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时候教育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代教育故事精选

古代教育故事精选

古代教育故事精选故事法在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更加有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教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古代教育故事一项橐 12岁夭据史料记载,项橐(公元前494~482年)是春秋时莒国人。

现在的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袁家庄,据说就是项橐的家乡,这里离日照市大约80多里。

关于项橐的身世有不同说法:一是贵族子弟。

史料记载,项氏家族的老祖宗叫姬叔度,其封地在项。

姬叔度后代项超生项橐等儿子。

二是农家子弟。

据说项橐的父亲和母亲魏氏都是普通农民,他是母亲在尔崮山砍柴时生下的,脐带还是用茅草割断的。

三是学童说。

这种说法多见于唐朝以后,以其为书院学校就读的学生。

四是老子学生说。

《战国策》中甘罗一句项橐“七岁为孔子师”,语焉不详,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

据说他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车让城”与“城让车”之辩、“落锄之数”与“落蹄之数”之辩、“沉浮”之辩,都以孔子失败告终。

遗憾的是,项橐12岁便夭折,其死因众说纷纭:有的人说他是被孔子学生杀了,有的说他是被诸侯杀了。

古代教育故事二孔融得罪曹操孔融是三国前期的神童。

《》里记载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10岁的时候,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李膺。

李膺在官场上级别高,在文化界的名望高,家里的门槛自然也就高,一般人进不了门。

孔融登门,给拦住了。

孔融说:“我跟你家老爷是通家之好。

”一个小孩儿,这么大的口气,看门人自然要去禀报老爷。

李膺瞧了他半天,硬是没有看出站在面前的小孩是哪家相识的后生晚辈,便要孔融说明其中的缘故。

孔融不慌不忙地说:当年我家老祖宗孔夫子,曾经向你家老祖宗李聃学过礼,互为师友,所以我们算是世交了。

孔融后来进入官场,做到北海太守。

但他锋芒毕露,不甘居于人下,不懂得谦卑韬晦,经常发表一些刺激曹操的言论。

他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老是挑他的刺,经常用自己的才华捉弄曹操。

曹操禁酒,孔融就写了一篇《与曹操论禁酒书》,说什么尧帝爱喝酒才成为圣人。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故事。

中国名人的家教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家教故事是关于我国名人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欢迎阅读!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一: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二: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

古代的家庭教育故事

古代的家庭教育故事

古代的家庭教育故事在古代,家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塑造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古代的家庭教育故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故事一:《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占据了重要地位。

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老师,您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回答道:“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的培养。

”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品德是他能否为社会和家庭做出贡献的基础。

因此,他对弟子们进行了德育的深入培养,教导他们遵守道德准则,尊重长辈,与人为善。

故事二:《汉武帝与卓文君的故事》卓文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与汉武帝之间的故事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经典案例。

据说,在卓文君的成长过程中,她的父亲对她进行了严格的言传身教。

他告诫卓文君要保持贞节,要有坚定的道德信念。

这样,卓文君才能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并对家庭教育起到榜样作用。

汉武帝也在家里对卓文君进行了良好的教育,培养她的美德和智慧。

故事三:《曹操与曹丕的故事》曹操和曹丕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父子,他们之间的故事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一个典范。

据记载,曹操非常注重曹丕的教育,从小就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曹操亲自给曹丕讲解历史、政治和军事知识,并教导他要有大志向,追求真理,不断进取。

得益于曹操的培养,曹丕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作品。

这些故事都充分展示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成功案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家庭教育起到了塑造人格、培养品德和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

家长应该从孔子、汉武帝和曹操等古代贤人的教育经验中吸取智慧,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后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古代有名的教子故事

古代有名的教子故事

古代有名的教子故事
古代有许多有名的教子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
境,不断搬家的故事。

她先是住在墓地旁,孟子学会了哭丧;然后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会了做买卖;最后搬到学堂旁,孟子学会了读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2.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讲述了曾子为了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不惜杀猪的故事。

当曾子的妻子要带孩子去市场时,曾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再杀猪给孩子吃。

当曾子回来看到妻子已经把猪杀了,他非常高兴,认为孩子以后会相信父母的话。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
在花园里玩耍,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其他小朋友都惊慌失措,但司马光却冷静地用石头把水缸砸破,救出了那个小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应该保持冷静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时的故事。

有一次,他的父亲带回了
一篮子梨,孔融从中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的梨留给了哥哥和弟弟。

他的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小,应该吃小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懂得尊敬长辈和关心他人的道理。

这些教子故事不仅在古代有影响力,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借鉴。

这些故事中的教育方法和价值观对现代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

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

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1、画荻教子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

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

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2、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

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

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3、断机教子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陶母戒子陶侃在青年时期作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

古代的父母教育孩子好的例子

古代的父母教育孩子好的例子

古代的父母教育孩子好的例子我国古代很多家庭都是严父慈母,古人认为“棍棒下出孝子”,因此对待孩子往往是非常严格。

一起看看古人成功教育孩子的故事吧。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篇1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字君实,是我国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出生于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受过比较系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039年考取进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主持变法.司马光持反对态度,自动离开京师,花费l9年的时问编写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事实。

此外,司马光还著有《稽古录》和《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作为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特别教育子女生活要节俭。

司马光当了宰相以后,家庭生活仍十分俭朴。

他认为节俭是一个人可贵的品德.是事业成功不可缺乏的条件。

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以此作为家教的一项重要内容。

司马光晚年时,给儿子司马康写了一封信,谆谆教导他一定要养成节俭的美德。

他说,我们家向来清寒,清白的家风要世代相承。

我从小就不喜欢豪华奢侈。

小时候,大人要我穿那种饰有金银丝的华丽衣服,我觉得太奢侈而不肯穿。

我一生只求吃饱穿暖,别无奢望。

司马光认为,“衣取蔽寒,食取充饥”。

他对儿子说:“许多人都以奢侈为荣,而我却以节俭朴素为美德。

别人取笑我,说我简陋,我不认为这是缺点。

孔子讲过,一个人因为勤俭节约而犯过失的事是很少见的。

读书人虽有志于追求真理,却以吃粗菜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学问的。

”司马光还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以俭成名,以侈自败”的故事来教育儿子。

他说,宋仁宗时的张知白,虽位在三公,俸禄很多,盖的却是布被。

春秋时鲁国的季文子,当过三朝的丞相,但他的妻妾却没有穿过帛制的衣服,他家的马也没有喂过粟。

但是西晋的石崇,官为侍中,只是一个荆州刺史,生活却极度奢侈,曾与贵戚王恺比奢侈。

有一次,他与王恺比富,用蜡当柴烧,道路两旁以锦为屏障,长达50里.令王恺自叹不如,但石崇最后在“八王之乱”中被杀死。

古代关于教育的故事

古代关于教育的故事

古代关于教育的故事从古至今,教育一直是人们所重视的,那么古代有什么教育的故事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代关于教育的故事,欢迎参考借鉴。

《岳母刺字》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

他的父母想: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

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

"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

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

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

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

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古代励志教育故事(七篇)

古代励志教育故事(七篇)

古代励志教育故事诸葛亮勤奋好学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古代励志故事三: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励志教育故事(三)孙敬悬梁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古人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欧母画荻欧阳修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与他母亲是分不开的。

在欧阳修很小的时候她母亲郑氏就开始给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道理。

她教导孩子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就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

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到了欧阳修上学的年龄,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纸笔,郑氏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

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

所以欧阳修的笔风及文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就是欧母画荻的典故。

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断机教子孟子年少时不认真学习,有时还会逃课出去玩,有一次孟子逃课回家,母亲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课,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孟子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跪在地上请教母亲。

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割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

学习如果不一直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恍然大悟。

从此以后专心读书,成为一代圣贤!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诸葛亮教子“志当存高远”诸葛亮一生为国为民,克己奉公,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他教育子女要有远大的志向,五十四岁时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著名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子女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告诫子女想要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首先要静心静思,不断修身和自省;要自我约束,不放纵自己,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古代教育孩子故事,这些故事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们不断前进,它们语言优美、发人深省,有利于帮助小朋友们形成正确的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元觉劝父)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

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

”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

”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

”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汉文帝侍母)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

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

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

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

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李绩焚须)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

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

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

古代教育小故事

古代教育小故事

古代教育小故事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教育寓言故事。

古代教育寓言故事1:买椟还珠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

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寓意: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古代教育寓言故事2: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古代伟人教育孩子事例故事

古代伟人教育孩子事例故事

古代伟人教育孩子事例故事中国古代有很多伟人,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吗,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代伟人教育孩子事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伟人教育孩子故事1、一叶蔽目三国时期邯郸淳《笑林》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楚国有一个书生,家里很穷。

一次,他在读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时,看到书中写着:“螳螂捕蝉时用来遮蔽身体的那片树叶,具有隐身的功能。

”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蝉时藏身的叶子。

一天,他果然看到一只螳螂藏身在一片树叶下,正准备捕捉它前面的蝉。

他兴奋极了,连忙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谁知,由于太激动了,居然没有拿住,那片树叶就飘飘摇摇地掉落在树下,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再也分辨不出了。

于是他找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打算一片一片地试。

书生拿起一片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然后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回答:“看得见。

”他又举起一片树叶问:“你能看得见吗?”如此反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就这样整整被问了一天,妻子实在是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就随口答道:“看不见了!”他一听喜出望外,连忙带着这片叶子到集市上去,拿了别人的东西就走。

店主十分惊奇,把他抓住送往官府。

县官也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书生说了原委,县官听后大笑,说道:“你真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呀!”智慧小语:凡事要看清全局,就要拓宽心量,学会适时地放下曾经的失意,勇敢地面对未来;要保持理智,就要捐弃狭隘与偏执的固守,让心灵在平和中更加明朗。

移开树叶,或许眼前会豁然开朗。

古代伟人教育孩子故事2、神来之笔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

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

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

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墨点。

中华古代启蒙教育故事集锦10篇

中华古代启蒙教育故事集锦10篇

中华古代启蒙教育故事集锦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自我鉴定、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祝福语、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计划、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lf-assessment, internship reports, personal experiences, blessing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teaching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华古代启蒙教育故事集锦10篇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古代教育故事

古代教育故事

古代教育故事
在古代,教育非常重要,被视为培养人才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古代教
育故事:
1. 孔子助人为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在一次旅行中,他遇到一
个年老的农夫,在田间辛苦劳作。

孔子主动帮助农夫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促使农夫感
激不已。

孔子告诉他,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仅仅是
追求自身的利益。

2. 孟子与梁惠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有一次,孟子受到梁惠王
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帮助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孟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教育,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权力和财富。

他通过教育与梁惠王交流,讲解仁爱、公平和尊重的
重要性,帮助梁惠王成为了一位明智的统治者。

3.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受命教育未来的亚历山大大帝。

亚里士多德从小灌输给亚历山大德高尚的品德和思维
方式。

亚利士多德的教导帮助亚历山大发展了杰出的智慧和领导能力,促使他成为一
个伟大的君主,并推动了希腊的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培养有道德、智慧和领导能力的人的重要性,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古代经典教育故事

古代经典教育故事

古代经典教育故事用教育故事的方式反映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通过教育故事展开反思、讨论,校正自己的行为,提高认知,积极实践,在课堂实践中使师德落地,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经典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古代经典教育故事:泰伯采药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

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

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古代经典教育故事:赵孝争死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古代经典教育故事:许武教弟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

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

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古代教育故事

古代教育故事

古代教育故事在古代,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的方式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古代的教育故事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故事吧。

教育故事一,孔子的学生。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有很多学生。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来找他,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

孔子问他,“你有没有努力学习?”学生回答说,“我每天都在用功学习。

”孔子又问,“你有没有问过别人不懂的问题?”学生沉默了一下,回答说,“我没有。

”孔子告诉他,“学习不仅仅是用功,还要善于思考,善于问问题。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的教育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不只是死记硬背知识。

教育故事二,苏轼的教育观。

苏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一个儿子苏辙,苏辙聪明好学,但有时候也会偷懒。

有一次,苏轼看到苏辙在读书的时候偷懒,就对他说,“读书如饮酒,量多则醉,量少则醒。

你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就要勤奋学习,不能偷懒。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的教育注重勤奋学习和不偷懒的态度,而不是只注重学习成绩。

教育故事三,古希腊的教育。

古希腊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他们的教育也非常重视。

古希腊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们提倡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知识,还注重体育运动和音乐艺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的教育注重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注重身体和心灵的健康。

总结:古代的教育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勤奋学习的态度,以及全面发展的素质。

这些教育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启示,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受到启发,为自己的教育之路找到更好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孟子。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

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二)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三)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四)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

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

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

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

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

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

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

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

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

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五)
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

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

匡衡邻居家日子过的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得很亮。

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

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起挺方便。

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人要刻苦好学。

(六)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车胤囊萤夜读)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朱买臣负薪读书)
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孙敬悬梁苦读)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苏秦刺股苦学)〔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

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

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

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欧阳修以荻画地)
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

三:多次。

绝:断。

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

指读书勤奋刻苦。

(孔子韦编三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