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元宵节赏灯习俗初探 ——以梅州兴宁客家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元宵节赏灯习俗初探—以梅州兴宁客家为例
客家元宵节赏灯习俗初探——以梅州兴宁客家为例
中文摘要
中国有众多的传统节日,不同的节日都会有不同的内涵和庆祝方式。

元宵节作为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共享的节日,其庆祝方式多为观灯(又叫赏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但是同一个节日,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也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正如客家人在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也叫“赏灯”,但这除了普遍的观赏花灯这一意义之外,在客家地区还有庆祝“添丁”之意,且庆祝活动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而客家赏灯习俗传承得较好的还属粤东梅州兴宁地区,本文正是以这一地区为例,对客家元宵赏灯习俗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口述史料以及调查问卷等,以期探讨这一习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并对这一习俗传承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元宵节,客家,赏灯,习俗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a, and different festivals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and celebrations. As the festival shared by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overseas Chinese,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mostly celebrated by lights (also known as lanterns), guessing riddles, eating dumplings, etc. But the same festival, there will be different ways of celebr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among different groups. Just as the Hakkas’ celebration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lights”, but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meaning of viewing lanterns, there is also the celebration of “adding” in the Hakka area, and the celebrations also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custom of the Hakka custom light is also in the Xingning area of Meizhou in the east of Guangdong.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akes this area as an example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custom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of Hakka, to discuss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questionnaires, investgat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behind this custom, a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is custom.
Keywords:Lantern Festival;Hakka;Lights;custom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胜枚举,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它们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但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庆祝活动和仪式。

元宵节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也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又称“元月”,夜又称“宵”,于是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等,因为元宵节的习俗是赏灯、猜灯谜等。

但是,这只是在大部分地区如此。

中国地域广泛,且地区环境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地域或群体对同一个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是会有略微不同。

由于“灯”在客家方言中与“丁”是谐音,因此“赏灯”又有“响丁”,即“添丁”的含义,因此元宵节的赏灯习俗在客家地区除了是传统的观赏花灯,还蕴含着庆祝“添丁”之意,庆祝方式和活动也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独特的方式。

而在几经沧桑的今天,这种独特的赏灯习俗,传承得较好的是粤东梅州兴宁地区。

而我,正是在梅州兴宁出生长大,也每年都会参加赏灯,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以及自己对赏灯的感受,让我深知赏灯对我们兴宁客家人民的重要性,因此,我便对兴宁地区有所独特的元宵节赏灯习俗产生了探究兴趣,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毕业选题。

(二)学术史回顾
此前关于客家地区的赏灯习俗的文献较少。

说到客家,学者以往是较少关注的,直到罗香林开始,才对客家及其文化有所研究和记录。

是他提出了“民系”一词,并对客家民系进行了定义。

他写成的《客家研究导论》①、《客家源流考》②以及《客家史料汇编》③等,对于客家民系的源头、迁徙路线等的研究有重要影响。

但是,即使是在罗香林对客家的研究著作中,也鲜少有对客家元宵节赏灯习俗有描述。

很多学者对客家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客家的源流等,而对于客家文化等,则还不够具体,缺少诸多细节。

在1992年版的《兴宁县志》④和2011年版的《兴宁市志》⑤当中,关于赏灯这一习俗的记述也只有短短几行,只简单说明了赏灯的习俗和一些庆祝活动,以及赏灯由以往的过于重男轻女逐渐转变的这一趋势,却并未对赏灯的由来、过程、发展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在明朝祝枝山的《正德兴宁志》⑥卷三:“户口•风俗”中对于客家赏灯习俗的起源有所记述,对于这一习俗的发展,则有几篇期刊文章有所提及,如:王梓梅的《百万村民爱赏灯——谈谈兴宁乡村元宵赏灯活动的传承与创新》⑦等,但是对于兴宁客家赏灯习俗的过程有详细记载的文章则少之又少,
①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K].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②罗香林.客家源流考[K].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
③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K].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
④兴宁县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兴宁县志[K].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⑤兴宁县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兴宁市志[K].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⑥(明)祝枝山.正德兴宁志[K].上海:中华书局影印,1962年.
⑦王梓梅.百万村民爱赏灯——谈谈兴宁乡村元宵赏灯活动的传承与创新[J].客家文博,2012(02):22-25.
王秋珺的《赏兴宁上灯习俗——以兴宁叶南镇罗氏家族上灯仪式为例》⑧算是一篇,但也是较为笼统,其他较多的都是简单提及几个过程。

(三)研究意义
客家地区的赏灯习俗是有特色的,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记录下这些文化现象,并对这一文化现象做一个梳理,是能够给后世留下宝贵的资料的,也是后人了解前人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这些会成为赏灯文化的文字材料而保存下来,也为后人对客家这一文化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材料。

同时,客家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身影活跃在各个领域,对我国或者是世界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客家地区有一句话叫做“赏灯大过年”,他们对赏灯的重视多于春节,因此会有很多人春节不一定回家,但是会在赏灯时期回家,这时很多有为人士回来就会投资家乡的发展。

文化是能对政治和经济产生作用的。

赏灯习俗对于社会稳定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所以,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现实发展上,对于赏灯文化进行研究都是有相当大的意义的。

(四)研究方法及材料
由于现存文献资料较少,我将会把笔墨主要集中于口述史料,通过对兴宁当地人民的采访记录赏灯的详细过程,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对客家赏灯习俗的源流、赏灯过程、发展进行研究并探讨赏灯对客家社会的意义,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思路和建议。

一、赏灯习俗的由来及发展
客家人,顾名思义,是作为“客人”来命名的。

客家人本来是居住于中原,后面由于战乱、环境等各种因素历经五次大的迁徙,至今天的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

而客家人在迁徙过程当中,将先进的中原文化与迁徙途中江浙地区元宵节“观灯”的习俗活动,结合当地的情况有所发展,于是形成了独特的赏灯习俗。

在这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环境,客家各地的赏灯习俗也有所不同。

比如说惠州与兴宁的赏灯活动就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根据当地情况有所差异的。

而具体说到梅州兴宁,客家人是在宋与元战乱时期迁入粤东北的兴宁地区的,这也是历史上客家人的第三次迁徙。

当时兴宁地区人丁稀少,而客家人更是势单力薄,于是不免想要多生男丁,因“丁”在客家话当中音同“灯”,于是元宵节的“赏灯”习俗在这里就在原来的“观赏花灯”之意之上再增添了一层“庆祝添丁”的含义。

起初,兴宁客家人如果去年生了儿子,就会在明年元宵节的时候宴请亲朋好友,并一起在祠堂里面庆祝。

一开始是全村人都在同一个宗祠里,之后由于新生的男丁增多,亲朋好友们难以一天同时参加好几场,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赏灯的日期开始有所不同,再加上
⑧王秋珺.赏兴宁上灯习俗——以兴宁叶南镇罗氏家族上灯仪式为例[J].客家文博,2012(01):71-73.
宗族壮大以后,亲戚逐渐疏远,也慢慢形成了多个老屋(也就是祠堂),因此现在赏灯的日期是从正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九,而主要集中在正月十二、十三。

之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赏灯活动暂停了一段时间,文革结束之后便再次恢复了。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人民的思想也开放了。

最初赏灯只是针对于“男丁”,而女娃则不赏灯,只有在嫁人之后作为新媳妇才作为“副丁”赏灯。

而到现在,则慢慢发展到有些地区是允许新生的女娃赏灯的。

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了,各种习俗也正在逐渐将糟粕剔除,留住精华,从而发展得更好。

二、客家赏灯过程简述
(一)赏灯准备活动
兴宁客家赏灯的过程是从一年该祠堂的家庭诞生了新生儿就开始了,但是主要活动是在正月。

主要集中在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九,赏灯的主要过程为“迎灯”、“赏灯”和“暖灯或团灯”几个部分。

“迎灯”是指村民从制作花灯的师傅家里,或者是在村里没有师傅的情况下,便从双方约定的地点,将预订好的花灯迎接回祠堂的一个过程。

“赏灯”这一部分又可以成为“升灯”,也就是将去年的旧的花灯换下,将新的花灯升起的过程。

“暖灯”或“团灯”是指在“升灯”之后的改天,宗祠里的人再齐聚祠堂一起吃饭,以及在此时会有一些舞狮表演、客家山歌表演以及其他文艺表演的日子。

这就是赏灯的基本过程。

一般把“升灯”当天称为祠堂的“赏灯日”。

但是在赏灯正式开始之前,还会有比较多的准备工作。

在客家地区新生的男孩子又叫“新丁”,女孩子不算,但是娶回来的媳妇则算是“副丁”。

这是因为女孩子在家庭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而她们能作为“副丁”看待也是作为男丁的妻子。

这些“新丁”中最早的一个家庭作为“丁首”,他将作为本年赏灯事宜的主要负责人。

如果某些年份正好没有“新丁”,则去年的“丁首”延至今年,继续作为“丁首”。

“丁首”确认了之后,在腊月期间则开始准备。

首先是到各家各户收取本年赏灯期间的费用。

之后就是在专门制作花灯的人那里定制花灯。

制作花灯的技艺也是世代流传的。

在制作花灯的师傅那里了解到,兴宁花灯起于元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期间历经600多年,经久不息。

而花灯不单外形美丽,其中也寄寓着兴宁人民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景。

花灯的制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比较复杂,其中也是很有艺术的。

它的制作过程分为画彩花,做骨架,裱彩纸等步骤。

画彩花需要极高的绘画技艺,因此,也是最考验师傅水平的部分。

彩花图案众多,有“状元及第”、“恭贺新喜”、“仙君送子”、“子孙满堂”、“弦箫鼓乐”、“歌舞升平”、“全家禄满朝贵”、“百岁老人抱子孙”,以及莲花、喜鹊等人物花鸟祈福图案,饱含兴宁人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景。

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