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顶拐
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培育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爱好是幼儿体育的重要目标,要依照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同时,国家教委公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1小时”。
纵观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开展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不难看出户外自由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等的重要性。
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地址特色,集趣味性、娱乐性、随机性于一身。
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在选材和场地上都要求不高,往往能够因地制宜,当场取材。
在广大的农村、胡同场院、田间地头都能开展,专门适应幼儿稚气天真、好动、好仿照的本性。
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的内容一样是生动具体的,形式也是超级自由多变的,同时还配有节拍明快、琅琅上口的童谣、绕口令等。
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有责任让这些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游戏从头走进小孩的生活,让小孩同意民间体育游戏的熏陶,促使小孩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进展,组织、挖掘、实施和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不断丰硕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其寓教于乐的作用,让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开展得加倍生动、加倍丰硕多彩。
那么在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进程中咱们该如何有效地把民间体育游戏融合到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呢?以下笔者依照自己连年的幼儿教育教学体会提出自己的一点观点:一、合理选择游戏内容,促使幼儿不同程度进展。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可谓丰硕多彩。
从材料提供上看,常常有纸类游戏、绳类游戏、棍棒、石子类游戏、布类游戏、泥巴类游戏等供咱们自由选择;从内容上有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
如:跳屋子、荷花荷花几时开、抽陀螺、丢手绢等;从组织形式上看有独立、分组、集体游戏等方式。
正是因为民间体育游戏的多样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必需依照本班幼儿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喜爱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需是一个专门好的引导者,因为每一个教师对自己所带的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的情形最为熟悉,对小孩的爱好和价值取向最为了解,因此合理选材,合理安排民间体育游戏活动,都是教师开展游戏之前必需完成的工作。
各类民间游戏
山东民间游戏济南的民间游戏,内容丰富、流传广泛.游戏的玩法多是自由性的和竞赛性的,有团体的、个人的。
孩子们随便拣块石头、和块泥巴、拿根小绳、撕张旧纸,都能尽兴地玩上半天.一、“猫逮老鼠”又称“老鼠老鼠一月一”。
五六十年代,一到天黑,多个儿童手拉手向内围成一圈,一个儿童站在圈外扮“猫”,一个儿童在圈内扮“鼠”。
游戏开始,大家齐唱“老鼠老鼠一月一,早来!老鼠老鼠二月二,早来!……”一直唱到“老鼠老鼠九月九,逮住老鼠咬一口!"此时,“鼠”自圈内窜出,“猫”趁势追捉.若“鼠”连钻数“洞”未被捉住,则轮换。
若被捉住,则罚“鼠"钻裤裆。
二、杠老杠也叫“劈老根",是秋冬季节流行的儿童游戏.玩时,选用较粗且韧性强的杨树叶柄,两人各用自己的叶柄勾搭折拉对方的叶柄,断者为输。
儿童一般把自己常胜不断的叶柄称“老杠"和“老根”。
三、踢毽子多为女孩玩耍.毽子的踢法多种多样,简单的以连续踢的次数多少定胜负,复杂的则有正、左、拐、跳、打等。
游戏时,边踢边唱(或数数),一般逢五遇十即将毽子停于脚面一次(称“嗯”)。
清代流传三四人入局对踢.四、跳绳又名“跳百索”。
花样繁多,分单人跳和多人跳等形式。
单人跳时,双手摆绳,可前摆跳、后摆跳、双手交叉摆绳跳,也可带人跳、蹲跳、跑步快跳等。
多人跳时,一般由两人摆绳,也可将绳一端系树上由一人摆绳,其他人跳,跳法多种多样,边跳边唱。
五、打尜多为男孩玩耍.流行于济南的儿童游戏。
“尜”一般为10~15厘米长的木棍,两端削尖。
玩时人数不限,一般分两组,就地画一方框为“城”.各组选一人站“城”内,轻捏尜一端,用一尺余长木板将尜用力打出,尜落点远者那组先正式开打,另一组为接方。
游戏时,把尜放至“城"口,然后一组人相继打尜,其打法:用木板敲击尜的一端,使尜蹦起,迅速挥动木板将尜用力击出。
一人打空再换一人接着打,最后一人打空时,另一组人则急忙拣起尜往回扔。
打尜方则一边快速向回跑,一边可伺机用木板阻击抛掷在空中的木尜。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进课堂的策略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进课堂的策略作者: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24年第01期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具有娱乐性、健体性、民俗性、节庆性等特征,而且易学、易教、易赛、易分组。
如果将其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还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引入准备活动,殊途同归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可以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作为准备部分的内容。
如,利用集体练“五禽戏”、两人“打手背”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样可以达到常规的队列练习、听口令游戏的热身目的;让学生在脍炙人口的儿歌伴奏下,进行跳皮筋的练习,在完成准备活动的同时,营造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
民族民間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基本上是学生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并且易学、易组织。
体育课堂上针对准备活动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样能达到课前热身和调整的目的。
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辅助主教材教学,寓教于乐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在动作技术上可谓是一脉相承,如果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进行合理整编,并运用到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练、赛的效果。
一是,选择项目相似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解读动作要领,直观易懂。
如,在讲解投掷垒球的动作要领时,需要学生理解超越器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打陀螺”的动作启发学生,因为打陀螺时必须充分引肩扬鞭,陀螺才能转得更快,如此引领会让学生理解得更直观、更深刻。
二是,合理运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进行技能教学的辅助练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练习足球颠球时,初学者容易颠飞,球滚得太远,捡球就会大大降低颠球的练习密度。
如果用毽球来代替足球进行练习,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颠球的动作,而且毽球不会滚动,大大缩减了因捡球而浪费的练习时间。
童年游戏---捣拐
童年游戏---捣拐
童年时,社会经济不发达,孩⼦们没有多少玩具,所有的娱乐都是⾃⼰创造的,对于农家孩⼦们来说,捣拐就是经常玩的游戏。
捣拐就是⼀只腿悬起来,膝盖弯曲,脚⽤⼿抓住紧贴着地那只腿的⼤腿处,另⼀只⼿搬着悬起来的⼤腿,跳跃前⾏,⽤突出的膝盖去击打对⽅架起的腿,谁抓脚的⼿被击开,谁被击倒,谁就输了,处于弱势的⼈可以逃跑,进⼊了⾃⼰的⼤本营,追赶者就只能在营外候等对⽅派员迎战。
这种游戏有两个孩⼦就可以玩,⼈多了可以分组玩,每组都有⼀个⼤本营,在外⾯⽃累了或者要输了,就可以跳到⼤本营⾥去休息⼀会⼉,轮流出战,直⾄⼀⽅全部“阵亡”,战⽃就结束了。
对阵时,可以⼀对⼀战⽃,也可以⼀对⼆,甚⾄⼀对三,这个游戏运动量⼤,对腿部肌⾁的锻炼极为有效。
游戏套路有好⼏种,有撞(加速运动中⽤悬起的膝盖处撞击对⽅)、顶(静站中⽤悬起的膝盖处顶击对⽅)、砸(静站中⽤悬起的膝盖处砸击对⽅)、压(静站中⽤悬起的膝盖处压对⽅)、挑(静站中⽤悬起的膝盖处挑对⽅)、追(⽤悬起的膝盖处追顶逃跑中的对⽅)、勾(⽤⼿抓住悬起的脚勾住对⽅悬起的腿向后⽤⼒地拉),只要事先讲好规则,怎么得⼼应⼿,就怎么来,直到战败对⽅为⽌。
这个游戏,⼀般在冬季,孩⼦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裤,⽃起来不⾄于伤害腿脚。
昔⽇经常上演的节⽬,已经不存在了,被现代⽂明取代了,取代了。
捣拐带来的欢笑声也被⽹络游戏淹没了,⼀些过去传统的游戏渐渐地将被⼈们所遗忘了……。
幼儿园中班民间游戏活动《顶物》
幼儿园中班民间游戏活动《顶物》简介《顶物》是一种经典的民间游戏活动,适合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参与。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认知和协调能力,同时也能促进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互动。
本文将介绍《顶物》这个游戏的规则、玩法以及对幼儿园中班孩子们的益处。
游戏规则1.准备: 准备一个平坦的区域,将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放在地面上,比如球、圆环、方块等。
2.游戏人数: 游戏最好在三到五名孩子之间进行。
3.游戏目标: 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手中的物品用合适的方式顶到特定区域或特定位置。
4.游戏规则:–孩子们按照顺序依次进行,每位孩子在自己的回合内可以选择一个物品进行顶。
–孩子们可以选择如何顶物品,可以用手部、头部、肩膀等部位,但不能直接用脚。
–要求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否则算失败。
游戏玩法1.选择物品: 每一轮开始时,孩子们可以先仔细观察放在地面上的各种物品,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顶。
2.顶物动作: 孩子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姿势和动作来顶物品,这也是锻炼他们动作协调能力的好机会。
3.团队合作: 孩子们可以共同商讨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益处1.锻炼认知能力: 透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
2.促进协调能力: 通过顶物的动作,孩子们可以训练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动作灵活性。
3.培养团队合作: 《顶物》是一个集体游戏,可以促使孩子们学会团队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结语《顶物》是一种简单有趣的民间游戏活动,适合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参与。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得到身心全面的锻炼,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类似的游戏机会,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
幼儿园中班民间游戏活动《顶物》
幼儿园中班民间游戏活动《顶物》幼儿园中班民间游戏活动《顶物》教案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参加民间游戏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用头顶物行走的能力。
活动准备:1. 制作头饰若干。
2. 准备各种物品如:旺旺仙贝、橘子、铅笔、图书等。
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教师戴头饰扮“顶物大王”,幼儿扮“顶物小兵”,边念儿歌边自由做动物模仿动作,活动身体。
二、基本部分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介绍游戏名称、玩法:今天我们玩民间游戏《顶物》,玩法是小朋友用头将物体顶住,然后走,看谁走得远,不掉下来。
先请小朋友分组比赛,每组推选出一个小朋友,然后请各组小朋友顶物走,看哪一组走得最快、最先到达终点。
2. 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扮“裁判”,请一幼儿扮“顶物小兵”示范游戏玩法,然后请一组幼儿试试。
3. 幼儿分组比赛。
教师扮“裁判”,幼儿分两组进行比赛。
教师及时表扬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幼儿。
4. 增加游戏难度。
教师出示一本书,请一幼儿用头和肩夹住书走,请另一幼儿用头和肩顶住铅笔走,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走得稳、走得远。
其他小朋友也来试一试。
三、结束部分1. 表扬活动认真的幼儿。
2. 组织收拾材料。
3. 听音乐做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顶物走的动作完成的也很好,但在比赛中有一部分孩子由于身体不够平衡而影响了成绩。
在表扬活动中表现认真的幼儿的同时也应该对在游戏中认真遵守规则的小朋友提出表扬。
同时也要鼓励其他幼儿在下次活动中大胆参与游戏。
活动反思: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
《顶物》这个游戏活动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即可以满足幼儿好动、好模仿的心理;还能增进同伴之间的友情;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
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用头顶物走进一步锻炼了幼儿的颈部和四肢的活动能力;孩子们通过玩游戏也学会了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师生共同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
中国舞幼儿顶胯教学教案
中国舞幼儿顶胯教学教案教案标题:中国舞幼儿顶胯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学习中国舞蹈中的顶胯动作,并能够准确演练。
3. 培养幼儿的舞蹈表现力,提高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1. 熟悉顶胯动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2. 学会将顶胯动作与整体舞蹈动作结合。
3. 培养舞蹈表现力,展示感受和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
2. 音乐:选取适合幼儿学习的中国传统舞曲。
3. 播放设备: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播放清晰。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学生互动,引起他们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兴趣。
2. 播放一段中国舞蹈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谈论他们观察到的舞蹈动作。
新知传授:1. 向学生介绍中国舞蹈中的顶胯动作,解释其意义和特点。
2. 演示顶胯动作的基本要领,并强调动作的协调性和流畅性。
示范练习:1. 安排学生站成一排,进行集体示范练习。
2. 分解顶胯动作,逐步指导学生掌握每个细节。
3.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让他们互相观察和辅导。
巩固练习:1.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对练。
2. 组织学生自由发挥,将顶胯动作融入整体舞蹈中,展示个人创意。
3. 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总结活动:1. 与学生共同回顾所学的顶胯动作,鼓励他们表达对舞蹈的感受和体验。
2. 进行集体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3. 结合整堂课的学习,总结中国舞蹈对幼儿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如协调性、灵活性和自我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舞蹈老师或舞团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近距离观摩和学习。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了解中国舞蹈的历史和文化。
3.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舞蹈培训班,进一步提高舞蹈技巧和水平。
教学反思:1. 经常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辅助教具。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抵拐
61抵拐是小时候冬天玩得最多的一种游戏。
那时的冬天似乎比现在冷得多,即使晴空万里,也感到寒气逼人。
特别是一场北风过后,地冻天寒,滴水成冰。
这时,抵拐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平时活动的首选。
无论是课间休息,还是放学后,到处都能看到大家抵拐的身影。
抵拐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可以一对一交锋,也可以分组角逐。
通常的比赛规则是:参赛者一腿独立,另一腿盘曲胯前,双手或单手握脚,使膝盖向前突出形成“拐头”,来进攻或抵御对方,并且靠单腿弹跳。
取胜的标准是,在进攻和防御中谁先双脚落地或失去平衡倒下为输,但不允许利用头和手,或者手臂、肘关节等部位作为攻击武器。
抵拐是很讲究技巧的,并非单靠力气取胜,更多的是需要机智、敏捷和沉稳。
什么时候进退,什么时候闪跳,都要靠临场发挥,这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我总结了一下抵拐的技法,主要有八种:一是抵,即以扳起的膝盖部分抵、搡对方;二是砸,以一手或两手尽可能向上扳腿,使之高过对方的腿,然后用力向下砸、打;三是压,在对峙中,将膝盖连同大小腿压在对方整个膝上,用力把对方挤压脱手导致双脚着地;四是套:以手扳腿用脚套住对方的腿用力勾、拉或压;五是挑,自己站稳,由下向上猛力顶挑,以挑翻对手,与“砸”“压”反其道而行之;六是诓,看到对方来势较猛,采取向后或左右躲闪的方法避其锋芒,将其诓败;七是粘,不主动进攻,采取近身粘贴的方法,使对方也不能进攻,与之比拼耐力;八是逃,用激将法,诱敌追击,拖垮对手。
原来,我对抵拐的认识并不深刻,只觉得它是一种玩耍的游戏,后来才发现它还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形式。
经常抵拐,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的平衡力和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还能增强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心肺功能。
小时候,我有两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国柱和玉玺。
我们不仅同住在一条街道,同在一个班读书,而且还是抵拐的强力组合。
同时,我们还拥有一个头衔——“炉长”。
所谓“炉长”,其实就是管理火炉的。
入冬后,学校为每个班都配有一座煤炉。
这种煤炉是村里的泥瓦匠垒的,燃料是煤与黏土搅和在一起的混合物。
幼儿园中班民间游戏活动《顶物》
幼儿园中班民间游戏活动《顶物》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交叉的方法寻找中心点,掌握平衡技巧。
2、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长短相同的竹竿;飞盘、书本、方盒子、硬纸板等物体;
三、活动过程:
(一)尝试自由探索“顶物”
1、幼儿每人选一竹竿、任一物体进行尝试“顶物”。
2、请顶物比较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尝试的方法。
(二)学习寻找中心点
1.教师示范用交叉方法寻找中心点。
2.幼儿尝试操作找出中心点,并做好标记。
3.教师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物体可以用对角交叉的方法来找出中心点。
(三)第二次探索“顶物”
1、幼儿按照所做标记进行再次操作顶物。
2、与同伴交换物品进行操作,发现只要找出中心点就能顶物成功。
3、在操作中体验探索乐趣和成功感。
民间游戏——斗拐
民间游戏——斗拐文:宋传恩斗拐就是每人搬起一条腿,靠一条腿蹦跳,用搬起的那条腿的膝盖撞击对方的那条腿,谁松手了或被撞倒了就算失败。
这游戏比较简单,简单的会令现在的孩子们不屑一顾,这算什么游戏,土老帽了!其实,比这土的还多的多。
过去不像现在,玩具和游戏多的叫人应接不暇。
在那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人们除为了填饱肚皮煞费心机外,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运动”。
大人们要么去上班,要么去田间劳作,孩子们多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玩什么,怎么玩,任凭孩子们的想象。
那时没有电动玩具,没有电视,更谈不上电脑,看一场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电影,通常要跑上七八里路。
谁要有一只用木板做的手枪,绝对会成为众多孩子们羡慕的奢侈品。
在贫穷的生活里,冬天变得格外寒冷,没有任何活动打发身边的无聊寂寞,斗拐便成了取暖的最好方式。
斗拐通常是一对一的格斗。
如果是人多,分成两班,进行车轮战,前面倒下,后面的跟上,前仆后继。
获胜者会兴奋地高举双手不停地转圈,失败的一方会趁他高兴而偷袭他,一拐顶在他屁股上,把他顶个踉跄,孩子们一阵哄笑。
这样来来回回,用不了多大会,大家浑身都直冒热气。
当然,任何活动都有技巧在里面,斗拐也是如此。
我们班内的斗拐王是徐三,他也是学校里的斗拐王,许多高年级的大个子大多败在他的手下。
也许人们认为他是一个身高马大的人,恰恰不是,他有个外号叫“猴子”,身材矮小,但他灵活,灵活的真像只猴子。
徐三当时是四年级学生,高他两年级的张猛,又高又胖,许多孩子都不敢和他比赛斗拐,我多次败在他的手下。
我蹦跶蹦跶地刚走到他面前,他一提膝盖,一个泰山压顶之势撞在我的胸脯上,把我斗倒在地。
徐三尽管比他矮一头,却不怕他,他把张猛逗得团团转,张猛走到徐三面前,徐三灵活地转到他后面,张猛转过身来,徐三又转到他身后,累得张猛大口喘气,徐三趁张猛不备,一拐顶在张猛屁股上,把张猛顶倒在地。
操场上一阵欢呼。
张猛不服气,口口声声说徐三“太孬!”不敢和他正面作战。
记忆中的童年游戏(3)——撞拐
记忆中的童年游戏(3)——撞拐(记忆中的童年游戏3)当年,孩子们玩的游戏中纯粹适合男孩子们的,还有一种,叫撞拐。
所谓“拐”,就是将一条腿扳起来,用双手抱住脚靠在身上,大腿和小腿弯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边,这就叫“拐”。
玩游戏的时候,小孩儿单腿在地上蹦着,用拐去撞击别的小朋友,以将对方撞倒或将扳着的腿撞開、脚落了地为赢。
用自己的拐直接冲撞别人的拐,或者用自己的拐与别人的拐纠缠在一起,是撞拐游戏的最基本动作。
然而,还有几个技术性较强的动作,是胜算较大的:一是挑、二是砸、三是回身一拐、四是高位攻击。
挑:就是在冲到对方跟前时,将自己的拐落的低于对方的拐,从对方的拐下面向上猛地挑起,使对方站立不稳。
挑的动作适合身高、力气大的孩子使用,如果挑的力度很大,能把对方挑个跟斗。
砸:与挑相反,是将拐略微端起一点儿,靠近对方时,用力往下砸对方的腿,使其放開拐。
砸的动作,可以借上全身的力量,比挑更有威力。
回身一拐:这是一个技巧性的动作。
当冲到对方跟前时,不去真正地撞击他,而是虚晃一拐便横着蹦開,就在与对方错身而过时,突然跳着一转身,用拐撞击对方的侧后身一下,使其失去平衡而取胜。
这一招儿出乎对方意料之外,带有偷袭性质,对于同一个对手只能偶尔用一次,不能连用,否则就不灵了。
高位攻击:冲到对方跟前时,不去撞击他的拐,而是跳起来直撞对方的胸部,一击取胜。
有身高优势的孩子,最喜欢用这个招式。
那时,我的个子不高,力气也小,所以最爱使用的招式是砸和回身一拐。
前者可以借助全身之力弥补自己的力弱,后者可以避開对方的锋芒,用巧劲赢了对方。
尤其是对方比较高大而且采用高位攻击时,我必须避其锋芒,往旁边横着跳出,让对方撞空,随后借机撞他的侧身,有时也能赢了高个儿的孩子。
撞拐是强力和使巧共用的游戏,身体壮、个子高的孩子有极大的优势。
但是身子单薄、个儿矮的孩子如果会使用巧劲儿,也不一定必败。
撞拐一般都是群体游戏,孩子们也要分成两拨人。
在游戏中被撞倒者或当拐的一条腿松開、而且脚落地者,就要自觉地退出“战场”,站到一边当观众,只准呐喊、不许再上。
陕西民间游戏
陕西民间游戏中,少年儿童游戏所占比重较大,名目繁多,各地不同,现采其主要形式分述。
游戏项目,以民国时期流传至建国前后的为主。
一、踢毽子踢键子也有称“踢毽子”的,是儿童特别是女孩的主要游戏项目。
键子用鸡毛作上部,小圆铁板或铜钱作“底垫”,以布相包扎而成。
耍时,由一名或数名儿童,以脚尖、脚后跟相踢,数多不失误者为优胜。
二、跳坊(房)在地上划若干线条,分成片块,两行,每行四至六块,两孩童以单腿跳,或脚夹瓦片跳,跳时数数字,不掉瓦片,以多为胜。
三、打陀螺陀螺俗名“猴”。
以寸木削尖一头,形似圆椎形,卷上鞭子甩地而打,边打圆椎边转,以时间长、不倒为优胜,可单独进行,也可成群相赛。
四、抓子以石子、瓦蛋、泥蛋等为子(码),一手抓完,摔至空中,约近尺高,然后用手全接,或翻手以手背相接,以不掉为胜,抓子时可留子,在扔空时,迅速抓住遗子并接住空子(空中甩上的子),以不掉为胜。
一般抓子,多为女孩相耍。
五、翻交交两儿童,甲童以线圈在两手绷紧,在双股线中间,乙童用双手无名指相勾,翻倒到自己双手中,然后甲童又翻交到自己手中,反复多次,翻成“剪子交”、“牛槽交”、“拉锯交”、“四股线交”等交子花,以此游戏赛智能。
六、丢手帕群童围成圈,头向内,不外看,由一童拿手帕在身后转圈,丢到谁后面发现不了时,即起而换位。
依次为戏。
七、捉迷藏群童围圈,一童蒙眼,双手摸人,摸住谁即胜,该童再蒙眼摸人;或有一物件,由某童掌握,一人摸捉,摸到人,说“不是”,即另摸,直到摸获应“是”为谁,即换这位摸到的孩童。
八、老鹰抓小鸡群童戏,扮老鹰者不化妆,不蒙眼,其他均扮作小鸡,不化妆,由“老鹰”抓“小鸡”,抓谁,谁即避,但不能跑远,以抓到为胜。
九、瞎子逮跛子群童戏,有一童扮瞎子,蒙双眼,一童扮跛子,手捉腿而跛行,瞎子乱摸,跛子跛行相避,以捉到为胜。
十、打石靶以石块为靶,群童每人照靶投石,以打到中心发响傀地为胜。
十一、官打捉贼群童戏,有各扮“官”、“贼”者,互相追打,脚单行,或跛行,边打边避,以捉到次数多寡为胜败。
记忆中的游戏与健身——撞拐拐
记忆中的游戏与健⾝——撞拐拐⼀、撞拐拐游戏简介:撞拐拐,⼜叫“撞拐”、“⽃拐”、“⽃鸡”,是童年时候⼀种对抗性⽐较强的游戏。
对抗时主要以膝关节、⼤腿部、⼩腿部及腰臀部进⾏对抗,⾝体接触⾯较⼤。
在对抗中,可以充分享受到游戏的快乐。
1、游戏规则:撞拐拐⼀般都是男孩⼉们玩⼉的游戏,不需要任何道具,玩起来⾮常简单,但也⾮常刺激,像两只真正的⽃⼠⼀样互不相让,你争我⽃,以试⾼低。
1)参与游戏者将⼀只腿抬起来,把脚压到另⼀条腿的⼤腿上,⽤⼀只⼿抓住⼤腿上的脚脖⼦,另⼀只⼿携着搬起来的⼤腿,使压在腿上的另⼀条腿形成三⾓形,其姿势似⾦鸡独⽴,⽤⼀条腿蹦哒着对阵,对⽅的同样姿势⽤膝盖处去撞击对⽅进⾏攻击,决定胜负是看哪⼀⽅的选⼿先被全部撞得放下腿为⽌,也就是只要你被撞后抵挡不住⽽松开抓着脚腕⼦的⼿就算输了。
2)撞拐拐的形式有好⼏种,有单⽃,单⽃就是双⽅各出⼀⼈单打独⽃,谁能⽴住脚跟不倒,保持三⾓形的姿势不变,两⼿的位置不松开,将对⽅的三⾓形腿的姿势⽃开或把整个⾝体⽃倒,谁就是赢家;有时也采取连续撞拐的⽅法,胜者继续战⽃,输⽅再派第⼆个⼈上去应战,最后按照⽃败⼈数的多少确定胜负⽅;也有群⽃,群⽃就是两队双⽅各选相等数额的⼈,共同参战,这种撞拐⾮常有趣味,在⼀个不⼤的场地上,双⽅两队各⾃排成⼀个横队,相间隔有约两⽶的距离,有⼀裁判员看到两队⼈员都以撞拐的姿势准备好的时候,⼀声开始的命令喊出后,双⽅队员⽤⼀条腿蹦哒着向各⾃的对⽅进⾏攻击,⼀时间就乱了阵脚,有的两⼈⽃⼀⼈,也有的多⼈围着⼀⼈⽃,前后夹击,有时也⽃错,把⾃⼰的⼈当成对⼿,裁判在⼀旁观战,防⽌⽃倒的⼈再参战,直到将⼀⽅所有参加撞拐的⼈⼀个不剩为⽌,那⼀队能坚持到最后,哪怕还有⼀个⼈能⽴于不败之地,那⼀队就是胜利。
2、攻击技巧:撞拐拐的技巧有好⼏种,平拐、压拐、顶乖、砍拐、撞乱拐等。
平拐,就是双⽅对垒⽃三⾓形腿的顶尖膝盖处,蹦哒着单腿来回的攻击,但只能⽃这⼀处,否则就是违规;压拐,就是双⽅⽤⾃⼰最⼤的⼒量蹦哒着单腿将其三⾓形腿的姿势向对⽅的“头⼉”上往下压,“头⼉”是指三⾓腿的膝盖上⾯,⼀般个⼦⾼些的愿意选择这⼀撞拐⽅式,不⽤蹦哒就可以直接往下压,省⼒,要⽐矮个⼦占便宜,把对⽅的两⼿压开或把⼈压倒为胜利;顶拐,就是⽤“头⼉”在对⽅的“头⼉”下⾯往上顶,直把对⽅⼿顶开或把⼈顶倒;此⽅法开始时彼此会互相试探,寻找最佳时机,让对⽅来个⼈仰马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顶的太猛,如果对⽅避开了,⾃⼰则可能因为⽤⼒过猛,导致⾝体失去平衡⽽失败;砍拐,是⽤握脚脖⼦的这只⼿,握住脚脖⼦⽤⼒的往上抬腿向对⽅的“头拐”上⾯来回的砍;乱拐,是没有什么讲究的了,平拐、压拐、顶拐、砍拐随便⽤,怎么得⼼应⼿,就怎么来,但⽆论使⽤那⼀种⽅式撞拐,也都是事先双⽅商量好的;3、战略技巧:⽐如双⽅对阵开站时,以最迅猛的攻势将最弱者拿下。
传统游戏撞拐教案
传统游戏撞拐教案教案标题:传统游戏撞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游戏撞拐的规则和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撞拐游戏器材(如撞拐球、撞拐杆等)。
2. 游戏场地:室内或室外空旷的场地。
3. 计时器。
4. 班级分组名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介绍传统游戏撞拐的背景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技能讲解:2. 解释传统游戏撞拐的基本技巧,包括如何持拐、如何击球等。
示范演练:3. 分组进行示范演练,让学生观看和模仿正确的游戏动作。
游戏实践: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根据班级分组名单进行分组。
5. 在游戏场地上设置撞拐球和撞拐杆,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比赛。
6. 每组轮流进行比赛,记录每组的用时。
讨论总结:7. 结束比赛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游戏中的策略和技巧。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表现,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评估与反馈:9. 根据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估和反馈。
10.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并记录下来以供后续教学参考。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传统游戏撞拐,并组织校内比赛或表演活动。
教学提示:1. 确保游戏场地的安全性,避免学生受伤。
2. 在游戏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3.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民间游戏——精选推荐
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指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
游戏是竞技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
具有广泛性、自由性、竞赛性、趣味性,内容具体生动,形式活泼、轻松的特点。
民间传统性游戏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并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民间游戏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
民间游戏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间游戏有很多,如儿童游戏中的跳皮筋、翻花绳、踢毽子、打陀螺、斗鸡、滚铁环、捉迷藏、老鹰抓小鸡、拾石子儿、摔“宝”、挤悠悠(挤狗肉)及各种拍手游戏等。
民间游戏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传授,以直接参与为目的的竞技和演示活动,分为成人游戏和儿童游戏。
第一节儿童游戏在望都县,民间儿童游戏有很多,如跳皮筋、翻花绳、踢毽子、打陀螺、斗鸡、滚铁环、捉迷藏、老鹰抓小鸡、拾石子儿、摔“宝”、挤悠悠(挤狗肉)及各种拍手游戏等。
1、跳皮筋跳皮筋这项游戏是以一群人一个集体为单位活动的。
一般来讲,需要有两个撑筋儿的人,其他人可以单人跳也可以多个人一起跳。
而且,大多数的游戏中蕴含着比赛的意味,即分为两拨人,以组为单位进行对抗赛,其形式一般为一拨人先跳,直到这一拨人的每个人都跳失败了,或者是这拨人中唯一跳成功的人没能成功地再跳一次或者是几次将全组的队员都“救”回来,那么这个组就算失败了,要换另一拨人跳。
像“踩一踩二”、“大蹦”等都是这个类型的。
同时比赛也可以是两个单人的比赛,即两个人同时或分别跳,比谁跳的好,或是看谁先失败,例如“小皮球”(即游戏时众玩家唱“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以增加游戏的乐趣)、“小八路”等都是这个类型的。
跳皮筋的基本技法分为踩筋、点筋、搓筋、跳筋、勾筋、卷筋等。
所谓踩筋,就是用双脚同时跳起并踩在同一根或者是不同根的皮筋上,它讲求的是同时性和稳定性,需要游戏者有较好的平衡性。
丢骨节一二三年级
丢骨节一二三年级
(实用版)
目录
1.丢骨节的起源和传统
2.丢骨节的游戏规则和玩法
3.丢骨节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4.丢骨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创新
正文
丢骨节,又称为“丢拐”,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之一,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个游戏主要流行于我国的一二三年级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竞技性。
丢骨节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
游戏开始前,需要准备一些骨头或者代替骨头的物品,如木棒、石头等。
然后,参与游戏的人按照年龄和身高分为不同的组别,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与对方进行比赛。
比赛过程中,双方需要将骨头或者代替物品抛向对方,对方则需要接住并抛回。
如果一方接不住,或者抛回时骨头出界,那么这一方就输了。
游戏虽然简单,但是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敏捷性,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丢骨节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蕴含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祖先的感激之情。
在现代社会,丢骨节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竞技意识,还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丢骨节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现在的丢骨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游戏,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如表演、比赛、文化交流等。
这使得丢骨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
总的来说,丢骨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
要的传承意义。
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竞技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拐
游戏目的:发展力量和灵敏素质,培养机智顽强的意志品质。
游戏准备:在地上画一个直径约3米的圆圈。
游戏方法:将游戏者分为两人一组,站在圆圈内。
游戏开始,游戏者双方单腿站立,另一只腿屈起,用手握住屈起腿的脚腕,双方在圆圈内用屈起的膝盖相互撞击,将对方撞出圈外或双脚落地者为胜。
游戏规则:(1)只准两膝盖相互撞击,不得用手或用肩去推、拉、顶、撞对方;(2)游戏中间不得换腿,不得出圈。
教学建议:(1)游戏中可以躲闪,以巧取胜;(2)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以积分多少决定胜负;(3)可采用撞肩的形式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