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
349#《医用化学》作业1复习资料

349#《医用化学》作业1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 脱羧反应2、 苷3、 缩二脲反应4、 渗透浓度5、物质量的浓度 二、填充题:1、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 和 。
2、脑磷脂完全水解可得到 、 、 与 。
3、糖类是 、 和 及其缩合物。
4、将红细胞放入5g/LNaCl 溶液中,红细胞会发生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为 的溶液是等渗溶液。
5、医学上把 、 和 总称为酮体。
6、配位化合物[Co(NH 3)4(H 2O)2]Cl 3 的名称是 ,配位原子是 ,中心原子的氧化值是 配位体 。
7、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 、 和花生四烯酸等。
三、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构造式1、乙酰水杨酸2、甘露醇3、 β-D-葡萄糖 (哈沃式)4、5、五、是非判断题1、具有烃基测链的芳香烃都可以氧化成羧酸2、当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从渗透压力大的一侧向渗透压力小的一侧渗透。
3、生物碱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具有碱性和明显生理活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是中草药的重要有效成分。
4、油脂在空气中放置过久,会逐渐变质,颜色变深,并产生异味、异嗅,这种现象叫油脂的酸败,俗称“变哈”。
5、蛋白质分子是由很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依次连接而成的多肽链,多肽链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6、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7、把红细胞放入NaCl 水溶液中,发现红细胞邹缩,可知该NaCl 溶液相对于红细胞内液来说是低渗溶液。
8、电对的电极电势越小,该电对中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
CHOH HOHOCH 2NHCH 39、100ml 溶液中含8.0mgCa 2+,则Ca 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8mmol/l.10、溶胶的分散相粒子是分子、离子的聚集体,而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分子或离子。
六、计算1、医学临床上静脉注射用KCl 溶液的极限质量浓度是2.7g/L ,如果在250毫升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安瓿(10ml )100g/LKCl 溶液,所得混合溶液中KCl 的质量浓度是不超过了极限?(5分)2、某患者需补充0.050molNa+,应补充NaCl 的质量为多少?如果采用生理氯化钠溶液(质量浓度为9g/L )进行补充,需要生理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5分)七、完成下列化学反应1.3.4.2. +Cl5.CH COOHOHO )CH 3HOCH 3O OHH OH CH 2OHOHOHHOPO 3H 2+CH 3CH 2COOH O脱羧酶H 2NC O CH 2CH 2N(C 2H 5)2+O水解O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5、 脱羧反应----羧酸中的羧基放出二氧化碳脱去羧基的反应。
医用化学小知识点总结

医用化学小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化学成分1. 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化学结构是指药物分子中各个原子的排列和成键方式。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
通过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可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理,为药物设计和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2. 药物的药物成分药物的药物成分是指药物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
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是单一的化合物,也可以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研究药物的药物成分有助于理解药物的药效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药物的作用机理1. 药物的靶点药物的作用机理通常是通过与生物体内的靶点相互作用实现的。
靶点可以是蛋白质、核酸、酶类等生物大分子,也可以是病原体、癌细胞等特定的靶标。
研究药物的靶点有助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为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2. 药物的活性位点药物的活性位点是指药物分子与靶点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位置。
通过研究药物的活性位点,可以揭示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为药物设计和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三、药物的合成1. 药物的合成路线药物的合成路线是指从原料化学品到最终药物的合成过程和方法。
研究药物的合成路线有助于提高药物的产率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药物的工业化生产。
2. 药物的结构改良药物的结构改良是指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调整和改进,提高药物的活性、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
结构改良可以通过合成新的类似物、修饰已有结构等方式实现。
研究药物的结构改良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改良现有药物,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四、药物的质量控制1. 药物的质量标准药物的质量标准是指药物在生产、贮藏、输送和使用过程中应符合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药理学特性和微生物指标等指标要求。
研究药物的质量标准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药物的检测方法药物的检测方法是指对药物质量标准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研究药物的检测方法有助于建立准确、敏感、快速的检测手段,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二章溶液1、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该电解质的电离度下降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2、缓冲溶液:能够对抗少量酸和碱而维持PH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3、晶体渗透压:由小分子或小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4、胶体渗透压:由大分子或大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5、等渗溶液:临床上规定,以血浆渗透压浓度为标准,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1、官能团(功能基):决定化合物基本化学性质的院子或原子团。
2、顺反异构:由于分子中键受到某种限制而不能自由旋转,使受限制碳原子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3、诱导效应:由于存在有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使电子云沿着分子链向某一方向偏移(向电负性强的一侧偏移)。
4、酯化反应:醇与酸脱水生成酯的反应。
5、班氏试剂:班氏试剂是由硫酸铜、碳酸钠和柠檬酸钠组成的混合溶液,常用语醛基的鉴别。
6、脱羧反应:羧酸脱去羧基的反应。
7、对映异构:两个构型异构体互呈物体与其镜像关系,能对映而不能重合,故把它们叫做对映异构体。
这种立体异构称对映异构。
8、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即不对称碳原子。
9、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因分子结构中都有儿茶酚(邻苯二酚)结构,侧链上均有氨基,统称儿茶酚胺。
10、缩二脲(双缩脲)反应:缩二脲在碱性溶液中与少量的硫酸铜溶液作用,呈现紫红色,这个颜色反应叫做缩二脲(双缩脲)反应。
11、杂环化合物:在环状有机化合物中,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非碳原子时,这类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第四章糖类化学1、同多糖:水解后只产生一种单糖的多糖称为同多糖。
2、杂多糖:水解后能产生两种及以上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称为杂多糖。
3、还原糖:能被弱氧化剂如班氏试剂氧化的糖称为还原糖。
医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附加重点问答题)

《医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附加重点问答题)当年吐血亲自整理……生化勉强上了90……名词解释超出该范围的当年貌似就一个,问答题100%全击中……考前攒RP!营养+临五看过来了喂~名词解释1、肽键、肽2、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亚基)、四级结构3、超二级结构(模序)、结构域4、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别构作用5、核酸的构件分子6、核小体7、基因、基因组8、内含子、外显子、5’帽子、3’多聚腺苷酸(polyA)尾9、增色效应10、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11、辅酶、辅基、酶的活性中心12、酶原、酶原激活、同工酶、别构酶、修饰酶13、多酶复合体、多酶体系、多功能酶14、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15、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分解、糖异生16、三羧酸循环(TCA cycle)、丙酮酸羧化支路17、营养必须脂肪酸18、脂肪动员19、脂解激素、抗脂解激素20、脂肪酸的β氧化21、酮体、酮血症、酮尿症、酮症酸中毒22、CTP、CDP-胆碱、CDP-乙醇胺23、血脂、载脂蛋白24、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25、生物氧化26、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27、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28、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29、加单氧酶30、必需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口诀:甲携来一本亮色书)31、氨基酸代谢库32、鸟氨酸循环33、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生糖兼生酮氨基酸34、一碳单位、甲硫氨酸循环35、谷胱甘肽(GSH)36、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补救合成37、关键酶、限速酶38、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39、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随从链、冈崎片段、RNA引物40、Klenow片段、单链DNA解链酶(SSB)、DNA拓扑异构酶、引发体41、端粒、端粒酶42、切除修复43、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44、转录、不对称转录45、ɕ-因子46、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不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47、核酶48、逆转录、逆转录酶49、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50、三联体遗传密码51、氨基酰tRNA、氨基酰tRNA合成酶52、起始因子(IF)、延长因子(EF)、释放因子(RF)53、30S起始复合体、70S起始复合体54、给位(P位)、受位(A位)、出位(E位)进位、转肽、移位55、信号肽56、操纵子、结构基因、调控基因、阻遏物基因、诱导剂(别位乳糖)57、色氨酸操纵子58、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增强子、反应元件)、反式作用因子59、第一信使(配体)、第二信使60、三聚体GTP结合蛋白(G蛋白)61、血液NPN(非蛋白氮)62、凝血因子(我觉得有可能抓出来考的几个因子:HMWK、Ⅲ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激活物63、抗凝血酶Ⅲ、肝素64、纤溶系统、纤溶蛋白降解产物65、肝脏生物转化作用66、胆汁酸肠肝循环67、初级游离胆汁酸、初级结合胆汁酸、次级游离胆汁酸、刺激结合胆汁酸68、离子钙、结合钙69、1,25-(OH)2- D3问答题(押题押死了不要怪我)1、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的特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蛋白质2、变性和变构作用的区别。
医用化学的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的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化学结构和化学特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识别、合成、改良和分析医药化合物的设计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与医用化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1. 化学药物:指能够治疗疾病的物质,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分为不同类型,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2. 药物代谢: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改变。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可以影响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
3.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该电解质的电离度下降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4. 缓冲溶液:能够对抗少量酸和碱而维持pH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5. 晶体渗透压:由小分子或小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6. 胶体渗透压:由大分子或大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以上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医用化学相关的名词解释,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生物医用化学名词解释

1. 等电点 蛋白质溶液处于某- pH值时其分子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成为兼性离子 此时该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2.变构效应:某些物质(变构剂)能与酶分子上的非催化部位结合,诱导酶蛋白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3. 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贮存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 逐步水解 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供其它组织利用 此过程称为脂肪动员4.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代谢产物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因,如甲基(-CH3)、亚甲基(-CH2-)、次甲基(-CH=)、亚胺甲基(-CH=NH2)、甲酰基(-CHO)等5.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基因,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其中磷酸化的最常见的重要修饰方式6. 碱基互补 核酸分子中 腺嘌呤与胸腺嘧啶 鸟嘌呤与胞嘧啶总是通过氢键相连形成固定的碱基配对 这称为碱基互补。
7. 酶的特异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化学键 促进一定的化学反应 生成一定的产物 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8.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动中心,作用的强弱(大小)取决两者的相对浓度9.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肠道细菌对消化道的蛋白质或蛋白质的消化产物的分解作用称为腐败作用,其产物大多有害10.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主要方式,它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4个步骤。
因主要从脂肪酸的β-位碳原子上脱氢(即氧化)而得名。
活化的脂肪反复进行β-氧化。
产物是乙酰CoA11. 联合脱氨基作用 由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和L一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称联合脱氨基作用。
12. 限速酶 是指在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 它不但可以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 而且还可改变代谢方向。
13. 蛋白质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 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和次级键受到破坏 丧失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这称为蛋白质变性。
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

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3.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类型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元素之间通过电子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连接。
5. 反应热力学: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
6.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情况,平衡常数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二、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1. 药物分子的立体结构:药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决定了药物的生物活性和药效。
2. 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了药物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助于设计新的药物分子。
3. 极性与非极性药物:极性和非极性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有不同特点。
4. 药物分子的溶解度:药物分子的溶解度直接影响了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5. 药物分子的稳定性:药物分子的稳定性与其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效力和安全性有关。
三、药物化学1. 药物分类: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方式、治疗疾病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2. 药物合成与分离:药物合成是指合成新的药物分子或者合成药物原料,药物分离是指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有用的化合物。
3. 药物设计:药物设计是指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药效、毒性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关系应用于设计新的药物。
4.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品质、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鉴定,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
5.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6. 药物毒性:药物的毒性是指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
四、药物作用机制1. 药物与靶点结合:药物通过与生物分子靶点结合发挥药效。
2. 药物的途径与生物利用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决定了其在体内的药效。
大专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专医用化学知识点总结在医学领域中,化学知识的运用十分广泛。
从医疗设备的制造,到药物的研发和治疗过程中的化学原理都需要大量的化学知识。
本文将从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化学、生物化学以及临床化学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的表格。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组成十分重要。
2. 化学键和化合物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理解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形成对于理解药物分子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有极大帮助。
3. 酸碱和 pH 值酸碱是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的概念。
pH 值描述了溶液的酸碱程度,pH 值越小溶液越酸,值越大溶液越碱。
了解酸碱和 pH 值对于理解体内环境和理解药物在不同 pH 值下的稳定性和溶解性非常重要。
4. 动力学和热力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热能变化和平衡态。
了解动力学和热力学对于理解药物代谢和分解的过程有极大帮助。
二、药物化学1. 药物的分类和特性药物的分类包括按作用机制分,按来源分,按化学结构分等。
不同分类方法对于说明药物的特性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2. 药物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物化性质和作用机制。
理解药物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有助于解释其药效和不良反应。
3. 药物的合成和质量控制药物的合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有机合成化学知识,合成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反应条件和产物纯度的控制。
质量控制需要掌握化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操作的技能。
4. 药物的代谢和毒性药物在人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掌握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对于合理用药和降低毒性十分重要。
三、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它们在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专资料:医用化学生化期末复习题

医用化学/生化期末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必需氨基酸2、生物氧化3、糖异生4、转录5、脂肪动员6、酶7、蛋白质的等电点8、逆转录9、维生素10、酶的激活剂 11、酶的专一性12、核酸的变性二、填空题1、不饱和烃可以使____和____褪色,利用此性质可以鉴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2.根据水解情况,糖类可以分为、和。
3、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总是维持在之间,临床上所说的酸中毒是指,碱中毒是指。
4、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是____和____。
渗透的方向是____向____渗透。
5、缺乏维生素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儿童易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易患巨幼红细胞贫血;缺乏维生素易患坏血病。
6、某氨基酸的等电点为5.89,其在PH值为5.0的溶液中,该氨基酸带电;其在PH值7.35的溶液中,带电。
7、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____mmol/L,存在于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____糖。
8、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9、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
10、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它们之间是通过____键相连;其基本成分是____、____和____。
11、糖分解代谢途径有____、____和____。
其中以____为主要代谢途径。
12、生物氧化的方式有____、____和____三种。
13、糖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
人体每日所需总能量的60%左右由____供给。
14、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成____、____和1,25-(OH)2– D3。
15、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主要方式是____。
16、ATP分子中含____个高能键。
ATP的生成方式有____和____两种。
17、烷烃通式为,单烯烃通式为;炔烃通式为。
18、乙醇俗称____,临床上常用体积分数为____。
19、核酸可分为____和____两大类;其中____主要存在细胞核中;____主要存在____中。
医用化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用化学重点知识归纳一、药物的分类和性质1.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来源、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药物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半合成药物等不同类型。
2.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溶解度、稳定性、吸收性、分布性、代谢性和排泄性等多个方面,这些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 药物的吸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涉及到口服吸收、肌肉注射吸收、皮肤吸收等不同途径,吸收速度和程度对药物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2. 药物的分布: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受到血液循环、组织亲和性和蛋白结合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药物的分布特点也有所不同。
3. 药物的代谢:药物在人体内经过代谢作用转化为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肝脏中的酶系统进行代谢,代谢产物可能具有相似或不同的药理作用。
4. 药物的排泄:药物在人体内通过肾脏、肠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进行排泄,其中肾脏排泄是最主要的途径。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1.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与人体内的靶点相互作用,改变靶点的功能从而产生药理效应。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激动剂、抑制剂、拮抗剂和调节剂等。
2. 药物的药理学:药理学研究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药物的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
四、药物的毒理学和药物剂量1. 药物的毒理学:药物的毒理学研究药物对人体的有害效应,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不同类型的毒性。
2.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指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和给药途径等方面的规定,剂量的合理选择对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五、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1. 药物质量控制:药物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药物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成品进行检验和监控,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2. 药物研发:药物研发是指通过药物的发现、设计、合成和评价等一系列过程,开发新的药物或改进现有药物,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六、药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1.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之间、药物与疾病之间等不同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医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等电点(pI)肽键和肽链肽平面及二面角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DNA的变性和复性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分子杂交基因探针回文结构Tm Chargaff定律碱基配对超螺旋DNA
拓扑异构酶
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酶原活力单位比活力K m
诱导契合学说米氏常数协同效应竟争性抑制作用非竟争性抑制作用
多酶体系同工酶别(变)构酶共价调节酶固定化酶别(变)构效应
ribozyme 维生素辅酶和辅基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乙醛酸循环糖异生作用
糖的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糖原
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磷氧比(O/P) 呼吸链
解偶联剂作用
α-氧化β-氧化ω-氧化必需脂肪酸酮体
酰基载体蛋白
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必需氨基酸一碳单位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关键酶变构
调节酶的共价修饰调节代谢组学
半保留复制冈崎片段端粒切除修复反转录不对称转录、编码链核酶(ribozyme)
遗传密码密码子翻译有意义链反意义链基因表达管家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基因工程回文结构目的基因
G蛋白第二信使生物转化初级胆汁酸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
医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医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医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代谢途径及其调节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一些医学生物化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1.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是生命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蛋白质在细胞中扮演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角色,例如酶、激素和抗体等。
2. 酶:一种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酶在生命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消化、代谢和DNA复制等。
3. 代谢:生物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分解有机物和合成新的有机物等。
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例如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质代谢等。
4.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包括DNA和RNA。
核酸在细胞中扮演着重要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角色。
5. 脂质:一类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脂质在细胞中扮演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角色,例如细胞膜组成、信号传递和能量储存等。
6. 糖类:一类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
糖类在细胞中扮演着重要的能量来源和结构角色,例如葡萄糖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7. 激素:一种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调节生命体系内的各种生理过程。
激素在维持生命活动、调节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8. 抗体:一种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可以识别和结合到入侵生物体内的病原体并将其清除。
抗体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
以上是一些医学生物化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这些概念对于理解生命体系内分子结构、代谢途径及其调节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医药行业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1,氨基酸(amino acid):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在α-碳上。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赖氨酸,苏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4,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静电荷为零)的pH值。
5,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6,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的氨基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键。
7,肽(peptide):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8,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9,层析(chromatography):按照在移动相和固定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10,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olumn)使用带有固定的带电基团的聚合树脂或凝胶层析柱11,透析(dialysis):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12,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
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13,亲合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质或其它分子的层析技术。
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名词解释有哪些

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名词解释有哪些导言: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化学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名词的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领域中的相关概念。
一、生化学(Biochemistry)生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科学。
它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小分子(如酶、激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
生化学的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生物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生物碱(Alkaloid)生物碱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体内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癌等多种作用。
常见的生物碱有阿托品、可卡因等。
这些物质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药品的研发与生产。
三、酶(Enzyme)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它们在人体内参与调节生物代谢、合成和解构内外源性物质的过程。
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如血液酶学检测、酶替代治疗等。
四、激素(Hormone)激素是一类由内分泌腺或组织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器官或细胞,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功能。
常见的激素包括胰岛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医学中利用激素的生物效应,进行激素治疗以及检测激素水平来辅助疾病的诊断。
五、抗生素(Antibiotic)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天然产物或合成物。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抗生素因其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应用而被誉为“医学的革命”。
六、病毒(Virus)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微生物,能够感染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进行自我复制。
病毒是引起多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也是一些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
病毒学研究对于疫苗研发、抗病毒药物研究和传染病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化学在医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名词涉及到生化学、激素、抗生素等多个方面。
医用化学的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的名词解释导语:医用化学是研究化学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学科,它通过理解和控制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为医学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在医用化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常见的术语进行解释,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医用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化学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它们在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催化反应、传递遗传信息等。
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揭示生物体内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机制,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二、酶酶是一类能够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酶通过增加反应的速率,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从而促进生物体内许多代谢过程的进行。
在医用化学中,研究酶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为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设计新型药物提供启示。
三、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相互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产生药效增强、药效降低、不良反应等效应。
通过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药效、毒副作用和安全性,并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案来提高治疗效果。
四、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药物的血浆浓度变化规律,优化给药方案以及预测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也是药物合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
五、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化学手段对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定量和鉴定的方法。
在医用化学中,化学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毒物分析等领域。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对药物含量和质量的控制,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小结:医用化学的名词解释中,我们了解到了生物分子、酶、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和化学分析方法等重要概念。
这些概念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合集1、混合物: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气体、溶液或固体。
2、溶液: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分散系统: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系统。
4、分散相/分散介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5、悬浊液:分散相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6、乳状液:分散相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7、溶胶:分散相由许多个小分子或小离子组成的聚集体。
8、半透膜:只允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不允许另外一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多孔性薄膜。
9、渗透: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自动扩散的过程。
10、渗透压:施加于液面上的恰能阻止渗透现象发生的额外压力。
11、反渗透现象: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一侧的现象。
12、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
13、渗透浓度:稀溶液中能产生渗透的各种溶质分子和离子的总浓度。
()14、等渗溶液:渗透浓度相等的两个或若干个溶液。
15、等、高、低渗溶液:等(280-320mmol/L)低(<280mmol/L)高(320mmol/L)。
16、晶体渗透压:小分子和小离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7、胶体渗透压:高分子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8、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9、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水溶液。
20、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1、酸/碱:能够给出/接受质子的物质。
22、共轭酸碱对:一种酸释放一个质子后成为其共轭碱,一种碱结合一个质子后成为其共轭酸,这种仅相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3、多元弱酸(碱)能给出(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质子的弱酸(碱)。
2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性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明显降低的现象。
25、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的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医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化学反应和分子过程的学科,它深入研究了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调控机制。
以下是一些医学生物化学的重要名词解释:1. 氨基酸:氨基酸是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结构单元,它们由一个氨基基团、一个羧基和一个侧链组成。
氨基酸是身体构建蛋白质所必需的,它们还参与其他生化过程,如合成激素和神经递质。
2.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大分子,它们由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在身体中扮演着结构支撑、运输物质、催化化学反应等重要角色。
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功能。
3. 核酸:核酸是存储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分子,它们包括DNA (脱氧核酸)和RNA(核糖核酸)。
DNA存储着大部分细胞的遗传信息,而RNA则参与了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4. 酶: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酶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催化的反应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消化食物、合成代谢产物等。
5. 代谢: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合成新分子和分解分子的过程。
代谢过程为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和物质提供了基础,包括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
6. 糖代谢: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过程,其中包括糖的降解和合成过程。
糖代谢的主要目的是产生能量,并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7. 脂质代谢:脂质代谢包括脂质的合成、分解和转运等过程。
脂质在人体内担负着能量存储、细胞膜组成和信号传导等重要功能。
8.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将氨基酸按照基因指导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合成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中,通过转录和翻译完成。
9. 信号转导: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的过程。
信号分子在细胞表面或内部与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分子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内的特定功能或转录反应发生。
10.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医用化学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是指应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来研究和生产医药品、医疗
器械以及其他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制品和技术的领域。
医用化学在医
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涉及到药物的合成、分析、质量控制、药理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
首先,医用化学在药物研发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涉及到药物的
合成、改良和优化,通过对化学结构的分析和设计,可以研发出更
安全、更有效的药物,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医用化学还涉及到
药物的分析和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符合标准,从而
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医用化学在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的研发中也发挥着重要
作用。
医用化学技术可以帮助研发出各种高效、精准的医疗器械,
如医用材料、医用成像剂和诊断试剂,这些器械和试剂在临床诊断
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医用化学还涉及到药物代谢、药理学和毒理学等方面的
研究。
通过对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更
好地理解药物的药效学特性和不良反应,从而指导临床用药的合理
应用。
总的来说,医用化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领域,它通过化学的原理和技术手段,为医学领域的药物研发、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对于促进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二章溶液1、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该电解质的电离度下降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2、缓冲溶液:能够对抗少量酸和碱而维持PH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3、晶体渗透压:由小分子或小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4、胶体渗透压:由大分子或大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5、等渗溶液:临床上规定,以血浆渗透压浓度为标准,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1、官能团(功能基):决定化合物基本化学性质的院子或原子团。
2、顺反异构:由于分子中键受到某种限制而不能自由旋转,使受限制碳原子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3、诱导效应:由于存在有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使电子云沿着分子链向某一方向偏移(向电负性强的一侧偏移)。
4、酯化反应:醇与酸脱水生成酯的反应。
5、班氏试剂:班氏试剂是由硫酸铜、碳酸钠和柠檬酸钠组成的混合溶液,常用语醛基的鉴别。
6、脱羧反应:羧酸脱去羧基的反应。
7、对映异构:两个构型异构体互呈物体与其镜像关系,能对映而不能重合,故把它们叫做对映异构体。
这种立体异构称对映异构。
8、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即不对称碳原子。
9、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因分子结构中都有儿茶酚(邻苯二酚)结构,侧链上均有氨基,统称儿茶酚胺。
10、缩二脲(双缩脲)反应:缩二脲在碱性溶液中与少量的硫酸铜溶液作用,呈现紫红色,这个颜色反应叫做缩二脲(双缩脲)反应。
11、杂环化合物:在环状有机化合物中,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非碳原子时,这类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第四章糖类化学1、同多糖:水解后只产生一种单糖的多糖称为同多糖。
2、杂多糖:水解后能产生两种及以上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称为杂多糖。
3、还原糖:能被弱氧化剂如班氏试剂氧化的糖称为还原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合集
1、混合物: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气体、溶液或固体。
2、溶液: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分散系统: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系统。
4、分散相/分散介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5、悬浊液:分散相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6、乳状液:分散相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7、溶胶:分散相由许多个小分子或小离子组成的聚集体。
8、半透膜:只允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不允许另外一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多孔性
薄膜。
9、渗透: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自动扩散的过程。
10、渗透压:施加于液面上的恰能阻止渗透现象发生的额外压力。
11、反渗透现象: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一侧的现象。
12、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
13、渗透浓度:稀溶液中能产生渗透的各种溶质分子和离子的总浓度。
()
14、等渗溶液:渗透浓度相等的两个或若干个溶液。
15、等、高、低渗溶液:等(280-320mmol/L)低(<280mmol/L)高(320mmol/L)。
16、晶体渗透压:小分子和小离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7、胶体渗透压:高分子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8、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9、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水溶液。
20、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1、酸/碱:能够给出/接受质子的物质。
22、共轭酸碱对:一种酸释放一个质子后成为其共轭碱,一种碱结合一个质子后成为其
共轭酸,这种仅相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3、多元弱酸(碱)能给出(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质子的弱酸(碱)。
2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性强电解质,
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明显降低的现象。
25、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
大的现象。
26、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弱酸或弱碱,而保持溶液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27、缓冲作用:缓冲溶液对强酸、强碱稀释的抵抗作用。
28、缓冲系(对):组成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
29、溶解:一种溶质分散于另一种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30、沉淀:溶液中的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碰到固体表面,又重新回到固体表面上的过程。
31、离子积:难容强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幂之积。
32、沉淀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难容强电解质溶解
度减小的现象。
33、沉淀-溶解平衡的盐效应:在难容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易容强电解质,
使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度略有增大的现象。
34、结构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中结构的不同是由于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
式不同。
35、电子式:用元素符号和电子符号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
36、均裂:成键的一对电子平均分给两个原子(团),生成两个自由基。
(自由基反应)
37、异裂:成键的一对电子在断裂时分给某一原子(团),生成正负离子。
(离子型反应)
38、诱导效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
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使分子发生极化的效应。
39、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π电子分布发生变化
的一种电子效应。
40、油脂:油和脂肪的统称,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甘油三酯。
41、类脂:结构或性质上类似油脂的化合物。
42、单糖:不能再被简单水解成更小的糖类分子。
43、寡糖(低聚糖):水解后可得到2-10个单糖分子的糖类。
44、多糖:水解后可得到1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类。
45、氨基酸:氨基酸是羧酸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
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
、
46、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