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_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1、改革行政机构.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中央
刑礼吏 部部部 工兵户 部部部
明朝中央集权
皇帝
锦衣卫(明太祖 东 厂(明成祖
地方: 设三司


政司

刑 狱


民 政

、政
财 政

宰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
“主荒臣专,威服下移,遂至天下大 乱。”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我的收获
削藩
藩王
知识分子
八股取士
皇帝
群人 臣民
厂卫特务机构

地方
废行中书省
中央
废丞相
吏 户 礼兵 刑 工
你学会了吗?
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 权的机构是( ) D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2、中国的丞相制度设立和废除是
()
•A 、元朝和明朝 •B、秦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秦朝和宋朝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八股取士的危害
明之于咸代害著等阳发名于之郊学 焚对展者 书”中顾 ,造炎 而国武 败成: 坏的严“ 人八材思重股有文甚想阻、碍鲁产文。迅物化”:“。、八股科原技是愚

七年级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课件

七年级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课件

靖 难 双方:建文帝——朱棣 之 役 结果:朱棣取得胜利(明成祖)
建文帝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 原因: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削藩。
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 于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
北方的控制
② 削藩
③ 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职能)
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政治上: 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 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 司法上: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思想上:八股取士 军事上:迁都北京;削藩
思考: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职能: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片段3: 一年一度的科举考 试成绩单出炉,落榜的 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 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 欢天喜地。更有甚者, 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 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
“看榜文”—不求实际、禁锢思想的“八股取士”
鸦片战争前)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南京 人物:朱元璋(明太祖)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
由六部分理朝政
⑵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请结合书中90页动脑筋,谈一谈 “八股取士”有何利弊呢?说明了什么?
利: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
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 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弊: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
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束缚了思想。 尤其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

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行中书省,设三 司,都直属中央。
改革行政机构:
1、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增设内阁制 2、地方上:废行中书省,实行三司分权,互 相牵制 3、设立厂卫特务统治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
“主荒臣专,威服下移,遂 至天下大乱。”
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朱元璋为什么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要罢丞相? 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 (根本)
丞相制度始创于 丞相制度始创于秦朝, 既然废除了丞相,为 行省制度始于元 由于全国军政大权集于 何时?为什么要 此后曾多次发生丞相 何又设殿阁大学士? 行省制度始于何 朝,它统一管辖 皇帝一人,致使政务十 专权,皇帝大权旁落 废除? 时?为什么要废 一个省的行政、 的现象。为防止此类 分繁忙,遇事无人商量。 除? 财政和军事,职 事情的重现,加强君 所以,明太祖另设殿阁 权,明太祖在中央废 权极重,不利于 大学士,以备顾问,但 除了丞相,由六部分 中央集权。所以, 无实权。 理朝政,直接对皇帝 明太祖下令废除 后来,逐步形成内阁制 负责。 度。
小结: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 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 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丞相, 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锦 衣卫,大大提高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 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这些措 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 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 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 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 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中央政府
郡守
地方政府
县令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 非法定
地位
不 职权 同
对皇权 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15课 2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15课 2课件

-12-
②锦衣卫特务机构:
①职能:对臣民监视、侦查。 ②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约束。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13-
片段三 “看榜文”——不求实际、禁锢思想的“八股取士” 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
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 叹息。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 明朝前期还有什么特务机构?
-11-
锦衣卫的职能是监察官员和百姓。厂卫设有 监狱、法庭,对犯人使用酷刑,制造了大量冤 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 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 见。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锦衣卫(明太祖) 2.东厂 (明成祖)
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5-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怎样才 能让大明王 朝历经万代, 长治久安呢?
-6-
片段一 “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 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 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抨明 击代 过著 八名 股学 文者 :顾
炎 武 曾
-15-
发散探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 大致是: 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自己的见解,说说你同意哪种看法, 并阐述理由。(结合动脑筋P90)
-16-
双方各有道理。 积极作用: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八股文考 试规定了考试范围、文体,使考试更表准化、 规范化。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消极作用: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尤其 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 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是造成中国落后 于西方的文化因素。欢迎来源自历史课堂15 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

《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
1、掌握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培 养综合分析、概括史实的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学练结合”,总结明朝加强 君权的措施,评价明朝加强君权的影响。 3、通过学习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 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统治,但同时 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
和材料中有答,拓展提高】
片段1.“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 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 政机构。 问: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朱 元璋改革行政机构的措施有哪些?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 作用? 地 以 方 六 中央 撤部 废行中书省 废中 丞 书分 设三司 明 相 省理 朝 政 皇帝
片段4.“靖难之役”——叔侄之争(姜是老的辣)
朱元璋死后,接力棒传到了建文帝的手里,为巩固其统治实行 削藩,惹恼其叔朱棣。朱棣以“靖难”为旗号灭掉侄子,登上皇位, 并召见群臣宣布新的巩固君权的措施。 问:为什么朱棣会胜利?上台后的他如何加强君权?为什么迁 都?明朝的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什么?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藩 3、设立东厂 原因: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查找教材,完成导学 案自主探究部分。
一、明朝的建立 1、明朝建立 ①时间____ ②建立者____ ③都城____ 2、明灭元________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地方________ ②中央________ 2、建立特务机构:名称___职能___ 3、科举考试 ①内容规定___ ②答卷文体___

人教版初一 七年级下册 历史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 七年级下册 历史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PPT课件

八股取士
1、“八股取士”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 2、“八股取士”的考试要求? 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 挥自己的见解 3、为什么叫“八股取士”?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破题、 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 束股。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论语》、 《孟子》 五经: 五经: 《诗》、《书》、《礼》、 春秋》 《易》、《春秋》
布政局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都司
皇 帝
群臣 人民 皇族 中 央
厂卫特务机构 厂卫特务机构
削 藩
废丞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练练
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 祖君权的加强 ( ) A. 废除丞相 B. 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动脑筋: 动脑筋:
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 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P80)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小结: 小结:明朝君权的加强 作业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时 间:1368年 建立者: 建立者:朱元璋 都 城: 南 京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 司,掌民政(包括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 司,掌刑狱; 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 掌军政。
锦衣卫
活动与探究: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出了一身冷汗。 请问:宋濂见了以后为什么吓的出了一身 请问: 冷汗? 冷汗?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5 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 (6)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5 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 (6)

于书
明 代
咸,
著 名
阳而八
学 者
之败股
顾 炎
郊坏之
武 曾
……
人害
抨 击
材等
八 股
有于
文 :
甚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国家, 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进入统治阶层, 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社会完善 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君 特务机构 明太祖: 锦衣卫

明成祖: 东厂
八股取士
削藩政策
靖难之役:北平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迁都北京: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返回
1.山东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
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
早是在 A.宋朝
( C)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著名武侠片《新龙门客栈》描写的是明
发挥你的想象力,编一出历史短剧。
人物形象:皇帝、官吏、知识分子。 关键词:秀才、举人、殿试、状元、名落孙山。
返回
明朝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
帝,建立明朝
行政机构 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设六部
(明太祖)(吏、户、礼源自兵、刑、工)强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
请回答: (1)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设锦衣卫特务,他们由皇帝直接指挥。
(2)这段故事说明了什么?反映 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皇帝加强了对官吏、人民的监视和统治, 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 高度强化的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1)

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1)

明太祖朱元璋
国家刚刚成立,社会矛盾日益暴露,统治很不稳固, 如何巩固统治?
1376年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按察 司、都司分管民政、刑狱、军政。三司长官地位 平等,共商一省政务,均归皇帝领导,彼此不相 统辖。行中书省始创于元朝,统管地方行政财政 军政,职权极重。 1380年明太祖废除丞相,取消中书省由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 负责。原先丞相手中掌握着中央大部分权力,既 是皇帝的助手又限制着君权。 1382年明太祖改侍卫亲军锦衣卫,是时“方用重 刑,有罪者往往下锦衣卫审讯”。
想一想
• 明朝君权的加强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1、中国的丞相制度设立和废除是在 A 、元朝和明朝 B、秦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秦朝和宋朝
( )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
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 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明太祖分封众多子孙做藩王
• 明太祖为了统治长治久安,扩大君权的同时实 行分封制。将20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军事重 地夹辅王室。藩王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军事 大权,其中以宁王、晋王、燕王势力最为雄厚。 建文帝即位后感到诸王“多不逊”,密议削藩, 采取军事行动,藩王一个个被削,燕王即将被 削,起兵反抗。1399年燕王打着“清君侧”的 旗号,自称“靖难之师”起兵反抗。历时三年 的“靖难之役”以燕王胜利而告终。
吏部
“殿阁大学士久备 顾问。帝方自操 威柄,学士鲜所 参决。”
殿阁大学士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新人教版 (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新人教版 (1)
请问: 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
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设计理念:论从史出;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皇帝
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民政) (刑狱) (军政)
权不专于一司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杀掉宰相胡惟庸 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殿阁大学士,是明太祖朱 元璋时设立的。开始时只 是五品官,侍立皇帝左右, 以备顾问。
“殿阁大学士久 备顾问。帝方自 操威柄,学士鲜 所参决。”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1)、监视宋濂的是什么人?他们由谁直接指挥?
地方 废行省 设三司 1.行政机构 中央 废丞相 设六部
明朝强化君权 2.厂卫特务 明太祖 锦衣卫 机构 明成祖 东厂
3.八股取士
4.削藩
迁都北京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皇帝
群臣
皇族
人民


厂卫特务机构
废丞相削藩布政局 源自察司 都司吏 户 礼兵 刑 工
为了平衡厂和卫的权势,朱棣一面令东厂所属的人员, 由锦衣卫调充,同时又赋予提督东厂的太监,有监视锦衣 卫的权力,使厂卫相互倚赖,不敢有违朱棣的意旨,成为 他实行特务统治的工具。
材料一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 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 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 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 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 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 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权力更分 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 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七年级历史下册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 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 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 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国家初建,政局 不稳,人心浮动,我 当如何巩固统治,加 强君权呢?
朱元璋(明太祖)
明朝疆域图
如此辽阔的土地,假如你是朱元 璋,你会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 民俯首贴耳的听从指令呢?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
坏 股明 人 文代 材八 :著 有股 名 甚文 学 于之 者 咸害 顾 阳等 炎 之于 武 郊焚 曾
书抨 ,击 而过 败八
“八股取士”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 应如何评价“八股取士”?
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 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 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 义。 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 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助长了为了当官而读 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对中国的思想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 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C 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4、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
红巾军起义的发展过程
刘福通 朱元璋
徐寿辉
朱元璋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通 红巾军打的晕头转向的时机, 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吸收 李善长、刘基、朱升充当谋士, 并采纳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 的建议,实力不断壮 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 修建的( B ) 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
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 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 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 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 指 。 (2)材料中的“六部”直接对谁负责? (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机构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地方: 废行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 中央
行省
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民政)(刑狱)(军政)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 皇帝(君权)
中央
丞相(相权)
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3、明太祖设置特务机构 锦衣卫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 响?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 和侦查,加强了君权;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终 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 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国家法律和司法受到严重破坏。
3、削藩
迁都北京
二、思想上:八股取士
思考:P92 1、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没有明 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2、为什么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修的那么宏伟?

选择题: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 A) 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D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 藩 3、增设特务机 构—东厂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
由教师指导,思考并讨论“明朝前期从哪几 方面加强君主权力?”等问题,以培养综合归纳 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元末农民起义中,红巾军对元朝打击最大, 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元朝的统治提供了条件。
2.明代君权的加强,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 向衰落的表现。
一、明朝的勃兴 1. 元朝末年,朱元璋 率领一支红巾军,在江南地区迅速崛
起。他采纳 了“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的建议,实力
不断壮大。
2. 1368 年,朱元璋以 应 天 为南京,建立明朝。
二、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 政治上——改革机构 (1)地方:废除 行中书省,设 三 司 ,都直属中央。
(2)中央:废除 丞相 ,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
负责。
(3)设 殿阁大学士 以备顾问,逐渐形成 内 阁 制度。
……
咸 阳 之 郊
, 而 败 坏 人 材 有 甚
八 股 文 之 害 等 于 焚
击代 过著 八名 股学 文者 :顾
炎 武 曾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明成祖朱棣
五、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为巩固明朝天下,明太祖把儿子分 封到各地做藩王。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 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 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史上 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明朝中央集权
刑礼吏
部 部 部 中央 皇帝
工兵户 部 部 部 地方


政司

刑 狱


锦衣卫(明太祖) 东 厂(明成祖)
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 命题范围: • 答题观点: • 文 体: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 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 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 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开放课堂:
1、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 是什么?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1)、迁都北京 (2)、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3)、继续实行削藩
皇帝






宰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锦衣卫印
明代锦衣卫
二司法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根据材料和教材分析:明太祖设立 特务机构——锦衣卫的目的、特点 是什么?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该机 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特点:它由皇帝直接指挥
职责: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 1.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探讨预习疑惑。 • 2.师生共同解决小组内不会的问题。 • 3.同桌之间相互识记、提问“课前预习”中 的知识点。 • 4.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进行预习诊断。
• 1.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 2.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3.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明朝的建立
小结: 明朝君权的加强
布政局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都司
皇 帝
群臣 皇族 人民 中 央
厂卫特务机构
削 藩
废 丞 相和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 1.必做(1)完成本课导学案的课后巩固练 习 • (2)预习第16课,完成导学案的课 前预习。 • 2.选做:搜集有关“郑和与戚继光”的历史 故事。
说明:明朝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三.思想:采用八股取士
• • 命题范围: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答题观点: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文体: 影响: 考中前只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
考中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如何评价明朝八股取士 的科举制度?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安徽民谣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 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 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 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 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 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时间:1368年
都城: 应天(南京)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灭元朝时间: 灭元朝标志: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1368年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 的措施?
请从政治、司法、思想三个方面总 结。
一、政治: 改革行政机构。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