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善于提问的教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常常用问题来回答学生的提问。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启发。子游问“孝”,他反问子游,如果“孝”只是赡养,那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子夏问“孝”,他反问,不给父母好脸色看,仅仅让年长的先吃酒饭就是“孝”吗?学生借助这些问题思考,就能自己得出答案。孔子似乎不怎么喜欢帮学生“彻底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学生留下点问题。比如,子路问“政”,孔子说就是自己带头,大家努力,子路没听明白,要求老师多讲一些,孔子补充说,不疲倦。看来孔子也并不急于通过一次的讲解就彻底解决学生的问题。

孔子还喜欢追问。老师追问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子张问如何做到“达”,孔子反问,你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说就是在国家和宗族中有名气,他告诉子张两者不一样,然后才开始进一步的解释。相比较而言,孔子更多的时候喜欢等着学生追问。子张、子路、司马牛、冉有都追问过孔子。最为典型的是子张的追问,孔子的每一个回答中,都有他不明白的地方,于是就有了链条式的追问:“如何可以搞政治?”“什么叫五种美德?”“什么叫施恩惠但不花费?”“什么叫四种恶行?”一个接一个地追问,最后终于把问题弄明白了。

从这些饱含“问题意识”的对话中,我们不难梳理出几条孔子关于“问题教学”的特征。

第一,思考比答案重要。

第二,无论是提问还是解答,老师的语言简洁、不啰唆,不担心学生听不懂。

第三,要让学生追问。往深处琢磨,我们似乎还能触摸到孔子关于“问题教学”的一些理念。

(1)学问学问,不会问岂能叫学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很重要,老师要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和余地,一下把答案和盘托出,学生就没有了提问的需求。

(2)学习应当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不是老师追着逼着你、勉强让你学,而应当是自己“求学”。本末倒置,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讲得再多再好恐怕也不行。

(3)老师解答的意愿要和学生求知的意愿相吻合。急急忙忙地把答案和盘托出,一下讲得太多,学生想听吗?唠叨的老师是不是反而会败坏学习的兴味呢?

(4)老师的解答要合乎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知道自己在哪儿,老师的解答才有意义。

孔子的那些问题之所以美妙,就在于能触发思考,在于对知识的探求,在于求知的满足和不满足。问题,不正是一条通往美妙教学世界的路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