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近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青海省近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

青海省近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

林地、牧草地面积逐年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
以各地区牲畜实际饲养数量与理论载畜量、饲养
22 青海国土经略 4/2007
●工作探讨
农业用地总 面积( 亩)
耕地
面积( 亩) 比重%
园地
面积( 亩) 比重%
林地
面积( 亩) 比重%
面积( 亩) 牧草地
比重%
其它农 面积( 亩)
用地
比重%
西宁市
9502767.1
表 1 2006 年青海省各类用地面积变化情况表 单位: 亩
年初面积
年内减少 年内增加 年内净增
面积
面积
面积
年末面积
合 计 655594467.5 27393.5 194114.6 166721.1 655761188.6
农耕 地
8133689.2 8985.6 7562.2 - 1423.4 8132265.8
单位: 亩
建设用地总 面积( 亩)
居民点 面积( 亩) 及工矿 用 地 比重%
交通运 面积( 亩) 输用地 比重%
水利设 面积( 亩) 施用地 比重%
西宁市 海东地区 海西州 海南州 海北州 黄南州
465732.8 497541.5 1183942.8 812705.7 1458641.5 86033.7
3021076.3 19.14 76345.9 0.48
4111199.5 26.05
7637054.7 48.39
936969.8 5.94
523929.3 0.32 6520.4 0
9938809.1 5.95
156504812.9 93.66
120294.6 0.07
1159360.9 2.09 9079.8 0.02

青海省海东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响应

青海省海东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响应

式 中 :K为研究 期 某 一 土地 利 用 类 型 动 态 度 ;U 、 a 分别 为研 究 初 期 和 研 究 末 期 该 种 土地 利 用 类 型 的面 积 ;T为研 究 时 段 。 当 的 时段 设 定 为 年 时 , 的值 就 是 该 研 究 区 某 一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的 年 变
和功 能 ,影响 生 态 系统 所 提 供 服 务 的大 小 和 种 类 , 并进一 步 导致 生态 系统 服务 价值 的变化 。
1 研 究 区域
海 东地 区 ,位 于青 海 省 东 北 部 ( 1 ,全 境 图 )
东 西 长 约 14 5 k 2 . m,东 经 10 4 . ~1 3 0 0 。 15 0。4;
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一方面反映特定时期 的土地
利 用程 度 ;另 一 方 面通 过研 究期 内该 指数 的变 化 可 反 映 区域 土地 利 用 程 度 的变 化 [ 1 引。采 用 刘 纪元 】 等 提 出的土 地 利用 程 度 分级 标 准 ,将 土地 利 用 分 为
4级 ,并赋予分级指数 ( 1 ,计算区域土地利用 表 ) 程度综合指数 ,其表达 式为 :

产量的经济价值为 7 33 2 .4元/ h a 。 ( m ・ )
从 海东 地 区实 际土地 利 用 结构 出发 ,对 谢 高地 等人建 立 的 “ 中国陆 地生态 系统单 位 面 积 生态服 务
, o =1 o×∑ ‘ , 1 , 0 一 f A‘ B ∈[0 4 ] o 0J
△ 一 』 为研究 时段 内 i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转 为 非 类 类
第2 4卷
钟荣凤等:青海省海东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响应
7 3
( 类) 土地 利用 类 型面 积 的绝 对值 ;T为 研究 时 . 『 段 。当 7的研究时 段为年 ,L 1 C的值是 指该研究 区

青海农用地流转问题及对策初探

青海农用地流转问题及对策初探
因此加快青海省中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提高劳务输出建立健全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对农用地转用中自愿放弃土地农牧民的确定保障范围的划分及保障的重点对象提出有效可行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纳入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资金保障制度范畴
工 作 视 点
地十分稀少, 全省易开垦为耕地后备资源 量 15 . 万公顷, 4 集中分布在东部黄河、 湟 水河谷地及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冲积
系, 无法从根本上增强农 、 牧民离土的安
体系, 理评价农用地价值, 合 保护农、 牧民 土地流转的收益; 以州( 、 为平台, 地 市) 成 立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 流转受阻的矛盾, 收集统计土地流转的供 需动态 、 配置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 使农 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 准确 获得可 靠信息, 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 成功 率, 降低流转交易成本。 ( 三懈 . 月 捌划 莴 不清的矛盾 规 范农村土地流转档案资 依托全 料, 省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在省域范围内 初步建立起农用地承包的信息化管理系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青海作为以牧业为主 的西部大省, 正处于由传统农 、 牧业向特 色农、 牧业转型的特殊时期, 在西部大开 发和国家支持藏区发展这一重大背景下 进一步做好农用地流转工作尤显重要。 今
统; 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依法加强对农村 流转土地非农化的监督管理工作 , 禁止改 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 建立健全农用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备案、 登记和档案管理
制度。
农用地流转是加快农、牧业结构调
整, 促进农、 牧业规模经营和产业调整, 实 现特色农、 牧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产要 素优化配置,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农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唯一的多民族省份。

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青海省的主导产业是能源与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对青海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特别是青海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青海省是中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之一,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青海省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青海省的农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农业方面,青海省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为主,同时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如中药材党参等。

在畜牧业方面,青海省以牦牛、羊、藏香猪等特色畜牧品种为主导,青海省的特色农牧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青海省旅游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青海省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提高了地方经济的收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

然而,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青海省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其次,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青海省的交通运输不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此外,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有望向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首先,青海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青海省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次,青海省将继续注重农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再者,青海省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挖掘和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除此之外,青海省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增加经济的多元性和稳定性。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究分析方法 , 对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 类型 年际变化 特征 及其空 间分 布规律信 息进 行提 取。研究 结果 表 明: ①
2 0 0 9年 ~ 2 0 1 1年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 型变化存 在县域差异 , 海 晏县 、 共和县 、 刚察县和天 峻县 4县各 土地变
化 幅度较 大的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总量 ; ②流域 内林地 和耕地主要 分布在 刚察、 共 和两县 , 沙地 面积 占流域 未利用土地 总面积 的 1 5 . 5 7 %, 主要分 布于青海 湖湖东 地 区; ③年 际 问耕 地面 积总量呈 减少趋 势 , 取 而代 之的
1 0 0 0 8 4 )
西宁 8 1 0 0 0 7 ;
3 . 环境保 护部 卫 星环 境应 用 中心 , 北京

要: 科学准确地获取青海 湖流域土地利用/ 土地覆 盖( L U C C ) 年际变化情况 , 对 分析该流域生态环境演
化规律及其成 因具 有现实意义 。文章选取 2 0 0 9年 ~2 0 1 1 年 3期 T M遥感影像数 据 , 采用土地利 用转移矩 阵研
人 与土地 的关 系 , 是最天然、 最 本 源 的关 系 ,
关 系到个 体 的生存 、 家族 的繁衍 、 村 落 的维 系以及 国家 的兴 亡 1 J , 土地 利用/ 土 地覆 盖 变化 不仅 客 观地 记 录 了人 类 改变 地球 表 面特征空 间格局 的 活
动, 而 且 还 再 现 了 地 球 表 面 景 观 的 时 空 动 态 过
过对 土地 利 用/ 土地 覆 盖 变 化 与环 境 反 馈 之 间动 力学 ( 动态 过 程 ) 与相 互作 用 机 制 的认 识 , 建 立 能 够 用来 预 测土 地利 用覆 盖变 化评 价环 境变 化并 提 供 决策 支 持 的 L U C C模 型 , 从 而 预测 土地 利 用 覆 盖变化 , 评 估生 态 环境 变化 , 并 寻求积 极 的人 为干

青海藏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政策实施

青海藏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政策实施
丰富。
如何合 理开发和利 用青海 藏区丰富 的土地资源 , 政策 是 决策部 门和理论研究者认 真思考的问题。


青 海 藏 区 土 地 资 源 及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1藏族聚居地基本 上是 以青 藏高原 为主体 的 , . 包括
西 藏 自治 区 和青 海 、 四川 、 云南 、 肃 4个 省 的 l 藏 族 甘 0个
不分 明。空气稀薄 、 气压 低、 重缺 氧。大风 、 严 沙尘 暴 日 数在 9 以上。 自然灾害频 率高 , 0天 自然 条件严 酷 , 生态
环 境 脆 弱 。青 海 是 全 国 五 大 牧 区之 一 , 利 用 草 原 面 积 可 占全 国 的 1% 左 右 。 其 中 藏 区 草 地 面 积 5 6 5 .3亿 亩 , 可 利用草地面积 48 .7亿 亩 , 青 海 省 可 利 用 草 地 面 积 的 占
沼气工程 、 良种 工程及牧 区两用 暖棚建设 、 环湖高效畜牧
业 、 草 良种 基 地 、 然 草 原 恢 复 与 建 设 、 原 围 栏 等 工 牧 天 草 程 。建 设 日光 节 能 温 室 7 7 . 5万 栋 4 9 . l万 亩 , 栏 草 场 围
24 4 7万亩 , 畜棚 5 0万平方米 。在 高 山地 区发 展了优质 l 春小麦 、 小油菜 、 豌豆 、 青稞种植 。实施 了退耕还林 、 草 还
青海藏区是长 江、 黄河的发源地。境 内河流众多 , 水 量充沛 , 落差集 中。集水 面积在 5 0平方 公里 以上 的河 0 流有 2 6条 , 7 水资源 总量 6 6亿立 方米 。石 油 、 3 天然气 、 铜 、 、 、 砂金 、 铅 锌 碘、 岩金 等矿产 资源及 动植物 资源也 很

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文章编号:1000-8462(2010)02-0244-05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陈琼1,周强1,梁生甫2,罗正霞2(1.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系,中国青海西宁810008;2.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中国青海西宁810001)摘要:西宁市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城市之一。

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显示出西宁市城市发展的基本阶段。

文章利用1996—2008年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对西宁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在1996—2003年发生较大转变,土地利用格局由耕地主导型转变为多元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说明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对西宁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西宁市高原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在2003年前后才基本形成,表现出青藏高原落后地区中等城市城市化过程的滞后性;2004—2008年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相对平稳,但耕地、林草地、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减少和空间变化揭示出西宁市等典型河谷型城市的地形和河流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控制性作用明显,城市土地利用紧张。

关键词:西宁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在“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 )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HDP )的推动影响下,199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明显加强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1],因为土地利用和覆盖状况的变化改变了地球表层的物理性质,改变了大气和水分的能量交换,从而导致CO 2等气体的地气交换等过程被改变,影响气候的变率及其环流形式。

鉴于国际研究背景的推动下,国内各研究机构也纷纷开展了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1-7]。

而典型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作为地理学研究热点问题。

城市由于人口、经济、交通等高度聚集,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为剧烈的地域综合体,人类扰动强度极大,尤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班级:09 土地资源管理姓名:许杰华学号:0902090025青海土地资源利用现状09 土地资源管理许杰华(0902090025)青海藏区地处青藏高原,土地资源丰富。

但土地资源受投入成本高,发展空间狭小,生态环境呈趋恶化,和难以借鉴内地的科技经验和移植实用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开发利用难度极大。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有效开发,科学利用,实现生态及经济效益的“双赢”。

青海藏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青海藏区主要分布在海北、海南、玉树、果洛、黄南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分别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阿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毗连。

六个州面积6 9.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96.6%,占全国藏区面积31.7%。

青海藏区草地面积5.63亿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87亿亩,占青海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97%。

藏区有耕地33 20多万亩,林地32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0 .29亿立方米,柴达木盆地、海南台地和青海湖环湖地区有宜农荒地7 6 0万亩。

青海藏区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境内河流众多,水量充沛,落差集中。

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6条,水资源总量636亿立方米。

石油、天然气、铜、铅、锌、碘、砂金、岩金等矿产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青海藏区自然灾害频率高,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

农牧业始终是在特定的高寒多灾环境和长期滞后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基础薄弱。

加之近年来全球变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只注重草原的经济功能,长期忽视其生态功能,掠夺性地利用草场、草地资源,致使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近1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 0%。

近年来,青海藏区实施了旱作节水农业、青稞生产基地、优质杂交油菜制作基地、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农村沼气工程、良种工程及牧区两用暖棚建设、环湖高效畜牧业、牧草良种基地、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草原围栏等多项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

《青海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具体内容

《青海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具体内容





。 “


主 要规划 目标
落实耕地和基本农 田保 护任务 。
年人均城镇 工矿用地控制在 1 8 7 平方 米 和 16平方米 。科学合理利用未利用地 , 7
产地 、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农用地保护和 基本农 田建设不断加强 , 建立与气候和水 土条件相适 宜、 各具特色的区域农地利用 格局 , 推进河湟谷地绿色农业 和柴达木盆 地绿洲生态现代农业发展 。 建设用地空问 布局与省域总体发展 战略相适应 , 功能定 位清晰, 空间管制 明确 , 形成优势互补 、 梯 度有序 、 协调互助 的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 秩序 , 口、 人 资源、 环境相协调 的区域土地
积不低于 80 公顷和 2 8 06 1 1 公顷。
— —
不 断优 化 土 地 利用 格 局 。 食 主 粮
严 格 控 制 土 地 供 应 总 量 。 至
青海省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
21 0 0年和 2 2 , 0 0年 全省建设用地总 量控
制为 3 . 43 2万公顷和 3 .4万公 顷 , 91 建设
专 题 策 划
搿 :=:::==::::=:=:== =:: :=::::=====:= =: :: =::::=:=:::: =::=:::::::=:=:



_


《 海 省 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 青


( 0 6年一 2 2 20 O O年 ) 具体 内容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点上治理面上保护的方针落实生态立省战略积极推进构建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地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保障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用地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用地积极支持重点防护林丁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草工程和西宁大南山生态园建设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行性建议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行性建议
实证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行性建议
刘艳艳 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的可行性建议 三 、
转变传统观念 , 用 科 技 治 理 草 原 退 化。 草 原 退 化 的 重 要 原 因 既 1. 有人为因素 , 又有自然因素 , 而造成这 两 方 面 的 原 因 主 要 是 当 地 的 传 统 文化观念 。 当地牧民未认 识 到 草 地 的 价 值 , 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们赖 牧民随意放牧 , 并未对 草 地 进 行 总 体 规 划 和 实 施 保 护 措 以生存的土地 , 施 。 同时 , 该省牧区主要为藏族人口 为 主 , 藏族基本上全都信藏传佛教 ( 。“ 亦称喇嘛教 ) 不杀生 ” 是 佛 教 的 重 要 信 条, 它体现了佛教文化对生 由于宗教信仰的原 因 , 牧民们对于灭鼠和灭虫或多或 命的重视 。 因此 , 少都存在着 一 种 抵 触 情 绪 。 在 摆 万 奇 等 人 所 做 的 牧 户 调 查 中 , 几乎 约有 5 1 0 0% 的居民没有主动采取过灭鼠措施 , 0% 的居民在 政 府 的 统 一 部署和投入的情况下仍 不 愿 意 灭 鼠 。 同 时 , 藏文化价值观的另一个表 现在于对财富的独特理 解 。 在 青 藏 高 原 许 多 牧 区 , 藏族居民衡量财富 的标准不是银行存款多 寡 或 家 中 耐 用 消 费 品 的 多 少 , 而是以拥有的牲 畜数量来决定 。 所以 , 青海牧区的 草 场 基 本 上 都 处 于 超 载 状 态 。 因 此 , 要解决草原退化问题 , 首 先 应 该 转 变 的 是 草 原 利 用 观 念。 当 地 牧 民 不 愿杀生的话 , 可由当地政府派工作人 员 自 行 进 行 草 原 灭 鼠 , 但前提条件 是应取得该地区牧民的同意 。 集中优势耕地 , 用 规 模 经 济 发 展 种 植 业。 虽 然 全 省 耕 地 面 积 总 2. 量很小 , 人均耕地面积不高 , 但这稀少 的 耕 地 资 源 对 于 全 省 的 经 济 发 展 意义重大 , 其农产品总量基本上满足了全省的消费额 。2 全省农 0 0 9年, 按可比 价 格 计 算) 中, 农、 林、 牧三者的比例 业总产值构成及环比指数 ( 分别是 3 农业是青海省农业第二 大 支 柱 产 业 。 8. 9 8: 1. 4 6: 5 7. 2 7。 可见 , 全省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 、 湟水谷 地 附 近 。 湟 水 河 流 域 是 全 省 的 政 治 、 经济 、 文化中心 , 气候条件 、 土 地 质 量、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相 对 优 越, 以占全 集中了全省6 土地开发 省 2. 5% 的国土面积 , 0% 的 人 口 、 5 6% 的 耕 地 , 整理复垦潜力大 , 其经 济 、 社 会、 生 态 效 益 也 十 分 明 显。 但 该 地 中 低 产 田比例较大 , 严重地制约着全省农 业 的 发 展 。 因 此 , 改造中低产田成为 对中低产田改造 青海省种植业的首要问 题 。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实 践 证 明 , 是一项投资少 、 成本低 、 见效快 的 提 高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的 重 大 措 施。 同时 , 朱华等人在对青海 省 海 北 州 农 牧 业 集 约 化 经 营 模 式 与 类 型 的 研 究中发现 , 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对当前 农 业 增 效 、 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 对农牧业实现两 个 根 本 性 转 变 乃 至 农 牧 业 现 代 化 具 有 深 远 的 战略性影响 。 因 此 , 全 省 应 将 重 点 放 在 集 约 化 经 营 上, 由农户自愿加 创建生产小组 , 从而形成小范围 的 规 模 经 济 。 按 照 集 约 化 的 生 产 模 入, 式, 生产要素能最优化配置 , 农户抵 抗 风 险 的 能 力 也 相 应 加 强 。 在 集 约 化的基础上 , 农户可采 取 科 学 技 术 来 改 造 中 低 产 田 。 针 对 青 海 省 中 低 可以通过水利工程和改善灌溉条件加以改良 。 产田中的旱地 , 做好防治结合 , 进 一 步 遏 制 土 地 荒 漠 化。 青 海 省 是 我 国 荒 漠 化 3.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摘要:青海省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仅次于西藏、新疆和内蒙古,位居第四。

但由于青海处于青藏高原东北地带,深居内陆,地势高耸,气候干燥,优质的土地十分有限,再加上以往对土地盲目利用,造成土地质量下降,耕地、林地减少,草场退化,潜在危机日益明显。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土地的需要日益增加,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土地保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关键词:土壤;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一、青海省土地资源的概况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5%。

仅次于内蒙古、新疆、西藏居全国第4位。

由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空气稀薄,海拔高,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又因青海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气温低、荒漠化土地多、草地多、农地少,这些自然因素形成青海省土地独有的特征:土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牧草地多,但是产量低;林地面积少,森林覆被率仅为0.26%,低于全国13.92%的平均水平。

再加之青海居民滥垦、乱伐森林、滥占耕地、超载放牧、过度垦伐等社会因素,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这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二、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特征与类型1.青海省土地面积大,但土地利用率低。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海拔高,气温低,大多数地区降水很少,土地发育程度低,因此,优质土地极少。

但青海也有一些面积质量较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2.青海省分布相对集中的牧草地多,但适宜农林的土地少,青海省草地面积大,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0.5%,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草地主要集中在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带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山地。

3.青海省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青海省土地面积辽阔,南北纬度相差8度,土壤、植被类型较多,构成了较多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相应的变化,就出现了明显的土地垂直带。

青海耕地流转情况汇报材料

青海耕地流转情况汇报材料

青海耕地流转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青海省耕地流转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对青海耕地流转情况的汇报材料:一、总体情况。

截至目前,青海省耕地总面积为XXX万亩,其中流转面积占比XX%,流转土地数量XX万亩。

在各地区的支持下,流转土地的规模不断扩大,流转市场逐渐完善,流转主体日益多元化。

二、流转方式。

青海省耕地流转方式多样,主要包括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形式。

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最为常见的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操作,农户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签订流转协议,实现了规模经营、技术服务和效益共享。

三、流转对象。

流转对象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其中,农业企业是主要的流转主体,其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经营模式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政策支持。

青海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耕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流转补贴、流转税收优惠、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等,为流转主体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

同时,加强流转土地的监管和保护,确保流转过程中农民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五、效益评估。

通过对流转土地的效益评估发现,流转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农民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

同时,流转土地的集约化管理、科学种植和精准施肥也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存在问题。

在推进耕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如流转土地规模小、流转主体信用不足、流转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推动耕地流转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七、展望和建议。

展望未来,青海省将继续深化耕地流转改革,完善流转市场机制,加强流转主体培育,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耕地流转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农民参与耕地流转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青海省耕地流转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海省农村土地所有权

青海省农村土地所有权

青海省农村土地所有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青海省农村土地所有权进行说明和分析。

青海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规定和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青海省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定义、演变、现状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

2. 定义与演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对其土地享有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演变经历了从集体所有制到家庭承包制再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过程。

这种演变体现了对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 现状分析目前,青海省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特点如下:3.1 集体所有制根据《农村土地管理法》,中国的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

青海省的农村土地也是以集体所有制形式存在,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所有和管理。

3.2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青海省采取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将土地划分为农户承包经营的基本单位。

农户在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内享有土地使用权,并根据土地权益进行自主经营、转包或合作经营。

3.3 土地流转近年来,青海省农村土地流转越来越活跃。

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交换或租借,进一步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

土地流转对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4. 改革方向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青海省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可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革方向:4.1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

4.2 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益和灵活性。

4.3 完善土地承包制度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创造良好的土地承包环境,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4 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土地收益,增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结论青海省农村土地所有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相关 分析是 探讨 事物之 间是 否存 在某种 依存关
系 ,并对 有依存 关 系的现 象探讨 其相 关 的方 向及 相
收 稿 日期 : 0 0 1 —0 2 1— 0 8
关 程度 的一种 方法 。相关 系数计 算公 式是 :
表1 2 0 0 4—2 0 0 8年 西 宁 市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万h m
I =
09 3 一 . 2 都 通 过 了 00 检 验 , 高度 负相 关 ; .7 、09 , 5 .1 呈
居 民点 及 工 矿 用 地 与 交 通 设 施 用 地 相 关 系 数 为
I I= " /
09 9 通过 0O .2 , .1检验 , 高度正 相关 。 呈 与水 利设施 用 地 相关 系数 为 08 5 .3 。通 过 00 . 5检验 。呈 中度正 相 关 . 未 利 用 土 地 相 关 系 数 为一 . 8 通 过 00 与 08 . 2 . 5检 验 , 中度负 相关 ; 呈 交通 运输 用地 与水 利设 施用地 相 关 系 数 为 09 7 通 过 00 .5 , .1检 验 , 高 度 正相 关 . 呈 与 未 利用 土地 相关 系数 为一 . 4 09 ,通 过 00 5 .1检 验 . 呈 高度 负相 关 :水利 设施 用地 与未 利用 土地 相关 系数 为一 .8 , 08 0 通过 00 . 5检 验 , 中度 负相 关 。 呈
2 研 究 方 法 和 数 据 来 源
21 数 据 来 源 .
外 学术 研 究普 遍关 心 的热 点 和焦 点 问题 { 1 年 2 。近 - 3 来 。 区域 土地 利用 的研究 受到 了高度 的重 视 。 个 对 一 城 市要发 展就 离不 开土地 ,而对 土地 的合理 利用 和

西宁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结构转变情况修改

西宁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结构转变情况修改

目录一、西宁市的大体概况 (2)一、自然环境 (2)二、社会经济 (2)二、西宁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情况及原因分析 (3)1、西宁市近十年耕地面积转变分析 (3)2、西宁市近十年房地产年完工面积转变分析 (5)3、西宁市近十年工业用地面积转变分析 (7)4、西宁市近十年城市公用事业用地面积转变分析 (8)5、西宁市近十年仓储用地面积转变分析 (17)三、西宁市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原因分析 (19)四、结语 (21)一、增强对城市闲置地及废弃地的利用 (21)二、严格控制城乡用地规模和布局 (22)3、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22)4、正确处置好房地产业与城市耕地面积转变的矛盾 (22)5、合理肯定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23)西宁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结构转变情况行政管理一组摘要:西宁市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西部地域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城市之一。

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转变的格局显示出西宁市城市发展的大体阶段。

本文利用1999—2010年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对西宁市土地利用格局转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在1996—2003年发生较大转变,土地利用格局由耕地主导型转变成多元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2004—2010年各类土地利用转变相对平稳,但耕地、林草地、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减少和空间转变揭露出西宁市等典型河谷型城市的地形和河流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控制性作用明显,城市土地利用紧张。

关键词:土地土地结构土地利用一、西宁市的大体概况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地理坐标为北纬36°34′14″,东经101°49′17″, 海拔2168——4622米,市区平均海拔2295米。

全市土地总面积为766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50平方千米,建城区面积117平方千米(不含在建新区)。

一、自然环境西宁市按其形态和成因,可分为河谷盆地和丘陵山地两大地貌类型,赘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

目录摘要 (2)1、青海省土地类型划分 (2)2、青海省土地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2-4 2.1青海省土地资源特点.. (2)2.1.1土地面积大、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2)2.1.2利用受限的土地面积大且后备土地不足 (3)2.1.3草原面积广、适宜农林土地少、分布相对较集中 (3)2.1.4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治理难度大 (3)2.1.5宜农、牧、林地评价 (3)2.2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3-43、青海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4-6 3.1土地利用不规范,沙漠化严重..................................4-5 3.2快速发展,土地资源需求量增加,供需矛盾日益...................5-63.3还林(草)和基础设施建设给耕地保护带带来的影响 (6)4、解决方案——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6)4.1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保护,提高集约种植水平 (6)4.2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6)参考文献 (6)摘要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土地类型的划分,以及土地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的探讨,进一步说明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范围、利用方式与利用结构等,既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同时又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与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并且探究解决对策,从而实现青海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制约因素;解决方案【正文】1、青海省土地类型划分青海省全省共13个一级类型(土地类),75个二级类型(土地型):1、河湖滩地及湿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和海晏盆地的湖滩周围和河滨低地,土质主要为湖积物和冲击物;2、平地,分布于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门源盆地和东部的山间盆地;3、绿洲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也有少量分布;4、平缓地集中分布于湟水、黄河流域,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湖盆地和共和盆地;5、台地位于青海东部河湟谷地海拔2500m以下台地,柴达木盆地东部海拔2800-3250m为荒漠土或干荒漠土台地,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东部海拔3300m以上为高寒草甸台地;6、河谷沟谷地,根据内部差异,划分为杂草草甸河谷沟谷地、荒漠草原灰钙土河谷沟谷地、干草原栗钙土河谷沟谷地、草甸草原黑钙土、荒漠草原棕钙土河谷沟谷地、干旱荒漠河谷沟谷地、高寒草原河谷沟谷地、高寒草甸河谷沟谷地、高寒荒漠草原河谷沟谷地共9个地型;7、沙漠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青南高原西部和祁连山地西部局部地区,主要有固定沙漠、半固定沙漠、流动沙漠3个土地型;8、戈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前山倾斜平原,气候极端干旱、地下水位深、蒸发量极大;9、低山丘陵地,除青南高原、祁连山地高寒高山地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10、中山地,分布于山体中部,其植被、土壤类型随着降雨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分布;11、山原分布于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的高原面上,年均温0摄氏度以下;12、高山地,分布在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山体上部,其土壤发育年轻、土层薄、粗滑性强、有机质含量少;13、极高山地,分布于高大山体顶部,雪线为其分布下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摘要:青海省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仅次于西藏、新疆和内蒙古,位居第四。

但由于青海处于青藏高原东北地带,深居内陆,地势高耸,气候干燥,优质的土地十分有限,再加上以往对土地盲目利用,造成土地质量下降,耕地、林地减少,草场退化,潜在危机日益明显。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土地的需要日益增加,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土地保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关键词:土壤;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一、青海省土地资源的概况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5%。

仅次于内蒙古、新疆、西藏居全国第4位。

由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空气稀薄,海拔高,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又因青海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气温低、荒漠化土地多、草地多、农地少,这些自然因素形成青海省土地独有的特征:土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牧草地多,但是产量低;林地面积少,森林覆被率仅为0.26%,低于全国13.92%的平均水平。

再加之青海居民滥垦、乱伐森林、滥占耕地、超载放牧、过度垦伐等社会因素,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这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二、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特征与类型1.青海省土地面积大,但土地利用率低。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海拔高,气温低,大多数地区降水很少,土地发育程度低,因此,优质土地极少。

但青海也有一些面积质量较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2.青海省分布相对集中的牧草地多,但适宜农林的土地少,青海省草地面积大,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0.5%,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草地主要集中在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带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山地。

3.青海省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青海省土地面积辽阔,南北纬度相差8度,土壤、植被类型较多,构成了较多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相应的变化,就出现了明显的土地垂直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116.8 4.57
576225.6 70.9
49002.8 3.36 6996.0 0.48
16006.6 18.61 21815 25.36
果洛州 玉树州
88698.3 232187
51895.5 152315.5
58.51 65.6
36124.3 40.73 678.5 0.76
76533.5 32.96 3338.0 1.44
为 1.75 只羊单位 / 公顷。这两 个州的单位面积载畜能力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海北 州与海南州, 可利用牧草地面积占本州全部草地面积 的比例都比较高, 但是由于牧草质量不高, 产草量也 低, 其综合指标均低于上述三州( 见表 4) 。
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 以裸岩石砾地为主。2006 年全 省 415634112.5 亩未利用地中, 未利用地369163337.8 亩, 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 88.82%; 其他土地 46470774.7 亩, 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 11.18%。在未利用地中, 裸岩 石 砾 地 面 积 为 157502911.2, 占 未 利 用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工作探讨
青海省近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
◆ 安蔚军 张 权 刘燕丽
青海省因气候、海拔等自然因素影响, 人口 较 少 , 开发, 各类交通、水利设施规模明显扩大, 一批水电 站
经济建设产生的土地利用虽在近几年有所改观, 但尚 项目的开工建设, 用地增加较快。
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 努力实现青海省
表 1 2006 年青海省各类用地面积变化情况表 单位: 亩
年初面积
年内减少 年内增加 年内净增
面积
面积
面积
年末面积
合 计 655594467.5 27393.5 194114.6 166721.1 655761188.6
农耕 地
8133689.2 8985.6 7562.2 - 1423.4 8132265.8
3417632.7 6.18
50509644.1 91.27
245478.7 0.44
715382.8 1.89 0 0
3281922.6 8.65
33846700.3 89.26 77234.5 0.20
294614.9 1.15 2137.2 0.01
2583984.5 10.1
22601254.9 88.38 92289.8 0.36
2397407.6 4825483.3 3662220.4 452881.0 710381.9
未合 计
利 用
未利用土地
地 其他用地
415832923.0 200395.7 369289333.9 127261.2 46543589.1 73184.0
1585.2 - 198810.5 415634112.5 1265.1 - 125996.1 369163337.8 369.6 - 72814.4 46470774.7
河南与泽库两个牧业县牧草地质量好、产草量高, 可利 3662220.4 亩, 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75.89%; 交通运输用
用草场面积占全州天然草地总面积的 95.66%, 平均每 地 452881 亩, 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9.39%; 水利设施用地
公顷产鲜草 4516.2 公斤, 载畜为 3 只羊单位 / 公顷, 居 710381.9 亩, 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 14.72%( 见表 5) 。
410984.4 362930.5 1033876.4 199363.3 1402642.7 48212.1
88.25 72.94
87.33
24.53 96.16 56.03
41283.6 8.86
13464.8 2.89
56104.3 11.28 78506.7 15.78
140709.1 11.88 9357.3 0.79
果洛州
单位: 亩 玉树州
104221016.9 240323869.9
14877 0.01 12450 0.01 6077336.6 5.83 98061185.8 94.1 55167.5 0.05
206299.2 0.08 130.8 0
8665784 3.61
231231542.9 96.22
2196725.4 23.12 4841.8 0.05
1688528.0 17.77
4962812.2 52.22
649859.7 6.84
表 2 青海省农业用地总面积及其构成( 2006 年)
海东地区
海西州
海南州
海北州
黄南州
15782646.2 1670943663.3 55341196.2 37921240.2 25574281.3
86.27 82.29 85.18 90.34 95.78 94.06 92.40 87.98 76.00
( 一)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明显, 建设用地增长, 耕 地再次减少
( 1) 总土地面积中未利用地有所减少, 建设用地面 积快速增加。2006 年与 2003 年相比, 未利用地面积减 少了 808472.8 亩, 减幅为 0.1941%; 而同期建设用地面 积增加了 171450.1 亩, 增幅为 3.6839%, 其中由于近年 全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明显扩大, 尤其是公路建设 投资规模加大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县油路等 公 路 纷纷开工建设, 交通用地增幅较大, 为 12.293%。
农业用地以牧草地为主, 耕地面积较少。2006 年全
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保持经济社会 省 655761188.6 亩农业用地中, 有耕地 8132265.8 亩,
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离不开土地这一根 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 1.24%; 园地 111505.9 亩, 占农业
单位: 亩
建设用地总 面积( 亩)
居民点 面积( 亩) 及工矿 用 地 比重%
交通运 面积( 亩) 输用地 比重%
水利设 面积( 亩) 施用地 比重%
西宁市 海东地区 海西州 海南州 海北州 黄南州
465732.8 497541.5 1183942.8 812705.7 1458641.5 86033.7
制化轨道。
地总面积的 0.37%( 见表 1, 表 2, 表 3) 。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因青海省牧草地比例较大, 牧草地是全省第一大
根据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006 年青海省土地总面积 1076220784.4 亩, 其中 农 业 用 地 655761188.6 亩 , 占 总 土 地 面 积 的 60.93%; 建 设 用 地 4825483.3 亩 , 占 总 土 地 面 积 的 0.45%; 未利用土地 415634112.5 亩, 占总土地面积 的 38.62%。
本要素资源的保障。因而, 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分 用地总面积的 0.02%; 林地 39765197.0 亩, 占农业用地
析, 将有利于在当前土地资源约束条件下进一步理清 总 面 积 的 6.06%; 牧 草 地 605354812.3 亩 , 占 农 业 用 地
发展思路 , 使我省的土地利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 总面积的 92.31%; 其他农用地 2397407.6 亩, 占农业用
近年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主, 建设用地比重逐 积逐年扩大。根据牧草地的等级、载畜能力等综合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增加。从整体来看, 建设用地、农用地有一定的增长, 分析, 青海省牧草地生产能力由高到低排列, 依次是黄
未利用土地略有减少; 由于生态退耕项目的实施, 全省 南、果洛、玉树、海北、西宁、海南、海西、海东。
220113.0 0.09
地区 面积 占全省牧草地的% 占本地面积的%
合计 4034.36 100.00
56.23
西宁 13.58 0.34 38.37
表 3 青海省牧草地面积、比例
海东 68.18
海北 224.12
黄南 150.43
1.69
5.55
3.73
40.20
67.20
84.00
海南 338.47
林地、牧草地面积逐年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
以各地区牲畜实际饲养数量与理论载畜量、饲养
22 青海国土经略 4/2007
●工作探讨
农业用地总 面积( 亩)
耕地
面积( 亩) 比重%
园地
面积( 亩) 比重%
林地
面积( 亩) 比重%
面积( 亩) 牧草地
比重%
其它农 面积( 亩)
用地
比重%
西宁市
9502767.1
脆弱, 东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西部和南部地 的玉树、果洛两个州及海西州的草地面积最大, 这 3 个
区沙漠化、盐渍化及草地退化剧烈, 恢复治理被破坏的 州占全省总面积的 80.24%。近年, 青海省采取分季轮
土地较为困难, 开发未利用土地也十分不易。
牧、草场围栏建设、草原水利建设等措施, 人工 草 地 面
东南部。不同地域由于海拔、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用地类型。主要分布在青海省 6 个藏族自治州境内。这
产生很大差异; 四是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开发治理难度 6 个州的畜牧业产值均占本地区农业总产值的半数以
大。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 我省大部分土地生态环境 上, 其中果洛州最高达 87.7%。按地区来分, 以青南地区
地 水利设施
2382686.6 4793393.9 3649073.0 435866.8 708454.1
660.8 601.1 1147.6
0 0.5
15381.8 32690.5 14295.0 17014.2 192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