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监察制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共37页)
2.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 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 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 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3.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 ;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 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 1.世官制: • 时间: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 世官制”逐步走向衰亡,以广泛选贤任能的 官史“选任制”逐步确立,到战国中后期, “选任制”基本确立。 • 含义:“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 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 度。就其所任而言,世官并不等于世职,并 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担任某一固定官职,就 其主体而言,世族是世官的基础,只要一个 世家大族不倒,其成员就随时可能有出任重 要官职。
士族: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有着多方面 的历史内涵,缺乏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 成完整意义上的士族。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 社会体系:因祖宗显贵而据一方几百至千余 年的德望乡梓的世家士族。 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 门。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中国、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度、科举制 2.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演变 3.外戚、宦官和权臣专权
• 典型例题 1.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 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 制,这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完善监察制度
• 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汲取经验,完善现代监察制度
• 建立完善的监察机构,明确监察职责和权限
严格监察官员选拔
• 选拔监察官员时,注重品德和才干,确保监察官员的素质
• 建立完善的监察官员选拔制度,选拔贤能官员担任监察职务
05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原因
监察制度的权力制衡作用有限
封建政治体制的制约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研究
DOCS
0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时期的监察制度雏形
01
西周时期的监察制度
• 设立了御史这一职位,负责监察诸侯国的行为
• 实行了巡行制度,定期对诸侯国进行巡查
• 建立了谏官制度,鼓励官员谏言,纠正君主的错误
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维护封建秩序
制约权力滥用
• 监察制度有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秩序,确保国家机
• 监察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器正常运转
• 监察制度有助于制约皇权,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 监察制度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防止地方割据和叛乱
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维护社会秩序
• 监察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活动
• 在封建政治体制下,监察制度的权力制衡作用受到限制
• 监察制度无法完全制约皇权,维护政治稳定的作用有限
监察官员的道德风险
• 监察官员也存在道德风险,可能滥用监察权力
• 监察制度的权力制衡作用受到监察官员道德风险的制约
监察官员的道德风险
监察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制度不完善
监察官员的地位和权力缺乏制约
监察制度课件
4. 傅绍良. 唐代谏议制度与文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5.张显清,林金树等. 明代政治史.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7.3.1 检核簿册法
❖ 古代各级政府部门在年终时汇集各种政务情 况,制成簿册,逐级呈报审查,上级核对簿 书,因此鉴定下级是否完成规定的任务。监 察人员也经常到各级政府部门去“督促文书”
❖ 缺陷:将宗法意识和官僚政治内容放在重要 位置,监察人员易于专门寻找错字和避讳字, 使监察流为形式,难以抑制工作中的腐败
❖ 对下监督弹劾的范围十分广泛,有些朝廷还 有意识地赋予监察官以“风闻奏事”的权力, 赋予监察人员一定特权,旨在消除各种威胁 政权的潜在因素,打击一切可能违反统治意 图和异己的言行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7.2.3 对左右的牵制监督
❖ 历代一直坚持左右牵制监督的设官原则
❖ 在权责规定上,主官的权责规定具体,佐贰 官的权责规定则含糊不清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7.3.2 举劾案章法
❖ 监察人员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朝章礼法的人 和事,称之为“案章”;对违法乱纪的人进 行弹劾,称之为“举劾”
❖ 缺陷:监察人员常是虎头蛇尾,避重就轻; 加上有些君主和权贵常常示意监察人员运用 举劾权来制造舆论,打击政敌;有些监察人 员也利用职权,卷入门户派系之争,乃至诬 陷坑害,制造混乱
7.3.7 密奏传呈法
❖ 密奏传呈是通过特殊渠道将奏报的内容直接 送呈君主,由君主亲阅,再朱批处理,并不 通过各级军政部门,拥有最大的权威
❖ 君主利用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亲自操纵他 们,使他们互相监督和牵制
❖ 雍正完善的密折制度,将连坐告密、牵制监 督、密查侦缉、遣吏遁行等监察方法融为一 体,是君主极端专制的产物
5.张显清,林金树等. 明代政治史.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7.3.1 检核簿册法
❖ 古代各级政府部门在年终时汇集各种政务情 况,制成簿册,逐级呈报审查,上级核对簿 书,因此鉴定下级是否完成规定的任务。监 察人员也经常到各级政府部门去“督促文书”
❖ 缺陷:将宗法意识和官僚政治内容放在重要 位置,监察人员易于专门寻找错字和避讳字, 使监察流为形式,难以抑制工作中的腐败
❖ 对下监督弹劾的范围十分广泛,有些朝廷还 有意识地赋予监察官以“风闻奏事”的权力, 赋予监察人员一定特权,旨在消除各种威胁 政权的潜在因素,打击一切可能违反统治意 图和异己的言行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7.2.3 对左右的牵制监督
❖ 历代一直坚持左右牵制监督的设官原则
❖ 在权责规定上,主官的权责规定具体,佐贰 官的权责规定则含糊不清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7.3.2 举劾案章法
❖ 监察人员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朝章礼法的人 和事,称之为“案章”;对违法乱纪的人进 行弹劾,称之为“举劾”
❖ 缺陷:监察人员常是虎头蛇尾,避重就轻; 加上有些君主和权贵常常示意监察人员运用 举劾权来制造舆论,打击政敌;有些监察人 员也利用职权,卷入门户派系之争,乃至诬 陷坑害,制造混乱
7.3.7 密奏传呈法
❖ 密奏传呈是通过特殊渠道将奏报的内容直接 送呈君主,由君主亲阅,再朱批处理,并不 通过各级军政部门,拥有最大的权威
❖ 君主利用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亲自操纵他 们,使他们互相监督和牵制
❖ 雍正完善的密折制度,将连坐告密、牵制监 督、密查侦缉、遣吏遁行等监察方法融为一 体,是君主极端专制的产物
宋朝监察制度
保任制度
神宗罢荐举,惟举御史法不废。帝乃令悉 除旧法,一委中丞举之,而稍略其资格。 宣仁太后听政,诏范纯仁为谏议大夫。诏 尚书、侍郎、给舍、谏议、中丞、待制各 举谏官二员;纯仁改除天章阁待制,祖禹 为著作佐郎。后又命司谏、正言、殿中侍 御史、监察御史,并用升朝官通判资序。
保任制度
元祐六年,诏御史中丞举殿中侍御史二员, 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同举监察御史二员, 给事中亦举二员。诏中丞更举监察御史二 员。八年,侍御史杨畏言:"风宪之任,人 主寄耳目焉。御史进用,宰执不得预,顾 令两省属官举之,非是。"遂寝前命。
谏院
右散骑常侍 右谏议大夫 右司谏 右正言 与门下省同,但左属门下,右属中书,皆 附两省班籍,通谓之两省官。元丰既新官 制,职事官未有不经除授者,惟御史大夫、 左右散骑常侍,始终未尝一除人。盖两官 为台谏之长,无有启之者。中兴初,诏谏 院不隶两省。绍兴二年,诏并依旧赴三省 元置局处。淳熙十五年,用林栗言,置左 右补阙、拾遗,专任谏正,不任纠劾之事。 逾年减罢。法司令史、书令史、守当官各 一人,守阙守当官三人,乾道六年减二人。
保任制度
宋哲宗元祐初,左司谏王岩叟言:"自罢辟 举而用选格,可以见功过而不可以见人材, 中外病之。"遂复内外举官法。 司马光为相,奏曰:"朝廷执政惟八九人, 若非交旧,无以知其行能。不惟涉徇私之 嫌,兼所取至狭,岂足以尽天下之贤才? 若采访毁誉,则情伪万端。与其听游谈之 言,曷若使之结罪保举?故臣奏设十科以 举士,其'公正聪明可备监司',诚知请属挟 私所不能无,但有不如所举,谴责无所宽 宥,则不敢妄举矣。"诏皆从之。
御史台
检法一人,掌检详法律。主簿一人,掌受 事发辰,勾稽簿书。
高考复习: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PPT课件
察举制 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八股取士
选官标准 说明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才学
重视科举 选官过冗
禁锢思想的工具
监察与谏议
目 的
为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地 位 官员监察制度
的确立,成为中华帝 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 要方面;
朝 代
监察制度
秦
汉
隋 唐
宋
明 清
谏议制度
监察
秦 御史大夫
2.来历 隋文帝时,行分科举人;
3.创立
隋炀帝时5,89设年进,士隋科文,帝以统试一策中取国士后;,废 4.完善 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唐代将以选后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唐
科举制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 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 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唐朝更加详备,更加完
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代
皇权 相权 三公九卿
汉武帝 东汉 魏晋 隋唐 北宋 元 明 清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郡县制
选官 制度
军功授 爵制
监察 制度
御史 大夫
谏议 制度
•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
17、不明白,别人都说痛苦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可它在我心里,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悄悄袭上心头,不断的蔓延,不断的重复。
•
18、触摸不到的幸福,再努力也是徒劳。
选官标准 说明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才学
重视科举 选官过冗
禁锢思想的工具
监察与谏议
目 的
为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地 位 官员监察制度
的确立,成为中华帝 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 要方面;
朝 代
监察制度
秦
汉
隋 唐
宋
明 清
谏议制度
监察
秦 御史大夫
2.来历 隋文帝时,行分科举人;
3.创立
隋炀帝时5,89设年进,士隋科文,帝以统试一策中取国士后;,废 4.完善 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唐代将以选后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唐
科举制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 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 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唐朝更加详备,更加完
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代
皇权 相权 三公九卿
汉武帝 东汉 魏晋 隋唐 北宋 元 明 清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郡县制
选官 制度
军功授 爵制
监察 制度
御史 大夫
谏议 制度
•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
17、不明白,别人都说痛苦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可它在我心里,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悄悄袭上心头,不断的蔓延,不断的重复。
•
18、触摸不到的幸福,再努力也是徒劳。
第七讲 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中央承唐制设御史台辖三院
宋朝
地方:通判 通司:转运司
元朝
御史台 江南和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肃政廉访司 22道监察区
特色:首开“台谏合一”先河; 元朝形成全国范围的垂直监察网络。
三、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6、明清——高度完备
明朝
都察院
13道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司 六科给事中
巡按地方者为巡按御史
另外:设立 厂卫制度 (目的是镇 压人民和监 视官吏)
第二,监察的权威来自皇权,御史行1使、职不权能需从以根皇本权上为约后束盾皇帝。的
如:包公的“势剑金牌权”力和杜绝官僚腐败和低
第三,御史监察弹劾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效皇现帝象。。
(利(2于3))皇同异历权构化代的性性监强——察化——制。强监度如化察的:皇权变乌权力化台政的,诗治失新案的控的。需运要行机2、制的建无的剥内法建削在解立制矛决的度盾封必,总建然挽原王灭救则朝亡不就固的了是有命封有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 还从宽大保廉隅。
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特点
1、监察权地位高,体制日趋健全; 2、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监察; 3、强化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 4、重视监察官吏的选拔、考核; 5、重奖重罚; 6、监察权来自皇帝,皇帝有最高监察权; 7、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
统治的重要手段; 8、监察制度是国家权力的调节、平衡器。
晋 系统 御史中丞
南
督运御史
北
巡御史
朝
谏官 系统
门下省或集书省
特色:形成中央监察机构的初步统一 谏官系统开始系统、规范化。
隋唐——成熟阶段
御史台
特色
隋朝
司隶台
谒者台 御史台
台院 殿院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国务院直属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监察部与中共中央 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 署办公,机构列入国务 院序列,编制列入中共 中央直属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 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六部分设给事中
清朝沿袭明代设监察院,左都御史、 左副都御史为监察院长官,右都御史、 右副都御史则为总督、巡抚的加衔。 清雍正元年将六科并入都察院,科道 合一,封建监察机构达到空前统一。
2.监察官员的职权
弹劾权。它是指弹劾群僚结党营私,贪污渎职等非法行为。 谏诤权。这是古代谏官的主要职权,古代谏官主要有散骑 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等。 司法权。这里的司法权,包括司法监察权和司法审判权, 前者自秦汉御史就有这种权力,而后者到南朝陈时始有之, 陈时建立朝廷重官会审制度,御史中丞也参与司法审判。 后为唐所继承,唐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刑部、大理寺和 御史台三者共同审理案件,称“三司推事”,到清时,除 沿用“三司”制外,如遇重大案件,则实行九卿会审制, 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部和通 政司的官员共同审理。可以说古代御史既是监察官又是司 法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国务院直属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监察部与中共中央 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 署办公,机构列入国务 院序列,编制列入中共 中央直属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 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六部分设给事中
清朝沿袭明代设监察院,左都御史、 左副都御史为监察院长官,右都御史、 右副都御史则为总督、巡抚的加衔。 清雍正元年将六科并入都察院,科道 合一,封建监察机构达到空前统一。
2.监察官员的职权
弹劾权。它是指弹劾群僚结党营私,贪污渎职等非法行为。 谏诤权。这是古代谏官的主要职权,古代谏官主要有散骑 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等。 司法权。这里的司法权,包括司法监察权和司法审判权, 前者自秦汉御史就有这种权力,而后者到南朝陈时始有之, 陈时建立朝廷重官会审制度,御史中丞也参与司法审判。 后为唐所继承,唐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刑部、大理寺和 御史台三者共同审理案件,称“三司推事”,到清时,除 沿用“三司”制外,如遇重大案件,则实行九卿会审制, 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部和通 政司的官员共同审理。可以说古代御史既是监察官又是司 法官。
《监察制度》课件2
总结词
公正公平原则是监察制度的价值追求,要求监察机关在行使监察职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受任何偏见或利益干扰,确保公正公平地处理问题。
详细描述
公正公平原则要求监察机关在行使监察职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不受任何偏见或利益干扰。同时,监察机关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确保被监察对象能够获得公正公平的待遇,保障其合法权益。
由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依法作出判决。
通过与涉案人员进行谈话、讯问,了解案件情况,收集证据。
谈话、讯问
对涉案人员进行财产查询、冻结,防止其转移财产。
查询、冻结
依法调取、查封、扣押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
调取、查封、扣押
对潜逃的涉案人员进行通缉,限制其出境,以促使其投案自首。
通缉、限制出境
05
监察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THANKS。
总结词:监察制度在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规范行政人员的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和预防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详细描述:监察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监察制度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为和不正当行为,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同时,监察制度还能够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促使其更加勤勉尽责地履行职责。此外,监察制度还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和预防腐败,通过监督和调查违法违纪行为,打击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等不法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加强宣传教育
06
监察制度案例分析
VS
监察委员会的成立背景与目的、运作机制与成效
详细描述
某市监察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旨在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推进反腐工作。该委员会由人大选举产生,拥有独立的调查权和处分权。成立以来,该委员会积极开展调查、审查、监督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
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
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始置,“刺”,检核问
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
刺
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 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
史
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
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
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后来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
判案件。
宋:宋代监察机构随着封建专
强
制主义的发展而加强。中央沿
化
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 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与知州
阶
平列,号称监州,有权随时向
段
皇帝报奏,成为皇帝在地方上
的耳目。
元:元代中央设御史台,御史
大夫秩高从一品,“非国姓
进
(蒙古贵族)不以授”。地方 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
步
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提刑
备以下的积极作用:
古 第一,对国家管理系统的制衡和
代
调控。
监 首先:
察
严密监督百官臣僚,维护
制 度 的 积
皇权统 治的绝对权威,维护 中央集权。 其次:
对国家决策及政令的实施 实行事先监察,防止违失行为。
极 再次:
作
督促百官尽心守职,提高
用
行政效率。
古 代
第二,激浊扬清,彰善瘁恶, 整 伤吏治。
监 察
1. 激浊则是运用惩戒手段对 官吏违法行为的一种抑制。
制 度
2. 扬清则是用奖励手段激励 官吏奉公守法,忠于
极
员工作起来更有动力,更
作
有积极性,以杜绝不良行
用
为的发生
古 代 监
汉代监察制度(共47张PPT)
国家监察机关
•监察机关管理权限
刺史是中1央.派中驻地国方代共表皇权产监督党地方的各级机官吏的关国家、人员人, 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 选二拔、任 从用监监标察准官察理的应入机比仕一看般:关官员、选拔审更高判。 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 五扩条大, 监二察的千机石关公子的弟职务恃能怙范荣围员势,及请托参所监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 品秩低的监察官易于为皇权所控制
巡视制度由党内规定上升为国家意志进而制定出国家层面的法律;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 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 对项目绩效与结果的不充分关注,严重障碍了国会的政策制定、支出决定和项目审定。 选拔任用标准理应比一般官员选拔更高。 二科, 学通修行, 经中博士; 在新闻自由方面,美国有一条法则: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 汉代制定的两部最重要专门监察法规《巡察六条》与《监御史九条》, 规定监察人员巡视监察之职责, 开古代专门巡视监察立法之先河。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选拔任用标准理应比一般官员选拔更高。 三、“位卑权重”, 任期短, 升迁快, 并且实行强调回避制。
权的部州刺史, 其考核之结果将成为对地方大员进行赏罚、升降与罢黜的依据 汉代主要选举官吏制度为察举制
• 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负 选拔任用标准理应比一般官员选拔更高。
我国的监察机关只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分权, 但这些权力都不足以使监察工作顺利开展。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监察制度》课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监察制度》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监察制度概述 • 监察制度的构成要素 • 监察制度的主要类型 • 监察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 监察制度的未来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监察制度概述
监察内容
01
监察内容是指监察主体对监察对象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事项和 范围。
02
监察内容包括对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履职情况、工作作风、
道德操守等方面进行检查、调查、监督、纠正等。
监察内容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旨在确保公职人员依法履职、
03
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监察程序
监察程序是指监察主体行使监察 职权所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
加强监察队伍建设
总结词
监察队伍是监察工作的核心力量,加强监察队伍建设是提高监察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
详细描述
为了提高监察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监察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 业道德水平。同时,需要加强监察队伍的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确保监察人员依法依规 开展工作,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此外,还需要完善监察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机制,确保
和顺序等。
监察程序包括线索受理、初步核 实、立案调查、审查调查、审理
处置等环节。
监察程序具有规范性和严谨性, 旨在确保监察权的合法行使和公
正处理。
REPORT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官箴石”
明代河北无极县令郭允 礼所书,刻成石碑镶嵌在 县衙大堂的墙壁上,作为 警示自己的居官座右铭。 郭允礼,山东曲阜人, 其志向远大,为官清廉。
28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兼有治官、监督、制衡、 检察、弹劾、惩戒和教育之效能,充分体现 了监督之意。
29
四、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
❖ “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 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此其重 台之旨。” ——元世祖.忽必烈
政思想。
张养浩
24
苏述御史牌坊
❖ 位于山东菏泽 市鄄城,建于 明代。
❖ 苏述:万历年 间进士,曾任 知县、浙江道 监察御史。因 治民有功,崇 祯下旨修建牌 坊以扬其名。
25
罕见“父子御史”牌坊重现陕西耀州
26
南阳府衙的大堂“公廉堂”
上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 勿骛声华忘政事; 下联: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 还从宽大保廉隅。
18
亲
监式
临
现
监试
场
的 随
监军
事
监
监决
检
监财
19
参
政
知政
议
政
实
参政
时
监
督
议政
20
四川成都黄龙溪三县衙门
受
理设登闻鼓、立ຫໍສະໝຸດ 石直诉事设匦受四方之书
后
监
督
直接受理检举上诉状
21
总之,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运行方式具有 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系统化特 点,既有亡羊之前的预防,又有亡羊之后 的补牢。这种运行方式对于加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监察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13
二、古代监察制度的运行机制和方式
如何对于政府的决策失误和官吏的违纪违法、 失职渎职行为防患于未然,或者迅速及时地发现并 予以补救和纠正,防止更大的失误?
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精心设计并推行了多种监 察方案和措施,几乎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以及 外廷和内廷的所有领域,形成了一套多形式、多渠 道、全方位的监察运作机制和方式。
1
❖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国封建社会中 的政治制度,不仅在东方,而且在全世界都 是发展最完备、最典型的。中国古代监察制 度是封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 完备和严密程度,是世界其他封建国家无法 相比的,而且它源远流长,影响当今及后世, 为中外政治家、学者所瞩目。
2
3
一、古代监察制度设置及其特色
14
审
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
核 文
封驳制度
书
的
文册报备稽考制度
程
序
注销制度
监
督
照刷文卷
15
唐宣宗李忱(810- 859年)人称小太宗。
曾任命大将军李燧为岭南节度 使,送达这项任命的使者,已办完 相关手续。给事中萧放认为这项任 命不妥,要求追回诏书。宣宗正在 奏乐,来不及派专使,便立即派现 场的一位伶工,骑马将这封任命诏 书追回。
县乡:督邮
特色:有中央地方之分、监察和行政初步分开。
7
魏晋——发展阶段
殿中御史
魏 御史
御 史 台 : 检校御史
晋 系统 御史中丞
南
督运御史
北
巡御史
朝
谏官 系统
门下省或集书省
特色:形成了中央监察机构的初步统一 谏官系统开始系统、规范化。
8
隋唐——成熟阶段
隋朝 唐朝
御史台
司隶台 谒者台 御史台
监察 御史
设 10 个 监 察区(道)
门下省 谏官
台院 殿院 察院
散骑常侍 谏议大夫 给事中
中书省
右补阙 右拾遗
特色
1、御史 权力扩大, 并享有部 分司法权; 2、形成 台谏并立 的局面。
9
历史上唐太宗以 虚怀纳谏著称。
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 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 夫,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 次,所言多被太宗采纳。
监察官风闻言事
特色:结束了唐以来监察机构三院制, 实现了监察组织的空前完整和统一。
12
❖ 纵观秦以后历代沿置的监察机构,尽管其 名称和内部组织机构不断变化,但封建帝 王都将监察奉为治国治吏的圭臬,努力使 监察体系自成系统、独立行使纠察弹劾职 权,从而使监察官不受或少受其他部门的 干扰,更加有效地行使职权。
宣宗初年,李藩担任给事中, 对诏书的不妥处,即于诏书末端批 上意见,退还。后升任门下侍郎, 兼宰相。
宣宗想到唐玄宗所修的华清宫 去放松一下,谏官纷纷上谏,谏得 极为激烈,他由是取消了行程。 16
出
使 地
定期和不定期巡察
方
的
巡
察
明察与暗察
监
督
17
❖ 明监察史令牌---山东巡抚都御史王忬象牙腰牌。 ❖ 篆书“给监察御史王忬佩”。
30
❖ 一是统治阶级内部对其利益的认同大大 加强了监察制度的实施,能够调整统治 集团内部的利益关系,维系统治阶层的 稳定性。
31
❖ 二是监察制度作为国家权力的调节和平衡 器,有利于避免国家政令实施中遇到障碍, 剔除不利于统治的因素,使国家在安定的 环境下得以发展。
32
❖ 三是中国古代重视言官谏诤制度作用的发 挥,以匡正君主、谏诤得失、修正统治政 策、维护封建统治。
33
(1)依赖性——取决于皇权的定夺
22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3
❖ 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文学家、 政治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 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 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 书、参议中书省事。居官清正, 敢于犯颜直谏。拜监察御史之 后,他绳纠贪邪,荐举廉正, 弹劾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怨, “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 大臣辨可否”。著有《为政忠 告》,该书记载了他深远的廉
谏官言谏系统
纠察官邪,肃正 朝纲,用弹劾手 段,对下纠察百 官言行违失。
讽议左右,以匡 人君,用谏诤封 驳,对上纠正皇 帝决策失误 。
6
秦汉——形成阶段
秦朝 汉朝
中央 地方
中 央
御史府:御史大夫府
监郡御史
御史府
西汉末年 御史中丞
丞相率领 中央直属
汉武帝
丞相司直 司隶校尉
地 方
丞相史
州县郡
汉武帝 州部刺史 13个监察区
10
宋元——强化时期
宋朝
中央承唐制设御史台辖三院 地方:通判 通司:转运司
元 朝 御史台 江南和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肃政廉访司 22道监察区
特色:首开“台谏合一”先河; 元朝形成全国范围的垂直监察网络。
11
明清——高度完备
明朝
都察院
13道监察御史 六科给事中
清朝
巡按御史 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 15道监察御史
❖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吕氏春秋。自知》
敢谏鼓---尧庙镇庙之宝
华表上的云板与"诽谤木" 4
一、古代监察制度设置及其特色
❖ 形成于秦汉---❖ 发展于魏晋---❖ 成熟于隋唐---❖ 强化于宋元---❖ 高度完备于明清。
5
一、古代监察制度设置及其特色
御史监察系统
中国古代监察制 度的两大系统
“官箴石”
明代河北无极县令郭允 礼所书,刻成石碑镶嵌在 县衙大堂的墙壁上,作为 警示自己的居官座右铭。 郭允礼,山东曲阜人, 其志向远大,为官清廉。
28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兼有治官、监督、制衡、 检察、弹劾、惩戒和教育之效能,充分体现 了监督之意。
29
四、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
❖ “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 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此其重 台之旨。” ——元世祖.忽必烈
政思想。
张养浩
24
苏述御史牌坊
❖ 位于山东菏泽 市鄄城,建于 明代。
❖ 苏述:万历年 间进士,曾任 知县、浙江道 监察御史。因 治民有功,崇 祯下旨修建牌 坊以扬其名。
25
罕见“父子御史”牌坊重现陕西耀州
26
南阳府衙的大堂“公廉堂”
上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 勿骛声华忘政事; 下联: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 还从宽大保廉隅。
18
亲
监式
临
现
监试
场
的 随
监军
事
监
监决
检
监财
19
参
政
知政
议
政
实
参政
时
监
督
议政
20
四川成都黄龙溪三县衙门
受
理设登闻鼓、立ຫໍສະໝຸດ 石直诉事设匦受四方之书
后
监
督
直接受理检举上诉状
21
总之,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运行方式具有 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系统化特 点,既有亡羊之前的预防,又有亡羊之后 的补牢。这种运行方式对于加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监察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13
二、古代监察制度的运行机制和方式
如何对于政府的决策失误和官吏的违纪违法、 失职渎职行为防患于未然,或者迅速及时地发现并 予以补救和纠正,防止更大的失误?
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精心设计并推行了多种监 察方案和措施,几乎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以及 外廷和内廷的所有领域,形成了一套多形式、多渠 道、全方位的监察运作机制和方式。
1
❖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国封建社会中 的政治制度,不仅在东方,而且在全世界都 是发展最完备、最典型的。中国古代监察制 度是封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 完备和严密程度,是世界其他封建国家无法 相比的,而且它源远流长,影响当今及后世, 为中外政治家、学者所瞩目。
2
3
一、古代监察制度设置及其特色
14
审
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
核 文
封驳制度
书
的
文册报备稽考制度
程
序
注销制度
监
督
照刷文卷
15
唐宣宗李忱(810- 859年)人称小太宗。
曾任命大将军李燧为岭南节度 使,送达这项任命的使者,已办完 相关手续。给事中萧放认为这项任 命不妥,要求追回诏书。宣宗正在 奏乐,来不及派专使,便立即派现 场的一位伶工,骑马将这封任命诏 书追回。
县乡:督邮
特色:有中央地方之分、监察和行政初步分开。
7
魏晋——发展阶段
殿中御史
魏 御史
御 史 台 : 检校御史
晋 系统 御史中丞
南
督运御史
北
巡御史
朝
谏官 系统
门下省或集书省
特色:形成了中央监察机构的初步统一 谏官系统开始系统、规范化。
8
隋唐——成熟阶段
隋朝 唐朝
御史台
司隶台 谒者台 御史台
监察 御史
设 10 个 监 察区(道)
门下省 谏官
台院 殿院 察院
散骑常侍 谏议大夫 给事中
中书省
右补阙 右拾遗
特色
1、御史 权力扩大, 并享有部 分司法权; 2、形成 台谏并立 的局面。
9
历史上唐太宗以 虚怀纳谏著称。
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 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 夫,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 次,所言多被太宗采纳。
监察官风闻言事
特色:结束了唐以来监察机构三院制, 实现了监察组织的空前完整和统一。
12
❖ 纵观秦以后历代沿置的监察机构,尽管其 名称和内部组织机构不断变化,但封建帝 王都将监察奉为治国治吏的圭臬,努力使 监察体系自成系统、独立行使纠察弹劾职 权,从而使监察官不受或少受其他部门的 干扰,更加有效地行使职权。
宣宗初年,李藩担任给事中, 对诏书的不妥处,即于诏书末端批 上意见,退还。后升任门下侍郎, 兼宰相。
宣宗想到唐玄宗所修的华清宫 去放松一下,谏官纷纷上谏,谏得 极为激烈,他由是取消了行程。 16
出
使 地
定期和不定期巡察
方
的
巡
察
明察与暗察
监
督
17
❖ 明监察史令牌---山东巡抚都御史王忬象牙腰牌。 ❖ 篆书“给监察御史王忬佩”。
30
❖ 一是统治阶级内部对其利益的认同大大 加强了监察制度的实施,能够调整统治 集团内部的利益关系,维系统治阶层的 稳定性。
31
❖ 二是监察制度作为国家权力的调节和平衡 器,有利于避免国家政令实施中遇到障碍, 剔除不利于统治的因素,使国家在安定的 环境下得以发展。
32
❖ 三是中国古代重视言官谏诤制度作用的发 挥,以匡正君主、谏诤得失、修正统治政 策、维护封建统治。
33
(1)依赖性——取决于皇权的定夺
22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3
❖ 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文学家、 政治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 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 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 书、参议中书省事。居官清正, 敢于犯颜直谏。拜监察御史之 后,他绳纠贪邪,荐举廉正, 弹劾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怨, “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 大臣辨可否”。著有《为政忠 告》,该书记载了他深远的廉
谏官言谏系统
纠察官邪,肃正 朝纲,用弹劾手 段,对下纠察百 官言行违失。
讽议左右,以匡 人君,用谏诤封 驳,对上纠正皇 帝决策失误 。
6
秦汉——形成阶段
秦朝 汉朝
中央 地方
中 央
御史府:御史大夫府
监郡御史
御史府
西汉末年 御史中丞
丞相率领 中央直属
汉武帝
丞相司直 司隶校尉
地 方
丞相史
州县郡
汉武帝 州部刺史 13个监察区
10
宋元——强化时期
宋朝
中央承唐制设御史台辖三院 地方:通判 通司:转运司
元 朝 御史台 江南和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肃政廉访司 22道监察区
特色:首开“台谏合一”先河; 元朝形成全国范围的垂直监察网络。
11
明清——高度完备
明朝
都察院
13道监察御史 六科给事中
清朝
巡按御史 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 15道监察御史
❖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吕氏春秋。自知》
敢谏鼓---尧庙镇庙之宝
华表上的云板与"诽谤木" 4
一、古代监察制度设置及其特色
❖ 形成于秦汉---❖ 发展于魏晋---❖ 成熟于隋唐---❖ 强化于宋元---❖ 高度完备于明清。
5
一、古代监察制度设置及其特色
御史监察系统
中国古代监察制 度的两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