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贮藏中维生素发生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食品加工、贮藏中维生素发生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食品加工、贮藏中维生素发生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食品加工、贮藏中维生素发生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应091-4 任晓洁 2

一.水溶性维生素:

A. 维生素C

1、成熟度:果实不同成熟期,抗坏血酸含量不同;未成熟含量较高;蔬菜相

反,成熟度越高,维生素含量越高——辣椒成熟。

2、部位:(不同部位含量不同)根部最少、其次果实和茎,叶含量最高;果

实:表皮最高,向核心依次递减。

3、采后、宰后处理的影响——变化很大:室温处理或放置24h,Vc损失。所

以正确处理方法:采后、宰后立即冷藏,氧化酶被抑制维生素损失减少。

4、加工程度(修整和研磨)的影响:植物组织经修整或细分(水果除皮)均导

致维生素损失;谷物研磨过程,营养素不同程度受到破坏

5、浸提:水溶性维生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切口或易破坏表面流失;洗涤、漂烫、冷却、烹调等:营养素损失;损失程度:pH、T、水分、切口表面积、成熟度

等有关

6、热加工的影响:淋洗、漂烫:水溶性维生素损失严重;微波:加热升温快,无水分流失,维生素损失少;热处理:维生素大量损失

7.化学药剂处理的影响:

(1),添加剂——漂白剂或改良剂(面粉),降低A、C、E含量;亚硫酸盐

(或SO

2) 防止果蔬变,保护C,对B

1

有害;硝酸盐、亚硝酸盐:破坏胡萝卜素、

B l 、叶酸、C等;碱性提取Pr 、碱性发酵剂:B

1

、C、泛酸被破坏。

8、变质反应的影响:

(1),脂质氧化产生H

2O

2

、过氧化物、环氧化物;氧化类胡萝卜素、生育酚、

抗坏血酸,导致损失。糖类非酶褐变:生成高活性羰基化合物,B

1、 B

6

泛酸等损失。

(2),食品加工配料:引入一些酶(V

C 氧化酶、硫氨素酶)导致C 、B

1

等损

失。

B. 维生素B

7

(生物素)

稳定性:相当稳定,加热少量损失; 空气、中性微酸性稳定.

生鸡蛋:抗生物素糖Pr,VB

7

损失。

C. 叶酸

(1).热、酸较稳定,中、碱性很快破坏,光照易分解

(2).与亚硫酸、亚硝酸盐作用,生成致癌物

(3).Vc大大增加叶酸稳定性

D. 泛酸

(氰钴胺素)稳定性室温水溶液(避可见、紫外)稳定(1).维生素B

12

(2). 适宜pH4~6(高压加热,少量损失)

(3).碱性加热,定量破坏

(4.) 还原剂(低浓度巯基化合物)能防止破坏,较多破坏

(5). 抗坏血酸、亚硫酸盐破坏

(6).硫胺素、尼克酸结合,缓慢破坏

(7). 三价铁盐稳定作用

(8).低价铁盐迅速破坏

E. B族维生素:具酸-碱性质

(1). 对热非常敏感,碱性介质加热易分解

酶降解(血红、肌红蛋白——降解非酶催化剂

(2).能被VB

1

(3).光不敏感,酸性条件稳定,碱性、中型介质不稳定

(4).降解受AW影响极大,AW0.5-0.65降解最快

F. 维生素B

2

一,脂溶性维生素

A. 维生素A:

(1),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B.维生素D:

非常稳定,加工、储藏很少损失;冷冻、消毒、煮沸、高压灭菌均不影响活性;光、氧、酸:迅速破坏(不透光、密封);热稳定,油脂中易形成异构体;油脂氧化酸败破坏维生素D.

C.维生素E

1.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1).维生素E大量损失(机械、氧化作用)氧化损失常伴脂类氧化.

(2).金属离子(Fe2+)促氧化

(3). 产物:二聚物、三聚物、二羟基化合物、醌类

(4). 氧、氧化剂、强碱:不稳定

2.①易受分子氧、自由基氧化——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

②猝灭单线态氧

3.在无氧条件下,维生素E可与亚油酸甲酯氢过氧化物反应形成加合物,初始产物为半醌,进一步氧化形成生育酚醌,金属离子可加速其氧化。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工程中,维生素E会大量损失。

D. 维生素K:

化学性质较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

《食品加工基础》期末试题库完整

一、名词解释 1.食物;2食品(填空);3. 食品加工;4. 食品安全;5. 果蔬速冻;6. 果蔬糖制;7. 高甲氧基果胶;8. 蔬菜腌制;9. 果蔬的干制;10. 罐头真空度;11. 商业无菌1 2. 软饮料; 13. 果蔬汁饮料;14. 植物蛋白饮料;15. 茶饮料;16. 碳酸饮料;17. 含乳饮料;18.焙烤食品;19.面包;20. 面团醒发;21. 蛋糕;22. 膨化食品;23. 豆制品;24. 点脑;25. 香肠;26.火腿;27.酱卤肉制品;28.烧烤肉制品;29.腊肉;30. 牛乳的滴定酸度;31巴氏杀菌乳.;32.酸乳;33酸奶发酵剂;34.冰淇淋;35.松花蛋;36.咸蛋;37. 水产品加工; 38.冷冻鱼糜;39.食品发酵;40.黄酒;41.葡萄酒;42.酱油;43.食醋;44.烫漂 二、填空题 1.《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_____食品、半成品和_______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2.食品应具有本身应有的_____和形态、香气和味感、营养和易消化性、卫生和_____、方便性、贮运和_______ 等特点。 3.为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或者为了补充食品中所缺乏的_______,向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食品营养_______,以提高其营养价值,这样的食品称为营养强食品。 4.食品加工是指改变食品_______或半成品的形状、大小、性质或纯度,使之符合食品_______的各种操作,亦指将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加工成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的全部过程。 5.食品加工技术是指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_______利用、原辅材料选择、_______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_______ 、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6.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就是创造适宜的_______条件,将果蔬的生命活动控制在最小限度,从而延长果蔬的_______。 7.冷库贮藏指_______制冷贮藏,根据所贮藏果蔬的种类和品种的不同,进行_______的调节和控制,以达到长期贮藏的目的。 8.气调贮藏就是在_______贮藏的基础上,同时改变、调节贮藏环境中氧气、_______和氮气等气体成分比例,并把它们稳定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的一种方法。 9.速冻保藏是利用人工制冷技术降低食品的温度使其控制_______和_______活动,而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 10.速冻果蔬的包装分冻前包装和冻后包装。一般_______多采用先速冻后包装的形式,即冻后包装,以保证节蔬菜的冻结速度,而_______可采用冻前包装。 11.糖制品按其加工方法和状态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____类和_______类。 12.糖制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13.常用加糖浓缩方法有_______浓缩法和_______浓缩法。 14.蔬菜腌制主要是利用_______的保藏、微生物的_______及蛋白质的分解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达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15.果蔬罐藏技术就是将果蔬原料经预处理后密封在罐式容器中,通过杀菌工艺杀灭大部分微生物,并维持其密闭和_______条件,进而在_______下得以长期保存的加工技术。 16.罐头食品一般杀菌对象菌选择最常见的耐热性最强的并有代表性的_______或引起的食品中毒的_______。 17.国内外罐头食品常用的容器主要有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18.罐制品的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后工序,主要是对罐头内容物和外观时行检查。一般包括保温检验、_______检验、_______检验和_______检验。

水稻谷物品质分析报告

水稻谷物品质分析报告 段汝顺 七星农场北大荒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一、目的意义 品质分析是指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对农产品(主要是植物性农产品)的品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国家指标,进行质量评估,进而选育出优良品种,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农产品。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特色品种,提高种植效益。2010年对研发中心新种植的23个水稻品种进行品质分析。 二、样品数量和栽培技术 (一)样品数量 试验品种空育131、龙粳20、龙粳27、龙粳29、龙粳21、绥粳10、绥粳13、龙粳26、垦稻17、垦稻19、龙粳28、龙粳25、垦稻20 、垦稻21、垦粳3号、空育163、绥粳4号、龙粳香1号、莎莎妮、稼禾红玉、稼禾丽稻、龙香稻2号、东农428等23个品种均采集于研发中心试验园区。 (一)样品采集 收割前在长势均匀的稻田随机选取3?,人工割晒,三天后脱粒;待水分稳定后参照“GB1350-2009米质测定方法”进行品质分析。 (二)样品前处理 在稻谷水分14%?1时,随机取2kg稻谷,采用四分法处理取回的样品,获得500g均匀稻谷。然后使用法国CHOPIN样品杂质清选分离机1min对500g稻谷清除杂质。再使用KETT砻谷机磨糙米磨制2次。最后使用山本有限公司生产的砻谷机VP-32型精米机加工精米磨制1min,过2mm筛孔得到整精米。 三、结果与分析

(一)加工品质 加工品质是指检测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白度等品质。根据 GB1350-200的标准:国家一等米要求出糙率?81%,整精米率?61%。使用KETT砻谷机磨糙米2次测糙米率。整精米率用山本有限公司生产的砻谷机VP-32型精米机加工1min测得。C-300白度计测白度。 表1稻米碾磨品质 品种(系) 糙米率(,) 精米率(,) 整精米率(,) 白度 空育131 84.4 72.7 68.5 35.1 垦稻20 84.9 70.7 66.3 41.3 垦稻19 84.0 72.0 66.8 41.6 垦稻17 83.3 72.1 68.2 36.4 垦稻21 85.4 72.7 68.0 40.2 绥粳13 83.1 72.0 68.3 39.5 绥粳10 82.4 69.9 68.4 38.4 龙粳29 84.8 73.0 71.1 40.4 龙粳28 84.3 72.2 69.4 36.1 龙粳25 85.3 73.8 70.8 35.8 垦粳3号 84.3 69.3 67.2 41.1 龙粳20 83.6 71.3 68.0 42.0 龙粳27 84.3 71.8 65.9 34.2 龙粳26 83.8 70.2 66.0 40.1 龙粳21 82.8 70.0 66.3 38.3 东农428 82.1 60.6 56.7 37.7 空育163 83.4 70.4 68.7 40.8

食品保藏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专业术语解释 1.食品品质:食品品质是指食品的食用性能及特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满 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 2.非酶褐变:非酶褐变主要有糖的焦化反应、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自动氧化 反应→降低糖的消化性,减少维生素C含量,但是也有一些呈味成分产生→赋予 食品以或优或劣的风味。 3.酶促褐变:酶促褐变主要是在酚类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酶 的作用下发生某些成分的氧化反应,造成氧化物的积累而变色。 4.淀粉老化:糊化后的淀粉称为α-淀粉。α-淀粉在贮藏中会发生老化现象,也 就是,α-淀粉中相邻分子的氢键结合,形成微晶结构→降低食品的口可性,也降 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5.脂肪酸败:分为自动氧化酸败和酶解酸败。脂肪酸链中不饱和键被空气中的氧 所氧化,产生小分子的游离脂肪酸→令人不快的气味。使脂肪失去营养,而且也产生 毒性。 6.Vant Hoff (范特荷夫)定律:反应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的速率增 加2-4倍。 二、思考题 1.简述食品品质的概念、以及食品的品质因素。食品品质是指食品的食用性能及特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①食用品质:营养品质(维持生命活动)、感官品质(嗜好)、卫生品质(安全);②附加品质:可贮藏、携带方便、食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保健食品(功能)、旅游食品(功能)、体育饮料(功能)等;包装装

潢、环保材料等。 2.食品在保藏过程中,其基本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①新鲜度下降; ②褐变:分为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 ③淀粉老化; ④脂肪酸败; ⑤维生素降解。 3. 食品品质变化的原因?①食品内部原因:鲜活食品的生理变化如呼吸作用、后熟和衰老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如水分、营养成分、色素、香气等);②食品外部原因:贮藏和流通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寄生虫和鼠类的侵害、化学污染、机械损伤等。 4. 简述食品品质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并推导公式(1-29)。食品品质的动力学变化规律是食品品质变化的速度和影响变化速度的各种因素,温度影响着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在一定温度下,活化能E越大,Q10越大,降低环境温度能减慢食品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酶促反应的适度,并且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的保持使用品质。 5. 根据食品保藏原理,举例说明食品保藏方法的分类。①抑制食品生命活动:冷冻、高压渗透、烟熏;②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气调保藏;③无菌原理:热处理、辐射、过滤杀灭腐败微生物;④微生物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酒精发酵的产物建立起抑制腐败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第二章食品低温保藏 一、专业术语解释 1. 初始冻结点:一定压力下物质由液态转向固态的温度点。 2. 冻结点下降现象:溶液中溶质和水的相互作用使得溶液的饱和水蒸汽压较纯水低,也使得溶液的冻结点低于纯水的冻结点。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3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2,6-二氯酚靛酚的钠盐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玫瑰红色,当其被还原时就变为无色,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当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点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二、试剂和器材 偏磷酸醋酸溶液:取15g(用时研细)溶于40mL醋酸及20mL水的混合液中,然后用水稀释至500mL,过滤后储入试剂瓶中。 标准2,6-二氯酚靛酚溶液:取0.25g2,6-二氯酚靛酚溶于700mL蒸馏水中(用力 搅动),加入300mL磷酸缓冲液(预先配制9.078g/L KH 2PO 4 -11.867g/L Na 2HPO 4 ·2H 2 O水溶液,用时以KH 2 PO 4 :Na 2 HPO 4 ·2H 2 O=4:6的比率将其混合,pH 值为6.9-7.0),翌日过滤,滤液储于棕色瓶中,临用时,以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标准维生素C溶液:以少量偏磷酸醋酸溶液溶解0.1g维生素C于100mL容量瓶中,再以该液稀释至刻度。 2,6-二氯酚靛酚液的标定:在3个100mL锥形瓶中,各置5mL偏磷酸醋酸液,再各加2mL标准维生素C溶液,摇匀。用上面所制的标准2,6-二氯酚靛酚液滴定,呈玫瑰红色保持30s不褪色为止。记下所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体积平均值,再以同样方法做一空白实验,取7mL偏磷酸醋酸液加水若干毫升(相当于以上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低定量),仍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将第一次滴定的量减去空白实验的量,即为标准维生素的反应量,求出1mL 2,6-二氯酚靛酚对应于维生素C的质量(mg)。 研钵、容量瓶、剪刀、锥形瓶、微量滴定管 三、实验步骤 1、用自来水冲洗果蔬样品,再以蒸馏水清洗,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

国外谷物品质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

国外谷物品质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 武汉食品工业学院(430022) 王明伟 摘 要 将德国布拉班德公司最新推出的E型粉质仪及快速粘度—糊化仪分别与老式粉质仪、粘度仪及糊化仪就其结构与操作、结果与分析、软件与硬件等方面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新仪器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测定时间短及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关键词 谷物品质 分析技术 E型粉质仪 快速粘度-糊化仪 中图分类号 T S210.7 Up-to-date Development of Cereal Quality Analysis Technology Abroad ABSTRACT A compar ativ e analy sis w as made between farino gr aph E and visco-amy lo-g raph-R recently pr e-sented by Br abender G ro up and fo rmer farino gr aph,visco gr aph and amy log raph in r espect of constr uction and oper a-tio n,r esult and analysis,so ftw are and hardwa re.T he result sho wed that far ino yr oph E and v isco-am ylo-g r aph-R have many advantag es such as simple co nstr uct ion,high aut omat ion,quick measurement,small sample w eig ht and low cost. KEYWORDS cer eal quality analy sis t echnolo gy farino gr aph E visco-amylo-gr aph-R 1 前言 世界性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谷物品质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谷物品质分析方法与检测仪器不断涌现。在1997年北京国际粮油功能食品研讨会上,德国布拉班德公司推出的E型粉质仪及快速粘度—糊化仪以其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测定时间短及样品用量少等优点而倍受国内外本学科的专家及学者的高度评价。 现将E型粉质仪及快速粘度—糊化仪分别与老式粉质仪、粘度仪及糊化仪就其结构与操作、结果与分析以及软件与硬件等方面相比较,并进行对照分析。 1 E型粉质仪 1.1 结构与操作 1.1.1 结构 E型粉质仪与老式粉质仪相比较,具有更简单的结构。该仪器的测量系统全部采用电子元体,用一个灵敏的电子传感器和计算机来代替机械的自由动力计、杠杆系统和记录器来测量面团揉合时的阻力(扭矩),然后将此数据通过串联接口输送到计算机内进行评价,最后通过打印机将粉质图谱与评价结果一同打印出来。计算机的显示屏随时可显示测定样品的粉质图谱。 1.1.2 操作 与老式粉质仪相比较,E型粉质仪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系统可自动调零。因此,在计算机上通过选择所用的揉面钵型号等可自动地调节测量范围。E型粉质仪除适合与老式粉质仪相同的揉面钵测定外,也可适用于微型粉质仪揉面钵的测定(样品用量10g),因而E型粉质仪也可在样品量较少时进行测定。 1.2 结果与分析 1.2.1 结果 老式粉质图谱采用弓形纵坐标,而新式粉质图谱采用直角坐标,因而新式粉质图谱与老式粉质图谱稍微有些不同,但因E型粉质仪的揉面钵与老式粉质仪相同,因此,二者评价结果相同。 表1 E型粉质仪粉质试验参数及评价结果 样品名称ABC号饼干粉 测定日期1997.8.10测定方法IC C 操作者M iller 揉面钵型号300g 面粉水分/%13.0 稠度/FU516(吸水率为56.7%) 吸水率/%57.1(校正到500FU) 吸水率/%55.9(校正到14%) 形成时间/min 2.0 稳定时间/min 2.3 弱化值/FU114 弱化值/FU(ICC)137 粉质仪品质数值30 备注米尔顿糕点公司 1.2.2 结果分析 与老式粉质仪相比较,E型粉质仪具有自动分析粉质图谱及将分析结果与粉质图谱、试验参数一同打印出来的功能,因而消除了老式粉质仪人工分析粉质图谱所带来的误差。同时,这也是自动化程度 43 第8期 1998年 粮食与饲料工业

冻结与解冻处理对肉类品质影响的研究

冻结与解冻处理对肉类品质影响的研究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研究了许多新兴的保鲜保藏技术,冷冻保藏仍然是目前为止肉制品贮运保鲜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在肉及肉制品进出口贸易安全保证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冷冻肉是现代肉及肉制品加工中国家调节肉食品市场的重要产品,也是市场流通的主要形态。原料肉的品质对于肉制品的食用和加工品质都有重要影响,优质的原料是优质产品品质和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虽然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和酶活性受到抑制,但是肌肉品质的劣变,如质构、色泽、风味等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肌肉品质的劣化不仅使肉品企业产生经济损失,还会对消费者的营养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肌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如冻结-解冻速度和方法、贮藏温度和时间、温度波动及反复冻融等。 目前,我国冷藏链技术尚不完善,在冻藏肉的长途运输、贮藏及消费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反复冻融过程。而反复冻融会引起冻结肌肉中冰晶融化后重结晶现象的发生,致使冰晶数量减少但单个冰晶体积增大,刺破细胞膜结构,损伤细胞组织结构,加速脂肪氧化和蛋白变性。肌肉经反复冻融不仅会使营养物质流失,肌肉品质下降,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面理解冻结-解冻过程对肉类品质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冻结、解冻方式和改善措施,对提高肉品质量及企业制定科学的生产规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常用的冷冻与解冻方式及其特点 食品冷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冰晶的大小、分布以及形态均与冷冻过程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到食品的冷冻效率和产品的最终质量。食品的冻结方式一般可分为空气鼓风冻结、间接接触冻结和直接接触冻结等。不同的冻结方式,因冻结速率不同,在肌肉中形成的冰晶大小和分布不同,进而对肌肉品质造成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快速冻结有利于保持肌肉的品质。缓慢冻结过程中,肌细胞内外会产生较大冰晶,肌原纤维被挤压集结成束,蛋白质失去结合水,相互之间形成各种交联而导致蛋白质变性。缓慢冻结形成的较大冰结晶,会对组织结构造成机械损伤;在解冻后,汁液流失较为严重,影响甚至失去其食用价值。而快速冻结时,食品温度下降较快,肌细胞内产生冰晶的数量多且细小均匀,对细胞损伤少,蛋白质变性程度较低,有利于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以解冻过程中传热方式来分,解冻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加热法,即由温度较高的介质向冻结品表面传热,热量由表面逐渐向中心传递,这种方法主要有空气解冻、水解冻及接触式解冻等。由于水的导热系数较小,而冰的导热系数大,对于外部加热解冻法来说,解冻速度随着解冻的进行而逐渐减慢,解冻食品在-5~0℃范围停留的时间较长。 因此,普遍存在着解冻时间长、物料表面易变色、营养成分损失大、微生物污染严重等问题。

食品中常见维生素的分类和主要作用

食品常见维生素种类、主要作用 应091-4 任晓洁 200921501428 一.脂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A: 1.简介:维生素A不饱和烃:VA1(视黄醇)、VA2(脱氢视黄醇) (1).VA1:β-紫罗酮环、不饱和一元醇组成,脂链四个双键,顺、反异 构体,食品中多全反式构象,生物效价最高. (2). VA2:3-位脱氢,淡水鱼肝脏,生物活性为A140%胡萝卜素在动物 的及肠壁转化 (3).A原:凡在体内转化成视黄醇的胡萝卜素α、β、γ-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生物活性最高 2.性质 淡黄结晶,易溶于脂肪溶剂;易氧化破坏、高温和紫外线促进破坏;油脂氧化酸败,VA、A元严重破坏;食物含磷脂、VE等天然抗氧化剂,VA、A元较稳;VA、A元一般情况下对热烫、碱性、冷冻等处理比较稳定;无氧:VA、A元120℃加热12h仍无损失;有氧:同样温度4h全部丧失活性 3.作用 维生素A最主要作用(生理功能)包括:促进生长发育;维持上皮结构的 完整与健全;加强免疫能力;清除自由基。保持皮肤弹性,保证骨骼、牙齿、毛发健康生长,促进视力和生殖机能良好的发展,增强免疫,治夜盲症,降低血压。 B. 维生素D :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类固醇的统称 1.主要作用: 维持血清钙磷浓度的稳定,促进怀孕及哺乳期输送钙到子体,促进钙磷的吸收,并将钙磷从骨中动员出来,使血浆钙、磷达到正常值,促使骨的矿物化, 并不断更新。 2.缺乏症: 儿童会引起佝偻病,成年人可引起骨质软化病。有人认为,心脏病、肺病、 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糖尿病、高血压、精神 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形成都与缺乏维生素D密切相关。 C. 维生素E

护色剂、冻结速度对冷冻果蔬品质的影响

护色剂、冻结速度对冷冻果蔬品质的影响 肖镇州食营2班200830600530 摘要:冷冻保藏是利用低温对加工处理后果蔬进行冻结保藏,在低温下可最大限度的抑制微生物、酶的活动,较大程度地保持新鲜果蔬原有的色泽、风味、香气、维生素和营养,食用方便,且可长期保存。本文通过对蔬菜烫漂和苹果护色处理后,再通过慢冻与速冻研究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得到果蔬冷冻温度曲线变化规律;解冻后分别测定得到果蔬的汁液流失率,对比果蔬品质在冷冻前和解冻后的变化,从而探讨冷冻和解冻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关键词:护色剂冷冻解冻果蔬 前言 冷冻是指通过降温作用令食物整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使其得到加工或保藏的工艺方式。冷冻处理对果蔬生理特性有着较大影响。首先,随着温度的降低,果蔬的呼吸作用、氧化速度等减慢,营养物质的损失速度减慢,果蔬的保藏期得以延长。其次,在冷冻过程中,由于冰晶体的生长所造成的机械作用,使果蔬的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受到损害,加剧了果蔬细胞汁液的溶出[1]。冷冻的这种作用,一方面在预防了果蔬保藏过程中造成果蔬产品的质变,另一方面,如果配合适当的解冻工艺,可以在某些果蔬的榨汁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在果蔬冷冻保藏的过程中,护色剂的添加与否、速冻工艺与解冻工艺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防止果蔬在冷冻工艺中发生褐变,我们通常在果蔬原材料中加入柠檬酸、亚硫酸氢钠或抗坏血酸对果蔬进行护色处理。而对于受热后不易发生褐变的蔬菜,我们可以采用烫漂技术进行护色,在护色的同时还能一并杀灭大部分微生物。 果蔬的冷冻技术一般可分为速冻和慢冻。果蔬速冻保藏是指利用快速冷冻工艺,将果蔬的温度降至冰点以下,使其在冻结状态下得到保藏的方式。适合于速冻保藏的蔬菜品种有青豆、荷兰豆、蚕豆、刀豆,豇豆、毛豆、菜花、蒜苗、莲藕、胡萝卜、菠菜、香菇、蘑菇、松菇、油菜、甜玉米、大青椒、小辣椒、韭菜、黄瓜、茄子、番茄、马铃薯条、山芋、马蹄、绿芦笋等3O余种。[2]经过速冻保藏的果蔬具有营养成分保持完全、清洁卫生、能四季供应等优点,在国外已经愈来愈受到欢迎,如欧洲的速冻蔬菜已和新鲜蔬菜平分秋色[3]。 解冻是冻结食品在消费前或进一步加工前必经的步骤。大部分食品冻结时,水分或多或少会从细胞内向细胞间隙转移,因此尽可能恢复水分在食品未冻结前的分布状态是解冻过程中很值得重视的问题.若解冻不当,极易引起食品的大量汁液流失。解冻时必须尽最大努力保存加工时必要的品质,使品质的变化或数量上的损耗都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在解冻过程中,

(完整版)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复习重点

绪论 1、食品工业:是指有一定生产规模、固定的厂房(场所) 、相当的动力和设备,采用科学生产和管理方法,生产商品化食品及其他食品 工业相关的配料、辅料等产品的行业。包括3 大类(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 ,19个中类,50 个小类。 2、食品加工:是指利用相关技术和设备,对可食资源进行处理,以保持和提高其可食性和利用价值,开发适合人类需求的各类食品和 工业产品的全过程。 3、食品加工常用技术:粉碎、蒸煮、烘烤、发酵、腌渍、烟熏 4、食品保藏:对可食资源进行相关处理,以阻止或延缓其腐败变质的发生,延长其货架期的操作。 5、食品保藏常用方法:低温保藏(冷藏及冻藏) 、高温保藏(热处理灭活保藏) 、脱水保藏(干燥保藏) 、提高食品渗透压或酸度的保藏 方法、辐照保藏、化学保藏 6、食品保藏常用原理: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原理、抑制生命活动的保藏原理、运用发酵原理进行保藏、利用无菌原理进行保 藏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 1)果蔬呼吸作用:果蔬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在酶的参与下的一种缓慢氧化过程,使复杂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并放出能量。(2)呼吸强度:是衡量果蔬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通常以 1 Kg 水果或蔬菜经过1 h 呼吸作用后,所放出的CO2 的毫克数来表示。 (3)呼吸商:(RQ)也称呼吸系数,为果蔬呼吸过程中所释放出的C02与吸入的02的体积比。 ( 4)呼吸漂移:果蔬生命过程中(常压成熟阶段)出现呼吸强度起伏变化现象。 ( 5)后熟:通常是指果实离开植株后的成熟现象,是由采收成熟度向食用成熟度过渡的过程。 ( 6)催熟:利用人工方法加速后熟过程称为催熟。 ( 7)果实的衰老:是指一个果实已走向它个体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开始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最终导致细胞崩溃及整个器官死亡的过程。 2、果蔬有哪些基本组成成分?各组成成分对果蔬及果蔬制品品质有怎样的影响? (I)水:是水果和蔬菜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平均为80%?90%。 果蔬水分的蒸发作用:失重和失鲜;破坏正常的代谢过程;降低耐贮性、抗病性。 ( 2)碳水化合物:主要有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等,是果蔬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 3)有机酸:果蔬中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 3 种,一般称之为“果酸” 。酸与果蔬制品加工工艺的选择和确定关系密切。 (4)含氮物质:主要有蛋白质和氨基酸,果实中的含量较少。蛋白质和氨基酸与果蔬制品的风味密切相关,尤其 对饮料口味的影响。 (5)脂肪:在植物中,脂肪主要存在于种子和部分果实中(如油梨、油橄榄等) ,根、茎、叶中含量很少。( 6)单宁(鞣质/鞣酸) :单宁属多酚类物质,具有涩味,含量过高会产生很不舒服的收敛性涩感;但适度的单宁含量可以给产品带来清凉的感觉,也可强化酸味的作用。单宁与糖和酸的比例适当时,能表现良好的风味,故果酒、果汁 中均应含有少量的单宁。单宁可与果汁中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絮状沉淀,有助于汁液的澄清,在果汁、 果酒生产中有重要意义。 ( 7)糖苷类:大多数有苦味或特殊的香味。部分糖苷却有剧毒,如苦杏仁苷和茄碱苷。 ( 8)色素:脂溶性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 水溶性色素:类黄酮色素(花青素、花黄素) 。 (9)芳香物质:醇、酯、醛、酮、烃、萜和烯。( 10)维生素 (II)矿物质:钙、磷、铁、镁、钾、钠、碘、铝、铜等,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或与有机物结合的盐类存在。 ( 12 )酶:水解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 、氧化酶 3、果蔬的呼吸作用类型。 主要是有氧呼吸,缺氧呼吸是有害的。 ①呼吸强度:果蔬在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贮藏期限的长短。 ②呼吸商:呼吸系数(RQ)是衡量果蔬呼吸特性(或呼吸状态)的指标,通常是在有氧情况下测定。底物不同,呼吸 系数(RQ)不同;同一底物,缺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大。 ③呼吸状态:A、高峰呼吸型也叫呼吸跃变型或A型:苹果、洋梨、桃子、木瓜、甜瓜、番茄、香蕉、芒果、草莓 特点:生长过程与成熟过程明显;乙烯对其呼吸作用有明显影响;可以推迟高峰期的出现。

明确各类食物中维生素含量的多少

明确各类食物中维生素含量的多少,以下列出主要维生素的食物来源,以供参考。 1、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鱼肝油中天然维生素A含量最高;在植物性食品中,深颜色(红、黄、绿色)的蔬菜如番茄、胡萝卜、辣椒、红薯、空心菜、苋菜及某些水果如香蕉、柿子、橘子、桃等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 2、维生素D的来源:充足的光照可产生维生素D3。鱼肝油、蛋黄、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中含有维生素D3。 3、维生素E在自然界分布甚广,一般不易缺乏。植物油中维生素E含量较多,与亚油酸等多烯脂肪酸含量平行。某些因素可能影响食物中维生素E含量,如牛奶因季节不同则含量不同。此外,维生素E不太稳定,在储存及烹调过程中都会有损失。 4、维生素B1的食物来源:粗粮、豆类、花生、瘦肉、内脏及干酵母等都是维生素B1的良好来源。但须注意加工、烹调方法,避免破坏。某些鱼及软体动物体内含硫胺素酶,可分解破坏硫胺素,而硫胺素就是维生素B1。如加热就可使维硫胺素酶破坏,故不生吃鱼类和软体动物,就可维持食物中的维生素B1的含量。 5、维生素B2的食物来源: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植物能合成核黄素,而动物则一般不能合成。肠道菌虽可合成少量维生素B2,但不能满足需要,故维生素B2主要须依赖食物供给。维生素B2自然界中分布不广,只集中于肝、肾、乳、蛋黄、河蟹、鳝鱼、口蘑、紫菜等少数食品中。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B2含量略高于其他蔬菜。干豆类、花生等食物中维生素B2含量尚可。烹调及谷类加工可损失较多维生素B2,应加以注意。 6、尼克酸:食物中尼克酸含量较高的有动物肝脏、瘦肉、粗粮、花生、豆类、酵母等。 7、叶酸:动物肝、肾及水果、蔬菜、麦麸等食物中含量丰富。肠道功能正常时,肠道菌群也能合成一部分。故一般不致缺乏。 8、维生素B12:植物性食品含量甚少,其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肉、乳及动物内脏中含量较多,豆类经发酵可含维生素B12。人体结肠中微生物可合成维生素B12,但不能被吸收,只能随粪便排出。 9、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新鲜植物中维生素C较多,如柿椒、苦瓜、菜花、芥蓝等蔬菜以及猕猴桃、酸枣、红果、沙田柚等水果。某些野菜、野果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常用蔬菜。维生素C在储存、加工及烹调处理过程中极易被破坏,而植物中的有机酸及其他抗氧化剂能够对维生素C起保护作用。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长期缺乏可引起脚气病易患人群:长期以精白米为主食,而又缺乏其它副食补充者;婴儿型脚气病通常发生在2~5个月的婴儿。脚气病的临床表现:干性脚气病:食欲不振、烦燥、全身无力、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觉麻木。肌肉酸痛,有压痛,以小腿肚的腓肠肌最明显,上、下肢肌无力,出现手、足下垂,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麻木,膝反射降低或消失,常表现为对称性。婴幼儿还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失音。湿性脚气病:表现为浮肿,多见于足踝,严重者整个下肢水肿。同时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并有右心室扩大,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婴儿型脚气病(脑型):食欲不佳、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快甚至突然死亡 脚气病的预防: 合理安排膳食,所吃主食不要过于精细,并注意各种副食的补充。同时,采用正确的烹调方法--不要加碱,尽量不用高压锅蒸煮,以避免维生素B1遭到破坏 维生素B1的食物来源: 谷类、豆类、坚果类、瘦猪肉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是维生素B1的丰富来源部分常见食物的维生素B1含量:食物名称 VB1含量mg/100g 食物名称 VB1含量mg/100g 猪肉(瘦) 0.54 花生仁(生) 0.72 猪肝 0.21 黄豆 0.41 猪心 0.19 小米 0.33 羊肉(瘦) 0.15 小麦粉 0.28 牛肾 0.24 大白菜 0.06

稻谷品质测定指标与方法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总体指标:杂质、不完善粒含量、出糙率、黄粒米、整精米率、(色泽、气味、口味)鉴定、异品种粒、垩白粒率、垩白度、特型长宽比、胶稠度、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13种)具体方法如下: 1.杂质和不完善粒含量 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以下几种: 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谷粒和其他有机物质。 不完善粒:包括以下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 1.1仪器与用具 天平:精度0.01g、0.1g、1g。 谷物选筛:直径2.0mm 电动筛选器 分样器或分样板 分析盘、镊子等。 1.2 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分大样、小样,大样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午;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的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按GB 5491的方法,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者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4、5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取出其中2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约500g)。 1.3 操作步骤 1.3.1大样杂质检验 将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称取制备好的样品 (m)(大约500g,精确至1g)放入筛上,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筛选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分析盘中,卡在筛孔中的颗粒属于筛上物。拣出筛上大型杂质和筛下物合并称重(m1),精确0.01g。

食品加工贮藏课程标准

《食品加工贮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贮藏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 51 学分:3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的结构特性、贮藏、加工特性及本行业各类食品的生产方法和加工技术的科学。通过理论和时间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行业的特点,了解产品种类。学会制作常见的各种产品。 本课程应与前导课程《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食品原料营养成分认知》《烹饪原料认知与使用》、同时开设,为本课程打下卫生安全与营养分析的基础;平行课程《基础热菜制作》同时开设,以强化对食品加工的过程掌握,延长食品贮藏期。 1.2设计思路 《食品加工贮藏》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设置的。课程以食品加工与贮藏的方法为思路,以该类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要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食品加工员”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采取“做中学”并以“做”为主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的方法与食品贮藏的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对已有食品加工方法的掌握和熟知,设计出新的加工或者贮藏的方法,具备发展职业的能力。课程基于食品加工技术学习,延长食品贮藏期,等组成部分,确定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四个工作任务:原材料认知、食品加工方法、食品贮藏方法、贮藏加工的方法开发或者优化;以课程内容构成任务化、内容结构情境化、内容实施工作化,以提高学生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把知识、技能、态度贯穿于各工作任务训练系统中,通过情景、类比、模拟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下完成了由传统的理论授课向模仿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创新式学习的转换,为学生进入餐饮企业做菜品的质量检测和菜肴创新奠定基础。

怎样使食品中的维生素保持稳定

怎样使食品中的维生素保持稳定 人们通常在计算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时,只注意到了食品在加工前原料中的含量或者强化食品时所添加的量,但是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其含量往往有所降低,这样便不能满足人们对维生素的摄取量,还造成经济损失。各种复杂的因素如光、热、酸、碱、氧等都能引起维生素的损失。比如鲜牛奶中每升含维生素C5.1mg,杀菌后只含3.8mg,制成奶粉只含2.2mg,已损失了54%。强化脱脂奶粉在加工中损失维生素A6%,在室温中贮藏2年又损失65%。采用适当方法提高食品中维生素的稳定性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呢? 改变维生素的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某些维生素变为其衍生物后,可以提高稳定性。如天然食品中的维生素正在空气中不稳定,而生育酚的酯类(如醋酸酯)对空气的氧化作用有较强的抵抗力,在油脂烹调时的高温中也很稳定。维生素A的熔点为62~64~C,而维生素A的衍生物熔点高,如维生素A—苯腙熔点为181~182~C,这样就提高了其稳定性。在常用的添加剂中,维生素A 棕榈酸酯比维生素A醋酸酯更为稳定。维生素E1是一种很易损失的维生素,过

去人们用维生素B1的盐酸盐作强化剂,添加到食物中,但效果也不理想。后来试制合成了10多种各有特点的维生素B1衍生物,它们的生理效果与维生素El 的盐酸盐相同,但更加稳定适用。如用二苄基硫胺素强化面粉,贮藏11个月后,面粉中仍保留维生素B197%,在烤制面包时,尚保存80%左右;而用维生素B1(即硫胺素)的盐酸盐,贮藏2个月后其含量就减至60%以下。维生素C是最易分解的一种维生素,在金属离子铜、铁存在下煮沸30分钟就要损失约70%~80%,而维生素C的磷酸酯在同样情况下基本无损失,因而常用于饼干、面包等的加工过程。比如当强化压缩饼干时,将饼干置于马口铁罐内充氮,在40~C、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贮存6个月,维生素C磷酸酯镁或钙保存率为80%~100%,而普通维生素C保存率仅为4%。通过改变维生素结构的方法,其营养健康功效并无改变,又增强了维生素的稳定性,故很受人们欢迎。 添加稳定剂也是保护维生素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对氧气极为敏感,遇氧很易破坏损失,加上抗氧剂、螯合剂等物质作为稳定剂后便可减少其损失。据克洛次等报道,维生素A贮藏4个月,未加稳定剂的损失为30%~40%,而加上果糖、甘油、蔗糖或其他物质后,仅损失5%一10%。有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稻谷和大米检验详解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稻谷和大米检验一、稻谷概述:1、稻谷的分类和特性1)按稻谷生长期长短不同分(早稻(90-120d) 中稻(120-150d) 晚稻(150-170d) 一般早稻品质较差、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晚稻米质坚实,耐压性强,加工时碎米少,出米率高。 (2)按粒形粒质分 1)粳稻:①谷籽粒短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②米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高。 ③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小,粘性较大。 谷籽粒细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2)籼稻:①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②米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大,粘性较小。③)糯稻:按其粒形、粒质分为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米粒呈现乳白色,3 不透明或半透明,粘性大。一般情况下,晚稻加工工艺品质优于早稻,粳稻优于籼稻。、稻谷的形态结构2 稻谷籽粒包括颖(外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1)颖(稻壳):稻谷经砻谷机脱壳后,颖便脱落,脱下的颖壳通称稻壳,俗称大糠或砻糠。 (2)颖果:稻谷去壳后的果实称为颖果(糙米),它是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 组成。 颖果的主要部分是胚乳,其质量约占整个谷粒的80%左右。随稻谷品种和等级不同而变。. 3、稻谷加工流程:总括起来可分为清理、砻谷和碾米 3个主要工序。)清理:稻谷中混有砂石、泥土、煤屑、铁钉、稻秆和杂草种子等多种质加工过程中清除不净不仅影响安全生降低稻米质而且有人体健康 清除方法有 筛选—筛除与谷粒大小不同的杂质 精选—利用稻谷和杂质在长度上的不同进行分

风选—筛除质轻的杂质(如谷壳、稻秆、不实粒 磁选—筛除稻谷中混杂的磁性金 比重分选—将砂石与稻谷分离 )砻谷:剥除稻谷的外壳使之成为糙米的过程 砻谷用的机械称砻谷机 胶辊砻谷 砂盘砻谷 胶辊砻谷机的主要构件对并列的橡胶辊两辊相向转动而圆周度不同谷粒通过二 者之间的轧距时因受撕搓作用而脱壳砂盘砻谷具有上下两片圆形金刚砂盘上砂 盘固定下砂盘转动谷粒在两个砂间隙中受作用力而脱壳 碾 3)碾米:稻谷经脱壳和谷糙分离而成的净糙米,表面的皮层含纤维较多,影响食用品质。碾米即将糙米的皮层碾除,从而成为大米的过程。 机械碾米靠碾米机的摩擦和碾削等作用碾除皮层。 ①擦离型碾米机(如铁辊碾米机)碾白室内压力较大,主要利用米粒与碾米机构件之间以及米粒与米粒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作用而碾除皮层,由于米粒在碾白室内受到较大的压力,碾米过程中容易产生碎米。 ②碾削型碾米机(如砂辊碾米机)的碾白室内压力小,碾辊有较高的圆周速度,利用砂辊表面金刚砂无数密集锐利的砂刃,产生碾削作用而碾除皮层。但碾削碾白会使米粒表面留下砂粒去皮洼痕。因此碾制的成品表面光洁度和色泽较差。.③混合碾白:是一种以碾削去皮为主,擦离去皮为辅的混合碾白方法。它综合了以上两种碾白方式的优点。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碾米机大都属于这种碾白方式。为降低米粒在碾制时所受的压力,减少碎米和从糙米到高精度的大米一般需经2~4道碾米机加工,逐渐碾除皮层。 碾出的白米需经成品整理,包括用筛选机、精选机将整粒米和碎米分离,合规格的成品经擦米机除去粘附在米粒表面的糠屑,有时还要经凉米机借吸风作用使之降温,才成为成品大米。 中国大米按国家精度标准分为特制米、标准一等米、标准二等米、标准三等米。一般粳稻加工成特制米时出米率为65%左右,加工成标准一等大米的出米率为69%左右。 二、稻谷及成品大米常规检验项目 (一)检验标准 1、稻谷检验引用标准:GB1350-2009《稻谷国家标准》 2、成品大米检验引用标准:GB1354-2009《大米国家标准》 (二)常规检验项目 1、互混检验 互混:指在某主体粮食中混杂有同种异类或异种粮食的现象。 参照GB 5493-2008《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与稻谷相关的检验项目主要有: (1)外形特征检验(籼、粳、糯互混) 方法: ①取样:取净稻谷10g,经脱壳后不加挑选取出200粒(小碎除外); ②按标准拣出混有异类粒:按质量标准分类的规定,拣出混有异类的粒数(m);

冻结与解冻处理对肉类品质影响的研究

冻结与解冻处理对肉类品质影响的研究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人们研究了许多新兴的保鲜保藏技术, 冷冻保藏仍然是目前为止肉 制品贮运保鲜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在肉及肉制品进出口贸易安全保证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冷冻肉是现代肉及肉制品加工中国家调节肉食品市场的重要产品, 也是市场流通的主要 形态。原料肉的品质对于肉制品的食用和加工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优质的原料是优质产品品 质和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虽然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和酶活性受到抑制, 但是肌肉品质的劣变,如质构、色泽、风味等 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肌肉品质的劣化不仅使肉品企业产生经济损失, 还会对消费者的营养 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肌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如冻结 间、 温度波动及反复冻融等。 目前, 我国冷藏链技术尚不完善,在冻藏肉的长途运输、 不 可避免地出现反复冻融过程。而反复冻融会引起冻结肌肉中冰 晶融化后重结晶现象的发 生,致使冰晶数量减少但单个冰晶体积增大, 刺破细胞膜结构,损伤细胞组织结构,加速脂 肪氧化和蛋白变性。 肌肉经反复冻融不仅会使营养物质流失, 肌肉品质下降, 还会造成一定 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面理解冻结 -解冻过程对肉类品质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冻结、解冻方式和改善措施, 对提高肉品质量及企业制定科学的生产规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常用的冷冻与解冻方式及其特点 食品冷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冰晶的大小、 分布以及形态均与冷冻过程密切相关, 到食品的冷冻效率和产品的最终质量。 食品的冻结方式一般可分为空气鼓风冻结、 冻结和直 接接触冻结等。 不同的冻结方式, 因冻结速率不同, 在肌肉中形成的冰晶大小和分 布 不同,进而对肌肉品质造成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 快速冻结有利于保持肌肉的品质。 缓慢冻结过程中, 肌细胞内外会产生较大冰晶, 肌原纤维被挤压集结成束,蛋白质失去结合水,相互之间形成各种交联而导致蛋白质变性。 缓慢冻结形成的较大冰结晶,会对组织结 构造成机械损伤;在解冻后,汁液流失较为严重, 影响甚至失去其食用价值。 且细小均匀, 对细胞损伤少, 以解冻过程中传热方式来分, 的介质向冻结品表面传热, 及-解冻速度和方法、贮藏温度和时 贮藏及消费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 从而影响 间接接触 而快速冻结时, 食品温度下降较快, 肌细胞内产生冰晶的数量多 蛋白质变性程度较低, 有利于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解冻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外部加热法, 即由温度较高 热量由表面逐渐向中心传递, 这种方法主要有空气解冻、 水解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