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课堂实录教案

合集下载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3)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人、故土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2)学习作者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2. 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和运用;3. 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3.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共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资料;3.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古代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作用;(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3)教师引导并总结,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进行课堂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写一段话;(3)深入研读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项脊轩志》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师: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进入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第二课时的学习。

板书课题:项脊轩志归有光师: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解决了本课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白板上有六个句子,请六位同学来翻译,先读出来,再翻译。

生: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师:顾有“回头看”的意思,在这里,因屋子狭小,顾视可译为“环视四周”生:每次移动书桌,环顾四周,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师:非常好,谁来尝试下一个。

生: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可以译为“庭院中,一开始是篱笆,后来成为了墙,总共变化了两次”。

师:翻译得很好,下一个。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生:我自从十五岁开始在轩中读书。

师:翻译的很准确。

“读书轩中”是一个特殊句式,“读书于轩中”生:比去,以手阖门......“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门”师:好的。

下一句“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生:为何整天默默待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师:对,“大类”是很像的意思,下一句“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认”生:我关着窗子,居住在里面,时间久了,可以根据脚步声来辨别来的人是谁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还不错,下面我们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略去)。

师:我们常说诗有事眼,文也有文眼。

请同学门用横线划出来,即能集中体现作者对项脊轩情感的句子?生:约一两分钟以后,学生大部分一齐喊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师:同学们找的很准,请大家在空白地方标注“文眼”二字师:“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那么作者究竟写了哪些可喜可悲之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哪些是可喜之事,哪些又是可悲之事呢,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生:学生小组热烈讨论5生:我想到的是这几个“诸父异爨”,还有一个是“逢火四次”,就是他居住的项脊轩被大火烧了师:尝试浓缩为四个字生:四遭大火师:好的,找了两处,都很准确。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项脊轩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和运用文学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尊重。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人物描写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4.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和运用文学语言。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3.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人物描写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5.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和运用文学语言。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项脊轩志》的原文文本。

2. 相关注释:提供课文中的相关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

3.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教学讲解和学生的学习。

六、教学活动:1.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模拟课文中的对话和情感表达。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5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5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5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文知识点2、寻找文章的“动情点”“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

”(姚鼐)⑴研读细节描写,注意其中所表现的作者内敛的感情;⑵研读景物描写,注意借景抒情的手法。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4、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二、教学步骤1、读课文,纠正字音,感知内容与情感。

2、检查预习:文章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你最喜欢哪句话?3、在预习字词意义的基础上,练习用简洁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目标实现方法:以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为例,列出两个模仿的句子:假醉翁之亭(景)欧阳(作者)绘山水相映(内容)表放情林木之乐意(感慨及基调)托鄙陋之室(景)禹锡(作者)寄仙龙之说(内容)议淡泊修业之洁志(感慨及基调)参考答案:借项脊之轩有光写三世变迁抒物是人非之悲情借项脊之轩有光忆家庭琐事言时世变迁之感慨4、疏通词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第一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⑴词类活用:下上前垣墙⑵实词:顾胜⑶古今异义:方丈三五⑷特殊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分析内容:项脊轩修葺前的特点是什么?用几个形容词表达。

寥寥数笔,却已经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渲染出一种颓败、阴冷的凄清氛围。

接着作者并没有马上抒写自己的感伤情怀,而是从“悲”的反面“喜”来着笔。

他喜的是什么?修葺之时,劈窗置墙,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学问:迨、逾、凡、乳、所、类、比、效、殆、归、制……2、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3、学习融真情于生活细节的写作手法,领悟平淡质朴却动人心扉的语言艺术。

4、教学重点: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2、诵读课文3、疏通字词,理解文意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解题:1、关于归有光(投影)明代散文家、字号、经受、成就2、题目:志:记,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

如:《三国志》、《寒花葬志》。

项脊轩:书斋名,一说“项脊”乃方寸之地,言其小;一说之祖尝居苏州项脊泾,以此为书斋名,有追宗怀远之意。

三、诵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投影)四、读懂文意1、结合解释,逐节疏通字词(自主梳理,疑问处勾画、争论)2、同学质疑,集体解决疑难3、老师落实重点字词句(投影)五、布置作业《创新方案》P35第一部分其次课时教学要点:1、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2、解读文章内容、理解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重点字词句抽查二、梳理结构,理清思路1、问:不知大家在预习时有没有发觉本文结构上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是否是同一个时期写的?哪里可以发觉?明确:第四段“余既为此志”,可知文章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2、问:文章两部分之间相隔多少年?文中哪里告知了我们答案?明确:13年,“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3、问:文章是如何把跨越十三年之久的人和事贯穿在一起的呢?也就是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项脊轩4、问:这两部分与项脊轩各有怎样的关系?明确:正文写了项脊轩的修葺以及与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借物忆人;补记写亡妻与我在项脊轩的生活及亡妻所植枇杷树,睹物思人。

5、板书文章结构:借物——项脊轩正文借物忆人诸父13项忆人先妣年脊先大母轩睹物——枇杷树补记睹物思人思人——亡妻三、品读内容,理解情感(一)研读第一节,品尝“喜”1、问:笔下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呢?明确: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2、问:经过一番修葺,项脊轩有了怎样的新面貌?明确:亮——“前辟四窗,垣墙。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明代散文概况,唐宋派及归有光。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

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二〉能力训练1、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2、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三〉德育渗透感受亲情美,培养积极健康的情商。

[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文言字、词、句。

2、难点是本文取材和结构的方法。

[学法引导]1、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意。

2、分析细节描写,感受事细而情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1、介绍作者及唐宋派。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二〉1、导入新课打一谜语,谜面是“衣锦还乡”,请问谜底是什么?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3、教师范读4、读准字音渗漉(shèn 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扃牖(jiōng 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é)5.串讲翻译这个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规范答案。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7篇)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7篇)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7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亲情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和抒情的散文。

本文通过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教材地位与作用《项脊轩志》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一个“情”字,文中归有光对去世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这伟大又朴素的情感。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也是本文一大亮点,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

二、学情分析1、文言认知(1)小学、初中接触到的古文不少,有一定积淀,但不易挖掘出文言文的文化内涵。

(2)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错误认识。

2、情感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对那种纯真的情感体验的较为肤浅,在写作中总是无从下笔。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以及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第一课时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点拨启发、个性解读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把握本文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2)学会体验生活,懂得感恩。

4、教学重点: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5、教学难点: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复习旧知。

(2)接着提出问题“本文为何如此感人,归有光和书房到底有着怎样的感情?”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维的交锋,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二、文题背景1.题目解说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到曾在太仓(现在的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有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三、知识积累诵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一)注音1.先大母婢也()2.迨诸父异爨()3.先妣()4.呱呱而泣()5.象笏()6.长号不自禁()()7.扃牖()(二)通假字1.以手阖门2.而母立于兹(三)解释加点字凡再变矣先妣尝一至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迨诸父异爨已为墙凡再变矣先大母婢也比去,以手阖门时至轩中余自束发余扃牖而居大母过余曰久不见若影而母立于兹(四)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2.使不上漏()3.前辟四窗()4.垣墙周庭()5.东犬西吠()6.乳二世()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五)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2.墙往往而是(六)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项脊轩志》。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3)了解作者司马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2)领悟作品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3.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司马光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修辞手法。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领悟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项脊轩志》。

2.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情于景、叙事抒情的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词语用法等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义;(3)学会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文言文的朗读水平和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人、故园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2)学习作者坚韧不拔、勤奋好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项脊轩志》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3.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情于景、叙事抒情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情于景、叙事抒情的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项脊轩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重点分析作者运用寓情于景、叙事抒情的手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语用法。

6. 朗读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提高文言文的朗读水平和语感。

7.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人、故园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3. 背诵课文,提高文言文的朗读水平和语感。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项脊轩志》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反映真挚感情的特色。

2.掌握归有光的“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以清淡朴素之笔来抒情的风格。

3.文言文常规知识积累。

二.教学重点:1.文言知识。

2.散文风格的理解。

3.写景叙事和抒情的结合。

三.教学难点:散文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点拔。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要点:1、归有光的散文风格理解。

2、课文第一部分(正文)串讲、分析。

(一)文学及文体知识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昆山人,归有光一生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师承“唐宋派”,反对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对清代我国古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影响很大,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他的散文善于抒情,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有人称赞他的文章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文字委婉悽恻,这一特点在《先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及本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著作辑为《震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处,“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二)熟读“自读提示”,了解本文所学要点:1、本文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2、全文共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

3、归有光的散文风格体会和理解。

(三)熟读课文,正音正字:葺楯垣偃迨阖笏爨殆扃牖(四)课文第一部分分析:1.第一节串译讲析①指生朗读和串讲。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三门中学吴辉平【教学目标】《项脊轩志》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单元“如泣如诉”模块,单元目标是:通过分析人、事、物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个性化情感。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深入解读文本,体悟归有光特定景境下的“悲”情。

文言文教学,要体现文言文的文体特点,落实文言基础,更要体现语文的学科性质,落实“文以载道”的理念。

因而,《项脊轩志》教学要立足于“归有光”、“文言”、“散文”,即以文言的形式解读散文中的“神”――情感,析出归有光的个性化写作风格。

【教学设想】《项脊轩志》文言难度不大,重点文言知识通过《导学案》检查,更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同时,《项脊轩志》似浅实深。

学生能关注到文中“悲”“喜”“泣”“号”等情感关键词,但对“悲”的感悟容易流于表面,难以引起共鸣。

解决办法:一是补充归有光家族兴盛时及没落时的背景资料,加以对比,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结合文本分析,从项脊轩的“小”读出家族的“没落”,从“没落”读出“责任”,从“责任”读出“悲痛”;三是重视诵读,尤其是在学生有了初步情感感受之后,对文中流露情感的关键语句的个性化诵读。

一节课不必面面俱到,比如“三五之夜”之景的鉴赏,以及“能以足音辨人”中“悲”情的探究,可专题展开。

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对亲情之悲、家道之悲的分析,切实打动学生内心,从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教学过程】导入:上个星期,我们刚刚举行了一场演讲比赛,还记得演讲主题吗(生应)读书与生命价值。

师:说到生命价值,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读书生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笑):太高大上了。

(指生2)你呢生2:为了找到好工作。

师: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生2;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师:是的,好好读书,为了我们三年一次的高考。

500多年前,归有光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和我们一样,也还只是一个学生。

不同的是,我们参加高考,归有光要参加的是——(生应)会考。

师:在古代,首先要参加的是童试,再是乡试、会试。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因此一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检测训练为主,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2、本文是一篇感情十分真挚自然的散文,第二、三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朗读、讨论为主,在朗读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关于作者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壹五4)考中举人。

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

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壹五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

隆庆四年(壹五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老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三、正音正字项脊轩渗漉修葺垣墙栏顺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异爨老妪呱呱而泣先妣汝姊阖门象笏扃牖琵琶四、字词理解五、活用字词: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六、句式判断: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七、翻译句子: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和表达方法。

3.能够运用文学知识对《项脊轩志》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价。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分析《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3.评价《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4.写作《项脊轩志》相关的作文。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其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2.分析法: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

3.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围绕《项脊轩志》进行讨论,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小说《项脊轩志》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初步了解。

2.讲解:教师讲解《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学生进行笔记,以便回顾和复习。

3.分析:分析《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

4.课堂讨论: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开展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呈现: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作业布置1.阅读《项脊轩志》全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对文章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写一篇人物分析。

3.小组合作,对全文进行分析,写一篇对文章进行评价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对《项脊轩志》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较好地掌握文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作业,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总之,《项脊轩志》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学价值和人文情感。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锻炼了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为提高全面素质打下了基础《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2《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引言《项脊轩志》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则徐所写的一篇散文,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文学的模式,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项脊轩志》学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明了作者身世对本文感情基调的影响;2.疏通字词,正音并学习重点字词意义。

重点难点:1.常用文言词语意义,用法2.对思想感情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法:朗读,讲解,提问,总结。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

二。

作者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曾在嘉定(现上海嘉定)讲学二十余年,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则是桐城派。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将归有光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由此可见归有光文学地位之高。

归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学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唐宋派提倡学习唐宋文,推崇文从字顺的语言风格,针对复古派对前代散文的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归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可惜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8次!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活到老学到老),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

归有光屡试不第的悲惨遭遇使得他在回忆书斋,回忆对自己期望值极高的亲人时,自然而然的带有一种悲凉的感情,这也是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调的来源,读文时须注意体会。

三。

正音,正义,解题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㈡题目解释: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㈢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

要读出“悲”的感情,(设想我复读8年未中,然后回忆我的高中母校……)㈣在朗读过程中正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教案(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106 次) 时间:2004/11/28 11:01am 来源:东方雪第一课时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个单元的现代散文:《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生:《泪珠和珍珠》。

师:如果允许我们自作主张,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给这四篇散文的体例加以描述的话,那么,我想可以把《纪念刘和珍君》叫叙事散文,那么《故都的秋》叫什么?生1:抒情散文。

生2:写景散文。

生3:写景抒情散文。

(众笑)师:不要笑,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这三种书法都是一回事,都没问题。

那么,《道士塔》呢?生4:文化散文。

生5:历史散文。

师:这两个词要辨一下了。

哪个说法比较妥帖?生4:当然是文化散文准确,因为这篇文章不是写中国历史,也不是,就是说,写了中国历史只是为了关注中国文化的。

而且,历史是文化的构成因素,文化包容历史。

师:说得不错。

如果要说这是历史散文的话,恐怕与《史记》《资治通鉴》的差别还很大。

就从内容的角度来命名——文化散文。

(众人表示赞同)那最后一篇——生6:哲理散文。

因为它是写人生感悟的。

师:但是我觉得它与周国平的哲理散文不一样,它更多是从生活的层面感悟的,哲理性不是很强。

所以叫抒情散文,好吗?生6:这个不要紧。

只要是明白了一种认识,有了看法的散文,应该是哲理散文,尽管它叙述比较多。

但是作者不是书法个人情感,是有观点的!师:恩,有道理,我被你说服了。

那就听你的!师:好。

中国的散文源远流长,可以说,在古代诗歌诞生之时,散文也出现了。

大家可曾知道:散文为什么叫“散文”?生7:因为内容比较多,比较杂,什么都可以写。

生8:写得随意。

师:你说的是结构上看上去松散。

生9:有时我读散文就觉得它往往会离题,但是好文章是不离题的,这也大概是“散”吧。

师:你说的还是内容、材料上的感觉。

其实散文最大特点是形散——生:神不散。

师:我觉得用“神聚”比较好。

什么叫“不散”?否定的描述是不准确的,以前我们做的习题中,概括语段就是要把否定句剔除掉的吧。

正面说,才可以给人清晰的印象。

“形散神聚”,这还不是散文之所以叫“散”的真正原因。

真正原因应该是:诗歌讲究压韵,而散文则不压韵,声律上显得散乱却很自由。

下面你们要听我对散文的发展罗嗦一番,并且还要把我罗嗦的话写在笔记上——(生动手准备)师:一、先秦散文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诸子散文,如《孟子》《庄子》,大家说还有什么?生:《荀子》《墨子》《老子》《韩非子》。

师:算不算《论语》。

生10:算。

也算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了。

师:好。

另一类散文是历史散文。

比如《春秋》《左传》《国语》。

大家说《战国策》算不算?生11:当然算。

师:它反映的是战国的历史,但是成书于西汉,笼统的说,可以归到先秦散文里。

我要着重说的还有一篇很棒的散文,就是秦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是写给嬴政的一封信。

针对秦王嬴政将其他各诸侯国的人才驱逐出境,发表了广揽贤才为秦国服务的主张,非常华美。

鲁迅都说“秦无文章,唯李斯《谏逐客书》一篇而已。

”但是这封信是秦王朝建立前写的,我们也可以将它归到先秦散文一类。

师:二、汉魏六朝散文。

这阶段散文秉承了先秦散文的发展体式,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等。

历史散文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政论散文呢,我们就学过贾谊的《过秦论》。

另外还诞生出一种诗歌与散文结合的一类散文,叫赋,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

大赋可以说是鸿篇巨制,洋洋洒洒,但内容上大都记述皇家生活,“劝百而讽一”,赞美一百处,最后提一条建议:园林固然美丽,皇帝您老人家出游,也别忘了保护龙体之类。

所以现实感差了一些。

不过当时写大赋的文人有不少。

比较出名的“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前三位大赋都写得很大。

张衡是天文学家,也是文学家,他的小赋篇幅虽小,但是有现实意义,针对性强。

六朝散文主要以书信、奏章、辞赋为主。

我们学过的有《出师表》《归去来兮辞》等。

另外,才高八斗的曹植写过《洛神赋》,其中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出洛神步履轻盈,身材婀娜之美。

南朝被称过“江郎才尽”中的“江郎”,也就是江淹,在名篇《别赋》一开头就来一句非常煽情的话:“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可惜生花的妙笔一旦失去,再也写不出美丽的散文里。

还有一个我非常敬重的任务,他叫嵇康。

在我们看的《遥远的绝响》里,曾记述过嵇康写过一封比较有名的书信,跟他的好朋友山涛绝交,叫《与山巨源绝交书》,很有趣,自己不跟他来往了,却把儿子交托给他抚养。

山涛也欣然应允。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魏晋风度吧。

师:说得比较累了。

还要不要讲下去了?生:要!师:隋王朝与秦朝一样短命,文学上总把它附着在强大的唐王朝一起来说。

隋唐散文是中国散文的转型期。

我们看初唐的魏征的《谏太宗十思书》时,大概有个印象,内容是有的,形式上还是比较华丽,这是宫廷文学的作风。

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振作起来,极力批判六朝以来形成的绮丽虚弱的文风,与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声若洪钟,振聋发聩。

他们的文章说是“古文”,其实是自己的创造,自由而实在,韩愈的《师说》多有现实意义啊,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还有“永州八记”《黔之驴》等,清新,现实,暗含讥刺,却又体现为人请命的深沉。

真君子也!杜牧这人比较有才华,《阿房宫赋》说是写历史,何尝不是他早已觉察到衰落的唐王朝的政治嗅觉的表现呢。

这是第三阶段。

师:第四阶段是宋代散文。

任何一朝的散文都要解决形式与内容之间脱离的关系。

欧阳修就大力割除形式主义文风,他做进士考试的主考时,就明确宣布“玩形式只能玩死自己的前程”之类的话,使“西昆派”无处遁形。

实际上,欧阳修、苏轼等人散文眼光很宽广,取法范围也很大,他们对骈文并不那么深恶痛绝,相反还颇有喜好,所以他们的散文兼收骈文之长。

在语言风格上,他们特别强调“切意”,虽也关心修辞,讲究章法、节奏,但都要符合“达意”的要求。

不过相较于韩柳的散文,可以感觉到北宋几位大家散文的感情强度及语言张力是有所减退的。

宋代理学兴起,在程朱看来,无论韩柳还是欧苏,尽管他们标榜儒道,却还是文人气过重,他们的文学追求仍然有害于道。

随着理学渐盛,宋代散文也不得不走向衰落。

师:最后说明清散文。

受到唐宋散文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明清散文基本上规唐仿宋,但复古中不断孕育变化。

明代散文与诗歌相似,走过了一个类似马鞍形的发展历程。

明初散文比较繁盛,代表人物是宋濂、刘基、高启和方孝孺等,《明史》本传称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是历来学子必读篇目。

文中写他求学的时候要跑几十里路,在大雪天达到馆舍的时候,脚已经失去知觉,别人用温水浇灌,才复苏。

问老师问题是要看老师脸色的。

你们现在呢?老师基本上是你们奴隶了。

刘基就是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军师了,他的一篇《卖柑者言》极有讽刺意义,直指当权者高高在上、飞扬跋扈以至社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实。

随后是“台阁体”盛行近百年,明代散文步入低潮。

直至明代中叶,文坛酝酿着新变。

先是李东阳为盟主的“茶陵派”,继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又将复古革新运动推向了高潮,为晚明狂士之文和晚明小品文的出现作好准备。

另有以袁宏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提出了以“性灵说”为核心的文学主张,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一格”,文章清新洒丽,但也过于俚俗肤浅,之后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力倡“幽情”“别绪”,企图另辟蹊径。

但他们又被后代正统文人讥为亡国之音。

不管如何,晚明小品文以其清俊灵巧、富有情韵和具有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

除了公安派、竟陵派的作家外,还有徐渭、王思任、陈继儒、张岱等都是小品文的重要作家。

清代散文也分三个时期:先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侯方域、魏禧、汪琬等的学者散文,接着是中期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后期以龚自珍、魏源、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为代表,提倡“新文体”,为“五四”时期文体改革的先导。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曾国藩的家书,看看他的文章究竟与哪一派有联系。

师:累啊。

也快下课了。

课后请大家熟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预习题请课代表中午抄在黑板上。

[打包下载][引用该文][发表评论][转寄该文][关闭窗口]此文章相关评论:该文章有17个相关评论如下:(点这儿论坛方式查看) --------------------------------------------------------------------------------szw6998 发表于:2004/11/28 11:45am文学史吗?顶部董隆发表于:2004/11/28 03:03pm下面引用由东方雪在2004/11/28 11:01am 发表的内容:第一课时……师:累啊。

也快下课了。

课后请大家熟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预习题请课代表中午抄在黑板上。

导入课文需要这么长时间啊!东方兄,是不是讲散文史呀。

顶部东方雪发表于:2004/11/28 03:39pm第二课时师:上一节课我们谈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进化历程。

理解散文怎么来的,曾有过哪些主张、哪些样式、哪些手法,对我们学写散文是很有帮助的。

还需要大家多读一些古代优秀散文篇章。

上节课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课文内容可以用‘一间破屋,两种情感,三个女人’来概括,说说自己的理解。

”现在来检查一下——生1:一间破屋就是指项脊轩,两种情感在第二段上写了“喜”与“悲”,三个女人指的是自己死去的亲人有三个:祖母、母亲和妻子。

师:好,没什么异议吧?生2:我觉得题目不好,怀念的应该有四个女人,还有一个“老妪”。

师:那是不是还有叔叔伯伯一些人呢?我想站在思念的角度上,怀念应该如第一个同学说的祖母、母亲和妻子。

是吧?师:好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学到这里了,好吧?生:啊?不行!师:为什么?生:太简单了,内容太少了,考试过不了关的。

师:同学们真是好孩子啊。

一篇文章只知道写了什么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善解其中味,才算是真正的消化。

这节课我们就来慢慢品味品味。

怎么品味呢?还是从内容开始——师:一间破屋,是怎样的一间破屋?生3:是一间狭窄的下雨时候雨水就会漏下来的破屋。

师:是狭窄还是狭小?生3:狭小。

师:怎么看出它狭小?生3:“方丈”,就是一丈见方,相当于现在10个平方,只能一个人住。

所以很小。

师:下雨漏下的是雨水,不下雨的时候漏下的是尘泥。

连放一张桌子东挪西挪,狼狈不堪。

一个读书人的书斋简陋如此。

你们家里像这样吗?生:不!师:珍惜啊。

归有光没有掩饰家境的清寒,也不是哭穷。

这么一写,不仅写出小屋特点,读来也很有情趣。

师:除了小、漏,两个特点,还有没有小屋修葺前其他特点了?生4:老。

说了小屋的历史有百年之久。

另外还有暗。

因为门朝北开,光线不充足,中午后就昏暗了。

师:好。

修葺之后的项脊轩是怎么样的?生5:问题解决了。

不漏了,通过放一堵墙来反射日光,也亮了……师:打断一下,什么样的墙?生5:院子四周的墙,墙上应该刷白石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