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合集下载

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

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

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有步骤地全面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改革,文化产品创作层出不穷,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沉稳矫健……文化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

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文化都是重要内容和衡量指标。

认清文化的地位作用,把握文化的特点规律,创新文化的体制机制,是提高文化自觉的逻辑必然,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文化复兴的历史方位之所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启动、全面展开、深化攻坚。

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全党全社会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今天,我们已经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文化正迎来一个难得的黄金发展期。

改革,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快速的经济发展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全面协调的社会进步,更不会简单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改革的特点是经济领先,其他领域依次推进。

当经济领域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时,文化领域也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2000年,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我们的出版社大多一头雾水,图书博览会不能像书市一样卖书,这个道理让很多人想不通。

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刚拿到《哈利·波特》中国版权,这个今天看来如此普通的案例,那时却瞬间被演绎为出版业的神话。

也就是在这一年,“文化产业”这4个字正式写进中央文件。

进入新世纪,“WTO”这短短的3个字母给中国人上了第一堂国际贸易的扫盲课。

然而,打开的贸易之门却让门内的人倒吸一口凉气: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虽然只有全球影片数量的10%,但它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形势与政策问答论述题

形势与政策问答论述题

第一讲1、论述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的意义。

答:这次国庆首都阅兵,是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关键阶段的大背景下举行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巨大历史成就的集中展示,是富国与强军协调发展重大成果的集中展示,是我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崭新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这次阅兵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充分展示,对于进一步坚信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举行过13次阅兵。

像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以崭新精神面貌站起来的庄严宣示;国庆35周年阅兵,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举行的一次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的政治昭示;国庆50周年阅兵,是在世纪之交我国举行的一次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象征。

这次国庆60周年阅兵,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举行的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重要体现。

搞好这次阅兵,对于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第二,这次阅兵是对我军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全面检阅,对于彰显我军有效履行历史使命能力具有重要军事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适应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赋予党的先进性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只有引导广大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学真信真用,进一步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才能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

我们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有坚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只有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认真解决影响党的先进性、削弱党的执政成效、损害党和人民事业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四是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是第一位的基础性建设,但不能认为只要把经济搞好了就能够实现城镇化。如果放松了或者忽视了政治建设,就失去了城镇化的生命线和凝聚力,就无法应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如果放松了或者忽视了文化建设,就有可能失去城镇化的灵魂,就无法提高市民的素质包括无法将“农民”转化为“市民”;如果放松了或者忽视了社会建设,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环境的净化和社会治安,就无法为市民提供平安、和谐的社会保障;如果放松了或者忽视了生态建设,就会加大环境包括水资源、空气等污染程度,就无法为市民提供一个绿色的、健康的、宜居的生活环境。在对世界多元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城镇化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也是世界各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显现的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过去,我们提出过“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但实际上大城市规模并没有得到控制,相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任凭大城市发展,会在交通、供水、供电、卫生等方面,形成很大的压力。因此,要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与城市职能,合理确定城市的地位与城市职能体系,走适宜本区域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有许多专家提出,在中国现阶段,应该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城镇化的起点。无论从国外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我国这几年大城市扩张式发展带来的问题来看,这样的主张应该讲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怎么样发展小城镇呢?怎么样通过发展小城镇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呢?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大问题。我们都知道,任何城镇的发展都有其产业依托。一般来说,小城镇的产业依托是农村工业;中小城市的产业依托是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大城市的产业依托是建立在现代工业以及为其服务的第三产业。由于中国面广量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一般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大多数首选的就业方向是小城镇的农村工业。因此,小城镇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起点。但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外出务工农民都采取由小城镇向中小城市、大城市逐级“跳巢”的方式,不断发展自己。城镇化机制本身也决定了城乡之间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与重新组合,通过比较利益优势来发挥要素的最大效益。提倡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实际上是考虑了不同区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背景与特点。这种特点,既说明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大中小城市发展的基础。

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胡主席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和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西方国家加紧向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我军肩负着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使命,作为革命军人,要深刻领会胡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认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听党话、跟党走。

一、充分认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行动的思想观念。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形态,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换句话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形态,都有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诸如奴隶社会的意识形态、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这些不同的意识形态一经产生,都会维护自己而排除他人。

正因为如此,自1917年社会主义在苏俄诞生以来,就遭到了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打击、经济封锁和渗透破坏。

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两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复杂,西方国家把渗透破坏的矛头直指我国。

一是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歪曲宣传。

遏制、西化、分化,是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一贯做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西方大国,出于意识形态、自身利益的考虑,对社会主义中国在战略上围堵、军事上威胁、发展上牵制、政治上破坏、统一上阻扰,力图孤立、瓦解刚刚诞生的新中国。

特别是上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原本判断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会像前苏联一样会迅速土崩瓦解的西方国家,不甘心看到中国的发展,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国际舆论优势,大肆攻击中国。

比如,在政治上,不顾中国人民的感情和中国的实际,攻击中国不讲“人权”,连篇累牍地发表所谓的“中国人权报告”。

略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略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住一次又一次考验 , 排除各种干扰 , 以发展行动和事
既包括 内地 , 也包括 台港澳和海外 ; 既涉及政治 , 也
包括经济 、 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 ; 既包括社会主义 劳动者 、 社会主义爱国者、 拥护祖 国统一战线的爱国
者, 中国威胁论” 的谬误 , 中国获得 了比 使 较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 , 具体经验如下: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
特别是在新世纪新 阶段统一 战线 面临新 的复杂形
势, 对党 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
从党驾驭全局的要求看 , 更需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
导 。 由于 新 世 纪统 一 战 线涉 及 到社 会 的方 方 面 面 ,
大 冲击 , 成功举办奥运会、 世博会、 亚运会 , 积极应对 周边复杂 国际形势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和挑战 , 经受
当然 ,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的同时 , 也需要
治协商制度不动摇 , 较充分地发挥我 国政治制度 和
政党制度的优势 , 艰苦奋斗 , 锐意进取 、 开拓创新 , 与
时俱进地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 从容应 对一 系 列关系我 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 , 成功地处 置和应对了国内严重 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巨
广州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UR ALOFG NG HO T T T FS C A IM O N UA Z U I IU EO O I LS NS
2 1 年第4 ( 01 期 总第3 期 ) 5
N . 2 1(e a N . ) o 0 1Srl o 5 4 i 3
略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汪 守 军
【 要】 摘 进入新世 纪新阶段 , 以胡锦涛为 总书记 的 中共 中央领导 下, 在 中国获得 了比较 和平稳定的 国际 国内发展环境。本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2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2019-05-10 17:46:43 文/叶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重要借鉴。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

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我国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把经济发展作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首要任务,是马克思主义以一贯之的一个基本观点。

第二,马克思主义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三,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做过这样的表述:“如果共同生产已成为前提,时间的规定当然仍有重要意义。

二、借鉴了国外的有益经验第一,战前长期进行的激烈阶级斗争,已经发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在维护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的经济体制变革,实现了由古典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到现代的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转变。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

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我国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介绍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把经济发展作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首要任务,是马克思主义以一贯之的一个基本观点。

第二,马克思主义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三,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做过这样的表述:“如果共同生产已成为前提,时间的规定当然仍有重要意义。

二、借鉴了国外的有益经验第一,战前长期进行的激烈阶级斗争,已经发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在维护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的经济体制变革,实现了由古典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到现代的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转变。

第三,战后多次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在“蛋糕”做大的条件下,为经济发达国家在某种限度下放松剥削、发展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先进的信息技术也是推动资产阶级民主的一个重要手段。

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

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

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考号:110209136633姓名:任常天摘要:当今的中国与世界,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革时期。

我军的建设与发展,也处在一个崭新的历史坐标中。

大机遇、大挑战,必然提出大课题;新世纪、新阶段,必然呼唤新使命。

关键词:使命;战略;阶段性;新使命。

前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站在国际战略格局和时代发展的高度,依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精辟分析国际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深刻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1月3日,胡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要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努力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这不仅是对军报的要求,也是向全军发出的号召。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胡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认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1使命1.1使命的含义使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一份厚重的责任。

军队的历史使命,是一支军队在某个历史时期所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必须发挥的特殊作用,规定着一支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

军队与使命共生,与使命同在。

翻开五千年编年史,“使命在身,万死不辞”的英雄壮举史不绝代,“矢志不渝,不辱使命”的绚丽篇章绵延至今。

对人民军队来说,使命至高无上。

人民军队的光荣,来自使命的神圣;人民军队的自豪,来自责任的重大。

忠实履行使命,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我军成长壮大的全部实践和全部历史。

我军的性质宗旨,是在履行使命中体现的;我军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在履行使命中形成的;我军的地位和作用,是在履行使命中展现的。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理解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一把钥匙。

一我国21世纪初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到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首先是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如果说,几年前这种阶段性变化表现还不是十分清晰,那么,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普遍地感受到,我国确实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显示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概括为8个方面:(一)从经济发展看。

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整个中国大地一派蓬勃发展景象。

同时要看到,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不仅经济总量需要继续增长,更艰巨的任务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

(二)从经济体制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各个领域的改革在继续推进。

同时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如何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改革,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从人民生活看。

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反贫困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解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适应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新要求,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做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的科学定位。

他指出,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我军不仅要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还要能维护不断发展的国家利益;不仅要能维护领土领空领海的安全,还要能够维护海洋、太空和电磁空间的安全;不仅要具有执行作战任务、处置突发事件、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还要具有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我军要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军队战斗力建设,把提高战斗力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践中开拓战斗力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树立新型打赢观,从履行我军新使命的高度促进和推动战斗力的全面跃升。

军队打赢战争靠的是战斗力。

树立新型打赢观,反映在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就是要从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出发,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着力促进战斗力因素的全面增长和整体优化。

按照我军新的历史使命所要求的新型打赢观,就是用系统的观点谋划和推进军队建设,努力形成战斗力因素全面发展、互为促进的格局和机制,使军队建设涉及的所有领域和所有工作都应当成为战斗力生成的源泉,成为战斗力的增长点和创新点。

第二,树立整体效益观,使军队一切工作和资源都在提高战斗力上充分发挥效益。

按照整体效益观,军事建设、政治建设、后勤建设和装备建设,教育训练、人才培养、行政管理和各项改革,决策机构、业务部门乃至基层广大官兵,都要毫无例外地坚持贯彻效益原则,都要力求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树立整体效益观,体现在部队实际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全面贯彻战斗力标准,真正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开展工作、使用资源的聚焦点。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三个条件:1,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基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经历漫长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强调我们的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离开社会主义。

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必须从这一现实出发,不要超越这一阶段。

2,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的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改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整体生产率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的结构矛盾和广泛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依然存在,改革面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城乡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要考虑到利益的方方面面更加困难;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未变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观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参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速经济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为经济增长创造了空前的成就。

但是,由于一些国家社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它们只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没有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而忽视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结果,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

它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吸收了世界各国在发展认识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就。

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智慧化、绿色可持续发
展的社会。

这一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 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强产学
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
产业竞争力。

3. 教育改革: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培养创新
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5.社会民生改善:提高民生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医疗、教育等领域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6.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只有积极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才能推动国家实现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生态环境优化、社会进步和国际影响力增强。

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摘要】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

1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和保护,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也需要国民的共同努力,因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阐述了1978-2002年以党中央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8年)爱国主义教育在转折中遇到的矛盾(一)改革开放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抵制资产阶级侵蚀”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这一思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影响达到顶峰,过分强调阶级斗争使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出现偏差。

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曲解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破坏。

(二)改革开放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正反乱。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打开了封闭的国门,既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纵观这一时期,爱国主义的行为表现出激情与盲目交织的特点。

学习西方、赶上西方成为人们的渴望,在一种强烈的民族危机、忧患意识、时代使命的驱使下,爱国主义往往以激进的情绪来表达,或进一步发展转换成具有批判性质的、理论性的激进主义思潮。

2一些人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工作中发生过的失误,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感到茫然、信心不足;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念、对祖国感情淡薄,无视祖国尊严和民族感情而走上邪路。

(三)党中央应对改革开放中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经验,变成崇拜资本主义,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国防政策基本内容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国防政策基本内容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国防政策基本内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国防政策基本内容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战略组成部分,国防政策在帮助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地区安全环境和军事力量现状的认知。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自身的发展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全面评估中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政策,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探讨其基本内容,并分享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国防政策的基本内涵中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政策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和平与发展新时代我国的国防政策以和平发展为基本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强调和平与合作的重要性,并倡导通过对话、协商等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与纷争。

2. 自卫与战略防御中国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将自卫和战略防御作为基本国策。

中国也坚决反对军事霸权主义和侵略行径,主张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3. 信息化与科技兴军中国新世纪的国防政策注重信息化和科技兴军的发展,争取实现军事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将信息化发展视为提高国家安全和军事实力的关键手段,并加强军事科研与产业的结合。

4. 强军和军民融合中国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防和强大军队的目标,致力于打造一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地位相称的军队。

国防政策也强调军民融合,促进军队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个人,我对中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政策持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中国的国防政策体现了国家的和平愿望和追求,坚守和平发展道路,不以军事手段威胁其他国家,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

我认为,中国的国防政策注重信息化和科技兴军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在当今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创新。

信息化发展能够提高作战效能,增强国家抵御各种安全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我也认同中国国防政策强调军民融合的重要性。

保密工作的历史

保密工作的历史

走进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保密工作(2011-07-12 09:43:09)□梓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保密工作的新篇章。

保密工作的任务由保障党及革命军队的生存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胜利,转变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建设、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为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政务院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保守党与国家的机密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颁发了《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召开了全国保密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规模的保密工作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保密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求索和大量的实践。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家民主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管理制度及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保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党管保密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加巩固,国家保密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保密依法行政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国家法律为规范、科学技术为支撑、各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为保障的现代保密管理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保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保密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坚持党对保密工作的领导,是保密工作体制的基础和核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论形势任务如何发展变化,坚持党对保密工作的统一领导始终坚定不移。

1951年5月,为加强和规范党的保密委员会建设,中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各级保密委员会组织通则》,规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保密委员会,在中央或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按照党内统一、党外分设的原则进行组织:党的系统的保密委员会,一般设到县级及大、中城市的区级”,并规定,党的保密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

必要时,设常务委员会。

各级党委的保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名单须报上级党委备案。

省(市)委以上的直属机关以及重要企业部门、学校的党委,要分别设立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小组,受所属党委保密委员会的领导”。

[多选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

[多选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

[多选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
革攻坚期和
【多选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比如,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然而
A.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B.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
C.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答案】
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
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1.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创新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2.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福祉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加强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国家竞争力。

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规划指导,整合资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区域发展韧性。

5. 深化改革与开放:继续深化改革,解放思想,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后劲。

加强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6. 加强文化建设与人文交流:倡导多元文化,加强中华文化研究传承,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文明的交融互鉴。

这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绩效工资);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三个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的背景
(一)、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五个是
(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
十七大全面阐述的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GDP三十万亿,居世界第四位。

人均GDP2006年$2040、2007年人均$2500、2008年人均$3000,财政收入6万亿。

但这种发展是基于以GDP为核心的片面发展,或者叫做“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先富论;分配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血染的GDP、信仰、道德、资源、生态)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

现实基础立足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开辟了一条道路;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三个具体理论)
根本依据两个没有变:一是基本国情没有变,一是主要矛盾都没有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绩效工资);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三)对国外发展经验的借鉴
人均GDP$1000以下相对而言社会矛盾较少,人均达到 $1000以上,是矛盾凸显期;人均3000以上又是黄金发展时期。

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
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劳病老住)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