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鲁教版

2.2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认识水的组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3.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对电解水以及水的合成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操作,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到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

2.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中从水的循环图中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所不同呢?二、新课讲授(一)水的分解1.水的分解【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播放电解水演示视频。

提出问题: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猜想与假设: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大,可能是产生某种气体。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1)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2)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达到净水的目的。
二、水的人工净化
过滤
过滤器的准备: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 形(一边是一层滤纸,另一边是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使之紧帖漏斗 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水的人工净化
2、过滤 是分离 不溶性固体与 液体 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杀菌消毒
流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自来水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和软水的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
2、检验(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1)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泡沫多、 浮渣少的是软水。
(2)煮沸后有较多白色沉淀产生的水是硬水。
课堂检测
6.指出右图中的错误:

未用玻璃棒引流

⑵ 漏斗的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
7.要除去水中的下列杂质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1)水中的泥沙: 过滤 。 (2)水中的食盐: 蒸馏 。 (3)水中的有色有味物质: 活性炭吸附 。
二、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 天然水中较大的泥沙颗粒,静置后会在重力作
用下沉降下来,加入明矾可以加速泥沙的沉降。
静置沉降 类型
吸附沉降(用明矾)
静置沉降:
采用静置的方法,使水 中的一些较大颗粒的不 溶性杂质沉降下来。
吸附沉降(用明矾):
向水中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
后生成的胶状物对较小颗粒的不溶
净性的化杂天质然进行水吸的附常,使用杂方质法沉降来
净化天然水的常用方法
二、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 2、过滤 3、吸附 4、蒸馏

2.1 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课时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1 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课时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1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初步学会过滤操作。

3、能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4、学习分类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及节水意识。

二、重难点重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纯净物和混合物、过滤操作、软水和硬水难点:学会过滤操作、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二、板书设计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巩固:1、水的三态变化中改变是,不变的是。

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举例说明。

导入:表述地球上的水储量很大,分布很广,但约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人类可直接利用的占地球总水量的。

水的天然循环给我们带来了淡水,但天然水中往往含有、和等,今天我们净化一杯天然水。

一、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展示:两杯黄泥水,一份加明矾,一份不加,观察有何不同?引导:沉降的目的是?加入明矾的作用?小组内同学互查回答:97.5% 0.3%泥沙、可溶性的矿物质、细菌等对比观察现象除去不溶性大颗粒,明矾有净水作用,可以思考:怎样把水中不溶性的小颗粒除去?演示:过滤操作引导归纳:操作要点指导巡视学生实验分析:过滤后浑浊的原因可能是?下一步该如何操作?1、滤纸破损;2、过滤时,漏斗内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1、2、的原因,换张滤纸重新过滤。

结论:过滤时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常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问题:经过沉降和过滤后天然水是否可以直接引用?过渡:吸附演示:活性炭吸附品红表述: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或异味的杂质。

过渡:经过以上处理的天然水在显微镜下观看,还可以看到,你认为该怎么处理?问题:这就是我们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我们所得到的水是一种物质吗?如何得到纯净的水?演示:(1)取一滴自来水蒸发(2)蒸馏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归纳查找:指出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防止产生气泡,减慢液体流速。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鲁教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3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使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这样,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显微镜、投影仪、电脑、实验仪器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化学课程资源库等。
例题5:请解释水分子在水的三态变化中的作用。
答案:水分子在水的三态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液态水中,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有序的结构;在气态水中,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分子间距离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在固态水中,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补充说明:
1.水分子极性的原因在于氧原子比氢原子更具电负性,导致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更强,从而使得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的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是学生对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和性质的初步认识。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水分子的基本性质,如极性、氢键等,以及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分子的基本性质、水分子的特点、水的蒸发和凝结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细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凝结:水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运动速度减慢。
-沸腾:水达到一定温度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运动速度加快,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从液态迅速变为气态。
-凝固:水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间作用力增强,从液态迅速变为固态。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 (新版)鲁教版
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除去不溶性杂质
沉降杂质
杀死残存的细菌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
.
一、水的净化常用方法
1、静置沉淀法:简单除去水中沉淀。 2、吸附沉淀法:除去水中悬浮物及沉淀 3、过滤法:较好除去水中不溶杂质。 4、蒸馏法:较好除去水中可溶杂质。
低 净 化 程 度
二、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含钙、镁化合物比较多的水。 软水——含比较少甚至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课时
.
学习目标
1. 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 过滤法。 2. 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学习分类的方法。 3.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水资源的分布
.
.
想一想:如何对水进行净化?
不溶的杂质 微生物 可溶的杂质
2、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
不能,因为过滤不能去除可溶的杂质及微生物
.
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吸附
【常用的吸附剂】 活性炭、木炭、明矾等。
【说明】 吸附属于物理变化
.
净水器原理
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如果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 体过滤液体,不仅可滤去其 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 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 味。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 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 ﹑过滤水中的杂质的。
玻璃棒 滤纸 漏斗 铁架台
.
【操作要点】
引流
一贴: 滤纸要紧贴 漏斗的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要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要斜靠在滤纸三层处 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
想一想:
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 的原因有哪些?应该怎么办? (1)滤纸破损 (2)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等 应该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_《运动的水分子》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_《运动的水分子》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帮分子写推介信”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分子性质的探究”内容隶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主题“微粒构成物质”。

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标中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我们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2.能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3.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二、教材分析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是我们化学学科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分子,是学生首先接触的一个重要的微观概念。

对分子性质的全面认识和了解,是学习化学重要的内容。

正确认识分子概念也是学好其他微粒的基础。

毫不开张地说,如果不理解分子,不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不能从分子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想学好化学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分子的性质”内容,在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隶属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中的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中的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创新教案】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创新教案】1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课时2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2、知道沉淀、过滤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得到信息。

2、通过净化水的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解决 实际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发展善于合作、勤 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

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3、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增强关心、爱 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反馈意见以美丽的图片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教学重点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和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实验,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前景回顾师:大家观看这些山水美景图片,你们能想到那些诗句呢?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目标明确见前面教学目标一、水的天然循环问题助学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水都是从哪里来的?生:天上细雨来的、冰雪融化而来。

师:水从下雨而来,雨从天上云而来,雨又是地面水蒸发冷凝而来,这就是一个循环,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水的天然循环的一个动画。

多媒体:动画学生讨论交流。

生:江河湖海中的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里,在高空中冷凝结成云,云随风飘移,再遇冷变成雪或雨,降落到地面,汇入江河湖海渗进山川土地。

师:宏观上水的天然循环石油水的三态变化导致的,那么你们能否从微观上来进行解释?学生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

师:水的天然循环微观上是由什么导致的呢?生:水分子的运动。

师:如果你是张村河里的一个水分子,想想你是怎样跑到北京去的呢?生:我在阳光的作用下,运动速度加快,间隔变大,脱离作用力,升到空气中,变成云,随风飘到北京上空,遇冷,运动减慢,间隔变小,变成雨雪降落下来。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2。

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2。

学会用过滤法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会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

水的净化及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 2.1运动的水分子》(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25—28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

地球表面约71%覆盖着水,为什么还面临缺水危机?2.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分为哪几个步骤?具体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怎样区分硬水和软水?4.什么叫混合物?什么叫纯净物?5.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哪一步骤发生的是化学变化?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市售纯净水中有一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2节 水分子的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2节 水分子的变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水的电解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通过水的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解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电解认识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对比,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水的分解了解分解反应。

(3)通过水的电解微观过程了解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本节通过熟悉的水做知识的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重点: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水的组成;分解反应。

难点: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

关键点: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媒体:影视资料、(水电解器、酒精灯、直流电源、木条、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水的分解1.电解水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电解水反应的特点。

师生总结得出:特点:“一变多”。

教师指出: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分解反应。

字母表达式:A→B+C+?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吗?为什么?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B、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3.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教师演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的动画,提问并指明学生回答: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什么?保持不变的粒子是什么?生成的新粒子是什么?教师提问:结合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分析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教师指出:正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所以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组。

【推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案-鲁教版.doc

【推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案-鲁教版.doc

运动的水分子学习目标:1.宏观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物理现象2.微观认识水的三态分子内部结构的不同3.微观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内部结构的变与不变4.解释自然界的变化中水分子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教学重点1.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变与不变2.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中的分子变化情况教学难点1.水分子的三态中分子的结构的区别2.三态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具: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出示目标导入新课出示物理教学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视屏,思考:我们从表面看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现象,那这些现象从分子的角度如何解释,今天我们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走入新的课堂水分子的运动快速阅读学习目标1.宏观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物理现象2.微观认识水的三态分子内部结构的不同3.微观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内部结构的变与不变4.解释自然界的变化中水分子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教师:物质的三态变化中分子是怎样变得,首先分析物质的三态中分子的结构)∙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出示几组常见物质固液气三态时的分子结构图,小组合作总结分子在三态下的结构特点:(提示:固态时分子排列像坐在教室上课;液态时分子排列像在操场做操;气态时分子排列像在操场自由活动;)提问:固态时:分子排列,分子运动,分子作用力。

液态时:分子排列,分子运动,分子作用力。

气态时:分子排列,分子运动,分子作用力。

(难点突破,课堂活动选六个同学课堂演示水分子的三态的变化结构图,)学生思考:以水分子为例,分子的三态变化中的变与不变?[强调——板书:分子的三态变化中:变: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不变:分子的大小和数目∙精讲点拨难点突破提问:1.水能实现三态变化的前提是什么?——温度2.在温度的变化下,水分子还有哪些变化发生?出示:水在液化中分子的运动视频,回答问题: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热量,温度,分子运动,分子能量,作用力,分子间距。

小组讨论回答: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时的分子变化?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热量,温度,分子运动,分子能量,作用力,分子间距。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2、知道实验室和工业净化水的方法,学会别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3、记住纯洁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学习重点】1、掌握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别离方法。

2、了解纯洁物、混合物的区别,能对常见物质进展分类。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带着明确的任务进展自学,提高自学能力:1、天然水中往往含有、和等杂质。

2、为了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可以向水中参加。

3、为了除去水中或空气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可向其中参加,它,外表积,因而具有较强的作用。

二、课堂助学:导入新课:水对人类很重要。

我们的生活用水是不是直接取用天然水?合作探究〔一〕我来探究:实验室净化天然水实验探究一:学生观察烧杯内的黄泥水。

思考:1.其中可能含有那些杂质?2.颗粒较大的泥沙静置一段时间后会怎样变化?3.颗粒较小的悬浮杂质又应该怎样进展沉降?小结: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方法:颗粒较大的泥沙 , 颗粒较小的悬浮杂质 .继续思考:如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是别离混合物的方法.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获取信息1.过滤需要用到哪些仪器?2.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贴两低三靠具体是指什么?3.玻璃棒又有什么作用?小结:1.用到的仪器及用品有.2.考前须知:一贴:.二低:;.三靠:;;.3.玻璃棒的作用:.分组实验:按照屏幕上的提示,合作探究,标准操作,将小烧杯中的天然水进展过滤,一起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实验探究二:如何除去水中的颜色和气味?。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比照分析变化原因:总结:活性炭具有的构造,所以具有作用,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实验探究三:如何证明水中有可溶性杂质?。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变化原因蒸发:结晶:实验探究四:如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分组实验,再次体验探究的快乐(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体会标准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九年级化学上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教案 (新版)鲁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教案 (新版)鲁教版 教案

2.1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方法。

2.提高同学们的设计实验的能力,了解沉淀、蒸馏和理解过滤实验的操作原理。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同学们节水、护水和净水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集体讨论、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技能。

常见的水的净化装置的设计和规范操作。

任务一:净化天然水,引导学生分析天然水的成分,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分析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的量,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知识点一:分析天然水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知识点二:分离物质的方法 杂质种类净化方法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沉降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 颜色、气味 吸附 微生物 杀菌 可溶性杂质 蒸馏知识点三:过滤,演示过滤的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1、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2、所用仪器:3、操作方法: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须紧贴 ;二低:滤纸的边缘须低于 ;漏斗中的液面须低于 ;三靠:烧杯必须紧靠 ;玻璃棒必须紧靠 ; 必须紧靠烧杯内壁。

知识点四:强调蒸发和蒸馏,蒸发得到固体,蒸馏得到液体。

区别:蒸发和蒸馏,举例说明自主学习与探究二:纯净物和混合物,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

1.河水、土壤、空气、食盐属于 ;水、氧气、二氧化碳、食盐于 。

2.小测: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①矿石 ②氧气 ③冰水 ④糖水 ⑤一氧化碳 ⑥葡萄酒 教学小节: 1、水的分布杂质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 颜色或异味 微生物 水 水分子天然水的成分。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运动的水分子 探秘水世界课件(第2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运动的水分子 探秘水世界课件(第2课时)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净化天然水的方 法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过滤 一贴、二低、三靠
物质 的分 类
纯净物
判断依 据
混合 物
物是 质否 组由 成一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课堂反馈
知识点1 过滤操作
图8-1 1. 图8-1是过滤器的制作和过滤装置图,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D) A.图中制过滤器时加水湿润,是为了使滤纸能紧贴漏斗内壁 B.过滤时,滤液不能高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应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D.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水是无色、无味的透 明液体,属于纯净物 (化学式为H2O)。
天然水含有很多难溶 性和可溶性杂质,常 呈浑浊状态,属于混 合物。
思考:自然界中的水是 如何变成我们的饮用水 的呢?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示意图
思考: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些净化方法? 答: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
取水 加絮凝剂 沉淀
蒸馏水: H2O
课外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课堂小结
自然界中的水
水的天然循 环
天然水的人工净 化
天然水的净化方 法
沉降 过滤 吸附 蒸馏
混合物 和纯净 物
硬水 和软 水
知能训练
1.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 B ) A. 酒精和水 B. 食盐和泥沙
C. 食盐水
D. 铁粉和铜粉
2.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 的是( D )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探究点二 天然水的净化方法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你能说出自来水生产过程包含了哪些净水 方法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
了解
净化黄泥水
活动天地P32
了解明矾的作用:净水剂
理解、记忆
思考:
滤纸与漏斗之间为什么不留气泡?
某同学过滤黄泥水时,过滤两次后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下列说法对吗?
有人说:冰水是混合物;市场上卖的“娃哈哈纯净水”是纯净物。
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
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方 法
所 除 杂 质
沉降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微生物
加热煮沸
一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蒸馏
绝大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小知识:
我国的水资源
地球水的储量很大,总储量约为1.36×1018m3,但跟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2.53%,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仅约为总储量的0.3%,主要是河水、湖泊水和浅层地表水。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的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0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严重缺水状态中。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1012m3,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8位,地域分布也不均匀,在西北和华北部分边远地区,居民的饮水都有困难。
举例
P34了解水的蒸馏
P34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注意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位置
P35在线测试1,2
教 学 过 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纯水
矿泉水
硬水
软水
把肥皂水加到两种液体里,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不产生泡沫的是硬水。
总结:
1.
2.
3.
4.
5.
P35多识一点

2.1运动的水分子学案2(鲁教版九年级全册)

2.1运动的水分子学案2(鲁教版九年级全册)

2.1运动的水分子学案2(鲁教版九年级全册)课题: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室探究。

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硬水软水的区别,体会分类的思想。

2.学习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知识点(重点难点):1.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操作过程。

难点是通过水的净化过程分析自来水的各个生产环节的目的。

实验准备:多媒体,酒精灯,铁架台,滤纸,烧杯,玻璃棒,漏斗,三脚架,玻璃片,表面皿,石棉网,天然水(浑浊)明矾,活性炭学习过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2.活性炭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臭味,是因为它具有()A.导电性B.传热性C.吸附性D.氧化性3.做过滤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水仍然浑浊,原因是什么?答案:1.B 2.C 3.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烧杯不干净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3.混合物与纯净物以及自来水的生产。

布置作业助学P22课后评价教学反思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谁的净化方法。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运动的水分子》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运动的水分子》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运动的水分子》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水分子》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重要的一个章节,主要介绍了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和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与水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水分子的运动理论,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的基础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分子的运动特性,能解释水的蒸发、凝结、溶解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水分子的运动特性及其与水的物理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将微观的分子运动理论与宏观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科学解释。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但对水分子的运动特性可能还比较陌生。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但可能在抽象思维和科学解释方面存在困难。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动画、模型等方式展示水分子的运动状态。

2. 实验探究法,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分子的运动。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逐步深入到分子层面的理解。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展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然后提问:“为什么热水会比冷水更早冷却?”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水分子运动的话题。

2. 回顾旧知:回顾分子的基本概念,如分子的定义、性质等,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知讲解1. 引入概念:介绍“分子运动论”,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说明热水的分子运动比冷水更剧烈。

2. 实例分析: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形象地描绘水分子的运动状态,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如蒸发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水分子的运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1《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1《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课题: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和学情分析】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固、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

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难点:分子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

固液气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2.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的间隔增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冰融化成水时,分子间隔变小)。

课堂检测: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内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3.下列事实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⑴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⑵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⑶酒精温度计的液柱随温度的升降而升降;⑷一滴水中有约1021个水分子;⑸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40mL。

参考答案:1.A;2.D;3.⑴分子间有间隔较;⑵分子在不断运动;⑶分子间有间隔;⑷分子很小;⑸分子间有间隔。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探秘水世界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导学案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探秘水世界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导学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一、教学目标1.通过水的净化,掌握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

2.学会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

3.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的正确操作;硬水和软水的概念、鉴别和转化;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难点】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三、自我突破知识点一人工净化水的方法及作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5-2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是大约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

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2.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性和性的杂质,常呈浑浊。

3.天然水的净化过程在书本第26-27页,通常用、、、的方法对水进行净化,水在活性炭吸附池中发生了变化,投药消毒这一环节发生了变化。

4.沉降往往采用明矾,明矾的作用是。

活性炭有作用,可以吸附水或空气中的一些。

5.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等净化操作,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

【合作探究】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答:2.如果把上述的天然水变成饮用水,需要用什么方法?答:3.在以上的几种净水方法中,净水程度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应怎么排列?答:【重点笔记】【课时训练】1.下列净水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沉淀B.消毒杀菌C.过滤D.蒸发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 )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馏3.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D.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4.湖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2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2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1. 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分子的变化和水的组成。

2. 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认识,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从微观上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

重点:由电解水实验认识水分子的变化。

难点:从微观上认识电解水的过程。

教法:实验探究学法:模型法,学案练习法教学过程:以问题导入新课;当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有什么变化?当水通电时水分子又有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实验探究一学生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1、面观察实验现象:电极上是否有气泡产生?正极负极产生气体的比例是多少?(1)检验是什么气体,提醒学生体积多的用燃着的木条去实验,体积小的用带火星的木条去实验,通过检验想象得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能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氢气。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探究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小组讨论如何用模型演示水分解的过程。

教师点拨上述问题。

得出出结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和成新分子的过程。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物质的变化。

3 认识分解反应学生交流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特点。

归纳总结分解反应的概念(二)水的合成刚才我们了解电解水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能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实验探究二学生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教师先演示学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学生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火焰颜色和生成物的状态。

【交流共享】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产成水的反应过程。

请同学们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与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比较有何异同,从而得出什么是化合反应。

学生自学课本34页,了解氢气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讲解】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这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那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成为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课时2
课标要求:
1.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学习目标:
1、学会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掌握过滤操作。

(重点)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定义并会区分。

(重点)
3、知道水的净化方法,初步总结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

知识点(重点、难点):过滤操作混合物和纯净物定义并会区分
实验准备:烧杯,漏斗、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表面皿、玻璃片。

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