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抗体形成细胞能力的检测——QHS和第3次免疫
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检测—定量溶血分光光度计法(QHS)

脾脏B细胞 +SRBC+ 补体
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 体系统,裂解SRBC而释放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出血红蛋白,以分光光度计 定量测定。所测值反映了抗
SRBC裂解
体形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
分光光度计检测
2
实验步骤
❖ SRBC及其制备 脱纤维防凝处理的SRBC,以NS洗涤二次,
每次2000rpm 离心5min。弃上清,制成 SRBC悬液,然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 最后稀释成1.5×108 sRBC/ml。
时间也要严格控制。
7
细胞计数法
WBC
1mm WBC 1mm
WBC
WBC
细胞浓度/ml
= 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4 × 104
RBC
细胞浓度/ml
= 5个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 ×5 ×1804
W
W
1mm
W
W
1mm×1mm×0.1mm=0.1mm3=0.1×10-3ml =10-4ml
细胞浓度: 细胞数/ml =5个中格的细胞数 ×5×104(RBC计数法)
细胞数/ml = 4个大格的细胞总数/4 ×104 (WBC计数法) 9
抗体制备
原理: 抗原免疫小鼠,激活免疫系统,B细
胞活化并分化为浆细胞,产生针对特定 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10
方法
❖ 1.用移液管吸取脱纤维防凝处理的绵羊血适量
❖ 2.加2-3倍体积生理盐水,混匀,2000rpm离 心5分钟,小心吸尽上清。
实验管 1ml
1ml
1ml
—
3ml
3. 混匀,37℃水浴1小时。 4. 3000rpm 离心 5 min,取上清 5.721分光光度计测413nm处OD值(Hb 量)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实验一免疫系统组织和细胞形态学一、实验目的观察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二、实验内容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该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
本次实验主要观察免疫器官大体解剖学、免疫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小鼠是啮齿目中体形较小的动物淋巴系统很发达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管、外周淋巴结及肠道派氏集合淋巴结。
本实验在带教老师?傅枷陆馄市∈蠊鄄煨叵佟⑵⒃嗟让庖咂鞴俨⒅蒲 科 鄄煨∈竺庖呦赴 ?一小鼠免疫器官解剖学观察【材料】动物昆明种小白鼠。
试剂3来苏尔水瑞特氏染液。
器材眼科镊眼科剪玻片。
【方法】小鼠脱臼处死投入盛有3来苏尔水的缸内浸泡5分钟。
取出小鼠仰卧位置于试验台上使动物腹部朝上。
以镊子提起耻骨处皮肤用剪刀沿正中线直剪开至下颌部然后钝性分离皮肤再把皮肤向四肢剪开。
注意观察腹壁用剪刀沿正中线自阴部至膈肌为止剪开观察腹腔液量及性状观察脾脏。
切开膈肌剪断胸骨翻起胸骨观察胸腺、心脏及肺脏胸腺位于小鼠胸腔心脏前上方内有许多大淋巴细胞即前胸腺细胞及特定的上皮网状细胞分泌胸腺激素。
解剖结束深埋动物。
二免疫细胞的形态观察【材料】动物昆明种小白鼠。
试剂3来苏尔水瑞特氏染液pH8.6硫酸盐缓冲液20盐酸甲醇。
器材眼科镊眼科剪玻片。
【方法】准备洁净玻片两张一张用于推片另一张用于固定标本。
剪断小鼠尾巴取血或小鼠眼球取血迅速在玻片上涂血膜制备血涂片自然干燥。
瑞氏染色染色甲醇固定标本分钟亦可省略滴加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膜染色分钟再加等量的pH8.6硫酸盐缓冲液或新制蒸馏水用洗耳球吹打使之与染液混匀静置染色810分钟弃去染料水洗。
脱色用20盐酸甲醇脱色肉眼观察玻片呈粉红色为宜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细胞特征细胞细胞是由胸腺内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的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7580。
抗体的检测实验的实验报告

抗体的检测实验的实验报告抗体的检测实验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抗体的检测实验,探究抗体的产生、特性以及检测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发现抗体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特异性结合来识别和中和外来抗原。
同时,我们还介绍了常见的抗体检测方法,包括ELISA、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
实验结果表明,抗体检测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识别和中和外来抗原的能力。
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抗体的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
本实验旨在通过抗体的检测实验,深入了解抗体的产生、特性以及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所需材料:抗原溶液、抗体溶液、酶标板、洗涤缓冲液、底物溶液等。
2. 实验步骤:a. 将抗原溶液加入酶标板孔中,孵育一段时间。
b. 倒掉抗原溶液,加入抗体溶液,孵育一段时间。
c. 倒掉抗体溶液,加入洗涤缓冲液,用洗涤缓冲液洗涤酶标板孔。
d. 加入底物溶液,孵育一段时间。
e. 加入停止液,使用酶标仪测量吸光度。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发现抗体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通过结合外来抗原来识别和中和它们。
这种特异性结合是由抗体的可变区域决定的,不同的抗体具有不同的可变区域,因此可以识别不同的抗原。
在抗体的检测实验中,我们使用了ELISA方法。
ELISA是一种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通过将抗原固定在酶标板上,然后加入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最后使用酶标仪测量吸光度来判断抗体的存在与否。
实验结果显示,ELISA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准确地检测抗体的存在。
除了ELISA方法,我们还介绍了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抗体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抗原-抗体结合情况。
免疫印迹则是通过将抗原和抗体分离,并使用特定的酶标记抗体来检测目标抗体。
《食品免疫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免疫学》实验指导书编者:王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二00九年五月实验一免疫相关的细胞形态的观察目的要求:观察与免疫相关的几种细胞的形态,了解它们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将血液样品制成单层细胞的图片标本,经瑞氏(Wright)染色后,不同免疫细胞中的颗粒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
根据细胞中颗粒的颜色、大小及多少,再结合细胞大小及细胞核的形态,就可以将免疫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液涂片(瑞氏染色)、酒精棉球、镊子、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等。
实验试剂:瑞氏(Wright)染液。
方法:油镜观察实验步骤:1、采血动物采血时先将耳部剪毛,酒精消毒后,刺破动物耳部皮肤,挤去第一滴不要(因含单核细胞较多)。
2、涂片挤出第二滴血置于载玻片上的一端,再取另外一张边缘光滑的载玻片,斜置于血涂片的前缘,先向后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液,使血液沿载玻片端展开成线状,两玻片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角度过大血膜较厚,角度小则血膜薄),轻轻将载玻片向前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如下图),推进时速度要一致,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均。
3、染色待涂片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滴加数滴瑞氏染液盖满血膜为止,染色1-3min。
然后滴加等量的缓冲液(PH6.4)或蒸馏水冲去染液,吸水纸吸干,镜检。
4、封片经染色的涂片完全干燥后,用中性树脂封片。
(我们不作)5观察分别用低倍、高倍和油镜观测血涂片,分辩不同的血细胞类型。
(A)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血球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B)颗粒白血球嗜中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核叶之间联以染色质细丝,染色质染成粉色,其中充满细小的大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
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血球:略大于嗜中白血球,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
直径10—15微米。
免疫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免疫学实验一、免疫细胞检测:1、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E花环形成试验3、大吞噬试验4、小吞噬试验二、凝集试验(玻片法)凝集+ 不凝集-细菌鉴定结果: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示教原理:结果:实验二细菌形态观察及革兰染色一、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2、杆菌3、螺形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革兰染色)(革兰染色)(革兰染色)二、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1、芽胞2、荚膜3、鞭毛破伤风杆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革兰染色)(荚膜染色)(镀银染色)三、革兰染色1、步骤:2、结果:葡萄球菌呈色,为革兰性菌;大肠杆菌呈色,为革兰性菌。
3、简述革兰染色的技术关键及医学意义。
实验三细菌人工培养及其代谢产物的观察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1、怎样配制100ml普通肉汤培基?2、含有%琼脂的培基为固体培基,制成平板用于;制成斜面用于。
3、含有%琼脂的培基为半固体培基,主要用于。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1、平板划线分离培养结果(记录菌落形态)2、在液体培基中的生长情况: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链球菌:3、在半固体培基中穿刺接种培养结果伤寒杆菌呈生长,运动;痢疾杆菌呈 生长, 运动。
三、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 1、糖发酵试验:产酸产气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2、蛋白质分解试验:阳性+阴性-3、细菌的色素:4、简述细菌代谢产物检查的意义。
实验四消毒灭菌与细菌分布试验一、记录并分析细菌分布检查的结果: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简述其在医学、药学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二、高压蒸汽灭菌常用压力、温度及时间为: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要注意的是:三、紫外线杀菌试验1、培养后菌苔生长情况(绘图):2、简述紫外线杀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实验五药物的抗菌试验一、琼脂扩散法1、纸片法2、打孔法二、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试管法)药物:浓度:菌种:结果:报告MIC:实验六病原性细菌一、观察下列细菌形态并绘图链球菌淋杆菌结核杆菌(革兰染色)(革兰染色)(抗酸染色)二、化脓性球菌1、葡萄球菌:阳性+阴性-2、链球菌:3、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简称抗“O”或ASO试验):抗体效价为:简述其原理及临床意义:三、肠道杆菌:1、观察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在SS平板和双糖铁培养基中的菌落特点、生化反应、动力等。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报告标题:免疫学实验报告导言:免疫学作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的作用以及免疫疾病的发生与治疗。
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索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方式,加深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和方法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验证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机制,以及不同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及免疫染色等常规实验方法,基于免疫细胞培养和激发实验介质的构建,通过检测染色试剂标记的免疫标志物,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第二部分: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2.1 免疫细胞的分类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它们分别在体内扮演着清除病原体、识别抗原和产生抗体等重要角色。
2.2 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机制巨噬细胞通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则负责捕获外来抗原,并将其展示给T细胞。
T细胞通过识别这些抗原并发出信号来激活巨噬细胞和B细胞,后者则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第三部分:免疫反应的机制3.1 免疫系统的识别机制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外来抗原来启动免疫反应。
这一过程涉及T细胞或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3.2 免疫反应的启动与调控当抗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信号将被传递到细胞内,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T细胞通过产生胞外信号分子来刺激其他免疫细胞,促使它们发挥抗原清除功能。
第四部分:免疫系统的调控方式4.1 免疫系统的正调控正调控是指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的协调作用来增强免疫功能。
这一过程主要由调节性T细胞扮演重要角色,通过表达抑制性分子来抑制过度免疫反应。
4.2 免疫系统的负调控负调控主要由免疫抑制因子扮演角色,如抑制性细胞因子和抑制性受体。
它们减弱免疫反应,避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结论:通过本实验,在对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免疫反应的机制和调控方式。
素材: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三次筛选--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三次筛选科学家们是如何做到运用特定的培养基将肉眼无法观察的细胞筛选出来的呢?在动物细胞工程的教学中,设计到非常重要的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这个过程技术很成熟了,但这个技术背后的原理教材上只是做了非常简单的描述,这个过程真的有点复杂,主要是化学物质的名称有点拗口,很多同学甚至老师都不明白。
DNA合成的两条途径:核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全合成途径,即从一些小分子物质先合成为嘌呤、嘧啶,最后合成代谢必需的核酸,氨基蝶呤(aminopterin,A)能够阻止DNA全合成途径。
另一条是应急途径,可直接利用外源核苷酸合成 DNA。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和胸苷激酶(TK)是应急途径中的两种重要酶。
HGPRT的作用是将次黄嘌呤、鸟嘌呤转变成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参与 DNA 合成。
TK 的作用是将胸腺嘧啶核苷转化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一磷酸(dTMP),再进一步合成 DNA。
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是将融合的细胞放入 HAT选择培养基中,该培养基有三种关键成分: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氨基蝶呤(aminopterin,A)和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
氨基蝶呤可阻断骨髓瘤细胞利用全合成途径合成 DNA,使骨髓瘤细胞致死。
在这样的培养基上,细胞就只剩下一条应激途径可以合成DNA了。
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都只剩下这一条路径了,B细胞无法增殖——死亡,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怎么区分呢?第一次筛选——诱导应激路径有缺陷的骨髓瘤细胞通过突变诱导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型(HGPRT-)或胸苷激酶缺陷型(TK-)骨髓瘤细胞,并经过毒性培养基筛选出的HGPRT-或 TK-骨髓瘤细胞。
具体方法是将诱导突变的骨髓瘤细胞放入含氮鸟嘌呤或6-硫代鸟嘌呤的鸟嘌呤类似物培养基上,含HGPRT-的骨髓瘤细胞会将氮鸟嘌呤或6-硫代鸟嘌呤转变成相应的核苷酸形式参与 DNA 合成而发生毒性作用,使细胞致死。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
2、了解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称为吞噬细胞,包括小吞噬细胞和大吞噬细胞二类。
小吞噬细胞一般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则是存在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血液中的大单核细胞。
病原微生物、红细胞等异物侵入机体或在体外与吞噬细胞接触,吞噬细胞即进行吞噬。
取细胞作涂片,镜检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可估计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吞噬细胞(巨噬细胞)与抗肿瘤免疫也有重要的关系。
因此,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也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
三、仪器和试剂
动物:小白鼠
试剂:生理盐水、5%可溶性淀粉溶液、瑞氏染液、白色葡萄球菌培养物
器材:无菌注射器、吸管、载玻片、解剖器械、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试验前3天,小鼠腹腔注射5%无菌可溶性淀粉溶液1ml。
2、试验当天,小鼠腹腔注射1mL白色葡萄球菌悬液。
3、注射后30min,断颈处死小鼠,仰位固定小鼠,正中剪开腹部皮肤,吸出腹腔液制定涂片,自然干燥后瑞氏染液染色。
4、瑞氏染液染色:在涂片上滴3~5滴瑞氏甲液,30~60sec 后,滴加瑞氏乙液,并用洗耳球吹数下,将乙液与甲液充分混均,5~10min后,水洗,干燥,镜检.
5、镜检:低倍对光,用油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情况。
实验三十四增强免疫力功能试验

实验三十四增强免疫力功能试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熟悉动物实验的操作技术与要求;2 掌握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与评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的作用之一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
健全的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1)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2)稳定清洁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3)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和癌变的发生。
2 机体的免疫力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4个方面,通过检测动物实验后免疫系统的变化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1) 200目筛网;(2) 24孔培养板;(3) 96孔培养板(平底);(4)玻片架;(5)微量血凝实验板;(6)血色素吸管;(7)手术器械;(8)打孔器;(9)计时器;(10)二氧化碳培养箱;(11)超净工作台;(12)恒温水浴;(13)离心机;(14)酶标仪;(15) 721型分光光度计;(16)显微镜。
2 试剂(1)生理盐水;(2)丙酮;(3)甲醇;(4)盐酸;(5)异丙醇;(6) DNFB;(7)麻油;(8)硫化钡;(9) Na2CO3;(10) RPMI1640细胞培养液;(11)小牛血清;(12) 2巯基乙醇(2ME);(13)青霉素;(14)链霉素;(15)刀豆蛋白A(ConA);(16) Hank s液;(17) PBS缓冲液(pH7.2~7.4);(18) SA缓冲液;(19)琼脂糖;(20)印度墨汁;(21) SRBC;(22)鸡红细胞;(23) YAC1细胞;(24)补体(豚鼠血清);(25) MTT;(26) Giemsa染液;(27)乳酸锂或乳酸钠;(28)硝基氯化四氮唑(INT);(29)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30) NAD;(31) 0.2mol/L的TrisHCl缓冲液(pH8.2);(32) 1%NP40或2.5%Triton。
1-免疫器官简介+骨髓细胞分离

1. 中枢免疫器官:
• 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 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所在地;人及哺乳类 动物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 腔上囊:鸟类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
• 淋巴结:过滤、清除异物 产生免疫应答
• 脾脏:血液滤过作用 产生免疫应答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 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学创新实验
山东大学免疫学系
时间 内容
教学安排
第一次 免疫器官简介 小鼠免疫器官的识别和分离 小鼠骨髓细胞的分离和计数 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诱导
第二次 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观察和分析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CD4
第三次 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学检测(ALT、TNF-a)
第四次 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检测——QHS
3.皮肤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SALT,skin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包括: —表皮层、真皮层/免疫活性细胞 —表皮层/langerhans细胞, (ICC, immunocompetent cells,
免疫活性细胞)
—淋巴结/并指状DC(APC作用)
作用:摄取、转运抗原; 活化、增殖部位
M cells establish immunity in the digestive tract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实验—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检测摘要: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牛血清白蛋白(BSA)注入到健康动物例如鼠、兔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抗血清,是指含有免疫蛋白的血清。
抗体效价指抗体的物理状态及其在体内滞留时间,以其与抗原反应的多少来表示其免疫效果。
此次实验主要是进行小鼠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抗血清的制备过程,并通过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进行抗体效价检测。
关键字:牛血清白蛋白(BSA) 抗血清抗体效价免疫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一共分为三个分实验:实验一:免疫实验二:抽血、放血,分离抗血清实验三:ELISA测定抗体效价实验一:免疫一、抗血清制备的原理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注入到健康动物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二、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实验仪器:1mL 注射器,酒精棉球,剪刀材料:家兔,小鼠试剂:3%~5%苦味酸溶液或80%~90%苦味酸,牛血清白蛋白(BSA)三、方法和步骤1、动物编号左前腿上部为1,左腰部为2,左后腿为3,头部为4,背部为5,尾基部为6,右侧从前至后依次为7、8、9。
红色表示十位数,用黄色表示个位数。
免疫前用金属编号牌固定兔耳,或用染料涂沫在动物的背部,作出明确的标记。
2、动物抓取及注射按如下图所示抓取目标动物家兔为300~600 μg/次(400),每次不超过2mL;小鼠为10~100 μg /次(10-20,20~40 μg / ml),每次不超过0.5mL。
小鼠腹腔注射以左手抓住动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于左(或右)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针头向前推?0.5~1.0cm,再以45度角穿过腹肌,固定针头,缓缓注入药液,为避免伤及内脏,可使动物处于头低位,使内脏移向上腹。
抗体生成细胞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抗体生成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2. 学习观察和记录抗体生成细胞的形态变化。
3. 掌握抗体生成细胞活性检测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抗体生成细胞是指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通常为B淋巴细胞。
在抗原刺激下,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
本实验通过分离小鼠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观察其形态变化,以及检测其产生抗体的能力,来研究抗体生成细胞的特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试剂:抗原、抗体、Ficoll分层液、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二甲基亚砜(DMSO)、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小鼠脾脏细胞分离- 处死小鼠,取出脾脏。
- 将脾脏放入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剪刀剪碎。
- 加入Ficoll分层液,室温静置30分钟。
- 吸取中层细胞,用RPMI-1640培养基洗涤2次。
- 计数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2. 细胞培养- 将细胞悬液加入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中。
- 将细胞悬液分装至培养皿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 每2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3. 形态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记录细胞生长情况。
4. 抗体生成细胞活性检测- 收集细胞培养液,离心去上清。
- 将细胞沉淀用RPMI-1640培养基重悬,加入抗原,37℃孵育1小时。
- 加入抗体,37℃孵育30分钟。
- 加入底物,观察颜色变化。
- 记录抗体生成细胞活性。
五、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观察- 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从单层排列变为多层排列,细胞体积增大,形态趋于扁平。
2. 抗体生成细胞活性检测- 加入抗原和抗体后,部分细胞出现颜色变化,说明这些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分离和培养了小鼠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并观察到了细胞形态的变化。
2. 抗体生成细胞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部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证实了实验的成功。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报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免疫实验—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检测摘要: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牛血清白蛋白(BSA)注入到健康动物例如鼠、兔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抗血清,是指含有免疫蛋白的血清。
抗体效价指抗体的物理状态及其在体内滞留时间,以其与抗原反应的多少来表示其免疫效果。
此次实验主要是进行小鼠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抗血清的制备过程,并通过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进行抗体效价检测。
关键字:牛血清白蛋白(BSA) 抗血清抗体效价免疫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一共分为三个分实验:实验一:免疫实验二:抽血、放血,分离抗血清实验三:ELISA测定抗体效价实验一:免疫一、抗血清制备的原理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注入到健康动物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二、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实验仪器:1mL 注射器,酒精棉球,剪刀材料:家兔,小鼠试剂:3%~5%苦味酸溶液或80%~90%苦味酸,牛血清白蛋白(BSA)三、方法和步骤1、动物编号左前腿上部为1,左腰部为2,左后腿为3,头部为4,背部为5,尾基部为6,右侧从前至后依次为7、8、9。
红色表示十位数,用黄色表示个位数。
免疫前用金属编号牌固定兔耳,或用染料涂沫在动物的背部,作出明确的标记。
2、动物抓取及注射按如下图所示抓取目标动物家兔为300~600 μg/次(400),每次不超过2mL;小鼠为10~100 μg /次(10-20,20~40 μg / ml),每次不超过。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实验一免疫系统组织和细胞形态学一、实验目的观察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二、实验内容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该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
本次实验主要观察免疫器官大体解剖学、免疫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小鼠是啮齿目中体形较小的动物,淋巴系统很发达,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管、外周淋巴结及肠道派氏集合淋巴结。
本实验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解剖小鼠,观察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并制血涂片,观察小鼠免疫细胞。
(一)小鼠免疫器官解剖学观察【材料】1动物:昆明种小白鼠。
2试剂:3%来苏尔水,瑞特氏染液。
3器材:眼科镊,眼科剪,玻片。
【方法】1小鼠脱臼处死,投入盛有3%来苏尔水的缸内,浸泡5分钟。
取出小鼠,仰卧位置于试验台上,使动物腹部朝上。
2以镊子提起耻骨处皮肤,用剪刀沿正中线直剪开至下颌部,然后钝性分离皮肤,再把皮肤向四肢剪开。
3注意观察腹壁,用剪刀沿正中线自阴部至膈肌为止剪开,观察腹腔液量及性状,观察脾脏。
4切开膈肌,剪断胸骨,翻起胸骨,观察胸腺、心脏及肺脏,胸腺位于小鼠胸腔心脏前上方,内有许多大淋巴细胞(即前胸腺细胞)及特定的上皮网状细胞(分泌胸腺激素)。
5解剖结束,深埋动物。
(二)免疫细胞的形态观察【材料】1动物:昆明种小白鼠。
2试剂:3%来苏尔水,瑞特氏染液,pH8.6硫酸盐缓冲液,20%盐酸甲醇。
3器材:眼科镊,眼科剪,玻片。
【方法】1准备洁净玻片两张,一张用于推片,另一张用于固定标本。
2剪断小鼠尾巴取血或小鼠眼球取血,迅速在玻片上涂血膜制备血涂片,自然干燥。
3瑞氏染色(1)染色:甲醇固定标本2分钟(亦可省略),滴加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膜,染色1分钟,再加等量的pH8.6硫酸盐缓冲液或新制蒸馏水,用洗耳球吹打,使之与染液混匀,静置染色8~10分钟,弃去染料,水洗。
(2)脱色:用20%盐酸甲醇脱色,肉眼观察玻片呈粉红色为宜,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总补体测定实验报告

总补体测定实验报告1. 引言总补体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况。
该实验通过测定补体活性来确定机体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反应的效果。
本实验旨在探究总补体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验证其在评估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应用性。
2. 原理总补体测定依据补体系统的活性来评定机体的免疫功能。
补体是一组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酶,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在机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些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激活补体系统,导致一系列反应,包括细胞溶解、炎症反应等。
通过测定补体系统的活性,可以判断机体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总补体测定实验通常分为两种方式:CH50(总补体活性)和CH100(补体活化单位)。
CH50的结果表示单位血浆内补体产生溶解半数所需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而CH100则表示单位血浆内补体产生溶解100%,即完全活化的能力。
3. 实验方法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补体测定试剂盒- 96孔板- 微量移液器- 显微镜- 超速离心机3.2 实验步骤1. 取96孔板,标号。
2. 加入不同浓度的抗原和试样血清,包括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
3. 使试样和抗原充分反应,孵育一段时间。
4. 添加适量的试剂盒中的溶剂,停止反应。
5. 加入染色剂,孵育一段时间。
6. 用显微镜观察96孔板中的溶解情况。
7. 通过观察溶解程度和比较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判断补体活性。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述方法操作,观察到阳性对照组的孔溶解程度较大,而阴性对照组的溶解程度较小。
根据比较两者的差异,可以计算出补体活性的数值,确定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5. 结论本实验通过总补体测定的方法,成功评估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补体活性较高的样本表示机体免疫功能良好,相反,补体活性较低的样本则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低下。
总体而言,总补体测定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可以通过测定补体系统的活性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
医学实验教案细胞免疫实验与技术

环保处理
02
03
减少废弃物产生
废弃物需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 化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 康造成影响。
合理规划实验步骤和试剂用量,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废弃物产生 。
个人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
实验人员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采 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应急处理
02
应用细胞免疫技术开发特异性高、灵敏度好的免疫检测试剂盒
,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转化
03
将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
展。
05
细胞免疫实验注意事 项及安全规范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流程,检查实验器材 和试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 保实验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实验步骤与操作规范
细胞培养
将所需的免疫细胞在适宜条件 下进行培养,保持细胞状态良 好。
细胞处理
在特定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 相应的处理,如, 如培养基、抗体、细胞株、显 微镜、离心机等。
免疫刺激
向培养体系中加入特定的抗原 或抗体,模拟免疫应答过程。
结果观察
02
细胞免疫实验技术与 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基本概念
细胞培养是指将细胞从机体中取 出,在人工模拟体内环境的条件 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
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细胞培养类型
包括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 、细胞株与细胞系培养等。
培养条件与方法
包括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培养环 境的控制(温度、湿度、pH值等) 、细胞传代与冻存等。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报告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和疾病的科学。
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免疫学实验是免疫学教学和研究的基础。
在这篇实验报告中,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免疫学实验。
ELISA实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它利用酶偶联物将抗原或抗体与微孔板上的特定抗体相结合,然后通过荧光或颜色反应检测物质的数量。
这种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例如艾滋病、乙肝和结核病等。
实验步骤:1. 预处理和制备样品2. 用微孔板包被抗体,洗涤板子3. 加入样品4. 加入检测抗体5. 再加入酶偶联物6. 加入底物(颜色或荧光染料)7. 洗涤平板8. 读取光密度(或荧光)测量检测物质的数量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检测和分离单个细胞的技术。
它通过标记细胞表面的抗原,然后使用激光逐个检测单个标记的细胞。
这个技术可以分离出一种特定的细胞类型、计量特定的细胞数量、定量分析生物标志物和研究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等。
实验步骤:1. 收集细胞样本并处理成单个单元。
2. 加入荧光素标记,使单元表面上的特定抗原能够被识别。
3. 加入流动介质,并通过细胞传递。
4. 流式细胞术仪器通过激光逐个检测每个单元,并用荧光探测器测量荧光信号。
5. 得到具有荧光标记的单元数量和荧光强度,可以用于特定标记的细胞分析和定量分析。
西伯利亚血清学实验西伯利亚血清学实验是一种检测抗中毒素效价的技术。
它根据抗中毒素与毒素之间的反应来测量中毒素的浓度。
这种实验被广泛应用于检测狂犬病、肉毒病、天花病等。
实验步骤:1. 洗涤载玻片,准备供试血清和供比较血清。
2. 将血清稀释,将其缩小。
3. 将血清和毒素混合,观察混合物效果。
4. 根据混合物效果,测量抗体对毒素的浓度。
总结免疫学实验的应用远远不止于此,但以上三种实验是比较典型的。
ELISA能检测到各种抗原和抗体,是临床检验和学术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流式细胞术因其高精度、快速和敏感性而广泛应用于细胞学研究和诊断学。
年级沙门氏菌

年级:12级系部和班级:生科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四班姓名和学号:胡姣姣1212404023实验一食品中沙门氏菌的荧光抗体检验一、目的与要求1.学习和掌握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的原理。
2.初步掌握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检测结果的判定。
二、实验原理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后,并不影响其和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事先将待测抗原固定于载玻片上,滴加荧光标记抗体,若荧光标记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不能被缓冲液冲掉,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荧光,否则,荧光抗体被缓冲液冲掉,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荧光。
三、仪器与试剂1.载玻片76×26mm,厚0.8~1.0mm,事先刻好4×2 个小方格,并编号。
先用洗涤剂彻底洗净油污,经滴检察证实无油污,再浸于95%酒精中备用。
2.盖玻片22×22mm,厚0.13~0.17mm,同上洗净,浸于95%酒精中备用。
3.荧光显微镜。
4.溶液与试剂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0.01m(pH9.0)PBS-0.85%NaCl;固定液:按顺序将无水乙醇60ml、三氯甲烷30ml 混匀,再加入36~38%甲醛10ml、混匀4℃贮存,重复使用次数以不超过三次为宜;pH 9.0 碳酸盐缓冲甘油:无水Na2CO3(分子量105.99)6g、无水Na2HCO3(84.01)37g 溶于蒸馏水中,加至100ml,混匀,即成pH9.0 碳酸盐缓冲液,以此一份加九份甘油混匀即成,4℃,不超过 2 周为宜;沙门氏菌多价荧光抗体试剂:选用经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批准的以FITC 标记的沙门氏菌A-67 全价“OH”免疫球蛋白(或沙门氏菌A-60 多价“OH” 免疫球蛋白),染色时应按试剂所标明的常规染色工作浓度和稀释方法进行稀释后使用。
稀释后的荧光抗体试剂臵4 ℃贮存可使用1 个月左右保持其固有的染色亮度不变。
四、实验步骤1.试样制备对规定的直接增菌培养的肉类样品,可采用剪碎法或棉拭涂抹法而不宜用均质器打碎法,以免细微颗粒过多干扰镜检效果。
抗体生成细胞检测.

试剂与器材
1. 小鼠;
2. 绵羊红细胞悬液(2.5%);
3. 指示细胞悬液: 含10% 绵羊红细胞悬液
0.5ml,补体0.3ml,Hank’s液2.0ml;
4. 细胞裂解液0.17mol的NH4Cl; 5. Hank’s 液(pH7.2)、凡士林油;
6. 动物解剖器械、注射器(5ml)、平皿、试管、 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双面胶;
溶血空斑试验
制作反应板 加样:30ul 温箱10分钟
双面胶 盖玻片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quantitative hemolysis spectrophotometry,QHS)
该法又称B细胞介导的红细胞定量溶血分光光 度法,是根据溶血空斑试验的原理衍化而来, 可用以测定由B细胞产生和分泌的抗体裂解红 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以吸光值表示),从而 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试验时,将免疫的 脾细胞与SRBC及新鲜豚鼠血清等体积混合,于 37℃水浴1小时,离心后测上清吸光值,其与 产生抗体的量成正比。
将SRBC免疫过的小鼠脾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与一定量的SRBC在琼脂凝胶内混合,在补 体参与下,使抗体产生细胞周围的SRBC溶 解,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主要 用于测定B细胞抗体产生能力。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实验原理
ELISPOT不仅可应用于B细胞分泌抗体功 能的测定,也能检测分泌细胞因子的T细 胞和巨噬细胞。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免疫血清的制备实验报告

1)取一只接种过的大白兔固定于兔笼,耳缘静脉注射合适剂量的麻醉剂麻醉。将麻醉后的大白兔固定于兔台,用棉线固定四肢,细线固定门牙于铁柱,使颈部完全暴露。
2)用剃毛剪贴着皮肤减去颈部的毛,手术刀在颈部中央切开皮肤约3-4cm,纱布吸去多余的血液。用止血钳提拉住两边的皮毛,组织剪将切口扩大至7-8cm。分别剪开黏膜层、肌肉层,用止血钳扩大开口使之与皮肤一致,游离出颈动脉约2-3cm。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抗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免疫的原理,掌握免疫方法和抗血清的制备技术。
二、实验器材
试剂:
酒精棉球、NDV灭活油乳剂疫苗、麻醉剂
器材:
兔笼、注射器、剃毛剪、手术刀、止血钳、手术剪(组织剪、眼科剪)、动脉夹、眼科剪、动脉导管、纱布、棉线、细线、培养箱、冰箱、结扎细线、离心机、温箱
3.由于抗原性物质通常具有多个抗原决定簇,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形成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各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免疫血清中实际上是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所以这种免疫法获得的免疫血清又称为多克隆抗体。
4.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获得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血清,除了抗原的因素外,还需注意动物品系的选择、抗原注射的浓度、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及注射途径等。对于免疫原性较弱的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类抗原)要加入佐剂,以增强免疫性。
四、实验过程及步骤
1.免疫接种
1)取一只健康大白兔固定在兔笼中
2)酒精消毒大白兔皮肤后,通过皮下或皮内注射方式接种大白兔,共计注射8-10个位置,每一处约0.1ml。
3)为提高免疫血清效价,通常需要进行2-3次加强免疫,每次免疫间隔10-15天。然后再接免疫结束后的血清采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颈处死SRBC免疫的小鼠 断颈处死SRBC免疫的小鼠 SRBC
3. 方法: 方法:
1) 制备脾细胞
取脾, 取脾,以Hank’s 液漂洗 经200钼铜网,以针拴研磨脾脏成单细胞悬液 200钼铜网, 钼铜网 收集细胞悬液,加适量Hank’s 收集细胞悬液,加适量Hank’s 洗涤 离心1500rpm, 离心1500rpm, 5min 弃上清 细胞沉淀中加入4.5ml蒸馏水, 细胞沉淀中加入4.5ml蒸馏水,用力混匀 40s 4.5ml蒸馏水 迅速加入0.5ml 迅速加入0.5ml 9%NaCl 加入 离心 1500rpm, 5min 弃上清,加入1.2ml Hank’s溶液 弃上清,加入1.2ml Hank’s溶液
C
T
3. 方法: 方法:
2)抗原-抗体-补体反应: 抗原-抗体-补体反应:
1ml
Hank’s 脾细胞
加1ml SRBC 溶液 加1ml补体 1ml补体 彻底混匀 37℃孵育1h 37℃孵育1h 离心,3000rpm, 离心,3000rpm,5min 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 413nm波长下的吸光值 413nm波长下的吸光值
1. 原理: 原理:
抗原 脾脏
IgM
4 days later
SRBC
免疫小鼠
+ SRBC 补体
浆细胞
分光光度计 定量分析
Hb
2. 材料: 材料:
SRBC免疫小鼠 SRBC免疫小鼠 新鲜SRBC溶液 (1.5× 新鲜SRBC溶液 (1.5×108/ml) SRBC 经SRBC吸收的补体溶液 SRBC吸收的补体溶液
新鲜SRBC溶液, 新鲜SRBC溶液,用前晃匀 SRBC溶液 保持脾细胞活性
Test 2
第三次免疫
方法: 2. 方法:
脱纤维绵羊红细胞(SRBC) 脱纤维绵羊红细胞(SRBC) 加入3ml 生理盐水, 加入3ml 生理盐水,混匀 2000rpm, 离心,5min 离心, 弃上清 加入3ml 生理盐水, 加入3ml 生理盐水,混匀 2000rpm, 离心,5min 离心, 弃上清 制备绵羊红细胞溶液20%、 制备绵羊红细胞溶液20%、 25%、30%、 25%、30%、40% 取0.1ml 皮下注射 免疫小鼠
实验三 体外检测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 ——QHS法 ——QHS法 QHS &第三次免疫
ComplementComplementbinding site
结合抗原之前
结合抗原之后
CH1 CH2
Fc段 段
C1q 结合 位点被屏 障
暴露的 C1q结 结 合位点
IgM CH3区,IgG CH2区 区 区
抗原+ 抗原+抗体Fra bibliotek结合补体
抗原+抗体+ 抗原+抗体+补体
补体活化,形成MAC 补体活化,形成MAC
靶细胞裂解
定量溶血分光光度计法体外检测 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
( QHS——Quantitative Hemolytic QHS—— ——Q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
3. 方法: 方法:
1mm WBC WBC
1mm
RBC
WBC WBC
细胞浓度/ml 细胞浓度/ml 5个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 = 5个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 x 5 x 104
细胞浓度/ml 细胞浓度/ml 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 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4 = 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4 x 104
4.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