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8
(完整word版)实习生化学教育听课记录
![(完整word版)实习生化学教育听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c64cb07416fc700abb68fce8.png)
授课年级时间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过程课程安排:一、情景问题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了解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引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食醋、大多酸味水果。
分析:
1、在书写中教师走下讲台观看大家的书写情况,在公布答案时有选择的解释一下。
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
2、答案公布并对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带动了这节课的活跃气氛。
二、以提问形式回忆酸碱盐的定义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酸碱盐。
(5分钟)
分析:1、加强酸碱盐的理解,由举例一方面是对酸碱盐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增加了大家学习的兴趣。
化学——无处不在。
二,引入正题。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三、(1)讲述酸碱指示剂
回忆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问过去曾讲述的水、二氧化碳成酸的实验引入鉴别酸的指示剂——紫色石蕊试剂。
分析: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
四、常见的酸
(1)盐酸的物理性质:盐酸是HCI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2)由学生观察盐酸的颜色进而指出——“纯净”的盐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工业的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
(3)由学生闻气味得出盐酸的物理性质——由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五,小结
六,作业课后习题。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2410c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f.png)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1.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老师详细介绍了周期表的分类和所代表的元素特征,我对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排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生动地解释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让我在观察化学反应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发生的现象。
3. 本次课堂重点学习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规律。
老师通过案例和实验展示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使我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这堂课上我们讨论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老师引导我们分析了平衡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让我对平衡反应的现象和数学表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本次化学课程我们学习了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它们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通过举例和练习,我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特征有了更好的理解。
6.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和计算题目,帮助我掌握了判断和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7. 本课我们学习了酸碱中的离子化现象和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的例子,让我对酸碱溶液的性质和浓度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8. 这节课我们聚焦于化学键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老师用生动的图示和实例解释了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了我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解。
9. 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热。
老师通过实验和性质比较解释了溶质和溶剂在溶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让我更加了解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变化。
10.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实验技巧。
老师强调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让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加熟练和安全意识更强。
化学的听课记录
![化学的听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504ea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f.png)
化学的听课记录第一节课 - 化学基础- 时间:2021年10月1日- 内容:化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讲解-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第二节课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时间:2021年10月8日- 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课 - 酸碱中和与溶液- 时间:2021年10月15日- 内容: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性质- 主要研究内容:-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计算-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选择- 溶液的浓度表示和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如何选择酸碱指示剂,以及溶液浓度的表示和计算第四节课 - 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内容:化学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能量的概念和计算-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能量,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五节课 - 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实验-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内容: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主要研究内容:-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分类和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以及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上是我对化学课的听课记录,请核对并提供反馈,谢谢!。
听课记录(化学)资料
![听课记录(化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941041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0.png)
听课记录(化学)资料
1. 本次所听课程是化学课程,由老师教授课程。
2. 老师在课程中强调了化学反应三大常数。
他首先解释了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从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入手,详细地说明了反应速率与反应活化能、反应温度和原料浓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反应的其他因素。
3. 接着,老师讨论了反应平衡问题。
他们除了向我们解释两种反应浓度的变化外,还介绍了水平衡和动态平衡等概念。
4. 接下来老师讨论了反应的热力学方面知识,包括反应的反应化学能量、活化能、反应的可逆性、反应的熵和静态能量等。
5. 课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酸碱反应,老师详细讲解了碱强度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和特性。
6. 最后,老师强调,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验观察,以正确理解和总结反应特性。
本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了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对一种反应动力学因素做出不同的观察和表达。
二、总结
本次听课涉及化学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的热力学方面的概念,以及酸碱反应的实验。
老师在课程中强调了重视实验观察和理解反应特性的重要性,向学生们提出了实验任务。
总之,本次听课受益匪浅,对加深对化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共8页)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共8页)](https://img.taocdn.com/s3/m/2658a7e3cc7931b764ce1516.png)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导语: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下面是xx搜集的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一教学点评:一、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本节课知识点较多,但条理性强,且本节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内容物质的量息息相关,所以,理解概念是首要任务。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①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大小(物质的本性)半径②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的大小(温度和压强共同影响)距离d③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多少物质的量n2、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由d和n决定3、影响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的因素由和n决定二、气体摩尔体积1、含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
2、相关计算⑴基本表达式:Vm=Vn⑵与气体质量的关系:mM=VVm⑶与气体分子数的关系:VVm=NNA3、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即温度和压强不同时,气体摩尔体积不同。
4、使用mol都必须符合的特定条件:⑴必须在标准状况下⑵必须是气态物质⑶物质的量为1mol⑷体积约为5、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形同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6、PV=nRT听课随感: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需要在已经掌握物质的量的相关内容后,才能更有效的学习。
高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二授课人:陈莉课题:《离子共存》专题时间:xx-02-24评课:离子共存问题实际上是考察学生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熟悉程度。
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高考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
从历年高考中有关离子共存问题的难度上分析,这类问题都属于中等难度偏易题,但这类问题区分度比较高。
本节课课堂容量大,全面重点归纳了离子共存中的常见题型,学生参与度高,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978a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0.png)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化学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老师还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破裂。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原子结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原子的组成部分:核心(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和电子壳层。
我们还学习了电子云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3.元素周期表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元素周期表。
我们了解到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同时提供了有关元素的重要信息,例如原子量和原子半径。
学习元素周期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分类元素。
4.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我们了解到这些化学键的形成方式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化学反应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类型。
我们学习了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6.配位化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概念,以及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我们还学习了常见的配位化合物及其应用。
7.温度和热量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我们学习了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之间的转换,并了解了热量和焓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进行热化学计算非常重要。
8.反应速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如何利用反应速率来确定反应机理。
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9.动态化学平衡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动态化学平衡的概念。
我们了解到在反应进行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发生,并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的倾向性。
10.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9总2页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9总2页](https://img.taocdn.com/s3/m/94afe6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7.png)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9(总2页) 时间: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高中化学教室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基础授课教师:XXX老师听课记录:今天我再次来到XX高中,继续旁听XXX老师的有机化学课。
本节课中,XXX 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课程导入XXX老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开启今天的课程,询问学生对“有机化学”这个概念的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指出,虽然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有机化学制品,但是对于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却并不清楚。
因此,本节课的主题是: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课程内容1.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特点XXX老师首先讲解了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特点。
她指出,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分子结构复杂,反应速度较慢,且反应具有方向性。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XXX老师接着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
她指出,有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等。
这些化合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石油、食品、药物等。
通过对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的讲解,老师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有机化学的应用范围。
3.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最后,XXX老师简要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她指出,有机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目前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
同时,老师强调了有机化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绿色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评价本节课中,XXX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老师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
此外,老师还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并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新听课记录(化学)
![最新听课记录(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430310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b.png)
最新听课记录(化学)
某高中第一次试听课——化学课,活动当天,化学老师按时来到教室,并耐心地向学生介绍:“你们好,我是山东省某高中的化学老师,欢迎你们来到我的课堂。
”之后,老师迅速地讲解了课堂历史上化学发展的一些概念,给学生介绍了一些关于化学史的著名案例,并让学生更好理解历史后的科学发展脉络。
之后,老师引入今天的话题——物质的变化规律,先从简单的原理和举例开始讲解,然后让学生参与讨论,探讨细节,调节课堂气氛,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该话题。
期间,老师及时的纠正学生的误解,以明晰的论据给出解释,并对学生的想法表示肯定,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之后是与物质定义有关的知识点,老师讲解了物质定义,解释了同类物质的组成元素和主要特点,并且使用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在本节课结束前,老师整理了一些概念,总结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并给出了模拟练习,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和单元实验的检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和物质的定义。
最后,老师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建议,加强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根据学生的能力,给出实验指导,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本次活动结束,学生们都表示受益匪浅。
(完整)实验听课记录化学
![(完整)实验听课记录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7c1b259db84ae45c3b358cfa.png)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二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三、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四、学生开始进思与建议
教师演示动作规范。
注重了关键点的提示和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指点学生的实验规范动作要及时。
注意学生实验时的课堂组织.
注意后进生的指导.
总评:整个实验教学完成了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实验现象。
评价等级:A2015。9
实验教学听课记录
学校
班级
9.1
节次
学科
化学
授课老师
课型
听课人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实验名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一、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完整可编辑版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完整可编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5907693c1ec5da50e27097.png)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听课记录9
2014年10月21日
授课
教师
学科
化学
学校
班级
课题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课型
新知识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一、电解质
1、概念: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
理解:NaCl在水溶液中 受水分子作用而电离 电离成自由移
动的Na+、Cl- 因此在通电时,离子才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
导电。
2、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
完全电离;B、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水溶液中溶解的只会有部分电离
包括:弱酸【H2CO3H3PO4H2S HClO】
弱碱【Al(OH)3Fe(OH)3NH3·H2O】
少部分盐【Pb(CH3COO)2】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BaSO4==Ba2++SO42-
NH3·H2O NH4++OH-
思考:NH3·H2O与氨水的区别是什么?
答:NH3·H2O是纯净物,是化合物,是一元弱碱,是弱电
解质;
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记忆。且有部分知识需要回忆初中的知识。所以课上学生更多的是听老师讲,并随时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理解:在水溶液中溶解多少就会电离多少
包括:强酸【H2SO4HCl HNO3HClO3】
(完整)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7.docx
![(完整)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7.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82a2ce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d.png)
(完整)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7.docx
听课记录7
2014 年 10 月 15 日
授课
学科化学学校
教师班级
课题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一课时)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
2、分散系的分类(分散质直径的大小)
⑴浊液: d>100nm
① 浊液中的分散质是大量分子的聚集体
② 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透过滤纸
③ 分离浊液的方法是过滤
⑵溶液: d<1nm
① 分散质叫溶质,分散剂叫溶剂
②溶质是单个分子、离子分散到溶剂中,故d<1nm,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③ 向蛋白质、淀粉等高分子溶液,由于溶质也是单个分子形
式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又具有稳定性,因此仍叫溶液。
但
是溶质 d>1nm,所以又具有胶体的性质
3、胶体: 100nm>d>1nm
定义:指分散质直径在 1nm— 100nm 之间的一定数目分子的聚集体均匀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形成的分散系。
4、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答:分散质的直径不同
课型
新知识课
教学点评:老师在讲本节内容时,由于跟多的是需要记忆的,所以上课时会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理解记忆。
听课随感:在上更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内容时,课堂上留少许时间给学生理解记忆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化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
![化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ec0e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e.png)
化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化学听课笔记1:今日在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造。
老师详细解释了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我深感化学的奥秘无穷,每一个微小的粒子都承载着巨大的能量。
我还明白了为什么钠原子呈现黄色,而氯原子呈现绿色。
这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计划深入研读相关资料,进一步理解这一领域。
化学听课笔记2:在今天的化学课上,我们探讨了酸碱反应的原理。
老师通过实验向我们展示了酸碱滴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酸碱指示剂在反应中的变化。
我开始理解酸碱反应不仅是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
课后,我决定进行更多的实验,以增强我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只提供了两篇化学听课笔记作为示例,如您想要更多内容,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化学听课笔记3:今天,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详细解释了电子转移的过程,以及它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度。
通过这个学习,我明白了为什么铁会生锈,而铜则不会。
此外,我也明白了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和作用。
这一课让我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
化学听课笔记4:今天,我们学习了化学键的类型。
在课堂上,老师解释了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性。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我理解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
这让我对化学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我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听课笔记5:在今天的化学课上,我们探讨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从碳原子的独特性质到复杂的有机分子,我都感到非常新奇。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烷烃的多样性,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有机化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化学听课笔记6:在今天的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老师详细讲解了溶解度、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的渗透压等概念。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e21e0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f.png)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无机化学: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无机化学的课程。
老师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我们了解到,无机化学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无机化学可以分为无机物质的合成、反应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有机化学: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有机化学的课程。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的是有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并着重强调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分类。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对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观察,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3.化学反应速率: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向我们解释了速率的概念,并介绍了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加深了对速率的理解。
4.化学平衡: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观察了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浓度的变化,加深了对平衡的理解。
5.化学键:我们学习了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并强调了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方式。
此外,我们还通过模型制作活动,观察了不同键的结构和性质。
6.分子结构:我们学习了分子结构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键长等相关内容,并展示了一些分子结构的模型。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仪器测量了一些分子的键角,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7.化学反应热力学: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焓变、焓变和自由能等概念,并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反应的温度变化,计算了焓变的值。
8.化学电泳:我们学习了化学电泳的原理和应用。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电泳的基本概念,以及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电泳方法。
化学听课记录
![化学听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b1f4f32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a.png)
化学听课记录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课程名称:化学课程具体名称一、课程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具体化学知识点。
比如,教师讲述了在厨房中常见的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气泡的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对相关化学原理的探讨。
二、知识点讲解1、基本概念教师详细讲解了化学概念的定义、特点和相关例子。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解释某个概念时,将其比作一个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
2、化学反应原理对于本节课涉及的化学反应,教师从微观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利用分子模型和动画演示,清晰地展示了原子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过程。
这让学生明白了化学反应的本质,不再只是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
3、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教师进行了具体实验名称的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操作,一边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实验现象,不时发出惊叹声。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问题的设置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对于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学生,教师给予了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2、小组讨论在讲解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例如“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们在小组中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安排了适量的课堂练习。
练习的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学生们认真作答,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做完练习后,教师对练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重点强调。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69eb1f7f8c75fbfc77db299.png)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中心问题是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与物质的量之间建立了联系,请问这种联系是什么?过渡: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一些综合计算题,提高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计算能力。
投影:例1:有盐酸和CuSO4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Ba(NO3)2后,得到4.66g白色沉淀,过渡后的滤液经检验有Ba2+等;向滤液中加入1mol·L-1的AgNO3溶液150mL,刚好把CI-全部沉淀完全。
将沉淀过滤后,继续向滤液中加入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可得到最大数量的蓝色沉淀。
计算混合溶液中盐酸和CuSO4的物质的量及的值。
引导:读题:请认真阅读题
目。
化学方程式
的系数之比=
各物质的变
化的物质的
量之比=同温
同压下变化
的气体的体
积之
比。
阅读题目。
找出重要词:
滤液中有
Ba2+、CI-刚
好沉淀完全;
最大数量的
蓝色沉淀。
通过复
习加深
理论的
指导作
用。
明确
本节课
的学习
目的。
审题:找出题目已知条件及关键问。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精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bd9e7beefdc8d376ee32e2.png)
当 Na 在 Cl2 中点燃的时候,先是 Na 分解成 Na 原子,Cl2 分解成
Cl 原子;Na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Cl 原子得到一个电
子变成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NaCl。
点燃
②H2+Cl2==2HCl
(电子的偏移)
当氢气在氯气中点燃时,氢气和氯气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氯原子;
由于氯原子得电子能力更强,当氢原子与氯原子相互作用时,共
用电子对中电子更偏向氯原子,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HCl。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分解
氧化还 原反应
置换
பைடு நூலகம்化合
复分解
听课随感: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一些复杂的知识内容。
听
课
记
录 10
2014 年 11 月 4 日
授课 教师
学科
化学
学校 班级
课题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课型 新知识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教学点评:
H2+CuO==Cu+H2O
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
(H2 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uO 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较为复杂,学生很容
实际上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
易弄混,所以上课时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需要更多的重复,或
1、概念:把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 者让学生自己叙述。
ICl+H2O==HCl+HIO
(不是)
Cl2+2NaOH==NaCl+NaClO+H2O (是)
2、实质:电子的转移(包括得失和偏移)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653c8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e.png)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第一节课:化学反应基础
老师简要地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他解释了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他还提到了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第二节课:离子反应
老师详细讲解了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他介绍了离子的定义以及离子反应的基本步骤。
他还通过实例展示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强调了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第三节课:化学平衡
老师深入解释了化学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他介绍了平衡常数和平衡反应式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反应式确定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他还讨论了平衡的移动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和压力。
第四节课: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讲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他介绍了酸和碱的定义,并解释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过程。
他还通过示意图演示了酸
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并提到了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节课: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详细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他解释了氧
化和还原的定义,并讲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
他还通过实
验展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示例,并强调了氧化数的重要性。
第六节课:化学反应速率
老师讨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
他介绍了影
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他还讲解了
如何通过实验确定反应速率,并提到了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的概念。
以上是我在高中化学课上听到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希望
这份听课记录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f3115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0.png)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及评析1. 课前准备1.1 上课前的心态说实话,每次化学课前我都会有点忐忑。
毕竟,化学这门课总是让人有点怕怕的。
不过,今天的课感觉还不错,因为我提前复习了一下,心里有底了。
1.2 教具准备老师今天带了不少实验器材,显得特别用心。
比如那瓶看起来一脸神秘的化学药剂,还有一堆各色的试管,让人一看就有种“哇,今天要做大事”的感觉。
2. 课堂讲解2.1 知识点讲解今天的课讲的是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讲得很生动,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到牙膏中含有的碱性成分,和我们常喝的酸奶之间的关系。
这样一来,化学知识变得特别贴近生活,听得特别过瘾。
2.2 实验操作实验环节真是精彩纷呈。
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那一刻,看着试管中的液体渐渐变色,真是觉得好像魔法一样。
实验完毕后,老师还认真讲解了每一步的原理,感觉有了很大的收获。
3. 课堂互动3.1 学生提问课堂上,大家的提问也很有意思。
有同学问,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中,最后的溶液不会变得中性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老师也耐心地解释了原因,让我们对这个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
3.2 老师回答老师的回答一针见血,不拖泥带水。
她用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把酸碱中和比作两个小孩儿在争夺玩具,最后玩具被两个小孩儿一起分享。
这个比喻真是让人恍若醍醐灌顶。
4. 课后总结4.1 学习收获总的来说,今天的课让我觉得特别充实。
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实验的实际操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感觉自己真的在掌握这门学科的精髓。
4.2 存在的问题不过,也有一些小问题。
比如说,实验过程中有些步骤我们操作得不够细致,导致结果有些偏差。
这方面,可能下次要注意点儿,做到更精细。
4.3 改进建议如果以后老师能够多一些互动环节,比如小组讨论或者小游戏,那就更完美了。
毕竟,大家都是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才会记得更牢靠嘛!5. 总结与展望今天的化学课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仅理解了酸碱中和的原理,还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老师主要是有条理的将胶体所具有的性质进行讲述清楚。对胶体的每个性质都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更易理解。
听课随感:在讲性质、理论的时候,举例说明是简单有效的让学生更快理解的方法。
种胶粒带相同电荷,要相互排斥。(胶体介稳的主要原因)
⑷、胶体做布朗运动(被动,受分散剂粒子的碰撞,次要原因)
⑸、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让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称为丁达尔效应。
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⑹、胶体的电泳现象
给胶体通直流电,胶粒会向某一电极移动,这样的现象称为胶
体的电泳现象。
例பைடு நூலகம்给Fe(OH)3胶体通直流电后,观察到阴极(与电源负极相
连的一极叫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证明Fe(OH)3胶粒带正电,
胶体呈电中性。
⑺、胶体的聚沉
像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
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粒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
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听课记录8
2014年10月16日
授课
教师
学科
化学
学校
班级
课题
分散系及其应用(第二课时)
课型
新知识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4、胶体的性质
⑴、胶体中胶粒的直径在1nm到100nm之间,是一定数目分子的
聚集体(胶体中的分散质叫做胶体粒子,简称胶粒)
⑵、胶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⑶、胶体较稳定(介稳状态),因为胶粒因吸附电荷而带电,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