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采松果》精品教案范例大全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优选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优选教案模板三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优选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
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学生说,板书:25+4=25-4=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20+9=29(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
5-4=120+1=21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4=26+3=54+4=48–5=87–7=66–5=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
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列式:19–9=10(个)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23(米)4.独立完成第3、5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优选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小松鼠采松果教案6篇
小松鼠采松果教案6篇小松鼠采松果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1、猜谜语。
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二、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
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
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四、朗读(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
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五、写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和简单的问题解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0-10,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但是,对于减法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水果、玩具等,用于教学演示。
3.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松鼠等教具,用于学生的操作和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讲解减法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
如,小松鼠摘了10个松果,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10以内的减法练习,如计算图片中物品的数量,解决实际问题等。
《采松果》教案(精选12篇)
《采松果》教案《采松果》教案(精选12篇)《采松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熟练演唱歌曲,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2、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小松鼠采松果》游戏的乐趣。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自制ppt、松果道具若干、歌曲音带活动过程:一、初步感受歌曲旋律1、ppt:秋天到了金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下来,一片二片多美啊。
2、有只小动物来树林里玩,听,它来了猜猜谁来了?为什么?(出示小松鼠)二、理解、模仿歌词1、小松鼠来树林干什么?我们来学一学:刺溜、刺溜,我是小松鼠。
刺溜、刺溜,找呀找松果。
2、听着音乐,我们来演一演吧3、松树上有许多松果,怎么采呢?听一听,歌里是怎么唱的?噗噗噗噗,爬上树。
4、小松鼠是怎么爬树的?原来小松鼠是从树底下爬到树顶上的。
真棒。
5、小松鼠爬到了松树顶上采松果,要对松树爷爷有礼貌(立定,伸出双手)。
松树爷爷,请你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松鼠采松果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练练本领吧。
三、游戏互动1、练好了本领,我们一起来采松果。
我先来演松树爷爷,你们来我这里采松果。
2、现在我们找个朋友,一个演小松鼠、一个演松树爷爷吧。
(交换游戏)3、这次松树爷爷要和小松鼠做个游戏,松树爷爷把松果藏在树叶里(老师演示将玩具藏在手心里,放在身后)。
小松鼠猜对了就能得到松果。
猜对了,两个朋友换一换玩。
4、天色不早了,小松鼠们真能干,找了这么多的松果。
我们把松果放到篮子里,留着过冬时再吃吧。
《采松果》教案篇2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考考你。
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doc
在本次《采松果》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10”的分解和组合这一概念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通过松鼠采松果的故事情境,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我意识到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发学生兴趣是非常有效的。他们能够迅速地将自己的经历与课堂内容联系起来,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环节,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10”的分解和组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加减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1)理解“10”的分解和组合的概念:一年级学生对于数字的概念尚在形成阶段,理解“10”的分解和组合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10”的分解和组合。
(2)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运用感到困惑,特别是涉及到进位和借位的情况。
(4)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模式,难以发挥创新性。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表扬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具体实例和有效突破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知识,提高数学学科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案、教学设计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定数量的松果模型。小组内讨论如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松果的数量,并尝试用加减法计算松果的总数和剩余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1.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教师将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具体操作过渡到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其形成长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想将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如角色扮演小松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数学的乐趣。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来做几道课堂练习题。
1.小美有5个松果,小力有3个松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小美给了小力2个松果,现在小美还剩下多少个松果?
3.小力原来有7个松果,他给了小美4个松果,小力还剩下多少个松果?
(五)总结归纳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以及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同学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家里或学校里的物品,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并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你的发现。
1.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以“采松果”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朋友帮妈妈采松果的故事,引出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还比较基础,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操作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活动,对故事情节有很强的兴趣,因此,通过故事的形式来教授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采松果》的故事课件,包括故事情节、图片、动画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松果道具,用于课堂操作和游戏。
3.练习题:准备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采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如小朋友采了几个松果,又采了几个松果,一共有几个松果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松果道具的操作,模拟故事中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第一章:《采松果》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采松果》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他们的行为。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 通过学习《采松果》,使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学习《采松果》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他们的行为。
2. 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章:《采松果》故事情节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悉《采松果》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角色的行为。
2.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学习《采松果》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角色之间的互动。
2. 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向学生介绍故事情节。
2. 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理。
第三章:《采松果》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采松果》中的角色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角色分析,引导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学习《采松果》中的角色特点,分析角色之间的互动。
2. 引导学生从角色身上学到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了解角色特点。
2. 使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析角色之间的互动。
第四章:《采松果》道理感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采松果》,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学习《采松果》中的道理,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中感悟道理。
2. 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五章:《采松果》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2023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采松果》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基础运算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使学生掌握数字5和6的基本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问题解决能力:以小松鼠采松果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四:解决混合运算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分步骤解题,先将问题简化为单一运算,再逐步过渡到混合运算,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步骤和逻辑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采松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公园或者森林里玩耍时,有没有看到过小松鼠捡松果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松鼠如何用数学来解决采松果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数与和、被减数与差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比如用松果模型来举例和比较,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小松鼠捡松果的情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用松果模型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运用数字5和6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下是具体的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即加数+加数=和;
-理解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即被减数-减数=差;
采松果 (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采松果 (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学会正确采摘松果的方法;
3.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教学内容
1.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松果的采摘方法。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松树和松果的外形和形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松果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教师介绍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让学生感受不同种类的松果之间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探究欲。
3. 操作实践
让学生到校内或周边地区的松林采摘松果,同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探讨松果的采摘方法,并正确使用工具采摘松果。
4. 活动总结
采摘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采摘松果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互相观察对方采摘的方式是否正确。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采摘松果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 教学反思
采松果是一项注重实践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大自然,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这项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关于《采松果》教案范文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关于《采松果》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松果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学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与探究的精神,以及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加减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准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小松鼠采集松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提出与加减法相关的问题。
2. 探索学习观察与发现:展示不同数量的松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总数。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松果的加减问题,如“小松鼠昨天采了3个松果,今天采了2个,它一共采了多少个?”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鼓励不同的解法和思考。
3. 实践应用模拟采集:设计一个模拟采集松果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加减运算。
问题解决:提供实际生活中的加减问题,如“妈妈给了你5元钱买糖果,你花了3元,还剩下多少钱?”操作练习:让学生用计数器或实物进行加减操作,加深理解。
4. 总结提升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加减法知识,并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提出更复杂的加减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思考解决。
情感升华:强调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重要性,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5. 作业布置基础练习:布置加减法口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加减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创新挑战: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加减法游戏或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情境教学法:通过采松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
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采松果”这个词汇。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采松果》。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描述松鼠采松果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采松果”这个词汇。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采松果》。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描述松鼠采松果的过程。
2. 教学难点:(1)松鼠为什么会吃松果?(2)松鼠是怎样采松果的?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课文《采松果》课件或黑板。
(2)松鼠图片、松果实物等。
2. 教学场地: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松鼠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松鼠为什么会吃松果?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采松果》。
(2)学生自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分组讨论,讨论松鼠是怎样采松果的。
3. 巩固练习(1)小组竞赛:看谁先准确地背诵课文《采松果》。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松鼠采松果的过程。
2. 家长协助孩子,用彩笔画出松鼠采松果的场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课文和绘画作品。
3. 知识点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松鼠,模拟采松果的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举办一个“松鼠采松果”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
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
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采摘松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 通过采摘松果的数量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多少的概念;3. 通过绘制柱状图,培养学生的图形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松果模型或实际松果;2. 大小不同的容器;3. 画笔、彩色纸、剪刀;4.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颜色的松果,引导学生观察松果的样子、颜色、大小等特征。
2. 提出问题:教师展示不同大小的容器,然后询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容器能容纳多少松果呢?哪个容器能容纳更多松果?”3. 采摘与比较:教师分发松果模型或实际松果,让学生模拟采摘松果的过程,并将采摘得到的松果放入自己认为能够容纳更多松果的容器中。
完成后,学生互相比较自己采摘的松果数量,并交流原因。
4. 绘制柱状图: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采摘到的松果数量绘制成柱状图,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纸代表不同学生。
然后让学生观察柱状图,判断哪个学生采摘的松果数量最多。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包括松果的特征、容器的比较、柱状图的绘制等。
6. 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以比较的物体,如苹果、橙子等,进行类似的比较和绘制柱状图的活动。
课堂示范: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柱状图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板书设计:松果的特征容器的比较绘制柱状图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采摘松果的动作是否正确、柱状图的绘制是否准确等;2. 提问学生关于松果和容器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3. 对学生的柱状图进行评价,查看学生对数量的理解和图形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实际的采摘和比较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多少的概念,并通过绘制柱状图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此外,引导学生观察松果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了知识。
但是,需要注意松果的选择,以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采摘和比较的活动。
同时,在引导学生绘制柱状图时,需要注意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纸张和颜色,并正确绘制柱状图,以促进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5.2采松果(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5.2采松果(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里,小松鼠正在努力采集松果。
这是我为一年级下册的孩子们设计的数学实践课《采松果》。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5章的《认识人民币》和第6章的《简单的加减法》。
孩子们将学习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以及如何通过加减法计算交易过程中的金额。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了解其面值和用途;能够运用加减法计算简单的交易过程,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熟练地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并能够正确地计算加减法。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交易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我准备了人民币的真实道具,以及模拟的交易场景。
孩子们则需要准备练习本和笔,以便于随时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我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我精心准备的松树林场景,让他们看到小松鼠正在采集松果。
然后,我将引导孩子们进行模拟的交易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人民币的使用和加减法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将根据孩子们的操作过程,及时地进行板书,将关键的步骤和知识点展示给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松鼠采集了5个松果,又采集了3个松果,请问一共采集了多少个松果?答案:8个松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课堂的效果,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引导孩子们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为一年级下册的孩子们设计的数学实践课《采松果》。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地理解数学,喜欢数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我选择了与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认识人民币》和《简单的加减法》作为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从采松果中感悟数学的奥秘
小学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从采松果中感悟数学的奥秘采松果是小学生们喜爱的活动之一,采松果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
比如,在采松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活动来让孩子们感悟数学的奥秘。
一、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松果、篮子、纸片、笔。
2、教学目标:通过采松果游戏,使孩子们对数学有初步了解,增强孩子们对数的概念、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活动过程:在操场或林间广场等空地上,小学生们手持篮子,来到松树下采收松果。
通过采松果的活动,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难度的数学题目来进行游戏。
二、活动实施1、数的概念:老师在采松果前,可以先向孩子们引导数的概念,向他们展示数字卡片或者一排小板子,让他们了解数字从0一直到9的概念,让孩子们感受不同数字的大小和数量关系。
2、数学分类:在采松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将采集到的松果进行分类统计。
让孩子们学习如何分类,如何比较数量的大或小,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3、加减法运算: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并引导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老师示范一下,如果篮子里有3个松果,再加上4个松果,一共就有7个松果;如果篮子里原本有5个松果,再拿掉2个松果,剩下3个,再问剩下几个?4、量的单位: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松果都是有重量的,而且不同的松果重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让他们学习称量松果的单位,并学习如何用克、克重等这些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
5、空间概念:采松果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习数的概念,还可以让他们了解空间概念。
老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将采集到的松果放入篮子,要放的整齐有序,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排列和规划空间。
三、教学优化1、结合季节特点,让采松果受季节、时间影响,季节时间内采集到的松果或者数量都不尽相同,让孩子们通过不断采集或按某种算法枝杈查找松果,从而使自己获得最丰富的收获。
2、在采松果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如何安全采摘松果的技能,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等奖1、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在《采松果》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开火车游戏(大屏幕显示整十数相加减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屏幕展示主题图,讲故事导入:冬天到了,松鼠妈妈为了教会自己的孩子生活,首先带领自己的孩子小松鼠去采松果准备过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妈妈分别采到了多少松果?听了这个故事,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生1: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生2: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预习反馈,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提出的问题列算式。
生:我列的算式是25 – 4。
师:第二个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2)怎样计算25+4和25 – 4,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交流反馈:请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内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算法演示和讲解。
生1:我用5+4=9 20+9=29生2: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数的。
生3:我是用计数器先拨25,再在个位上拨4就得29。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可以用小棒一个一个数,也可以用计数器拨,还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几,然后进行两个一位数的加法,再加上这个数。
)三、深入练习,巩固新知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52页第1题和第2题。
教师激发引导: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的知识解决吗?(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2.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理由。
3.试一试:(课本52页第3题),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 采松果 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大家都认识它们吗?生:小松鼠和它的妈妈。
师:今天啊!小松鼠和它的妈妈想邀请我们去它家的森林里去采松果,你们想去吗?都想去啊!小松鼠说了,它想邀请上课认真听讲,坐姿端正的小同学,让我看看,都是谁想去?看来大家都准备好了,让我们一起跟着小松鼠和它的妈妈去采松果吧!二、新授师:大屏幕上的这张图片,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生: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呢?只采了4个松果。
师:那知道了这些数学信息,同学们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生:我想知道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生:我还想知道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先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吧。
师: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吧!师:找学生一一回答。
生:我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我先摆出2捆小棒和5根小棒。
加4,我再摆出4根小棒,把5根单独的小棒和4根单独的小棒加在一起,就是5+4=9,有9根单独的小棒。
然后和2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9根小棒,所以25+4=29。
生:我用计数器来试一试,25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个一,加的4应该在个位上再拨4个珠子。
也就是5个一加4个一是9个一。
5+4=9,然后和十位上的2个十合起来就是29.所以25+4=29。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25+4=29,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都是先算了5+4=9,5和4都在个位上,所以我们在计算25+4时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整十数(几个十)相加。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一位数,结果再同整十数相加。
师: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请学生列出算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采松果》精品教案范例大全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采松果》精品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数学《采松果》精品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练习:32+5= 5+74= 74+3=2.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练习:38-6= 77-3=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五、课堂小结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采松果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 25-4=21(个)小学一年级数学《采松果》精品教案范例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二)讨论探究1.提出问题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1.第1题(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生:19-9=10(颗).2.第2题(出示情境图).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生:25-2=23(米).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学生积极举例:(1)34+5=39,5+34=39;(2)21+7=28,7+21=28;(3)83+4=87,4+83=87;(4)52+7=59,7+52=59;……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生1:47+68=,68+47=.生2:395+126=,126+395=.生3:1000+800=,800+1000=.……(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小学一年级数学《采松果》精品教案范例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二、解答问题.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学生说,板书:25+4= 25-4=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2.操作验证.(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32 + 4 = 26 + 3 = 54 + 4 =48 – 5 = 87 – 7 = 66 – 5 =三、作业.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列式:19 – 9 = 10(个)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25-2 = 23(米)4.独立完成第3、5题.小学一年级数学关于《采松果》教案范文相关文章:1.小学一年级数学《采松果》精品教案范例2.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优选教案模板三篇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采松果》经典教案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