最低点,将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分别从A和B两处同时无初速度释放,则()A.沿BDP光滑轨道运动的小球的重力势能永远为正值B.两小球到达C点和D点时,重力做功相等C.两小球到达C点和D点时,重力势能相等D.两小球刚开始从A和B两处无初速度释放时,重力势能相等5.(2022天津南开中学期中)如图所示,一张桌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桌面高为h2,一质量为m的小球处于桌面上方h1高处的P点。
《重力势能》教案示例
《重力势能》教案示例汕头市聿怀中学孔凯猛【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二第七章第四节【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3、理解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演示实验,定性分析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根据功和能的关系,定量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2、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利用结论去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课题1.师说天下根据电视台的报导:一个两岁的女童从十楼的窗外坠落,千钧一发之际,“最美的妈妈”吴菊萍伸出双臂接住孩子,让孩子尽可能地减轻了伤害,而自己的胳膊里的骨头断成三截。
2.趣闻天下在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发现了一个陨石坑,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
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
以社会趣闻引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好奇。
二、进行新课(一)引出概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初中已学)渗透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能量的变化通过做功来实现。
(二)提出问题1.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质量m ,高度h【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结论】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定性分析了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m ,高度h的关系。
2.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分析小球分别沿直线、斜线、曲线下落同一高度,重力做功的大小。
三种类型重力做功大小相等:W G=mg h=mg(h1-h2)=mgh1-mgh2定量分析得出了重力势能表达式: E P=mgh(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1.高度h具有相对性(姚明2.26m)(孔老师 1.74m ) (聿蛟龙 0.5m )高度具有相对性,我们身高的测量都是以脚掌所在面为参考面。
《重力势能》教案
《重力势能》教案《重力势能》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的定义进展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改变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力量目标1、依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德育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看,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育同学探究自然规律的爱好。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转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试验观看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ppt课件,电子教鞭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做《汕头的雪》,汕头也会下雪吗?汕头也会下雪,别出心裁的雪——木棉棉絮。
南方的人,对北方的雪总有一些期盼,我也不例外。
有哪些同学见过北方的雪吗?雪白无垠的雪,总让人浮想联翩,也让人憧憬,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它也具有惊人的破坏力:例1:20xx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100人失踪(附图片)例2:四川丹巴亚丁雪崩(附图片)如此秀丽的雪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雪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浩瀚夜空,点点繁星,当我们在欣赏灿烂星空的时候,绝不会想象到它们也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损害: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m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它的爆炸力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
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那么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附图片)陨石为何具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雪崩和陨石都有一个特点,具有肯定的高度。
学习了中学物理后,我们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就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试验(视频):试验一:相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下落。
试验二: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重力势能》。
具体内容包括: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重力势能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重力势能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重力势能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重力势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3. 计算方法: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公式为Ep=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4. 实例分析:分析苹果从树上落下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
5. 练习环节: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与其他能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Ep=mgh3. 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4. 重力势能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度h=10m的地方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Ep=2kg×9.8m/s²×10m=196J2. 题目: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从山顶(高度h=500m)驶下,求汽车到达山脚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Ep=1000kg×9.8m/s²×500m=4.9×10^5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重力势能的概念,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重力势能的计算。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重力势能。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1. 介绍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公式: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上升或下降所具有的势能, 计算公式为:P = mgh,其中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 表示物体的高度。
2. 讲解重力势能的运用:重力势能常常在物体上升或下降的情况下进行计算,例如物体从高处下落,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被抬高时,重力势能增加。
3. 演示重力势能的计算:通过实际的例子演示如何计算重力势能,强调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不同物体在不同高度时的重力势能。
5. 总结:总结重力势能的概念,强调重力势能在物理运动中的重要性。
评估:通过练习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物的设计、机械设备的运作等。
反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物体的高度变化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加深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4. 重力势能的应用5. 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势能的变化。
3. 运用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重力势能解决实际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重力势能的好奇心。
2. 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
3. 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通过实验或例题验证这一规律。
4. 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计算重力势能的方法。
5. 运用例题讲解重力势能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规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重力势能变化的能力。
3. 例题解答:检查学生运用重力势能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高度计等,用于演示重力势能的变化。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重力势能的计算过程和应用实例。
3.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导入重力势能概念,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设计重力势能(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是物体因为重力作用而拥有的能量。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接着引出在物体被举高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力做功,然后通过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这部分知识,以便完善和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不同。
老教材在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结论后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从而引出重力势能。
而新教材对这一思想的引入采用的是逐渐渗透的方式。
在对生活中生动实例的定性分析以后,引入重力做功,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阶梯式的学习中自己寻找“功与能量”的关系。
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逐渐引入抽象的物理概念。
重力势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的,但当时只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
新课应注意对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技能目标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情感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Ppt课件,装沙的小桶,大小质量各异的3个小球教学过程设计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新课引入情景引入:故事引入:在荒芜的海岛上,饥饿的小猴捡到了一个核桃,请同学们帮小猴想想,要怎样才能把核桃打开。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及其与高度、质量的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重力势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重力势能概念的建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识重力势能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掌握重力势能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理解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重力势能概念示意图、实例分析动画等)。
•实验器材(如斜面、小球、刻度尺等,用于演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演示法: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重力势能的应用实例,促进思维碰撞。
•练习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张高山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下的照片,提问:“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是什么力在推动他前进?这个力做了功吗?运动员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新课教学1.重力势能的概念•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强调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p=mgh,解释各符号的含义(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
重力势能教案高中物理
重力势能教案高中物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能够应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掌握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使用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2. 理解重力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实验器材:小球、斜面、测量工具等;
3. 课件、教材等资料。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介绍小球从一定高度落下的过程,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
2. 讲解:解释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3. 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小球的高度、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变化,并计算机械能的守恒;
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5. 拓展:介绍重力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
6. 总结:总结重力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与机械能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实验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的深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在教学上要注意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物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要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分析总结能力等;更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二、教材分析《重力势能》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4节的内容,教材本章在第1、2节介绍了能量与功的知识,未提及能量与功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学习能量、功还有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的有关知识。
而本节是安排在能量、功、功率之后,弹性势能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能量以及功的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学习重力势能,以及探究学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后续学生们学习弹性势能、动能、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学习重力势能的概念以及表达式,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还有零势能面的选取。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物理学习,他们在物理上都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同时,也有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学习了重力势能的概念。
但是未涉及到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也未将重力势能与做功联系起来分析学习。
本节课就是从重力做功出发,结合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功能的关系。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的是利用无限分割法求取曲线运动重力做功的大小,学生前面只学习了如何求取直线运动过程中做功的大小,而对于曲线运动做功的大小未有接触。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掌握重力做功的特点,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理论探究的过程,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体会用“理论推导”研究问题,学会无限分割的物理思维求取曲线运动重力做功的方法。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理解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3. 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难点: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力势能的奥秘。
2. 运用实验、动画和实例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动能的概念,进而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现象。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重力势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重力势能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重力势能转化和守恒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及其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水电站、电梯等,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_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与过去的处理方法相比,教材认真分析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是否有关的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严密,而是想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材强调科学方法,引导学生用比较高的观点处理问题,只要求学生能够“跟”来,并不要求学生去重复形成他们的“科学素质”。
在讨论物体沿任意路径运动时重力做功的问题时,又一次用到了极限的思想。
学生经过多次接触,对这样的方法逐渐就熟悉了。
本节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重要内容。
要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出发,理解建立重力势能概念的可能性,掌握重力势能的定义式,明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现象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及体验建立过程。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三、设计思路《重力势能》一节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变化。
教材首先从重力做功开始,讨论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沿倾斜直线向下运动、以至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几种情况的重力做功,利用极限思想,严格证明了重力对物体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分析“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来定义重力势能。
通过让学生求讲台上一本书的重力势能,学生给出答案的多样性,质疑引导学生讨论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通过例题结论分析,形象地理解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在某一位置具有不同的数值;引出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代表大小,不代表方向,并且指出这里的正负与功的正负的区别;得出重力做功与参考平面无关,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无关;探究出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这样做使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加深,思路清晰。
本节课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一节课内不容易全面理解和掌握,教学中不宜追求多而全,可以在后续课程中逐渐理解与加深。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大全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大全一课题§7.4 重力势能课型新授课(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教学活动[新课导入](多媒体投影演示.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苹果自高处下落;飞机投弹等等.师: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问题.生: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苹果自高处下落;飞机投下的炸弹等物体下落过程中它们受到的重力对它们做了功.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力做了功,表明这些物体在没有下落之前具有能.因为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所以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师:这个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与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师: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生: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师: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新课教学]一、重力的功师: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几个例子来探究一下.(多媒体投影教材上的图5.4—1、图5.4—2、图5.4—3,让学生独立推导这几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师:比较容易做的是哪一个问题?生: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师: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容易研究呢?生:因为这两个问题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直线,所以在研究重力做功问题上比较容易研究.师: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生l:第一个问题中WG=mg△h=mghl一mgh2.生2:第二个问题中WG=mgcosa=mg△h=mgh1一mgh2;,和第一个问题中所求出的答案相同.师:我们大胆猜想一下,第三个图中重力做的功和前两个是否相等呢?生:可能是相等的.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第三个图的困难在哪里?生:力做功的路径是曲线.师:我们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生1(很为难):这是力在曲线上做功的情况,不容易研究.生2:我记得在第二节学习力对物体做功的问题时曾经接触过有关变力做功的问题.师(鼓励):说说看,解决的途径是什么?生2:曲线问题不容易解决,我们可以把这一条曲线看作由很多小的直线组成,这样把每小段直线上重力做的功合起来就是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总功.师(表扬):这个同学分析得非常好,根据这个同学的分析方法,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生:在第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和前两种情况中重力做的功相同.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生: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师:既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么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师:具体的表达式是什么?生:WG=mgh1一mgh2,其中hl和h2表示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师:很好,可见物体的重力mg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课堂训练]1.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将同一物体拉到顶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C. 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小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D.上述几种情况重力做功同样多2.将一物体由A移至B,重力做功………………………………………( )A. 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B.与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有关C. 与物体是做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有关D.与物体发生的位移有关参考答案1.D解析: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与运动的具体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有关,不论光滑路径还是粗糙路径,也不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只要初末状态的高度差相同,重力做的功就相同.2.D解析:重力做功只与重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有关,与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关系二、重力势能[实验与探究]探究影响小球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一个钢球、一个木球,再盛一盆细沙.如图。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中物理重⼒势能教案重⼒势能教案教学⽬标:1.理解重⼒势能的概念,会⽤重⼒势能的定义式进⾏计算。
2. 理解重⼒势能的变化和重⼒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做功与路径⽆关。
3. 理知道重⼒势能的相对性和重⼒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4. 了解势能及弹性势能的概念。
教学重点: 1. 重⼒势能2. 重⼒势能的变化和重⼒做功的关系教学难点: 重⼒势能的变化和重⼒做功的关系主要内容:⼀、重⼒势能EP1.定义:通俗地说,物体由于被举⾼⽽具有的能量叫重⼒势能,⽤符号Ep表⽰,物体的质量越⼤,离地越⾼,重⼒势能就越⼤。
2.定义式:EP =mgh,即物体的重⼒势能Ep等于物体的重量mg和它的⾼度h的乘积。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J)。
4.重⼒势能是状态量。
5.重⼒势能是标量,即只有⼤⼩,没有⽅向。
6.重⼒势能的相对性要确定重⼒势能的⼤⼩,⾸先必须确定⼀个参考平⾯(⾼度为零,重⼒势能为零的⼀个⽔平⾯)。
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在确定位置上的物体的重⼒势能有不同的值,这就是重⼒势能的相对性。
例如:⽔平桌⾯离⽔平地⾯的⾼度为H,⼀⼩球在⽔平桌⾯上⽅h⾼处,选⽔平桌⾯为参考平⾯时,⼩球的重⼒势能为mgh;若选地⾯为参考平⾯,⼩球的重⼒势能就是mg(H+h)。
选择哪个平⾯做参考平⾯,原则上是任意的,⽽不是硬性规定的,因此重⼒势能虽是标量但却有正负之分。
⽐如:物体在参考平⾯以上h⾼处,其重⼒势能为EP=mgh;当该物体在参考平⾯以下h低处,其重⼒势能就是-mgh,重⼒势能的正负可表⽰⼤⼩,⽐如对同⼀个参考平⾯,重⼒势能有⼀2 J和⼀3 J两个值,⽐较其⼤⼩有⼀2 J>⼀3 J。
实际问题中选择哪个⽔平⾯作为参考平⾯?可视研究问题的⽅便⽽定.通常(没有特别说明时)选择地⾯作为参考平⾯。
7.重⼒势能是属于系统的如果没有地球,就没有重⼒,也就谈不上重⼒势能了,所以重⼒势能是属于物体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所有的。
(重⼒势能的这个特点与动能不同,动能是运动物体单独具有的)通常我们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势能,只是⼀种简略的习惯说法(严格地说应是,某物体与地球这⼀系统具有多少重⼒势能)。
重力势能高中物理教案
重力势能高中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3. 能够运用重力势能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
1. 重力势能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从高处掉落的视频或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概念;
2. 理解: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公式;
3. 实验: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高度和重量,计算重力势能;
4. 讨论:让学生讨论重力势能与高度、质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和应用;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重力势能 = 重量 × 高度
七、课堂作业:
1. 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高度为10m处的重力势能;
2. 思考:如何利用重力势能来解释一个物体为何从高处掉落时会加速下落。
八、教学反馈: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学生的答案和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以上是一份重力势能高中物理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祝教学顺利!。
高中物理教案-重力势能-国赛一等奖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活动1 【导入】新课导入在前一章万有引力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提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PPT展示:牛顿与苹果的图片]那就是牛顿在被苹果砸中脑袋之后,开始思考地球上的引力与天体间引力的关系,最终得出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今天,老师也拿来了一个苹果,想让同学们也当一回牛顿,感受一下被苹果砸中脑袋的感觉!谁想来试试如果我再从更高的地方释放呢比如10层楼高小小苹果能有多大威力有人做了一个类似实验,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PPT播放视频:苹果高空坠落]实验结果还是很震撼的!小苹果竟然蕴含了大能量!原因是什么大家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学习重力势能的知识和应用。
[PPT展示标题][板书:§重力势能]感受从头顶掉落苹果砸中脑袋观看影片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共鸣新课教学活动2 【活动】课题一: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亲身体验加深认识》用自己的课本做如下试验⑴同一课本从不同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⑵不同质量的课本从同一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结论:同一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通过发现与生活经验不同,引发疑问,激发求知望。
新课教学活动3【活动】课题二:重力做功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下列三种例子来探究一下新课教学思考:你认为这三个哪个比较容易做呢图7.4-1:重力做功=图7.4-2:重力做功=mgcosθ图7.4-3:本图中小球做曲线运动,怎样来求解呢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
重力做功==这三个运动重力做功有什么关系,我们得到的结论:重力做功只跟它的起点与终点的位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
表达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位置的高度的乘积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它一方面与重力所做的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恰与势能的基本特征一致。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核心素养(6篇)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核心素养(6篇)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篇一【教材分析】重力势能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根底,依据一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重力势能,教材从学生已经熟识的重力做功入手引入重力势能这一概念,最终推导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由浅入深,层层推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需要结合一些实例,解开学生的困惑。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
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具有肯定性,势能是系统共有的。
4.理解重力做功是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讨论方法:掌握变量法,试验过程观看法及试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试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胜利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沟通与协作探究,培育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熟悉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重力势能有了定性的熟悉,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习了功的相关学问的前提下,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推断重力势能的变化,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考虑高中学生的思维开头从详细的形象思维向抽象规律思维过渡,但思维还经常与感性阅历直接相联系这一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探究引导学生猎取相关学问,获得相应的技能。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肯定性。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带斜面的长木板、小钢珠、玻璃珠、小木块、导学案6.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学生观看雪崩视频,感受大自然的力气,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重力势能改变高二物理教案
重力势能改变高二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运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重力势能的概念;2.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3.重力势能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和投影仪;–相关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材料。
•学生准备:–学生书籍和笔记;–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前置知识复习(10分钟)•回顾重力势能的概念;•复习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2. 新知讲解(30分钟)2.1 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的高低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2 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重力势能的公式:E p=mgℎ,其中E 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ℎ表示物体的高度。
•计算示例:已知物体的质量为2kg,高度为10m,求重力势能。
2.3 重力势能的应用•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利用:1.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物体从低处往高处移动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 实验演示(40分钟)•实验名称:重力势能与高度关系的探究•实验材料:弹簧秤、质量块、尺子、卷尺等•实验步骤:1.将质量块挂在弹簧秤上,记录质量大小。
2.测量质量块距离地面的高度,记录值。
3.通过计算公式计算质量块的重力势能。
4.调整质量块的高度,重复步骤1-3。
5.绘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图像。
4. 讲解与总结(20分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总结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重力势能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实验演示环节的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重力势能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训练 ]
1.沿着高度相同, 坡度不同, 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将同一物体拉到顶端,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C. 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小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D .上述几种情况重力做功同样多 2.将一物体由 A 移至 B ,重力做功 ,,,,,,,,,,,,,,, A. 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 B.与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有关 C. 与物体是做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有关 D .与物体发生的位移有关 参考答案
()
1. D 解析: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与运动的具体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 有关,不论光滑路径还是粗糙路径,也不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只要初末状态
的高度差相同,重力做的功就相同.
2. D 解析:重力做功只与重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有关,与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径,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关系 二、重力势能
师:我们大胆猜想一下,第三个图中重力做的功和前两个是否相等呢
?
生:可能是相等的.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第三个图的困难在哪里
?
生:力做功的路径是曲线.
师:我们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 ?
生 1(很为难 ):这是力在曲线上做功的情况,不容易研究.
生 2:我记得在第二节学习力对物体做功的问题时曾经接触过有关变力做功的问
生: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 师: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容易研究呢 ?
生:因为这两个问题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直线, 所以在研究重力做功问题上比较
容易研究.
师: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
生 l:第一个问题中 W G= mg△ h=mgh l 一 mgh2. 生 2:第二个问题中 W G=mgcosa=mg △ h= mgh1 一 mgh2;,和第一个问题中所求 出的答案相同.
课题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5.4 重力势能
年月 日
课 型 新授课( 2 课时)
知识与技能
教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学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目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它们受到的重力对它们做了功.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力做了功,表明这些物体
在没有下落之前具有能.因为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所以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师:这个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
生:与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
师: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
?
生: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
标 规律的兴趣.
教
学 重
教学重点
点 、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难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点
教 学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方 法
教
学
教具准备
手
铁球 ( 大小、质量均不同 )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进行定义 ? 生:这是因为 mgh 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它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师: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 ?用文字怎样叙述 ? 生: Ep=mgh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师: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
第 3页 共 7页
[实验与探究 ] 探究影响小球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一个钢球、一个木球,再盛一盆细沙.如图。 所示.在沙盆上方同一高度释放两个小球,钢球的质量大,在沙中陷得较深些.
5.4— l
让钢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落下,钢球释放的位置越高,在沙中陷得越深.
请同学们亲自做实验探究一下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下面大家阅读教材 11~ 12 页“重力势能”一段,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把问题用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怎样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 ? 生:我们把物理量 mgh 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
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
学生活动
第 2页 共 7页
生: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师:既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么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
生: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
师:具体的表达式是什么 ? 生: W G=mgh 1 一 mgh2,其中 hl 和 h2 表示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 师:很好,可见物体的重力 mg 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 h 的乘积“ mgh”是一个具 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
段
第 1页 共 7页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
(多媒体投影演示.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苹果自高处下落;飞机投弹等等.
)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
师: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问题. 生: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苹果自高处下落; 飞机投下的炸弹等物体下落过程
师: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 一、重力的功
师: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们现在就通过几个例子来探究一下.
(多媒体投影教材上的图 5. 4— 1、图 5. 4— 2、图 5. 4— 3,让学生独立推导这 几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 )
师:比较容易做的是哪一个问题 ?
题.
师 (鼓励 ):说说看,解决的途径是什么 ?
生 2:曲线问题不容易解决,我们可以把这一条曲线看作由很多小的直线组成, 这样把每小段直线上重力做的功合起来就是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总功.
师 (表扬 ) :这个同学分析得非常好,根据这个同学的分析方法,第三个问题的答
案应该是什么呢 ? 生:在第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和前两种情况中重力做的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