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顶层设计,,夯实策略创新,,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11.24•【字号】•【施行日期】2021.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各本科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并掌握知识、提升创新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全面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以优化实践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为抓手,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支撑,以强化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为保障,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为手段,积极调动整合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基本原则--强化顶层设计。
紧密结合高校实际,聚焦“四新”建设,围绕内涵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做好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增强实践教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强化分类建设。
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双一流”建设高校、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实际情况,结合基础类、应用类和交叉类不同类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分类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项目引导。
结合新时代实践教学需求,以项目为抓手,深化改革,提升实践教学层次;加强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优化配置,夯实实践教学基础。
2022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获奖名单
2022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获奖名单日前,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22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名单,我校作为成果第一完成单位共16项成果获奖,其中《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本科教育)、《聚焦财经·交叉复合·跨界协同——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的上财实践》(研究生教育)2项成果获特等奖,另有7项成果获一等奖、7项成果获二等奖。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是目前上海市教育领域的最高奖励。
本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共评选特等奖150项,一等奖420项,二等奖510项,其中高等教育类(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共评选特等奖74项,一等奖215项,二等奖243项。
我校历来重视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申报工作,本次获奖项目是全体教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取得的创造性成果,是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教育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与成效、创新与发展。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卓越财经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教育教学成果。
后续学校将加强获奖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发挥教学成果奖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潜心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获奖名单序号成果名称成果主要完成人获奖等级成果类别1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徐飞、刘志阳、江晓东、刘兰娟、魏航、袁海萍、杨丹特等奖本科2聚焦财经·交叉复合·跨界协同——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的上财实践姚玲珍、李劲松、徐龙炳、李宏、魏航、朱小能、曾庆生、乔晓妹、宋晓燕、周文萍特等奖研究生3数智赋能、融合聚变、“四化”育人—新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陈信元、靳庆鲁、朱凯、曾庆生、唐松、刘浩、周波、何贤杰、阴慧芳、黄俊一等奖本科4数字经济时代复合型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周亚虹、常进雄、冒佩华、张永超、冯兴东、王燕军一等奖本科5创建“融入式思政”智库育人平台,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卓越财经人才许涛、张学良、徐龙炳、江晓东、章益国、靳玉英、刘江华、褚华、沈亦骏、倪志兴一等奖本科6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拔尖型学术人才葛冬冬、陆品燕、江波、杨超林、唐志皓、何斯迈、袁洪松、郭子超、一等奖本科Nikolai Gravin、Bundit Laekhanukit7打造“四化一型”机制,培养中国立场、国际视野、法经融合高素质法治人才宋晓燕、郑少华、徐键、吴文芳、李睿、罗山鸿、胡苑、叶榅平、朱晓喆、袁波一等奖本科8数学与财经交叉融合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程晋、徐飞、徐定华、王燕军、杨世海、徐承龙、杨爱珍、王琪、刘可伋、李枫柏一等奖本科9创新产学融合育人模式—基于多元“移动课堂”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实践朱小能、刘莉亚、闵敏、曾旭东、罗丹、杨金强、康文津、徐浩宇、胡乃红、李科一等奖研究生10全学段贯通式财经素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应望江、吴建金、喻世红、高耀丽、王晓露、宗庆庆、曹黎娟、李聪、徐贞、刘伟二等奖本科1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构建商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魏航、薛丽萍、徐飞、董静、刘兵勇、余典范、丁浩员、刘松鸽、陈琛、胡琨丽二等奖本科12中国视角、全球视野、复合创新理念下的商务英语卓越乔晓妹、赵珂、郭鸿杰、艾斌、程倩、孙艳、杨国二等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静、谭琼琳、蔡金亭、兰巧珍13面向数智时代,构建财经类院校商科人才培养新体系魏航、薛丽萍、董静、王文斌、陈志俊、吴云珍、余典范、陶之杰、王青松、苏海红二等奖本科14“技教融合,双轮驱动”,数字化助推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刘兰娟、傅川、韩婷、杨淑莲、曹晓霞、吴建生、李政辉、周丽洁、王珊珊、吴先斌二等奖本科15课程夯基、学术浸染、质量保障——财经类学术卓越人才培养探索实践徐龙炳、朱君萍、姚玲珍、周亚虹、李劲松、靳庆鲁、曹黎娟、陈旭东、谢永康、郑策二等奖研究生16以国际认证为抓手,形成“财经+国际化”特色的MPA人才培养模式丛树海、姚玲珍、王峰、李会平、何华武、唐敏、王茵、田柳、曾纪茂、蒋硕亮二等奖研究生(供稿:何丽、闫欢编审:任斌收稿日期:2022年10月27日)。
军队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
军队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发布时间:2021-10-13T06:42:06.93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0月中29期作者:刘辉[导读]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军队院校为基石与后盾。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是指引军队院校改革与创新发展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指出军队院校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军队院校需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教学体系、配强师资队伍等多种举措,走实内涵式发展之路,提高办学育人水平,培养合格军事人才。
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刘辉 221004摘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军队院校为基石与后盾。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是指引军队院校改革与创新发展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指出军队院校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军队院校需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教学体系、配强师资队伍等多种举措,走实内涵式发展之路,提高办学育人水平,培养合格军事人才。
关键词:军队院校;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先前的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而言的,是一种转型升级式发展。
军队院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军队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需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军队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的核心是提高质量,前提是遵循规律,动力是创新驱动,实质是厚植基础、修炼内功、释放潜能、特色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培养能打仗打胜仗人才。
一、优化顶层设计(一)明晰人才培养标准。
培养合格军事人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合格军事人才。
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战争要求每个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科技素质、信息素质、创新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一是厘清岗位任职能力需求。
我们要着眼部队实际,结合使命任务、作战对象、战场环境等具体情况,提出满足战备训练管理要求的任职能力需求,细化形成能力培养目标,为院校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提供依据。
二是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下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下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作者:余雅晶朱华兵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1年第04期[摘要]新时代加快“职教高地”建设,推动形成全国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整体合力与社会氛围,为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也为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提供学理支撑。
基于提质培优计划,探索“职教高地”建设路径,具体应加快建设国家资历框架,促进普职融通与中高职衔接,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和培养机制改革,强化产教融合激励,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职业教育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围绕我国各省份“职教高地”建设的目标要求,要强化保障机制建设。
一要央地协同,强化顶层设计;二要理顺体制,建设“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立体化管理机制;三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夯实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机制保障[作者简介]余雅晶(1988- ),女,浙江金华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朱华兵(1965- ),男,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
(浙江义乌322000)[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下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ZD2021CY494-01,项目主持人:余雅晶)[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8-0005-07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就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以下简称“职教高地”)的建设任务。
2020年,教育部先后分别与山东省、江西省、甘肃省联合发布了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高地的建设意见,同时对江苏省“苏锡常都市圈”、浙江省“活力温台”、广东省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等局部区域的职教高地建设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
《总体 方 案》充 分 考虑 教 育 评 价 改 革 的 艰 巨
性、长期性,着眼于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进程相适 应,分两 个 阶 段 提 出深 化 新 时代 教 育评 价 改 革 的目 标。第一阶段:经过5年~10年的努力,各级党委和政 府 科 学履 行 职 责 水平明 显 提 高,各 级各 类 学 校 立 德 树 人 落 实 机 制 更 加 完 善,引导 教 师 潜 心育人 的 评 价 制 度 更 加 健 全,促 进学生 全面发 展 的 评 价办法 更 加 多元,社会 选 人用人方式更加科 学。第二阶段:到 2 0 3 5 年,基 本形成富有时代 特 征、彰显中国特 色、体 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为 破 除“ 唯 文 凭 ”的 弊 端,树 立 正 确 用 人导 向,正向牵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总体方案》提出5 条具体改革举措。一是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 有企业要带头 扭 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 向,建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的 人才使 用 机制,改 变 人才“ 高消 费”状 况,形成不 拘 一 格 降 人才的良 好局面。二是 提出 各 级公 务员招 录、事业单位 和 国 有企 业 招 聘 要 按 照岗 位 需求 合 理
《行 动计划》一方面对加强顶 层设计,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 务、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 展、完善服 务 全民 终身学习的制 度体系、深 化 职 业 教 育产 教 融 合校 企 合 作、健 全 职 业教 育考 试 招生制 度 等 进 行 部 署。另一方面,聚 焦 职教 关 键 改革,实 施 职 业教 育治 理能力提 升行 动、“三教”改革 攻 坚行 动、信息化 2 . 0 建设行动、服务国际产能合 作行动、创新发展高地 建设行动等5项行动。
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教育内涵发展战略转型
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教育内涵发展战略转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演变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内涵发展战略转型的核心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内涵发展战略的转型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新时代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高速增长阶段的主要成就与问题,指出了教育内涵发展战略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的内涵特征,包括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教育公平的深入推进、教育创新的加快实施等方面。
接下来,文章从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新时代教育内涵发展战略转型的具体路径和策略。
这些路径和策略旨在推动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向特色化发展转变。
文章对新时代教育内涵发展战略转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速增长阶段的教育发展及其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教育机会的显著增加,以及教育普及率的显著提升。
无论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这一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高速增长的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的内涵发展。
在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
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高速增长的教育发展加剧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虽然教育机会的增加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明显。
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1.08.26•【字号】青教通字〔2021〕102号•【施行日期】2021.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青教通字〔2021〕102号各区、市教体局,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局属各单位,有关民办学校,机关各处室:为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中小学校特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市教育局2021年8月26日关于推进中小学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中小学特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青岛实际,现就全市中小学特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全市教育“深耕细作、求实求效,扩优提质、务本务根”工作总要求和中小学高质量发展总目标,突出青岛教育特征、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生爱好特长,全面实施特色学校建设行动,守正创新、不拘一格,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优质学校;教好身边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奋力推动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务本务根。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三遵(尊)”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可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促进优质均衡。
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破解中小学治校办学动力活力不足、“千校一面”等问题,提升学校办学的“精气神”,培育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教育生态,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推动全市中小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9.02•【字号】•【施行日期】2021.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各本科高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为建立健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全面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根据国家和我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系列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以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责任,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核心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2.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强教,德育为先。
把师德师风建设内化到教师专业发展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着力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知者”之德、“育者”之德和“研者”之德,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修学、以德履职、以德育魂,铸牢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
——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
主动对接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项目支撑,通过优化专业发展体系、更新专业发展内容、改进专业发展方法,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达成度、条件保障度和结果有效度,持续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
推动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鼓励“双一流”高校、特色骨干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不同类型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针对教师个性特点和能力及其对未来自身发展预期等,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分类指导,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在人才培养上,打造一大批安教、适教、乐教的高校教师队伍。
课题研究论文:新时期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五题
政治其它论文新时期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五题中图分类号: G4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055X(20xx年树木,百年树人。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认识好、解决好的根本性重大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人才资源。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教育部和有关部委、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注重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抓好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创新工作途径与方式方法,夯实基层与基础,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 20xx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当前大学生整体心态比较平和,认识判断比较理性,能够较为客观、理智地观察与分析问题。
近9成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表示赞同,认为“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能走回头路”; 90. 1%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表示乐观;逾九成的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98. 7%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有入党愿望,将“追求理想信念”作为入党最主要动机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
近年来大学生身边可亲可敬、可学可鉴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62位道德模范,其中有15位大学生当选,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近些年,经媒体报道的大学生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先进典型达64名。
可以说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80后”、“90后”中国大学生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群体担当”,是“大有作为、大有希望的一代”。
大学生形式与政策分析
乘风破浪班级:11交通本一学号:姓名:肖琴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在《决定》中提出要“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民办教育改革指明了制度性方向(一)充分发挥市场对民办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
《决定》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民办教育领域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对民办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
一方面,政府要为民间资金兴办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兴教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民办学校也要密切关注市场需要和群众需求,特别是民办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要按照区域产业发展设置和调整专业。
要树立市场优胜劣汰意识,为人民群众提供质量优良、形式多样、收费合理的服务,不断提高持续竞争的教育活力。
(二)明确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决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教育同样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14万所,在校生人数3911万。
民办教育在各级教育的在校生比例,学前教育达50%,普通小学为6%,普通初中为10%,中等职业学校为11%,普通高中为10%,高等教育已达22%。
民办教育在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提供多元选择、缓解财政压力、激发教育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鼓励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办学。
《决定》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外活动课程体系构建--以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例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外活动课程体系构建——以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例韩 静 田 松 崔 雪摘 要:随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外教育从场所建设向内涵发展的转化是新时期校外教育发展的必然。
其中,构建活动课程体系成为校外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性工作之一。
从育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策略与机制、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通过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中观层面的活动项目建设、微观层面的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进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课程体系构建,能够形成具有较好整体育人效能的校外活动课程体系。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校外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1)03-0073-11作者简介:韩静,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主要研究青少年校外教育、环境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等;田松,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青少年校外教育等;崔雪,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中级教师,主要研究青少年校外教育等。
2021年06月 第3期Jun.2021 No.3实践探索Discovery in Practice 中国校外教育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革新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教育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
核心素养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更为明确地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因此也必将引领我国的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变革。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外教育,同样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进行改革。
以自主选择、跨学科、内容综合、多种学习方式融合和实践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校外教育活动,应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载体。
但是,由于长期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校外教育机构高度依赖于专兼职教师的个人志趣及能力,出于考级、竞赛、升学或学员留存率等方面的考虑设立或淘汰活动项目,机构整体育人目标不够明确,活动项目间缺乏联系,项目内的活动课程缺乏联通,活动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缺乏关联。
区域高等教育如何走向高质量协同发展
区域高等教育如何走向高质量协同发展1. 区域高等教育现状分析规模扩张迅速。
我国高校数量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布局得到了优化和调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质量提升取得显著进展。
我国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部分高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些高校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高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我国高校也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何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1.1 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区域高等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
在此过程中,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高校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限制,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国家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如“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以促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区域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1.05.05•【字号】苏教高[2011]12号•【施行日期】2011.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苏教高〔2011〕12号)各高等学校:为加快我省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全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会议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厅制定了《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我省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教学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与总体要求1.强化对教学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高校教学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过程。
它包含教学基础平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信息化。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对贯彻实施“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发挥进修学校功能作用
发挥进修学校功能作用,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由此可见,系统设计、项目化管理、研训一体、学术支持与政策资助相结合、自主发展与行政督导相结合等多种举措,使得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工作进修学校坚持依靠市教育学院的指导,努力建设一支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教师队伍。
为此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五大工程”提升中小学干部培训工作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领先发展”的原则,实施“五大工程”,构建符合规律、多元、(二)“七项计划”统领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关注新岗、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七项计划”,构建素质拔尖、领军发展的教育人才高地,形成整体优化、特色鲜明的研训新模式。
1、教师全员培训的精品课程构建计划在教育学院课程开发的有力指导和带动下,构建师德为先、学科知识与能力为主的全员通识培训课程体系;以专题研发为牵动,构建以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学科专业素养提升、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为主的动态学科专业系列课程提高全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骨干教师培训的领军团队培养计划采用导师制,实行项目化,通过三级联动模式,建立“名师—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三位一体的专业成长共同体,发挥领军者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着重推进高端精品专题培训、教学专业技能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学风格养成培训、完善人格修养培训、名师专家团队培训等六个系列培训。
重点实施了“名师成长工程”、“群星工程”、“现代型优秀教师培养工程”等培训项目。
3、新岗教师培训的学科基地孵化计划在区域内筛选10个具有学科优势的中小学,建立学科培训基地,依据新教师成长规律,对选45先后制定6质量的高水平、均衡化,推动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协调发展。
7、校本研修内涵深化的跨越发展计划几年来在大连市教育学院引领下,我区被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确立为校本研修两个试点区之一,按照“区域专题统领·校际主题联动·学校行动跟进”的三级互助思路,初步构建完成三类校本研修模式。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推进领导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面对目前教育改革已进入内涵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期,我们必须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争取取得决定性成果。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民主参与、先进文化、和谐校园,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师生。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推进领导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重构的课堂形态也渐渐清晰起来。
国校长说,重构是指重构教与学的关系,重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前者涉及教学组织方式,后者涉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对应着教法、学法和考法,实施了三个基本教学策略:“先学后教策略”、“画知识树或思维导图策略”、“形成性检测矫正策略”。
提出并推行“六环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引入——自学——交流——展示——反馈——总结。
构建“六环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目的是为了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模式,…六环节‟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本质特征是自主与交流,…自主‟指的是一要相信学生有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二要把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作为教学的前提。
…交流‟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每个人都只能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
教学应当使学生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因此交流的作用十分重要。
对于交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
理解了不一定能够说出来,只有说出来才能达到深刻理解。
在说的过程中,学生还可能把自己的困惑和错误理解暴露出来,理解是建立在困惑和错误理解澄清基础之上的。
教师讲课,很难做到把学生之间的所有的困惑和错误理解都讲到了。
一般的,这些问题在同伴之间能够得到解决。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8)》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8)》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12.06•【字号】教师〔2023〕406号•【施行日期】2023.1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8)》的通知教师〔2023〕406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现将《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8)》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教育厅2023年12月6日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8)教育强国,强师为基。
师范教育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国家和我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导意见及“强师计划”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建设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思路聚焦师范院校主责主业,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围绕“四有”好老师培养目标,强化师范生职业胜任力、核心竞争力、专业发展力、数字化创新能力等专业素养,加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师资、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通过实施一批示范性、标杆性、引领性的改革项目,引领我省师范院校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和师范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二、工作举措(一)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项行动1.开展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试点。
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省建设为导向,推动师范院校以卓越教师培养为目标,通过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实施未来名师培养工程、开展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推进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等方式,有创新、有特色、有质量、可示范的开展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18.03.12•【文号】中青发〔2018〕3号•【施行日期】2018.03.12•【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青发〔2018〕3号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局群团处,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牢牢抓住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机遇,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本意见研究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立足新时代、实现新发展。
联系人:王雷李璐洁电话:010—8521280885212188传真:010—85212808共青团中央2018年3月12日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党领导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工作创新,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重视青年志愿者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部署志愿服务工作,多次给青年志愿者回信,勉励青年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列入十大重点项目,对相关工作进行规划部署。
实施“智慧传递” 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
各 级 各 类 学 校 近 年 在 办 学 过 程 中 ,积 累了不少 学校管 理智慧 和 成功 的办学经 验 ,需要 将这 些教 育经验 提炼 、 聚成教 育智 慧 , 凝 并 且 通过 有效 的传 递 、 射 , 慧 辐 使智 “ 增值 ” ,促进 区域教育 优质 均衡
与机遇。 面对地区居 民教育需求多
元化 、学校发展差异化 的现实 , 区
域教育改革必须选择 “ 智慧传递 ” 为 载体 , 整体规划 “ 智慧传递 ” 目 的
标 系统 、 内容序列 、 推进策略 、 操作
效 构 建教 育 智 慧 的“ 聚 、 送 、 凝 传 辐射 、 享” 共 的传播 模 式 , 新 区 创
域 教育 内涵发 展机制 ,全 面提 升 教 育 品质 , 推进 闵行教 育优质 、 均 衡、 协调 、 可持 续发展 。
育系统 进行 了广泛研讨 后 ,达成 了共 识 , 明确 提 出 以“ 慧 传递 ” 智
为载体 ,深入 探索 和创新 区域教
流 程 、 能评估 和组织 管理 , 效 形成 目标 明确 、 内容丰 富 、 形式多样 、 生 动 活泼 、 管理有 序 的区域 “ 慧传 智 递” 台, 平 以加 大 区域 教育 内涵 发
发展 。 于这两 大思考 , 基 闵行 区教
合部 , 城市化进 程的快 速发展 带来
的人 口大量集聚 、 经济社会超 常规 发 展对 闵行 教育 带来 了 巨大 挑战
为依 托 , 明确“ 闵行每一 个孩子 让 健康 快乐 地成长 ” 的核心 理念 , 大 力 实施 “ 智慧 传 递 ” 目, 过有 项 通
展 的软 、 硬环 境建设 力度 , 充分利
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一、背景与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行动计划。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增强“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2. 坚持优先发展,保障教育公平。
3. 坚持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4.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
5.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教育保障。
6. 坚持开放发展,提升教育影响力。
7.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三、主要任务(一)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1.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 实施人工智能教育,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3. 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深化课程教材改革1. 完善课程设置,强化核心素养。
2. 推进新课程教材实施,提升教育质量。
3. 加强课程教材研究,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三)创新教育体制机制1.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2.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吸引力。
(四)加强教育保障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经费使用结构。
2. 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3. 加强教育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四、实施路径(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分工。
(二)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推动行动计划落实。
(三)加强监测评估,确保行动计划取得实效。
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行动计划落地生根。
本行动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
《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同时废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顶层设计,,夯实策略创新,,区域整体
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党的十八大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我国教育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让每个孩子享受有质量保障的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点是抓实抓好教育的内涵发展。
什么是教育内涵发展?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区,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如何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一、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就是统筹区域内城乡学校的全部资源,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地推进,让强的更强,让弱的变强,不断强化区域内涵发展特色,逐步塑造区域教育品牌。
1.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
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正从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
外延式发展主要是依靠追加外部教育资源投入的方式来促进教育发展,追求的是规模效益和办学条件的优化。
内涵式发展则致力于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致力于学校内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学校文化的更新,注重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的潜能激发。
积极探索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方法策略,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必由之路,是基础教育转型变革的必然方向,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当前,“区域内差异”是影响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
近年来,滨城区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全区中小学基本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荣获了“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称号;但“内涵发展”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这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所带来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义务教育学生的择校现象,这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
只有通过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才能实现外延式均衡与内涵式均衡的有机融合,才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是消除素质教育发展痼疾的关键所在,是突破素质教育实施瓶颈的根本方法。
二、实践探究,带题管理,
不断创新区域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策略
2011年以来,区教研室承担省级课题《区域整体推进中小学教育内涵发展策略研究》的研究任务,在科研中创新,在研究中改革,在改革中提升,初步形成了“带题管理”的区域特色。
1.活动带动,推进管理创新
一是实施“学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今年初,区教育局启动了“学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指导各中小学加强学校顶层设计,从办学理念确立、特色育人目标制定、制度体系构建、文化体系构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等方面系统地构建新学校模型,力争三年内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特色项目,推出一批个性鲜明的品牌特色学校。
授田英才学园“道德学校”建设成果丰硕,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撰文称该校是“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学校办学经验被《人民教育》向全国推介。
二是实施学校教学管理“一把手”工程。
校长带头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深入基层教研组参加教研和课改,突出精细化、标准化、高效化管理。
三是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
每年全区中小学3000余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深入所教学生家庭“带题”家访,探究学生成长背后的家庭元素,家校携手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规划和教育方法。
四是开展教育“招商引智”活动。
打破区域壁垒,引进潍坊“271”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区第二中学资源,创办了滨城行知中学,积极构建国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竞争互动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激发了全区教育发展活力。
积极完善教育人才引进机制,努力改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
2.项目拉动,推进课程改革
一是构建“四化”课程体系。
区教研室围绕课程建设这一重点开展专项研究,整体推进,集中攻坚,大力建设现代化课程体系,全面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本土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课程建设思路,整体推进中小学现代化课程体系建设,持续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省课改专家称“滨城区是非常具有改革深度的区域,课程研究已经走到了全省前列”。
二是加强德育课程化建设。
依托“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建设,各学校围绕特色育人目标,按不同学段确立德育目标和重点,系统规划文本类、环境类、活动类德育课程,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人文道德水平。
三是开展中小学教学创新行动。
该活动以推动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全面创新为主要任务,切实提高教研实效。
开展了教学管理创新经验交流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加快各中小学教研特色的交流和推广。
重视学生科学高效学习,将科学学习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学生的预习、听课、思维、记忆和创新常规,把学习规律变成学习规则。
四是锤塑“快乐高效课堂”品牌。
教研员进行跟进式指导和菜单式服务,深入课堂,参与集体备课,找问题,提建议,重点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
实行了学科中心教研组月例会制度,切实发挥学科中心教研组作用。
举办全区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与研讨”系列活动,加大创新成果共享转化力度。
区第六中学成长为“全国高效课堂四大名校”之一,办学特色被《中国教育报》深入报道。
五是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区教研室每学期组织一次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到农村中
小学(包括教学点)送课,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六是深入实施书法教育“十百千万工程”。
2009年启动该项目,引领学生翰墨修身,三年推出十余所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培养出百名书法教师和近千名小书法家,着力打造书法教育特色区。
区七小书法文化建设经验两次被山东教育报推介,被授予“全国文化名校”称号,成为全区第一所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七是积极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
把大课间变成学生的体育特长超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体育社团活动,不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而且培养了一批体育新秀,近三年滨城学子在国际和国家级体育赛事中摘金夺银,荣获了12个冠军、10个亚军、3个季军。
2012年阳光体育科学健身校园行全国启动仪式在我区第六中学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