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10. 三国鼎立初期,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A.曹操 B.刘备C.孙权 D.曹丕11. 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操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12. 官渡之战发生于()A.184年 B.200年 C.208年 D.220年13. 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14. 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曹操势力日益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B.“唯才是举”,招揽人才C.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D.依靠长江天险,占据地利优势15. 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二、问答题16. 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入三国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以及都城。
17.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0. 仔细观察图片,完成问题:《三国鼎立形势图》(1)“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2)唐朝诗人杜甫诗中写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你知道这首诗是赞颂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C4、A5、A6、B7 D8、A9、D10、B11、D12、B13、A 14、D15、C二、问答题16、 (上)魏220年曹丕洛阳;(左下)蜀221年刘备成都;(右下)吴222年孙权建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单项选择1.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主动的是()A.刘备B.袁绍C.曹操D.孙权2.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建立魏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下图所反映的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促使孙刘联军迅速土崩瓦解D.使曹操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4.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军中疾病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粮囤D.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6.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A.魏B.蜀C.吴D.西晋7.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D.海南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二、辨析改错9.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军阀割据,英雄辈出。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备曾“三顾茅庐”请出旷世英才诸葛亮辅佐自己。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达标测试
第16课三国鼎立选择题:1.“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
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
”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2.“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3.晋中市灵石县期末考试曹操在207年,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据此,你认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 A.篡夺汉朝的皇位 B.打败袁绍C.统一全国 D.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4. “战争结束后,曹操豪迈地说:‘这场战争决定了中国未来五百年的历史。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战斗打响前,曹操已经准备好了遗书。
那封遗书是为袁绍写的。
”材料中的“战争”最有可能是()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巨鹿之战D. 赤壁之战5. “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A. 巨鹿之战B. 长平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6.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 7.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 D.222年,孙权称王8.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9.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解析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 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位于北方的政权是()A.洛阳B.魏C.蜀D.吴答案: B解析:从图中很容易看出位于北方的政权是魏国。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以上是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千古传诵的佳句。
你知道这是对我国历史上哪一场战争的描写吗()A.巨鹿之战B.城濮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 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释读古文,准确再现史实的能力。
周瑜是三国时期文武全才的儒将,24岁就被任命为中郎将,时人称之为“周郎”。
周瑜一生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火烧赤壁,以弱胜强,题干中提示的信息“三国周郎赤壁”正好与这一史实吻合。
由此可确定,苏轼所描写的应该是赤壁之战的战斗场面。
3. 下列事件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者有关的是()①三顾茅庐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八王之乱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B解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旨在考查对材料的熟悉程度及提取信息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弄清作者是曹操,再联系题干涉及的四个事件,很明显①④与曹操无关。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败袁绍,赤壁之战是曹操以多败少,都是古代有名的战例。
这样答案已明显得出。
4. 小明想了解成语“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他应该去查阅以下哪一部巨著()A.《东周列国传》B.《史记》C.《三国演义》D.《离骚》答案: C解析:此题考查对成语“三顾茅庐”的理解,对我国古代一些文史巨著的了解以及对我国历史各朝代先后顺序的识记情况。
“三顾茅庐”这一成语源于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的故事。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2、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A.刘表 B.孙权 C.刘备D.袁绍3、刘备在成都称帝是在( )A.220年B.221年C.222年D.230年4、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C.吴D.西晋5、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
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6、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7、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蜀相》诗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中的“老臣”指的是( )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孙权8、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9、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建立魏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11、兴趣小组搜集了几幅连环画以及影视剧的剧照,其中反映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图片是( )1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建立魏国 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统一天下13、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评价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1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5、课堂上,同学们做了有关“三国故事”选项的游戏,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C.曹操建立魏国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二、填空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教版七上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含答案)
第18课三国鼎立1.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展开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绍军队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这场决战是()A.桂陵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2.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城濮大战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A.三国B.东汉C.东晋D.南朝4.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下列战役能够体现曹操这一雄心壮志的是()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5.如图所示形势是()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漠北战役D.赤壁之战6.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前3世纪B.公元3世纪C.公元前2世纪D.公元2世纪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与三国人物曹操有关③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从统一到分裂,所以是历史的倒退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8.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刘备称帝④卫温、诸葛直帅万人船队到达台湾⑤南中地区的开发。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9.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②“唯才是举”重用人才③实行屯田④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二、材料题11.读下边《三国鼎立形势图》,回答相应的问题。
(1)A国建立者是B国建立者是C国建立者是(2)图中的夷洲是今天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训练题及答案基础训练1.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拥有“精兵十万”,曹操集结到的兵力不过三四万人,但曹操却能够大获全胜,你认为曹操取胜的原因主要是( )A.采取了正确的计谋B.军事力量强大C.得到人民的支持D.袁绍刚愎自用2.下图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官渡之战”的纪念金币。
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战死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军火烧袁军粮草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易中天所品读的“三国”是( )A.夏、商、周B.宋、元、明C.元、明、清D.魏、蜀、吴4.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首次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A.台湾B.夷洲C.流求D.琉球能力提升训练1.(2012广西桂林中考)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官渡之战——刘备②赤壁之战——曹操③官渡之战——袁绍④赤壁之战——孙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2016山东寿光期末)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骄傲轻敌B.军心涣散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3.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屯粮D.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4.(2013黑龙江农垦区中考)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模拟训练1.(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C.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D.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2.(2018河南柘城高新区实验学校第二次月考)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东汉结束②刘备称帝③赤壁之战④孙权割据江东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3.(2015云南腾冲六中期末)曹操在下列哪场战役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队,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中考链接训练1.(2015湖北襄阳中考)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当时台湾叫()A.台湾B.台州C.夷洲D.琉球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开始于A.公元前220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220年D.公元230年3 .下表记录的是某次战争的信息,请判断这次战争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沈水之战4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终成三国鼎立之势。
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局势的是()5 .《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D.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的形成6 .小明同学在课外学史阅读中发现这样两个片段,借箭的主人公不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三国欲》中灯“草船借箭”的JB述:“用眼将1P膈款.•成书于西晋的《三吃》中关于“草Ie借箭”的描述孙)权黍大艇来观军,公《曹操:)使弓警乱发,箭著H船。
船偏重将黑,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前场船平,乃还•A.《三国志》是史书,叙述较为客观真实B.《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完全脱离历史事实C.《三国演义》所述与民间流传一致,可信度高D.《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属于一手史料7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沈水之战()艮•一I--ΛR∣-朱/一•2-→Λrt-→4以一3一八畀A.秦朝、战国、三国B.春秋、秦朝、南朝C.商朝、秦朝、东晋D.商朝、秦朝、三国9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正确的一项是A.AB.BC.CD.D10 .如图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更迭示意图》,①指代()巧J十六国I.赛I品发「看(D1吴I1(D111齐I⑤I陈1A.梁B.蜀C.前秦D.东晋11 .官渡之战中,曹操是风光无限的人生赢家,以少胜多,甚是潇洒;公元208年,他的风头惨遭周瑜无情碾压,损兵折将,兵败“回家此文学描述的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南朝是指从公元420年开始的()A.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B.我国南方地区前后相继的四个朝代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D.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2. 下列不属于南朝政权的是()A.宋B.北魏C.齐D.梁3. 下列有关西晋灭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封诸王B.“八王之乱”的爆发C.统治阶级的腐朽昏庸D.少数民族势力强大4. 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A.魏国B.蜀国C.吴国D.西晋5.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发生在()A.秦朝B.西汉C.东吴(三国时期)D.隋朝6. 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出自于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7. 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巨鹿之战D.牧野之战8.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林俊杰的歌曲《曹操》深受大家喜爱。
那么,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9.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A.刘表B.孙权C.刘备D.袁绍10. 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11.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下列少数民族中至今还存在的是( )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1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 )A.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女真族D.西南少数民族13.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14.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15. 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重视农业,实行屯田C.采纳许攸建议,火烧袁绍全部粮草D.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A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下图描绘的内容反映出了一个成语故事,它最有可能是()A.三顾茅庐B.投鞭断流C.釜底抽薪D.退避三舍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诗中所言之事与下列哪位人物直接相关( )A.袁绍B.曹操C.诸葛亮D.周瑜5.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士兵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5万人左右的孙刘联军,其相同的原因是()A.骄傲轻敌B.天意为之C.借助东风D.不习水战6.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③三顾茅庐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 ①③②④B. ①④③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④②7.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
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8.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易中天的著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店销售量的第一名。
部编版【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教师版)
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一、选择题1.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脉络,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
以下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①史前时期②夏商周时期③秦汉时期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②④D. ②③④①【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先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然后进入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接着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然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
故选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鼎立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最直观准确地反映了三国鼎立(地理位置:上北下南)的形势?()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的局面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
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所以D 图片符合三足鼎立的形势。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鼎立3.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
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A. 魏B. 蜀C. 吴D. 西晋【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与袁绍战于赤壁,结果曹操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四川地区应是蜀国的管辖范围,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鼎立4.参考下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A. 刘备B. 曹操C. 诸葛亮D. 周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诸葛亮的有关知识。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刘备称帝④卫温、诸葛直帅万人船队到达台湾⑤南中地区的开发。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2.有人这样描述一场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发生在公元三世纪初期”,“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他描述的这次战争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这首诗描述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乱D.赤壁之战4.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地区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5.“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副对联是为了纪念()A.诸葛亮B.周瑜C.刘备D.孙权6.在今天的成语词典中,有许多成语故事来自从春秋到三国这段时间。
下列成语故事与三国中的人物有关的是()A.卧薪尝胆B.三顾茅庐C.围魏救赵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促使科学文化异彩纷呈的原因不包括。
()A.经济恢复和发展B.胡汉民族的交融C.中外文化的交流D.统一局面的形成8.某班同学需要了解三国时期历史发展情况,以下材料中最为可靠的是()A.司马迁《史记》B.陈寿《三国志》C.罗贯中《三国演义》D.电视剧《三国演义》9.电视剧《三国》在各大卫视的热播,“三国热”再次升温,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B.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魏蜀吴三国实现区域性统一,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A.诸葛亮B.孙权C.曹操D.周瑜。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2.“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
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
”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3.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一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汉武帝“罢黜百家”一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官渡之战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5.《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这表明诸葛亮()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6.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
据此可知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7.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8.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9.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A.大力兴修水利B.发展海外贸易C.造船业发达D.丝织业兴旺10.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 同步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识读«三国鼎立情势图»,位于南方的政权是〔〕A.洛阳B.魏C.蜀D.吴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以上是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千古传诵的佳句。
你知道这是对我国历史上哪一场战争的描写吗〔〕A.巨鹿之战B.城濮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 以下事情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晚年,壮心不已〞作者有关的是〔〕①三顾茅庐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八王之乱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 小明想了解成语〝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他应该去查阅以下哪一部巨著〔〕A.«东周列国传»B.«史记»C.«三国演义»D.«离骚»5.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尾联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其中的〝锦〞你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它是三国时期哪个国度的特产〔〕A.蜀锦;蜀汉B.云锦;孙吴C.壮锦;蜀汉D.宋锦;孙吴6. .三国时期的第一称皇帝的是〔〕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7. 马小虎同窗在学习了«三国鼎立»一课后,总结了以下知识点,请你帮他反省一下哪些写错了……〔〕①200年,袁军进攻曹军驻地赤壁,反被曹军打败②曹操打败袁绍后迅速一致南方,然后率军南下,希图一致全国③刘备、孙权为了自身利益结成联盟,对立曹操④联军因风放火,曹军惨败。
曹操从此不敢南下⑤魏、蜀、吴三国先后树立,三国鼎立局面构成⑥曹操、诸葛亮、周瑜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A.①③B.①③⑥C.②④⑥D.①⑥8. 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一致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9. 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弱小的封建军阀是〔〕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袁绍10.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16 三国鼎立 分层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基础巩固【知识点1 官渡之战】1.齐桓公曾用管仲之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而称霸。
这里的“尊王”举措,为后来者提供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
这些后来者包括( )A.嬴政B.刘邦C.刘秀D.曹操【答案】D【解析】东汉末期,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这就是历史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故选D。
2.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反映曹操功绩的是( )A.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答案】A【解析】由材料“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可知,材料赞颂的人物是曹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最终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为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故A正确。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如果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排除B。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赞颂的是刘邦,排除C。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颂的是诸葛亮,排除D。
故选A。
3.“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材料中“操遂能克绍”的影响是( )A.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C.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D.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操遂能克绍”指的是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
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大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故选A。
【知识点2 赤壁之战】4.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又流行疾病;曹军不习水战,又遭遇火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训练题(含答案)
时间:5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C)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C)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
3.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D)
A.刘表
B.孙权
C.刘备
D.袁绍
4.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A)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5、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6.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C.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7.“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大文豪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D)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8.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B)
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
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
9、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B)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10、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D)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诸葛亮
11.(2019衡阳)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下列战役能够体现曹操这一雄心壮志的是(C)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投资七亿元的年度历史正剧《曹操》于2019年登陆河北卫视,并进行独家首播。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D)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操军队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B)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3世纪
C.公元前2世纪
D.公元2世纪
14、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C)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15、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
A.江苏省境内
B.湖北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安徽省境内
16、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
A.台湾
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
17.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C)
A.蜀、吴、魏
B.魏、吴、蜀
C.魏、蜀、吴
D.吴、魏、蜀
18.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帝,国号吴
19.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B)
20.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的国家是
(A)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
二、辨析改错题:(10分)
21.下面是王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整理的笔记,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指出来,并改正。
(1)错误:曹操;改正:曹丕。
(2)错误:长安;改正:洛阳。
(3)错误:诸葛亮;改正:刘备。
(4)错误:222年;改正:229年。
(5)错误:赤壁;改正:建业。
三、材料题(50分)
22.(17分)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2)材料中的“天子”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3)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答案:(1)200年,官渡之战。
(2)汉献帝。
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3)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
这个建议是正确的。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魏、蜀、吴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赤壁之战
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官渡之战
24、(18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①诗的作者是谁?他的“壮心”是什么?
曹操,统一南北
②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功绩:统一北方。
原因: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大力发展经济
③用人上,礼贤下士,采纳正确建议
③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