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成立到的改革开放前共23页
高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
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返回
解析:结合题中信息“20 世纪 50 年代”“工人们在缺少资金 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 可知,结束“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的原因在于 工人们具有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D 项正确。 答案:D
返回
2.(2019·全国卷Ⅲ)如图是 1953 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返回
解析: 1953 年,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再结合年画名称 《数他劳动强》可知,当时年画成为宣传国家大政方针的重 要形式,故 D 项正确。年画《数他劳动强》是风俗画,不是 文人画,故 A 项错误。1953 年中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因而年画所描绘的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故 B 项错误。 “双百”方针是在 1956 年提出的,故 C 项错误。 答案:D
题号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命题报告]
返回
命题特点
立德培根
通过展示国产手表的问世,进行正确价值 观的引领和弘扬
导向鲜明
注重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强化劳动光荣 价值引领
以微见著
从时间和场景上折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 业化建设和外交政策
情境鲜活
以漫画作为命题材料,人物形象生动,材 料信息直观
返回
解析:根据材料“1956 年”“中共八大”可联想到中共八大 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材料中法制建设的提 出说明法制建设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C 项正 确。材料中仅仅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并未说明法制建设的制 度化,A 项错误。新政权的组建工作是 1949 年召开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这与题目时间 不符,B 项错误。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是在改革开放后, 与题目时间不符,D 项错误。 答案:C
历史:大事年表(共23张)
20s世界大事记
资本主义:20年:华盛顿会议 凡-华体系形成 20s经济繁荣(柯隶芝繁荣) 28年:美国生产总量超过整个欧洲 29年10月29日:经济危机爆发 社会主义:20年:内战结束 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3月:新经济政策 24年:列宁逝世 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工业化方针 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29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 新经济政策取消
美苏从盟友到敌对
全球化
30s中国大事记
30s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达到十几块 30-31:毛泽东领导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31年:春:毛泽东制定土地革命路线 九月:“九一八事变” 11月:江西瑞金红色政权建立 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 “一.二八事变” 伪满洲国建立 内战,侵略, 33年:日军沿长城一线蚕食(长城抗战) 合作、抗日。 2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朱周领导胜利) 10月:蒋介石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 34年10月开始长征 35年:币制改革 民资短暂发展 1月:遵义会议 华北事变 “八一宣言” “一二.九运动” 10月:中央红军到陕北 12月: “瓦窑堡会议” 36年:抗联建立 10月:长征结束 12月:西安事变 37年:抗日战争爆发 第二次国共合作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洛川会议,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39年: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奠基
50s世界大事记
政治:50s:美国取代法国对越南进行殖民统治 50-53:朝鲜战争 51年: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59年: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经济:美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黄金时代” 英、法、德、日分别形成不同的干预模式,经济迅速发展 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改革,56年:苏共“二十大” 文艺:荒诞派、愤怒青年、垮掉的一代、解冻文学 滴画、欧普艺术、波普艺术、摇滚乐 54年:美国研制第一台彩色电视
改革开放前十年所取得的成就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 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 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 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 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 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 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 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六、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诞生
• 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 容国团,虽只有30年的生命历程,却与中华体育的四个第一紧密相连。他夺得第一个世 界冠军,也是第一个团体世界冠军队成员,还带队夺得第一个女团世界冠军。他喊出的 “人生能有几次搏”,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体育人。
•
容国团1937年8月10日出生在香港一个海员家庭,最早在家乡广东珠海一所华侨学
二、三大改造完成
• 图为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
•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 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 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6月,中共中央公 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 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 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 1958年5月12日,第一辆“东风”轿车试制出来后送到北京。21日, 毛泽东和林伯渠一起体验了“东风”小轿车后,高兴地说:“坐上我 们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
• 东风牌轿车试制出来后,上级部门对一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领 导和我国驻外使节外出,到机场迎接外宾时,希望能坐上我国自己生 产的高级轿车。这关系到我国的形象,你们要试制这种高级轿车。” 考虑到同时要生产两种轿车不现实,为了首先解决中央领导的座驾问 题,一汽决定暂停“东风”轿车生产,集中精力研制高级轿车,并将 这种新轿车定名为红旗。东风牌轿车就这样短暂的结束了它的使命。
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第1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
政治上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一从边1倒95”0 年指到的1是95倒1 向年,以中苏华联人为民首共的和社国会不主仅义同国印家度,、故印度A尼项西 错亚误、;缅和甸平和共巴处基五斯坦项四原个则亚是洲1民95族3 年独提立出国家的建,与立了题外目交时关间系不,符而, 故且同B瑞项典错、误丹;麦中、华瑞人士民、芬共兰和四国个成欧立洲之资初本,主确义立国了家独建立立自了主外的交 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C ) 和A.平“外一交边方倒针”,意故识C形项态正外确交;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 1955 年 万B.隆和会平议共上处提五出项的原,则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 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政治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 遭到严重破坏
阶段特征
政治上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4.下列对表格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
1971-1972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
时间 国家
1971 年
1972 年
科威特、土耳其、伊朗、黎巴 亚洲
嫩、塞浦路斯
日本、马尔代夫
尼日利亚、喀麦隆、塞拉利昂、毛里求斯、多哥、马达加斯加、
非洲
卢旺达、塞内加尔
政治上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 整
国际格局演变
中国外交政策调整
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 对峙格局形成
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 同存异”的方针
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
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期间,改革开放至今这一时期。
分开三个阶段来分析,每个阶段又可以细致划分到每一次代表大会所处时期,如果需要对于这个问题细致深入地了解,在百度百科当中有很全面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召开时间、历史意义的资料,你只需要搜索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可以了解,我这里就不做复制粘贴族了,只分为三个阶段给你概括一下主要的成就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是从党的一大到七大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第二阶段是从党的八大到十一大期间,新。
第一阶段:1921年,毛泽东等12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
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帮助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而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获得土地。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
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第二阶段: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
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8讲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5.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改革 (2015·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 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尝试解题] ________
2.命题点: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家工作任务的分析 (2018·全国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 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尝试解题] ________
D [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地开展 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 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 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 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新中国 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没有改变, 故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文 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材料“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 级人民政府”说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选 C项;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是1954年一届人大 召开,而“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 人大而不是政协,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我国的政体不是群众 基础,故排除D项。]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3张PPT)(很好)
伟 路线
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
大
的 历
政治 路线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文革:“阶级斗争为纲”
史 转 折
组织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伟大
实行改革开放
决策
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
有人把这次全会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请你归 纳一下,全会从哪几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①从党的指导思想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1979年1月1日 的《时代》,邓小 平被评为本年度的 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邓 小平,中国新时代 的形象。
改革开放的总设 计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三次 重大转折的会议:
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
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
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 设时期。
中共领导开辟的两条特色道路
道路名称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 特点
历史任 结果 务
中国特 新民主主 色革命 义革命时 道路 期
毛泽东
农村包 围城市
反帝反 封建
取得新民 主主义革
命胜利
中国特色 实现社会主
社会主义 义现代化历 邓小平
实现现 开放现代化 代化 建设的巨大
成就
月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由乡村 转移到城市
第三次
粉碎“四人帮”后, 1978年12月十一届 三中全会
把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 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影响:①指明了出路,为 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②滋长了“左”倾情绪。
党史
党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至今已走过80多年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
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
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66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党的历史分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年五四运动~1949 年10 月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 年10 月~1976 年10 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 年10 月~ 至今)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年五四运动~1949 年10 月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年9月~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五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期间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三、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苏建交:1949 年,中苏建交,1950 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 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 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
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77 年,高考制度
恢复。
视角整合
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1)政治制度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2)社会性质上,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经济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4)文化上,“双百”方针提出。 2.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受苏联影响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1)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受苏联苏维埃体制的影响。 (2)经济上,借鉴斯大林模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3)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4)教育上,模仿苏联重视理科和专科的教育模式。 (5)生活上,列宁装、苏联艺术等对中国影响很大。
西方列强控制着中国的内政、外交, 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
外交
国民政府依附于美帝国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社会阶层分化明显,阶级之间、地区 生活水平差别不大,生活习惯受政
生活
之间生活水平差别巨大
治运动影响较大
第12讲 学案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第12讲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49年——1978年)一、时空坐标1.理清新中国历史的三个阶段:(1)194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准备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2)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
(3)1978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
2.掌握新中国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阶段特征、政策、成就和问题,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不同经济特色。
3. 抓住新中国四大政治制度和国家统一的政治主题,对比中西民主政治的不同特色。
理解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做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二、考纲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课标提示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材对应内容:必修一:第21、22、26课; 必修二:第18课;必修三:23、27、28、29课三、史实要点——完成下列填空阶段 政治、外交 经济 思想、文化、科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四、知识梳理(一)、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1、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提供了基本政治框架。
《共同纲领》是指导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使命,政协则成为民主监督的参政议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政协制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2、左倾错误发展六七十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盛行;“左”倾错误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
思修题库:近代史9章
第九章1.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A英国B荷兰C希腊D联邦德国2.从1956年到1970年,中国运动员先后有123人次打破世界纪录B否3.1966年8月1日至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全会制定的“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A是4.经历过1967年初至1968年10月历时20个月的社会大动乱,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前夕,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A是5.1972年10月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B否6.下列发生在1975年的事件是D可回收人造地球卫星试验成功7.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毛泽东所犯的两个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是C大跃进D 文化大革命8.1949年全国人口死亡率是20%A是9.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下列没有为繁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贡献的是C钱学森10.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是在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A是11.文化大革命中,煽动夺取外交部大权的是B王力12.从1970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C62个13.中国人口总数1949年是5.4亿,1976年是D9.3亿14.中国高等学校1949年是205所,1976年是C434所15.对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有A。
B。
C。
D。
16.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是A重工业17.下列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D荷兰18.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1949年为A35岁19.中共九大指定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是A林彪20.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涌现出的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B陈景润C华罗庚D钱三强21.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新增加的国家不包括D法国22.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决定,1958年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D1070吨23.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表述正确的是B第一个阶段是......C 第二个阶段是.......D进入第二阶段可能比进入第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24.中共“八大”规定的主要任务是B发展社会生产力25.中共八大基本文件的起草,是由毛泽东个人完成的B否26.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可以实行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A是27.1971年10月,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恢复A是28.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期时期提出的“三面红旗”,是指B总路线C大跃进D人民公社29.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条腿”走路方针,指的是坚持A。
下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共32页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1964年中法建交。 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 公认的国际准则。 1971年10月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同年9月, 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953年~1956年底:
中共中央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 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第二个阶段: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 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 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3)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①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 键。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决不能以阶级 斗争为纲。③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 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④ 必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科学 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1959年7-8月,庐山会议,纠“左”变成“反右倾”斗争。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发展道路。
走什么道路,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朝什么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不断丰富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必须毫不动摇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
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科学的最终标准,也是衡量发展道路是否正确的根本尺度。
中国共产党9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60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举世瞩目的成就,都从不同层面体现和验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中国大地,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社会主义。
伟大的实践催生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又指导实践的创新。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阶段特征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有成就,也有教训表现政治上建国初期,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经济上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深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使中国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工商业改造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制度确立
三大改造完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其中,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 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THANKS
感谢观看
农业科技进步和粮食生产增长
01
02
03
农业科技推广
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 适用技术,提高了农业生 产效率和粮食产量。
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 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粮食生产增长
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实现 了粮食自给自足,为国家 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04
改革开放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工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工业布局优化
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工业建设,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 理的状况,提高了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工业门类齐全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提升了国家地位和国防实 力。
经济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低。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没收 官僚资本、建立国有经济、进行土地改革等,为国民经济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调整
冷战格局下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冷战格局下,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为了维护国 家安全和利益,政府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
3. 现代化进程:中国 在科技、制造业、农 业等领域取得了长足 进步,实现了从传统 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 国的转型。
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详细描述
2. 医疗事业:医疗设施和服务得 到了显著改善,公共卫生体系逐 步建立,居民健康水平得到了提 高。
总结词: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进 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 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 务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详细描述
1. 国际地位提升:随着经济 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的扩 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 响力逐渐增强,成为全球治 理的重要参与者。
2. 全球化进程:中国积极推 动全球化进程,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参与全 球经济合作和治理,为世界 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04
历史反思与启示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要警惕偏离理论体系的
倾向。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全面深化改革
未来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 能力。同时,要警惕利益固化和腐败问题。
推进高质量发展
未来发展必须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升级。同时,要警惕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2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978年,安徽小岗村试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将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实现了土地 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激发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农村经济 发展迅速。
精华资料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专题八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涉及相关课文:必修1第20、23-24课;必修2第11、14-16课;必修3第17、19、20-21课】一、新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
(2)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4)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5)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二、基础知识回顾: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政治: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_______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________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原则,是新中国_________________的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
1. 新我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在我国新我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阶段,基层治理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对于当代基层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为读者深入解读这段历史的基层治理经验。
2. 基层治理的初步尝试新我国成立之初,基层治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政府机构建设不完善,社会秩序混乱,群众生活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的我国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基层治理尝试。
成立了乡村人民委员会和社员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负责管理和服务基层居民。
这些尝试为后来的基层治理奠定了基础,为我们今天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 经济建设与基层治理在新我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进步也影响到了基层治理。
基层政府开始逐渐重视经济建设和发展,为民生改善创造更多的条件。
这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层治理模式,无疑对当今的基层治理仍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连接经济发展与基层治理的经验。
4. 社会管理的创新除了经济建设,新我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基层治理还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尝试。
在青少年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扶贫济困等方面,基层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和服务社会发展。
这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管理提供了不少借鉴和启示,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管理,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
5. 总结和回顾新我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基层治理经验是宝贵的财富。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关于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在当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些经验,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新我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基层治理经验,不仅是历史的积累,更是我们今天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善于学习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20
01 改革开放前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 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2
01 改革开放前
02改革开放后
03两个时期的关系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 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 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社 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 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的基础上开创的。” “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 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 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 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 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 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前30年的这些成绩是在百废待兴、内忧外困的情况下 ,通过自力更生实现的。以上表明,前30年成绩巨大,不
03
(三)前30年既然是探索时期,出现错误也就在所难免
前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是在经济衰败、人民困苦、百废 待兴,并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封锁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样的环 境下搞建设,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其困难可想而知,建设 探索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亦在情理之中。然而,毛泽东等开国元 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精神,硬是把一个破败不堪的旧中国, 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 路,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前的基本认识
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 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 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 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 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但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 重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