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7课 手术台就是阵地 部编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记叙了在1939年春天的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战场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拒绝师卫生部长恳请撤离的劝说,以手术台为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三天三夜的感人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事件的发展顺序,首段交代了事情的发生,第2~4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课文用丰富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情形。比如,第2自然段中,“布满了血丝”等词句表现了长时间没有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身体的疲惫;第3自然段中,白求恩大夫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充分表现出白求恩大夫的敬业精神。此外,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突显了越来越严峻的战争形势,并与人物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对比。比如,“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中白求恩大夫仍然“镇定”“敏捷”,说明此时的白求恩大夫眼中只有手术台和手术台上的病人。在炮弹将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的时候,白求恩大夫仍然争分夺秒地继续做手术。

课文插图是一张珍贵的战地新闻照片。这张照片堪称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具有伟大的历史感:作者选用恰当的角度,准确再现了白求恩大夫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中弯腰做手术时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动作和身姿;在突显主要人物的同时,融合了大块的黑色背景,保留了小庙彩绘的房檐和椽子。这幅战地纪实新闻照片实现了“捕捉新闻摄影的伟大瞬间”这一箴言。

1.会认“斗、棒”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正确理解“当头一棒、陆续”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斗、棒”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正确理解“当头一棒、陆续”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1.字词教学

作为略读课文,本文有大量生字新词,应当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培养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本课的多音字,可利用文本的注音并结合文中相关词句确定读音。本课新词较多,如“镇定”“敏捷”“恳求”“沉思”等,建议运用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陆续”“继续”“连续”需要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辨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朗读默读

本课应立足略读课文特点,进一步落实“继续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这一单元要点。可以结合着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板块的内容,继续落实“默读”的相关要求:一要安排充分的默读时间;二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默读行为,如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三要提示并强化学生一些必要的默读习惯,如可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还可以把没读懂的地方标记出来等。本课的课题含义深刻,可在揭示课题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即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背景,拓展阅读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距离学生的生活久远。战争的场面对于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较为陌生,他们很难感知战争的残酷与危险。因此,在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如观看一些抗日战争影视作品或了解一些伟人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白求恩的崇高精神。

1.通过查阅字典,扫清字词障碍,理解题目意思。

2.搜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3.搜集齐会战斗的相关资料。

4.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板块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白求恩在阵地上做手术的图片。

2.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医护人员们在阵地上给伤员做手术的图片。这位医生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3.揭示课题,生发疑问。

(1)先呈现“手术台”“阵地”,引导学生交流对“手术台”与“阵地”的了解,然后结合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手术台是医生救治病人、救死扶伤的地方,阵地是战士保家卫国、打击敌人的场所,而课题却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你有什么疑问或想知道的吗?

(2)学生自由回答。

(3)过渡:对于医生来说,手术台就是他们保护病人的“阵地”,所以有人说“手术台是

医生的阵地”,那么说出这句话的人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白求恩。那么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了解的白求恩。

4.介绍主要人物。

白求恩(1890—1939), 加拿大医师、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1938年,白求恩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他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救治了大批伤员。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5.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范读,要求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1)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斗棒恩大血撤险瓦帘迅速夺秒

“速”为平舌音,“撤”为翘舌音,“棒”为后鼻音。“血”读xuè,不能读为xiě。

(3)指导认识多音字“斗、大”。

陶渊明不为五斗(dǒu)米折腰的斗(dòu)争精神让人敬佩。

他的母亲希望他长大(dà)以后能成为一名大(dài)夫,救死扶伤。

(4)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3.默读课文,思考:手术台是谁的阵地?他在阵地上做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进行说明,并说说你怎样给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4.学生自由回答。

1939年春,白求恩大夫在齐会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持给八路军战士做手术的事。

第一部分(1):介绍事情的起因——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

第二部分(2~4):战斗越来越激烈,但白求恩依然坚守阵地。

第三部分(5):战斗结束,白求恩已连续工作69个小时。

板块三精读课文,了解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