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教案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说课稿新人教版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渔家傲·秋思》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渔家傲·秋思》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答案: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萧瑟景象和渔家的孤独生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情感。
例题八:《渔家傲·秋思》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念情感的?
答案:作者通过描写渔家生活的艰辛和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思念情感。
例题九:《渔家傲·秋思》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感的?
答案:作者通过描写渔家生活的艰辛和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心。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之《渔家傲·秋思》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第三周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渔家傲·秋思》,提升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文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渔家傲·秋思》的历史背景。
-《秋天的散文诗选》:收录了一些关于秋天的散文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案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案新人教版
2. 拓展建议:
要求学生阅读《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中与《渔家傲·秋思》同期的诗词作品,了解古代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要求学生阅读《中国文学家传记》中有关古代词人的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思想。
要求学生阅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了解词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如何鉴赏古代诗词。
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渔家傲·秋思》的教学,引入其他同期的诗词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渔家傲·秋思》的艺术特色。
2. 拓展要求: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两首古代诗词进行深入阅读,尝试分析其意境、情感和创作背景。
鼓励学生尝试写一首以“秋”为主题的诗词,运用所学的词牌知识和创作技巧。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文学家传记》了解至少两位古代词人的生平,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与《渔家傲·秋思》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并在课堂上进行简要介绍。
-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词牌特点等基础知识点。
-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诗词中的意境、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案例研究法:分析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词人的生活状态。
- 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关于《渔家傲·秋思》的赏析文章。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2. 诗词的情感抒发: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需要学生准确把握。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秋天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同时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词情感。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拓展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4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4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流程:一、(初识苏轼)1、竞猜导入新课,根据选项猜出人物A、他擅长书法和绘画,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

B、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落。

C、他是豪放词的开拓者,扩大词的题材,冲破了“诗庄词眉”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D、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2、补充介绍作者二.诵读知词韵,感知豪放之风1初读,读准字音。

生读,订正字音。

齐读初步感知。

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再读,体会风格。

(初步感知豪放之风格)3读,读出韵律。

4读,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三、品读悟词味,品析豪放之风(一)请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二)核心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究竟狂在哪里?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装备(齐全)。

②“千骑卷平冈”随从众多(阵容庞大):。

分析“卷”字的妙处③:“为报倾城随太守”。

倾城观猎(场面热烈)④“亲射虎,看孙郎”。

举止狂(用典)⑤“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抱负狂注意:卷、两个典故的作用。

边分析边强朗读,体会情感,请同学起来个别读,齐读,读出情感。

四、品读识词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哀。

五.悟词识人,感悟豪放之风出示写作背景,感悟他的乐观豁达、心系百姓。

六、小结: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年当逞少年强。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讨课教案_1
七、拓展写壮
请以《致稼轩》为题,为辛弃疾写一则颁奖辞。
例: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就是他,一代英才辛弃疾!
小结:今天,我们用声音传达了豪壮之情,用心灵感受了一位英雄的悲歌。辛弃疾这位远去的英雄,为我们留下的永恒的人性光辉。
二、解题
从标题中可以获知哪些信息?
三、初读抒壮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四、
作业
设计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和交流
例:我看到了一个醉眼迷离的老翁,挑亮灯芯,细细端详着那把曾经跟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宝剑。
五、三读悟壮
请就词中某个最有情感含量、你最有感触的字进行赏析(小组合作),并批注在课本上。
例:起笔一个“醉”字,举杯独饮,心绪难平。词人时刻不忘报国之本,醉后所为,尽显英雄本色。
六、吟唱明壮
依据你对词的理解,自创或套用合适的曲子唱起来----
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相关知识链接
一、导入
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词人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把英雄的豪情和悲愤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第12课《词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2课《词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2课《词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课《词四首》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1)范仲淹(公元989年—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

祖籍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曾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做人准则。

词作仅存五首,描写边塞秋思,羁旅情怀,突破了宋初词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

有《范文正公集》。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谥号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词集有《东坡乐府》。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有《稼轩词》等传世。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统治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此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4)秋瑾(1875—1907),原名闺瑾,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她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先后加入光复会和中国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备浙皖两省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坚贞不屈,1907年7月15日凌晨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案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案新人教版
9. 教学指导用书: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指导用书,以便于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渔家傲·秋思》的知识点和技能。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渔家傲·秋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渔家傲·秋思》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词的基本概念。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以抒发情感为主,形式上比诗更加自由灵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的意境美和词牌的特点。对于词牌的韵律、结构等特点,我会通过示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词四首 渔家傲 秋思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词四首》之《渔家傲·秋思》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默写能力。通过反复朗读和默写,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渔家傲·秋思》的词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1)分析《渔家傲·秋思》的意境美。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中的意象,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词四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词四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词四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古典诗词”。

《词四首》包含了四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词作品,分别是晏殊的《浣溪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这些词作品代表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通过学习这些词,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同时也能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典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然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并通过适当的例子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词作品。

2.能够理解四首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赏析。

3.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4.能够运用所学的词知识,创作自己的词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首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赏析。

2.难点:对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词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3.实践法:通过创作自己的词作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准备好《词四首》的课文,包括原文和注释。

2.多媒体: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3.作业: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然后导入本课的主题《词四首》。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四首词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和朗读,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解释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词四首》实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词四首》实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词四首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四首词。

2.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意,品味词的语言风格,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词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新课导入宋代,是词发展的全盛时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宋词,感受词的魅力。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X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他工于诗文,语言精练畅达。

其散文鲜明刚健。

有《X文正公集》传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某某眉山)人。

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其散文方面的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方面的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的成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绘画方面的成就则是开创了某某画派。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传世。

2.背景资料《渔家傲·秋思》:宋仁宗某某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X仲淹被任命为某某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某某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知识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和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

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新人教版
4.项目导向学习:设置创作诗词的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策划,选定主题,创作一首诗词。
-各小组展示项目成果,全班进行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5.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苏轼的角色,进行诗词朗诵,感受作者的情感。
-实验活动:通过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
4.诗词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活动,可以是个人朗诵,也可以是集体朗诵,通过朗诵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美。
5.诗词鉴赏:推荐学生阅读诗词鉴赏类的书籍,如《唐宋词鉴赏辞典》等,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6.诗词交流活动:组织诗词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诗词作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7.诗词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开展诗词研究项目,如研究某一词人的词风、某一时期的诗词特点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核心素养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三个方面展开。《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通过分析苏轼的词作,学生能够感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内涵。
4.为了突破难点三,教师将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词作,联系苏轼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其词风的成因和影响。
5.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词鉴赏短片、专家解读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时代背景:宋代社会风貌、文化特点及词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词作背景:苏轼任职密州时期,描述出猎场景,展现豪放个性。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词四首》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词四首》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词四首》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四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词作品。

这些词作品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也有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感慨。

通过对这些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词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词这种文学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古代词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词的全面认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掌握四首词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词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美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四首词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2.难点:深入理解词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词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词的文学特点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词的全面认识。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3.欣赏法:教师通过朗读、播放音乐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词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案。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学习氛围。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对词有什么了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词四首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并当堂流畅地背诵。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及其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通过关键字词的解读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词语言之精美,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师:诗歌的音频朗读材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通读诗词,初步感知词意,并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2课时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大漠边关,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战马嘶鸣、狂风呼啸声,令人心寒。

倘若置身此处,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词人范仲淹笔下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将爱国情怀、思乡之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融合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边塞秋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吟诵《渔家傲·秋思》,感受将士们爱国思乡的情怀吧!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宝元三年(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上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号文正,有《范仲淹全集》。

1.听朗读音频,注意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3.这首词分为上下阕,写的内容各是什么?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2.难点:2三、教学步骤:1.导入:同学们,大家每天拿着语文书,你可曾注意到封面上的那幅画?如果觉得画太小看不清楚的,可以把书翻到×××页。

那画中人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又在想什么?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开这个疑问,大家把书翻到×××页。

2.词的常识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Q: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

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

Q: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他出生在北方。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Q: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

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

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壮”。

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大家能找出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壮”,这个“壮”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我们梳理了课文后再来回答。

3.首先,先听一下录音,大家在书上注音;然后我请几位同学试着为我们朗读一下。

4.(2~3位学生朗读)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再看书,我请同学逐词逐句地讲解这首词的含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词四首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四首词。

2.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意,品味词的语言风格,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词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新课导入宋代,是词发展的全盛时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宋词,感受词的魅力。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他工于诗文,语言精练畅达。

其散文鲜明刚健。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其散文方面的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方面的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的成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绘画方面的成就则是开创了湖州画派。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传世。

2.背景资料《渔家傲·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知识链接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和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

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

4.检查预习(1)重难字羌.管(qiān g) 勒.(lè) 寐.(mèi) 擎.苍(qín g) 貂裘..(diāo qiú) 酒酣.(hān) 鬓.(bìn) (2)古今异义词会⎩⎪⎨⎪⎧ 古义:定将。

例:会.挽雕弓如满月。

今义:聚合;合在一起。

(3)词类活用①将军白发征夫泪.(名词作动词,流泪) ②左牵黄.,右擎苍.(均为形容词作名词,黄犬,苍鹰) ③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均为名词作动词,戴着锦帽,穿着貂裘) 三、朗读指导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四、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塞:边界要塞之地,文中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天狼:星名。

传说天狼星“主侵掠”。

2.全词翻译(1)《渔家傲·秋思》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他们须发都变白了,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2)《江城子·密州出猎》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把天狼星射下来。

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渔家傲·秋思》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答案示例: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写什么?下片写什么?答案示例:上片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下片抒写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3.找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说说出猎队伍有何特点。

答案示例:“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渔家傲·秋思》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答案示例:塞下秋景。

“异”。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太守是怎样的形象?有何特点?答案示例:“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威风凛凛。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下片中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作者的情怀?答案示例:开张。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狂”是词眼,太守“狂”在哪些方面?答案示例:狂性:狂在外表,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

狂举:狂在动作,如卷平冈,挽雕弓,亲射虎。

狂态:狂在神态,如酒酣,胸胆开张。

狂志:狂在壮志,如何日遣冯唐,射天狼。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风光不同。

2.品味《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答案示例:这两句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因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3.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说说《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哪一个字用得好,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卷”字用得好,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渔家傲·秋思》一词的主旨是什么?答案示例:这首词既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之情,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2.《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同时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江城子·密州出猎》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词的豪放特点?答案示例:内容(题材):写出猎时的豪迈景象,骑马、射箭、狂奔过山冈,种种情景都勇猛雄健。

思想感情: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语言风格:用词铿锵有力,壮丽而不纤巧。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苏幕遮·怀旧(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全词低回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

上片着重写景,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片抒情设置了背景;下片重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

本词的主要特色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婉转的愁思,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赏析: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园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和。

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六、课堂小结《渔家傲·秋思》中,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七、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渔家傲·秋思⎩⎪⎪⎨⎪⎪⎧⎭⎪⎪⎬⎪⎪⎫景凄异借景抒情⎩⎪⎨⎪⎧ 雁无声边声起长烟落孤城闭人悲苦⎩⎪⎨⎪⎧ 家万里归无计人难寐征夫泪思乡忧国江城子·密州出猎⎩⎪⎨⎪⎧⎭⎪⎬⎪⎫盛况⎩⎪⎨⎪⎧ 狂态 牵黄擎苍壮观 卷平冈动作 亲射虎出猎⎩⎪⎨⎪⎧ 建功立业射天狼御敌立功抒豪情第二课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一、新课导入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首词。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

其词大多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后人把他和婉约派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称作“济南二安”。

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2.背景资料《满江红》: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

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3.检查预习(1)重难字麾.下(huī) 炙.(zhì) 拭.泪(shì) 侬.(nón g) 莽.红尘(mǎn g) (2)古今异义词翻⎩⎪⎨⎪⎧古义:奏。

例:五十弦翻.塞外声。

今义: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

可怜⎩⎪⎨⎪⎧古义:可惜。

例:可怜..白发生!今义:值得怜悯。

三、朗读指导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