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合集下载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

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1、定义: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物的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2、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无视安全,无视警告2.1.1班前、班中饮酒,酒后上岗;工作期间私自串岗、离岗、睡觉、干私活的;工作期间打闹、斗殴的;生产场所穿拖鞋、赤脚、赤膊、敞衣、戴头巾、围巾等。

擅自进入危险区域〔喷溅、煤气、放射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烫伤、吊物下方〕等。

跨越红坯辊道,跨越转盘、乘、坐、钻皮带,跨越运转设备、卷扬。

卷扬三角区内站人。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上下楼梯手未扶栏杆,高处作业不佩带安全带或设置安全网。

违反起重作业“十不吊”: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明时不吊;非信号人员指挥或指挥信号不明确时不吊;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动时不吊;被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时不吊;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不吊;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时不吊;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和指挥信号时不吊;重物棱角处与捆绑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时不吊;钢〔铁〕水包装得太满时不吊;超重或埋藏地下物不吊;吊钩没对准货物重心〔歪拉斜拽〕不吊;简化挂索、捆绑不牢不吊;6米以上长大件货物无牵引绳不吊;安全装置,机械设备有异常或有故障不吊;从人头上越过及垂臂下站人不吊;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易爆器械无安全措施不吊;六级以上大风和雷暴雨时不吊;在斜坡上或坑沿不填实不吊;吊索夹角过大不吊〔不宜超过90度〕。

机动车辆混装乙炔、氧气或使用翻斗车装运气瓶。

2.1.7擅自拆卸、挪用或损坏安全标志、防护、信号装置。

2.1.8在有粉尘场所作业未按规定戴防尘口罩。

2.1.9气瓶在阳光下暴晒、靠近热源、坐在气瓶上吸烟。

电焊机一、二次接线端无防护罩或电源线未包扎;焊接、切割作业未戴防护镜、焊工手套,电焊不穿绝缘鞋。

移动车辆运行未了望或车停在坡上,不塞三角垫。

《安全管理》之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管理》之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

在出现雷电、起重机超负荷时,如对它们失去控制,雷击、起重机倾翻事故可能随之发生。

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

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 (动机) ,激励 (因素影响,目的目标)。

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

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 (识别比较、判断、决策, 输出 (行为指导)程序。

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

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

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

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失误已造成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第二章 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第二章 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第二章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1,人失误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或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2,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3,威格里沃思模型认为人失误是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回答一个外界刺激。

4,莎莉模型把伤亡事故发展过程划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失误都使情况恶化,造成危险出现或危险释放。

5,生物节律生命活动呈现的节奏性和周期性,制约人的各种生命活动。

6,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稳定地、经常地表现出来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总和。

7,性格人对事物的态度或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的核心。

8,气质主要表现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包括心理过程的强度和稳定性,速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

9,非理智行为“明知有危险却仍然去做”的行为。

10,成拱现象群集自宽敞的空间拥向较狭窄的出入口、楼梯时,除了正面的人流外,往往有许多人从两侧挤入,阻碍正面的流动,使群集密度增加,形成拱形的人群。

11,群集事故在群众性活动中或疏散过程中,由于拥挤等造成的践踏等伤害事故。

12,群集流动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空间宽度通过的人数。

单选题1,成拱现象出现在(D,避难群众在出口等待3分钟以上)的情况。

2,在(A,下楼梯)的情况下出现成拱现象最危险。

多选题1,按产生原因把人失误分为(A,随机失误B,系统失误D,偶发失误)。

2,按表现形式把人失误分为(A,遗漏或遗忘B,做错E,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

3,工作任务对心理紧张的影响取决于工作任务的(A,困难程度B,作业的不明确性C,工作负荷E,危险性)。

4,桥本根据脑电波的变化情况把大脑的意识水平划分为(A,无意识B,迟钝C,被动D,能动E,恐慌)状态。

5,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A,感觉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E,行为能力)能力等。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

即所谓的3E原则。

1、如消防;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如放火等);2、如构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按照事故的4m构成要素,主要归纳为:人的错误推测与错误行为(统称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的环境及较差的管理。

在各种安全事故的原因构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将近占到95%左右。

实践证明,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空发生交叉时,就是安全事故的触发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称事故隐患,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1、安全的基本定义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

2、安全的广义与狭义狭义的安全,就是人类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的相容性!相容性很好的话,表明生存环境非常宽容!人们幸福安康娱乐休闲富足!广义的安全则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的生态安全!包括来自宇宙的多种复杂的天文危险隐患的识别!3、安全的通俗理解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就是使人的身心健康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状态。

安全也可以看做是人、机具及人和机具构成的环境三者处于协调/平衡状态,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安全就不存在了。

4、安全的高度理解人们可以理解为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还有常见的企业安全等。

5、安全的前沿生态安全、核安全绝对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导致死亡、工伤、职业病、设备损失或财产损失的状态”。

准确定义: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从本质上讲,安全就是预知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存在的固有危险和潜在危险,并为消除这些危险的存在和状态而采取的方法、手段和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总结8篇)

人的不安全行为(总结8篇)

人的不安全行为总结精选(1):人的不安全行为9种表现形式1.明知故犯型此类人员尽管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但忙于完成任务,采用走“捷径”的方法,不按制度、规程行事,违章蛮干。

2.知识缺乏型此类人员文化水平低,参加工作时间短,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安全生产专业知识不足,尤其是本岗位上的。

3.思想麻痹型此类人员认为是经常干的工作,习以为常,不感到有什么危险,或是没有注意反常现象,照常操作,或是职责心不强,得过且过,沿用习惯方式作业,凭“老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

4.身体不良型此类人员身患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等疾病,没有作过体检,本人并不知晓,在工作岗位上碰到诱发因素,病情加重,产生危险后果。

5.生活困扰型此类人员由于生活困难、家庭不睦、感情危机等,造成工作途中心不在焉、精力分散,不知不觉造成安全隐患。

6.违章指挥型此类管理人员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不落实相关安全制度、措施,不排查安全隐患,强令员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

7.心理厌倦型此类人员往往由于工作长时间的重复操作,产生心理疲劳,久而久之便构成厌倦心理,从而感觉乏味,时而走神,造成操作失误。

8.从众心理型此类人员的工作环境中大都存在不安全行为的人很少发生事故的现象,于是便为之仿效。

甚至不从众则感到有精神压力,或是感觉到“吃亏”。

9.蓄意抵触型此类人员因与上岗干部、班组长、安全监管人员认识不同、感情不和,或受他人蛊惑而蓄意故犯、故意蛮干、违章操作,以泄私愤。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六大策略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呢?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安全知识充实员工我们要紧紧抓住提升员工安全素质这一“牛鼻子”工作,要改善安全培训方式,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精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激励员工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增本领,打造本质安全员工队伍,做到知行合一,人、机、物、环协调、和谐。

从安全生产角度看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生产

从安全生产角度看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生产

从安全生产角度看人的不安全行为1、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几种控制方法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几种控制方法:在安全生产中,我们经常强调控制产生事故的两个方面原因,即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比较起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显得更重要。

所以,我们要想减少和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重点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上下功夫。

第一、从心理上加以控制。

人在从事生产劳动时,心理状况受不良情绪和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千方百计保证精神愉快,并努力创造一个整洁,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投入工作;一旦发生了事故,能反应敏捷,不慌乱无措。

第二、从生理上加以控制,由于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在工作中应劳逸结合,不要过于紧张、劳累。

操作中身体如果出现了不适的症状,不要勉为其难的坚持,避免由于身体原因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从生产技术上加以预防。

对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和危险源点,要悬挂在醒目的警戒标志,安装防护和报警装置,防止不安全行为。

2、工厂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未经安全抄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汕罐或井中。

3、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4、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5、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6、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7、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8、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9、操纵带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时戴手袭套。

3、工厂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知。

2、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汕罐或井中。

3、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4、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5、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6、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7、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道其使用。

8、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浅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事故通过对国内外的事故进行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又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从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方面探讨事故发生的成因及对策。

安全与事故是一对矛盾,顾名思义,安全为“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

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员受到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

虽然,事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任何人都不希望发生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

探求事故成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下面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来分析酿成事故的成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失误与成因(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成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人在生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非正常行为,是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2.不安全行为的成因。

非理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鲁莽、草率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

(二)人失误与成因1.人失误。

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在生产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属于人为失误。

人的失误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2.人失误的成因。

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超过人的能力的过负荷,主要是由于人自身的原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二是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的反应,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与该刺激所要求的反应不一致或操作与要求的操作不一致,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是由于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某个环节发生了问题。

三是由于不知道正确的方法或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也可能是由于低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可能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而导致决策错误,这种行为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态度。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汇总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错误,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则是指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警告、班前、班中饮酒,酒后上岗、工作期间私自串岗、离岗、睡觉、干私活、打闹、斗殴、穿着不合适的衣物等。

此外,还包括擅自进入危险区域、跨越红坯辊道、跨越转盘、乘、坐、钻皮带、跨越运转设备、卷扬、卷扬三角区内站人等。

还有物体存放不当、接近漏料处没有安全设施、上下楼梯不扶栏杆、高处作业不佩带安全带或设置安全网等。

在起重作业中,违反“十不吊”的规定也是一种不安全行为。

此外,机动车辆混装乙炔、氧气或使用翻斗车装运气瓶、擅自拆卸、挪用或损坏安全标志、防护、信号装置、在有粉尘场所作业未按规定戴防尘口罩、气瓶在阳光下暴晒、靠近热源、坐在气瓶上吸烟等行为也是不安全的。

电焊机一、二次接线端无防护罩或电源线未包扎、焊接、切割作业未戴防护镜、焊工手套,电焊不穿绝缘鞋等行为也是不安全的。

移动车辆运行未了望或车停在坡上,不塞三角垫、乙炔瓶在使用储存时未保持直立位置等也是不安全的。

在作业现场不走安全通道、通过铁路道口、交叉路口未及时瞭望、在吊物下行走、作业、停留、站立、攀登运动中的物体(件)、坐在栏杆、轨道上休息、未按规定要求填写检修报告书等行为也是不安全的。

坐、乘吊物升降装置、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扫、清扫等工作、未停机戴手套处理旋转设备也是不安全的行为。

修理电焊机时,必须先断电检查并处理故障。

在起重作业中,必须确认吊物放置环境状况后再指挥吊运,以避免占用或堵塞安全通道。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规定时间巡回检查特种设备(如压力)。

行走于铁路界限内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得抢过道口或横穿铁路,更不能擅自进入要害岗位。

在检修作业现场,禁止追打逗闹,以及与移动、旋转设备接触或身体、肢体处于设备运行空间内。

进行内作业时,必须使用通风设施,并且电气作业必须做到一人作业一个人监护。

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安全生产

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安全生产

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1、请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内容不安全行为的内容: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等);8、在起吊臂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用具;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1)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扩展资料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也是“三违”的部分内容。

1、违章指挥: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

违章指挥具体包括:(1)、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2)、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3)、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2、违规作业:主要是指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交接制度等)的作业行为。

违规作业具体包括: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不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不执行安全生产指令。

3、违反劳动纪律: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纪律的行为。

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及其他纪律等。

注:违章就是生产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

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1、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顾名思义就是工作或作业过程中影响工作或作业安全或导致事故发生而产生的人的行为,它是危险因素的又一表现形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诱因和根源。

对于从事生产活动的职工来说,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和接触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就其事故原因来讲,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根本最直接的根本原因。

在生产活动中,所有的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失误。

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事故发生。

可以这样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

一般出现失误以后,其结果是很难预测的。

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等。

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如超体能、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过度疲劳、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压力过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由于对正确的方法掌握不透,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从而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因素。

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人不安全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一、侥幸心理。

其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

职工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经验上的错误。

例如某种违章作业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职工们心理的危险意识就会减弱,从而就会导致错误的认识,认为违章也未必出事故。

二是认识上的错误。

认为事故不是经常性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了也不一定很重。

因此容易容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的形成便成了职工的作业习惯,这样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抓起,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新安全生产)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新安全生产)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四)安全技术措施的标准
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控制生产因素不安全状态,预防与消除危险因素对人产生的伤害的科学武器和有力的手段。安全技术包括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切技术方法与措施,以及避免损失扩大的技术手段。
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具体的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与消除事故危害。发生事故后,安全技术措施应迅速将重点转移到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损失;避免引发其他事故方面。这就是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生产中,应该发挥的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两方面的作用。
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
人失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起因所引发的人失误、不属于同一类型。
(1)随机失误。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属于随机失误。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操作时用力的大小,时间差,遗忘等现象,属于随机失误范围的不同表现。
(2)系统失误。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人失误属于系统失误。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出现或重复发生。在人形成习惯后,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系统失误会明显出现。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训练可以克服系统失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

即所谓的3E原则。

1、如消防;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如放火等);2、如构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按照事故的4m构成要素,主要归纳为:人的错误推测与错误行为(统称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的环境及较差的管理。

在各种安全事故的原因构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将近占到95%左右。

实践证明,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空发生交叉时,就是安全事故的触发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称事故隐患,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1、安全的基本定义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

2、安全的广义与狭义狭义的安全,就是人类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的相容性!相容性很好的话,表明生存环境非常宽容!人们幸福安康娱乐休闲富足!广义的安全则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的生态安全!包括来自宇宙的多种复杂的天文危险隐患的识别!3、安全的通俗理解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就是使人的身心健康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状态。

安全也可以看做是人、机具及人和机具构成的环境三者处于协调/平衡状态,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安全就不存在了。

4、安全的高度理解人们可以理解为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还有常见的企业安全等。

5、安全的前沿生态安全、核安全绝对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导致死亡、工伤、职业病、设备损失或财产损失的状态”。

准确定义: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从本质上讲,安全就是预知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存在的固有危险和潜在危险,并为消除这些危险的存在和状态而采取的方法、手段和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是常见的现象。

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行为和失误可能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导致人身财产的损失,甚至造成生命威胁。

因此,了解人类行为和失误的特点和原因,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的相关概念、原因和解决方法。

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个体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无意或故意地违背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标准等规定,而带来潜在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故或伤害。

不安全行为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架设违规电线、擅自拆卸机器、未经许可使用设备、对谨慎操作程序视而不见等。

引起人不安全行为的多种原因,包括: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安全培训、工作疲劳、以及工作压力大等。

例如,在某一工作岗位上从事重复性的工作任务,可能会降低员工的警惕性,增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

同时,因为缺乏安全培训,员工缺乏对安全生产的认知和正确处理危险环境的技能,也会容易引起不安全行为。

如何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呢?为了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需要有以下做法: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在整个组织架构内,规定相应安全标准和安全流程,确保员工的操作行为符合安全生产规定。

2.提供持续的安全培训。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让员工对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有深入的了解。

3.管理员工的工作压力。

他们不应该在长时间的压力和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以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可能性。

人的失误人的失误是指当个体在一项任务或者工作过程中,由于一些认知、感知、决策或执行上的缺陷,而导致任务无法正确完成或者带来不良后果。

失误通常分为四种类型:规则违反、知识不足、技能不足和疏忽大意。

其中,规则违反是指个体故意不遵循规定、禁令或程序;而知识不足是指个体对某项任务的知识不足以正确执行任务,技能不足则是指个体对所需的技能不足以正确执行任务;疏忽大意即平时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低下,精神不集中等。

第二章人的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第二章人的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4. 选择、记忆和决策 4.1 选择 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以约每秒 10 比特的速度向大 脑中枢神经传递。另一方面,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最大仅 为每秒10 比特左右。在大脑中枢处理之前要对感官接受 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即对接受的信息进行选择。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人通过注意来选择输入信息。 莫瑞(Moray)认为,注意包括6种功能: (1)选择性。 (2)集中性。跟踪某种特定的对象而排除无关的信息; (3)搜寻。从一些信息中搜寻出一部分信息; (4)激活。应付一切可能出现的刺激; (5)定势。接受特定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6)警觉。对当前没被选择的强大的刺激或信息仍保持 警觉。
人的因素是人的行为的内因。 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处理。 人对外界刺激的处理称做信息处理。 个人经验、技能、素质、性格等长时期内形成的特 性,以及人的疲劳、兴奋等状态,影响人的信息处理过 程。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的外因。 包括生产作业条件,作业性质、机械、设备特性, 以及人际关系。
4.3 决策 决策 → 判断 只有当依据的信息充分、正确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安全教育可以使人们掌握尽可能多的、正确的信息。 影响决策的因素: 充足的信息 充裕的决策时间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个人态度、个人决策能力及执行决策的能力 机械设备、用具及工作环境
2.3
信息处理过程与人失误
认知响应行为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感知:即对输入信号的探查和对刺激物的识别; ②认知判断,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
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决策;
③响应,即实施相应的响应行为(Response) 。这一 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将导致人误发生,并 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图1 驾驶员认知响应模式
2.2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

即所谓的3E原则。

1、如消防;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如放火等);2、如构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按照事故的4m构成要素,主要归纳为:人的错误推测与错误行为(统称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的环境及较差的管理。

在各种安全事故的原因构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将近占到95,左右。

实践证明,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空发生交叉时,就是安全事故的触发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称事故隐患,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安全的基本定义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

,、安全的广义与狭义狭义的安全,就是人类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的相容性~相容性很好的话,表明生存环境非常宽容~人们幸福安康娱乐休闲富足~广义的安全则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的生态安全~包括来自宇宙的多种复杂的天文危险隐患的识别~,、安全的通俗理解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就是使人的身心健康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状态。

安全也可以看做是人、机具及人和机具构成的环境三者处于协调/平衡状态,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安全就不存在了。

,、安全的高度理解人们可以理解为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还有常见的企业安全等。

,、安全的前沿生态安全、核安全绝对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导致死亡、工伤、职业病、设备损失或财产损失的状态”。

准确定义: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
1、忽视和违反安全规程;(不遵守劳动纪律,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2、操作动作失误;(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
3、精力不集中;(在工作现场喧闹,玩笑、分散他人注意力)
4、过度的疲劳。

(睡眠不足而疲劳工作,喝酒精神失常,视力近视,头昏等疾病,焦躁、恐怖、心不在焉等精神状态)
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创造一切财富的主要力量,是实现生产任务的关键,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人会造成物品的不安全状态,会造成管理上的缺陷,会形成事故隐患并可触发事故。

人失误与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与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因失误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

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

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

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当人们不能控制危险因素时,事故总是突然发生。

从事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

因此,探求事故成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施工作业中,已经或可能导致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

人们可以正确实施决策决定的行为,对造成良好的施工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人的失误将造成施工的不安全。

人的失误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人的失误与人的能力相当工作环境可诱发人失误,以及反映高岗位人员职责缺陷等特性。

由于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施工中凭直觉、不可能偶然长期维持安全生产。

当编制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时,若侧重考虑生产和产品条件,忽视人的能力与水平,则有促使发生人失误的可能。

二、人为错误的类型在各种性质、类型的施工作业中,从事施工作业的各类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人失误。

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人失误而发生事故。

可以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

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原因引起的人为错误不属于同一类型。

1、随机失误。

由人的行为、由动作的随机性引起的人为错误,属于随机失误,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

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

2、系统失误。

系统设计不充分或人的异常状态引起的人为错误属于系统错误。

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出现或重复发生。

在人形成习惯后,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系统失误会明显出现。

三、人为错误性能一般要出现失误结果以后,是很难预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

在出现雷电、起重机超负荷时,如对它们失去控制,雷击、起重机倾翻事故可能随之发生。

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

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动机) ,激励(因素影响,目的目标)。

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

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识别比较、判断、决策, 输出(行为指导)程序。

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

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

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

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失误已造成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

在生产作业中,往往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1.人失误具有与人能力的可比性工作环境可诱发人失误,以及反映高岗位人员职责缺陷等特性。

由于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生产中凭直觉、靠侥幸,是不能长期成功的维持安全生产的。

当编制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时,侧重地考虑了生产和产品条件,忽视人的能力与水平,有促使发生人失误的可能。

2.人失误的类型在各种性质、类型的生产活动中,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类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人失误。

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人失误而发生事故。

可以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

发生于管理者的人失误,表现为决策或管理失误,这种人失误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人失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起因所引发的人失误、不属于同一类型。

(1)随机失误。

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属于随机失误。

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

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

操作时用力的大小,时间差,遗忘等现象,属于随机失误范围的不同表现。

(2)系统失误。

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人失误属于系统失误。

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出现或重复发生。

在人形成习惯后,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系统失误会明显出现。

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训练可以克服系统失误。

3.人失误的表现一般是出现失误结果以后,是很难预测的。

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外的动作等。

4.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失误可以认为,人失误现象是人对外界信息刺激反应的失误,与人自身的信息处理过程与质量有关,与人的心理紧张度有关。

人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必然要出现失误,是客观的倾向。

信息处理失误的表现较复杂,一般表现为简单化,依赖性,选择性,经验主义,简单推断,粗枝大叶等。

信息处理失误倾向,都可能导致人失误。

在工艺、操作、设备等进行设计时,采取一些预防失误倾向的措施,对克服失误倾向是极为有利的。

5.心理紧张与人失误的关联人大脑意识水平降低,直接引起信息处理能力的降低,影响人对事物注意力的集中,降低警觉程度。

意识水平的降低是发生人失误的内在原因。

工作要求与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相适应时,人处在最仇的心理紧张状态,此时,人的心理紧张程度最优,大脑意识水平处于能动状态,处理信息的能力极高而失误最少。

饮酒、疲劳等生理因素,不安、焦虑等心理因素,温度、噪声等物理因素,以及技能、经验等,都能使人的心理紧张度改变,表现为人失误数量的变化。

操作不熟练、经验缺乏的人,其心理紧张度要比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人高。

经常进行教育、训练,合理安排工作,消除心理紧张因素,有效控制心理紧张的外部原因,使人保持最优的心理紧张度,对消除人失误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6.人失误的致因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障和决策错误。

此外,还由于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出现完全错误的行为。

人的能力是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等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

人的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具有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能力随其自身的硬件、心理、软件的状态变化而改变。

人机系统中的一切因素,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对人失误产生影响,使人出现失误。

7.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庚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这是在人的先天条件基础上,受到社会条件影响和具体实践活动;接受教育与影响而逐渐形成、发展的。

一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

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

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技术措施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

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这是从能量与人的伤害间的联系所给以的定义。

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看作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

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

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

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

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因此,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

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

(一)能量意外释放与控制方法生产活动中一时也未间断过能量的利用,在利用中,人们给以能量种种约束与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与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

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量的突然释放,于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随着突然释放而变得完全可能。

突然释放的能量,如果达及人体又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酿成伤害事故。

从这个观点去看,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最终结果。

一切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生物能、辐射能等,都能引发伤害事故。

能量超过人的机体组织的抵抗能力,造成人体的各种伤害。

人与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干扰,造成窒息或淹溺。

能量媒介或载体与人体接触,将会把能量传递给人体造成伤害。

能量的类别不同,在突然释放时,所造成的人体伤害差别很大,造成事故的类别也是完全不同的。

人与能量接触而受到刺激,能否造成伤害和伤害程度,完全取决于作用能量的大小。

能量与人接触的时间长短,接触频率高低,集中程度,接触人体部位等,也会影响对人的伤害严重程度。

人丧失了对能量的有效约束与控制,是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出现能量的意外释放,反应了人对能量控制认识、意识、知识、技术的严重不足。

同时,又反应了安全管理认识、方法、原则等方面的差距。

发生能量意外释放的根本原因,是对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的失控。

是人而不是能量本身。

(二)屏蔽约束、限制能量意外释放,防止能量与人体接触的措施,统称为屏蔽。

常采用的屏蔽形式大致有:(1)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缓释能量。

(5)物理屏蔽。

(6)时空隔离。

(7)信息屏蔽等。

(三)能量意外释放伤害及预防措施人意外的进入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渠道而致伤害。

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采取物理屏蔽和信息屏蔽,阻止人进入流动渠道。

能量意外逸出,在开辟新流动渠道时达及人体而致伤害。

发生此类事故有突然性,事故发生瞬间,人往往来不及采取措施即已受到伤害。

预防的方法比较复杂,除加大流动渠道的安全性,从根本上防止能量外逸。

同时在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时,采取物理屏蔽、信息屏蔽、时空屏蔽等综合措施,能够减轻伤害的机会和严重程度。

出现这类事故时,人的行为是否正确,往往决定人的伤害或生存。

在有毒有害物质渠道出现泄漏时,人的行为对人的伤害与生存关系,尤其明显。

能量意外释放,人进入能量新渠道而受到伤害。

预防此类事故,完善能量控制系统最为重要,如自动报警、自动控制,既需要在出现能量释放时立即报警,又能进行自动疏放或封闭。

同时在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时,应考虑非正常时的处理,及早采取时空与物理屏蔽措施。

(四)安全技术措施的标准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控制生产因素不安全状态,预防与消除危险因素对人产生的伤害的科学武器和有力的手段。

安全技术包括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切技术方法与措施,以及避免损失扩大的技术手段。

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具体的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与消除事故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