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端调息法与打坐--专业而高效的静心方法(上,中,下)
数息观的修行方法
数息观的修行方法数息观是佛教中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也是心理学中一种有效的冥想技巧。
通过数息观的修行,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提高集中力和注意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内心平静和平和的态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数息观的修行方法。
数息观修行的过程通常分为五个步骤:准备坐姿、调整呼吸、观察呼吸、保持专注和评估修行。
首先,准备一个舒适的坐姿。
可以选择跏趺坐法或坐在椅子上,背部要挺直,但不要过分紧张。
闭上眼睛,让自己放松下来,准备开始修行。
接下来,调整呼吸。
开始深呼吸,吸气时感受空气进入体内,吐气时感受空气离开体外。
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让呼吸变得平稳而自然。
然后,开始观察呼吸。
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过程中,观察吸气和呼气的感觉。
可以注意到气流通过鼻子或嘴巴进入体内,然后缓慢流出。
观察气流的感觉,体会呼吸的轻盈和自然。
当我们的注意力开始游离的时候,温柔地将它引回到呼吸上。
保持专注是数息观修行的核心。
当我们专注于呼吸时,意味着我们把注意力从杂念和外界的干扰中解脱出来。
我们可以让自己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体验呼吸的细微变化,不去判断或评论。
如果有其它的思绪出现,不要执着于它们,只需要重新回到呼吸上。
最后,评估修行。
数息观的修行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决定,可以逐渐增加修行的时间。
在结束修行后,我们可以回顾修行的过程,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思考如何改进修行的方法。
这种反思和评估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数息观修行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基本步骤外,还有一些修行数息观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保持耐心和坚持。
修行数息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
即使在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的效果,也不要放弃。
其次,要放松身心。
修行数息观的过程中,要尽量放松身体的肌肉,放松思想的过于活跃,放松对外界的执着。
此外,要尽量保持正念。
在观察呼吸的过程中,要保持对呼吸的敏锐察觉,不要让自己陷入想象或杂念中。
最后,要享受修行的过程。
数息观修行不仅是为了达到其中一种目标,更是一种身心上的享受和宁静。
静坐之法
静坐之法第一步收心求静歌诀初打坐练静功,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俱,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暖,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全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具体用法详说:收心求静:又谓炼己①,也称小还虚②,就是道家的修真养性③,打坐参禅④。
也是性命双修的基本功。
入坐前,换上宽松的衣服,使全身内外先放松。
再将自己的心情调整到最佳,亦乐在其中为准绳,这样才能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
调好室内温度,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方向:应面向正东或正南⑤。
夜间可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男女有别),手掐子午(男女有别),二目垂帘(男女有别)。
眼观鼻,鼻观心。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
呼吸绵绵,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
下座拂面捂双眼,浑身上下搓一遍。
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要领详解如下: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
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不要勉强。
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称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
须知松则气顺,百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
但不是绝对的。
对此不必太拘泥。
只是一个约定俗称而已。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
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
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
这是阴抱阳,同上阳抱阴,合称:子午八卦连环诀⑥。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两脉,通手臂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
掐子午是为了减轻动脉对心的撞击,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
故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⑦。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
但不能太闭,否则会神气昏暗;也不能太睁,否则会神光外驰。
道家让人心静的方法
道家静心方法
道家有一些让人心静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
1.调整呼吸: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体和心理。
可以尝试在安静
的地方,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让自己慢慢放松下来。
2.练习内观:内观是一种观察内在体验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
己和自己的情绪。
通过内观的练习,可以让你的内心更加平静。
3.培养良好的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饮食习惯等,有助于身体健康和
精神稳定。
同时,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刺激性物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也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4.学习太极拳或瑜伽:太极拳和瑜伽都是非常有益的身体锻炼方式,可以帮
助舒缓身心,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
5.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自我调节或者情况严重影响到生活,
可以考虑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医生,他们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实践。
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调息的方法和要求
调息的方法和要求调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呼吸练习和身体放松方法,达到缓解身心压力、舒缓情绪、提高身体免疫力等目的的健康技巧。
调息不仅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还可以使我们更加平静、自信和有耐心。
下面将详细介绍调息的方法和要求。
一、调息的方法1. 深呼吸法深呼吸法是最简单的调息方法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和焦虑感。
具体操作如下:(1)找一个安静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
(2)闭上眼睛,注意呼吸。
(3)慢慢地深呼吸,先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
(4)重复这个过程5-10分钟。
2. 肌肉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是通过一系列的肌肉收缩和放松来达到放松身体的目的。
具体操作如下:(1)找一个安静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
(2)闭上眼睛,注意呼吸。
(3)从头部开始,逐渐收缩每个肌肉群,然后放松它们。
(4)重复这个过程5-10分钟。
3. 冥想法冥想法是通过专注于呼吸或其他感觉来达到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和焦虑感的目的。
具体操作如下:(1)找一个安静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
(2)闭上眼睛,注意呼吸。
(3)专注于呼吸或其他感觉,让思维不断地回到这个感觉上。
(4)重复这个过程5-10分钟。
二、调息的要求1. 寻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调息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保证效果。
最好选择一个没有干扰和噪音的地方,例如卧室或阳台等。
2. 选择合适的时间调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证效果。
最好在早晨或晚上进行调息,以便在一天开始或结束时放松身心。
3. 着装舒适着装应该舒适自然,不应该太紧或太热。
最好穿上宽松、轻便和柔软的衣服,以便自由地运动和呼吸。
4. 坚持练习调息需要坚持练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最好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息,以便保持身心健康。
5. 不要过度运动过度运动会导致身体疲劳和压力增加。
在进行调息时,应该选择轻松自然的方式来放松身体。
6. 注意呼吸呼吸是调息的核心。
在进行调息时,应该注意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以便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
7.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调息成功的关键。
教你打坐实修:教你如何打坐呼吸
教你打坐实修:教你如何打坐呼吸一、调息简述:“调息”一词来源于佛家天台宗;天台宗认为,各门各派的功夫的修炼,都离不开三调,即:调身形体训练,调息呼吸训练,与调心心意训练;后来三调的思想被各家广泛延用,成为气功修炼的三大基本要素;-调息是养生修炼当中呼吸训练的内容;呼吸的方法大致有这么五大类:外呼吸、内呼吸、内外结合呼吸法、屏闭呼吸、断息等;具体的呼吸训练方法有一百二十多种;可以说,不同的功法,不同层次的要求的呼吸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呼吸方式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功能等;比如,鼻吸鼻呼可以治疗鼻炎,吸闭呼的训练,可以产生胎息,文火呼吸用于养内药,武火呼吸用于炼药等;我们这里所说的调息训练,是一种通过观息而调和呼吸从而达到收心入静的目的的呼吸训练方法;它来源于清代太医汪昂所著的勿药元诠中的调息之法; 虽然原于此法,但可以说各家各派都有许多类似的呼吸训练方法;所以,汪氏在其著中写道:“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此法亦是我们进行先天内炼而选取的有效的入手功法;二、调息的原理与意义:呼吸,我们称之为息;一呼一吸为一息;“息”者,自心也;可见心与息是相依的;息调则心定,息不调则心不定;这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是有体会的;在你心意烦乱的时候,你的呼吸就会加粗加重;在你心意祥平静之时,你的呼吸就会轻柔和缓;我们进行养生修炼,不管哪个法门,都离不开收心求静的内容;你心静不下来,后面的功夫基乎没法谈;所以,为了收心求静,我们可以从呼吸上面入手;把呼吸调好了,心就自然静下来了,这是其一;其二呢,观息守息,也是一个一念代万念的入静方法;我们没有经过入静训练的人,平时心中的杂念是非常多的;纷纷扰扰,什么念头都有;而我们进行观息,心中专注呼吸这一处,心系一处,其它的杂念自然就消退了;这是调息利于收心的另一个原因;对于我们先天养生内炼的要求来说,我们是要求要能进入先天的水源清的虚极静笃的状态的;因为我们内炼的是先天的精气神;而先天的精气神要得以显发,必须返归先天状态,而先天状态的特点就是虚无,虚空一体;我们只有进入这个状态,才能与虚空感通,才能天人合一,得天地之灵气以养其身;从们我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要进入这个先天虚无态,虽然收心的方法很多;但调息可以说是目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故而,我们选用调息的方法收心求静,直入先天虚无状态;三、调息的主要方法:1、功前准备:在正式打坐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可以使调息训练得到更好的成效;主要方面如下:-A、打坐前,先净身;先排尽大小便,以免功中憋得难受;然后漱漱口,使口中清淡,没什么味,容易静心;B、关好门窗,堵上风源;可以防止功中伤风,也可以防止意外惊功;保证室温在10度以上,亦不可过热过闷;C、可以对室内光线进行调整;拉上窗帘,防止室内过亮;打坐时,要背光打坐;D、最好坐在硬板床上或凳上,这样比较稳当,要垫上软的东西,如坐垫,利于气血运行;E、宽衣解带,凡是不利于气血运行的,象手表、眼镜,发卡,领扣,皮带等,最好都解开,松开;松紧带不宜过紧;F、若功前有做较大的体力劳动或量大的体育运动;先休息一阵,放松平静后,再开始打坐练功;2、打坐的姿势及要领:可以采取盘坐式或普通坐式练功;盘坐可以用单盘、双盘或普通盘;要求要坐稳;加个意念,不摇不动;两手可以结定印:“两手拇指指尖相触,左手四指置于右手四指上或相反, 然后置于下丹田处;两肩自然下沉,两肘自然下垂;稍稍用意调整两手臂的角度,调整到百会气感最强时为度;这是古今实修者共同总结的东西;正确的姿势,可以采集宇宙超能;有助于自身功能功力的迅速提高亦可将两手置于两膝盖上,两手心向上,有高血压或头部疾病的,手心向下;虚灵顶劲:其要领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往虚空中顶;好象要顶着一个东西似的;上顶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身体自然直起的感觉;然后再对胸背自然调整,将胸口微微内收,不要挺胸;体会腰背在虚灵顶劲的过程中,自然拔直的感觉;同时注意颈部,腹部以及全身放松的感觉;具体姿势的细节问题,可以参考气功修炼三大基本要素一文中的调身部分;若是自然坐,则坐于椅子边缘,这样身形自然拔直,两手心向上,放两膝盖上;有高血压或头部疾病的,手心向下;3、辅助功法及作用:在进入正式调息之前,做一些辅助的小功法,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对正式调息也有很大的辅助功效;建议按以下程序进行:A、盘坐后,可以先放松身体,注意呼吸;特别是身体在活动后,呼吸比较粗重,心情比较兴奋,先放松下来,平心静气的坐一会,等心情平和,呼吸平缓后再开始吐纳;B、吐浊纳清:可以面向东方,先行“赤龙搅海”用舌搅舌下华池下颚,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来回数遍,然后吐浊纳清,先转头向非东方的地方南方或北方,微微张口,以口呼气,想着将身中的混浊之气全呼出去,呼到天的尽头,呼气要缓和,以耳中听不到呼吸声为度;然后以鼻柔匀细长的吸气,将东方清气吸入体内,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共做三息或九息以排除身中浊气;C、舌顶上颚候津生:津,在这里就是指口水;是略带甘甜的口水;古人称之为琼浆玉液;认为炼津可以化精;古人认为这个津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体培育元气有非常好的作用;可以滋补身体;现代人研究发现,口水中含有很多的活性酶,对人体的营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练功中,有津液产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分口下咽;下咽时,要注意感觉咽下后,其流入下丹田的感觉;这对培养元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舌顶上颚,可以促进口中津液的生成,可以治疗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干燥综合症;在呼出身中浊气以后,可以以舌顶上颚,并以意观照舌下玄膺穴,则生津效果更为明显;舌顶上颚,是用舌顶住上齿后那一排似牙印的内凹的地方;顶时要轻松,要自然,不要用力,僵直;玄膺是舌下舌系带中间的穴位,它位于舌下玉液、金津的两个穴位中间;有些针灸书上,把玄膺的穴位标为海泉;玄膺一穴是津液之海、升华之源,能用内视去观照玄膺,则真精自然摄提而上,金液,玉液不仅是练功有效产生的一种现象,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大药,吞腹和灌溉全身后,对祛病健身、滋养身体有很好的效果;D:鼓漱咽津:在舌顶上颚观照玄膺一段时间以后,口中会津液满口,这时就开始鼓漱,象我们平时嗽口一样,来回鼓漱十几遍后,分三口咽下,每咽下之时,也有咕嘟之声,而后用意注意其下流至丹田的感觉;-E:叩齿凝神:叩齿,就是上下牙互相敲击,叩叩有声;叩齿,古人认为有凝神的作用,也就是能聚敛较高层次的能量;另外,现代人还认为叩齿有固齿的作用;所以,不练功时,平时都可以适当叩齿,一则炼能,二则固齿;一次的次数,以三十六次为宜;以上辅助功法完成以后,则心意也相对清净,可以开始入手调息了,调息之前,先再次舌顶上颚,然后面带微笑开始观息;这里强调面带微笑,其作用是:第一、面带微笑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这就有利于我们修炼;第二、微笑是最好的放松法,人在微笑的时候,全身都会处于松驰状态;第三、笑是入静的法门,人在笑的时候,大脑会处于一种空白状态; 有利于我们入静甚至入定;第四、人在微笑的时候,会有提肛缩肾的感觉,是很好的强肾功法;4、调息的方法:经过前面的辅助功法的训练,我们心意基本上清宁了,气缓神清,这时候可以开始两眼垂帘或闭上眼睛;至于是垂帘或闭目,要根据你自身掌握的情况来决定;如果你能垂帘观祖窍,眼皮能放松,不累不难受,那就用垂帘;这样成效来得快,也不容易昏沉;如果你这个掌握不了,眼皮沉重难受,很累,那就干脆闭上眼睛守息;我们根据你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先说说垂帘的方法:就是两眼自然下垂,微闭,但不全闭,眼留一线光,观注鼻端,眼前有虚白的一片模糊虚白光亮;然后意会鼻前呼吸出入的感觉;这里的要领是:心意微微注鼻端; 眼皮要松,自然下重,不要刻意半睁半闭;为什么这么做呢有两个原因:一则,一般人打坐,闭目,看不到光,神气就容易昏暗,特别是在比较困的时候练功,很容易昏睡;造成神昏气暗;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即使不睡,也是昏沉沉的,一点清灵的感觉都没有;这叫昏沉,是静坐练功的大忌;所以,我们眼留一线微光,这样眼睛有光线的刺激,则不容易昏沉,甚至昏睡;二则,这是一个快速见性光见本性的妙法;佛家的释尊顿法,道家北宗的安神祖窍都是这么训练;在这样凝神鼻端时,心能很快静下来,配合上调息训练,能很快进入虚无的先天清源状态,加上凝神的训练,则性光能很快的显发出来;但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是顿法,但一般人不容易掌握;一则眼皮放松不好,眼睛累,难受,静不下来;二则,要凝神要求你心要能快速清净下来,心未调好,心不静,强行凝神, 不但见不到性光,还会头昏脑胀,甚至血压升高;如果做不到这些,我们倒不如把眼睛闭上,先调息入虚无,再凝神显性光;双眼微闭以后,你就开始注意鼻端的呼吸;如果杂念还比较重,你就可以数数;数呼吸的次数,数上一阵,感觉杂念少了、轻了,你就开始注意鼻端呼吸一来一往的感觉;开始,我们可以稍稍控制呼吸,让呼吸做到柔、匀、细、长,一来一往;如果,你有鼻炎的毛病,你就注意吸气,注意气吸进来,从鼻根吸入脑部的清爽感觉,呼气只是随之而已,并不太在意;这样可以治疗鼻炎的毛病;如果你没有这类毛病,你就微微的控制呼吸,每一息让它归于气穴;呼吸经细柔匀长,意念控制要轻微,不能重,意重则火重,就是武火呼吸了,容易过火伤身;在进行这样一段时间轻微的控制呼吸后,感觉呼吸顺畅了,一来一往比较畅快,你就不要再控制,这时候呼吸可能会变得更弱,更短,不再那么深长了,也不要控制,顺其自然,你只注意它一来一往的畅快感觉;为什么要注意这个畅快感呢有了这个畅快感,心情比较愉悦,心意就会轻灵,就不容易昏沉,甚至昏睡;守这个畅快感觉,心会随息再慢慢的深入下去,呼吸变得绵绵软软,细微柔弱了,你就守着这个绵绵软软,细微柔弱,并随之继续深入下去;“顺其自然,坐久愈妙,其静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 此心在寂然灵灵之中,随意而无心的去观照静中的一切意境;境自生动,我心不染不随,只有空明;象静水一潭一样;如此心息相抱,则可返入先天虚无大定之态;总而言之,息在什么状态,心就随之守着它什么状态,心随息行;随之而观;从而最终进入虚无状态;要收功之时,微微加一个意念,我要收功了;然后慢慢的恢复神志,缓缓活动手足,活动开了,再慢慢起身走动一下;却忌在功中或收功时突然动作;收功以后,若身上有麻胀酸的不适的地方,用手给它揉捏开;直至舒服为止;特别是脊柱上有酸胀不适的地方,一定要揉开,否则时间一久,容易得柱病;无法根治;以上即是调息训练的主要方法;四、呼吸的四相:呼吸有四种征相,即:风相、喘相,气象,息相;风相:虽然呼吸顺畅,但耳朵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似呼呼风声,为风相;守息守此风相,则气不能凝,使气散无功;喘相:虽然呼吸无声,但鼻中似乎阻塞不畅,或是刻意为不出声而强制压低呼吸,使其无声,这样呼吸同样憋闷不畅,或是呼吸始终感觉上气不接下气,这都属于喘相;守住喘相则使气於结不畅,容易造成憋闷气喘;气相:虽然呼吸不喘不滞,往来也很顺畅,耳中也听不到声音;但呼吸一来一往,非常“清楚明显”,这就是气相,守此气相,使人不能真正放松,徒劳无功;息相:呼吸无声往来顺畅,呼吸如游丝一般,绵绵柔柔,似乎消失了,而又似乎存在,非常微弱,心神与气息亦是绵绵细长,神息绵绵相抱,这就是息相;前三种相,都不是调息要达到的状态,调息要达到的是息相;但一开始入功,都不可能直接达到息相;一般都是前三种相的一种或几种;如何处理呢练功者首先要明白,这三相在练功入手及初期都是正常的,调息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这三种非功态的呼吸状态逐步训练,直到调节到息相上来;这里要注意的是:1、不要刻意的要求自己处在息相上,这是做不到的;这样虽然绵绵细长也没有声音,但是是故意压制造成的,实质就是喘相;2、息相是在不断的守息中,由量变产生质变,心息不断归一,最终自然演变而成的息相;所是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观息法;以上是呼吸的四种征相;五、调息过程中的心息变化过程: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在调息过程中,心与息会经历一个怎么样的变化过程,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就能比较对照自己的练功情况,判断自己在调息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达到入虚无的训练目标;在我们开始辅助功法的静坐之时,调好身体姿势后,因为刚开始注意自己的心意与呼吸;因为大脑皮层还处在兴奋态中,呼吸还没有缓和下来,心很散乱,杂念很多,有可能越坐越烦,甚至想下坐的情况;而注意自己的呼吸时,发现呼吸很粗重,好象在喘气,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这时候,不要急着开始辅助功法,先平心静气的坐在那里,可以稍稍注意下自己的呼吸与心态,时不时的去注意一下,看看是否平静了,呼吸是否缓和了;没有缓和,也不要去控制,只要静静坐在那里就行;渐渐的,呼吸与心意自然会平缓下来;这时候,能感觉到现在杂念慢慢的沉积下来,心境慢慢的清朗明亮起来,身体也自然松驰顺畅起来,坐着不会累了,很舒服,呼吸也细微,缓和;若感觉身体仍不顺畅,可以再虚灵顶劲,体会身体松直的感觉,进行重新调整;心息达到以上状态时,再开始进行辅助功法的训练;辅助功法训练过程,都是在平心静气,心意清朗的状态下进行的;特别是舌顶上颚观照玄膺时,舌下生起甘甜,心神自然愉悦,心息会为清朗细微;经过辅助功法训练后,进入正式守息阶段,刚开始,可能呼吸会处在风相状态,不喘不滞,但呼吸比较顺畅,耳中粗听,即可听到呼吸一来一往的呼呼风声;若此时觉得自己察觉不到呼吸,那就再反观一下,看看是否是有意控制呼吸,不使呼吸粗重了;若有,则放弃控制,继续观息;过了一段,风声渐细,此时再继续细听,则可听到较明显的风声;风声细后,再进一步微微着意细听;直到感觉呼吸轻柔,听不到声音为止;此时耳中无声,而呼吸仍然一来一往有形有相;这就进入了气相状态;经过一段调息训练后的人,辅助功法完成后,可能直接不控制的情况下,就能直接进入气相状态;进入气相状态后,你再有意注意呼吸,有可有呼吸又明显了一些,那就再把它观细;这时候,心念已经比较细微,似空中游离的尘埃,似存在,而又不明显;因为这时候心细了,往往就未注意心息了,去注意身体的感觉了;这时身体也会产生相应的气感;全身或某部位温热、或清凉、或微胀,或麻酥酥、或哪里发痒,想去抓扰;这时要忍心住甚至感觉身体某些部位有气团跳动,窜动或是有压力感;常见的有百会清凉或沉重,或下丹田温热,或清凉等;或是感觉全身通泰温暖等;这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气感现象;这时候,心往往会专注于这些气感;那就可以细心去体会一下这些气感;体会之后,气感可能会慢慢由弱变强,过了一些阶段后,再由强变弱;这时,再将心意回到呼吸上来;经过了气感的调理,身体健康会得到一定的恢复;呼吸会进一步缓和,心意也变得轻微;这时,我们观注呼吸,注意它一吸直吸入丹田气穴,一呼,不在意,随之而已;或是一呼,感觉浊气呼出,一团能量气团直下气穴;这个呼吸可以稍稍用意控制,注意它很细、很柔、均匀而又深长,虽然深长,但不明显;控制一会,就会感觉到身心微起一些畅快感觉,呼吸一来一往,细微畅快;然后就守着这个畅快感觉,不再有任何意识控制呼吸,它长就长,短就短,深就深,浅就浅,慢慢它又会轻微下去,柔弱下去;很快就呼吸微微,心意微微了;再下去,呼吸就变得似有似无,稍稍起意,好象还有点呼吸,但绵绵软软,似乎又摸不着它;只有一点似存似亡的心意与这个似有似无的呼吸相依相应;这就算进入初步的息相状态了;再到后面,则神息绵绵相抱,不即不离,妄念不起,欲念不生;绵绵密密不知所以,则在息相状态中了;在息相状态中,我们不要停止,继续住持在这个息相态中,自然相忘,慢慢就会突然感觉到身形特别高大或特别渺小;或是出现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方向感全消失了;再下去,突然感觉心念似有一动而又没有,突然就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感觉身心完全化在了虚空当中,只有一点灵灵的微微的意识尚存,其它,整个世界,身体,全消失了;这就算进入初步的虚无态中了;进入这个状态,是否就可以开始凝神了呢还不可以,刚进入这个状态不久,心念尚不能自主,稍一起念,即会回神过来;退出这个状态;所以,此时应住守这个状态,不即不离,渐渐的身心轻安就开始出现;身轻安,就在这个冥冥状态中,突然一震一动,感觉整个身心瞬间都受到了施化,全身温暖快乐,精气充沛,受到了极美妙的滋养;心境安适,轻灵、微微灵灵而似快乐无比;这时,心念似乎开始明朗起来;但与前面的念头似有不同,此念明明,不扰不动,寂静而又可以把握;这就是真意显现了;这时方可以真意微微运转两目,虚守祖窍玄关,知而不守,默而不动,静静等待;不一会,性光遍灵灵欲动的显发出来了;以上就是调息入虚无的心息状态变化的全过程;。
炼气三大基本要素
①塞兑垂帘:意思就是要轻闭口目。许多功法在轻轻闭口的同时,要求舌顶上颚,称为“搭鹊桥”,作用是接通任督二脉,利于周天气机运行。同时,舌顶上颚,有利于口中生津。再配合观照玄膺(下颚舌根处),就能很快的产生金津玉液,对干燥综合证有特效。金津玉液既是练功的成效之一,同时,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固本培元大有补益。两目垂帘的要求是两眼似闭非闭。”两眼皮“放松轻闭的同时,要留出一条缝,不要闭紧,”令两眼胧胧然“,眼中留出微光看鼻尖(端),即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睁眼练功,容易使心着意于外物,使神气耗散。而两眼紧闭,或微闭的同时,这样不容易明心见性,甚至有些练功者就此入睡,容易使神昏气暗。犯修炼的大忌。两目垂帘时,留出朦胧的光观鼻端。容易入静,入定,在静定之间,本性灵光自然会在两眼中显现。也就是所说的明心见性。释迦牟尼就是通过观鼻端白顿入大道的。
②虚灵顶劲:其要领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往虚空中顶。这个作用,从我个人体验来看,第一、有利于气机的上行。使头部得到真
气的滋养。第二、容易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利于放松入静。第三、使人的意识、神自然的照射卤门(天门)。天门是阳神的出入之处,长期训练,对开天门有利。第四、有利于纠正不良的坐姿,使头部保持正中,头部过仰,不利于呼吸。头部过低容易昏睡。还能使百会与会阴连成一线,利于含胸拔背。
调息方面就讲到这里。
三、调心
最后谈谈调心。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无意非高功”,心意锻炼是气功的核心内容。更确切的说,除了气功中的意识运用与入静入定的法门,连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调心的内容。调心,说根本就是要把心调到空明,圣洁之态。
观呼吸的具体方法
观呼吸的具体方法观呼吸的三种方法现在来跟大家介绍几种“观呼吸”的方法,本来是可以不需要,本来老子就希望我们用没有方法的方法——“致虚极,守静笃”。
问题是一般人习惯用有为法,习惯要有一个方法、有个依靠,一下子不容易体会到没有方法的方法。
所以如果没有善巧方便的简单方法,一般众生很难体会到、很难做到“致虚极,守静笃”,所以不得已跟大家介绍几种方便法,让大家看因缘情况需要而选择应用。
现在介绍的方法,就是看你心的散乱、宁静度来选择。
心比较散乱,就要用比较强的药;心比较不散乱,就用中等的;心比较宁静了,就可以用比较高等的方法。
这个自己要去练习,然后看当下的情况来选择。
(一)数息法1.如果你的心很散乱,心浮躁、躁动不安,这时候你可以透过所谓的数息(数呼吸)方便法,让心静下来。
就像有的人他平常上班,总是要常常动脑筋想东想西,或是有时候情绪来,心烦意乱,这时候你要让心静下来,不容易。
如果能够的话,当下就让自己“致虚极,守静笃”,放空,但不是顽空,还是一样保持“空、明、觉”,如果你能够这样的话,那当然效果很高、很好,但要有稳定度。
如果不行,还是会被那些情绪所干扰、所牵引,这时候就要用比较强烈一点的方法,就是观呼吸,然后透过数息的方法。
2.数息的方法就是:吸气的时候数一,呼气不要理会它。
或是吸气的时候不数,只数呼气。
比如说你如果数吸气的话,第一口吸气你就数一,没有声音的,默念而已,然后呼气就保持明觉。
第二口气再数二,然后又呼气;第三口气再数三,再呼气。
数到九,你就可以从一再开始数,或是从九再倒退回到一,这样也可以。
3.但是,并不是说这个数息方法是最有效、最好。
前面有提到这是属于比较强的药,因为心比较动荡不安的时候才用强烈的药。
如果是愤怒、生气,这个更严重了,就要用更强烈的药,就是深呼吸,深深的吸气、深深的呼气,十次,顶多二十次,你原来那股愤怒之气就会渐渐平息下来。
忍一时去大灾难,一不忍成千古恨。
这时候这个深呼吸就是很重要的急刹车,避免你冲入悬崖,那是非常时刻,你就用深呼吸。
练气静心练功八法(快速练气静心的诀窍)
练气静心练功八法(快速练气静心的诀窍)(一)数息法息,即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
其要诀是或数息出,数息入,从一到十,反复数之,或从一到十,从十到百皆可。
因为思想集中在计数呼吸上,其他杂念便少。
可收回散乱之心,逐渐达到安静、轻松的状态。
所谓“摄心在数,使心勿乱”。
当专心于数,杂念不生,则停止勿数,任其自然。
采用这种方法要克服急躁情绪,有时数着数着,就会数忘了,从头再来。
待思想安定下来,便可顺其自然。
不必再数。
这种方法,既可排除杂念,又可锻炼呼吸,实为调息入静之门径。
(二)听息法听息法,由庄子最先提出。
这种方法是在练功时,安静下来,意念归一,用耳去听鼻中呼吸之气。
其要诀在于心耳并用,使一呼一吸若听之于耳又了然于心,气息出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都顺其自然。
这样,听到后来,便能气和神定,心息相依,有朦豫胧胧、恍恍惚饱之感。
(三)观息法观息法,是属于内视法巾的种方法。
待呼吸调匀后,意守丹田,用内视的方法,也就是用意念观察气的呼吸出入,在意念中想象自己看到气从鼻中吸入,通过气管由腔中直达腹部丹田,再由丹田,通过膻中返出,从鼻呼出;时间稍长,可以体会到呼吸出入之气如一股凝厚不散的气流,随呼吸而在体内升降出入。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使人入静,而且可以使气息缓和、织匀,若稍有浮躁,粗糙,马上就会有所察觉而加以红正。
(四)存想法存想法的要诀是以念代念,印以良性意念代替杂念。
良性意念法即意念那些能使自己产生清静、愉快感觉的事物,如百花盛开的公园,美丽的田园景色,雄伟壮观的山色等。
这种方法能使人心景交融,达到怡情养性之目的。
注意:绝对不可想令人厌恶的事物,不能想恐怖、生气,与人打架等的恶性刺激。
(五)内收法每于做功之前,先看一下练功环境,然后活动一下身子,放松一下肌肉、骨骼,全身放松,不要急于入静。
让思想从周围环境大的范围慢侵收挽到小范围,再集中到自身。
比如在空内练功,先想一下房间的四周及上下空间、树木、道路邻舍等,再想到自己的房间(墙壁、天花板等),再想到室内家具物品,再将思想回收到练功的床和床上用品,再想自己身体,回到腹部,集中到丹田。
道家真传凝神调息法诀!静坐、调息、神游,一起收起来慢慢学
道家真传凝神调息法诀!静坐、调息、神游,⼀起收起来慢慢学凝神之凝,乃聚结之义。
神不外驰,⾃然凝聚。
然神不外驰,也不能内想。
⼀有内想神仍不安,故⾮能凝。
所以丹经说“外想不⼊,内想不出”,此为神之真凝。
因为脐下⼀⼨三分处下丹⽥为⼈⽣之根,故凝神之下⼿就须将⼼神汇聚在这个地⽅。
练法1、盘膝静坐,头正⾝直,全⾝放松,两⼿互握成练功⼿势,两⽬轻闭垂帘,留⼀线微光注视⿐端,保持良好的⼼理状态,将渐已安静的意念集中于祖窍(印堂⽳处)。
2、两⽬内视寂照祖窍,两⽿内听窍内动机,⾆尖上抵对准祖窍,⿐息调匀归于祖窍。
3、含眼光,凝⽿韵,缄⾆⽓,听⼼息,是为机合四象。
这是锁⼼猿拴意马的桩⼦,是斩伏识神杂念的有效⼿段,视⽽不见,听⽽不闻,有念⽆念之问,息息⾃然归根,⽓沉丹⽥,绵绵不绝,上下间⾃然相顾牵持也初不妨意念专注⼀些,以⼀念代万念,可获排除杂念之⼀定效果。
⼀旦丹⽥吃紧,就赶快放下专注之意念,以淡淡之⼼关照就⾏了。
如此习之纯熟,杂念亦已消除,⼀旦⼊静,即不意守丹⽥,真意也⾃然会关照于此。
此中⽞机,须得功中千百次调训试验,⾃会将分⼨把握得当。
当然话⼜说回来,若以为⽼师⼀点破就能彻底解决问题,那是没有的。
故⽽前⼈说:“师⽗领进门,修⾏在个⼈。
”调息所谓调息,⾸先从⼝⿐呼吸⼊⼿调节,使肺呼吸回到均匀柔和的频率上。
此步调节的成功与纯熟,会使肺呼吸均匀柔和之频率渐趋向“中”、“平”状态。
⼀旦达到⾼度的中平状态,肺呼吸就会停⽌,⽽归根到丹⽥呼吸。
这种纯⼀的丹⽥呼吸,即如婴⼉在母腹中的呼吸态,故称为胎呼吸,先天呼吸。
调息的过程,⼀定要有调⼼(即凝神)和调形的配合。
⽆此两者的配合,调息是难以完成的。
故“中、平”⼆字诀要落在⼼、息、形三者上,使“三平”归于⼀“中”,⽞关⼀窍⾃可开也。
打坐,呼吸的方法
吸气,空隙;吸气,空隙;吸气,空隙。那个空隙是你里面最神秘的现象。当气进入而停止,不动,那是你能够会见你的中心,当气出来而停止,不动的时候,那个空隙就是宇宙的中心。这两个中心并非两个不同的东西,首先你要觉知到你内在的中心,然后你要觉知到那个外在的中心,最后你会知道这两个中心是同一个,然后“进”与“出”将会失去它们的意义。佛陀说:“有意识地跟著呼吸移动,你将会在你里面创造出一个觉知的中心。”一旦这个中心被创造出来,觉知就开始移动到你的每一个细胞,因为可以说每一个细胞都需要氧气,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
当你打坐总是在快要空掉念头!这是你思想出现了妄念!你忽视了自己的呼吸!
在打坐中思想应从始至终都要关注自己的呼吸!
但不要干涉自己的呼吸!!不要加杂上人为的思想!多观察自己呼吸过程!最后觉知到一个点上!!
南怀谨教授提出一个非常殊胜之修法,他说:“因一般人调息不容易调得好,不如先作粗猛的呼吸。呼吸粗的叫风,细的叫气,当气到达好像不呼不吸时,微细最微细的那个叫息。天台宗的数息、听息、调息是讲息,不是讲风,也不是练气。
上坐以后,先修风,手结亥母手印(密宗称谓),也就是京戏的兰花手。炼气时,肩膀要端起来,让手臂伸直,手放在骨上(手过长、过短例外),手臂一伸直,肩膀自然端起,里面的五脏也自然都张开了,气就贯通,所以,非用这个姿势不可。
记住,不要由你来停止它,让它自己停止。如果你主动去停止它,你将会错过整个要点,因为那个“做者”一介入,观照就消失了。你不要对它造任何事,你不要去改变那个呼吸型式,你既不主动吸气,也不主动呼气。你根本就不去碰那个呼吸,你让它自然发出,自然流动。当它出去,你跟著它,当它进来,你也跟著它。
不久你将会觉知到有两个空隙,在那两个空隙当中,就是门道之所在。在那两个空隙当中你将能够了解,你将能够看出,气本身并不是生命,它或许是生命的食物,就像其它食物一样,但它并非生命本身,因为当气停止,你还在那里,完全在那里——你完全有意识、全然有意识。气已经停止了,气已经不再在那里,但你还在那里。
南师鼻息法门要点及练法,有缘者读之
南师鼻息法门要点及练法,有缘者读之呼吸的法门,通俗易懂而实用。
今予提炼阐发,有缘者读之。
可分两个重点:一是“气的进出”,一是“左、右鼻孔训练”。
关于“气的进出”,南怀瑾这样说:在训练气的进出时,注意吸气的时候要细、要长、要慢,小腹收缩,这时气都进入十二经脉。
出气时要快、要急、要猛。
归纳之,吸气时有两个地方要注意:一是吸气的鼻孔。
即鼻孔吸气时,要“细”、“长”、“慢”。
二是小腹,要收缩。
合起来有五字需注意:“细”“长”“慢”、“收缩”。
呼气时有三字需注意:“快”、“急”、“猛”。
文中提到“这时气都进入十二经脉”,也需体会。
十二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四种: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如果记忆,记住“手”、“足”、“阴”、“阳”、“三”五个字即可。
然后,每一种经又包括三种,共十二,也称“正经”。
此十二经与任脉、督脉合在一起,成为中医经络学中的主要内容。
下面以表格来显示十二经脉的名称:这部分关于十二经络的文字和表格,是笔者临时起意。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由此知经络最粗浅的知识。
但这些都不是本文的重点,读者也可以忽略。
下面才是重点。
再说南怀瑾讲鼻子呼吸的另一重点——关于“左鼻孔”、“右鼻孔”的不同呼吸练习法门。
可分三部分:•上半天作左鼻呼吸;•下半天作右鼻呼吸;•久之用丹田呼吸,然后可以体会到针灸的穴道地位。
这是瑜伽练气和气功练气的基本法门。
何为上半天?就是从晚上十一时算起到第二天中午十一时。
何为下半天?剩下的就是下半天了。
也就是从中午十一时起,可以练右鼻呼吸了。
鼻子非常神奇。
据南怀瑾说:“如果醒时发现仅右鼻通时,就是稍有疾病的前奏。
”不用说,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调理身体了。
关于鼻子的呼吸,对于人体实在太重要了。
所以还有很多重要的法门。
兹介绍笔者觉得基础的内容。
至于如何做单鼻孔呼吸?非常简单,用手指按住一个鼻孔即可。
打坐的正确姿势及道家修炼功法
打坐的正确姿势及道家修炼功法打坐姿势打坐,是⼀种养⽣的好⽅法。
佛教、道教、基督教、瑜伽,都有静坐修⾏的⽅法。
当前,打坐也成了⼀种“流⾏”。
所谓“⼯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坐是不是随随便便⼀坐,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
如果坐的姿势不正确,不但没有养⽣的效果,反⽽会造成⾝体和⼼⾥的损害。
那么,我们来谈谈正确的打坐姿势。
坐的姿势有⼏种,我们说说常⽤且效果最好的“盘坐”。
盘坐,可以分为双盘(跏趺坐)、单盘和散盘。
如图所⽰,从左往右,分别是双盘、单盘和散盘。
⽆论哪⼀种,左腿在上还是右腿在上都⽆所谓。
头部。
颈竖头正,下颌微收(下巴微微向喉结处靠,略微即可)。
嘴唇⾃然微闭,⽛齿放松,不要刻意闭合、咬住上下⽛,⾆头在⼝腔中⾃然平伸、舒展。
⾝体脊椎。
⾝体必须中正,脊椎要竖直放松,不能含胸⼸背。
脊椎⾻节要如算盘珠叠落在⼀起⼀样。
不能左右偏,也不可前后弯。
⾝体脊椎竖直,但要放松,不能有意地上下“拔伸”。
双⼿。
双⼿可以随意放置,可平放在双膝上,也可以放置⾝前。
这⾥,笔者建议如图所⽰,结“三昧印”(左⼿在下,右⼿在上,双⼿拇指相触)放置⾝前。
垫⼀个6臀部。
刚开始静坐的初学者,没有⼀定的静坐功夫者,笔者提醒,⼀定要记得在臀部下垫⼀个厘⽶厚的坐垫。
当然,还是以个⼈情况⽽定,不宜太厚,也不能太薄,感觉舒适即可。
⾄10厘⽶厚的坐垫⾆抵上腭即⾆头抵住上腭部位。
⽓功学中认为这是沟通任督⼆脉的桥梁,俗称“搭鹊⾆头:⾆抵上腭即⾆头抵住上腭部位。
桥”。
中医学认为,督脉循背,总督周⾝阳脉,为阳脉之海;任脉沿腹,总任⼀⾝阴脉,为阴脉之海,两脉各断于上腭和⾆根。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让横膈膜上下移动。
由于吸⽓时横膈膜会下降,把脏器挤到下⽅,因此肚⼦会膨胀,⽽⾮胸部膨胀。
因此,吐⽓时横膈膜将会⽐平常上升,因⽽可以进⾏深度呼吸,吐出较多易停滞在肺底部的⼆氧化碳。
意守丹⽥(⼥性不可意守下丹⽥,转守中丹⽥):在精神作⽤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专注于丹⽥(关元⽳),进⾏呼吸吐纳,使精神不涣散,呼吸⾃然放松,⼼平⽓和,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合⼀。
瑜伽调息五大法
瑜伽调息五大法瑜伽调息五大法调息法一般被定义为“呼吸控制”。
单从涉及的练习来看,这种说法似乎没错,但它未能将这个术语的含义表述完全。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瑜伽调息五大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清凉调息法练习方法取一舒适的冥想坐姿,莲花坐或至善坐。
双手做冥想契合手势放在双膝,保持头、颈、背挺直。
闭上双眼,放松全身。
张开嘴,尽量把舌头伸出唇外,舌头左右两边向中间卷起形成一个管状,通过舌头小管缓慢、深长地吸气,舌头和上腭感觉像冰一样的凉爽(当空气通过舌头时,要发出声音)。
吸气完成后,收回舌头闭上双唇。
在高级阶段练习时,可以加上内悬息,同时做收颔收束法以及会阴收束法。
呼气时,抬头,解除收束法,采用喉呼吸的方法,用鼻子呼气。
持续时间练习次数从9遍慢慢增加到15遍。
普通瑜伽练习做15遍即可,如果天气非常热的话,可以练习多达60遍。
逐渐延长每次吸气和呼气的时间。
意念控制放在舌头和凉爽的感觉上。
练习顺序在使身体产生热能的体位或其他瑜伽练习之后做此练习,来平衡体温。
注意事项此练习应该在瑜伽体位训练之后,以及其他调息法之后才做这个练习。
不要在空气污染或天气过冷的环境中做此练习,因为鼻子在空气进入肺部之前,有加热和过滤空气的作用,但用嘴吸气达不到鼻子的这些作用,所以有可能对肺部造成伤害。
如果舌头不能卷成管状的人,可以用嘘气调息法来代替。
不宜人群患有低血压或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的人都不要做此练习。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要做收束法和悬息练习。
心脏病人练习此调息法之前应先征询医生或有经验的瑜伽老师后再决定是否练习。
作用功效使身体清凉,平衡体温。
有助于降低大脑及情绪上的兴奋。
更好地疏通经络,使肌肉得到放松,大脑得到镇静,可以作为睡前的镇定剂。
有助于控制和消除饥渴的感觉,降低血压和胃酸。
祛肝火、益脾胃,促进肝脏、脾脏的活动,增强消化机能。
洁净血液,促进生命之气在体内流动。
左侧鼻孔调息法(月亮式调息)练习方法取一舒适的冥想坐姿,莲花坐或至善坐。
打坐时怎样呼吸方法
打坐时怎样呼吸方法打坐时的呼吸方法是打坐冥想练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正确的呼吸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冥想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和平衡。
在打坐时,呼吸是我们与内在自然力量连接的桥梁,通过呼吸我们可以放松身体、清晰思维、平衡情绪、增强意识和提升能量水平。
接下来,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打坐呼吸技巧。
1. 自然呼吸法: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呼吸法,适合打坐初学者。
闭上眼睛,坐直身体,放松全身。
开始时观察自己的呼吸,不要刻意调整。
只觉察自然呼吸的感受,感受气息进入和离开身体的过程。
渐渐地,呼吸会变得更加平缓、深长,思绪也会平静下来。
2. 深腹式呼吸法:深腹式呼吸法能帮助我们放松身体、深入呼吸。
首先坐直身体,放松全身,将左手放在胸口,右手放在腹部。
慢慢地吸气,感受腹部的隆起,然后慢慢呼气,感受腹部的坠落。
继续保持均匀、深长的呼吸,每次呼吸时,注意让腹部更加放松。
这种呼吸方法能帮助我们清空思绪、稳定情绪、放松身体,非常适合用来准备打坐。
3. 循环呼吸法:循环呼吸法是一种更高级的冥想呼吸练习。
闭上眼睛,坐直身体,放松全身。
双手放在腹部,先吸气,然后吸气的时候将气息引向脊椎和头顶的顶点,然后慢慢呼气,同时将气息引向眉心和下巴。
重复这个过程,在心中要意识到自己的每一次呼吸,感受气息在身体内部的循环。
这种呼吸方法能帮助我们聚焦注意力、加深冥想状态。
4. 长呼吸法:长呼吸法是一种通过延长呼吸时间来调节身心状态的练习方法。
坐直身体,放松全身。
吸气时数数到5,然后慢慢呼气时数数到5。
接着吸气数数到6,呼气数数到6,再吸气数数到7,呼气数数到7。
以此类推,逐渐延长呼吸时间,但要保持呼吸的平稳和自然。
无论选择哪一种呼吸方法,都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练习。
初学者可能会发现很难保持注意力在呼吸上,并且可能会感到呼吸短促或不适应某种呼吸节奏。
这是正常的,不要因此灰心,持续的练习会使你逐渐适应和改善。
此外,还有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南怀瑾老师讲“眼观鼻,鼻观心”
南怀瑾⽼师讲“眼观⿐,⿐观⼼”有些修禅定的书上告诉你“眼观⿐,⿐观⼼”。
搞得有些⼈修⾏就眼睛盯在⿐尖上,低着头,那要命了,那会神经病的,脑⼦⽓也⾛不通。
那是叫你眼睛不要观外⾯,只要注意⼀下⿐孔呼吸⽽已。
初步呼吸是⿐孔⾥头出⼊,跟⼼念配合在⼀起,这才叫做“眼观⿐,⿐观⼼”嘛!不是守这⾥啊。
呼吸要配合⼼念宁静了。
《禅与⽣命的认知初讲》--------------------------⽆他异念,这时⼼⾥什么念头都不要有,就是正意的道理。
系意⿐头,把意识挂在⿐头上。
这句话,害死了许多修道学佛的⼈。
什么“守窍”啊!“眼观⿐,⿐现⼼”啊!⼩⼼得⾼⾎压。
还有什么学⽩鹤,⽩鹤能活⼀千多岁,据说是因为⽩鹤休息的时候,⿐⼦对着肛门,两⽓相通的缘故。
但我们的脖⼦⽐⽩鹤短这么多,怎么学?所以佛说:众⽣之愚痴,⾄可怜悯者也。
系意⿐头,不是叫你看⿐⼦,这要⾸先提醒你,要注意⿐孔呼吸出⼊的⽓,也就是“⼼息相依”的第⼀步,使意念跟呼吸配合为⼀。
出息长亦知息长,你的正意不要离开呼吸,呼吸出来有多长,你⾃⼰要能知道。
⼊息长亦知息长,注意这个“知”字,如果你⼀边在修⽓,⼀边脑⼦⾥乱想,那就不对了,没有效果。
思想和呼吸配合为⼀,叫安般守意。
怎么把妄想抓住呢?只要注意呼吸,呼吸就像是⼀条绳⼦,。
把这⼀匹马拴住了以后,等于妄念被拴住了,修⾏便可以专⼀,也就可以证⼊“初禅”。
修⾏的效果是⼀定会来的。
《如何修证佛法》---------------------------讲到修观,许多学打坐的强调“眼观⿐,⿐观⼼”,⼀般⼈打坐,除⾮⽃鸡眼可以看到⼀点⿐尖,则绝看不见整个⿐⼦。
不过,眼观⿐还勉强可以,⿐观⼼怎么观?⿐⼦⼜没有眼,如何看⼼啊?这种⼈很多,坐起来像鸡蛋⼀样。
此外,还有些道家的修法,那厉害了!眼观⿐、⿐现⼼、⼼观尾,打坐练功弯头,⿐⼦差不多要碰到肛门,这叫太极,修道家的称为龟息。
在道家龟鹤象征长寿,鹤颈长,⽴睡,颈⼦弯曲,⿐⼦插到屁股,呼吸与肛门相通。
调息凝神守丹田的正确呼吸方法
调息凝神守丹田的正确呼吸方法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超级有趣又很神秘的“调息凝神守丹田的正确呼吸方法”。
你要是觉得这听起来有点玄乎,那可就错啦,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呀,以前身体总是病恹恹的,精神也不好。
后来接触到这个调息凝神守丹田的方法,整个人就像换了个似的。
我就好奇啊,这到底是啥神奇的东西呢?于是就跟着他一起研究起来。
咱们先说说这个丹田吧。
这丹田啊,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一个小能量库。
有人说它在肚脐下三寸的地方,你可以想象那儿有个小火炉,正等着我们通过呼吸给它添柴火呢。
那怎么呼吸才能给这个小火炉“加燃料”呢?这呼吸啊,可不是咱们平常那种随随便便的呼吸。
首先呢,要找个舒服的姿势。
你要是像个麻花似的拧着,那肯定不行啊。
可以坐在椅子上,背挺直了,就像一棵松树一样,稳稳当当的;或者干脆盘坐在地上,那感觉就更有仪式感啦。
我记得我刚开始尝试的时候,坐在椅子上,老是东倒西歪的,小李就笑话我,说我像个不倒翁似的。
哼!不过他说的也对,姿势不对,这呼吸也很难顺畅。
然后呢,就开始呼吸啦。
吸气的时候啊,要轻轻地,慢慢地,就像你在闻一朵超级香的花。
你想啊,那花就在你面前,散发着迷人的香气,你是不是得小心翼翼地把那香气吸进鼻子里?这时候啊,感觉空气就像一股清泉,缓缓地流进身体里,一路向着丹田这个小火炉流去。
千万不能大口大口地吸气,那就不是给小火炉添柴了,那是要把小火炉给吹灭喽!呼气的时候呢,要像吹蜡烛一样,慢慢地把气吐出去。
但是又不能一下子全吐完,得留一点。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你有一个装满宝贝的口袋,你每次只能拿出一点来,可不能一下子全倒光了。
我问小李为啥要这样呢?他说这就像是给小火炉保留一点火种,要是全吐出去了,小火炉又得重新生火啦。
在这个过程中啊,一定要把精神集中在丹田这个地方。
这可不容易呢。
我经常是刚想着丹田,脑子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一会儿想着今天晚上吃啥,一会儿又想着电视里的某个节目。
安那般那观息法修习要点
安那般那观息法修习要点一、静坐时,身体以舒适1、自然2、身正直3、盘腿4或稳固的姿势5。
二、闭眼6,放松身心7,自然呼吸8。
三、在鼻端9或鼻孔出口处周围10选择能感觉呼吸与皮肤接触最明显的11接触点。
四、12持续地觉知经过接触点13上的入.出息(呼吸)。
五、不要跟随气息进入体内或出到体外14;只觉知于接触点上的入.出息。
调节呼吸,渐次平息风相(可以听到呼吸声)、喘相(呼吸不顺)、气相(可以感觉到呼吸),心愈静、愈集中,息相(微息,呼吸若有若无),愈显着,以自然得到细呼吸为安定相,靠近禅那。
六、行、住、坐、卧持续觉知15,如此入息、出息,避免间断16。
【说明】注1︰「舒适」:坐姿舒适,则心易觉知,不会被身体的不适所扰。
因此,腿痛痛到不能忍受时,可以换腿(换腿的同时应继续保持呼吸的觉知)。
注2︰「自然」:坐姿应自然,不应勉强;否则不能持久,且易生病痛。
注3︰「身正直」:坐姿应正直。
头颈正直,下颚微收,舌轻抵上颚;背脊端正,两肩平垂;胸部微张,小腹(肚脐)向前凸。
注4︰「盘腿」:双盘腿、单盘腿,也可以依个人的习惯或身体的状况,两腿分开并排平贴地面、或侧坐等。
注5︰「稳固」:以最稳固的坐姿静坐,则最能持久。
注6︰「闭眼」:闭两眼,较不易分心。
闭眼时,勿两眼一直往视鼻端,以免眼痛。
若不习惯闭眼,或闭眼会昏沈的人,可以睁眼或半注7︰「放松身心」:若身心紧绷,则心难以平静,修行不易收效,而且易生病痛。
注8︰「自然呼吸」:安坐后,最初可以先慢慢做几次深呼吸,然后应保持自然平顺的呼吸,不应加以任何控制。
若控制呼吸,或过度专注,则易引生头痛、胸部不适等问题。
注9︰「鼻端」:鼻子正下方「人中」或它的附近部位的任何一点,都可作为觉知入.出息所依靠的接触点。
注10︰「鼻孔出口处周围」:接触点亦可选在两鼻孔之间的鼻中隔的外缘或一侧鼻孔边缘上的任何一点;或一侧鼻孔;或同时注意两侧鼻孔(的入.出息)。
注11︰「接触最明显」:接触点应选在入.出息的感觉最清楚的那一点。
很多人都错了,这才是打坐最正确的呼吸方法
很多人都错了,这才是打坐最正确的呼吸方法由于打坐具有静心、缓解疲劳、调节健康的良好效果,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打坐的行列之中。
关于打坐的书籍和文章也在网上随处可见,但是,小编玄通发现,网上很多呼吸吐纳方法、打坐方法,其实是错误的,尤其是关于打坐时的呼吸方法,错得非常离谱,无论是打着道家呼吸吐纳功法的旗号,还是什么上乘心法,比比皆是,如果练习者按照这些错误的呼吸方法长期练习下去,后果非常严重。
打坐图比如,小编玄通曾经遇到一个网友练习佛教的观呼吸的方法,并且慢慢的呼,慢慢的吸,练习了若干个月之后,出现了什么后果呢?该练习者全身真气紊乱、身体有种被绳子捆住的感觉,一说话就喘气,睡眠不好,现在已经不能正常说话,已经有四年不能正常工作了,跟废人一样。
还有人练得全身发冷,有人晚上睡觉时平躺着无法正常呼吸,必须侧躺着才行,还有的人练得导致原有的病情加重。
出现这类偏差,医院却无法治疗此类疾病,就算患者吃再多的各种药物,练功练出的毛病,医院都是无能为力的。
张至顺道长说,练功练出来的毛病,神仙也治不了。
打坐图出现这些令人心痛的现象,小编玄通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自学者,是因为没搞懂静坐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呼吸方式?什么才是打坐最正确的呼吸方法?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所以五花八门的呼吸方式就诞生了。
有的去搞深呼吸,有的采取腹式呼吸,有的搞胸式呼吸,有的长呼短吸,有的长吸短呼,还有的故意去放缓呼吸速度搞成一种“细、缓、长、匀”的呼吸方式。
奇奇怪怪的呼吸方式太多了,真是应有尽有。
小编玄通在这里,想告诉大家,这些奇奇怪怪的呼吸方式,用在打坐上都是画蛇添足,都是错误的,长期采取这些错误的呼吸方法,都是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
打坐图最正确的方式,是自然呼吸的方式,你平时怎么呼吸,那么静坐时就怎么呼吸,只是尽量要用鼻子呼吸而已。
大道至简。
又有人提出疑问,练习静功,很多书上,不都是讲要“三调”吗,要调息,甚至要调成“细、缓、长、匀”的呼吸?那么玄通想告诉你,调息是没有错,但那是你在练功之前稍微调一下息,让你恢复到平静的状态之后,才开始练功。
打坐调息时呼吸之间的停顿,是在呼完停顿,还是在吸满气后停顿?
打坐调息时呼吸之间的停顿,是在呼完停顿,还是在吸满气后停顿?打坐调息之时,呼吸之间的停顿,是在呼完停顿,还是在吸满气后停顿?一、观心与调息之间的关系打坐时,静静地观心,观自己深深的内在自性,它就是呼吸之间的自性。
渐渐地会觉知,自己身心进入一个比较宁静的状态,这是很好的觉知状态。
在此种身心渐渐变得比较宁静的状态中,会渐渐地发觉自己的呼吸有所变化。
从原来的仓促不安、紧张仓促的状态,渐渐转成一种平静、幽深、呼吸变得又长又远,那种相当舒畅的状态。
此时,观心,即是调息。
呼吸会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悠深、越舒畅无比。
呼吸会越来越长,吸气也会越来越用到很长的时间,才能将一次呼吸循环得过来。
此时,正是身心相应,处于调息的时候。
调息,还是会自己主动进行的。
只要将意念放平缓了,只要将自己进行观心,呼吸自然而然会发生变化。
调息的正中间的一段时间,偶尔你会刹那刹那地觉察到,一个美好的觉受。
我们的呼吸状态,会越来越悠长深远,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平淡,甚至渐渐地似有似无,自己难以发觉的时候,会难以察觉出是否真的在呼吸,这种状态的到来。
还是不急不燥,静心观心。
这时,才是调息的最佳状态。
此时,正如题目中所问的,好像呼吸变得那么轻薄又自然,好似根本无所依赖似的。
这种呼吸状态中,你有时候就真的难以察觉出,到底自己在当下身心,呼吸是处于呼气中呢,还是处于吸气中,根本不知道,难以察觉出其中的差别。
但你只要细细一用心观察,则还是觉知,知道呼气与吸气,这两种气息的出与进,这两种气息的流动,还是存在的。
只不过已经变得越来越轻薄安乐,幽深舒畅的状态,让自己难以分辨得开那个其中的差别。
此时,在呼出气息,与吸进去气息,这两者之间,好似有一个停顿存在。
其中间歇性的时间,不知有多深多远,但还是明显地觉察出有一个停顿的存在。
二、观心、调息、停顿与大圆满的升级与发生而且,这个停顿呢,其实感觉自己在此时,还是相当舒服、欢喜、快乐的那种觉知状态。
这种停顿存在的时间,也会随着打坐修定力的提升越来越长。
《左鼻与右鼻的呼吸方法》——南怀瑾
《左鼻与右鼻的呼吸方法》——南怀瑾-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左鼻与右鼻现在讲一个瑜珈术,你们最好能练单鼻呼吸,尤其是坐办公桌用脑筋的朋友,很伤神的,中午以前最好常练习用左鼻子呼吸,没事的时候你就用手很自然的托住右边面颊,拿食指不着痕迹地堵住右鼻孔,这样子同事们根本不会知道你在搞什么气功。
过了中午,反过来多用右鼻子呼吸。
我这里只是教你们多用,可不是教你们一直用啊!要不然你们干脆拿棉花球把鼻子一堵,不是更省事吗这个方法你们不妨一试,包你们身体健康。
这是一般道家、密宗们,自认是不传之秘的初步方法。
尽管有些人反对这样说出来,但我认为是对人类健康有利的事,用不着守密,应该公开。
而且我素来认为既然是可以助人之道,就是天下的公道,不是属于哪个私有的,也不是属于哪一门、哪一派的。
道既然是天下的公道,为什么分这个宗、那个教;这个我的,那个你的这还叫什么宗教!而且鼻子是人家自己的,你又不能传给人家一个鼻子,你不过告诉人家一个经验罢了,可是许多人真把这些当秘诀了。
你们不要因为我这么轻松的告诉了你,你就不稀奇,不好好去体会。
如果能经常这么注意呼吸的话,脾气会变好,心情也会开朗。
而且慢慢你能体会得出,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什么地方难过,什么地方发胀、发酸,什么地方发麻发痒,很容易就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了。
这时候一方面找医生,再一方面,最好的办法是用鼻子做气功,慢慢把鼻子弄通。
注意啊!这可不是孟子的养气,这只是普通的气功,如果说孟子养浩然之气就是这么养法,那真是冤枉了孟子,也冤枉了我。
还有一点要再提起大家注意的,就是养心养气不一定要盘腿,像大家现在这么坐着就可以。
如果说盘腿才有道的话,那就叫“有腿”,不叫“有道”了。
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
还有,坐的时候,背脊骨不要靠在椅背上,我们身体背部,和椅子中间最好空一点距离,不要靠紧。
左鼻与右鼻现在讲一个瑜珈术,你们最好能练单鼻呼吸,尤其是坐办公桌用脑筋的朋友,很伤神的,中午以前最好常练习用左鼻子呼吸,没事的时候你就用手很自然的托住右边面颊,拿食指不着痕迹地堵住右鼻孔,这样子同事们根本不会知道你在搞什么气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端调息法与打坐--专业而高效的静心方法(上,中,下)鼻端调息法――专业而简单的养心妙招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黄帝内经》前面的系列文章里,曾反复提到静心的好处,有一个明澈淡定的心境,对于身体的健康,生活的乐趣,以及生命的境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节奏飞快,充满诱惑,功利浮躁的时代,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实际上一切圣贤的核心论述都是指向心灵的,而关于心灵的修养,又都无一例外的强调一个“静”字。
佛家讲“清净”,道家讲“虚静”,儒家讲“慎独”。
有人说儒家好像是入世吧,讲究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所作为,有所担当。
是的,但这也是以“修身”为前提的。
在儒家经典《大学》里是这么说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也就是说,修身养性是有所作为的根本和前提,如果心浮气躁却想干一番大事业,那是很容易出乱子的。
在《寒凉之祸和燥热难耐》一文中,曾提供给大家两种比较简单,容易上手的静心方法――金鸡独立和古琴音乐。
金鸡独立简单方便,身心同治,可随处练习;古琴音乐效用迅速,能在短期内潜移默化的平缓情绪,静心安神。
然而有朋友反映金鸡独立很好,但毕竟消耗体力,练久了有点累;古琴音乐虽好,但毕竟要借助外物,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不累,也不需借助外物,而且随时随处可以练习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下面要介绍的“鼻端调息法”。
在《多管齐下除“三浊”》一文里,曾提到古人对于用呼吸来调节心境非常注重,有着古老的渊源,不论是佛家的调息,道家的吐纳,瑜伽的呼吸术都属此类。
鼻端调息法,顾名思义就是关注鼻子下端来调节呼吸的意思。
鼻子下端,佛家叫鼻端,就是中医所说的人中。
为什么选这里调息呢?佛家没有展开说,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解释。
人中既是呼吸出入所过之处,也是督脉与任脉经气交汇的地方。
我们知道,督脉总领人体阳经(六腑),为阳经之海;任脉则总领阴经(五脏),为阴经之海,由此可见,人中正是人体阴阳交汇之处,中道之所,所以叫人(之)中,古人起名真是意味深长啊!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可见万事万物都有阴阳,而且要想达到“和”的稳定状态,就必须交融相抱。
如果阴阳离决就会导致解体,比如一个家庭,夫妻之间互亲互爱,相敬如宾,自然其乐融融;要是“夫妻生活背靠背”,你心猿意马,我红杏出墙,那这个家庭就离解体不远了。
人体也是一样,阴阳平衡,冲融相抱才能身体健康。
在人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的时候,掐人中是可以救命的,这说明生命出现危险时(阴阳即将离绝),选取人中这个阴阳经气交汇的地方来强刺激,可以使阴阳接通相交,避免离绝,故而能够救命。
在人中处调节呼吸,使阴阳冲和平稳,来达到静心安神的目的,依据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中印两国相隔万里,在如此细微之处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所见略同,此心一,此理一也。
但我要强调的是,调息静心并不是用意念一直守在人中这个地方,因为那样会导致意念过于集中,甚至引起气血上涌,高血压。
原理是这样的,比如我们聚精会神的看某个东西,并强迫自己不分神,一直盯着看,时间长了,我们不仅不会感到心静身松,还会觉得累,比正常用眼还累,问题就出在用意(念)过猛,导致精神紧张,这完全与静心安神的出发点相反,所以这是要极力避免的。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阴阳交汇的人中,又不出现用意过猛,精神紧张的状况呢?咱们下回接着说。
鼻端调息法――专业而简单的养心妙招(下)独坐群峰上,胸臆自开张。
风拂长松静,泉响落花香。
古道生幽草,梵钟渺仙乡。
昔人何处去?岚雾湿衣裳。
禅诗一首为什么调节呼吸能达到静心的目的呢?因为呼吸和人的情绪是一体两面,相互影响的关系,道家叫做“心息相依”。
心念急则呼吸急,心念清净则呼吸微细。
我们的心念通常处于散乱无序,难以止息的状态,而借助调节呼吸正好可以用来调心。
思绪就像河流,涌动不止,刀斩不断;像野马,奔跑嘶鸣,不知疲倦;象猿猴,四处攀缘,摇曳飘动。
我们不可能一下就静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无端的思绪收于一点,以一代万,如此,心便不再狂野,渐渐清静下来。
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意思是说,你能够专注地守在一处,不再离开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面讲过,如果守在人中,容易用意过猛,导致精神紧张,这是要避免的。
然而呼吸是有节奏的,一张一弛,一开一合,一呼一吸,如果我们只关注呼气,两次呼气之间有不小的间隔和停顿,就会产生似守非守,若有若无的放松感觉,这正是我们要的效果――-既专注又松弛。
不论男女,人中部位都长有一层淡淡的绒毛,我们呼出气体时是和体温大致相同的温热之气,这股温热之气掠过鼻子下端的绒毛时,会有轻轻的温热感――注意,我们调息时仔细体会的就是这个温热感。
这股温热感,很多人心浮气躁时,是体会不到的,只有沉下心来才体会得到!如果几次尝试都找不到,那就先做几次腹式呼吸,略微静静心,再仔细体会,就能找到了。
此法的妙处就在于此,要想找到呼气时人中处的温热感,首先就要收心,达到比较静的程度,由于心比较静,呼吸也会渐渐缓慢平和,随着呼吸的节奏渐行渐缓,一张一弛,一开一合,一呼一吸,我们的心也随之渐渐走入宁静之乡了。
数息法。
知道了调息的原理,下面就好办了。
入门的方法当然是数息法了,就是数呼吸。
专注于人中处的温热感,在呼气有温热感时数一,一呼一吸为一次,在下一次呼气时数二,从一数到十(或者六),数完返回来重数。
为什么要数数呢?因为平常人心绪太过散乱,呼吸和数数就像两条缰绳,为的是拴住你心念这匹烈马!平时我们并不觉得心有多乱,可你真的静下来就会发现,心念是如此的烦乱无端。
就好比一杯搅动的浑水,看不到多少泥沙。
如果你把它静静的放在桌面上慢慢沉淀,那些翻腾的浑浊之物反而显露出来。
您体验一下就知道了,我们的心绪其实是很乱的,以至于专注地数了几个数,就又想其它事去了。
不过也别灰心,绝大多数人刚练习时都如此,返回来重数就行了。
多多练习,自然越来越专注,心念溜号的次数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短。
心越来越静,您还会渐渐喜欢上数息,觉得是一种享受,体会到宁静之美呢。
当然了,后续还有随息法等方法,不过在您还没学会走之前,最好不要打听跑的事。
练习半年左右(每天二十分钟以上),数息法已经很熟练了,平时的心态也比较静了,您自然会水到渠成的进入随息法,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和金鸡独立法一样,鼻端调息法也是那种偶尔练一两次不会有什么效果,坚持练习就会日增月长,好处不断积累的方法。
坚持的结果是:不仅调息时心会很静,平时的心态也会逐渐平和淡静。
拿得起,放得下,看问题更客观,待人接物更细腻而富于洞察力。
您或许还会惊喜得发现,原来那些曾经困扰你的问题,在您气定神闲,心清如水之际,答案会自然的浮现出来,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非虚言也!而且鼻端调息法也是随时随地可练(闭目调息比睁着眼睛效果好很多)。
工作之余,靠在椅子上闭目调息一会儿,能很好的缓解疲劳;睡前靠在床上调息,心静入眠,可以让觉睡得更踏实,更沉,更解乏;其他如:等车时可调,坐地铁可调,热水泡脚时可调,黄豆温灸时可调,心中烦乱紧张可调,开无聊大会时可调(玩笑哈)。
有一次去办事,人很多,排了很长的队,大厅里人声鼎沸,烟雾弥漫,心中很是烦躁。
忽然想到调息法,便默默的闭目调起息来。
烦热渐消,清凉自生,仿佛身边并非人头攒动,而是置身山间谷地,清幽惬意之所。
想到古人所言“万般烦恼皆自惹”,“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禁会心一笑,眉间舒展,此于我心有戚戚焉也!。
打坐篇打坐当然是为了静心了。
但静心的方法很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推荐打坐的姿势呢?打坐本身又有很多种不同的姿势,但应用最广泛,最被认可的还是盘腿而坐,双手自然的和放在两脚上这个姿势(根据身体的柔软程度不同,又分为双盘,单盘和散盘)。
这又是为什么呢?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我总结了几点原因:1.大家观察一下刚学会坐着的婴儿,他们的坐姿就很自然的接近盘腿而坐(散盘)。
婴儿的头占身体的比例很大,重心也因此较高,这就容易引起前倾或后倒。
婴儿天生就会这种坐法,我想是因为盘腿坐最容易保持平衡,不用额外费力去维持。
同样道理,对于打坐的人来说,盘坐最容易保持平衡,这意味着身体更容易处于放松状态,不用额外收紧肌肉,保持平衡――这正是静心需要的理想身体状态。
2.双腿盘坐,双手自然合放在前,四肢和躯干处于一个闭合的状态,能量散失很小,这非常有利于身体的养精蓄锐,也有利于静心。
3.盘坐时身体大部分主要经络没有受到物理压迫,这有利于血气流畅,经脉贯通。
4.双腿盘坐有利于的达到所谓“气沉丹田”的效果,血气倾向于汇聚在腰腹部。
这样能够自然的补肾(肾为腰之府)。
可以集中血气温化肠胃间的三浊,运走垃圾,腹部正是三浊堆积的重灾区,要不然“推腹法”怎么会那么受欢迎,屡见奇效呢。
“气沉丹田”本身就是对头面及上焦(心肺)虚火的有效疏泄,能很好的引气血下行。
中医认为“头为阳,腹为阴”,阳主生长,阴主收藏,血气自然汇聚在属“阴”的腹部,其实就是身体能量的一种收藏状态。
当下的时代太过喧嚣,太过五彩斑斓,各种诱惑和感官刺激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受此影响,我们处于生发,外散和亢奋状态的时间可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相对的,我们处于收藏和养精蓄锐的时间却可能比任何一个时代都短。
为什么许多人会感觉浮躁和焦虑,即便是衣食无忧的人也会如此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弦绷得太紧了,收藏,放松,养精蓄锐的时间太少了。
越是张扬,外散,生长,亢奋,就越凸显出收藏,放松,养精蓄锐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古人提出过犹不及的观点,提倡有所节制的中庸之道,讲究“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这是否值得当下的人们深思呢?。
然而在佛教传入之前,盘坐这个姿势在中国的古文献中并没有记载,至少很少出现,这说明盘坐在当时并不被推崇。
我认为这可能还是考虑到风寒的问题,屈膝盘坐会导致相关经络血气流动减慢(所以血气不足,经络淤塞的人刚练习打坐时,一会儿就会膝盖酸痛难忍),膝盖骨节大开,如果不注意保暖,长期保持这一姿态,风寒湿气很容易侵入膝部,造成关节炎等后果。
事实上,古往今来,确有一些长期打坐的和尚道士,由于不太注意对风寒湿气的防护,导致了关节屈伸不利,行走不便的所谓“禅病”。
避免这一点,只要注意保暖就好了,说一下打坐时应留意的一些事:A.打坐不可直接做在地上,需要一个不太薄的垫子,以免风寒湿气趁机侵入;也不要坐在很软的床上,那样会使身体下意识的收紧部分肌肉,以保持平衡,这违背了放松身心的原则。
B.腿上需要盖一条小被或者毛巾被,尤其要注意膝盖的保暖。
即使在夏天,也不要裸露膝盖。
C.注意后脖子及后脑的保暖。
所谓“风从颈后入”绝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