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地学习文言文

合集下载

古人勤学苦读文言文翻译

古人勤学苦读文言文翻译

一、《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因此,不积累一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遥;不积累细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千里马一跃,也跳不出十步;劣马跑上十次,功绩在于坚持不懈。

雕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朽木也无法雕刻;如果坚持不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二、《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三、《战国策·齐策》“昔者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曰:‘吾闻之,子不学,断机杼。

’”翻译:以前,孟母三次搬家,孟子不学习,孟母就砍断织布机。

孟母说:“我听说,孩子不学习,就砍断织布机。

”四、《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七岁,学书于卫夫人。

卫夫人曰:‘吾昔学书,曾无师授,自意造作,遂成一艺。

今汝学书,亦当如此。

’”翻译:王羲之七岁时,向卫夫人学习书法。

卫夫人说:“我以前学习书法,没有老师传授,自己摸索,最终成为一技之长。

现在你学习书法,也应当如此。

”五、《颜氏家训·勉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需要学习。

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完成学业。

古人勤学苦读,他们深知知识的力量,把读书视为人生的一大追求。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

对于我们现代人,更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及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复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但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喜欢犯上的人,这种人很少;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3.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译文】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心服?"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心服;把不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不心服;"4.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译文】季康子问:"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勤勉,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对待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事情也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竭力和勤劳努力;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就勤勉。

"5.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的事。

选住处没有仁德高尚德人,怎么能算聪明呢?"6.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居于贫穷,不能长久地居于快乐。

文言文翻译三则原文注释

文言文翻译三则原文注释

一、《论语》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1. 子曰:孔子说。

2.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

3.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4. 有朋自远方来:有朋友从远方来。

5. 不亦乐乎:不是很快乐吗?6.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7. 不亦君子乎:不是很君子吗?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史记·陈涉世家》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

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息而叹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注释:1. 陈胜:秦末起义领袖之一。

2. 阳城:地名,今河南省登封市。

3. 尝与人佣耕: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作。

4. 辍耕之垄上:放下耕具,走到田埂上。

5. 息而叹曰:停下来叹息说。

6. 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7. 鸿鹄:大雁,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译文:陈胜是阳城人。

他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作,放下耕具走到田埂上,停下来叹息说:“唉!小鸟怎么能知道大雁的志向呢!”三、《战国策·齐策》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客游于梁,贫甚,客食无余,遂往见孟尝君。

孟尝君曰:“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曰:“吾愿以车马从者,可乎?”冯谖曰:“愿之。

”注释:1. 冯谖:战国时期齐国人,著名的策士。

2. 贫乏不能自存:贫穷得无法维持生计。

3. 客游于梁:在梁国(今河南省商丘市)游历。

4. 客食无余:作为客人吃饭几乎没有剩余。

5. 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著名的政治家。

6. 吾愿以车马从者:我希望用车马随从您。

7. 愿之:愿意。

译文: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贫穷得无法维持生计,他在梁国游历,贫穷到了极点,作为客人吃饭几乎没有剩余,于是去见孟尝君。

孟尝君问:“冯先生有亲人吗?”冯谖回答说:“有老母亲。

快乐学习文言文三步走

快乐学习文言文三步走

快乐学习文言文三步走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

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不理想。

许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快乐学习。

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自觉的学习文言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呢?不妨可以试试快乐学习三步走。

第一步:快乐导入,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一个人记忆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他对所记事物的兴趣。

对于有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科目,只要付出较少的努力,就能收到惊人的记忆效果,而对那些毫无兴趣的东西,要想记住的话,就很困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但也并不尽然,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一些历史故事,有的文章里面还包含很多历史典故等,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抓住这些足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兴奋点,用快乐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狼》第一课时,先把与课文有关的蒲松龄的《狼三则》中其余两则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觉到了狼故事的神秘,认识到狼性的贪婪,狼的自私凶残,这些都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细致探究的欲望,正因为有这样的快乐引导人,学生学习起来也更有积极性,对《狼》的学习兴趣也浓厚多了。

第二步:快乐自学,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要让学生把学习文言文作为快乐的事情,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变过去的教师讲深讲透为学生自觉学深学透,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开拓学生的思维,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首先在课前布置预习《赵普》,告诉学生这一课采用自学加老师点拨的学法,即平时由老师来完成的环节基本由学生来完成。

读了《王冕读书》文言文你有什么感想(15字)

读了《王冕读书》文言文你有什么感想(15字)

读了《王冕读书》文言文你有什么感想(15字)
《王冕读书》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王冕读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3、《王冕读书》是写王冕放牛时跑去学舍听学生读书,并默默记住。

第二件事:是写王冕到寺庙里去借“长明灯”读书!
我们受到的启发是: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用到的方法和条件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修养
得到的启示:在苦学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 快乐教学,诗意人生!
4、我们要像王冕那样在苦学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快乐学习,诗意人生!
后天教育重要,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为我们创造的学习条件,刻苦用功,踏踏实实的,脚踏实地的学习。

5、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小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年轻时必须勤读苦练,长大后方能有所作为。

这不仅是要送给我自己,也要送给你们。

希望我们都能学习王冕这种精神。

学姐整理的文言文翻译

学姐整理的文言文翻译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重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学姐特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文言文段落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期为大家提供学习上的便利。

一、《论语》篇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
二、《孟子》篇
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而行恶失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当帮助达到极点时,亲戚都会背叛他;当帮助达到极点时,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三、《庄子》篇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终究是徒劳的!
四、《史记》篇
原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翻译:忠诚而被怀疑,诚信而被诽谤,能没有怨气吗?
五、《三国演义》篇
原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六、《红楼梦》篇
原文: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翻译:人生如梦,快乐又有多久?
通过以上精选的文言文段落及其现代汉语翻译,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同学们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汉语的语境,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相信在学姐的指导下,同学们的文言文水平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勤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勤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一、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
三、注释
1. 子曰:孔子说。

2.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按时温习。

学,指学习知识、技能等;而,表示顺承;时,表示按时;习,指温习。

3. 不亦说乎: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说,通“悦”,愉快。

4. 有朋自远方来:有朋友从远方来。

朋,指朋友;自,表示从;远方,指远方的地方。

5. 不亦乐乎: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乐,快乐。

6.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人,别人;不知,不了解;愠,生气。

7. 不亦君子乎: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君子,有道德的人。

四、总结
这段文言文是《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主要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境界。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为人处世。

同时,这段文言文也告诉我们,要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宽容待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在翻译和注释这段文言文时,我们要注意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段文言文的内涵。

快乐学文言文咏雪 教学实录与赏析

快乐学文言文咏雪 教学实录与赏析

教学实录
《咏雪》一文选自《世说新语》,讲述了东晋谢家才女谢道韫咏雪的故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描绘冬日雪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 受下雪时的氛围。
2、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特点。
3、朗读课文:教师先进行范读,让学生认真听讲,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 奏。然后,学生集体朗读两遍,教师纠正学生的字音和断句。
通过这次教学实录,我们深刻认识到快乐学文言文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提 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文言文。
赏析
《咏雪》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以清新的笔触、生动的比喻和富于诗意 的想象,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机智。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3、注重实效: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锻炼了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 积极,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2、教学时间掌控不当:在疏通文意环节,花费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角色 扮演环节较为仓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时间。
1、内容分析:《咏雪》记叙了东晋名士谢安一家在大雪天团聚叙谈时,他 的侄女谢道韫以雪花为比喻,巧妙地赞美了雪花的高贵品性。文章通过谢道韫的 咏雪故事,表现了古代才女的聪明才智和优雅气质,以及家庭生活的和谐快乐。
2、精彩片段:在《咏雪》中,最精彩的片段莫过于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 风起”来形容满天大雪的壮观景象。这一比喻不仅形象贴切,而且极具诗意。在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和情感,以及讨论这个比喻的深层含义, 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全部翻译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全部翻译

论语六则译文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二、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三、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四、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子说:“ 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谥号被称作‟文‟呢?”7.〔子曰:“敏而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孔子说:“因为他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

”五、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六、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优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就应该加以改正。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论语文言文翻译

论语文言文翻译

论语文言文翻译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篇一:论语八则原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谦虚。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语文18课文言文二则笔记

语文18课文言文二则笔记

语文18课文言文二则笔记篇一:一、《论语·述而》《论语·述而》是《论语》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记录了孔子与他的学生们的对话。

文章中主要讨论了对于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态度和方法。

文章以孔子的一句话开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者应该注重学习和传承古人的智慧,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表达上。

学习者应当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文章中还记录了孔子对于对待知识的态度。

孔子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快乐。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孔子对于学习方法的建议。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他强调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同时,孔子还强调了学习者应该尊重老师的教诲,虚心向他人请教,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二、《庄子·逍遥游》《庄子·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一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以庄子自由逍遥的心境为主题,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的境界。

文章中庄子以自由自在的姿态行走在大自然之间,描述了他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他说:“无所不至而不为也,无所不为而不得也。

”庄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认为只有摆脱世俗的执念和追求,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文章中庄子提到:“吾之所图甚晚也。

”他认为世俗的功名利禄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认为,只有心境的宁静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庄子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庄子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以类。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不因他人的评判而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和意义,只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才能真正活出自己。

总之,《论语·述而》和《庄子·逍遥游》都是古代文言文中的经典之作。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开心教育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开心教育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开心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则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心教育》系列教材以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初中生在快乐中学习,轻松掌握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它们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背诵的内容。

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赤壁》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8.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背诵这些经典作品,初中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论语》六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

文言文勤学苦读原文翻译

文言文勤学苦读原文翻译

勤学苦读,诲人不倦,以自娱,亦以乐人。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也。

至舍人严,母老子幼,与之同舍,不敢稍有所废,昼则讲论道义,夕则授之书,或记诵其文词,或解释其义理,夜则继之以烛光,不问寒暑,风雨无阻,孜孜矻矻,未尝一日懈怠。

译文:勤奋学习,刻苦读书,教导他人不知疲倦,既自得其乐,也使他人快乐。

在严寒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深达数尺,脚皮肤冻裂了却浑然不觉。

到了舍人严的地方,家中母亲年迈,孩子年幼,与他们同住一室,不敢稍有懈怠。

白天,我便与他们讨论道义,晚上则教授他们书籍,有时记诵他们的文词,有时解释他们的义理。

夜晚,继续以烛光照明,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勤勤恳恳,从未有过一日懈怠。

原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少而学之,壮而习之,老而不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吾尝跬步而求千里,翻然归,而无所获。

吾尝执策而临之,释策而却步,盖亦尝悔矣。

然吾志未衰,日复一日,岁复一年,不知老之将至。

译文:我自幼贫贱,因此学会了各种粗俗的技艺。

从小学习,壮年时加以练习,老年时也不衰弱。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思考,但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我曾经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千里之志,突然醒悟,却一无所获。

我曾经拿起马鞭去追求,放下马鞭后退却,也曾后悔过。

然而我的志向并未衰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中,老去的日子即将到来。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危险的!已经这样去做的人,危险就已经存在了!做善事不求名利,做恶事不求刑罚,就像爬树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也不会有后患。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立身处世,四十岁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够顺应外界,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主旨归纳《〈论语〉十二章》主要谈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等。

文章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参考译注《〈论语〉十二章》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④[愠(yùn)]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

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学而》)①[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吾(wú)]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

充满快乐文言文翻译

充满快乐文言文翻译

村中有一老者,年逾古稀,须发皆白,然而精神矍铄,步履轻盈。

每至黄昏,必于村头柳树下,与邻人闲话家常,笑语盈盈。

其乐也融融,犹如春风拂面,暖意融融。

一日,村中少年聚于村中央之广场,舞剑练武。

剑光闪烁,人影翻飞,声声喝彩,不绝于耳。

少年们神情专注,动作矫健,犹如群鹤起舞,翩翩若仙。

村中少女亦不逊色,于村后花园中,采花织布。

花朵缤纷,布匹斑斓,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少女们手持彩线,穿梭于花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大地。

村中老少皆于门前空地,围坐一团,共赏明月。

老者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歌声、笑声、谈话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曲优美的交响乐。

时有远方游客路过,闻声而来,见此景象,不禁感叹:“此村乃人间仙境,吾欲留在此地,与诸君共度余生。

”老者闻言,笑曰:“君若愿留,吾村定当欢迎。

然快乐之道,非止于此。

吾村之人,心中皆怀快乐,无论身处何地,皆能快乐自足。

”游客沉思片刻,答曰:“吾闻之,快乐之道,在于知足。

然吾人世间,纷扰之事颇多,如何能始终保持快乐之心?”老者微笑道:“知足者常乐。

人之所以不快乐,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不知足。

吾村之人,虽无金银财宝,然心灵充实,知足常乐,故而快乐。

”游客听罢,茅塞顿开。

自此,他时常来村中游历,学习快乐之道。

而快乐村之名,亦因此声名远播,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

岁月如梭,快乐村依旧繁荣昌盛。

村中之人,无论老幼,皆能保持一颗快乐之心。

他们相互关爱,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一个充满快乐的人间乐园。

今人有言:“快乐是一种能力。

”快乐村之人,正是拥有这种能力。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快乐之真谛,让我们明白了,快乐并非遥不可及,只需心中常存快乐,便能乐享人生。

是以,吾愿以此文,记录快乐村之美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快乐之道,从而拥有快乐人生。

愿天下之人,皆能如快乐村之人,笑口常开,快乐无忧。

文言文启示翻译

文言文启示翻译

原文:《劝学》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劝学》一书中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一位君子吗?”启示一: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生的阶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智慧。

正如《劝学》所言,学习并时常复习,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我们更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启示二:友谊的可贵友谊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帮助和鼓励,往往能让我们重拾信心。

正如《劝学》所言,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友谊,用心去维护,让友谊之花常开不败。

启示三:宽容的心态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误解和冲突。

学会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

正如《劝学》所言,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是君子的风范。

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立场,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的不足,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启示四:自我修养的提升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仅在学识上有所建树,更在品德上有所修养。

学习《劝学》中的道理,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修身养性,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启示五: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正如《劝学》所言,学习并时常复习,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劝学》一书所蕴含的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劝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牢记《劝学》的教诲,努力学习,追求卓越,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智慧的人。

文言文读书翻译及道理

文言文读书翻译及道理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得天下失意之人而开导之,二乐也;得天下贫贱之人而资助之,一乐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孟子说:“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三种快乐中的一种;得到天下失意的人并开导他们,这是两种快乐中的一种;得到天下贫贱的人并资助他们,这是三种快乐中的一种。

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道理】孟子在此阐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待人生的态度。

以下是对这段话的详细解读:1. 教育英才之乐:孟子认为,能够教育天下的英才,是一种极高的快乐。

这体现了孟子对教育的重视,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 开导失意之人之乐:孟子强调,对于失意的人,我们应该给予关心和开导。

这表明孟子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帮助。

开导失意之人,不仅能够缓解他们的困境,还能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3. 资助贫贱之人之乐:孟子提倡资助贫贱之人,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在古代,贫贱之人往往受到歧视和压迫,孟子认为,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改善处境。

这种关爱他人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4. 不愠不争之乐:孟子提到,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是君子之风。

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保持宽容的心态,不要因为别人的误解或偏见而生气。

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结:孟子这段话所阐述的道理,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关爱弱势群体的责任、宽容待人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这些道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努力践行这些道理,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出贡献。

做快乐的事文言文翻译

做快乐的事文言文翻译

夫人生在世,若能乐事乐心,悠然自得,实为一大幸事。

古人云:“乐莫大于无忧。

”今日,吾欲以文言文述乐事之乐,以飨读者。

夫乐事,乃人生之调味品,如酒之醇厚,茶之清香,虽不能饱腹,却能愉悦身心。

乐事者,非必富贵荣华,亦非必权势显赫,乃寻常百姓家,能得其所,安其所,乐其所。

古人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事乐心,在于把握当下,享受生活。

或与三两知己,品茗谈笑,论古论今,此乐何其悠哉!或游山玩水,赏花观鸟,心旷神怡,此乐何其畅哉!或读书写字,吟诗作赋,陶冶情操,此乐何其雅哉!乐事乐心,贵在自得其乐。

古人云:“心善则乐,心恶则忧。

”心善者,见人之乐,亦乐;见人之忧,亦忧。

是以,心善之人,常乐。

心恶者,见人之乐,则嫉妒;见人之忧,则幸灾乐祸。

是以,心恶之人,常忧。

夫乐事乐心,亦需知足常乐。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

”世间万物,皆有限度,欲求无厌,则心生烦恼。

知足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境平和,自得其乐。

乐事乐心,更需淡泊明志。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权势所惑,心无挂碍,乐在其中。

古人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乐事乐心,亦需心怀大志,志存高远。

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世间万物,方能领略乐事之真谛。

昔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乐事乐心,亦需博学多才。

读书明理,修身养性,方能洞悉世间百态,享受人生乐趣。

夫乐事乐心,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方能体会。

然一旦得之,便是人生一大幸事。

愿世人皆能乐事乐心,悠然自得,共享人生之美。

译文:人生在世,如果能快乐地做事情,心情愉悦,悠闲自在,实在是极大的幸运。

古人说:“快乐莫过于无忧无虑。

”今天,我想用文言文来阐述快乐的事情的快乐,以供读者欣赏。

快乐的事情,是人生的调味品,就像酒的醇厚,茶的清香,虽然不能填饱肚子,却能愉悦身心。

快乐的事情,不一定是富贵荣华,也不一定是权势显赫,而是普通百姓,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安心在他们所在的地方,快乐在他们所在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地学习文言文
发表时间:2013-12-23T13:51:43.1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2月总第162期作者:李玉华[导读]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没有出路的胡同里,明知道前面没有出路,还是向前走,因为每个人都在向前走。

李玉华山东省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256800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没有出路的胡同里,明知道前面没有出路,还是向前走,因为每个人都在向前走。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面临着两大困难:一个是教师的教法陈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第二个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不喜欢学。

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如果连学生都不喜欢的话,还有谁可以继承和发扬呢?
至于要找出学生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也有两条:一是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没有学习的情境,学会了也不知道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二是教师的教法陈旧,使得本来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对这两点来说,第一点是不好解决的,因此,只好针对第二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大多数教师是针对一个文言词语或文言句式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这就片面扩大了文言文中“言” 的成分。

对于文言文来说,“文” 和“言” 是同样重要的关系,因此,在解决文本字词疑难的同时也要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品析文本的句子。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寻找,而不是一味地接受。

一、在活动中寻找知识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可不必按照先前的做法,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好像不这样做,就会漏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遗憾终生。

这样的想法完全可以抛弃掉。

即使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上一节课,也不一定把文本中所有的知识都讲全面;即使讲全面了,学生记忆到脑子里的也不一定很多。

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文本中重要的知识点,哪怕是一个重点的词语和一个重点的句子都是可以的。

对于学生找出来的重点,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或者交流,一般都能自行解决。

这种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找出一点来,积少成多,文本中的知识点差不多在学生的寻找中都会无处藏身了。

二、在诵读中寻找感受
其实不光是现代文需要美读,文言文有时候也需要用心去读,并且这种读的力度要加强。

读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学生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另外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

学生可以读全文,也可以只读自己感受最深、最感兴趣的一个小部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很容易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文本的内容、人物的形象……然后把这些感受说出来或写下来,与别人交流一下,使自己的阅读感受更加厚重充实,也会加深对于文本深层的理解。

三、在情境中寻找趣味
文言文离我们的年代确实很久远,因此它和我们的生活会有一些“隔”,学生阅读理解起来也就感到吃力难懂。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些平常可亲的情境出来。

情境的创设是让学生把对于文本的理解用另外的方式体现出来,以此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含义。

比如《师说》这篇课文,有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是士大夫,你会对文中的哪一个句子感到震动?” “给韩愈写一句话,品评一下韩愈。

”这两个问题都把学生放置在了一个独特的情境中,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更加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感受。

这种形式比直接问问题要柔和得多、有趣味得多。

四、在指导中寻找升华
学生在品评和鉴赏之后,教师的指导也很关键。

在学生找到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之后,教师除了评价之外,也要展示自己找出来的一些重点,特别是学生没有提到的一些,这正好是学生知识的提升和补充。

在对学生的诵读指导时,教师的要求要渗透到每一次的诵读过程中去,使得学生的诵读有效。

因此,教师的适时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这样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建筑的根基,而教师的指导则会让学生的知识大厦更加耸立云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这句话正好说明了现在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以后的发展。

现在看来,文言文教学确实到了应该“变通”的时候了。

其实文言文并不枯燥,只是学习的过程枯燥罢了。

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地放开手脚,引领学生在古人浩如烟海的美文中快乐地寻找,寻找他们自己喜爱的知识和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