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生态系统类型现状分析与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生态系统类型现状分析与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状况

(一)生态系统类型现状分析

青海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多风、缺氧,日温差大,冬长夏短,四季不分明,气候区域分异大,垂直变化明显。省内地域辽阔,受气候、地貌的影响,光照、热量、水分有很大差异。青海省生态系统类型以草地为主,总面积为38.2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2.9%。

其次为荒漠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为26.84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7.2%,其中以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为主,集中分布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等中西部。

森林生态系统面积为3.1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0.04%,集中分布于东部的兴海县、玛沁县、同德县、河南县、甘德县、久治县、班玛县一带,以及中南部的玉树、囊谦县局部地区。

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为2.8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面积的0.04%,水体集中分布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中西部局部地区。

农田生态系统面积为0.9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0.01%,其中以东部的同德、兴海、泽库县分布相对较多。

而聚落生态系统在全区分布最少,面积为0.16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区总面积的0.002%,多集中于西宁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二)监测期内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状况

2000-2005年、2005年-2008年和2008年-2010年三个时段青海省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2000年-2005年期间农田、水体与湿地、聚落与荒漠生态系统总面积呈明显增长趋势,而森林、草地总面积均呈明显减少趋势;2005年-2008年农田、水体与湿地、聚落与荒漠生态系统呈明显增加趋势,而森林与草地则呈明显减少趋势;2008年-2010年水体与湿地与聚落生态系统呈明显增加趋势,农田、草地、森林与荒漠生态系统呈明显减少趋势;2008年-2010年水体与湿地和聚落生态系统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农田、森林草地、草地呈少量的较少趋势,荒漠呈明显较少趋势。

从2000年-2010年三个时间段的青海省发生变化的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看,青海省生态系统的转变主要发生在草地生态系统,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其次为聚落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上。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草地准变成其他生态系统,如草地转变成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净减少1054.56平方公里。2000年以来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净增加725.81平方公里。

青海是我国沙漠化面积大、分布海拔最高、沙漠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沙漠化土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三位,主要以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为主,变化主要表现为荒漠转变为草地、水体与湿地和聚落生态系统, 在时间过程上,

采用滴灌造林技术、治沙造林、人工草方格沙障等技术,经过多年不遗余力的治理,青海生的荒漠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净减少247.15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