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射频消融术(RFA)在呼吸科的应用

合集下载

医用射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医用射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医用射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的疾病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其中医用射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将探讨医用射频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和效果评估。

一、医用射频技术的原理医用射频技术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量作用于人体组织,通过破坏病变部位的细胞结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射频能量可以被导入体内靶组织,同时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二、医用射频技术的应用范围1. 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在癌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肝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通过控制射频电极的位置和能量参数,可以精确消融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组织。

2. 射频神经阻滞治疗射频神经阻滞治疗主要用于慢性疼痛的缓解,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

通过射频电极导入体内,对疼痛神经进行阻滞,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感。

3.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可用于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通过对心脏内部的异常电路进行热消融,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三、医用射频技术的效果评估评估医用射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是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一环。

主要的评估指标包括疾病缓解率、生存率、生活质量改善等。

1. 疾病缓解率通过对射频治疗后疾病缓解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可以评估射频治疗的有效性。

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相关检查结果,判断治疗的疗效。

2. 生存率针对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射频消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3. 生活质量改善射频治疗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来说是一种解救,其有效地缓解了他们的疼痛症状,从而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对患者的主观感受的调查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可以评估射频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四、结论医用射频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疾病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射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并进行有效的效果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射频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已经日渐广泛。

从疾病的理解、治疗和诊断,到病人的关注和精确治疗,射频技术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

首先将讲一下射频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然后探讨其在医学中的几个主要应用。

什么是射频技术?射频技术是一种用于传输和接收电信号、较高频率(介于几百千兆赫和数吉赫之间)的电磁波(UV)的技术。

通俗地说,射频技术是用电磁波进行通信或传输的技术。

在医学领域中,使用的射频技术是将电源传输到人体内,使人体受到激活或损伤,以达到某种治疗效果。

射频技术在医学中广泛应用于多种医疗操作。

这里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应用:1.光学采集射频技术可以通过扫描人体表面的物体来采集一些数据。

这种技术在医学中常用于病人的体温检测,或者监测人体其他特定参数,如脉搏和呼吸。

在口腔、耳鼻喉、皮肤科、妇产科等多个科室也引入了光电设备构建的高清粉末显微镜,使医生在甄别病情时有了准确的听诊并进行分析。

2.消融疗法射频技术实现了在局部局部创造高温热源治疗肿瘤的功效。

这种疗法在治疗非体表肿瘤(如纤维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上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使肿瘤细胞被热源灭活,而周边组织被保留。

在这些区域中可以实现保留正常的组织,和准确提供高强度的治疗效果。

这是现代肿瘤治疗的一种先进方法。

3.热疗热疗是一种体外抗肿瘤治疗方法,常常用于淋巴结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通过内热法、光热法等方式热源作用于局部组织,热敏性的癌细胞很容易被灭活。

热疗可以用于辅助放疗、化疗和其他手段。

一些研究表明,采用热疗的几率低,治愈率高。

4.痛症治疗射频技术同样可用于痛症治疗,像关节疼痛、肝痛、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等生活性请求。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以拉断因神经组织引起的膝关节骨折和青霉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使用射频波可以切断感觉神经和疼痛性反应的通路。

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技术。

是基于科技进步和医学专业的发展。

如今,我们可以使用先进的无线手术手段,通过精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以精确的方式实现于患者的治疗。

射频温控热凝术

射频温控热凝术

射频温控热凝术射频温控热凝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一种介入性治疗,用于治疗肿瘤、心律失常和其他病症。

它通过热能传导作用,以高频电流进行热凝,摧毁异常细胞和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射频温控热凝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医学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射频温控热凝术的原理、适应症、治疗过程、优点和注意事项等。

射频温控热凝术的原理是利用高频交流电产生的电流引发组织内部的电极运动,从而产生热量。

这种热量可以摧毁肿瘤细胞或其他异常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射频温控热凝术中,医生通过导管将电极插入患者体内,精确定位到要治疗的部位。

然后,医生通过接触式探头或非接触式探针将高频电流传导到要治疗的组织中。

高频电流会通过组织中的电阻转化为热能,导致组织的温度升高,最终引发组织凝固坏死。

射频温控热凝术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疾病治疗中。

在肿瘤治疗中,它可以用来治疗肝癌、肺癌、肾癌等各种恶性肿瘤。

射频温控热凝术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摧毁肿瘤细胞,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情恶化。

此外,射频温控热凝术还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

通过摧毁电生理异常的心脏组织,可以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

此外,射频温控热凝术还可以用于治疗失眠、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

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治疗过程相对简单,但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

首先,医生需要准确定位要治疗的组织结构,可以借助影像学技术如MRI或CT来帮助确定位置。

然后,医生会将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将电极精确放置在要治疗的组织部位。

接着,医生会通过电极传导高频电流,产生热量。

在热量作用的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组织的温度,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整个治疗过程比较快速,一般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

射频温控热凝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手术切割。

相较于传统手术,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恢复期较短,并且不会留下大量的瘢痕。

RFA

RFA

射频消融肿瘤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射频治疗是今年来肝癌治疗的重要进 展之一,是肝癌微创治疗的代表性方式。 特别适用于小肝癌、手术风险较大或无法 手术、肝癌切除后复发或再发、肝转移癌
等情况。
NCCN原发性肝癌临床实践指南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
HCC-RFA适应证
通过RFA可获得局部根治性疗效的患者: 1.病人及家属不愿手术的小肝癌。 2.肝硬化严重而肝癌病灶局限者。 3.各种原因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直径<7.0cm,数目<3个的肝癌可一次性 损毁可见病灶;直径<10cm的巨块型肝癌 可联合化疗栓塞治疗。 4.手术切除后复发性肝癌或残存的小癌结 节。
通过电极针穿刺到肿瘤部位,利 用高频交变电流(射频200-500KHz) 作用于肿瘤组织,使肿瘤组织的离子 高频震荡产生局部高温,使肿瘤组织 产生不可逆的凝固坏死,而周围正常 组织的损伤可以减至最小。
温度导致的组织坏死
温度 (°C) < 40 40-49 49-70 70-100 100-200 >200
射频消融离体标本
经过15分钟的治疗,显微镜病理显示治疗区域细 胞核破裂为不可逆损伤,正常组织与灭活组织边界 清楚。
RFA治疗后宏观表现
7cm 消融后大病理
RFA治疗后微观表现
射频消融后组织学改 变
病例
射频消融后影响学改 变
病例
射频消融后影响学改 变
病例
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消融后影响学改 变
射频肿瘤消融
◆ 优势:
射频消融与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与肿瘤大小有 关,与病理分类无关。
肝肿瘤的射频消融术,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小 (痛苦小、并发症少、副作用小、费用少) ,可反复利用,患者住院时间短。该治疗并 发症率极低,未见长期副作用。射频消融因 此可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肺癌射频消融术RFA的护理 ppt课件

肺癌射频消融术RFA的护理 ppt课件
穿刺针道加热消融,以防肿瘤种植。
肺癌射频消融术(RFA)的护理 ppt
3
课件
适应症
➢ 无手术指征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
➢ 有微创治疗要求或拒绝手术;
➢ 肺功能差或合并全身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 肿瘤术后复发;
➢ 放、化疗后肿瘤进展;
➢ 手术探查的补救;
➢ 减瘤综合治疗;
➢ 姑息治疗缓解症状。
肺癌射频消融术(RFA)的护理 ppt
肺癌射频消融术(RFA)的护理 ppt
11
课件
RFA术后护理
4、观察咳嗽咳痰情况,多数患者痰中带血,向患者解释原 因,可给予止血药物、抗 感染治疗2~5天症状逐渐减 小。有痰不易咳出 者予雾化吸入。避免剧烈咳嗽,以减 少气胸的发生。 5、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及感染。常规予静脉滴 注抗生素及止血药。 6、合理均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 化食物。
2、术前一天备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宣教,同时详细解答 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使其充满信心地迎接手术,从而充分配合治 疗 。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肺癌射频消融术(RFA)的护理 ppt
9
课件
RFA中配合及监护
经皮RFA步骤
1、建立静脉通路、吸氧、连接心电监护仪。 2、摆位(仰卧、侧卧、俯卧,两手上举),贴电极片。 3、CT定位,穿刺点1%利多卡因局醉(局部胸膜充分麻醉);
肺癌射频消融术(RFA)的护理 ppt
12
课件
并发症
RFA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绝大多数并发症较轻,仅个 别需特殊处理。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咳血痰、气胸、血 胸、胸痛等。
肺癌射频消融术(RFA)的护理 ppt
13
课件
并发症

射频热凝固术

射频热凝固术

射频热凝固术
射频热凝固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简称RFA)是一种
医疗技术,用于治疗一些良性或恶性的肿瘤、肿块或异常组织。

该技术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电性细针导入病变部位,将组织加热至超过60℃,从而破坏病变组织或肿瘤。

RFA术适用于多种场景,如肝癌、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

同时,RFA也可以用于治疗慢
性疼痛病症,如腰椎退行性疾病、骨转移痛等。

射频热凝固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切除方法具有多方面优势。

首先,该技术创伤小,可以在局部麻醉或静脉全身麻醉下完成,不需要大开刀口。

其次,RFA手术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
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术后并发症较少。

最重要的是,RFA手
术对部分患者来说是唯一的治疗选择,因为传统手术可能存在切除困难或无法切除的情况。

尽管RFA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RFA技术在治疗较大的肿瘤时存在局限性,因为电流热要能
够通过导电针覆盖到整个肿瘤区域才能有效治疗。

其次,术后有时会出现热灶周围的水肿或炎症反应,但多数可以自行缓解。

总的来说,射频热凝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和疼痛管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肺部肿瘤消融术是一种针对肺癌或其他肺部肿瘤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高温或低温等物理方法对肿瘤组织进行灭活,达到治疗和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

目前,肺部肿瘤消融术已经成为肺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恢复快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根据不同的消融技术和治疗原理,肺部肿瘤消融术可以分为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和激光消融术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消融术都有其适应症和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射频消融术,这是一种通过向肿瘤组织引入高频电流产生高温进行灭活的方法。

射频消融术具有治疗效果好、操作简单、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小肿瘤和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

其治疗成功率高达90%以上,是当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消融术方法之一。

其次是微波消融术,这是一种通过微波能量对肿瘤组织进行加热灭活的方法。

微波消融术相较于射频消融术具有穿透能力强、治疗速度快、造影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大肿瘤和深部肿瘤。

在一些复杂病例中,微波消融术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通过低温对肿瘤组织进行灭活的方法,常用的冷冻介质包括氩气和氮气。

冷冻消融术相较于热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患者。

最后是激光消融术,这是一种通过激光光束对肿瘤组织进行灭活的方法。

激光消融术具有定位精准、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小肿瘤和表浅肿瘤。

除了不同消融技术的选择外,肺部肿瘤消融术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考虑患者的肿瘤类型、病变位置、病变大小、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在选择消融术方法前,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肺部肿瘤消融术在肺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不同类型的消融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肿瘤和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存率。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肺部肿瘤消融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机会。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心律失常、肝癌和肺癌等。

它通过应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将病变组织消融掉,达到治疗效果。

在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中,护理措施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心律失常的治疗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使用导管将电极导入患者的心脏,通过放电将需要消融的部位高温灼烧,从而消除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及时止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2.肝癌、肺癌的治疗射频消融术也可以用于治疗肝癌和肺癌。

通过导管放入患者体内,将高频电信号传递到癌细胞上,使其产生高温,在短时间内进行消融,以达到治疗效果。

其好处在于手术操作简单、速度快、并发症较少,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肝癌、肺癌患者,可以减少其在手术中的疼痛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

1.术前准备(1)消毒防感染:射频消融术属于介入性手术,术前必须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消毒操作必须规范、全面、细致,消毒剂选择适当,满足消毒要求。

(2)术前指导:术前护士要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对患者进行安心宣传,并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2.术中护理(1)防范并发症:射频消融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术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尤其是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身体指标,以及是否出现感染、疼痛等不适症状。

(2)合理的体位:术中护士要根据操作步骤、患者身体情况,并指导患者做好体位表现,使操作更加顺利,降低手术风险。

(1)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射频消融术的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及时反应治疗要求,并做好术后出血、感染、休克等情况的抢救。

(2)合理的饮食营养: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饮食营养,以促进身体恢复。

术后护士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不当饮食引起的不良后果。

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全面、细致地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减轻患者的疼痛,从而提高射频消融术的疗效。

甲状腺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研究

甲状腺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研究

甲状腺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研究廖坤;涂吉利;靳浩【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射频消融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8月共527例术前诊断良性甲状腺结节且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别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术和传统手术,并回顾性对比研究其临床效果.射频消融组共187例,其中行单侧射频消融术42例,双侧射频消融术145例.传统手术组共340例,行单侧甲状腺手术84例,双侧甲状腺手术256例.结果对比单侧或双侧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射频消融术组较传统甲状腺手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切口更小,术中不适感更小,术后出血、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手足抽搐、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更少,术后疤痕更小,但住院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术后1~2年随访,结节残留率及复发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射频消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愈合快、安全美观等特点,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9(023)003【总页数】4页(P188-191)【关键词】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外科手术【作者】廖坤;涂吉利;靳浩【作者单位】珠海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广东珠海519000;珠海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广东珠海519000;珠海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广东珠海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年女性,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提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其中良性结节占85%~95%[1],传统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肝、肺疾病的应用逐渐发展到甲状腺疾病的治疗[2]。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射频电极产生高频电流,将组织局部受热进行治疗的技术。

它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脏疾病、肿瘤、疼痛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射频消融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因此备受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青睐。

在进行射频消融术时,对于临床护理措施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一、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1.心脏疾病射频消融术在心脏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通过导管穿刺技术将射频导管送至心脏病变部位,局部高温消融异常传导组织,恢复心脏正常的电生理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2.肿瘤射频消融术也被用于治疗肝脏、肾脏、肺部等部位的肿瘤。

通过引导探测仪器将射频电极送达肿瘤部位,产生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受热坏死。

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对体质较差的患者也较为安全。

3.疼痛和神经系统疾病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慢性疼痛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靶向神经组织进行射频消融,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1.术前准备患者在进行射频消融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

要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包括术前空腹等。

2.术中监护在射频消融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

包括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特别是心脏病患者,在手术中需要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情况。

3.术后护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需要在恢复室进行密切观察,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包括监测术后的疼痛、观察出血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等。

对于心脏病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防止因手术引起的心脏相关并发症。

4.病情教育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教育,包括术后饮食、活动、药物注意事项等。

射频消融在临床的应用

射频消融在临床的应用
治疗方面显示了良 好的效果。射频疗效与手术等同甚至优于手术, 其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 陈敏山等采用临床随 机对照研究比较经皮RFA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 的疗效,分析两组1、2和3年的生存率和肝内累 积复发率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两者疗效 相近。
——陈敏山,李锦清,梁惠宏,等.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 比较.中华医学杂志,2005,85:80一83.
六、适应症——肝癌
我们对于较大的肝脏肿瘤一般是通过阻断肿 瘤血供来增加射频肿瘤消融。 ——联合使用将化疗栓塞(TACE)与经皮途径射 频消融用于治疗HCC
六、适应症——肝血管瘤
瘤体直径<8cm,病灶位于肝右前叶、右后叶或 左内叶,瘤体表面距离肝脏表面、胆囊或空腔脏 器的最短距离大于1cm,凝血功能良好。 瘤体距离肝脏表面、胆囊或空腔脏器的可在腹腔 镜或开腹下行RFA治疗。
六、适应症——肝癌
目前,射频消融技术最适用于不宜或无法手 术切除的肝脏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转移 性肝癌。
六、适应症——肝癌
无严重肝肾心肺脑等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功能正 常或接近正常。凝血酶原时间不超过正常对照的 50%,血小板大50×109/L。 肝功能Child-Pugh A或B级,或Child C级经准 备达到B级。
七、禁忌症
肿瘤位于肝脏脏面,其中1/3以上外裸的肿瘤。 肝功能Child-Pugh C级,肿瘤发生远处脏器转移。 弥漫性肝癌,或合并门脉主干至二级分支或肝静脉 癌栓。
七、禁忌症
严重的黄疸,尤其是阻塞性黄疸,或肝脏显著萎 缩,肿瘤过大,射频消融范围需达三分之一肝脏 体积者。 近期1月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六、适应症——肾及肾上腺肿瘤
Pavlovich等对21例肾癌患者直径<3 cm的29 个肿瘤,在超声或CT介导下进行RFA治疗。2个 月后复查,肿瘤直径由(2.4±0.4)cm降到 (2.0±0.5)cm。增强CT,19/24个未发现强化 . ——Pavlovich CP,Walther MM,Choyke PL,et al.Pereutaneeous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肺部肿瘤消融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肺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肿瘤消融术是治疗肺部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肺部肿瘤消融术是通过向肿瘤内部导入特定的能量源,将肿瘤组织加热或冷冻,达到破坏肿瘤细胞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能量源和技术原理,肺部肿瘤消融术可以分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和冷冻消融等不同类型。

一、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肺部肿瘤消融技术之一。

它通过向肿瘤组织内导入一根细的射频电极,利用高频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最终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肺癌、肺转移瘤等肺部恶性肿瘤的治疗。

二、微波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是一种新型的肺部肿瘤治疗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向肿瘤组织内导入微波天线,产生高功率微波能量,使肿瘤组织受热、坏死。

微波消融术与射频消融术相比,具有穿透性强、治疗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直径较大的肺部肿瘤。

三、激光消融术激光消融术是通过向肿瘤组织内导入激光光纤,产生光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局部受热、坏死。

激光消融术具有精准、创伤小的特点,适用于小肺癌或肺转移瘤的治疗。

激光消融术通常在内窥镜引导下进行,操作技术要求高,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四、冷冻消融术冷冻消融术是通过向肿瘤组织内导入导管,通过液氮或氩气等冷冻剂使肿瘤组织受冻、坏死。

冷冻消融术适用于直径较大或较靠近大血管的肺部肿瘤,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点。

冷冻消融术在治疗一些难以手术切除的肺部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肺部肿瘤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同类型的肿瘤消融术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症,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融技术。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肺部肿瘤消融术将会更加精准、便捷,为肺部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篇示例:肺部肿瘤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治疗肺部肿瘤的技术,通过高频电热、冷冻等方式破坏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阻塞 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阻塞 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手术治疗进展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1](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 OSAS)因睡眠时反复发作的上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睡眠呼吸暂停和响亮鼾声,从而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睡眠结构紊乱。

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甚至睡眠中猝死。

由于OSAS的危害性日渐被人们所认识,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器械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本文结合近期的一些文献,就OSAS的手术治疗方法作以综述。

1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即切除双侧扁桃体, 部分悬雍垂及部分软腭。

Lundkvist K等人[3]共对158名患者做了研究。

有76% 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分别做了监测。

氧饱和度减少指数(ODI)从中位数23降至8(术后疗效的评判标准是ODI<20),p<0.001。

埃普沃斯睡眠标准(ESS)从中位数12降至6,p<0.001。

88%的患者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那些使用正压通气治疗(CPAP)等器械治疗失败的重度OSAS患者,UPPP手术是有效且安全的。

Eugenio Vicente等人[4]对55名拒绝CPAP治疗的严重OSAS患者(AHI:52.8-14.9次/h)进行了UPPP及舌骨悬吊术联合术式。

在术前术后分别做了ESS及夜间多导睡眠分析图(PSG),术后3年的检查结果显示:78%的患者ESS降至11以下,AHI也降至<20次/h(较术前降低了至少50%)。

2 激光辅助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LAUP)1990年Kamami[5]首先用CO2激光缩短悬雍垂, 紧缩软腭治疗OSAS患者。

激光具有良好的切割和止血功能,LAUP与UPPP比较, 主要优点在于其手术快捷、出血少、术后反应较轻。

Halme P等[6]在对27名中度OSAS患者实施LAUP的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监测了患者的ODI及头颈部侧位X线摄影。

射频消融术RFA在呼吸科应用

射频消融术RFA在呼吸科应用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成功消融
设备的 技术性能
操作者 技能
感谢聆听 !
融,以防肿瘤种植。
适应症
➢ 无手术指征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 ➢ 有微创治疗要求或拒绝手术; ➢ 肺功能差或合并全身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 肿瘤术后复发; ➢ 放、化疗后肿瘤进展; ➢ 手术探查的补救; ➢ 减瘤综合治疗; ➢ 姑息治疗缓解症状。
禁忌症
➢ 凝血功能障碍; ➢ 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衰竭; ➢ 癌转移到颈、胸椎,椎体破坏严重有截瘫危险; ➢ 肺部弥漫性转移病灶; ➢ 严重肺气肿、肺纤维化、阻塞性肺炎、恶性胸腔
并发症
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绝大多数并发症较轻,仅个别需特殊处理。主要包 括发热、咳嗽、咳血痰、气胸、血胸、胸痛等。
并发症
发热 、术后天多数出现发热(一般在°°), 与术后病灶炎症、 坏死吸收有关 、应用抗生素后周左右可降至正常。
咳嗽、咳血痰 多数患者痰中带血,向患者解释原因,可给予止血药物、抗 感染治疗~天症状逐渐减小。
并发症
气胸 发生率%~%; 高龄、肺气肿、中央型肺癌者及反复穿刺定位更易发生; 多可自愈,气体量大时可胸穿抽气或放置胸腔闭式引 流。 ~天多可吸收。
胸膜炎和胸腔积液 发生率%~%; 多可自行吸收,严重者常为血性,需行胸腔引流。持续~ 天,对症治疗。
胸痛 疼痛明显给予止痛药可缓解.
成功消融的关键因素
➢ 高温灭活的肿瘤组织由于细胞免疫表形的变化而 具有瘤苗作用,从而发生特殊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特点
➢ 微创,最大限度地保留靶器官功能; ➢ 并发症少、恢复快、患者易接受; ➢ 疗效确切,可重复治疗; ➢ 适应症广; ➢ 操作简单,定位、温控可靠。
作用 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治疗进展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治疗进展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治疗进展作者:王宇韩东一来源:《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7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4-0034-02对于存在上气道结构异常及不耐受CPAP治疗的(OSAHS)患者,以上气道重建手术为代表的OSAHS外科治疗近年来已成为耳鼻喉科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综述OSAHS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情况。

1 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是70年代及80年代初治疗OSAHS最常采用的手术方法,它可完全解除患者的阻塞症状,改善其睡眠,但是,气管切开术容易造成切口周围及下呼吸道感染,并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负担,因此,它目前仅用于出现昏迷、肺心病、心衰或心律失常的重度OSAHS患者,以解除其上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的致命性窒息[1]。

目前常采取H型切口形成两个水平及两个垂直的皮瓣,造瘘口四周与粘膜皮肤完全连接,这样可避免皮肤坏死或分离,减少肉芽性形成而成为皮肤气管管腔。

此外,U形皮瓣蒂部更宽所以下方皮瓣的血运更好,可以形成充满肉芽的伤口。

愈合时,内衬皮肤的下级皮瓣可使气管造口上皮化愈合,从而减少患者出现恶臭渗液、造瘘口出血、瘘口继发狭窄[2]。

2 鼻腔手术鼻腔手术是目前一种重要的OSAHS治疗手段。

OSAHS患者中44%存在鼻腔狭窄因素,鼻腔阻力比正常人明显增加[3]。

鼻腔通气功能重建手术的目的就是解除鼻腔阻塞、恢复其正常通气功能。

此外,鼻腔通气还可增加患者使用CPAP治疗的耐受性。

常见的手术方法有下鼻甲切除或射频消融术(RFA)、鼻中隔矫正术、鼻瓣重建术等。

此外,外科手术(如隆鼻),外伤,甚至老化引起的鼻粘膜瓣塌陷是鼻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

Paniello[4]采用一种将瓣膜悬于眶下缘的手术方式,Friedman[5]修改简化了这种技术,具体手术方式:在塌陷区尾部和头侧的两点被标记,做一个切口,沿眶下缘皮纹走行方向做眶下缘切口,如患者要求避免过多面部切口,可行眼结膜切口,分离组织至骨面,在骨下面放置骨锚,避免骨锚露出引起并发症,通过弯曲的锥形针带有缝线(3-0)到鼻瓣区切开的粘膜。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在体外应用射频电流对组织进行高频电热消融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和室颤。

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数十万例患者中,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主流手段之一。

以下是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临床应用射频消融术通常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不齐的疾病,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常见疾病,常常导致心脏疾病和脑中风,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射频消融术通过破坏发放不规则电信号的细胞,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射频消融术可以帮助控制不正常的心跳节律,减少猝死的发生率。

护理措施1. 术前准备:在进行射频消融术前要检查病人的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手术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家族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手术史等,以便在手术过程中更加慎重。

2. 术中护理: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要进行全麻,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心脏组织和损伤心脏周围其他重要结构,同时清洗穿刺口,防止感染。

3. 术后护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包括心率和心律、血压、呼吸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限制活动,以免伤及消融处。

必须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栓的产生。

同时,注意切口的消毒和更换敷料,以及进行定期复查。

4. 定期随访:射频消融术后需要长期跟踪观察,严密监测心律节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在随访期间,遵医嘱进行心电图、彩超或其他必要的检查,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反馈,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之,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部位,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处理,定期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命质量。

射频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射频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射频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从医学设备到治疗手段,射频技术已经成为了许多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射频技术的定义、射频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射频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射频技术的定义射频技术是指一种利用电磁波频段在物质中引起共振、激发或传能的技术。

其频率范围从3kHz到300GHz,可以用于在医学领域进行天线、接收器、发射器、过滤器等器件的设计,并且能够用于电磁波的传输和辐射。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射频技术主要用于医学成像和治疗。

二、射频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一)医学成像射频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

最为常见的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MRI是一种利用射频技术来获得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的无创检测手段。

它通过对人体组织的水分子、脂肪分子等不同分子在磁场中的不同反应来获得图像信息。

MRI具有成像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组织对比度好等优点,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定位、分析和治疗。

除了MRI外,射频技术还可以用于超声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医学成像领域中,这些成像技术都是基于不同射频辐射信号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来实现对人体组织的成像。

(二)治疗射频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限于医学成像,在治疗领域中,射频技术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治疗肿瘤和神经性疼痛的方法。

该技术使用高频电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肿瘤组织或神经组织受热,达到杀死癌细胞或神经细胞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于局部肿瘤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并且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

另外,射频技术还可以用于心脏疾病的治疗。

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是一种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医生通过射频电流切断心脏中引发心律失常的异常传导通道,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技术是现代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项治疗技术,它可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

射频消融技术通过将高频电能传输到患者体内,摧毁心脏内的异常传导通路,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1. 心房颤动:将射频消融要点照射于心房内的触发源,以摧毁心房内的异常传导通路,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1. 术前准备:提前检查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及药物使用情况,注意患者的饮食禁忌和准备。

2. 术中观察: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监控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3. 术中护理: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或持续静脉输液,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4. 术后观察:在术后的恢复室内,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休息,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

5. 术后护理: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及饮食刺激物,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感染和出血等问题的发生,定期复查病情。

综述来看,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用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对治疗心律失常有效果,但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阶段,均需要医护人员精细的护理服务,以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

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肺栓塞
主要发生在解除卧位开始活动时,栓塞范围小者症状轻 恢复快,栓塞范围大者易致呼吸心跳骤停。 术后卧床时间不宜过长 。 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静脉曲张、栓塞史 肥胖、口服避孕药物等可在血管包扎2h后应用肝素预 防血栓形成
肺栓塞的预防
苦练基本功,保证一针见血,尽可能的减少对血管内膜的 损伤。 强调术后主动收缩下肢肌肉,对仅经静脉操作,不对穿刺 口加压包扎,尽可能的减少血管受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补足血容量,尤其是手术时间较长时更是如此。 加强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
肺栓塞的预防
1.无论是否经动脉操作均予以初始剂量3000∪的肝素, 然后每小时追加1000∪,有条件者最好监测血凝参数防止术中 在鞘内、血管及心腔内形成血栓。 2.对于高凝状态、有下肢静脉曲张者,术前3天、术后1-2 天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从理论上讲,这些结果 有望降低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肺栓塞的治疗
急性心脏压塞常见死亡原因
诊断不及时 处理不果断 外科手术修补条件不具备
急性心脏压塞防范措施
避免盲目快速推送导管 导管操作切忌粗暴 左心室导管操作谨慎 房间隔穿刺 消融时间、温度、功率掌握适当
肺栓塞
肺栓塞形成的机制: 静脉受压、静脉瓣功能障碍导致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引起 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主要原因。 目前认为肺栓塞病人存在着遗传倾向---原发性高凝状态: 在上述促发因素的作用下形成血栓。 肺栓塞栓子的来源绝大多数源于下肢静脉,而非心腔内的 附壁血栓。
当病人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时
– 积极进行溶栓治疗是缓解症状有效方法溶栓的方法与心肌梗死的溶栓治 疗相同
– 导管介入干预 – 血流动力学稳定时—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 – 需要强调的是除此之外还需要长达数月之久的积极抗凝治疗消除易患因

[医学]射频消融术(RFA)在呼吸科的应用

[医学]射频消融术(RFA)在呼吸科的应用
射频消融术(RFA)在呼吸科的应用
学习内容
• 1、射频消融术的定义 • 2、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 • 3、射频消融术的禁忌症 • 4、了解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方法 • 5、掌握射频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定义
射频消融技术是应用消融电极,在超声、CT引导下 经皮肺穿刺,或在术中将射频电极放入实体肿瘤组 织,在消融电极针前端伸展出9个锚形细电极丝,插 入到肿瘤组织中,通过射频输出,使病变区组织细 胞离子震荡摩擦产生热量,局部温度达90℃以上, 通过加热的温度来杀灭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最终形成液化灶或纤维化组织,同时实时调节监控 温度,从而达到局部消除肿瘤组织的目的,最后将
原理射频发生器460千赫兹的交变电流肿瘤组织中的离子产生高频振荡摩擦生热局部温度可达千赫兹的交变电流肿瘤组织中的离子产生高频振荡摩擦生热局部温度可达90以上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正常组织急性热凝固正常组织急性热凝固凝固性坏死示意图机制?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最终形成液化灶或纤维化起到原位灭活肿瘤组织作用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最终形成液化灶或纤维化起到原位灭活肿瘤组织作用?高温使肿瘤周围血管闭塞并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向肿瘤组织供血可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高温使肿瘤周围血管闭塞并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向肿瘤组织供血可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高温灭活的肿瘤组织由于细胞免疫表形的变化而具有瘤苗作用从而发生特殊的抗肿瘤免疫作用高温灭活的肿瘤组织由于细胞免疫表形的变化而具有瘤苗作用从而发生特殊的抗肿瘤免疫作用特点?微创最大限度地保留靶器官功能
积液、肺动脉高压、肿瘤侵及肺门或大血管者, 疗效不佳。
原理
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摩擦生热局部温度可达90℃以上 肿瘤组织中的离子产生高频振荡
射频发生器460千赫兹的交变电流
正常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灭活的肿瘤组织由于细胞免疫表形的变化而 具有瘤苗作用,从而发生特殊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特点
微创,最大限度地保留靶器官功能; 并发症少、恢复快、患者易接受; 疗效确切,可重复治疗; 适应症广; 操作简单,定位、温控可靠。
作用 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原位灭活:微创根治肿瘤
综合治疗:联合手术、放疗、化 疗…
2、术前一天备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宣教,禁食禁饮4h, 同时详细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使其充满信心地迎接手术,从 而充分配合治疗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RFA中配合及监护
经皮RFA步骤
1、建立静脉通路、吸氧、连接心电监护仪。
2、摆位(仰卧、侧卧、俯卧,两手上举),贴电极片。
3、CT定位,穿刺点1%利多卡因局醉(局部胸膜充分麻醉);
射频消融术(RFA)在呼吸科的应用
学习内容
• 1、射频消融术的定义 • 2、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 • 3、射频消融术的禁忌症 • 4、了解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方法 • 5、掌握射频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定义
射频消融技术是应用消融电极,在超声、CT引导下 经皮肺穿刺,或在术中将射频电极放入实体肿瘤组 织,在消融电极针前端伸展出9个锚形细电极丝,插 入到肿瘤组织中,通过射频输出,使病变区组织细 胞离子震荡摩擦产生热量,局部温度达90℃以上, 通过加热的温度来杀灭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最终形成液化灶或纤维化组织,同时实时调节监控 温度,从而达到局部消除肿瘤组织的目的,最后将
7、再行CT扫描,观察有无并发症,送回病房。
RFA术后护理
1、嘱患者平卧6h, 适当床上活动, 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 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 静脉血栓。
2、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情况。术后 2~5天多数出现发热(一般 在38°C~39°C), 告知患者是术 后肿瘤病灶炎症、坏死吸收有关。鼓励患者多饮水,体温低于 38.°C可不做处理。如果持续体温不退超过38. °C以上给予 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积液、肺动脉高压、肿瘤侵及肺门或大血管者, 疗效不佳。
原理
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摩擦生热局部温度可达90℃以上 肿瘤组织中的离子产生高频振荡
射频发生器460千赫兹的交变电流
正常组织
示意图
急性热凝固 凝固性坏死
机制
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最终形成液化灶或 纤维化,起到原位灭活肿瘤组织作用
高温使肿瘤周围血管闭塞并形成一个反应带,使 之不能向肿瘤组织供血,可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
咳嗽、咳血痰 多数患者痰中带血,向患者解释原因,可给予止血药物、抗 感染治疗2~5天症状逐渐减小。
并发症
气胸
发生率9%~52%; 高龄、肺气肿、中央型肺癌者及反复穿刺定位更易发生; 多可自愈,气体量大时可胸穿抽气或放置胸腔闭式引流。 2~3天多可 吸收。
胸膜炎和胸腔积液
发生率4%~16%; 多可自行吸收,严重者常为血性,需行胸腔引流。持续3~7天,对症 治疗。
穿刺针道加热消融,以防肿瘤种植。
适应症
无手术指征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 有微创治疗要求或拒绝手术; 肺功能差或合并全身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肿瘤术后复发; 放、化疗后肿瘤进展; 手术探查的补救; 减瘤综合治疗; 姑息治疗缓解症状。
禁忌症
凝血功能障碍; 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衰竭; 癌转移到颈、胸椎,椎体破坏严重有截瘫危险; 肺部弥漫性转移病灶; 严重肺气肿、肺纤维化、阻塞性肺炎、恶性胸腔
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有无明显增快,胸闷气促等异常,及时 发现局限性气胸的发生。
RFA术后护理
4、观察咳嗽咳痰情况,多数患者痰中带血,向患者解释原 因,可给予止血药物、抗 感染治疗2~5天症状逐渐减 小。有痰不易咳出 者予雾化吸入。避免剧烈咳嗽,以减 少气胸的发生。
5、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及感染。常规予静脉滴 注抗生素及止血药。
胸痛
疼痛明显给予止痛药可缓解.
成功消融的关键因素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成功消融
设备的 技术性能
操作 质量
治疗途径
CT引导经皮 RFA
胸腔镜下RFA 开胸手术下RFA
RFA前护理
经皮RFA步骤
1、 术前完成常规检查,包括血型、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指导深呼吸、屏气训练锻炼肺功能。特别是增强CT检查为手术提供 可靠依据。对合并肺部感染,咳嗽频繁、痰多、气促的患者,遵医嘱 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待感染控制、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 行射频消融术。 签署知情同意书。
6、合理均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 化食物。
并发症
RFA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绝大多数并发症较轻,仅个 别需特殊处理。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咳血痰、气胸、血 胸、胸痛等。
并发症
发热 1、术后2~5天多数出现发热(一般在38°C~39°C), 与 术后病灶炎症、坏死吸收有关 2、应用抗生素后1周左右可降至正常。
避开肋骨、大血管、肺大泡,将电极针快速穿刺达病变部位;
4、确认无误后开始消融,消融范围超过肿瘤边缘0.5~1cm,可防止 肿瘤复发。嘱患者尽量不要挪动体位,避免射频消融针移位。随时询 问病人感觉,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5、疼痛;解释疼痛原因、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按医嘱应用止痛针。
6、治疗结束,碘伏消毒穿刺处,无菌纱布按压数分钟,明确无出血 后胶布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