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教学策略 题

(整理)教学策略 题
(整理)教学策略 题

名词解释

1偶发事件:仅限于课堂中产生的意料之外的有效问题或现象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一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合作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合作者。

3未来课堂知识将由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及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

4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情的特征:第一学情客观存在;第二学情复杂多样;第三学情可以改变。6学情特征给我们的启示:一要针对学情备课;二要灵活调整学情

7“强迫式”教学:强迫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学生的活动都在教师备课预料之中,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课程过程的完善,而不是学生的学习。8教学目标的操作度:

9行为指导法:在课堂管理中实行奖优罚劣的措施,激励积极的行为,减少消极的行为,要长期坚持并形成制度。10、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

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

效”的现象

11、分层教学设计:

是指教师改变大一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设置等,根据不同层次完成相应任务

12、教学目标的“三度”:

1适宜度:看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是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操作度:指新知目标的滚动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一致。

3达成度: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效果,任务活动的完成效果及在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

13.营造环境:教室内外要谢绝吵闹和嘈杂、布置教室、移走无关物品

14.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指对课堂教学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15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志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16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

17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构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也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

18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

19学情: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过程、学习等诸多要素。

20狭窄化:把“基础”具体理解为学好学校开设的主要科目,它们往往是那些要考试的、知识性强的,如英语、数学等,或是当前社会上较重视和强调的,而对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其他课程却随意丢弃。21短期化:强调基础教育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评比标准的满足,行推了中小学教育更为根本和长远的价值――对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发展的奠基性价值。

22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方案编写阶段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写,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方面。

23集智备课:主要是指教研组或片组集体备课,它必须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它重在研讨:1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2现实条件;3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24课堂教学资源:指课堂教学信息的来

源或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

25课堂管理:是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

行计划和引导活动,使学生积极地投

入到课堂学习中,使捣乱行为和各种

纪律问题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26合作: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

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

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7合作学习:它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

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

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

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

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

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

生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28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

价,目的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但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

29口头评价:老师口头评价是区别于局

面评价而言的,重要指教师在与学生的

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通过观

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相关情况,以口头

语言的形式作出判断和反馈,是一种区

别于规范的评价程序的非正式评价。

30、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

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

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简答

1、课堂教学预设太多,生成不够的问

题主要表现:

1教案管理过于死板,导致教师形式

主义抄写教案;2教案设计过于详尽,

导致教学过程规定太死;3教学目标设

计以偏概全;4教师课堂问题设计不能

真正启发学生思考;5课堂教学成为不

折不扣的教案执行过程;6不善于挖掘

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2、平衡预设与生成冲突的五个策略

1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A从思

维狭窄、负担繁重的个人独立备课到集

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B从形

式主义的抄写教案到注重实效的思考

教学结构);2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

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3挖掘学生本身

所蕴含的教学资源;4探索课堂提问策

略(A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B问题设计要揭

示矛盾,引起思考);5创设情景,创造

生成。

2、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的集体备

课制的具体做法

1固定备课时间、地点、人员; 2

固定备课内容;3固定人员管理;4固

定修改;5固定反馈

3、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的做法

1从思维狭窄、负担繁重的个人备课

到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2

从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到注重实效的

思考“教学结构”

4、探索课堂提问的策略

1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

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问题设计要揭示

矛盾,引起思考

5、新课改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的原因

1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更

灵活更开放,这需要教学机智;2师生

关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

究,这需要教学机智;3多元化的文本

理解,增加了课堂中质疑的可能,这也

需要教学机智;4课堂结构的变化,不

断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要教学机智

6、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常出现的问题

1忽视偶发事件的价值,只顾追求与

预设的一致;2只管教不管学,无视学

生的情绪与反应;3无视学生问题的价

值,对其避而不谈或生硬拒绝。

7、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不能灵活运用

教学机智的原因: 1忽视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学情;2教师自

身知识和能力结构存在缺陷

8、教学机智中的教学策略

1难度过大,交换角度;2难以抉择,

活动缓冲。不妨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

课后查找资料等教学活动,老师以此赢

得思考、调控的时间和资源;3实事求

是,不文过饰非;4灵活利用课堂评价

的激励转化功能

9、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机智提出了怎

样的新要求

1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更

灵活更开放,这需要教学机智;2师生

关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

究,这需要教学机智;3多元化的文本

理解,增加了课堂中质疑的可能,这需

要教学机智;4课堂结构的变化,不断

动态生成课堂,更需要教学机智。

10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机智

1珍视并挖掘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A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B做一个

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把偶发事件的

价值最大化);2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

主空间;3增加文化底蕴,积蕴教学智

慧、灵活驾驭实施过程:(A难度过大,

变换角度B难以抉择,活动缓冲C实事

求是,不文过饰非D灵活利用课堂评价

的激励转化功能。)

11、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观(教师应该确

立的价值观)1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

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2学校应把每

一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发展、

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

步形成,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创造的意

向之确立,作为最根本的任务

12、对“学情”的认识误差主要表现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以为物

理学在某个问题上不会出问题,预设时

不在意;2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估计不足,

个别学生的回答或发问远离主题,不看

边际;3对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

多矗知识体系范畴的问题。

13学情有以下几个特征:1学情客观存

在;2学情复杂多样;3学情可以改变;

14学情的这几个特点给我们的启示:

1针对学情备课,2灵活调整学情。

15课堂教学中紧张师生关系的表现:

1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2强

迫式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扮演配角;3

思维缺席,问题肤浅,学生难以有砥砺

思维的机会;4放任的课堂,缺乏主体

性灵魂。

16、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教师)

1基础教育的价值观错位,教师一叶

障目;2传统教育的教学观压抑学生发

展;3传统的课程观框束学生的学习内

容;4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单调。

17、影响新型师生关系重建的传统教学

行为和模式有哪些表现

1教学目标设定中认识性目标唯一

主要目标,2知识目标要求讲深讲透;

教师备课很少研究学生或研究课程资

源的开展、研究的重点是教材;3许多

老师喜欢滔滔不绝、独占课堂,很少听

学生看法;4教师常以权威者身份出现、

以长者自居、缺乏对学生应有的信任和

平等的态度。

18、如何缓解紧张师生关系/转化师生

关系的措施或行动策略/如何建立新型

的师生关系

1根据课堂上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

自己的教学;2巧妙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3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4为学

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合作学习方

式);5学生评价要多用激励,慎用批评

19、从学生方面讲,不利于新型师生关

系建设的因素/影响新型师生关系重建

的因素:

1独生子女的修改缺陷;2学生家庭

条件越来越优越,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3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

面越来越宽等。

20、价值观错位的表现

1狭窄化(把“基础”具体理解为学

好学校开设的主要科目)2短期化(强

调基础教育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

评比标准的满足)

21、学生学习失去兴趣的主要表现

1被动学习型,没有自己的学习目

的;2浅尝辄止型,没有深入思考的习

惯;3兴趣杂乱型,容易转移注意力;4

事不关己型,如课堂学习的旁观者;5

无可奈何型,象机械学习的苦行僧。

22、学生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

1课堂无魅力;2学生性格,人格

偏差;3学习任务对学习生动型的挤压;

4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畸形的评价

机制。

23、针对学生学习失去兴趣、教师采取

的措施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造性使用教材,重建魅力课堂;

2 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缓解学习的

压力;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5寻找学科

魅力;6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7巧用情感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

8保护和引发学生好奇心。

24、学生性格、人格偏差的原因

1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这是学生产生

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2部分学生

心理调控能力差;3没有目标,对自己

的学习很茫然;4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

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性格有很大差

异,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会

孤立自己或将自己孤立出来

25、教师忽视个体差异的表现

1总体发问次数过多:学习思考时间

不足,不利于学习个性化的学习,体现

不出差异性;2提问只让举手的学生回

答:没有面向全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

出现的问题暴露不够,个体差异未被充

分关注。

26、教师忽视个体差异的原因

1教师存在理念误区,默许分化现象;

2教师上课为完成既定任务赶进度,顾

不上关照全体;3备课时忽略学情和差

异【教案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课与教案

设计基本不符:教案详细却没有结合学

情作灵活处理;照搬他人的教学实录】

27怎样做到在课堂中关注个体差异

1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备课;2分

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A分层设

计教学目标B精心设计教学环节);3因

材施教,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4

根据学情改变学习方式,根据学习状态

分层引导(A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B提倡学

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C

老师根据不同学习状态,分层指导。)

28、人的智力组成

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

-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

29、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

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

30、老师怎样针对不同学习状态的学

生,进行分层引导:1.对积极参与型学

生的引导:对他们鼓励质疑并参与设

计,引导自我评价2.对自由游离型学

生的引导:对他们要强化诱因作用,

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交由他们做

答;小组中合作发挥其作用,从中认

识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另外也要老

师和同学及时提醒3.受暗示参与型

学生的引导:对这类学生要及时予以

激励性评价;课堂中要给一定的机会

展示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

31、课堂教学目标中出现的偏差表现

1教学目标叙写不当;2活动的实

效性差;3教学任务完不成;4教学

一味跟着预设跑;5三维目标的落实,

顾此而失彼;6教学一味跟着学生跑;

7教学一味跟着考试跑。

32、出现教学目标偏差的原因

1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

还缺乏理论上观念上的认识;2一些

教师缺乏教育机智等。

33、教学目标的叙写应反映哪些方面的

问题

1要求学生做什么;2据什么标准做;

3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

34、关于“教学目标”确定、叙写、组

织和实施的有效方法(如何纠正教学目

标的偏差)

1.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2.教学目标确定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

的关系3.课堂通过访谈、集智备课、单

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等形式提高教学

目标设定的有效性4.采用“课例研究”

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来提高教学

目标的实施的有效性5.采用访谈、反思

和议课的形式来调整具体的教学目标。

35、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规范/规范的

教学目标应该有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学生化

2.行为状况动词

多样化3.行为条件情景化4.行为标

准表现具体化

36、集智备课重在研讨

1.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

2.

现实条件3.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

37.当前教师教学方案的编写存在诸多

不良倾向的表现:

①教学目标设计以知识目标为主,忽

略三维目标落实②教学过程设计注

重知识传授,忽略方法渗透③照办现

成的教案,对学情分析不够④教学过

于详尽,过程预设过死⑤缺乏整体规

划,平均用力现象普遍⑥问题意识薄

弱,缺乏问题解决方案设计。

38.教师编写教案存在不良倾向的原因

①教师过分看重教育活动的目的性、

计划性和预设性②教师习惯于按统

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忽略学生的差异

性③教师习惯于独立备课,未形成集

体备课的机制④教师缺乏对某一教

学问题进行持续追踪的意识。

39、教师如何编写教案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2在认真分

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3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渗透:

(a在新受的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b

设计思维的发散点)4编写解决某个具

体问题方案;5编写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39.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方面的问

题有哪些(表现和原因):①只知有教

材,不知有课程②只知有老师,不知有

学生③只知要有多媒体,不知怎样用多

媒体④只知有应试,不知有素质⑤只知

有教不会的学生,不知有不会教的教师

⑥只知临渊羡鱼,不知退而结网。

40.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①优先性原则②适应性原则③科学

性原则④兴趣性原则⑤广泛性原则

41、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1提供发展空间(A教师精心开源B

学生积极投入C广阔的设计思维);2

抓住即时信息;3在交流中闪光;4开

启社会的百科全书;5开发教材的第二

生命6开发实验室的课堂资源(1、开

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2、让

学生都动手,发挥实验室课堂资源的

效益3、提供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

是暗示的课堂资源)⑦开辟现代技术

的广泛天地。

42.新型的教学活动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1学生的注意

力不那么集中了,学习不够专心了,

2一些教学媒体转移了学生对学习内

容的注意,3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

思维天马行空,行动不受拘束,传统

的教学规范失去了作用。

43.学习不专心的表现:发呆、走神、“做小动作”、“讲小话”、被课堂中的多媒体吸引,忘记了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久久不能从中拉回神来。

44.学习不专心的原因:

内因:心理失衡;厌学倾向;有意注意时间短。

外因:①学习内容不适当②课堂学习环境的影响③“无爱”的教育方式④错误的教学和管理方法⑤其他方面的原因:家庭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不重视,造成孩子漠视学习,上课不专心、家庭成员不和睦,影响孩子的情绪;社会因素: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使学生静不下心来学习。

45.改变学生不专心(引导学生)学习

的课堂管理措施/

如何成功管理课堂(重现课堂魅力)

①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a教师内

外要谢绝吵闹和嘈杂;b布置教

室;c移走无关物品)

②建立民主与规范的课堂新秩序

③合理的教学期望与真诚的关爱

④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⑤有趣的学习活动:(1巧妙引入;2

合作学习;3进行游戏、比赛;4

采用多媒体手段;5布置适当的练

习:a练习的难度要适中;b练习

可以有所选择;c练习要有趣味性、

挑战性;d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

到的障碍和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并做出必要的讲解和说明;e教师

要监测练习进行的过程;d告诉学

生完成练习的时间)

⑥机智的处理课堂问题:1旁敲侧击

发;2目光暗示法;3变换语调法;

4行为指导法;5心照不宣法;6小

组管理法

⑦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1学习时间

的有效延续;2准备好教学过渡;3

关注学生情绪,调控节奏

⑧提供有意的反馈和评价:1让学生

明白评估的标准;2评价要准确;3

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

46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1让学生明白评估的标准2评价要准

确3肯定性评价多于否定性评价

47如何创造有趣的学习活动:①巧妙导入,教师可利用联想、启发、推断等不同的语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渴望,也可以让学生猜谜、做游戏、表演、尽快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②合作学习③进行游戏、比赛④录用多媒体手段⑤布置适当的练习(练习的难度要适中,练习要有所选择,练习要有趣味性、挑战性,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障碍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监测练习进行的过程,告诉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48、机智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

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语调法、行为指导法、心照不宣发、小组管理法49、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

1.学习时间的有效连续;2准备好教学过渡;3关注学生情绪,调控节奏。

50、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不当;2合作学习的分组不科学;3合作学习的规则不明确;4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不足;5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准确。51、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准确主要表现在? 1.偏重于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有小组集体的评价;2.偏重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52、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a老师没有真正领会合

作学习内涵;b教师缺乏指导合作

的知识和技能;c教师的评价没走

出选拔甄别的误区。

2学生方面:a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

程度不均衡;b学生缺乏合作学习

的技能技巧;c学生缺乏自制力,

不专心、易受干扰。

53、如何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A遵循组问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组建合作小组B 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2;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3精选合作内容,体现合作过程(A设计合作学习的主题和流程,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B合作的问题设计要有思考价值C合作学习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D教师要参与、指导学生的合作过程);4建立面向小组的评价方式(A重视团体评价B注重情感因素,实施鼓励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创新C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D促进小组间的竞赛与合作E评价切忌程式化)54口头评价:老师口头评价是区别于局

面评价而言的,重要指教师在与学生

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通

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相关情况,

以口头语言的形式作出判断和反馈,

是一种区别于规范的评价程序的非正

式评价。

55、课堂上教师口头评价的特征

即时性;真实性;自发性;主观性;

标准多重性。

56、课堂上口头评价的误区

1不恰当地使用口头评价的激励策

略;2没有发挥口头评价的诊断和导

向功能;3忽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评价;4教师的主观偏见。

57、不当口头评价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显

现出不同评价倾向和使用效果,体现:

1滥用激励性评价;2过于关注结果和

即时表现,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3带有主观偏见,不能用发展的眼光

看待学生;4评价含糊,该评价时不

予评价,缺乏诊断和导向性;5评价

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6认

领班标准单一,僵化、滥用表扬现象

严重(A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B

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

58、不当口头评价产生的原因

1落后的教育评价观念的影响(A教

师对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把握不够B

对口头评价的作用、意义及原理缺乏

足够的认识);2教师口头评价时的心

理因素(A马太效应的心理误区B情

感因素的心理误区);3教师教育智慧

方面的因素

59如何正确的口头评价/教师如何用发

展性评价理念进行口头评价/评价的创

新艺术

1从评价内容入手,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1、综合多种信息,诊断学

业情况,指明努力方向2、关注情感

体验,促进情感投入;)

2从语言习惯入手,改变不良的口

头评价行为(1、评价语言力求简介

而具体,有启发性和指向性2、评价

语言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富

有真情实感;)

3从评价时机入手,寻找恰当的口

头评价时间(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

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

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1.

即时评价2.延缓评价3.营造和谐民

主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口头评价的

有效性4.把握激励时机的策略);

4从学生特点入手,因人而异实施口

头评价【1.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

进行口头评价 2.根据学生个性差异

和学生情况进行口头评价(a期待式

评价b抑扬顿挫)3.评价既关注个体,

同时也要关注全体】

5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1、评价学

生自我评价意识2.引导学生互评(学

生互评包括同桌互评小组评价和全

班互评小组评价)3.加强教师的评

价。】

60.怎样使情境在课堂口头发挥其独特

的作用?

1有疑问2有惊叹3有笑声4有争议

61、教师存在重评价轻反馈,对评价信

息的利用不够的表现①对评估信息

反馈不够及时②不能动态把握学生的

学习情况③评价方式单纯通过书面测

试、考察知识技能④对评估结果的分

析局限于知识点的掌握⑤教师对评估

结果利用方法不当⑥教师反馈评估结

果时重集体反馈,忽略个别差异。

62造成教师重评价轻反馈,对评价信息

的利用不够的原因: ①对新课程改

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理念的内涵

认识不到位②对教学评价的教育功

能重视不够③过分强调“以教定学”,

忽略了“以学论教”“以学定教”。

63.如何科学利用评价反馈信息:

(解决教师重评价轻反馈的策略)

①科学分析,因材施教②及时反馈评

价信息③分层反馈评价信息④探讨评

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策略(1.注意分

析、反馈的侧重点;2.注意分析、反

馈的方法:要关注个体差异,采取集

体反馈、个别交流、书面评价等多种

反馈方法;3.抓住分析反馈后的回顾

与总结环节)⑤明确学生改进的要点,

制定改进的计划。

64、分层反馈:是根据学生差异以及不

同的问题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反馈

评估结果:①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

取不同的反馈方式②反馈方式要结合

课程的特点,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

65.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的角色:

①促进者的角色②组织者的角色③指

导者的角色④合作者的角色⑤反思者。

66、对评估结果分析的侧重点:

①难点的分析与反馈,教师重点分析

与反馈,如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出现

普遍错误的问题。②注意能力的分

析,教师在对评估结果的分析时,不

能停留在知识点的掌握上,要迁移到

综合能力的训练上来,尤其要对学生

能力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与

指导。③注重错误原因的分析,教师

要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67、有效的集体反馈方式

1.教师讲审题,学生议问题

2.教师讲

思路,学生议解法3.教师拓展,学生

迁移。

68、如何做到评价及评价的良性互动

1科学分析,因材施教;2及时反馈

评价信息;3分层反馈评价信息;4

探讨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策略(A

注意分析、反馈的侧重点B注意分析、

反馈的方法C抓住分析反馈之后的回

报与总结环节);5明确学生改进的要

点、制定改进的计划。

69、为什么说传统观框束学生学习内容

1在传统课程观念里,教材即课程,

教材决定着教师教的内容;2学校教

师教学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凭教材

和经验教学大量存在;3教师不善于

挖掘教材蕴含的课程资源或对教材

内容进行修改、整合、补充。

70评价机制种类:①定期评价小组共同

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能发挥的程

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

果,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

习的方法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

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

指标进行评价各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

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

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

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③教师进

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

力,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在教学质量

稳定提高的同时,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

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

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一

定的社交能力,真正发挥“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71、评价的创新艺术

1从评价内容入手,关注学生的全面

发展(A结合多种信息,诊断学业情况,

指明努力方向B关注情感体验,促进情

感投入);2从语言习惯入手,改变不良

的口头评价行为(A评价语言力求简洁

而具体,有启发性和指向性B评价语言

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富有真情实

感);3从评价时机入手,寻找恰当的口

头评价时间(A即时评价B延缓评价C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口

头评价的有效性D把握激励时机的策

略);4从学生特点入手,因人而异实施

口头评价(A根据学生年龄和特征进行

口头评价B根据学生修改差异和学业情

况进行口头评价C评价既关注个体、同

时也关注全体);5评价主体要多元化(A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B引导学生互评

C加强教师评价)。

72.简述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①改革育人模式,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②突

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培

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

字表达能力能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

能力。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

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引导学

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做中学”、“用

中学”。④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

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促进教学相长;

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要让学生

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要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73.简述指导自主学习要抓哪些环节。

⑴明晰目标。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

指导学生认清应该做什么,每一步要解

决什么问题,怎么去做,做的情况怎么

样,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地掌握

有效学习的策略。

⑵“解放”学生。教师要把学生放到一

个自由的天地中去,让他们有机会放飞

想像、抒发创意、释放潜能。

⑶具体要求。学习习得自主学习的方

式,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点,教师应当

对学生怎样做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他

们有效地把握、逐步地迁移。

⑷巧妙提示。教师善“导”充分地表现

在巧妙的提示上,巧妙,应当是不着痕

迹地提醒,不事张扬地启示,要言不烦

地点到为止。

⑸循序渐进。教师要细致分析学生的

“学情”,根据教材提供的各种可能,

耐心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

习的技能,增强信心,勇于践履。

74、(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

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学交往

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学交往具有以

下特点:①具有目的性:就交往目的来

说,教学交往是有目的的、“自觉”的

活动,它的目标主要指向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获得的发

展,是由这一目标派生出来的“产品”;

②具有互为主体性:就交往主体来说,

学生与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人

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

但在信息的拥有和交往中的作用方面

却又是不“对等”的;③具有“规定”

性:就交往内容来说,其主题是被“规

定”了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因此,

教学的交往是以教材为“话题”的师生

相互作用;④具有计划性:就交往的结

构来说,这种交往常常是有计划的、相

对“有序”的,或者说,是被精心组织

起来围绕一定目标展开的。

⑵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实现师生

对话要求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变:①

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教授无知的

学生,而是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影响;

②教师应更多地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

者、交谈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讲解者;

③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

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实现

对话要求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真

正的倾听和接纳对方。

⑶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哈泰帕把

互动分为“水平互动”和“垂直互动”,

“水平互动”是年龄特征、知识经验与

发展水平大体相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常采用小组讨论、相互教

学等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倾听、比

较和发现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有差异的

见解,促进“节约思维”、深入思考与

反观自身而获得创见。“垂直性互动”

是指儿童同成人、教师或高手之间的一

种互动,它是在教师传递社会文化的活

动中,在教师指导之下的参与,“认知

学徒制”、作为“脚手架”的互动,都

属于这类互动。

⑷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者的

自主建构,必须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中,在由交流合作而推动的积极深入思

考中,才能实现。

⑸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理解。理解的基

本涵义是:意义沟通、相互解释、设身

处地、共同体验、宽容悦纳。从理解的

意义上讲,教育过程是一种“唤醒”,

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是

一种对话,也是一种学生自我理解的过

程。

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目录 第一部分:目录 第二部分:摘要 第三部分:关键词 第四部分:正文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新课标对应用题的要求 三、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策略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程实施后,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教师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部打包封存,重起炉灶,重形式,轻实效。笔者再次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的要求,反思小学数学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优缺点和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应用题教学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课程 数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中心环节之一。随着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进行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应用题教学,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追求“花样百出”,尤其是一些作为样板,起着示范作用的公开课,注重课堂的形式,忽视数学的实质。 (一)情境创设过度 “创设情境”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老师们在赛课或上公开课时,如果没有创设情境,都会担心听课者会怎么评价这节课,总是挖空心思去思考。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得课堂更有活力了,但有的老师忽视情境创设的目的,不管是什么内容,片面追求情境,甚至把购物作为必不可少的情景,脱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目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6-24T11:49:18.570Z 来源:《成功》2019年第4期作者:权建英[导读] 应用题作为一种紧密联系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重要题型,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更加突出了其自身的教育价值定位,侧重于学生问题意识、应用意识、探索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题教学实践,是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下提升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良好体现。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且现实的意义。 富平县莲湖学校陕西渭南 711700 【摘要】应用题作为一种紧密联系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重要题型,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更加突出了其自身的教育价值定位,侧重于学生问题意识、应用意识、探索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题教学实践,是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下提升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良好体现。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且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不断暴露出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弊端,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不断改善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集思广益,一定会带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走出困境。 一、应用题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需要注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开展应用题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一种是选取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例子,例如关于“打折和原价”的问题,笔者曾经这样描述过:“小李和爸妈去商店买玩具,由于当天商店做活动所有玩具一律8折出售,而小李用了40元,如果商店原价出售玩具,小李要给多少钱?”然后引导学生弄清楚题中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另一种是采取创新方法将纯文字描述转换为形象的图文并茂形式,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顺利的解读题目的意思,对应用题学习也就充满了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只要学生对应用题学习充满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无穷的积极性,相应的数学思维也会变得异常活跃,这种情况下进行应用题教学毫无疑问是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二、审题时明确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 很多小学生在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经常犯的毛病就是马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明白解题的思路,告诉他们什么是已知量,什么是未知量,还要告诉他们拿到一道应用题的时候不要着急去计算,要先审题,只有把题审明白,才会顺利地将应用题解答出来。比如在讲到“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非常困惑,因为工程问题涉及分数的列式和计算,这时只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地将题审清楚,就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解题信心。 三、找出应用题当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在应用题解题时,找到题目当中隐含的等量关系是很重要的,只有找到等量关系,才能够正确地列出算式。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必须教会学生抓住重点,提高分析能力,不受无用条件的干扰。比如例题:玩具厂要生产2080套企鹅玩具,在前6天一共生产了960套,请问,按这样计算,完成全部任务需要多少天?在这道题中,包含的等量关系是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只要学生能够找到这个关系,就能很快列出算式:完成全部任务需要2080÷(960÷6)=13天。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只要学生对题目分析透彻,回顾数学课堂上讲解的公式或者定义,在解题时会非常顺利。 四、解题时要细心,将答案代入原题检验 针对小学生马虎的缺点,数学教师要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做口算或者心算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能够减少在运算时出错的概率。同时,数学教师还要提醒小学生在应用题解出答案后,要将答案代入到原题中去检验,以此提高答案的准确度,当发现算出的答案不能使原题成立时,要及时地查找出错的地方并改正。只要学生坚持按这个步骤学习,就一定能够学好小学数学。 五、与实际生活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数学应用题一般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将应用题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问题当中去,当他们真的解决了问题的时候,就会有成就感,并且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巨大乐趣。小学数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基础环节,重难点一般就是在应用题的解题方面。所以,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六、善于总结,整理解题技巧 学生在每一次的解题之后无论怎样都会有收获。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能够很快找到解题切入点,从而找到答案,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找不到解题思路,这种事情是常有的。不论结果怎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会积累一些经验,所以,学生要学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解题技巧,避免以后在解答的时候浪费时间,多走弯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把有用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认真思考,毕竟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很高。教师的耐心辅导可以弥补学生因为经验不足或时间不够而产生的错误,因此,学生应该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整理知识,最终完善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技巧。 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应用题教学,切实做到“三帮”,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学刚.浅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103. [2]马德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3):57-58.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2656607.html,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冉颖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还 将数学思想的发掘、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数学文化的传承,致力于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高考数学教学经验,就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还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数学思想,是否能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提高创新意识和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活动,而是通过不断创新,希望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的人才。 一、提供高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高考是人一生必须经历的一个关卡,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许多家长和老师对高考十分重视。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必修科目,同时也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首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趣味数学课堂,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数学思维。学生在趣味性强的数学课堂中,积极性较高,更愿意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进而在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授“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节时,在黑板上写下 “2+4+6+8+10+12+14+16+18+20+...+100”后说道:“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谁计算的又快有准!”不一会,有学生就计算出来了,说道:“我计算2到50,我同桌计算52-100。”其他学生哄堂大笑,其中一个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将式子顺序倒过来后和原来的式子相加,每两个数相加都等于102,共有50个102,计算出结果后除以二就是这个数列的和。”其他人投来敬佩的目光,教师道:“非常棒,大家观察一下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答道:“这些数字为等差数列。”教师道:“这节课我们就根据刚才这位学生的计算方法求解任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我们后续学习和计算提供便利。”教师通过设计比赛游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不仅提高了课堂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 二、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掌握基础知识同样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高中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的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也应不断地调整、优化、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当前教学模式可谓千姿百态。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虽基本观点一致,但也各有所侧重。我认为好的教学策略就是要通过教学这个过程,在学习知识,方法运用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从数学的三个重要课型;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出发,谈一谈数学教学策略的构建; 一、新授课的教学策略; 新授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一个一个全新的知识要在新授课中给学生以展示,一个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要靠新授课给学生以体会。关于过程我认为可以这样来设计: (一)目标引领下的教学切入 1.创设情境。紧扣新课题知识实质,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实例、故事或者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的新课之中。 2.揭示目标。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时机,由此及彼,由浅及深地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达到目标 这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我们要通过这个时间让学生来发现、领悟、进而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这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依据大纲和学生实际,写出可行的教案,控制好教学全过程。在总体安排上,这一环节一般要在2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1.领悟教材实质。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从具体到抽象的内容。如概念、性质、法则、公式,这类教材应按照“先给学生提供数量足够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形成清晰的表象”,“再引导学生共同抽象概括结论”两步组织教学过程;另一种是属于从已知到未知的内容。这类教材与前类相比难度较大,问题的焦点比较集中,所以教师的指导应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学习的迁移。思维的转折点上点拨、分析、讲解。 2.理清学导思路。为使探讨新知的过程既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又具有启发性,教师应根据新知内容设计一个或几个连续性启发题,以启发题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浅人深、由此及彼地理解深知,使学习的过程思路清晰、设问恰当、演示规范、引导得体。 3.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也就是,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解,还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解,要着重让学生掌握实质,暴露思维过程,要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三)应用练习,巩固目标,评估目标 这是新知的练习应用阶段。总的应掌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重点突出,全面系统的原则。形式上可采用以下方式。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然而,时至今日,现行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与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应用题。学生既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更不知将“走向何处”他们每天只是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习得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更别说通过数学学习来促进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了。因此,我认为将应用题教学“生活化”是十分有效地一条教改措施。 那么,如何体现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应用题内容生活化 教材中的不少应用题,由于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既无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模型可供参照,更无法透彻把握这类问题的结构,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教学时,我们可以对具体内容情节上作一些调整。如“双归一应用题”,教材选用的是“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行多少千米?”我在教学时将例题进行了改编:“张老师买4支钢笔用去20元,照这样计算,买7支用去多少元?”由于“要知道买7支钢笔需

多少钱,必须先知道钢笔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这一问题时,他们则显得更为得心应手。 二、应用题表述多样化 过去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居多,很少将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在实践中我发现,如果对应用题的呈现形式进行改造,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变得活泼了、生动了,如: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究诸如某一星期的平均气温、某班学生的平均身高等等。并将应用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应用题结构开放化 我们的应用题教学曾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数学问题,它都具有完整的结构:包括“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数学问题并非如此。恰恰相反,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答案有时也并不唯一。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应用题的结构作了一些大胆拓展,试图以具有开放结构、富于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取代现行教材中“封闭”的应用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数学命题规律与数学教学策略

高考数学命题规律与数学教学策略 1 数学教学的两个阶段及其教学浅析 1.1 新课教学阶段 1.2 复习教学阶段 1.3 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参考资料 1.3.1 学习考纲,确定要求 《考试说明》是由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高考法定性文件,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等,特别是明确指出了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也就是说要考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要考到什么程度均有明确现定.教学中使用考试说明,应该仔细剖析对能力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在复习教学中应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去复习.这样既能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可知晓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如对递推数列中规定,“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顶”.又如,在函数部分、不等式部分及几何部分对一些内容的考查要求均有明确规定,而仍有教师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不再要求的内容,这样做既加重学生负担,也加重老师负担,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复习效益当然不高. 1.3.2 钻研课本,确定标准 不少教师和学生在高考总复习时把课本扔到了一边,每天抢着一本资料“埋头”做题,这是十分错误的.其一,课本是全国统一的,这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统一,而且定义、定理、公式等叙述上的规范,符号上的使用也是统一的.无论资料上、参考书中怎样叙述,如何使用符号,但课本是标准.如93年高考题理科24题使用了连加号“Σ”,许多考生不懂,但课本代数(下)P260出现过,由于长期不用课本,他们也忘了.其二,许多高考题课本中有原型,即由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引伸、变化而来. 由此可见脱离课本的复习是不可取的,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我们应该以课本为标准,重视课本,狠抓基础,建构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将课本中的题目加以引伸、拓宽、变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打好基础.并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共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代数学、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础、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例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例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由于应用题与小学数学所有基础知识紧密相关,类型较多,且方法灵活,所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基于以上认识,我将结合一些例题,来谈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一、应用题的来源应具备情感化、生活化和主题化。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导入或新授环节考虑了题材的生活化,但在练习中体现较少,或者说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没有很好的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从课的导入,新授,练习及发展都可以统一在一个生活化的主题之下。另外,许多老师教学应用题时,将课题命名为“应用题”,这个名称在学生的大脑中并无多少概念,过于空洞,应更为形象与具体。比如,《游动物园中的问题》、《森林探险》等,相对于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工程问题等课题而言,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有吸引力,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利于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对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强调,也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主动得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发展良好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有一天,老师带了600元钱到家具公司买家具,便看见那里的家具都在降价。忽然,老师看见一套家具组合,老师很喜欢。衣柜200元,梳妆柜的价钱是衣柜的4/5,床的价钱比衣柜贵1/5。请你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又例如,在教学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想办法由自己调制成一种盐与水的浓度为1:4的溶液。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与其说是在解答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他们不再是为了单纯的解题而解题,而是在尝试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学生一定会兴趣倍增,积极性提高。 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应多样。 现实世界千姿百态,蕴含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因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问题更多的则是以表格、图文形式出现的,纯文字叙述的问题很少。所以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势必也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真实的生活的情境。而以前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为文字叙述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总是若干个条件加上一个问题,所有的条件都用上后,正好解答出问题; 解题的技巧性强,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帮助则不是很大。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标》中则明确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纯文字化” 的表达模式有机地与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情景剧表演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采用于教学之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数学教学策略一 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 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 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 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 创新的能力。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 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 h=a30= 2×0.1 ×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 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 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方法有哪些 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 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 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 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 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 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 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 +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 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 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策略二 1.师生互动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考察。将数学知识整合起来以问题方式进行测试,是考察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之间是融会贯通和相互渗透的,知识点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强化应用题教学是保证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 1.应用题题目和生活联系不紧密 通过对小学数学题教学现状分析,发现应用题题型和教学解析方面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未能将应用题题目和小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面对晦涩难懂的语言,在理解题意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利于应用题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教师应用题教学模式不先进,按照灌输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小学生应用题掌握能力不足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教师和学生活动方式十分单一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分析,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改观,师生互动方式十分单一,学生主体地位未全面体现出来。应用题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互动交流机会甚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整个课堂学习气氛十分压抑,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各项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策分析 1.强化学生解题思路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通过正确的审题、标注、画图、梳理,最终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锻炼学生应用题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应用题能力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从天津港到黄骅港水路长度为200千米,同时从天津港和黄骅港个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一个船每小时行驶28千米,一个行驶21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艘船能够相遇。对于类似这样的题目,教师应该培养学生

高考数学中比较大小的策略教学内容

高考数学中比较大小 的策略

高考数学中比较大小的策略 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杨顺武 在每年的高考数学卷中,“比较大小”是一类热点问题.考生们经常找不到解答问题的方法,乱猜导致丢分.为帮助考生避免无谓失分,本文对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提高考生的成绩: 策略一:直接法 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若22221231111,,,x S x dx S dx S e dx x ===???则123S S S 的大小关系为( ) A .123S S S << B .213S S S << C .231S S S << D .321S S S << 解:本题考查微积分基本定理2 2321111733 S x dx x ===? 2 22111ln ln 21S dx x x ===?。 所以213S S S <<,选B. 策略二:估算法 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求出答案的近似值,或把有关数值扩大或缩小,从而对运算结果确定出一个范围或作出一个估计,进而作出判断的方法。 例2.已知ln x π=,5log 2y =,1 2z e -=,则 A.x y z << B.z x y << C.z y x << D.y z x << 解:1ln >=πx ,215log 12log 25<==y ,e e z 121 ==-,1121<

策略三 数形结合法 就是利用函数图像或数学结果的几何意义,将比较大小与某些图形结合起来,利用直观几何性质,再辅以简单计算,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3.已知二次函数),0(0)(2>=++=a c bx ax x f 满足关系)2()2(x f x f -=+,试比较)5.0(f 与)(πf 的大小。 思路分析 由已知条件)2()2(x f x f -=+可知,在与2=x 左右等距离的点的函数值相等,说明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2=x 对称,又由 已知条件知它的开口向上,所以,可根据该函数的大致 图像简捷地解出此题。 解:(如图1)由)2()2(x f x f -=+, 知)(x f 是以直线2=x 为对称轴,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它与2=x 距离越近的点,函数值越小。 )()5.0(25.02ππf f >∴->-Θ 思维障碍 有些同学对比较)5.0(f 与)(πf 的大小,只想到求出它们的值。 而此题函数)(x f 的表达式不确定无法代值,所以无法比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充分挖掘已知条件的含义,因而思维受到阻碍,做题时要全面看问题,对每一个已知条件都要仔细推敲,找出它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策略四 单调性比较法 例4.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对任意的1212,[0,)()x x x x ∈+∞≠,有2121 ()()0f x f x x x -<-.则 A.(3)(2)(1)f f f <-< B. (1)(2)(3)f f f <-< C.(2)(1)(3)f f f -<< D .(3)(1)(2)f f f <<- 解:由2121()(()())0x x f x f x -->等价,于2121 ()()0f x f x x x ->-则()f x 在1212,(,0]()x x x x ∈-∞≠上单调递增, 又()f x 是偶函数,故()f x 在 图1

浅谈应用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宁陕县贾营小学张先平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它始终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改进教法,快速高效地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很重要的课题。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重视两个转化过程 应用题教学的过程实际是完成两个转化的过程。即:一是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错误关键并不在于计算,也不是完全不理解题意所导致,而是没有把生活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与数学算式中的数量关系联系起来,而沟通的桥梁就是数学语言或数学用语。因此,从学生接触应用题教学起,就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掌握与应用,如用“和、差、商、积或多、少、倍、分……”来描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读出有关算式.一方面要学生算得正确,想的明白, 另一方面还要说的清楚,使思维条理化或概括化. 应用题中的“两个转化”解题思路流程图如下: (生活用语) (简约生活用语) (数学用语) (数学算式) 在教学中,让学生表述时,先提倡结合具体题目说一说,然后再逐步运用数学

语言表述。比如: “一瓶红墨水4元,15瓶多少元? ”,可以提炼成“15个4是多少? ”;“8千克猪肉96元,每千克多少元? ”, 可以提炼成“把96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 ”。从学生一开始接触应用题,就要注意到日常用语与数学用语的“翻译工作”,做好这一工作,既可避免猜算法,凑答案的弊端,又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作好铺垫。 二、加强思维条理指导 复合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它之所以难主要是解题步骤多的缘故。尽管难,但它的每一步问题都是13种最基本的数学问题当中的一种,只不过是每前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每后一步问题的条件,关键是要对学生的思维条理进行有序的指导。因此,加强学生应用题思维条理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 “商店运来苹果240千克,梨比苹果的3倍还多80千克,桃比梨的3/4还少20千克,桃多少千克?”这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成以下数学问题: (1)、苹果的3倍是多少千克? (2)、梨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3)、梨的3/4是多少千克? (4)、桃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由于在低年级时, 学生已对最基本的13种数学问题的解答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因此,今后中高年级学生再解答这类数学问题时并不再是难事。 三概括数量关系 学生从具体的例题中理解了某种数量关系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思维的“抽象化”过程,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概括。比如学生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一组数量关系后,可以抽象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学好应用题,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倡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学习兴趣;情境创设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俨然已经成为雷区,很多学生及教师都“牺牲”在此。因此,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的因素 1.文字理解能力差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实际事情,一般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解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目中表达的意思,并对所含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整理,最终正确解答题目。然而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成绩易受数学应用题陈述不一致、语法、句子

结构以及多余信息的影响。例如学生在解决比较问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为转换错误,在不一致问题中出现的错误比一致问题中出现的错误多。多余信息、增加一个额外的解题步骤、隐含条件都增加了小学生的解题困难。部分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话正确地复述测试题的题意更无法提取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隐含条件。 2.问题分析能力不足 问题分析能力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解答应用题错误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的不足。学生思维缺乏逻辑性,不能根据题意来明确解题思路,不会安排解题步骤。 3.计算能力和书写能力较差 通过长期的教学发现一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计算却经常出现错误,但列出的算式却是正确的,还有部分同学由于书写的不规范、不工整导致计算失误。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成长阶段,自身的理解能力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备含量较少。因此,面对小学数学知识难度逐渐加大的现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要点,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的情境应该具有开放性。开放式的应用题情境创设

浅谈高三数学教学策略

浅谈高三数学教学策略 高三数学的复习面广、量大、时间紧,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高三的复习,是每一位高三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高三复习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除了“苦、实、干”外,还要“巧、思、研”,要经常性的总结反思,寻找提高成绩的最佳途径和措施。 要重视高考方向 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与数学竞赛考试、模块考试等不同。所以花大量时间进行数学方法的技巧性训练或者只进行基础概念题的训练都不妥。高考重视基础知识;讲究通性、通法;强调数学能力和继续学习数学的素养。 教师要把握住高考的考点及每个考点的难易程度。高考大约有二百二十多个考点,如果平均用力,高三的学习时间不够。高考重点在函数、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数列,其它知识点以基础题考察为主。教师应根据高考考点难易程度,在备课时合理选择例题,做好示范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应用题是数学能力考察较好的试金石。然而,应用题具有题目新、文字多、计算量大的特点。为了突出通性、通法,广东高考这几年都没有应用题,估计还会延续,所以没必要过多训练难度大的应用题。总之,把握 考点,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要重视“三基” 有些同学听说高考数学很难,所以花大量时间去做难题,却忽略了基础,结果容易题没做对,难题做不全,导致分数很低。所以老师要改变学生这种状况,让学生知道高考有百分之八十是中、低档题,以概念及基本应用考察为主,只要做好中、低档题就能拿到很不错的分数。最好在备课中多采用近几年高考真题,这样更有说服力。如:2008广东理科数学高考第1题已知0<a<2,复数z的实部为a,虚部为1,则|z|的取值范围是()A.(1,5)B.(1,3)C.(,5)D.(1,3)此题属于低档题,掌握复数模的概念,顺势推导就可以得到答案,|z|=a2+1姨,而0<a<2,即1<a2+1<5,∴1<|z|<5姨;第8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是线段OD 的中点,AE的延长线与CD交于点F.若AC=a,BD=b,则AF=()++++23b。此题属于中档题.解 题 关键是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得出DF:FC=1:2,然后利用向量的加减法则易得答案B。 “三基”是指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老师要教会学生对数学概念重新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尽一步加深对定理、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注意每个定理、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范围。如用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满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有的同学之所以出错,就因为不是对平均值不等式的结构不熟悉,就是忽视其应满足的条件。所以老师在概念讲解时要透彻,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让高三变成了做题、讲题。对“三基”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重要的是要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秩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真正实现由厚到薄。 要重视归纳、总结、提升

探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探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用题内在的数量关系反映出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实际问题,所以说应用题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拓展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合理应用。尤其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各种新的数学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笔者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经验,系统探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方面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题审题习惯 应用题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出现的一类必考习题,在教学中涉及的范围很广,具体包括面积体积、路程行程、生活消费等题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数学逻辑,因此,教师要格外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

础上更好地把握已知条件;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具备查找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 例1.操场上有10 个小朋友打雪仗,又来同样多的小朋友,请问现在操场上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打雪仗? 解:10+10=20(人) 例1就是含有隐含已知条件的典型题目代表,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小学生很容易不知所措,在答题的时候不理解题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隐含已知条件的教学渗透,具体可以明确诸如“一样多”“各”“两”等等这些词的意思,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更能活学活用,解决好这一类型的应用题。 二、要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路,使其有自己的解题方法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学,都要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真正意义上掌握数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要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路,有两个教学方向,一为培养学生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解题,二为培养学生从问题着手进行解题。 例2.已知某专卖店有衣服240 件,共有2 个可以放12 件衣服的展架,试问平均每个展架上有多少件衣服? 240÷12=20(件) 20÷2=10(件)

高考最后30天冲刺复习策略

高考最后30天冲刺复习教学策略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1.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构建数学知识板块和知识网络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各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间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知识网络体系,明确各个概念和知识模块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懂得它本身揭示了什么,它与其上、下位概念或知识之间是通过哪种“关系”联结的,是衡量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标志。 构建数学知识板块与网络,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精细加工,所以前提条件是应当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即要懂得文字含义、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白结论的由来与适用范围等等。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新的排列组合,达到知识精练化、条理化、网络化,同时应当通过精练的文字辅以图、表写成笔记,以此收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效果。举例:2005年数学试题的客观题。 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 (2)认真研读数学考试大纲,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 ◆数学科考试知识内容范围———各部分的要求层次,是了解、理解,掌握还是综合应用。 ◆数学科考试的能力要求———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在数学学科的体现。 ◆数学科考试题型示例的各种题型功能的展示及难度层次的认定。 ◆样卷的编排组成形式与结构、数学科本身的整体难度。 (3)立足基础,不做数学考试大纲以外的东西。 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的范围和要求,不遗漏教材和考试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目前流通的复习资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充斥着大量超越新教材要求的内容和题目,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慎重选择。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是极好的复习资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要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做到不凭个人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5-22T16:11:36.7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作者:刘集香[导读] 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广东省普宁市流沙北街道南园小学515300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发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标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渠道。我在应用题教学中,大胆地进行了教学尝试,切实处理好“教学”与“发展”,“主体”与“主导”的相互关系,真正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明白,并在解决应用题中提升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各项能力,从而让数学课堂变得更为高效起来。 下面谈谈自己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夯实基础训练,架起铺垫桥梁 基础是最重要的,抓好复习过渡,充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这样可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好知识点的连结,使所学新知化难为易。 例如,我在教学“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时,例题是这样的:有白鸡45只,黑鸡比白鸡多15只,一共有多少只鸡?为了防止旧知识的干扰,防止理解为45+15就可以解答,我出示了下面两道准备题:1.有白鸡45只,黑鸡比白鸡多15只,黑鸡有多少只?2.有白鸡45只,黑鸡60只,一共有多少只鸡?全班学生练习后指名说出各题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第2题,让学生充分理解,要求“鸡的总只数”,必需知道“白鸡的只数”和“黑鸡的只数”。通过这样的训练,从而降低了坡度,化解了例题的难点。 二、加强审题训练,明晰解题思路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又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在应用题教学中,我根据儿童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表象,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应用题的能力,借助线段图,分析思路图,写数量关系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经常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写一写。从画图中理解题意,从数量关系中得出结论,从写算式中悟出解题方法。 例如:修路队要修一条长48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800米,剩下的8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学生认真读题后,让学生找出条件与问题,用着重符号把关键词、关键句标出来,或再借助画线段图,分析题意,通过直观建立数量关系的表象,让学生理解题中是把“剩下的平均分”,可根据关系式“要修的总米数-修了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及“剩下的米数÷天数=平均每天修的米数”,从而找到了分析数量关系的突破口,让学生理清了思路。通过这样让学生善抓关键词、句,巧妙借助图形构建数量关系的多层次审题训练,使学生思维茅塞顿开,问题得于迎刃而解,思维得到了延伸,减轻了学习应用题的心理压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强化练习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能力是理解与训练的结果,应变能力是在理解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升华。为此,对练习设计不能随随便便,见子打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知原理告诉我们:知识的形成必须经过“知识的内化、同化、强化”三个过程。根据这一原理,我经常设计了以下层次的训练题型。 1.模拟练习。所谓模拟练习,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是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基本相同,呈现知识的情境不出现大的改变,题量不多,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学数学的成功感。 2.变式练习。所谓变式练习,就是改变所学知识的非本质属性,保留其本质属性,达到概念的守恒,让学生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3.综合训练。所谓综合训练,是知识的同化过程,这种练习是新知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练习,通过该项训练,开阔了视野,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数学中的“联想”、“对比”、“转换”等各项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的能力。 4.提高性练习。所谓提高性的练习是知识的强化过程。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练习时不能采取一刀切,应避免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可设计一些提高性的练习,让“吃不饱”的上层生能从获取知识中得到满足,充分发挥他们的扩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所有这样让学生练习随知识的进展而提高,随思维深化而拓展,让学生在学数学的情境中,兴趣被引发,思维被激活,探索意识被提高,既培养了能力,又体验了创新,感受了乐趣。 四、指导检验方法,培养检验习惯 检查验算是正确解题的根本保证。检验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自我评价能力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检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在教学应用题时,要讲清检验的方法,强调检验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以引起学生对检验的重视。如,我在教学解平均数的应用题时,可根据“平均数应在所给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利用估算法来检验,可很快判定解题是否正确。并举例子:某单元数学测验中第一小组的成绩是90分、95分、87分、96分、78分、100分、88分、84分,求第一小组的平均成绩。诸如还有代入法、假设法等,当然,检验方法不能孤立地使用,要结合具体问题,综合运用,灵活选用,力求收到检验的实效。在平时应多让学生通过检验发现和纠正错误,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检验的自觉性,不断强化检验意识,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应用题情境,夯实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