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华为:前华为人自述九年工作经历
华为奋斗素材
华为奋斗素材1.任正非自述:回忆起过去走过的路,所有的磨难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1967年重庆武斗激烈时,我扒火车回家。
因为没有票,还在火车上挨过上海造反队的打,说我补票也不行,硬把我推下火车。
也挨过车站人员的打,回家还不敢直接在父母工作的城市下车,而在前一站青太坡下车,步行十几里回去。
文革时期,我家的经济状况,陷入了比自然灾害时期还困难的境地。
中央文革为了从经济上打垮走资派,下文控制他们的人均标准生活费不得高于15元。
而且各级造反派层层加码,真正到手的平均10元左右。
我有同学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介绍弟妹们到河里挖砂子,修铁路抬土方,弟妹们在我结婚时,大家集在一起,送了我100元。
这都是他们在冰冷的河水中筛砂,修铁路时冒着在土方塌方中被掩埋的危险挣来的。
那时的生活艰苦还能忍受,心痛比身痛要严重得多,由于父亲受审查的背景影响,弟妹们一次又一次的入学录取被否定,那个年代对他们的损失就是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除了我大学读了三年就开始文化大革命外,其他弟妹有些高中、初中、高小、初小都没读完,他们后来适应人生的技能,都是自学来的。
后来在南油集团做生意,我被人坑了,导致公司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
那时,内地城市月工资平均不到100元。
在这种情况下,大国企的铁饭碗丢了。
接着,我的家庭和事业都出了状况。
夫人转业后进入南油集团领导层,而我在南油下属企业时由于连续亏损没有多少油水,再加上父母与弟妹同住产生的生活压力,最终导致这个家解体了。
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
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这一波又一波的滑坡,曾经让我得了抑郁症。
但从现在的回顾来看,物质的艰苦生活以及心灵的磨难成了我后来人生的一种成熟的宝贵财富。
这些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30年。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华为内部人我在华为工作年的感悟
华为内部人:我在华为工作年的感悟我在华为工作20年的感悟作者背景: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
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
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
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
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
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
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
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
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1996年,孙亚芳带领华为市场部大辞职……
⼀个惊天动地的壮举:1996年,孙亚芳带领华为市场部⼤辞职……在32年的发展历程中,华为开创了很多次第⼀,其中影响深远的⼀次就是1996年的市场部⼤辞职事件。
可以说,1996年华为市场部的⼤辞职不但对华为是⼀个“惊天地泣⿁神”的壮举,更对中国企业界形成了⼀次很⼤的震动和冲击——原来做企业还可以这么⼲?当时很多企业都理解不了,就是今天不少企业⽼板也搞不明⽩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么⼲。
要知道,市场部是企业的命脉部门,是给企业赚钱的主要抓⼿,⽼板平常都是哄着都来不及,怎么还逼着他们辞职呢?市场部离职后跳槽怎么办?这不是⾃废武功吗?不科学啊。
不得不说,⼈的思维其实是很狭隘封闭的,资质不⼀样啊。
“市场部集体⼤辞职,对构建公司今天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远⼤的。
如果没有⼤辞职所带来的对华为公司⽂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体系在华为都⽆法⽣根。
”这是市场部⼤辞职4年后,任正⾮对它的评价,这句话值得再三品味。
先来了解下当时的背景,华为在1994年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获成功,⼀局奠定了华为发展的基⽯(利润来源、回避多元化和⾃主研发路线的最终确⽴)。
1995年,华为销售额达15亿⼈民币,华为正在朝着更⾼的台阶迈进。
在1995年,华为有1750⼈,其中1400多⼈受过本科以上教育,包含800多名博⼠、硕⼠。
研究开发⼈员占总⼈员的40%,市场营销33%,⽣产15%,管理12%。
任正⾮认为这是⼀个良好的倒⾓型,他说1996年华为将发展到2500~2600⼈,任正⾮给华为定下的⽬标是21-25亿的销售额。
⼈多了⿇烦就多,6年来任正⾮就像个“甩⼿掌柜”,是任凭全国各地办事处的“游击队长”⾃由发挥的,⽤什么⼈,⽤多少⼈,发多少⼯资,基本全依赖各地办事处主任的意见。
⽽当时有些办事处已经有诸侯割据的苗头了,⽆法统⼀管理,任正⾮为此深感忧虑,他在跟孙亚芳商量的时候,孙亚芳(当时负责市场⼯作)提出⼲脆来个市场部⼤辞职,对固化的⼲部进⾏⼀次⼤整顿。
逃离华为 中国领先公司职业经理人生存状态
逃离华为——中国领先公司职业经理人生存状态2004年04月13日10时20分|原始出处:经理人像温水里的青蛙,等水的温度慢慢升高时,已经丧失了逃生的本能。
那时我总在担忧,这样下去我还会不会有前途?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员工向猎头公司投放简历的数量急剧增加。
而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资料的75%。
在深圳坂田,华为新建的华为城分为生活区、科研开发区和生产厂房三大块,均由来自德国、美国和香港的工程师们规划、设计,生活区拥有3000多套别墅式的单身公寓。
这个设施齐全、先进、美丽的现代化工业城可称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大型高科技工业城。
华为是个创造神话的企业,她不仅在创造超过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也同时在创造一批敬业高效,贴着“华为制造”标签的华为人。
3万多华为员工用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热情,日复一日地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如果你在深圳的5天工作日里,想约一个华为的朋友聚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华为员工几乎没有自己的业余生活和时间。
在为员工提供“比这个城市的其他人相对优越的生活和待遇”的同时,一个相对封闭的“华为城”也正在慢慢形成。
猎头公司的顾问告诉记者,以前在他们的资料库上,不容易发现华为员工的简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员工向猎头公司投放简历的数量急剧增加。
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华为已经工作了5年左右,想为自己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的华为老员工。
而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资料的75%。
不做温水里的青蛙目前在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担任总裁助理的萧女士在华为呆了9年,最终还是决然地离开华为。
“在华为的日子,和外界几乎处于一个半封闭状态,跳出来到一个相对透明的企业里看一看,觉得那时的思想甚至有些可笑。
像温水里的青蛙,等水的温度慢慢升高时,已经丧失了逃生的本能。
那时我总在担忧,这样下去我还会不会有前途?我知道自己要离开,而且必须离开,但心里却对离开以后的发展缺乏自信。
”有这样心态的人在华为不是少数。
在2003年3月3Com公司和华为在北京宣布,双方将组建合资企业华为-3Com公司的同时,华为不少员工主动要求加盟北京的华为-3Com,张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理由很简单:“在华为工作了5年,我只想到一个新的城市,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离开华为:前华为人自述九年工作经历
离开华为:前华为人自述九年工作经历前华为人自述九年工作经历:你所不知道的华为往事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很漫长,但关键的选择就那么几个,这些选择决定了他的一生.确实,在我一生不多的选择中,1993年决定进入华为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它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在华为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华为,梦想实现的地方》.这篇文章先在《华为人》报上登出,后来被收录在《华为文摘>,并成为新员工培训的资料.这篇文章是我当时发自肺腑的声音:我确实是在华为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有在华为工作的那九年经历,我的人生足矣!我是1993年春节后进入华为的,那一年正是华为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开发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时候.那时候,华为每天都派车到人才中心拉人回来面试.现在华为的很多高级干部都是那一批来的:李一男,费敏,洪天峰,徐直军,郑树生……我刚到华为的职务是软件高级工程师,从事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几个月后担任万门机的软件项目经理.在万门机开发完成后,任交换机业务部付总工程师.在1995年,华为开始大力发展交换业务部以外的业务,成立了新业务部,包含会议电视,传输,数据通讯等新业务,我任总工程师,负责数据通信业务.在1995年底,华为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研究所,主要负责数据通信产品的开发.我就自然地被派往北京.1996年,我到北京,任北京研究所所长.在北京一直待到2000年.这期间担任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监,中央研究部常务副总裁,公司执行副总裁.2001年回公司后,担任对外合作部部长.不知不觉离开华为已经8年了.这些年始终没有忘记华为,在华为的那些岁月,那些奋斗的日子总是沥沥在目.我想在这里把我的记忆写下来到华为面试年轻的时候都不信命。
但经历了很多事情后,越来越相信命运这个东西。
如果不是命运,很难解释我当时为什么会去华为,后来为什么又离开华为。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完本科,硕士,和导师一起创办了交大计算机网络研究所。
华为求职工作经验
在华为我慢慢的不懂得如何生活了,比如我不知道晚上除了加班还能干什么。而在上学时,我的兴趣是很广泛的,看书、看影、听音乐、游泳。
但是从职业上讲,华为给了我很多,让我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自己,每一个华为人或者曾经的华为人都知道,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这座公司学会很多,它的开放的求助系统,是很多公司所不具备的。试想一下,你随便在通讯录中找个人,就可以请教你想知道的东西,这种效率和传统是多么宝贵!虽然要走了,但还是很留恋。
(1)
在上大学以前,我一直是个好学生。简单的说,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在n次期末考试中,90%是全班第一名,剩下10%是全校第一。高考结束后我去北京继续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事实上,我没有坚持下去。我的大学念得一塌糊涂,学习成绩一直在70分左右徘徊,就像人的体温忠实于36.5一样。唯一考得很好的一次是《通信原理》,95分,当时班上有1/3的人没有过;唯一考得很差的一次是《中国革命史》,52分,——因为考试那天去晚了,只留第一排的座位,没法作弊。后来我在反思自己高中、大学两个阶段悬殊巨大的表现时,想起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书中记录了几个人缤纷各异的生命体验,其实无论托马斯特丽莎等人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他们始终无法摆脱家庭和少年生活带给他们的影响,或者一味沿承,或者刻意背叛。我知道,19岁那年开始,我不想做一个好孩子了。
大二时,我加入学生会,同时坚持打工,只是工作性质有些改变,为系机房的老师维修机器,同时帮老师带大专班的C语言课。再后来,我担任系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兼任文娱部长,还和几个同学创办了文学社,用打工所得翻印自己写的东西,然后在校园里发放,一方面满足表达自己的欲望,另外还想借此找个志同道合的mm,以期得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
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华为“辞职门”事件一、案例简介2008年1月1日,中国将实行新的劳动合同法。
新的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007年10月,一则《华为公司对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即将开始买断工龄》的消息传遍中国,给本来对新劳动合同法十分敏感的劳资双方投下了一颗重型炸弹。
进入十月底以后,随着各大媒体对此事的纷纷报道,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斥资十亿鼓励5100名员工主动辞职事件的各项细节也开始浮出水面。
据经过证实的报道,目前在华为连续工作满8年以上(即1999年前入职)的所有员工(包括总裁任正非)需要在2008年元旦以前上交一份千字辞职报告,向公司提出主动辞职,达成自愿离职共识后,员工统一离职五天,并在此后的六个月之内通过竞聘决定是否重新上岗,重新上岗后员工职位和薪水不变。
所有离职员工都会得到公司的相应补偿,补偿方案为“N+1”模式(N为员工在华为连续工作的年限),即经济补偿税前总额=(N+1)×员工月补偿工资标准(税前)。
月补偿工资标准不仅仅是员工的月标准工资,还包括员工上年度奖金月均摊值。
也就是说,以一位员工在华为连续工作8年,月工资2万元,年终奖6万元来算,他最终得到的补偿金额为(8+1)×(2+6/12)=22.5万元。
在办理离职手续之后,华为会为离职员工停交一个月的社保,而由员工自行交付。
而员工所持股票则依照离职前签订的协议由华为公司保留6个月,如果员工决定辞职之后不再续签合同,华为将按照股价给员工兑现成现金。
离职员工重新上岗之后,华为将废除现行的工号制度,所有工号打乱重排。
11月7日,华为方面表示,长达一个多月的“集体辞职事件”已经结束。
据透露,有100多人没有得到华为的续约。
面对华为的这一“辞职门”事件,社会上广泛认为这是为了规避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合同条款。
然而对此,华为也有它自己的解释:这样的人力资源调整是为了破除工号文化的积习,提升企业活力。
2024年华为员工辞职信
我们很多的成功,来自于敢想,敢做,就象我第一次接到问题单,根本不懂,但敢去试,敢去解决,还真的解决了;就像我们做SPES,即使没人、没技术、没积累,还有CISCO等大公司也在做,我们也敢做,敢推行,不盲目崇拜或畏惧权威,也取得了成功。当然,这不只是盲目的胆大,心大还意味着积极地关注广大的外部世界,开阔宽容的心胸接受种种新鲜事物。
五、要有方法、有套路,对问题系统思考、对解决方案有战略性的设计
在前几年的工作中,由于取得了一点成功,技术上也有了一点研究,就开始夜郎自大起来了,后来公司化重金请来了大批顾问,一开始对有些顾问还真不怎么感冒。后来几年公司规模越来越大、IT的复杂性越来越增加的情况下,逐渐理解了很多。
西方公司职业化的专家,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论、有套路,甚至于如何开一个会都有很多套路,后来我对这些套路的研究有了兴趣,自己总结出了不少套路并给部门的骨干培训和讨论。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下,很多问题已经不能就事论事来研究和解决,非常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战略性的眼光。
2024年华为员工辞职信
华为员工辞职信1
尊敬的主管领导:
本人从8月10号来公司上班4个多月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公司的营业状态也是一向表现良好态势。十分感激公司给予了我这样的机会在良好的'环境工作和学习。但由于自己专业水平有限,感觉越来越不能胜任此岗位工作。我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个性倾于内向,有时说话也不够领导中听,请领导多多包涵。其实我也一向在努力改变,变得适应环境,以便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自己一向没什么突破。提出辞职我思考了很久,期望主管不要挽留我,其实,离开是很舍不得,原因自不用说明。但是既已决定,挽留会让我最终离开的时候更为难。谢谢!最后,期望公司的业绩一如既往一路飙升!主管及各位同仁工作顺利!
华为励志故事
华为励志故事今天,提起任正非,相信没有几个国人会不知道。
他和他带领的华为,俨然是中国民族企业的标杆和学习榜样!可以说,任正非就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崛起的商界教父级人物。
简单看几个里程碑事件:1988年,任正非以21000元创办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这家公司只有6个员工。
2007年,华为凭借着125.6亿美元的收入,超过北电,一举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的身价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
2018年8月,华为研发出了麒麟980芯片,让中国有了“芯片自主权”。
2019年1月,华为发布了全球最强大的5G基带芯片,震惊全球。
迄今为止,华为已经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真正在国际舞台上用实打实技术突破封锁的500强企业,目前都还没有第二家,没有第二个人。
英国著名报刊《经济学人》这样评价华为:它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位创办华为、带领华为冲出国际的商界大佬任正非,44岁才开始了自己的艰辛创业之路。
不同于那些天才型选手,拿着一手上天给的好牌,44岁的任正非一无所有。
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南油集团除名,身负巨债,老婆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9口大家在深圳住棚屋,创办华为。
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却成就一代传奇。
这恰恰是任老板最让人敬仰,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试想,同样的境遇下,你能做得到吗?想要深刻认识任正非,我们不妨从回顾他的经历开始。
相信会有太多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1.清贫的灰色调童年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任正非家中兄妹6人,他排行老大,父亲是乡村中学教师。
据任正非回忆:“我们兄妹七人,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
”一家人生活窘迫,最困难的时候,家里经常会到处借钱度饥荒,但是常常走了好几家也未必能借到。
华为7年老员工离职感言
华为7年老员工离职感言华为7年老员工离职感言:别把领导当回事!职场那些事儿我有话说我在华为已经第7个年头了,说实在的我很感谢公司!首先这里的收入很不错,比我知道的大部分公司要高出一大截;其次个人感觉还是公平的,长期看(3-5年吧)雷锋是不吃亏的,而且屌丝没有关系只要自己肯努力也会有出头之日;然后在公司学到了很多,个人最喜欢公司把经验作为流程或者模板固化下来,让员工思考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点什么:自己不是愤青也不好指点江山,只是个普通的奋斗者,让我写一段离职前的豪言壮语也写不出来;也不是一个很老的员工,让我小道八卦的跟大家扒公司历史和传奇英雄人物事迹我也不知道;也不是什么领导,让我透露职级收入搬不搬东莞什么的我也无能为力……但是什么都不写总觉得少点什么。
最后决定把这几年工作感到的一点建议跟大家分享一下,肯定有不当之处,大家也不用找我辩驳了,仅供参考吧,不当之处就当一乐。
TO新员工1、摆正自己心态,甘做一个普通的螺丝钉,在现在情况下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成为公司宣传的那种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的。
入职的时候公司都在讲英雄主义,讲曾经的男哥,现在的某EMT成员、某地总等大佬的传奇故事,激发你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觉得自己也一定会成为他们那样的英雄,叱咤风云不几年便功成名就……如果你有了这个想法后面可能会觉得落差很大,现在那种英雄已经很少了,工作已经流程化了,大部分人是在做着琐碎的工作,而且还受到各方的牵制(流程、部门墙等),项目成功了也不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所以个人觉得在入职的时候就摆正自己的心态很重要,不要入职不久就失落的想离职。
不是说你一定要加班,但是你天天来的比领导还晚很多,走的比领导还早就不好意思了吧,你的做事情的效率不一定比你领导高,你天天这个状态只会让领导觉得你工作不饱满。
5、别把领导看的太重。
很多新员工看见领导都不敢说话,难道你还让领导求着跟你说话?不要把领导看的太重,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尊重领导,个人认为较好的关系是能跟直接主管称兄道弟开玩笑,能给3级或者2级部门主管经常汇报工作。
华为离职高级副总裁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
华为离职高级副总裁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
职信.txt
华为离职高级副总裁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
尊敬的任正非先生:
您好!我希望这封信能够带给您一些理解和思考。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辞去在华为公司的高级副总裁职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与华为共同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参与了公司重要的项目和决策。
我对华为的价值观和追求一直持有高度认同,感激您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对于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而言,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来追求新的机会和挑战。
我渴望尝试不同的角色和领域,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视野。
我相信,在华为的工作经历将为我接下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决定离开华为并非出于任何对公司的不满或不信任,而是出于对个人成长的渴望。
华为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对其未来充满信
心。
我将始终感激您的指导和激励,以及与华为团队共同创造的美好回忆。
我将全力以赴完成当前手头上的工作,并确保平稳过渡。
请放心,我会尽力为华为做出贡献,以保持对公司的忠诚和尊重。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您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很荣幸能在华为工作这段时间,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事和领导。
我衷心祝愿华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敬祝好运!
徐家骏。
一个华为人辞职创业后的14个反思
一个华为人辞职创业后的14个反思作者是一个在华为工作 6 年的华为人,2 年前,抱着做大事业的愿景,作者与几个朋友离开华为,希望能闯出一个路子来创业。
时隔两年,笔者的创业经历就像是一出狗血剧,各种电视剧里的经典桥段都发生在他身上。
笔者将两年来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反思汇总为以下14 点,希望能给有志创业或者正在创业中的朋友们一些启发。
1、不要把创业代替就业我这两年,感觉到周围的朋友,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华为朋友们,开始了创业的想法。
其实,适合创业的人应该并不多,他们大多数并不是有个好路子或者好前景,才去创业,恰恰相反,是在公司不顺,想创业。
这个是大问题。
一年前,在我创业最艰难的时刻,有个朋友,从华为跳出来后在上海一个公司在代表处主任,给我电话说想创业,我问为啥,他说:“太受气了!”“你是主任还受气,你有没有想过创业后受不受气?”我也了解他,我说,等你出次差就花接近一万元的时候,就知道心疼了。
2、要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创业的人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打了鸡血,大家的情绪高亢,信心百足,仿佛发财在即,觉得1 年内收支平衡,以后就是数钱了。
都没想到的是,困难就在眼前出现了:公司现金不够了。
很简单,大家都没有自己开过公司,估计都乐观。
创业的团队要做好在2 年内哪怕一分不挣,也不会丝毫影响心情和家庭生活的准备。
我有个技术出身的朋友也出来创业了,把自己在研发的几年积累都拿出来买了点设备,就没剩啥了。
做个小软件,没人买。
开始的9 个月都乐观,后来,就着急了。
创业以后,可没人往卡上打工资啊。
3、市场调研是成功前提,没有准确的调研就是失败开始创业时,市场很大。
创业以后,市场很小。
我们对市场大小的估计都是自己的判断,来自不踏实的调研。
市场调研不是用百度和谷歌去搜索,不是IDC 报告。
做行业调研,是从销售进展的角度,从签合同的角度,一步一步推演出来的。
4、团队重要,好团队卖面条至少能挣钱,差团队在黄金面前先打起来之前看余世维的培训,他第一条说:要学会和合伙人王佐断臂。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风波
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风波距我国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国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企业解约潮,有些企业一次性解除数百人的劳动合同,甚至有公司因为《劳动合同法》即将生效而关闭企业的现象。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IT行业的知名企业,也加入到这场特殊的博弈游戏中,演绎了一场“辞职门”风波。
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8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在深圳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
当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
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
孤注一掷的做法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
由于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C&C08交换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公司创立之初确立的这个自主研制技术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成为华为日后傲视同业的一大资本。
然而在当时,国际电信巨头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国,盘踞在各个省市多年,华为要与这些拥有雄厚财力、先进技术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击石。
熟读毛泽东著作的任正非,选择了一条后来被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华为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
电信设备制造是对售后服务要求很高的行业,售后服务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当时,国际电信巨头的分支机构最多只设立到省会城市以及沿海的重点城市,对于广大农村市场无暇顾及,而这正是华为这样的本土企业的优势所在。
另外,由于农村市场购买力有限,即使国外产品大幅降价,也与农村市场的要求有段距离,因此,国际电信巨头基本上放弃了农村市场。
华为当时的这一销售策略不仅使华为避免了被国际电信巨头扼杀,更让华为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支精良的营销队伍,成长起来一个研发团队,积蓄了打城市战的资本。
在华为干了十二年的老员工被离职了:合同到期不续签,焉知祸福
在华为⼲了⼗⼆年的⽼员⼯被离职了:合同到期不续签,焉知祸福⼀名在华为⼲了12年的⽼员⼯被离职了,所谓被离职是指其合同已经到期,公司决定不再续签,因此得⾛⼈。
据了解,华为员⼯的合同四年⼀签,每个服务期是四年,按照这名华为⽼员⼯的说法,其在华为⼲了12年,也就意味着服务了三个阶段。
如下就是其在华为公司论坛上的离职全⽂感慨。
2005年研究⽣毕业⼊职,考评有A也有B;做过⼏年基层⼩主管,发现⾃⼰还是不适合管理这条路,⼯作期间,完成结婚、买房、⽣⼩孩等关键事件。
2015年年底⽣病,细针穿刺结果不好,我甚⾄⼀度想过如何给亲⼈写遗书;2016年初⼿术,最终的⽯蜡检查结果不是最糟糕的那种;⾮常感谢遇到的所有医护⼈员,让我在最⿊暗的⽇⼦⾥发现⽣活中的亮光。
由于病灶位置的特殊性,术后留下⼀些后遗症,但我仍感激⽼天的善待。
⼯作⽅⾯暂⽆特别安排。
虽然⽼公安慰我说他⼀个⼈也可以养活我们三,我还是更喜欢独⽴⼀点的⼥性。
个⼈⾓⾊⽅⾯,想微调⼀下,会花更多时间和精⼒做好我作为妈妈、⼥⼉和妻⼦的⾓⾊。
⽐如,去幼⼉园接送⼉⼦、多听他聊和同学的趣事;陪⽗母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为家⼈做上⼏道菜、把阳台的花草好好打理⼀下。
对公司,此时此刻,只想说:过去,⽆怨、⽆念;将来,愿你好、我也好。
对于这名华为⽼员⼯的被离职,其他同事如此评论:公司不是家,同时也不能这样抛弃遇到这样的挫折的奋⽃者,希望你飞得更⾼;楼主已经是很幸运的了,这么早来到深圳,成为⽼华为⼈,有股票,有分红,买房时房价还低。
像我们这些读太多书的⼈,已经错过最好时机,⼀辈⼦买不起深圳的房⼦。
读书真的⽆⽤。
我很后悔;⼯作12年还可以了,⾝体为重吧,就当是弥补以前在家的时间,给⾃⼰放个长假,或许有其他机会可以再出来。
我在华为做销售的日子-培训完离职
当时华为本科生试用期工资是4K/M,研究生5k,博士6k。此外,华为没有养老保险,于我来说,只是每个月额外发4k*15%=600的工资作为养老保险,此外,饭卡每个月都有800入账,不管是否用,钱存在华为银行,可以取出,但要交20%的税。
应届生进去之后,首先要到一个地方军训,大约是两三周吧,然后开始企业文化培训,大约也是两三周吧,大都是灌输些华为的文化,让你们无怨无悔的工作。然后到一个工厂里做技术方面的培训,主要是上课和实验,分成一班一班的,成天没事就折腾交换机玩。华为对销售的技术背景很重视,其实,这也是他们销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技术背景强的销售更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
一起小聚和腐败。在奔波的过程中其实算是很无聊的,基本上都单打独斗(其实每个市都会有销售的办事处,可是我们用服和销售井水不犯河水,很少来往,但工作配合得还不错,电话联系就是了),除了在用户那就是在宾馆,或者是在宾馆去用户那里的路上。当时,对于工程服务的最深刻印象就是熬夜,割接要熬夜,升级要熬夜,半夜回到宾馆是经常,而且也很正常的事情,平时呆得最多的就是南平。这种生活,大约持续了两个月。
课余时间,我们有很多活动,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天下课的时候打乒乓球的场景,或者是另一个晚上,深夜跑到罗湖的一个酒吧闹到天亮,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一个月的课后,就进入了展厅实习的阶段,时间大约是1个月,在这里,我们要在华为的展厅为到访的客户介绍公司和产品(后来离开华为之后,和华为竞争的时候,才发现,华为这招绝对是撒手锏。
在深圳这个城市,满大街都是有钱人,或者一个个戴着硕大的项链和戒指,或者一个个穿着似乎有些破旧的人钻进一辆辆当时最顶级的奔驰S320,只有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的我们,像是一群城市里的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曾留下一丝痕迹。
张孝清告别华为的文章
张孝清告别华为的文章离开华为了!离开了属于自己初恋了5年的公司!由于有同学02年跳到港湾,现在王者归来,待遇让我望尘莫及,以至于让我对华为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触发了我的离职。
我离职时的月工资是8.5K,股票9.1万股,06年奖金72K,离职前原先定岗为16级,职位PM。
离职前总监和我谈过很多次,尤其是港湾的看法,还帮我争取定岗为17级,但是当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恋人失去了信任那什么都是无用的。
目前在某外企任软件经理,合同年薪40万(税前),外加部分股票分红。
我简单介绍自己的经历,主要是想在华为这一段记忆能放到论坛上和大家共享。
2001年刚经历了西安的第一场雪,坐飞机来深圳报到,这是我第一次坐上飞机。
第一次住进百草园的单人间,住惯了八人宿舍的我,第一夜竟然失眠。
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的!大队培训完,到了蛇口,到某新产品的SRS 的写作,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只有华为才会给新员工写产品的需求分析吧。
而且当时气氛很好,研究部经理还在编码,真正的工程师文化,不象现在了。
6月的某一天,熬了一个通宵搞定了一个中断复位的问题,第二天得到了研究部经理的公开表扬,一时间感觉自己太牛了。
8月转正时考评得了A,薪水涨到了6000元。
9月份来了一名女硕士,年纪比我大四岁,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很可爱。
每天都骑自行车陪她上班。
大家都没有表白,大家彼此都应该有点意思。
大家吃饭经常替对方刷卡。
当我将这意思向表姐、朋友征求意见的时候,得到的都是反对的意见,原因只有一个,年纪太大。
后来在一次吵架中,不成熟的我找个由头OVER了这一段恋情,不久她也离职了,再也没有联系了。
2002年是华为的冬天,员工却是过得很惬意的,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
世界杯集体放假看中国队的比赛,虽然中国队一如既往死得很惨。
年中后搬到了培训中心的地下室,除了到研发技术论坛狂侃,晚上回家打CS。
这个冬天很冷,奖金是K级的,股票也是K级的(1K股),一年我都没有加薪。
2003年本来也是很平淡的,奖金也没有过万。
华为员工的奋斗故事
华为员工的奋斗故事华为,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一面旗帜,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背后无数员工的辛勤付出和奋斗精神。
本文将讲述华为员工的奋斗故事,分享他们在追求卓越、团队合作、成长路径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一、华为公司简介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为核心的全球领先企业。
公司业务涵盖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终端等众多领域,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创新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二、华为员工的奋斗精神1.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华为员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追求技术上的卓越。
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团队合作,共同成长华为员工注重团队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他们积极参与跨部门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
3.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各种困难挑战,华为员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迎难而上,勇于创新,为公司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华为员工的成长路径1.专业技能提升华为公司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提升,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和实践机会,帮助员工在专业领域不断成长。
2.跨部门交流与合作华为鼓励员工进行跨部门交流与合作,以便了解公司业务的全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
3.国际业务拓展华为员工积极参与国际业务拓展,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四、华为公司对员工的关爱与支持1.良好的企业文化华为公司秉持“客户第一,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为员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氛围。
2.丰富的员工福利华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福利,如员工宿舍、食堂、健身房等生活设施,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够享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
3.完善的培训与发展体系华为设有完善的培训和发展体系,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助力员工实现个人和事业的全面发展。
简短的离职感言(精选13篇)
简短的离职感言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收获不一样的感想和体会,如此便可将其记录在感言中。
应该怎么写感言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短的离职感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短的离职感言篇1到这个月的24日,我来财富管理业务部即将整一年。
不到一年里,我收获了很多。
从大学毕业的一个乳臭未干的白板,成长到今天能够带新人班做基础的培训;从一个对社会完全没有意识的象牙塔里的学生,到今天能够洞悉这社会中的是是非非。
我能够成长到今天,一切的转变都要感谢财富这个部门。
是财富,让我踏入社会,体味到什么是职场,什么叫业务部门。
这里面第一个要感谢的是于士千总,正如王宁所说,他是一个非常擅长培训的领导。
直到今天于总的经典话语依旧不绝于耳畔。
“说话要大声、见人要微笑、逢人说好话”,“以终为始、要事第一”,“永远坚持做你擅长的,做你能掌控的。
”当我在做事儿时,这一句句话语不断地提醒着我,做事做人的智慧。
他还指导我怎么去与同事相处,怎么通过做事情来结交人,我想我能够有今天,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于士千总。
接下来要感谢的应该是金凤姐和谢金姐。
两个姐姐性格迥异,在不同方面教会我做人处事的道理。
其中一个教会怎么积极地对待生活,发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讲师的台风与表达的艺术。
而另一个出了产品基本知识外,教会了忠诚,时刻警觉地对待工作的态度并且直到此刻她人格的魅力依旧吸引着我。
还有各位一线伙伴们。
每个人都像一本书,让我从每个人身上汲取到不同的养分。
当然,还要感谢于虹总。
于总第一天来到部门的讲话让我震撼,于总大的格局观让我觉得这个部门重新点燃了希望。
当然于虹总也让我认识到了身上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从业不到一年的我,职业度和专业度都尚需沉淀,也很遗憾在这里帮不上于总把的银保业务坚持做下去。
在财富这一年,我究竟学到了什么?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寿险功用意义么?是产品本身么?都不是。
其实就是职场人的处事方式。
其实这一年里,道理没少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华为人自述九年工作经历:你所不知道的华为往事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确实,在我一生不多的选择中,1993年决定进入华为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它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在华为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先在《华为人》报上登出,后来被收录在《华为文摘>,并成为新员工培训的资料.这篇文章是我当时发自肺腑的声音:我确实是在华为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有在华为工作的那九年经历,我的人生足矣!我是1993年春节后进入华为的,那一年正是华为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开发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时候.那时候,华为每天都派车到人才中心拉人回来面试.现在华为的很多高级干部都是那一批来的:李一男,费敏,洪天峰,徐直军,郑树生……我刚到华为的职务是软件高级工程师,从事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几个月后担任万门机的软件项目经理.在万门机开发完成后,任交换机业务部付总工程师.在1995年,华为开始大力发展交换业务部以外的业务,成立了新业务部,包含会议电视,传输,数据通讯等新业务,我任总工程师,负责数据通信业务.在1995年底,华为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研究所,主要负责数据通信产品的开发.我就自然地被派往北京.1996年,我到北京,任北京研究所所长.在北京一直待到2000年.这期间担任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监,中央研究部常务副总裁,公司执行副总裁.2001年回公司后,担任对外合作部部长.不知不觉离开华为已经8年了.这些年始终没有忘记华为,在华为的那些岁月,那些奋斗的日子总是沥沥在目.我想在这里把我的记忆写下来到华为面试年轻的时候都不信命。
但经历了很多事情后,越来越相信命运这个东西。
如果不是命运,很难解释我当时为什么会去华为,后来为什么又离开华为。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完本科,硕士,和导师一起创办了交大计算机网络研究所。
我们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人。
当时参加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军用数据网”的研发以及上海市公共数据网的建设。
我已经可以看到我的未来:副教授,教授,计算机网络的专家,在导师退休后,成为网络研究所的所长。
但在交大当了8年老师,突然厌倦了。
毫不犹疑地丢掉铁饭碗,加入了当时随时都会破产的华为公司。
我在华为工作了8年后,已经进入公司高层,每年有上百万的收入,还持有公司3百多万的股票。
但我还是令人难以理解的离开了华为。
我现在都想不明白我当初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并且那么义无返顾。
这大概就是我的命运吧。
当我决定离开学校,去深圳闯一闯的时候,我在图书馆查阅《深圳特区报》,在那里看到了华为的招聘广告,是招聘开发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工程师。
我看和我的专业相近,就投了简历。
但没收到回信。
等到春节后,我回家探亲,顺便到深圳看一看。
一到深圳,买了一份《深圳特区报》,又看到华为的招聘广告,我就直接找到华为去了。
当时华为在南山深意工业大厦五楼。
从深圳市区坐中巴到那里要一个多小时。
那时没人字的“华为”。
远远看上去,一不小心会看成“华鸟”。
后来,我们经常打趣说,我们是华鸟公司的。
一上到五楼,迎面看到的是一面墙,上面是张爱萍将军的题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据说当时华为主管财务的副总朱奔和张爱萍有亲戚关系,所以有这个题字。
听说我是来面试开发的,门卫把我领到开发经理室。
当时经理室里坐着两个个人,一个是任育胜,一个常容新。
一聊,才知道,任育胜还是我的交大学生,从上海邮电一所跳过来的,他已经是用户交换机的硬件经理了。
他非常热心,去叫来局用交换机的软件项目经理李仪来面试我。
李仪看了我的简历后,简单地问了我几个问题,主要是编过多少代码等等,就走了。
估计是觉得我不满意了。
我后来问李仪,对我哪里不满意,他说没印象了。
任育胜又帮我找来另外一个人来面试我。
这次来的人看上去就像个小孩。
他就是李一男。
这时的李一男正在华为实习,郑宝用让他负责万门机的方案设计。
他看到我简历中做过X.25协议,Intel Multibus等的开发,和他在设计万门机的方案有关,所以他对我感兴趣。
他带我去总工办,见了郑宝用。
郑总跟我说了一番话,令我记忆深刻,我后来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也经常跟他们说这番话。
郑总说:“我们公司是没有任何背景的,一切都靠自己奋斗。
在这里工作,不需要拍马屁,拉关系,只要你好好干,公司就会给你回报”。
我这个人最不善于去和领导搞关系了。
所以郑总的一番话让我决定选择这个公司。
入华为回到学校后,我马上办理了离职手续,把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就准备去华为上班了。
那时候我对华为的了解除了知道是搞程控交换机开发的以外,其他的如公司的运营情况,待遇,发展前景等都一无所知。
就这样把发展稳定的教师职位丢掉,令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感到不解。
1993年2月27日,我带着一箱行李,来到了深圳,身上只有500元,连回上海的飞机票钱都不够了。
我做梦都没想到,八年多后,我离开华为时会有上千万的身家。
这时候华为有200多人,总部在南山深意工业大厦,在西乡还有一个工厂。
开发部的负责人是总工郑宝用。
开发部下面有三个部门:模拟交换部,数字交换部和通信电源部。
模拟交换部的负责人是徐文伟,数字交换业务部的负责人是曹贻安。
这两个部门下面都有用户交换机和局用交换局项目组。
我的第一个职位是数字交换部局用交换机项目组的高级软件工程师。
那时华为新招人员的工资标准是本科1000,硕士1500,博士2000,特招人员除外。
我在学校的工资是400多元。
我在华为2月份的工资是1500元,但我二月份只上了一天班,结果还拿到了半个月的工资。
第二个月,我的工资就涨到了2600元。
那时候,令我激动的是,每个月工资都会上涨,到年底时,工资已经涨到6000元。
不过,这些工资并没有拿到手,每个月只能拿到一半的现金,另一半只是记在帐上。
领工资的时候,也没有工资单,大家在财务部门前排队领工资。
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工资额,可以自己拿笔记一下,然后领走一半的工资。
后来任正非跟我们聊天时,说:“我们现在就像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拿了老百姓的粮食没钱给,只有留下一张白条,等革命胜利后再偿还”。
这些帐上的工资后来变成了华为的股份,最后都得到了回报。
任总实现了他的诺言。
我在华为看到的第一份产品宣传资料,是一本红皮的资料。
可能是因为代理香港产品的缘故,那时华为的资料都是繁体字的。
这份资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点。
一个是封底上的一我对华为第一印象最好的是食堂。
那时候到食堂吃饭不用先付钱,也没有工卡,大家打完饭菜,在食堂师傅那里报个工号就可以了。
食堂的饭菜非常丰富可口,比在学校时吃的要好多了。
我第一次见任总就是在食堂里。
当时我们正在排队打饭,就看到一个微胖的中年人站在队伍旁边,一边看做大家打饭,我看那个人头发乱乱的,脸上胡子拉碴,身上穿的衣服皱巴巴的,我以为他是食堂做饭的师傅,所以也没怎么理会。
过两天开会,才知道这个人是任正非,华为的老板我来之前的华为到华为一段时间后,通过与一些老员工聊天,了解了很多华为的过去。
任正非是学习建筑专业的。
转业前是铁道兵某研究所的副所长。
八十年代初,解放军大裁军,任正非从部队转业。
由于他太太在深圳南油集团任工会主席,所以他随太太转到深圳,在南油集团下面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
但不久,在做一笔生意的时候,被别人骗了,有两百多万货款收不回来。
他被公司开除了。
没办法,在1988年和几个人合伙,每人2万元,在南油新村一个居民楼里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这套房子后来卖给华为的一个老员工杨明骏)。
公司虽然名为技术公司,但开始做的都是贸易的生意。
也没什么方向,什么赚钱做什么,还卖过减肥药。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辽宁省农话处的一位处长介绍,开始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户交换机产品(就是单位里转分机的PBX)。
开始走上销售电信设备的道路。
经过几年的销售,华为建立了一定的销售网络。
这时任正非开始考虑做自己的产品,但华为没有任何技术力量,于是他和清华大学的一个教授签定了合作开发用户交换机的协议。
那位教授派了他的一个博士生来华为开发。
那个学生就是郑宝用。
郑宝用是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的本科和硕士,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刚考上清华大学博士没多久。
郑宝用来华为后,成为华为开发的领军人物,就再也不回清华大学了,博士学位也不要了。
郑宝用为人随和,性格直率,大家都称他为“阿宝”。
在郑总的带领下,华为开发出了自己的用户交换机HJD48(模拟交换机),并利用已经建立的销售网络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
但任总并没有止步于此,在1992年做出开发局用交换机的决策。
这是华为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这意味着华为正式进入电信设备供应商的行列。
因为用户交换机的客户是各种各样的单位,和电信局关系不大。
而局用交换机的用户就是各级的电信局。
但华为在开始开发局用交换机时,却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开发模拟局用交换机JK1000。
当时数字交换机的技术已经成熟,模拟交换技术处于淘汰的边缘。
华为肯定是根据当时的本身的技术能力,决定开发模拟局用交换机。
如果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话,华为很快会被淘汰。
所幸这时出现了一个人物—曹贻安。
曹原来是生产线的一名工人,没有文凭。
他多次向任总进言,力主开发数字交换机。
任总被他打动,在模拟交换机交换机还在开发的时候,同时开始了数字交换机的开发。
曹贻安也因此从一名工人升为开发部付总工,数字交换机部的负责人。
这是华为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一个例子。
不过毕竟技术能力有限,在我来华为几个月后,曹的位置被毛生江代替。
曹也逐步淡出华为人的视野。
后来的华为人很少有人知道他。
我后来几次出差的时候碰到他,他都是背着高尔夫球杆。
还有一次就是他可能经常发牢骚,被任总狠批了一通,写了一份检讨,任总批示给公司中高层干部传阅。
后来,在谈及华为的创业时,任总多次说道:“当时我们不懂事,误上了电信设备这条贼船,现在想下都下不来了”。
看到华为发展得这么好,也许会觉得他这句话有些娇情。
但华为一路走来,任总受了多少磨难只有他知道。
C&C08华为的数字交换机在开发的过程中用过几个名字。
在交换机开发快结束,即将出去开局之前,在全公司征集名字,最终采用了C&C08这个名字。
C&C有两个含义:一是 Country&City (农村&城市),表达了华为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渴望;二是 Computer&Communication(计算机&通信),数字程控交换机就是计算机和通信的组合。
C&C的格式是模拟当时电信业的老大AT&T 而来的。
至于08没什么具体的含义,只是讨个吉利。
当时国内自主研发的数字交换机中,最牛的是巨龙集团的交换机。
它的交换机命名为04交换机。
结果几年后,04机就死掉了,而华为的08机却大发了。
你可以不用迷信数字,但冥冥之中,数字却决定了你的命运。
C&C08对华为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它是华为后来发展的基石。
华为后来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