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贮藏课程标准
《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标准优选全文
《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议学时】72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是一门专业方向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采集、加工养护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生产和经营管理、保存等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胜任果蔬贮藏和加工以及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和安全加工贮藏等工作。
1.2设计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逆向设计课程模式。
以企业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构建“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理念的课程模块。
在实践教学中以“产教结合”为切入点,以“工学交替”为主线,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有机结合,加强技能培养。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果蔬贮藏与加工;(2)掌握果蔬贮藏加工知识和设备;(3)掌握设施果蔬贮藏与加工养护知识;(4)掌握果蔬贮藏与加工应用基本知识。
2.2能力目标能胜任果蔬贮藏与加工生产设施应用技术岗位,并能结合当地果蔬贮藏与加工生产的实际情况,会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常见问题。
2.3素质目标(1)具有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产业所需要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2)热爱“三农”、有为地方果蔬贮藏与加工产业发展奋斗的决心;(3)具有法制观念和依法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意识;(4)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能够适应不同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
3.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实用性。
(2)应将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教学活动,按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培养职业技能组织教材内容,活动设计要具体、可操作。
通过活动设计,根据理论“必需、够用”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践实操内容,强调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食品加工贮藏课程标准课件资料
《食品加工贮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加工贮藏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 51 学分:3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1.前言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的结构特性、贮藏、加工特性及本行业各类食品的生产方法和加工技术的科学。
通过理论和时间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行业的特点,了解产品种类。
学会制作常见的各种产品。
本课程应与前导课程《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食品原料营养成分认知》《烹饪原料认知与使用》、同时开设,为本课程打下卫生安全与营养分析的基础;平行课程《基础热菜制作》同时开设,以强化对食品加工的过程掌握,延长食品贮藏期。
1.2设计思路《食品加工贮藏》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设置的。
课程以食品加工与贮藏的方法为思路,以该类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要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食品加工员”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采取“做中学”并以“做”为主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的方法与食品贮藏的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对已有食品加工方法的掌握和熟知,设计出新的加工或者贮藏的方法,具备发展职业的能力。
课程基于食品加工技术学习,延长食品贮藏期,等组成部分,确定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四个工作任务:原材料认知、食品加工方法、食品贮藏方法、贮藏加工的方法开发或者优化;以课程内容构成任务化、内容结构情境化、内容实施工作化,以提高学生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把知识、技能、态度贯穿于各工作任务训练系统中,通过情景、类比、模拟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农产品贮藏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农产品贮藏加工》课程教学大纲《农产品贮藏加工》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农产品贮藏加工》是教育部中职农科类种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主要介绍粮油产品贮藏加工的基础知识、粮油贮藏、粮油加工、豆类加工、植物油制取、调味品的酿造、酿酒等及粮食平衡水分的测定和新陈米的鉴别方法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农产品品质特点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的贮藏,以及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将其制成各种成品或半成品的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而为人们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食品,实现农产品增值保值,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学习本课程时,需在掌握必要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仔细观察本地主要农产品贮藏加工过程和方法,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操作训练,加深对所学内容理解,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在期末考核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60%,熟悉的内容约占总分的30%,了解的内容约占总分的10%。
平时作业(实验实习)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采用文字、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其中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其它教材为辅助媒体,各媒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多层次、立体式教学支持体系,提供自主选择媒体学习的自由。
五、课内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数为90,其中电视课学时为9学时,实验12学时,共5.0学分,一学期开设。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章教学内容课内学时电视学时实践学时绪论 2 1第一章粮油产品贮藏加工的基础知识 6 1第二章粮油贮藏8 3第三章粮食加工8 2第四章大豆加工 4 1第五章植物油加工 6 2第六章酿造调味品 6 1第七章酿酒 6 1第八章农副产品综合利用8 2合计54 14 36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一、多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有:1.文字教材(合一型):主要教学媒体,是本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基本依据,对其它媒体起纽带作用,具有导学、助学功能。
食品存储与培训课程设计
食品存储与培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食品存储的基本原理,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因素对食品保存的影响。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食品的储存方法和保鲜技术,区分各类食品的适宜存储条件。
3. 学生掌握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食品保鲜期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选择并使用食品存储容器和设备。
2. 学生能够设计和实施适合不同食品的储存方案,提高食品的保鲜效果。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食品储存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要求,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习惯。
2. 学生通过学习食品存储知识,提高对家庭饮食健康的关注,学会关爱家人健康。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活实用型课程,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成果,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食品存储原理- 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对食品保存的影响2. 食品储存方法与保鲜技术- 冷藏和冷冻存储- 真空包装和脱氧剂- 腌制、糖渍、盐渍等传统保鲜方法- 现代保鲜技术:辐射、高压等3. 食品存储容器与设备- 常见食品存储容器:玻璃、塑料、陶瓷等- 食品存储设备:冰箱、冰柜、真空包装机等4. 不同食品的储存方案- 肉类、海鲜类食品- 蔬菜、水果类食品- 粮食、豆类食品- 熟食、烘焙食品5. 食品储存卫生与安全- 储存环境清洁与消毒- 食品储存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食品储存过程中的异常处理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程标准】1、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感受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2、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能通过史料分析食物生产的现代化,说明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
3.了解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理解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
4.时空观念:通过对古今中外食物储备技术的对比,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对食物储备产生的影响,增强时空观念。
5.家国情怀:了解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分析中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联系生活实例探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影响,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重点:食物生产、储备现代化对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重大意义,及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大举措。
难点:经济活动、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过程】复习提问:1、描述玉米在世界和中国传播的过程2、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及影响3、其他物种在美洲传播的影响物种交流在哪些方面影响世界?积极:政治:缓解饥荒,社会稳定;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粮食产量,农业发展,人口增长;世界联系与世界市场文化:文化的发展及交融;社会生活:食物结构;生态环境等文明:文明交流及交融,人类命运共同体。
消极:生态问题;人口问题等概念辨析:现代农业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
现代农业产前:机械、化肥、水利、农业、地膜等产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产后: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营销、进出口贸易等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古代农业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粗放型: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
果蔬贮藏加工课程标准
《果蔬贮藏加工》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果蔬与加工是研究果品、蔬菜采收以后,采后处理技术、贮藏保鲜特点、加工特点与产品标准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果蔬贮藏加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会致富本领、创业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知果蔬贮藏加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使学生懂得果蔬贮藏的基本特性,呼吸强度与果蔬贮藏密切关系;乙烯代谢在果蔬贮藏保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使学生懂得果蔬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4)使学生知道果蔬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在贮藏加工中的变化;(5)使学生知道果蔬贮藏加工的最新发展动态;(6)使学生认识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能力目标(1)熟悉果蔬贮藏的基本方法及贮藏过程中病虫危害及预防措施;(2)熟悉主要果蔬贮藏所需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环境条件;(3)学会主要果蔬贮藏的管理技术要点;(4)学会果蔬加工中干制品、糖制品、罐制品、腌制品、汁制品、酒制品、速冻制品等加工工艺的基本技能;(5)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果蔬贮藏中出现的霉烂、异常温度伤害等问题;解决果蔬加工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6)能够解释果蔬贮藏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够解释果蔬加工中出现的原料褐变、干制品霉变、糖制品反沙、罐制品胀罐、腌制品酸败、汁制品混浊、商品异味等异常现象;(7)学会果蔬新产品开发基本技能;(8)学会果蔬贮藏加工国内外信息检索技能,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9)学会果蔬贮藏加工的的设计方案的编写,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
3.素质目标(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2)具有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及爱岗敬业的精神;(3)具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5)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食物储藏课程设计
食物储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食物储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食物储藏的特点和适宜条件;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食物进行储藏处理,提高食物储藏的质量和安全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对食物的珍惜和环保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通过对食物储藏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食物储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对食物储藏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培养对食物的珍惜和环保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物储藏的基本原理、常见食物的储藏方法、食物储藏的适宜条件等。
其中,食物储藏的基本原理包括食物腐败的原因、食物储藏的原理和方法等;常见食物的储藏方法包括冷藏、冷冻、干燥、腌制等;食物储藏的适宜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
教学大纲如下:1.食物储藏的基本原理–食物腐败的原因–食物储藏的原理–食物储藏的方法2.常见食物的储藏方法3.食物储藏的适宜条件–温度对食物储藏的影响–湿度对食物储藏的影响–氧气浓度对食物储藏的影响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食物储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食物储藏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食物储藏的特点和适宜条件。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食物储藏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食物储藏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完整word版)《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课程标准0918
《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804021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B)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所属系部:应用技术系学时(学分):学时64;学分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李定国2015年3月3日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及食品物流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必修课,考试课。
食品贮藏保鲜是研究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这些变化对食品质量及其保藏性的影响,以及控制食品质量变化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一门科学。
课程的作用:《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是专业核心课。
《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营养学以及动植物生理生化、食品法规和条例等课程为先修课程,使学生掌握食品在产、供、销过程中引起其腐败变质的原因,能应用多种技术措施防止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保鲜期,为食品保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实践指导。
1.2课程基本理念在高职高专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课程教学中,秉承“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能顺利实现就业并使职业生涯得到较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置体现了强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学科交叉、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
1.3。
1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为重点,依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对食品生产工作的要求,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设置教学内容。
1.3。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型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选择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
3。
3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纽带,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
《食品加工与储藏》课程教学大纲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实现食品加工与储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及随堂测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了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要求学生出席全部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注意教与学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采用课堂提问方式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后续课程做出调整。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并及时批改,对常出现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主要内容
1、面包加工技术
2、饼干加工技术
3、蛋糕加工技术
4、方便面加工技术
5、挤压膨化食品加工技术
6、食用油脂加工技术
二、教学要点与要求:
了解面包、饼干、蛋糕、方便面、挤压膨化食品、食用油脂的原辅料种类及作用;识别各种粮油制品的加工原理;掌握各种粮油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过程。
第三章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技术
五、推荐实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食品加工及保藏技术》,王娜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果蔬加工工艺学》,董全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粮油加工学》,李新华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肉品科学与技术》(第二版),孔保华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食品贮藏与保鲜》教学大纲
福建省晋江晋兴职业中专学校《食品贮藏与保鲜》教学大纲(总学时:80学时)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学科交叉、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
它是在一门关于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本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物流工程方向是主干课程,此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热能与动力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也可选修本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食品贮藏保鲜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课程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主要动、植物原料及其加工食品贮藏保鲜的实用技术,力求体现食品科学发展的特点。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品质基础、食品贮藏保鲜原理、食品贮藏保鲜方法、鲜活和生鲜食品贮藏保鲜、加工食品贮藏、食品流通中的保鲜技术等。
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及简单的热力计算方法;掌握单级、双级压缩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热力计算方法;了解各种制冷设备的结构、作用等;掌握食品冷却、冻结、气调保鲜的原理与方法,了解食品冷却、冻结、气调保鲜的设备与工作原理;了解食品冷库的简单设计和设备选用;掌握食品冷藏链的概念;了解冷藏运输的基本手段。
三、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贮藏的意义和任务、食品的分类和贮藏特性、食品贮藏科学的发展简况,以及我国食品贮藏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章食品品质基础(自学)知识点第二节食品的香气第三节食品的滋味第四节食品的质地第五节食品的营养成分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自学了解食品的品质的评价指标及其组成。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食品贮藏保鲜原理知识点第一节食品贮藏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第二节食品的败坏第三节食品败坏的控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贮藏中品质的变化及影响品质变化的因素,从而了解控制食品品质变化的因素。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第三章食品贮藏保鲜方法知识点第一节食品低温保鲜第二节食品气调保鲜第三节食品物理保障第四节食品化学保鲜第五节食品生物保障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各种贮藏保鲜的原理、方法、特点、应用实例。
食品贮藏与保鲜课程设计
食品贮藏与保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食品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因素对食品保存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区分常见的食品贮藏方法,如冷藏、冷冻、真空包装、盐腌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并解释食品在贮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及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不同食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贮藏方法。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食品保鲜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食品保鲜实验报告,展示其实验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食品贮藏保鲜对食品安全和减少浪费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粮食的意识。
2.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3. 学生通过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健康饮食的关注。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食品贮藏与保鲜的知识。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食品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讲解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涉及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因素对食品保存的影响。
教材章节:《生物学》第八章第三节“食品的保存”。
2. 常见食品贮藏方法:介绍并比较冷藏、冷冻、真空包装、盐腌等常见的食品贮藏方法。
教材章节:《生物学》第八章第四节“食品的贮藏方法”。
3. 食品保鲜实验:设计简单的食品保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材章节:《生物学》第八章实践活动“食品保鲜实验”。
4. 食品保鲜方案设计:指导学生针对不同食品的特性,设计合适的保鲜方案,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优化。
教材章节:《生物学》第八章第五节“食品保鲜方案的设计”。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讲解食品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影响食品保存的因素。
加工与贮藏课程设计
加工与贮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加工与贮藏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食品加工与贮藏的方法及其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不同食品加工与贮藏方法的优缺点。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食品加工与贮藏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家庭食品进行合理加工与贮藏,提高生活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加工与贮藏对食品安全、营养和口感的重要性,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食品加工与贮藏领域的发展,培养对食品科学的兴趣。
3. 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食品消费观念,关注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食品科学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和探究能力,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食品加工与贮藏的基本概念- 食品加工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食品贮藏的含义、方法及重要性2. 常见食品加工方法- 热加工(如烹饪、烘烤、油炸)- 冷加工(如冷藏、冷冻、腌制)- 生物加工(如发酵、酶解)3.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素变化- 热加工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对营养素的影响- 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生成与控制4. 食品贮藏方法及原理- 低温贮藏(如冷藏、冷冻)- 高温灭菌贮藏(如罐头、高温高压)- 脱水干燥贮藏(如干果、干菜)- 新鲜保持技术(如气调包装、减压贮藏)5. 食品加工与贮藏在生活中的应用- 家庭食品加工与贮藏实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绿色、健康、可持续的食品消费观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食品加工与贮藏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常见食品加工方法及营养素变化第三课时:食品贮藏方法及原理第四课时:食品加工与贮藏在生活中的应用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加工与贮藏的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食物储藏课程设计
食物储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食物储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食物的特点和适宜的储藏条件。
3. 学生能够了解食品保存的重要性和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选择和实施适当的食品保存方法。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食物储藏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食物变质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关注食品质量与营养。
2. 学生树立科学饮食的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学生能够尊重农民劳动成果,珍惜食物资源,培养节约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活科学课程,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强调实践性与实用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生活经验,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食物储藏知识掌握有限。
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实验、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食物储藏的基本原理:介绍食物变质的原因,包括微生物生长、酶作用、氧化等,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来延缓食物变质。
- 教材章节:第三章“食品与营养”第三节“食品的保存”2. 常见食物储藏方法:讲解并比较冷藏、冷冻、干燥、腌制、真空包装等储藏方法,以及各种方法适用的食物类型。
- 教材章节:第三章“食品与营养”第四节“食品保存的方法”3. 食物储藏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制作水果干、蔬菜腌制、真空包装等,加深对食物储藏方法的理解。
- 教材章节:实验活动“食品保存方法的应用”4. 食品安全与营养保持:探讨如何储藏食物以保持其营养价值,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储藏习惯。
- 教材章节:第五章“食品安全”第一节“食品安全与营养”5.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生活中食物储藏的正误案例,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食品专业果蔬贮藏与加工教学大纲
《果蔬贮藏与加工》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果蔬贮藏与加工是高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果蔬贮藏加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果蔬贮藏保鲜与加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果蔬贮藏加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使学生掌握果蔬贮藏的基本特性,呼吸强度与果蔬贮藏保鲜密切关系,乙稀代谢在果蔬贮藏保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使学生了解果蔬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在贮藏加工中的变化;4.使学生掌握果蔬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5.使学生了解果蔬贮藏加工的最新发展动态;6.使学生认识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能力教学目标1.熟悉果蔬贮藏的基本方法及贮藏过程中病虫害及预防措施;2.熟悉主要果蔬贮藏所需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环境条件;3.掌握主要果蔬贮藏保鲜的关键管理技术;4.学会果蔬加工中罐制品、干制品、速冻制品、糖制品、腌制品、汁制品、酒和醋制品等加工工艺的基本技能;5.能够解释果蔬贮藏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够解释果蔬加工中出现的原料褐变、干制品霉变、糖制品返砂、罐制品胀罐、腌制品酸败、汁制品浑浊、商品异味等异常现象。
(三)德育教学目标1.具备辨证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哲学思想解释客观现象;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及爱岗敬业的精神;3.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果蔬贮藏基础知识(16学时)第一节果蔬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8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掌握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各种化学成份在果蔬贮运中的变化。
实践教学(6学时):1 果蔬中含酸量的测定(2学时)。
属性:实验教学时间:2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掌握果蔬中含酸量的测定方法。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设计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农产品贮藏和加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它们的生长、收获和贮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进行加工以保留它们的品质和口感。
通过理论介绍和实践活动,本课程将培养学生成为农产品贮藏和加工方面的专业人士。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及其重要性。
2.掌握农产品的生长和收获时间。
3.掌握农产品贮藏的基本知识。
4.掌握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技能。
5.学会制定农产品贮藏和加工计划。
6.能够识别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农产品简介•农产品的定义及其重要性•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农产品的生长和收获时间第二章:农产品贮藏•农产品贮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农产品贮藏的基本知识,如温度、湿度、通风等•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在贮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三章: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技能,如洗涤、烹饪、腌制等•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第四章:农产品贮藏和加工计划•制定农产品贮藏和加工计划的重要性•制定计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第五章: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何识别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解决常见的质量问题的方法四、课程教学方式1.理论课讲解2.实践操作演练3.课程作业五、教学方法1.互动授课2.分组讨论3.组织必备知识点演示六、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理论的掌握情况。
2.实践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成果进行认定,考察学生对课程实践的掌握情况。
3.课程作业考核:按时完成指定的作业任务,考察学生对课程实践的掌握情况。
七、教材推荐1.《农产品贮藏的基本知识》2.《农产品加工技巧手册》3.《农产品贮藏和加工案例分析》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农产品贮藏和加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它们的生长、收获和贮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进行加工以保留它们的品质和口感。
食物储藏课程设计方案
食物储藏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食物储藏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食物的适宜储藏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食物在储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了解影响食物储藏的因素。
3. 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食物特性,选择合适储藏方法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食物储藏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3. 学生掌握食品安全检查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食物储藏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2.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生活质量,培养科学素养。
同时,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食物储藏原理- 食物腐败原因及微生物生长条件- 常见食物的适宜储藏温度和湿度2. 食物储藏方法- 冷藏与冷冻- 真空包装与脱氧剂- 盐腌、糖腌、干制、烟熏等方法3. 食物储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食物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的变化- 食物储藏过程中的安全问题4. 食品安全与预防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 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食品采购、加工、储存过程中的卫生要求5. 实践操作- 设计并实施食物储藏方案- 食品安全检查与处理- 案例分析:生活中的食物储藏误区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食物储藏与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物储藏的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食物储藏原理、食品安全知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加工贮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贮藏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 51 学分:3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的结构特性、贮藏、加工特性及本行业各类食品的生产方法和加工技术的科学。
通过理论和时间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行业的特点,了解产品种类。
学会制作常见的各种产品。
本课程应与前导课程《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食品原料营养成分认知》《烹饪原料认知与使用》、同时开设,为本课程打下卫生安全与营养分析的基础;平行课程《基础热菜制作》同时开设,以强化对食品加工的过程掌握,延长食品贮藏期。
1.2设计思路
《食品加工贮藏》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设置的。
课程以食品加工与贮藏的方法为思路,以该类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要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食品加工员”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采取“做中学”并以“做”为主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的方法与食品贮藏的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对已有食品加工方法的掌握和熟知,设计出新的加工或者贮藏的方法,具备发展职业的能力。
课程基于食品加工技术学习,延长食品贮藏期,等组成部分,确定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四个工作任务:原材料认知、食品加工方法、食品贮藏方法、贮藏加工的方法开发或者优化;以课程内容构成任务化、内容结构情境化、内容实施工作化,以提高学生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把知识、技能、态度贯穿于各工作任务训练系统中,通过情景、类比、模拟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下完成了由传统的理论授课向模仿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创新式学习的转换,为学生进入餐饮企业做菜品的质量检测和菜肴创新奠定基础。
为了更为清楚地表述课程目标,提高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价值,本课程采用表现性课程目标表达方法,知识要求采用“掌握……”、“熟悉……”等课程目标表述方式,技能要求的基本格式为“能(具备)+程度用于+动词+对象”。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于主要有“熟练”、“准确”、“基本”。
“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准确”指没有任何错误,“基本”指在没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不经过旁人提示,能无错误的完成任务。
本课程在教学中建议安排课时为51学时。
学分为3分。
2.课程目标
●熟悉果蔬贮藏的基本方法及贮藏过程中病虫危害及预防措施
●学会果蔬加工中干制品、糖制品、罐制品、腌制品、汁制品、酒制品、速冻制品等加工
工艺的基本技能。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果蔬贮藏中出现的霉烂、异常温度伤害等问题;解决果蔬加工中
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
●能够解释果蔬贮藏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够解释果蔬加工中出现的原料褐变、干制品霉
变、糖制品反沙、罐制品胀罐、腌制品酸败、汁制品混浊、商品异味等异常现象。
●学会果蔬新产品开发基本技能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和选用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和选择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菜品制作前后物质损失与变化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
(3)教材在内容上应简洁实用,还应把食品检测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教材,顺应岗位需要。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材中注重实践内容的可操作性,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2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坚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设计不同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
选用典型案例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食品检验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实践训练。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更贴近发展趋势要求。
4.3课程资源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4)建立食品加工实训中心
建立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4教学评价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2)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3)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考核。
5、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