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工艺管理规程LL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制度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水泥企业的工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水泥企业的工艺部门,包括工艺设计、工艺优化、工艺改进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工艺管理制度是水泥企业的重要管理制度,具有法律效力,所有工艺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
第四条工艺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对工艺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第五条工艺管理制度应当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其他管理制度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第二章工艺设计第六条工艺设计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的要求。
第七条工艺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工艺设计师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生产设备、原材料、能源等因素,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第八条工艺设计应当严格按照《水泥生产工艺图集》中的要求进行,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充分考虑。
第九条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与生产运行人员密切沟通,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
第十条工艺设计方案完成后,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方可实施。
第三章工艺优化第十一条工艺优化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备配置等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十二条工艺优化的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原材料浪费、提高产品品质,必须在不影响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第十三条工艺优化必须经过科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确保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工艺优化的实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方可执行。
第十五条工艺优化的效果必须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确保优化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第四章工艺改进第十六条工艺改进是指对工艺流程、设备技术、人员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变化。
第十七条工艺改进应当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改进生产过程,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水泥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水泥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1. 背景概述水泥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规范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生产设备与布置要求- 水泥生产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 生产设备的布置应合理,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并方便维护和保养。
3. 原料与配料要求- 原料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质量检验合格。
- 原料的配比应按照配方比例进行,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4. 生产操作流程- 原料的预处理:对原料进行研磨、混合等处理,确保原料的均匀性和细度。
- 熟料生产:经预处理的原料送入熟料窑进行煅烧,控制煅烧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气氛,确保熟料的质量。
- 水泥生产:将熟料经磨机磨细成水泥,控制磨细过程的温度、时间和磨体比表面积,确保水泥的品质。
- 成品包装:将生产好的水泥包装成袋装或散装,按照规定的包装标准进行封装。
5. 质量控制要求- 设置严格的质量控制点,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 建立质量档案,记录各个批次的生产数据和质量检测结果,对质量进行跟踪和分析。
6. 安全生产要求-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员工必须按照规程操作,防止事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7. 环境保护要求- 水泥生产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和物料消耗。
- 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8. 文件管理与责任追究- 制定文件管理制度,对各类操作规程、记录和报告进行管理和归档。
- 对违反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的人员,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以上为《水泥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要点,旨在指导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并确保生产的安全性、质量和环境保护。
水泥厂工艺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1 目的1.1本公司水泥生产线采用了传统窑型相比有显著的特点和必须遵循的规律。
为了加强本公司窑外分解生产线的工艺管理,取的最佳经济技术效果,特制定本规程。
1.2工艺管理的任务是;以优质,稳产,高效,低耗为目的,加强窑,磨的工艺管理;开展科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和计量等基础工作,提高水泥生产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1.3凡属工艺过程中重大设备的改进,新技术的采用,配料方案的调整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改变等,要制定出实施方案,经过试验或论证,由总工程师审核,经总经理审批后实施。
2 职责2.1 在总经理领导下,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工艺管理工作,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作为全公司工艺管理的中心机构,各车间设专职工艺技术人员,公司各部门协同工作,形成全面的工艺管理体系。
3 适用范围3.1 粉磨系统的工艺管理3.1.1粉磨系统的工艺管理原则是:降低入磨物料粒度,温度及水分;合理调配研磨体;保持各仓能力的平衡和料,球,风,选粉效能的相互适应;尽量采用自动控制,稳定工艺操作。
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电耗,球耗,衬篦板消耗。
3.1.2必须严格控制入磨及辊压机物料的粒度和水分。
粒度:石灰石≤70mm,合格率≥95%,最大不超过75mm;混合材,石膏≤20mm熟料≤30mm水分:砂岩≤7%生料≤0.5%混合材,石膏≤4%3.1.3 正常生产主要工艺参数见附表二。
3.1.4 加强堆场和联合储库管理,严禁乱堆乱取和库内混料,以保证均化效果和原料成分的稳定。
3.1.5 根据生产需要及时测定物料的相对易磨性系数。
其方法为:以严格标准砂为标准样品,用化验室小磨将等量的标准样品和被测物料(入磨物料平均样经破碎,选5-7mm粒度的作为样品),分别以相同的时间粉磨,所得比表面积之比,即为相对易磨性系数。
3.1.6 定期清球,补球和补焊辊面。
辊压机运转3000h要补焊辊面,水泥磨运转3000h,要清仓一次,清仓时研磨体要分仓,分规格仔细拣选,过磅,按配球方案装入磨内;水泥磨累计运转一个月,须补球锻一次,确定研磨体补充量。
水泥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水泥生产工艺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规范水泥生产工艺管理,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水泥生产工艺管理,包括原材料选用、熟料生产、水泥磨磨煤选矿工序等。
二、原材料选用2.1 原材料选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严格把控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粒度、含水率等指标。
2.2 从存储到使用,原材料的选择与管理应符合工艺要求,避免混杂或受污染现象发生。
三、熟料生产3.1 原材料按比例配料,熟料生产前应进行详细的工艺计算。
3.2 熟料生产过程中,应按照严格的生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熟料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
3.3 对熟料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最低限度为:煤耗≤75kg/t;熟料终烧CaO含量≥85%。
四、水泥磨磨煤选矿工序4.1 水泥磨磨煤选矿工序过程中,应严格根据工艺要求操作,确保水泥磨磨煤产品合格。
4.2 对水泥磨工序中的各项指标,最低限度为:磨煤粉细度:500m2/kg;水泥细度:≥3200cm2/g。
4.3 水泥磨、磨煤机设备要定期保养、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五、工艺管理5.1 工艺管理人员应熟悉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具备工艺调整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工艺问题。
5.2 对生产过程中主要参数的监控,应有专门设备及人员负责,确保生产工艺稳定。
5.3 对于需要调整的工艺参数,应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调整方案,避免随意调整导致生产异常。
六、操作规程6.1 制定水泥生产操作规程,各工序操作人员应按规程操作,严格执行。
6.2 操作规程应包括设备操作、原材料搬运、事故处理等各方面内容,确保操作安全。
6.3 对于新员工应进行工艺操作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后方可上岗操作。
七、安全管理7.1 生产工序中应注意设备、电气设施、危险品等设备的操作安全,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7.2 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应有专门设备维护人员负责,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7.3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

质量监督检验部门鉴定的混合材料或外加剂,严禁使用。
3.9 出磨水泥细度 (比表面积)、三氧化硫和抗压强度的标准偏差值, 必须严格控
制。
3.10 出磨水泥必须送入质控处指定的库内,严禁上入下出或直接送入包装机和
散装库内。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应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减少转换改磨次数。
3.11 按照出磨水泥和出库水泥质量数据的对应关系以及各龄期强度的相关性规
目录
工艺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职责 第三章 质量管理 第四章 矿山系统工艺管理 第五章 生料系统工艺管理 第六章 窑外分解系统工艺管理 第七章 煤粉制备系统工艺管理 第八章 水泥系统工艺管理 第九章 水泥包装系统工艺管理 第十章 附则
1 / 18
第一章 总 则 1.1 为加强我公司水泥生产工艺管理,根据《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 、《水泥企 业质量管理规程》及我公司生产工艺技术特点,特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是我公司工艺技术管理的法规性和纲领性文件,是全公司工艺管理工 作必须遵循的规定。各部门凡涉及到工艺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均不得与本规程 相抵触。 1.3 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工艺先行”的方针,通过强化以窑、 磨为中心,以质量、环保为线的全过程工艺管理体系;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 析,优化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不断吸收、应用新 技术、新工艺;提高质量检测水平,建立工艺定额技术档案,从而达到优质、稳 产、低耗、环保的目的。 1.4 本规程由公司总经理负责审批,主管副总经理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工作由生 产安全处负责。各个管理环节要求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对违背本规程导致生产 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职责 2.1 在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生产安全处负责全公司的工艺技术、环保 管理工作, 矿山分厂负责矿山开采工艺管理工作, 质控处负责产品质量管理工作, 必要时设置专职采矿工艺管理工程师、 窑工艺管理工程师、 磨机工艺管理工程师、 质量管理工程师及环保工程师, 形成全公司性的工艺、 质量管理体系。(环保与润 滑也可以合并组成单独专职机构) 2.2 生产安全处负责全公司工艺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2.2.1 组织制定本公司的工艺管理制度,协同质控处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 料方案。 2.2.2 审定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的工艺技术参数。 2.2.3 协同生产分厂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工艺技术问题,指导生产分厂的 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工艺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工艺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严肃工艺纪律,以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工艺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其基本任务是:组织制定,执行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及其它以此为中心的各项规程,督促、检查以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为中心的各项技术规程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改造生产技术,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
并参与组织技术措施的实施;组织工艺查定和对工艺路线、工艺流程的技术经济评审,通过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使各种规程制度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
第三条工艺管理工作要同挖潜,革新、改造,以及新技术应用相结合,必须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相结合;工艺管理还要与搞好环境保护,开展安全无事故活动相结合。
第四条工艺管理的日常工作:1、组织制订或修订产品或生产装置的工艺规程技术文件(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2、组织制订或修订各级工艺控制指标,操作指标,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3、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以及中间控制进行定期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制订原始记录,工艺控制台帐、组织工艺技术分析。
5、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
6、组织和参加工艺查定工作。
7、配合技术情报,技术档案部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工艺技术资料。
8、开展技术交流和协助开展技术教育活动。
9、参加新产品技术鉴定工作。
10、参加制订和修订技术改造计划和长远规划工作。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第五条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和装置均需制订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分析规程,均应该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并给予受控编号后,方可贯彻执行。
第六条工艺规程是生产的法规,是各级生产指挥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
工艺规程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流程图,产品的质量,工艺和主要技经指标等基础资料。
岗位操作法是按照工艺规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组织编制的,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基本依据。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一、引言本文将针对水泥企业的工艺管理进行规范和说明。
水泥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生产工艺的科学管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程将详细介绍工艺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以期为水泥企业提供有力的指导。
二、工艺管理的目的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规范化的工艺管理,确保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符合标准,达到产品优良的品质要求。
2. 降低生产成本:合理设定工艺参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 保障生产安全:严格执行工艺管理规程,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控,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工艺管理要求1. 原料检测与储存(1)原料质量检测:对各类原料进行必要的检测工作,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的质量要求。
(2)原料储存:采取合理的储存方式和环境控制,防止原料受潮、变质,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2. 生产线设备管理(1)设备状态监控: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2)设备清洁卫生:对设备进行定期清洗,保持设备表面干净卫生,避免污染产品。
3. 生产操作规范(1)工艺参数设定:明确各工艺环节的合理参数范围,并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2)操作人员培训: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要求,提高操作技能。
4. 能耗管理与节能措施(1)能耗监测:建立能耗监测系统,全面了解能耗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寻找节能的潜力。
(2)节能措施: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工艺和技术,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
5. 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1)质量把控点:明确产品的关键质量把控点,并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2)质量数据分析:对产品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质量异常。
四、工艺管理的执行与评估1. 执行层面(1)责任落实:明确工艺管理的责任人员,将其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艺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水泥企业工艺设计管理规程(全过程)

工艺管理规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和职责第三章质量管理第四章矿山系统工艺管理第五章生料系统工艺管理第六章窑外分解系统工艺管理第七章煤粉制备系统工艺管理第八章水泥系统工艺管理第九章水泥包装系统工艺管理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1.1 为加强我公司水泥生产工艺管理,根据《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及我公司生产工艺技术特点,特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是我公司工艺技术管理的法规性和纲领性文件,是全公司工艺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定。
各部门凡涉及到工艺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均不得与本规程相抵触。
1.3 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工艺先行”的方针,通过强化以窑、磨为中心,以质量、环保为线的全过程工艺管理体系;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优化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不断吸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质量检测水平,建立工艺定额技术档案,从而达到优质、稳产、低耗、环保的目的。
1.4 本规程由公司总经理负责审批,主管副总经理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工作由生产安全处负责。
各个管理环节要求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对违背本规程导致生产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职责2.1 在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生产安全处负责全公司的工艺技术、环保管理工作,矿山分厂负责矿山开采工艺管理工作,质控处负责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必要时设置专职采矿工艺管理工程师、窑工艺管理工程师、磨机工艺管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及环保工程师,形成全公司性的工艺、质量管理体系。
(环保与润滑也可以合并组成单独专职机构)2.2 生产安全处负责全公司工艺管理工作。
其职责是:2.2.1 组织制定本公司的工艺管理制度,协同质控处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料方案。
2.2.2 审定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的工艺技术参数。
2.2.3 协同生产分厂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工艺技术问题,指导生产分厂的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2.2.4负责组织贯彻ISO14001和ISO18000标准,不断健全完善环保管理体系和职工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工艺管理规程

生产工艺管理规程土左旗土默川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3月1日(修订)土左旗土默川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工艺管理规程(2013年3月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结合公司生产实际,为了强化生产工艺管理,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益。
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工艺管理的任务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方针,强化生产全过程的工艺过程管理,确保每个工艺环节的质量达到指标要求。
⒉以优质、高产、低消耗为目的;⒊加强各种原燃材料的合理堆放、合理搭配,均化使用;⒋严格生产工艺主机设备(磨机、回转窑等)以及半成品、成品的入库放库等工艺过程的科学管理、现场监督和考核,严格各项工艺纪律;⒌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⒍加强检测定额指标的落实等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工艺管理水平。
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水泥技术标准。
第三条:本规程在总经理、分管工艺技术副总经理的领导下,由化验室负责实施。
对违反本规程致生产遭受损失者,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二章工艺管理体制及职责第四条工艺管理体制:在总经理、分管工艺技术副总经理的领导下,生产科、化验室,负责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
车间设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小组,班组设兼职工艺质量监督检查员,形成企业的工艺和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第五条工艺管理职责是:1、组织制订本企业的工艺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料方案,并负责工艺制度的监督考核。
2、按月审订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等主要的工艺技术参数。
3、负责企业原燃材料的堆放、搭配、均化等现场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并做好成品、半成品入库、放库情况的检查考核工作。
4、协同生产车间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
指导车间工艺技术工作。
5、加强对生料、水泥微机喂料、烧成回转窑中控等生产技术性较强环节的检查、检测工作,严格考核上述设备计量标定工作的完成情况。
6、不断提高工艺管理人员素质,会同有关部门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不断改进改造生产工艺,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及能源消耗。
水泥厂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水泥厂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水泥厂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一、引言水泥作为建筑业关键原材料之一,在施工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水泥生产过程的高效性和质量稳定性,本文将提出水泥厂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以指导水泥厂的正常运营。
二、工艺流程管理2.1 工艺流程规划水泥厂应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规划,确保生产线各个环节有序运作。
流程规划应考虑原料进料、破碎、磨煤、煅烧、混合、成品出料等关键步骤,并合理安排每个步骤的时间和资源。
2.2 原料检测与质量控制水泥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成品的品质稳定性。
因此,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是必要的。
水泥厂应建立原料检测机制,确保各种原料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台账中,以备查阅。
2.3 生产过程控制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严密的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
水泥厂应建立高效的生产控制系统,监测生产线各工段的运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调整和监控措施。
2.4 产品检验与质量管理水泥厂应建立完善的产品检验与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成品水泥进行力学强度、化学成分等多项指标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对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三、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3.1 设备维护计划水泥厂应制定设备维护计划,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护计划应包括设备巡检、润滑、保养、故障排除等内容,并按照计划进行执行。
3.2 设备故障处理在设备故障发生时,水泥厂应及时响应,并设立专门的故障处理小组。
故障处理小组应根据严重程度和紧急性,按照预定的故障处理程序进行处理,确保尽快恢复生产。
3.3 设备备件管理水泥厂应建立健全的设备备件管理制度,确保备件供应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备件采购、入库、出库等环节应有相应的管理流程,保证备件库存的准确性和足够性。
四、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4.1 安全管理水泥生产涉及一系列安全风险,包括尘肺病、火灾、安全事故等。
水泥厂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水泥生产工艺管理细则

水泥生产工艺管理细则(一)目的和范围为加强工艺生产管理,优化操作技术保持工艺生产线的运行稳定,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消化吸收,提高工艺过程中的热效率和收尘效率根据《干法窑生产管理规程》,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制造分厂生产工艺各工序的管理。
(二)回转窑工艺管理1.回转窑工艺管理原则遵循生产技术规律,制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确定料、煤、风和窑速的合理技术参数,稳定热工制度,提高运转率、延长安全运转周期;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文明安全生产目标。
2.回转窑系统的设备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气,风、煤、料、窑速要匹配,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排风机及喂煤系统要灵活可调;窑头、窑尾、烟室、预热器等处的密闭装置要完整、严密;冷却机、喷煤管、收尘系统及其附属设备都要保持完好。
3.不断提高回转窑操作水平,加强煅烧操作,严格控制好工艺参数在合理的范围内,坚持前兼顾,避免偏烧,提高运转率,严禁跑黄料,防止跑煤。
4.严格控制熟料游离氧化钙和熟料升重在合适的范围内。
5.保持燃料完全煅烧,减少黄心料,控制结粒细小均匀,并保证得到充分的骤冷,以提高熟料易磨性能,保证熟料质量。
6.努力降低窑尾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窑尾过剩空气要严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7.进厂原煤要按质量分堆存放,搭配使用,煤粉质量务必严格控制均匀,满足煅烧要求,做好煤料对口工作,确保熟料质量合格。
8.所有均化设备均需保持正常,并正确使用,要保持均化堆场自动堆取料,保证八组分配器正常工作,均化库要保持自动下料。
9.努力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
10.改善回转窑预热系统和冷却机系统的热交换装置,提高系统热效率,合理使用冷却风量,提高二(三)次风温,使出冷却机的温度小于65℃+环境温度。
11.为掌握烧成带耐火砖和窑皮情况,每小时应检查窑胴体温度,及时判断窑皮变化,在窑况不正常或发现有耐火砖掉出,风料、煤突然变化时,应勤加检查。
交接班时必须交清窑皮和窑体温度变化情况。
水泥厂熟料工艺管理规程

水泥制造车间工艺管理规程文件名称车间工艺管理规程编号SPBF-ZZ/GY09-2016 制造编制审批批准批准时间车间根据公司统一战略思想,按照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依据公司各部门职责及相关流程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生产工艺过程管理,规范工艺操作行为,降低制造成本,使企业获最佳经济效益。
(二)工艺管理的任务: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以优质、稳产、低消耗为目的,加强窑、磨的工艺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三)实施方法:本规程由公司生产副总负责组织实施。
生产部审核、制造车间定制。
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职责。
对违背本规程致使生产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1(四)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过程(五)引用文件1.《质量管理制度》2.《耐火材料使用规程》3.《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4.《窑外分解工艺管理规程》(六)工艺管理机构和职责1.在公司总经理、生产副总的领导下,设立生产技术部和化验室,分别负责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
车间设专职工艺主任、负责车间日常工艺管理。
形成全厂性的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
2. 生产技术部负责全厂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其职责是:组织制订本企业的工艺管理制度,协同化验室制订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料方案。
审订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的工艺技术参数。
协同车间、中控室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指导车间、中控室工艺技术工作。
组织工艺系统的全面技术标定。
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
组织编制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和技术改造规划,提出工艺设计方案。
审订公司生产长远规划,年、季生产计划。
2组织审查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
负责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工艺技术工作。
负责技术情报、技术协作,做好工艺技术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工作。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共15页文档

【数据库】中国法律法规大典(国家)【文献号】35877【时效性】有效【法规名称】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法规分类】公司、企业【颁布部门】建筑材料工业部【颁布日期】1980年10月25日【实施日期】1981年1月1日【正文】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一九八0年十月二十五日建筑材料工业部发布)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泥企业的工艺管理,取得生产上的最佳经济,技术效果,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水泥企业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以优质、稳产、低消耗为目的,加强窑、磨、烘干机的工艺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第三条本规程由企业的厂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
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职责。
对违背本规程致使生产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二章工艺管理体制和职责第四条在厂长、总工程师领导下,设立工艺技术科和化验室,分别负责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
车间设专职工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小组,班组设兼职质量检查员,形成全厂性的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工艺技术科负责全厂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其职责是:(一)组织制订本企业的工艺管理制度,协同化验室制订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料方案。
(二)审订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的工艺技术参数。
(三)协同车间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
指导车间工艺技术工作。
(四)组织工艺系统的全面技术标定。
(五)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
(六)组织编制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和技术改造规划,提出工艺设计方案。
审订矿山长远规划,年、季开采计划。
(七)组织审查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
(八)负责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工艺技术工作。
(九)负责技术情报、技术协作,做好工艺技术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工作。
(十)参预制订企业的消烟除尘、节约能源和计量规划,负责提出工艺措施。
水泥公司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制度

水泥公司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制度第一条认真贯彻《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行质量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
第二条公司在主管副总的领导下,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生产技术部负责、品质管理部及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公司的年度质量指标,生产副总审定后纳入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第三条生产技术部及品质管理部有权制止各种违章行为,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及时扭转质量失控状态。
第四条品质管理部负责公司产品质量的检验以及日常管理和控制工作。
第五条生产技术部负责对公司质量指标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调工作,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进行指标调整。
第六条品质管理部按照有关规定,对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做好质量记录和标识,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掌握质量动态,保证必要的可追溯性,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第七条各相关部门须做好质量记录填写及归档工作,不得任意涂改,并按公司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报表。
第八条物资管理部依据公司确定的质量指标要求,选择合格的供方,签订的原燃材料采购合同质量条款应经生产技术部确认,必须满足公司要求,并建立健全供应商档案。
第九条当供应商发生变化时,由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并经品质管理部实地取样检验后,提供质量报告,经生产副总批准后,物资管理部方可办理采购手续。
第十条原燃材料进厂必须经品质管理部和现场质量管理员确认后方可卸车。
第十一条原燃材料的质量应能满足工艺要求,并按品质分堆存放,存放应有标识和记录,不得混放。
第十二条各车间应严格遵照品质管理部指令,在指定料堆按指定比例上料,不得私自改变位置和比例。
品质管理部、生产技术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配料方案,经公司批准后执行第十三条石灰石矿山开采须以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按公司质量品质指标要求开采,为生产提供合格产品。
第十四条生料质量要保证均匀稳定,且日平均KH值不得偏离目标值±0.02,CaO不得偏离目标值±0.2。
水泥生产工艺管理细则

水泥生产工艺管理细则(一)目的和范围为加强工艺生产管理,优化操作技术保持工艺生产线的运行稳定,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消化吸收,提高工艺过程中的热效率和收尘效率根据《干法窑生产管理规程》,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制造分厂生产工艺各工序的管理。
(二)回转窑工艺管理1.回转窑工艺管理原则遵循生产技术规律,制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确定料、煤、风和窑速的合理技术参数,稳定热工制度,提高运转率、延长安全运转周期;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文明安全生产目标。
2.回转窑系统的设备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气,风、煤、料、窑速要匹配,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排风机及喂煤系统要灵活可调;窑头、窑尾、烟室、预热器等处的密闭装置要完整、严密;冷却机、喷煤管、收尘系统及其附属设备都要保持完好。
3.不断提高回转窑操作水平,加强煅烧操作,严格控制好工艺参数在合理的范围内,坚持前兼顾,避免偏烧,提高运转率,严禁跑黄料,防止跑煤。
4.严格控制熟料游离氧化钙和熟料升重在合适的范围内。
5.保持燃料完全煅烧,减少黄心料,控制结粒细小均匀,并保证得到充分的骤冷,以提高熟料易磨性能,保证熟料质量。
6.努力降低窑尾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窑尾过剩空气要严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7.进厂原煤要按质量分堆存放,搭配使用,煤粉质量务必严格控制均匀,满足煅烧要求,做好煤料对口工作,确保熟料质量合格。
8.所有均化设备均需保持正常,并正确使用,要保持均化堆场自动堆取料,保证八组分配器正常工作,均化库要保持自动下料。
9.努力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
10.改善回转窑预热系统和冷却机系统的热交换装置,提高系统热效率,合理使用冷却风量,提高二(三)次风温,使出冷却机的温度小于65℃+环境温度。
11.为掌握烧成带耐火砖和窑皮情况,每小时应检查窑胴体温度,及时判断窑皮变化,在窑况不正常或发现有耐火砖掉出,风料、煤突然变化时,应勤加检查。
交接班时必须交清窑皮和窑体温度变化情况。
工艺管理规程

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工艺管理规程E。
Q/TH-G05.07-20041目的为加强公司工艺管理,优化工艺操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和巡检规程,尽量避免因操作巡检失误而造成减产、停产或损坏设备,减少工艺事故的发生,确保稳产、高产、优质、低消耗,以达到最佳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现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制定本规程。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水泥生产工艺全过程(包括矿山石灰石与粘土开采工艺、破碎与输送工艺、两磨一烧工艺以及包装工艺等)的控制和管理。
3相关文件3.1国家《水泥原料矿山管理规程》3.2国家《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设备管理实施细则》3.3国家《窑外分解工艺管理规程》3.4GB6722《爆破安全规程》3.5Q/TH-G05.05《质量管理程序》3.6Q/TH-G01.26《物料计量管理办法》3.7Q/TH-G06.15《设备事故管理办法》4管理机构和职责4.1公司成立工艺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采矿、粉磨、窑、包装、耐火材料五个工艺管理专业小组。
4.2生产安全处负责工艺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主要内容有:4.2.1组织工艺系统全面技术标定,审订工艺技术参数、主机台时产量及消耗定额等。
4.2.2指导生产单位的工艺技术,解决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
4.2.3组织审查工艺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积极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新工艺,努力提共13页第1页标准化委员会2004-01-10批准2004-01-15实施Q/TH-G05.07-2004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4.2.4组织调查、分析、处理工艺事故。
4方针和原则5.1工艺管理的方针:以质量为中心,以节能增产为重点,提高矿山开采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工艺系统主机设备的科学管理,改善粉磨工艺和烧成工艺,提高设备运转率,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保证安全、高效生产,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5.2工艺管理原则根据公司生产工艺特点,制定矿床开采、穿孔爆破、原料破碎、粉磨、烧成、包装等主机的管理制度及操作方法,确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参数,充分运用计量监测仪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过程控制,确定合理的安全运转周期,实现优质、稳产、高效、低耗、安全和文明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厂工艺管理制度一、工艺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公司的工艺管理,取得生产上的最佳经济、技术效果、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以优质、高产、低消耗为目的,加强窑、磨、烘干机的工艺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第三条本规程由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
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职责。
违背本规程致使生产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二章工艺管理体制和职责第一条在总经理领导下,设立生产部负责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
车间设专职工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小组,班组设兼职质量检查员,形成全厂性的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条生产检部技术管理组负责全厂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其职责是:1.组织制订工艺管理制度。
2.审订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的工艺参数。
3.协同车间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
指导车间工艺技术工作。
4.组织工艺系统的全面技术标定。
5.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
6.组织编制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和技术改造规划,提出工艺设计方案。
7.组织审查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
8.负责全面认证中的工艺技术工作。
9.负责技术情报、技术协作,做好工艺技术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工作。
10.参与制订企业的消烟除尘、节约能源和计量规划,负责提出工艺措施。
11.协同有关部门开展职工业余教育、劳动竞赛和技术考核工作。
第三条化验室负责产品工艺过程的质量管理、生产控制和检验工作。
其职责是:1.制订质量管理制度,主要质量指标,原、燃、材料的技术条件和质量事故管理办法等,并监督执行。
2.严格执行产品国家标准,有权制止任何违章行为,确保出厂水泥全部合格,并留有富余标号。
3.负责设计并贯彻配料方案。
4. 建立健全严格的检验制度,研究采用先进测试手段和质量控制方法。
5.配合技术管理组搞好新产品、新技术、改进工艺等试验研究工作,提供有关试验数据。
6.负责提供和公布质量控制指标的考核成绩。
7.负责认证管理的有关工作,灵活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8.会同有关单位,访问用户,征求意见,改进产品质量。
9.指导车间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业务工作。
第四条车间工艺技术人员及质量管理小组的工作,在车间主任领导下和在技术质检部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其任务是:1.提出车间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措施。
做好原始记录和技术台帐的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
2.负责主机单项测定,参加有关工艺技术活动。
3.审查合理化建议,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4.负责提出车间的产量、质量、消耗定额和环保的有关指标。
5.负责车间的技术教育,组织技术交流和技术考核工作。
6.宣传、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控制指标的合格率,改进产品质量。
7.组织质量指标竞赛活动,及时考核定期公布。
8.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组织群众性的自检、互检活动。
9.研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组织攻关。
10.从实际情况出发,班组也可组织不同形式的技术、质量管理小组。
第三章磨机工艺管理第一条磨机工艺管理原则是:缩小入磨物料粒度;选择合理的粉磨工艺和喂料装置;寻求和确定合理的研磨体级配、最佳的装载量、磨内结构和能量传递方式;经常保持各仓能力的平衡和料、球、风、选粉效率的相互适应,以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电耗。
第二条加强对磨机的管理,以提高磨机效能,挖掘生产潜力。
第三条根据入磨物料、循环负荷和产品质量情况及时调整喂料,选粉设备,做到均匀喂料,避免发生过饱过空现象。
混合材料、石膏的掺加量,应按规定的数量均匀掺入,防止杂物进入磨内。
认真填写操作记录,妥善保管。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减少波动。
第四条入磨石灰石粒度不大于25 毫米;混合材料、石膏不大于30毫米;熟料一般不大于25毫米;熟料入磨温度一般不超过100C。
第五条要定期测定物料的相对易磨系数。
其方法为:以平潭标准砂为标准样品,用化验室小磨将等量的标准样品和被测物料(取入磨物料平均样经破碎,选5-7 毫米粒度的作为样品),分别以相同的时间粉碎,所得比表面积之比,即为相对易磨系数。
第六条定期清仓补球。
清仓时研磨体要分仓、分规格仔细拣选、过磅,按配球方案装入磨内。
每次清仓补球均需记录。
逐步实现研磨体拣选、过磅,装球机械化。
第七条每次清仓和定期补球时,要详细检查研磨体和篦板、衬板等,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在运转中发现衬板或螺丝松动、脱落,必须立即停磨,拧紧、补镶。
第八条根据需要在磨机作业期间,定期或及时取样,用0.20 和0.080 毫米方孔筛筛余曲线试验,检查粉磨效果。
第九条凡配球方案,选粉设备和磨内结构改进时,应将前后的筛余曲线、台时产量、产品细度(比表面积)、原材料性能、研磨体配比和电耗等,按时登记在统一的技术台帐上,并进行分析比较。
为充分发挥选粉设备的效能,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合理制定选粉设备的操作参数。
第十条磨机收尘设备及通风管道应设专人管理。
要有保温设施。
零、部件损坏、脱落,要及时更换或修补。
加强密闭堵漏,防止漏风,磨头要经常保持负压状态。
第十一条充分利用现有收尘设备,其使用时间要大于磨机运转时间。
排放浓度要达到国家标准。
第十二条仪表及计量设备,由生产部计控室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校正。
并保持灵敏准确。
第十三条每台磨机要装设电表,分别考核主机产品单位电耗和产品单位分步电耗。
第十四条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进行磨机单项测定。
达标达产后对磨机进行一次标定;正常生产期间每2 年对磨机进行一次全面标、质量管理细则1.目的为加强公司的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细则规定了吉林亚泰明城水泥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质量管理制度和原燃材料,半成品,出厂水泥(熟料)的管理办法。
本细则适用于吉林亚泰明城水泥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
3. 相关文件3.1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2002.4.1 实施)3.2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9774-2002《水泥包装袋》3.3《水泥企业矿山管理规程》3.4《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及报告制度》3.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6《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3.7《采购控制程序》4.总则4.1公司应强化质量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实行质量否决权,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调整,及时排出影响质量的因素,确保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4.2公司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
4.3公司总经理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公司分管质量的领导(或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
技术质检部在公司分管质量的领导或管理者代表的直接领导下,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按公司要求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认真执行本细则,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质量管理机构5.1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公司成立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要求的质检机构。
质量管理机构设专职人员负责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各部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技术质检部内设生产控制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职能工程师等,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
5.2技术质检部的质量管理职责5.2.1 质量检验按照国家相应标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和《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要求,配齐检验设备,对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
按规定做好质量记录和标识,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掌握质量动态,保证必要的可追溯性。
5.2.2 质量控制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内控标准,强化过程质量控制,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掌握质量波动规律,不断提高预见性和预防能力,认真做好进厂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5.2.3出厂熟料和出厂水泥的确认,验证。
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和有关标准,对出厂产品进行最终检验,按国家标准或合同进行交货验收,杜绝不合格品和废品出厂。
5.2.4 质量统计用正确的,科学的统计方法,及时进行质量统计并做好分析总结工作。
5.2.5 试验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改善产品性能,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研究工作。
5.3技术质检部管理权限5.3.1监督,检查生产过程质量受控状态,制止各种质量违章行为,及时扭转质量失控状态。
5.3.2参与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责任制和考核办法,评价各部门的过程质量,为质量奖惩提供依据,行使质量否决权。
5.3.3有权越级汇报公司质量情况,提出并坚持正确的质量管理措施。
5.3.4 有产品出厂决定权6.质量管理制度6.1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按《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和有关的法规要求,制定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编制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图表和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内控质量指标,制定质量责任制,内部质量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化验室内部管理制度以及统计技术和文件资料管理等制度。
6.2建立健全化验室内部管理与检验制度。
6.2.1岗位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2.2 质量事故报告制度6.2.3抽查对比制度(包括与上级对比验证和内部抽查对比)。
6.2.4检验仪器和试验设备,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
6.2.5标准溶液专人管理和复标制度。
6.2.6 文件与资料管理制度。
6.2.7 样品管理制度。
6.2.8 检验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6.2.9 原始记录,台帐与检验报告填写编制与审核制度。
6.2.10 水泥用级配砂管理制度。
6.3检验仪器与试验设备,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
6.3.1检验仪器与试验设备必须按产品标准和《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要求配置齐全,并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执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检制度,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6.3.2保证检验,试验和校准有适宜的环境条件,检验仪器和试验设备应带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标识及记录,保存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的校准,维护和使用记录,严禁使用未经校准或检验不合格的仪器设备。
6.3.3检验用的化学试剂应验证其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等级,执行标准及生产许可证编号,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学试剂。
6.4 产品对比验证检验和抽查对比。
6.4.1按照《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向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寄(送)样品,进行对比验证检验,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同时接受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监督,检验结果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