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含答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特点,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
2.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养成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会分析图片和材料,从而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所体现出来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以及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的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2.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其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二、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导入新课: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日为中国“航海日”。
它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而设立的。
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
郑和是谁?西洋又在哪儿?在同一时期中外关系史上还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去寻找答案吧!二、内容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 自主阅读,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次数和意义。
(1)时间:1405 - 1433年(2)目的:提髙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冨强”,冋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次数:先后七次(4)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在位皇帝、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范围)3)、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和影响。
?4)、“倭寇”是指什么?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5)、戚继光主抗倭概况? 为什么能取得胜利?6)、、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6)什么时候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材料解析题: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 “七下远洋佳话多,外交史上起长河。
万千里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道波……东西更著风云景,喜启新航慰郑和。
”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 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 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2. 假如你是跟随郑和远洋航行的一位士兵,你可以看到的真实情形是()A. 出发的船队规模浩大,人员众多B. 船只上满载着丝绸等物品,只用于送礼C. 船队最远到达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D. 开辟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3. 2018年是郑和下西洋613周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识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到达地区等相关史实,认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意义。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认识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4.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相关史实。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1)起止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2)远航次数:________次。
(3)到达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装载物品:_________、瓷器、________、________、金银货币等。
(5)物品用途: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6)双方互动:郑和及随行人员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4.地位:________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合作探究】(1)上图是我国为纪念郑和下西洋而发行的纪念邮票。
你知道是哪位皇帝开始派郑和下西洋的吗?其目的是什么?(2)结合教材知识,说说郑和远航了几次。
郑和率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3)郑和远航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基础梳理】1.背景(1)________,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对外的关系》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明朝时期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
教材通过介绍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认识我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史实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能够结合已学知识,从多角度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影响。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从教材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并阐述相关史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史实的掌握。
2.难点:对明朝对外关系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相关历史图片、视频、动画等。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对外关系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明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往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史实对明朝对外关系的影响和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X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X和下西洋。
2.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
3.了解X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领略X和与戚继光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X和下西洋1.主要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时间:从年到年。
3.到达X围:X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
4.特点和地位: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1.经过: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某某。
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某某和某某的倭寇。
2.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和。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某某澳门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如何评价X和和戚继光两位人物,请分别用一句话评价他们。
他们有哪些优秀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材料二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X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X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15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编号:015探究一:航海壮举,友好往来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来源:学科网]——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材料二: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1)材料一“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探究二:抗击倭寇捍卫主权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从材料中可感受到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2)简述其主要事迹.【当堂达标】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2.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A 、郑和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4、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D、宋应星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邓世昌6、“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对外的关系》 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教案5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以及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殖民扩张等对外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海洋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对于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建立起知识框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意义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海洋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意义。
2.教学难点:明朝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殖民扩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郑和下西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相关案例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朝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意义。
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
课题说明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
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呢?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非常先进的科学著作,繁荣的文化生活,那么明朝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化呢?二、课题教学考点1 郑和下西洋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出使西洋,以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影响,同时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及次数:从1405年到 1433 年,郑和七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考点2 戚继光抗倭1.背景: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时人称为“倭寇”。
2.戚继光抗倭:①临危受命: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②准备: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戚家军”。
③战果: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江地区的倭患;此后率军进入福建和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考点3 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1)内容:李时珍历时27年编写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其中新增370多种),收人药方 11000 多个,附图 1100 多幅。
(2)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一上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戚继光抗倭
•D.鲁迅和拜伦的事例,旨在证明文化的交流互鉴只会使本民族的精神更加彰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世界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缺失,人类文化的繁荣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B.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仅能丰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将推动大同社会的到来。
•C.只有讲究方法,民族文化才不会在交流互鉴中失去特色,背离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
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囯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
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
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 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做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 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戚继光抗倭
一、戚继光抗倭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 名将,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 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 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 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 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沿 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 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 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 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pMrUkz16l7zcvbm,mrtdpMrUkz16l7zcvbm,mrt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再看 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英国诗人拜伦的《曼弗雷德》,显然受到德国文学家歌德《浮士德》影响,但作品中并没有一点德国精神,而是洋溢着英国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郑和船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1.人物介绍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
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
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
2.阅读教材《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3.教师提问:西洋是指什么地方?提示: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4.教师提问:郑和的船队会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5.思考讨论: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提示:(1)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明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3)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
(4)统治者的支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分析抗倭胜利的原因,理解其反侵略斗争的性质。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评价1、郑和下西洋(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况:(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戚继光抗倭(1)什么是倭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明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勾结(3)过程 1561年,在_____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_________地区倭患,此后率军进入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4)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三、课堂小结: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明朝的对外关系暴力冲突→戚继光抗倭四、课堂检测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检测题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地方“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A、靖难之役B、戚继光抗倭C、郑和下西洋D、土木之变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中的“海波平”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岳飞取得郾城大捷C、戚继光抗倭D、文天祥抗元3、下列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③皇帝的支持④联合东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4、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①波斯湾②红海一带③非洲东海岸④非洲最南端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6.郑和下西洋起航的港口是()A 上海B 刘家港C 广州D 福州7、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崇祯帝8、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自学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郑和下西洋;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
2.重难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二、基础自学1.明初,人们把今天文莱以西的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2.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和,“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郑和七下西洋。
3.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
4. 郑和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国与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5.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
6.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
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 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地区的倭患。
7.年, 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三、分析探究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2.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3.我们如何评价郑和与戚继光?四、知识体系一、郑和下西洋1.前提:国力强盛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3.概况: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友好之行4.意义:增进中国与亚非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网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倭患严重2.概况:浙江台州大捷,福建、广东抗倭3.性质:反侵略斗争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开始侵略活动:16世纪2.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五、拓展测评1.“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明朝国力强盛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2.某电视台准备制作一期“纪念郑和下西洋,传承郑和精神”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 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郑和成功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新课导学】一、自主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 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国力雄厚。
2. 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下西洋。
3. 时间和次数:从年到 1433 年,郑和次下西洋,之长,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 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海岸和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5. 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6. 倭寇:元末明初,的一些和,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
明朝派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7. 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称为“”。
8.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倭患。
随后进入、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联合抗倭,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9. 性质及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0.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年,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材料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情境创设,吸引学生注意术先进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论从史出
联系时事,拓展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从之最中感知空前壮举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
过渡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法)弗郎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
课题: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时间、规模、范围、最远到达地区;知道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时代、主要事迹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郑和船队到达具体地点并与之往来的史实,认识到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通过戚继光抗倭过程的讲述与分析,认识到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航海和造船水平的高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阅读和聆听戚继光的诗歌和军歌,感知戚继光的爱国情怀。
重 点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难 点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设计思想
海之荣(郑和下西洋)→海之危(戚继光抗倭)→海之梦(迈向海洋强国)
教学资源
及其应用
教科书、多媒体、文字或图片材料、动态图等
培养读图、读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培养时空观念
培养归纳分析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迈向海洋强国(海之梦)
这节课的两个板块能体现明朝的哪两种对外关系?
从和平交往向战争冲突的转变,前者有着明朝强大的国力支撑,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一个热爱和平友好的中国,后者随着明朝国力衰退,海上的危险日益增多。
强于世界者必强于海洋,弱于世界者必弱于海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新人教版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讲解:清晰、准确地讲解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明朝的对外关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如果安排了模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实验,需要准备模型船、地图、指南针等器材,并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学生进行互动和探索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讲解海禁政策这一部分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政策的理解和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布置了以下课后作业:
1. 请简要概括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往来的主要内容。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答案: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往来主要包括使者往来、文化交流、边界问题等。
2. 请描述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及其主要成就。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及答案--第三单元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1405—________年,______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
满载着中国的、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以及金银货币。
先后到达亚洲和______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3.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作出了伟大贡献。
4.元末明初,到中国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日本武士和奸商,被称为“_______”。
5.________,国力减弱,松懈,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6.(1)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2)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了_______、______两地倭患,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7.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练习巩固1.“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东南亚各地B.阿拉伯海沿岸C.地中海东岸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根本原因是()A.海外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的应用D.造船技术高超4.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5.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案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课程标准】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学习重、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及意义【自主学习】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平定了浙东的倭患。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合作学习与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材料一:材料二: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首次出航时便统率27000多人,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明朝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了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
例如,1405到1433年间,……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
首次远航28000人,乘船62艘,……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郑和下西洋所处的朝代。
(1分)郑和能够完成此壮举的必备条件有哪些?(2分)问题二:依据材料二的内容,归纳、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答出两点以上)?(2分)问题三: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这“七次远洋航行”是“史无前例”的?(4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材料一:1562年倭寇进犯福建,声势浩大,于是传令“戚家军”剿贼。
随后,“威家算”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
而后“戚家军”乘胜追击杀至福清并一路狂,捣毁倭寇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材料二: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问题一:材料一中领导“戚家军”大破“倭寇”的民族英雄是谁?(1分)问题二:结合材料一、二回答,为什么说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为什么说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代的对外关系教案新人教版
第15课明代的对外关系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缘故和阻碍。
❷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郑和船队图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口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强盛”;一说寻觅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进展贸易减缓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沛”;还有包围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面对这么多的说法,咱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咱们来学习一下《明代的对外关系》。
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1.(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答案提示:15世纪初,明代经济慢慢繁荣,国力雄厚,成为那时世界上的强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答案提示:提精湛代在国外的地位和声威。
3.(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答案提示:时刻:1405-1433年。
空间:郑和的船队前后抵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域,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多媒体出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读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阻碍答案提示: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域的彼此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1405—________年,______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
满载着中国的、精美瓷
器、上等茶叶和漆器以及金银货币。
先后到达亚洲和______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3.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
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作出了伟大贡献。
4.元末明初,到中国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日本武士和奸商,被称为“_______”。
5.________,国力减弱,松懈,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6.(1)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2)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了_______、______两地倭患,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7.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
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练习巩固
1.“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4.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从此可以了解到他的志向是抗击哪
国侵略者()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日本
D.荷兰
6.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葡萄牙入侵
D.郑和下西洋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15 国力雄厚 2.1433 郑和 7 优质丝绸非洲红海沿岸 3.规模友好往来航海事业 4.
东南沿海倭寇 5.明朝中期海防 6.(1)台州(2)福建广东 7.反侵略民族英雄
8.澳门
二、(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戚继
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与其他爱国军民的配合作战。
(2)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1.C 2.D 3.B 4.C 5.C 6.C
7.(1)郑和下西洋。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
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