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梅州客家山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过程
• 第一个同学负责收集梅州客家山歌的简介。 • 第二个同学负责收集梅州客家山歌的溯源。 • 第三个同学负责收集梅州客家山歌的艺术 特色。 • 第四个同学负责收集有关客家山歌的歌曲 或视频,分享给同学们。 • 第五个同学负责问卷调查。 • 全组同学一起总结客家山歌的传承意义。
简介
• 梅州客家山歌是梅州市境内近500万人口用 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它流传于广东省东 北部客家地区并流播到海外梅州籍客家人 聚居地。 •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是客 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 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形成民歌中独立 的一支
梅州客家山歌
•
活动目标
• 1 了解有关梅州客家山歌的知识。 •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山歌的了解,陶冶 学生的音乐情操。 •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 1 教师注意收集或网上下载与客家山客有关 的知识资料。 • 2 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 决方法。 • 3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及 框架。 • 4 学生自主分组,利用一周的时间去收集准 备资料,第二周开始整合全班同学收集的 资料。
大家一起来欣赏
• http://www.56.com/u50/v_NTc3MzUwMjc.ht ml
问卷Leabharlann Baidu查
• • • • • • 1.你喜欢听客家山歌吗? A喜欢 B不喜欢 2 你有听过客家山客吗? A 没有 B 听过 3你了解客家山歌吗? A 不了解 B有一点了解 C很了解
传承意义
• 梅州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 音乐、民间文学的瑰宝。它对于文学艺术、社会学、 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学、客家学等方面 的研究都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晚清黄遵宪、屈大 均和当代钟敬文等学者都曾对梅州客家山歌的收集、 整理、研究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 梅州客家山歌历来由民间口头传承。现在,唱山歌 的队伍严重老化,不少优秀山歌手相继去世,青少 年已不喜欢唱山歌、听山歌,山歌演唱青黄不接、 后继乏人的情况日趋严重。抢救和保护梅州客家山 歌,对于保存客家文化、丰富中华文化、丰富客家 人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特色
• 3、歌谣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假丑恶的摒弃。 • 客家人向来崇尚礼仪,追求的是真善美,对假丑恶则深恶 痛绝,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客家人追求的是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人人动手丰衣足食的古训。即使是现在大家日子 好了,家长们仍然经常教训孩子们不要大吃大喝,要勤劳 俭朴。 • 4、歌谣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心声。 • 客家山歌作为一种民系文化,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 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的特点,它作为民间媒介的时尚广播, 传递的是时代的心声。如:自南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炮之 后,中国革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革命星火燎原,传遍神 州大地。1927年李坚真回到丰顺县动员农会推翻打倒土劣 豪绅时唱道:哎哟哟……农友快来入农会,捏成拳头团结 紧,减租减息不还债,组织起来斗豪绅。
成果评价
• 1各组成员自我评价,谈活动中的体会 • 2各课题组之间评价。 • 3 综合多方面的意见,师生共同协商、探讨, 评选优秀课题组。
教师总结
• 通过同学们的积极探讨,我们更了解梅州 客家山歌的知识。 • 为了不使客家山歌失传,我们应该学唱客 家山歌,同时也可以陶冶我们的音乐情操。 • 大家的合作精神值得发扬,再接再厉!
艺术特色
• 1、歌谣突显出客家人对爱情的炽热追求。 • 客家少女在口语中称作阿妹、细妹、老妹,不称姑娘。 她们大胆、执着、勤劳、勇敢、富有卓见、温柔多情, 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对爱情有热烈的追求。 • 2、歌谣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 梅州客家除少部分是上层阶层,大部分是贫苦农民、雇 工和小手工业者。他们备受土豪劣绅的剥削欺压,官府 横征暴敛,土匪骚扰,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几乎把生活 逼上绝境。有许多山歌反映了苦难人民的心声,如: • 正月里来是新年,做人阿妹不值钱。 • 爹娘家产涯无份,当作猪牛去卖钱。
溯源
• 山歌,即民歌中之一种。据史料记载,唐代始 有山歌之称,而梅州民间流传的歌仙"刘三妹 的故事"也发生在唐代神龙年间,可知客家山 歌之盛行,正是其时。客家山歌深受春秋末年 成集的《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影响,后随 客家人的迁徙,受畲、瑶等土著人的歌谣的影 响。 • 梅州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传播繁 衍,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 它的歌词诗味很浓,类似竹枝词,有"国风"和" 吴歌"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