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美军装备保障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装备保障及对我军的启示作者:马润翔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11期近年来, 美军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化理论研究, 使装备保障理论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以可靠性为中心”成为装备保障管理理论的核心,保障理论从“事后维修”、“预防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实质是以装备的可靠性分析为依据, 对其进行系统监控, 用原位检测代替大量的离位检测, 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转变为按需维修的方法。
马润翔近年来, 美军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化理论研究, 使装备保障理论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以可靠性为中心”成为装备保障管理理论的核心, 保障理论从“事后维修”、“预防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实质是以装备的可靠性分析为依据, 对其进行系统监控, 用原位检测代替大量的离位检测, 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转变为按需维修的方法。
此外,“精确化保障”也成为装备保障发展的重要目标。
例如,美军吸取海湾战争装备保障“供过于求”, 浪费时间和经费的教训, 在伊拉克战争中采取“即时补给”策略, 一切装备和物资器材都是按需要的时间投入到需要的地点。
再是装备保障研究日趋定量化、系统化。
为了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进行装备保障, 外军将信息理论和战斗恢复力理论(CR) 引入战场抢修活动的研究中, 力图建立“战场损伤评估”模型, 为战场抢修的系统设计、维修指挥、物资准备及战场修复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装备保障社会化程度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在装备保障体系中, 广泛积极地利用地方支持能力, 建立补给、维修、回收等保障。
精确保障是指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和运用各种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地点提供准确数量、质量的装备技术保障,使保障的适时、适地、适量原则达到尽可能精确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节约后勤资源。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将其作为新的作战理论、保障理论和作战兵器的试验场,依靠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尝试了“精确保障”的新模式,实现了保障需求预测的精确化、保障实施的自动化和保障过程的可视化,展现了信息化作战条件下装备保障发展的新趋势。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车辆(集结转运篇)
打仗打的是后勤,尤其是如今这种高技术新装备主导的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的依赖度极高,后勤保障的规模也是空前强大。
由于这里是汽车门户站的主题博客,所以就不探讨与后勤建设相关的理论话题,只是就图说话,看看美军在这场号称“万亿美元战争”中的后勤车辆应用。
??? 国内及海外集结:仗是肯定要打的,这一点在2002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出战争威胁之后就已经成为事实,开战的时间全由美军的武力集结为时间点,战争时间表在后勤运输部队发车的那一天就已然存在了,尤其是当2003年2月位于卡塔尔的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前线指挥部竣工,如果除了那些被控制的媒体混淆视听之外还有谁在期待避免战争的话,那就太天真了。
当美军在对伊拉克开战前,进行了全面的战争准备,并全面动员了大型海外基地的装备物资储备,算得上是一次涉及到全球范围的武力投送行动。
除了作战部队的武器装备之外,大量的后勤保障物资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向科威特和沙特的基地转运,日夜不歇。
战略转运:美军投送驻扎在本土和欧洲的地面作战部队,动用了近几年花大力气组建的海军“预置船队”,大量的海军预置船从位于美国本土、欧洲基地,大西洋储运站等等不同的码头出发奔向海湾地区。
美国海军的预置船队规模庞大,其中的专事车辆运输的是大型中速滚装船,下图就是满载出发的USNS Gilliland号(舷号T-AKR 298),可以同时载运近千台各类车辆。
由于美军对战时后勤保障提出了“即时后勤”“精确后勤”的概念,因此对各类后勤车辆的需求极大,据统计,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的后勤保障有70%以上由地面运输完成,因此在战略转运初期,大量轮式车辆是海运的首选。
下图就是排满了后勤车辆的运输船上层前甲板。
如此大规模的武力投送,光是美军自有的运输力量显然不够,为此美军开始动员民用运输力量,下图就是被征用的商用滚装船上载“斯特瑞克”的场景,如此大规模的海上运输都已经可以和一个中小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量相当了。
海外集结:所有的车辆装备都经由海路运抵科威特和沙特的港口,下图就是USNS Mendonca号大型预置船抵达港口之后进行卸载的场景,清一色的后勤车辆,其中有大量的MTVR中级战术后勤车,都是配属给“过渡型旅级战斗队”——“斯特瑞克旅”的油料保障车辆。
美军后勤动员特点及对我军的几点启示
美国在保持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等优势的 局部动 员, 当需要采取总动 员时 , 就在全 国范 面的保障。此外 , 由于美国长期与欧洲发达 国 基础之上 , 以军 民融 合作为发展策略 , 坚持 把 围 内进行全面动员 ,而 当冲突规模 不大或仅 家进行军事高技术的研 发合作 ,使得武器 的 国防建设十调 融合于经济 建设之中 ,有效利 涉及到某一 战区时 , 力 则采取 对该 地区人力 、 物 生产和采购也 日趋国际化 ,各 国源源不断 的 用 了民用经济社会力量 ,切 实挖掘 了军队后 力、 力动员的局部动 员方式。 财 此外 , 美军还特 武器订单 ,既提高了美国与盟 国之间 的装备
为 了完善其 全球 资产 可视 化系统 ,建立 了大
再次,美国通过在 民用产业生产线上安 型的数据库 , 利用各种智能手段, 实现了在储 、
时后勤动员经验教 B , l 又修改并完善了《 I 1 美国 插军事智囊团的办法 , 从根源上促进 了军民两 在 运物资的可视化 ,不仅使战区司令都能够 国防生产法》 美国国家安全法 、 《 中与后 用高技术的融合发展。 在战 争中为了方便伤员 及 时汇总后 勤需 求量 ,而且使远 在美国本土
法律法规 , 它们相互交织 , 为美军后勤动 员提 补多少的精确化动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重要后勤保障支住 , 政治、 i 茚 经济、 外交等 供 了级动员。 美军 手段, 积极动员和利用盟国设施和资源, 为部 根据战场的不同 奇 员划 分为总动员和 队及时 电单 物资、 、 动 药、 油料 医疗及运输等 方
近年来,美国针对后勤动员方式进行调 装折叠式滚轮这一小小 的创意 , 既提高 了 员 伤
整 ,采用平时积储与战时扩张 二者 并用的形 抢救的成功率又不影响飞机的正常使用。
伊拉克战争伊军战斗力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伊拉克战争伊军战斗力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英联军空中打击与地面作战同时进行,尤其是地面进攻,对美英联军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美英联军的地面进攻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及时、通畅的军交运输保障功不可没。
保障过程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都将敌方的交通运输设施作为重点摧毁目标。
而这次伊拉克战争则不同,美英联军为了保证地面进攻作战和后勤供应,对伊拉克境内的交通运输采取了主动控制和利用的战略。
战争打响以后,为了保证后勤保障的顺利进行,美英联军为夺取伊拉克南部战场上的港口、机场、桥梁和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法奥半岛和纳西里耶等地区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与伊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打通了连接波斯湾的航道,基本控制了伊南部港口,抢占了部分机场,建立了后勤保障基地,开辟了从科威特边境直抵巴格达前沿的运输补给线。
为了保证运输补给的畅通,以美军为主的联军将具体的后勤补给行动分成5个步骤:①前线作战部队用手提电脑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发出具体物资补给请求。
②后勤保障基地按照战前预算,根据战场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综合各部队发来的临时请求,使用大型运输机和货轮向科威特运输货物集装箱,每件集装箱外壳上均有电子标识,记录集装箱内所装货物的名称、数量和所供应的作战单位番号。
③货物到达前线港口或机场后,装到货车上。
一般一个货车车队由20—30辆车组成,包括能装载5000加仑(约2.3万升)的油料车、载货车、送水车、维修车和牵引车等。
④在武装直升机、“布德雷利”战车和小股武装人员的护送下,后勤保障车队对前线作补给运输,每到一处供应站卸货后,运输队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总部通报货物清单。
⑤供应站利用装甲车将货物运至前线作战部队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部队拥有数百辆货车,车队行进速度在24-48公里/小时之间,美军至少每隔90公里就设一个后勤供应站。
美军军事后勤保障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军事后勤保障对我军的启示摘要:随着冷战结束.世界逐步向着多极化格局过渡。
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世界科技进步、知识创新速度大大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全球形势的变化和未来战争的需要。
各个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发展军事理论,在发展和改进武器装备的同时,也积极研制和开发后勤装备作为未来战争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的空军.其后勤保障任务更加繁重。
后勤装备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至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到前几年的伊阿两次战争,美军在这几场高技术信息化局部战争中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些与美军及时、高效、精确的后勤保障密不可分,其先进的后勤保障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借鉴美军灵敏的指挥体制、机动灵活的后勤保障的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军后勤保障水平,这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保障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军完成未来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
本文主要以外军的军事后勤保障为例来剖析。
关键词:美军后勤保障引言军事后勤是伴随着军队的出现而产生的。
军事后勤的根本职能就是把国家提供的经济力量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
后勤对军队建设和作战的保障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后勤的依赖性越大,后勤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
现代战争中,军事后勤保障必须准确、准时的满足部队需要。
1、外军利用民力实施后勤保障1.1使军标尽可能向民用标准靠拢利用民力实施后勤保障具备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西方国家开展军队后勤保障业务早,规范供货商、军队、政府在后勤保障社会化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体系建设较为完备。
美军近年积极修订军用标准,使军用标准尽可能向民用标准靠近。
国家和军队有关社会化保障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对规范管理社会化保障体系中的私营公司和合同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军队推进社会化后勤保障提供了法律保障。
1.2合同管理的保障为了具体落实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业务,通过与民力公司签订合同建立正规而且成熟的契约式交易模式。
合同是明确交易双方义务和权利的有效载体,是交易双方合作的法律保证。
通过伊拉克战争透视美军现代战场上油料保障
跨层补给。在此次战争中,美军的作战补给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以往的战争中,一般都是先建立一个主要的补给基地,战线向前推进一段距离后,再建立一个补给站,如此为前线部队提供补给;而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则是由远离战场的阿里法贾恩补给大本营直接向前线部队提供补给。战争打响后,美军后勤部队派出了一支每辆车可装载5000加仑柴油的油罐车队,从补给大本营出发,缓慢地跟在第三机步师后面,以保障油料供应。
空军基地是油料保障的依托。为保证飞机大规模、高强度出动对燃料补给的要求,部署在海湾地区的美军空军基地开设了快速加油系统,采用压力加油方法,可同时为多架飞机、多机种加油。同时,各机场还配备了大型加油车,其容量达2万多升,加油速度2000升/分,以备应急之用。
(解放军报2003年05月14日第12版)
海上接力补给充分
此次战争,美海军在海湾先后部署了6个航母战斗群。在作战状态下,每艘航母每天要消耗400-500吨舰用燃油,平均3-4天就需要伴随保障船补给一次。
美军的海上油料补给,采用三级保障体制,实行接力运输。一线保障编队编入航母战斗群,每个航母编有2—3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或综合补给船,每艘舰船约能运载20000多吨燃料。舰上设有补给站,配有直径为150—170毫米的输油管线,每小时可输送燃油400—700吨,对航母群实施伴随保障。二线保障编队编有十几艘到几十艘的油船,对作战舰艇进行二线穿梭支援,负责将燃料从中转基地或前沿基地运至战区附近,为航母群和伴随保障舰船实施油料补给,以弥补伴随保障的不足。三线保障编队主要由货船和其他商用船组成,主要任务是将燃料从战略后方运至中转基地或前沿基地,使基地始终保持足够的燃料储备量。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备维修保障的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后 勤精 确保 障是美 军 提 出的新 理论 。主要指 充
的 维护 。 同时 , 五角大 楼 的后勤 专家 也通 过先 进 的通
本 。远 程维 护是 通过 维修 人员 与另一人 员或 信息 源
之 间 的 资料 或 信息 的电 子传 输 , 以便 在 维 修任 务 期 间应 用更 多的 经验 。实 现 了在 第一 时间完 成较 高质 量修理 , 并且 在 有 效 时 间 内通过 分 享 经验 而 实现 战 场快 速抢 修 。具体 是使 用视频 、 音频 、 数据 通信 等技 术手段 , 依 据专 家 意见实 现远 程协 同技术 支持 、 远程 故 障识别 和维 修 、 知识传 递 、 协 助 现场技 师进行 实时 诊 断等 功能 。 其 优 点是 提高军 事装 备完 好性 、 增强军 事展 开 时 的维护 能力 、 减少 冗余投 资 、 使 技术 资源和 专 家意 见得 到有 效利 用 、 提供实 时维护 支持 水平 、 减 少 测试 设备 投资 、 替代 传 统的测 试诊 断设备 等 。
1 ) 方便 的 自我保 障 。美 军 一直在 利 用信 息化 技
术 提高装 备 自我 保 障能力 。此次 地 面进 攻 的美 军坦 克 配备 了数 字 诊 断 与预 测“ 工具 箱 ” , 用 电 子技 术 手 册替 代 书面手 册 。 装 备使 用者 可按 照新 的手 册 , 对装 备进 行 简单修 理 ; 对 那些 搞不 懂 的问题 , 还 可 以借 助
美军精确后勤保障对我空军后勤建设的影响与构思
美军精确后勤保障对我空军后勤建设的影响与构思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手段进一步完善,体现了美军新型精确后勤保障措施的重大影响。
研究美军精确勤保障特点,对加快我空军后勤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美军;精确后勤;影响;构思。
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军队正在加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在推进军事战略转型的过程中,率先开始了对后勤保障新模式的探索。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运用先进的信息主导型保障系统实施后勤补给保障,进一步地凸显出美军现代精确后勤的雏型。
1、美军精确后勤理论的概述所谓”精确后勤”就是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手段,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建设和运用后勤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为部队作战提供准确数量、质量的物质技术保障,使后勤保障的适时、适地、适量原则达到尽可能精确的程度,实现无缝隙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效益,节约后勤资源。
2、美军精确后勤理论的基本特征2.1 技术保障指挥集成互联。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启动的”全球战斗保障系统”,首次实现了战争信息的”大集成”。
这个系统,通过计算机存取重要的后勤数据,并为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的军事行动和后勤人员,提供急需的紧缺资源可视性信息。
美军通过网络实现了不同兵种、不同作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还把后勤供应的信息与作战信息集成在一起。
2.2 战场物资管理全程可视。
伊战中美军后勤依托”全资产可视性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在储资产、周转资产和在运资产等的可视化。
”全资产可视性系统”使得相关部门可以全程跟踪”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使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补给保障的有效性。
2.3 战场物资补给灵活高效。
美军的战场物资补给,主要是依托本土和战区的后勤基地,发挥高技术手段的作用,综合运用空中、海上、地面等运力,实施远程投送、立体补给和伴随保障。
2.4 战场修理”自助餐”与远程支援。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伴随保障使后勤力量和作战力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战场修理的”自助餐”,随时随地向作战部队提供保障,极大地提高了精确后勤效能。
感知与反应后勤及装备保障转型建设启示
中图分 类号 : 0 5 E 7
装备 保 障
转 型 建设
启 示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1 4 4 ( 0 9 0 — 0 5 0 17 — 5 7 2 0 )3 0 4 — 4
一
、
引 言
2世 纪 的第一 场 信息化 战 争—— 伊 拉 克战争 , 美 军看 到 了 网络 中心 战 的巨 大 1 让 威力 ,也 更加 坚定 了美军加 强 网络 中心 战样 式 的联 合作 战 的军 事转 型 方 向和决 心 。 为适 应 网络 中心 战 的保 障 需要 ,美 军在 总 结伊 拉 克 战争 经 验教 训 的 基础 上 提 出 了 “ 于作 战 的感 知 与反 应后 勤 ” 适 的理念 及 一 系列 的理论 。 美军 把感 知与 反应 后勤 作为
瞳 霞 2 9 熹3 篱3卷 §琶 0 年 0 0 劈3
二 、 知 与 反应 后 勤… 感
一 i 一i ̄ 一 | — 一 !I 一._ i j ii } : l i ! i ! i ! 一 ¨ ~ _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些 科学 理论 , 网络理论 、 应 系统 和混沌 如 白适
壁 垦 勤 鱼堡 型建 示 装备研究 廑 瞳转 设启
感知 与反应 后勤 及 装备保 障转型建设 启示
E l t n e to n e n —Re D n o s is n i e m n fSe s —a d gh s O d L git c t r n f r t n Bu l n f Ou i a y E i o T a so ma i i g o r M l r qupme t Su o t o di i t n pp r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兵力部署、战略投送、精确打击、快速机动、信息获取处理和决策、后勤保障和官兵素质等诸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准,体现了其超级大国的军事实力,其诸军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仍然是其他国家难以与之相比的。
在实力悬殊的对比之下,伊拉克军事上的失败是必然的。
但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还要取决于人民是否支持。
由于美国发动入侵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不成立,遭到伊拉克和世界人民的反对,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仍不能取胜。
1.美国战略决策和战略指导错误。
美国政府高估了美军入侵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可行性,高估了军事力量所能发挥的作用,对全球和中东地区人民的反美情绪估计不足,对军事占领后伊拉克人民的反抗斗争准备不足,美军在战后重建行动中遭到挫折时,也未能及时进行战略策略的调整,导致其被动,是伊拉克战争无法取胜的重要原因。
美军重新犯了在越南战争中的战略错误。
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认为越南战争美军失败的原因是:对敌人的意图进行了错误的估计,用自己的经验模式看越南人民和领袖;低估了人民的力量、忽视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信仰;没有认识到高科技装备在非正规作战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实施军事行动之前和之后没有与国内公众进行深入讨论,没有认识到美国也不是万能的;没能组织一个高效的领导班子去处理战争中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美军占领伊拉克的代价远远超过美国最初的估计,而且至今还没有结束。
美国即将离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陆战队上将2007年9月14日说,自己在伊战初期错误估计形势,认为伊军和老百姓都会欢迎美军的“解放”,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导致驻伊美军数量不足,使伊拉克局势不断恶化。
美国先发制人的战略已遭挫败,所依据的两个假设被伊拉克战争证明已不可行:一是美国能获得对手能力和意图的可靠情报;二是美军有技术优势使战争的代价显著减少。
战争初期此一理由似乎还有说服力,但到了今天,证明其假设是错误的,拉姆斯菲尔德倡导的军队转型计划已遭到重挫。
【案例】日本专家解读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保障(上)(讨论素材之一)
【案例】日本专家解读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保障(上)(讨论素材之一)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江畑谦介[日]/著张冬/译何柏生/校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在军事后勤(补给)方面被评为大获“成功”。
当然,也有各种各样值得反省之处(教训),但至少在没有重复海湾战争后勤拙劣表现这一点上是大获成功的。
而这一成功的背景是发生了信息革命。
1.后勤新技术的应用一、射频识别标签即使前线补给部队缺乏补给品,作战部队也能知道:补给品目前位于何处、何时能够到达。
用于获取这种何处有何物,目前位于何处的信息,不仅必须依靠计算机辅助型联合采购和后勤保障系统那样的库存控制计算机系统,而且还必须依靠安装于装有补给品的集装箱上的射频识别标签的实用化。
射频识别标签系统是一种能够在其路过地点方便地读取集装箱内物资品种、发送地、接收人等信息的系统。
如果能将其网络化,就能实时掌握补给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位置,不论补给品是装载于集装箱船的舱内,还是装载于驶在沙漠途中的拖车上,从而能够估算出补给品的到达时间。
美陆军从“海湾战争”之后着手利用射频识别标签技术。
在联合国授权的海地进攻行动(1994年)以及与前南斯拉夫联邦的分裂独立有关的维和行动中,美军后勤对射频识别标签技术进行了试验性应用。
在1995年下半年开始的向波斯尼亚的部署中,前送物资的35%安装了射频识别标签;1995年春,在科索沃维和部队的部署中,78%的前送物资安装了射频识别标签;在2001年10月开始的“持久自由”行动中,这一比例增大到85%。
在伊拉克的形势趋于紧张的2002年,当时的司令官汤米·弗兰克斯上将下令出入于中央司令部责任区及在该区域内移动的货物必须百分之百地安装射频识别标签。
2004年7月30日,负责采购、技术与后勤的国防部副部长办公室发布了以下政策:“在与国防部有关的所有活动中,立即开始应用具有大数据收发和记忆能力的主动型射频识别标签”。
向美军出售射频识别标签的美国萨维技术公司与国防部签订合同,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置350个查询站。
数量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力量
数量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力量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车队海上传送带作为美军海湾战争后规模最大的战争——“伊拉克自由”行动,所消耗的物资高达23.5万吨,相当于把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全部家当搬到中东。
为此,美军后勤力量动用了其所属的3个全球运输系统的全部力量。
首先,军事交通管理司令部(MTMC)将要送往作战地区的兵员、物资等运送至港口集结。
然后在2003年1~3月中,这些物资由空中机动司令部(AMC)的运输机和军事海运司令部(MSC)的运输船运往战区。
就规模而言,AMC虽居世界第一,但面对如此巨大的运输量仍然只能承担其中时效性最强的部分。
战争前后,AMC的运输机累计出动5700架次,空运士兵5.5万人以上、货物4万吨以上。
实际上,美军参战部队仅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人数即达到30万人,最多的时候在4~5天内有6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被空运到战区。
考虑到长途海运造成的疲劳,兵员几乎必须空运,而空军大型运输机又具有运送多种武器装备的专门设计,因而在运送兵员的同时还必须运送一部分装备,为此大部分兵员的运送转而由动员的民间预备航空队的客机负责。
这支力量在伊拉克战争中达到了每天450架的规模。
战略机动的主力还是MSC。
包括租用船只在内,它在伊拉克战争中最多时(2003年3月底的高峰期)投入了167艘船只,达到其最大动员能力(214艘,包括租用船只)的78%,在美国至科威特之间的航线上,平均每隔133千米就有1艘运输船,构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海上传送带”。
在这167艘船只中,包括海军舰队补给船(油船和补给舰)25艘、特种舰船3艘、海上预置舰33艘(11艘属第1、第2海上预置中队,装载着海军陆战队装备)和海运船106艘。
最后一类船只主要装载地面部队的重型武器装备。
由于它没有任何自卫能力,为防止海上恐怖袭击,每艘船也顺便运载了1300名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预备役士兵。
伊拉克战争中海运的美军后勤车辆在海运船只中,6万吨的大型中速滚装船(LMSR)已成为主力。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上午10点36分(巴格达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美军部署在红海的"邦克山"号巡洋舰上一声巨响,首枚战斧巡航导弹呼啸着刺入夜空,杀向伊拉克.紧接着,部署在波斯湾和红海上的美国军舰相继发射了约36枚战斧巡航导弹.几乎与此同时,两架从科威特起飞的F-117隐形战斗机也到达了巴格达上空,每架投掷了两枚重1 880 kg的精确制导炸弹.一时间,巴格达城区爆炸声四起,空袭警报纷响.随后,美军驻科威特第3机步师向伊拉克境内目标发动了猛烈炮击,从而开始了一场进入新世纪后,影响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格局的又一重大局部战争--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是美英联军在未经联合国授权情况下发动的一场大国对小国、强国对弱国的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局部战争,是新时期核威慑情况下不对称高科技局部战争的典型代表.在这次战争中,美英联军依靠先进的C4ISR保障系统、空间信息系统、强大的航母平台、绝对优势的制空权以及大量的精确制导导弹和炸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伊拉克战争正好发生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进行当中,这次战争所表现的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体现了划时代转变.首先信息作为现代战争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日益上升,掌握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其次,非接触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远程精确打击将主导作战进程.三是战场对抗的体系化.单一军种的独立作战逐渐消失,传统的军种分工趋于模糊,未来战争将是海陆空天电一体化的战争,体系对抗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四是太空成为国际军事竞争新的战略制高点.以天制天、以天制地的争夺日趋激烈,未来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展开.伊拉克战争对于国防建设、新军事变革以及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的启示很多,本文侧重分析了美英联军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导弹武器以及其保障系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对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的启示.2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2.1 大规模使用低成本精确制导武器对这次战争的胜负起了决定性作用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又一次集中使用了大量的新军事装备,特别是通过使用大量精确制导武器,提高打击精度,以最小的弹药代价有效毁伤了所要打击的目标.据统计,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在美军投放的全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占约7%;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了全部投弹量的35%~38%;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了全部投弹量的70%.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军队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有可能超过90%.大规模使用了采用卫星制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这次战争最为显着的特点.美国建立的GPS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借助于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的18颗卫星和各种地面系统,可以自动显示出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定位精度达到了不超过15 m,测速的精度达到0.1 m/s以上.这次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还特意发射了6颗卫星,使卫星定位精度不超过7 m.同时卫星制导武器的使用,还大大缩短了作战规划时间,提高了攻击目标的灵活性.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这些精确制导武器的性能很高,但其成本相对过去而言较低.如这次战争中大量使用的战术战斧导弹的生产成本仅是原战斧Ⅲ型导弹的38%左右,这使得美英联军大规模使用这些精确制导武器成为可能.2.2 航母是美国进行全球干预的移动大本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说:"当危机这个词在华盛顿出现的时候,无疑美国人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最近的航空母舰在什么地方?"为了实现其全球霸权,美国建立了全球最强大的军力,而航空母舰则是其最为倚重的武器平台.美国海军认为,全世界88%的人口和80%的国家首都都位于海岸线以内不到100 km的地区,均处于航空母舰和舰载巡航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内.这次伊拉克战争充分证明了这一特点.美军目前拥有13艘大型航空母舰,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就使用了其中的5艘航母作为实施精确打击的作战平台,每天都有数以百架次的载着精确制导炸药的作战飞机从这里起飞,执行精确轰炸任务,航空母舰成为美国进行全球干预的移动大本营.2.3 信息优势决定战场优势,空间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对这次战争的胜负起了核心作用此次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外电有专家评论认为,美军以极其微小的代价获得了极大的军事和政治效益,主要是得益于战场上的信息优势,现代战争充分证明了"信息优势决定战场优势".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在空间部署了50多颗军用卫星,并征用了多颗商业卫星,还在空中部署了"全球鹰"、"捕食者"等多种无人侦察机和E-3、E-8预警机,从而形成了空天一体的信息优势.其卫星上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能克服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侦察,对伊军军事部署及调动情况一览无余,从而使美军各级都能适时掌握第1手情报.战争伊始,美军便以空天一体化的信息武器系统,采用强电磁打击与战略空袭相结合的方式,对伊军的战场识别系统与信息系统实施瘫痪性打击,从而掌握了战场上的制信息权.信息技术的核心要素是发现目标快、传输命令快和精确打击快.适应这一特点,美军的作战理论正从"以平台为中心"向"以信息为中心"变革.可以看到,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改变了机械化战争形态中的单一兵器、单一兵种、单一战场间的单元式对抗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作战体系为主体形成的整体性对抗,因而在军事对抗活动中,制信息权之争便成为制胜的关键所在.制信息权是高技术战争中诸多主动权争夺的焦点,无论是制空权、制海权,还是制火力权、制机动权等,都与制信息权紧密相关.因此,凭借信息优势来控制战场、夺取胜利,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尤其突出.2.4 制空权是美英联军速战速胜的关键1921年杜黑在《制空权》一书中提出的"空中战场是决定性战场"的结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多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得到完全的验证,空中力量已经成为现代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制空权就没有现代战争的主动权.这次的伊拉克战争说明这个观点仍然正确.从伊拉克战争头几天的形势来看,拥有制空权的美英联军完全占据了战场主动权.美军空袭飞机仅遇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抵抗,损失不大;开战第2天,美英联军的地面部队就长驱直入伊拉克纵深地带,这主要归功于美国拥有绝对的制空权.而伊拉克军队拥有的战斗机没有升空作战,完全丧失了制空权.在这种情况下,再精锐的地面部队也难以掌握主动,只能被动应战,很难取得战争胜利.2.5 有针对性的新概念武器的使用在这次战争中,美英联军还针对性地使用了一些新概念的武器,如石墨弹、电磁脉冲弹等,这些属于"软杀伤"范畴内的武器的使用,对一些特定目标,如电厂、电台、通讯系统等,造成了长时间的特定功能性杀伤,有利地支持了其它武器系统的正常使用.3 启示3.1 加强武器装备的顶层规划和设计未来战争将不再是单兵种的独立战争,而是多兵种协同、海陆空天电多维作战的体系战争.为了更好地提高体系作战的能力,应该做好武器装备的顶层规划和设计,既强调各类武器的协同发展,又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杀手锏武器,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装备力量不对称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3.2 战略核威慑是保持大国地位的保障核威慑战略指以核力量的非核使用为手段,迫使对手放弃发动核进攻,从而达到国家的政治、军事目标安全的方略.这里所说的"核力量",包括战略、战术核力量;"非核使用"是指以核力量的研制、生产、部署、调动、演习等非核爆炸方式显示核武力,或以核武器的使用相威胁,迫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打赢高技术的局部战争,必须要有战略核威慑力量作后盾.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核威慑战略仍在盛行.美国、俄罗斯最近已多次重申,将继续奉行"核威慑战略",强调在目前国际形势下,不仅不能放弃对于核武器的依赖,而且应设法加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战略核武器同样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尤其是在常规武器方面是弱势时,战略核武器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常规武器方面的弱势,起很好的综合军事力量平衡作用.这也是遏止战争或减小战争规模的最有效手段.3.3 提高导弹武器生存能力是当务之急从这次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美国在先进侦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高精度打击能力等方面不断增强,其军事策略也着重于先发制人,重点打击.在改进已有和研制未来的导弹武器时,应将导弹的生存能力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高导弹的机动能力、伪装隐蔽能力、抗破坏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使导弹武器系统在强敌多波次打击下能够生存下来、发射出去.3.4 反航母武器是未来局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军事强国都拥有航母编队,并将其作为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平台.一旦发生局部战争,强敌势必会使用航母作为其介入局部战争的作战平台,如果拥有多作战平台、技术先进、作战性能优良的反航母武器系统,将会使得强敌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是否介入战事,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即使强敌真正介入,反航母武器的有效使用也会对其航母编队造成重大损伤,从而减弱强敌的介入程度.3.5 低成本、高性能是常规战术导弹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提倡"非接触式、零损伤"的现代局部战争中,常规战术导弹往往执行的是第1波次的打击任务,因此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对后续战事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纵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4次重要的局部战争中所使用的常规战术武器以及其取得的作战效果,可以看到常规战术导弹的发展趋势为:a)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三军通用;b)采用精确制导等先进技术,提高导弹武器的打击命中精度等性能指标;c)提高武器系统作战使用性能,实施快速打击;d)降低武器系统成本,大规模使用.同时,从这4次局部战争来看,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需要大量的常规战术导弹,因此,导弹武器的批量生产能力是战争胜利最有力的后勤保障之一.3.6 精确制导导弹和弹药是高科技局部战争中最重要的作战武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军队正在由"体能型"、"技能型"向"智能型"的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兵器对抗向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发展,由单纯的防守型向攻防并重发展,由临空、近距作战向防区外远距离作战发展.因此,21世纪的战争,对制导武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立完善的作战系统,对不同目标具备精确的打击能力,同时具有高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和战场适应能力.3.7 完善的防空体系是拒敌于国门之外最重要的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在军事领域里广泛应用,当隐身飞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一系列可在防区外攻击的高性能武器出现在战场上以后,防空作战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变了,那种单纯依靠防空兵器,在敌空袭兵器来袭的末段进行消极防空的传统方式,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已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能为力.未来的防空体系应该是积极防御、攻防兼备的系统,强调对多用途作战飞机、巡航导弹、空地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等目标的综合攻击能力.同时,针对目前军用卫星系统在空袭体系所占据的关键地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太空空袭兵器的新威胁,必须形成防空防天一体化作战能力,空中和空间平台发射的拦截器将成为主要作战兵器.4 结束语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但这次战争对于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的影响还会延续下去.认清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战略格局及国家安全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于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化解战略风险,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巨大的意义.。
美国军队的后勤装备情况
第一章美国军队的“敏捷后勤”一、敏捷后勤的提出背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并仍在推动着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
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的精确制导武器约占武器总数的9%,在“沙漠之狐”行动中上升至约70%,而在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中则高达98%。
高技术兵器纷纷登场并大量运用于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从而使传统的军事力量得到重塑,军队的组织结构、作战方式、军事理论、教育训练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后勤系统必须变革以便与其它领域的变革相匹配。
美国陆军参谋长Dennis Reimer将军说:“没有后勤的变革,就不可能有军事上的变革。
”冷战时期后勤保障结构以大量的超前配置、向前接近并依赖于巨大的存货为特征,随着苏联及华约的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军重新定位了它的全球战略计划,这将直接导致其军队内部事务的改革。
由于后勤是军队的血液,后勤变革便首当其冲。
美军当前面临的一项最重要挑战就是进行后勤改革,为实现其未来的战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敏捷”的军队需要同等的“敏捷”后勤。
在2000年美国陆军后勤高层会议上,陆军参谋长Eric K. Shinseki将军强调陆军改革的核心是后勤(改革)过程。
因为要达到陆军改革所需要的“敏捷”,将主要依赖于建立一个“敏捷”的后勤结构。
他解释说,在配置部署时,陆军需要移动的80%并不是士兵而是“物资”——武器、装备和供给,而这是后勤的范围。
所以说,“后勤结构的‘敏捷’使得军队变得‘敏捷’”。
而美国空军2025年研究报告“Dynamic Response Logistics:Changing Environments,Technologies,And Processes”指出,当前的任务是缩减后勤的规模和减小后勤“尾巴”,到2025年军事后勤的重要目标是提供“灵敏”的、“敏捷”的后勤系统以对军事作战进行高效和有效地保障。
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第17卷第3期装Eg:乓--r程学院学报V01.17No.321墼篁2旦!!塑墼呈!垒罂!型!墼!至坠蜜矍垒堡垒!垒坠§望;!!垒2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何嘉武郭秋呈(装甲兵工程学院技术保障工程系,北京100072)摘要: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成功地实施了后勤(装备)保障,在保障准备、保障方法、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为我军做好新形势下的装备保障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美军:伊拉克战争:后勤(装备)保障:启示中图分类号:E271.3文献标识码:A伊拉克战争是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之后,爆发的又一场较大规模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此次战争中,美军的后勤(装备)保障虽然出现了短期的困顿局面,但还是强有力地支撑了美军的前线作战,掌握了作战最后的主动权,其有效的措施和成功经验值得关注。
1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的特点1.1以时效为目标,保障准备快速周密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快速全面的保障准备是实施有效保障的前提,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伊拉克战争中,虽然伊拉克军队战斗实力较弱,装备性能落后,但美军为谋求速战速决,周密计划,后勤(装备)保障准备工作非常充分。
一是快速动员保障力量,增强保障的及时性。
此次伊拉克战争,美军启动了国家战争动员机制,并实施了全方位的快速动员。
战争准备阶段,在海上运输方面,美军除紧急动员了大量的海军预备役船只外,也征用了不少本国民间商船;在本土陆地运输方面,美陆军军交管理局大量动员铁路和汽车运输部门,协助完成作战装备物资的装载运输。
另外,美军还广泛动员征召了大量装备维修、工程建筑等专业技术人员。
战争中,美军还及时动员了包括民用航空业、化工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特种设备制造业和航运业等在内的许多行业,为美军提供保障服务。
二是提前装备物资储备,增强保障的预见性。
美在阿富汗反恐作战基本得手后,就开始向海湾地区运送和囤积作战物资。
最新-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精品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1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英联军空中打击与地面作战同时进行,尤其是地面进攻,对美英联军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美英联军的地面进攻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及时、通畅的军交运输保障功不可没。
保障过程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都将敌方的交通运输设施作为重点摧毁目标。
而这次伊拉克战争则不同,美英联军为了保证地面进攻作战和后勤供应,对伊拉克境内的交通运输采取了主动控制和利用的战略。
战争打响以后,为了保证后勤保障的顺利进行,美英联军为夺取伊拉克南部战场上的港口、机场、桥梁和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法奥半岛和纳西里耶等地区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与伊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打通了连接波斯湾的航道,基本控制了伊南部港口,抢占了部分机场,建立了后勤保障基地,开辟了从科威特边境直抵巴格达前沿的运输补给线。
为了保证运输补给的畅通,以美军为主的联军将具体的后勤补给行动分成5个步骤:①前线作战部队用手提电脑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发出具体物资补给请求。
②后勤保障基地按照战前预算,根据战场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综合各部队发来的临时请求,使用大型运输机和货轮向科威特运输货物集装箱,每件集装箱外壳上均有电子标识,记录集装箱内所装货物的名称、数量和所供应的作战单位番号。
③货物到达前线港口或机场后,装到货车上。
一般一个货车车队由20—30辆车组成,包括能装载5000加仑(约23万升)的油料车、载货车、送水车、维修车和牵引车等。
④在武装直升机、“布德雷利”战车和小股武装人员的护送下,后勤保障车队对前线作补给运输,每到一处供应站卸货后,运输队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总部通报货物清单。
⑤供应站利用装甲车将货物运至前线作战部队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部队拥有数百辆货车,车队行进速度在24-48公里小时之间,美军至少每隔90公里就设一个后勤供应站。
浅谈伊拉克战争美军装备保障的特点及启示
浅谈伊拉克战争美军装备保障的特点及启示
赵锋;丁雷
【期刊名称】《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年(卷),期】2009(000)018
【摘要】@@ 一、美军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rn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备保障的"超前性、整体性、针对性、高效性和精确性"等特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力地保障了部队的战斗行动,为其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页数】1页(P110)
【作者】赵锋;丁雷
【作者单位】装甲兵技术学院学员二大队;装甲兵技术学院学员二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1
【相关文献】
1.美军装备保障训练转型做法与特点及启示 [J], 陈祥斌;令狐昌应;张爱民;伊洪冰
2.浅谈美军境外作战中后勤保障的特点与启示 [J], 李金涛;郭振滨;朱文娴
3.伊拉克战争美军装备保障措施和特点 [J], 何嘉武;郭秋呈
4.伊拉克战争美军心理战特点及启示 [J], 吴义龙;彭岩
5.伊拉克战争美军卫勤保障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J], 贾万年;郭树森;田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
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
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置,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
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
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
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
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
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
方案-伊拉克战争装备审计对我军装备审计的启示
伊拉克战争装备审计对我军装备审计的启示'伊拉克战争装备对我军装备审计的启示伊拉克战争渐渐远去。
综观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后勤保障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军后勤保障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打得赢”不无裨益。
作为既不直接提供经费物资保障,又不直接生成战斗力的军队审计部门,也从中得到很多新的启示,尤其对装备审计,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上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审计联盟部门把装备审计放在了比较突出的位置。
因为美军深知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必须加大装备审计力度。
战争中美英联军投入了轰炸机、战斗机、攻击机、预警机、运输机、空射和舰射航导弹、空地精确制导导弹、地空反导武器系统和机载空空武器等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形成了远、中、近,高、中、低,攻防互补的立体态势,空中力量日均出动约1000架次,对伊拉克的中心、军事装备和人员、共和国共卫队驻地实施了高度的“震慑”性全面轰炸,在高强度的空军打击下。
美英地面部队快速前进。
一路上即使遇到伊军局部抵抗,也首先召唤空中力量预以致命打击。
这场战争中,空中力量确实发挥了主导作用。
伊拉克战争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想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
必须有高技术的装备,要着眼未来作战需要,加强装备现代化建设,加强高科技装备在军事领域的广泛。
并有自己的“杀手锏”,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
我军近几年对武器装备的研制、购置及维修投人较多。
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大装备经费审计力度,提高装备经费使用效益。
笔者认为审计应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来开展装备审计。
一、装备审计的重点战场是瞬息万变的。
我军审计部门成立之后,部队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洗礼,战场、战时审计没有可寻。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平时抓审计落实,着眼战时借鉴先进国家军队的审计经验。
在这种前提之下,应当循序渐进的开展我军的装备审计,平时严格审计,战时才能有更进一步开展装备审计的基础。
(一)要把装备购置纳入审计范围审查装备购置,要按照新武器装备、主战装备优先的原则,对装备购置的数量、单价、费用等进行审计,确保装备费用的合理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的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的特点
吕小茜
【期刊名称】《外国军事学术》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后勤保障对战争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特点是立体化的战略投送方式快速高效;高技术后勤装备竞相登场:社会保障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勤保障随战局变化及时调整。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吕小茜
【作者单位】后勤指挥学院研究生4队,北京邮编:1008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712.44
【相关文献】
1.浅析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情报侦察的特点 [J], 高奇
2.伊拉克战争中的后勤战——瞧:美军的后勤保障咋保的 [J], 杨文平;李亚军
3.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一体化后勤保障方式探析 [J], 董良成
4.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侦察情报手段的运用及特点 [J], 李文盛
5.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烧伤医疗后送体系和伤员烧伤特点 [J], 范晓明;张学军;夏照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3期装Eg:乓--r程学院学报V01.17No.321墼篁2旦!!塑墼呈!垒罂!型!墼!至坠蜜矍垒堡垒!垒坠§望;!!垒2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何嘉武郭秋呈(装甲兵工程学院技术保障工程系,北京100072)摘要: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成功地实施了后勤(装备)保障,在保障准备、保障方法、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为我军做好新形势下的装备保障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美军:伊拉克战争:后勤(装备)保障:启示中图分类号:E271.3文献标识码:A伊拉克战争是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之后,爆发的又一场较大规模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此次战争中,美军的后勤(装备)保障虽然出现了短期的困顿局面,但还是强有力地支撑了美军的前线作战,掌握了作战最后的主动权,其有效的措施和成功经验值得关注。
1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的特点1.1以时效为目标,保障准备快速周密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快速全面的保障准备是实施有效保障的前提,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伊拉克战争中,虽然伊拉克军队战斗实力较弱,装备性能落后,但美军为谋求速战速决,周密计划,后勤(装备)保障准备工作非常充分。
一是快速动员保障力量,增强保障的及时性。
此次伊拉克战争,美军启动了国家战争动员机制,并实施了全方位的快速动员。
战争准备阶段,在海上运输方面,美军除紧急动员了大量的海军预备役船只外,也征用了不少本国民间商船;在本土陆地运输方面,美陆军军交管理局大量动员铁路和汽车运输部门,协助完成作战装备物资的装载运输。
另外,美军还广泛动员征召了大量装备维修、工程建筑等专业技术人员。
战争中,美军还及时动员了包括民用航空业、化工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特种设备制造业和航运业等在内的许多行业,为美军提供保障服务。
二是提前装备物资储备,增强保障的预见性。
美在阿富汗反恐作战基本得手后,就开始向海湾地区运送和囤积作战物资。
到开战前,美陆军在伊拉克周边地区预置了5个旅的装备,空军储备收稿日期:2003-05-08作者简介:何嘉武(1977-),男,浙江东阳人,硕士研究生了多达67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3000多枚EGBU一27、EGBU一28激光制导炸弹。
三是快速实施物资投送,增强保障的时效性。
由于美军远离本土作战,战区资源匮乏,为解决装备物资供不应求的状况,美军除了依托其在海湾及其附近地区的9个大型基地实施就近保障外,充分协调海空运输力量,加快装备物资和保障力量的输送。
1.2以战时为重点,注重后勤(装备)保障建设的平战结合一是注重装备研制的保障性研究。
随着对装备保障性认识的不断加深,美军在装备研制时十分注重保障性研究,提出了详细的保障性要求,以确保装备的“优生”。
因此,美军装备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同时,其模块化、通用化和一体化的设计,也为装备的维护保养、修理等工作奠定了非常便利的基础。
此次战争中,担任主攻任务的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在向巴格达快速推进中,其M1主战坦克、M2步兵战车平均日推进距离达百余公里,仍然保持了较高的装备完好率。
正是由于美军装备的高可靠性,大大减轻了美军伴随保障的压力。
二是注重对现有装备的现代化的改进。
美军除注重装备研制时的保障性研究外,也十分注重加强主战装备的改进。
海湾战争后,美陆军为适应数字化部队建设要求,对其装备的M1A1系列主战坦克进行了多次改进,先后发展了M1A2和M1A2SEP型;美海军在改进的基础上,发展了新一代“战斧”BlockIV巡航导弹,这些措施增强了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提高了装备的可靠性。
三是注重保障力量实战化训练。
战前,美军针对伊拉克的地理环境,在科威特和卡塔尔美军 万方数据第3期何嘉武等;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启示97基地建立了实地战场仿真环境(阿拉伯堡垒),并结合作战部队的训练和演习,演练装备保障力量实施战场装备维护保养、抢救抢修以及物资器材补给等行动。
经过这种严格训练,装备保障力量基本具有了适应沙漠地区保障的技术和应变能力。
1.3以基地为依托,建立环环相扣的3级保障链为解决远距离作战带来的装备物资补给困难,美军运用一切手段,成功地建立起“后方基地(包括本土后方与盟军后方)一前进基地一一线部队保障基地”的3级物资保障链,环环相扣,极大地提高了保障效益,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作战的实施。
一是利用美军及英军的航空母舰作为战时保障的前进基地。
作战中,美军派遣了5艘航母,集结在波斯湾和印度洋海域。
执行空袭任务的美军战机,大都是在这些航母上完成加油和装弹等补给工作。
二是动用海上预置力量作为前进基地,及时为作战部队提供武器弹药等物资保障。
此次作战中,美军部署了42艘海上预置舰,按战略要求配置在地中海、印度洋。
海军海上编队以及舰载飞机主要由海上补给舰船予以保障。
三是利用海上战略基地作为前方基地。
印度洋上的迪戈加强亚岛是美国针对中东和西南亚的战略基地,此次对伊军事打击作战中,成为美军后勤保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支撑。
美军在该岛设立了后勤保障枢纽机构,负责组织海、空运物资的中转,并为过往的飞机、舰船提供补给。
四是利用盟国基地作为一线部队保障基地。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依托科威特、卡塔尔等海湾盟国在其境内建立了数个后勤保障基地,这些基地规模大、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保障能力强,并且提前预置了大量重型装备,是美对伊实施军事打击的主要依托。
1.4以作战行动为牵引,采取灵活的保障方式一是立足“动”,突出机动伴随保障。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根据战前所定的作战方针,提出了“弹弓”式后勤补给,即在实施前送保障的同时,强调实行机动伴随保障,要求建制保障部队随作战部队一同开进,随时对作战部队提供弹、油、修等方面的保障。
二是着眼虬陕”,实施预置保障。
预置保障,是美军保障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此次战争准备期间,美军通过向战区海域派出大量预置船,结合空中输送等方式在前方基地预置了大量武器装备。
如美陆军第4机步师在人员到达战场之前,其整师的装备物资已由40艘预置船队先期抵达作战地区,提前部署到位。
三是注重“活”,运用立体超越保障。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曾首次采用越过战区、集团军,直接将物资从美国本土保障到前线军、师,大大提高了保障速度。
此次战争,这种方式又有较大发展,如前方部队急需某些物资装备,只需向美国本土提出申请,本土即可直接投送到一线作战部队。
另外,在组织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后勤充分利用制空权的优势,使用战术运输机采取超越前方作战队形空投弹药物资和油袋,使用CH-47运输直升机超越军、师保障环节,前送装备物资、弹药器材,及时补充部队作战需要。
1.5以经济性为要求,合理运用保障力量由于美军根据其新的军事战略,大幅度精简、压缩了建制后勤(装备)保障机构,使建制保障力量战时难以全面承担大规模的保障任务。
因此,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员征召了近2万人的装备维修、工程建筑等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预备役保障力量,为其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美军认为,使用预备役保障力量是美军“以经济型后勤替代数量型后勤”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不仅可以弥补部队建制保障力量的不足,而且可以使节省下来的建制保障力量去加强伴随保障、一线保障。
据统计,由预备役力量完成保障工作,所投入的经费仅为现役部队完成同样工作的1/6。
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合理划分了建制保障力量和预备役保障力量的编配比例,并明确了各自的保障任务。
其中,占整体保障力量20%左右的建制保障力量,主要以伴随保障的方式承担野战抢修任务,占整体保障力量80%左右的预备役保障力量,承担了大量的装备运输、物资补充等任务。
1.6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实施精确保障从美军正在进行的军事后勤革命可以看出,美军已经将后勤(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视为提高保障效能的关键引擎。
此次战争中,美军应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手段、高技术保障装备,变“配给式”的装备保障制度为“输送式”的装备保障制度,实现了其“聚焦”后勤和保障一体化中的“精确”保障。
一是实施了“可视化后勤”。
对伊作战中,美后勤依托无缝(Seamless)的“全球保障信息系统”,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和运用各种保障力量,对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实施全程跟踪,并实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从而实现了实时、实地、适量的精确保障。
二是广泛运用装备状态监控技术。
美军对大 万方数据98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第17卷部分主战装备增加了内置式或外接式传感器和其物资外,也应在离开预设战场的安全海域,建立它状态监控装置,充分运用车载监控系统、自动海上预置储备,缩短战时向战区输送急需物资的检测系统、装备损伤评估系统对装备的使用和故时间。
障状况进行监控。
2.2注重平战结合,加强装备保障战备和动员建三是积极采用远程维修技术。
美军的远程维修系统(TMAINT)在此次战争中进行了广泛应用。
在战场上,它可使武器装备修理和维护人员能迅速获得急需的维修技术建议与相关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作战部队的野战修理能力。
2对我军新时期军事斗争装备保障的启示2.1着眼作战需要,提高装备保障快速反应能力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表现出了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满足了战争初期美军对后勤(装备)保障的需求。
从我军面临的作战任务来看,未来战争突然性强,装备保障准备时间短促,对装备保障快速反应要求特别高。
我军只有着力提高装备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才能更好地赢得战争的主动权。
一要建立应急机动装备保障力量。
只有建立和率先启用应急机动装备保障力量,才能够在突然和紧急任务面前掌握主动,快速反应,迅速行动。
伊拉克战争准备阶段,美军后勤的快速保障部队对保障作战部队快速向海湾机动集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加速建立应急机动保障力量,使之真正发挥“保障当前、衔接后续”的作用,是保障作战部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
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时效性高、速决性强的特点,应急机动保障力量要突出较强的机动保障能力、独立保障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
二是提升装备和保障力量的快速投送能力。
要加快装备保障准备速度,应付战争初期保障急需,就必须以立体化的方式,对装备物资和保障力量实施快速投送。
要把战略投送特别是战略空运能力的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要在装备保障力量的总体结构中编有固定的、抽组的和预备役海、空战略运输部队,重点解决应急机动部队的战略机动、远程保障及战略支援问题。
三是建立装备物资的预置储备。
预置储备是美军应急能力的基础,也是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首先动用了海上和陆上的预置物资和装备储备,对早期部署部队实施了应急后勤支援。
我军除了在主要作战方向预定战场附近建立装备保障基地预先储备部分战备设美军非常重视装备保障战备建设,也非常重视对民间力量的快速动员,此次伊拉克战争,美军在没有得到像海湾战争时多数盟国及战区附近国家支持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战争动员机制,动员了大量的预备役人员和征用了大量的民用装备,能够实现以己为主的后勤及装备保障,说明其动员机制符合战争的需要,也说明其平时的后勤(装备)保障战备建设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