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变大的画PPT课件
实验的累积法PPT教学课件
设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则
a1
x4 x1 3T 2
, a2
x5 x2 3T 2
, a3
x6 x3 3T 2
,
加速度的平均值为 a a1 a2 a3 .
3
“逐差法”求加速度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我们测量的数
据x1、x2、x3……以减小偶然误差.
(2)用v-t图象求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
(4)安装纸带时,纸带位于长木板中间,并保证运动时纸带不与 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摩擦.为减小实验误差,我们往往舍弃纸 带开始那些比较密集的点,从间距较大的点开始取计数点. 有时采用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方法,这时相邻两计数 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0.02 s=0.1 s.在实验操作中,要在钩 码落地处垫上软垫,防止砸坏地板;当小车即将运动到长木 板的定滑轮处时,立即用手将小车接住,以免小车与定滑轮 碰撞.
解析 (1)所用电源电动势E=3 V,故电压表选V2,
通过变阻器电流约为 I E 3 A=0.6 A,故电流表
选A1即可.
R5
(2)用伏安法测定Rx电阻时可用分压法,也可用限
流法.电路原理图和对应的实物连接图如下:
方案一:分压接法
(2)方案二:限流接法
(3)方案一: 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 主要操作步骤: ①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n
5.一般要测出六段位移x1、x2、x3、x4、x5、x6. 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
a1、a2、a3的值,(注意T=0.1 s)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小 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双 基 精 练 自主探究·基础备考
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 列关于纸带上点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5.由小变大的画》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5. 由小变大的画》一. 教材分析《由小变大的画》是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以简单的图形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从而发现由小变大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由小变大的画作。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和尝试新事物。
他们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绘画技巧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帮助他们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到图形的变换规律,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总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图形的变换规律,并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图形变换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由小变大的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观察分析: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形的变换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由小变大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的由小变大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由小变大的现象,并进行创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由小变大的画》1.观察图形2.发现规律3.实践创作4.作品展示5.总结拓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工程力学教学课件:2-7 胡克定律与拉压杆的变形律
8
比较两种计算的结果
l
' AC
l
" AC
l
叠加原理:几个载荷同时作用产生的效果,等于各载荷单 独作用产生的效果的总和
例13 图示杆长为L=150mm,横截面面积A=20mm2,弹性模量 E=200GPa,受分布力 q = kx 作用,方向如图,试AB杆的变形量 ,并计算杆变形后横截面面积沿轴线的变化。
A1
27
、补充方程
N1L1 E1 A1
T1L1
( N3L3 E3 A3
T3L3) cos
解平衡方程和补充方程,得:
B
1
D 3
2
C
N1
N2
E1A1(1 3 cos2 )T 1 2cos3 E1A1 / E3A3
A
L2 L3
L1
N3
2E1A1(1 3 cos2 1 2cos3 E1A1
)T cos
38
(合力) P
n
Q n
1、剪切面--AQ : 错动面。 剪力--Q: 剪切面上的内力。
n
P
2、名义剪应力--:
(合力)
Q
AQ
剪切面 3、剪切强度条件(准则):
n
P
Q
A
其中 : jx
n
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
39
三、挤压的实用计算 挤压:构件局部面积的承压现象。 挤压力:在接触面上的压力,记Pjy 。 1、挤压力―Pjy :接触面上的合力。
1、等内力拉压杆的弹性定律
P
P
2、变内力拉压杆的弹性定律
NN((xx))
x dx 内力在n段中分别为常量时
L PL A
L PL NL EA EA
小学美术《由小变大的画》教案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放大与缩小技巧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观点较为片面,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讨论时,对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不够全面。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注重问题的多样性和引导的深度。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由小变大的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一些小物品,它们如果变大会有怎样的效果?”这个问题与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紧密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起探索“由小变大”的绘画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色彩搭配与运用:指导学生根据实际物品的颜色,在画中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其既符合实际又具有艺术性。
-观察能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强调观察细节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小物品“由小变大”的过程赋予更多的创意。
-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教授学生如何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举例:在绘画一个苹果时,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苹果的实际大小按比例放大,如何表现苹果的立体感和质感,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上色。
举例:在指导学生绘制一个放大后的铅笔时,难点在于如何表现铅笔的纹理、反光和投影,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背景来衬托主体,使其既有层次感又不失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个别指导、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核心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5. 由小变大的画》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5. 由小变大的画》一. 教材分析《由小变大的画》是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节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由小变大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学生的绘画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还没有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实践,逐步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由小变大的规律,创新画面。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逐步掌握绘画技巧。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绘画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绘画工具、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由小变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由小变大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示范作品,讲解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让学生初步了解并尝试模仿。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要求学生尝试运用由小变大的技巧,创新画面。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评价、学习。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绘画心得。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尝试运用其他绘画技巧,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一年级美术下册《由小变大的画》教案、教学设计
3.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大小变化的现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大小变化的绘画原理,如近大远小、透视等,让学生对绘画大小变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大小变化现象,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为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2.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手部协调性问题,教师应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能。
3.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大小变化融入绘画作品,使作品更具创意和趣味性。
4.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
4.布置课后作业:运用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以大小变化为主题的画,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大小变化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创作一幅以大小变化为主题的画,要求如下:
-主题自选,可以是生活中观察到的大小变化现象,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奇幻场景。
-作业中需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如近大远小、透视等,表现物体的大小变化。
-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绘画大小变化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颜色等。
3.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创设互动环节,如“我是小小艺术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4.多元化评价,激发潜能:
2.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绘画元素表现大小变化,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几何画板优秀课件
或函数,建立计算体现式。 (4) 单击【拟定】按钮即可在几何画板窗口显示计算体现式与成果。 因为几何画板中旳计算器不同于Windows中旳计算器,在操作上有其特殊性,所以在用
3.2.1 几何画板迅速入门
几何画板旳工具箱中涉及【选择箭头】工具、【点】工具、【圆规】工具、【直线】工具、 【文本】工具、【自定义】工具等,要从工具箱中选择工具,只要单击工具按钮,即可选 中该工具,如图3.2所示旳【圆规】工具按钮。需要注意旳是,【选择箭头】工具涉及选择 移动、旋转、缩放3种工具,【直线】工具涉及线段、直线、射线3种工具,要使用【选择 箭头】工具和【直线】工具中旳其他工具,首先要将鼠标箭头指向工具箱旳【选择箭头】 工具或【直线】工具,然后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待出现其他工具时,再把鼠标移到需要旳 工具上,松开鼠标键即可将该工具激活并显示在工具箱上。工具箱中各个工具旳作用如表 3.1所示。
位旳计算,能够忽视单位旳变化。 (4) 用【标签】工具双击计算或度量成果,在弹出旳度量成果属性对话框中能够修改
体现式旳外观,如图3.14所示。
3.2.2 窗口菜单及操作
7. 【图表】菜单 几何画板中旳【图表】菜单提供了坐标以及与解析几何有关旳命令,
详细如图3.15 所示。 坐标系是由一种原点和一种单位长度拟定旳,默认情况下几何画板窗
3.2.1 几何画板迅速入门
3.2.1 几何画板迅速入门
3.2.1 几何画板迅速入门
3.2.2 窗口菜单及操作
3.2.2 窗口菜单及操作
3.2.2 窗口菜单及操作
3.2.2 窗口菜单及操作
放大电路基本知识PPT课件
RL uo
继续
(2)Au
ib
rbe
ui Rb
βib
ie R’L uo
u i ib r b e ( 1 ) ib (R e//R L ) u o(1 β)ib(R e/R /L )
Au= u uo i rb(e 1 (β 1 )βR ()eR (/e/R /L /R )L) 1
继续
(3)Ri
ib
反馈的一些概念:
将输出量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回输入回路影响输入量的措
施称为反馈。
直流通路中的反馈称为直流反馈。
反馈的结果使输出量的变化减小的称为负反馈,反之称
为正反馈。
IC通过Re转换为ΔUE影响UBE
温度升高IC增大,反馈的结果使之减小
Re起直流负反馈作用,其值越大,反馈越强,Q点越稳定 Re有上限值吗?
基本思想:用线性 去代替 非线性
ic ib
uce ube
ib
ic
ube 含源网络 uce
等效:保持外部的i和u关系不变 ☆对交流、小信号而言
继续
ub= e rbeibruce ic=ibuce/rce
h参数等效电路:
ib T
+
+
u be -
+
ic
+
+
u ce
-
+
b ib
+
+ rbe
u be +
-
μr uce -
1. 结构:
Rb C1
RS +
+
u i
uS
-
-
+
V C
C
T C2
+
《会变的圆》PPT课件中班美术
创意圆形绘画步骤演示
步骤一
引导幼儿使用基础绘画工具绘 制一个或多个圆形,作为创作
的基础。
步骤二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运用线条 、色彩等元素对圆形进行装饰 和变化,创造出独特的圆形形 象。
步骤三
引导幼儿尝试使用特殊工具对 画面进行点缀和丰富,提升画 面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步骤四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作品 ,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心 得,提升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主题活动
组织以“圆形”为主题的创意绘画比赛或手工制作活动,激发幼 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跨学科融合
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引导幼儿认 识和了解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
作品展示
通过PPT课件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向大家展示自己 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灵感来源 。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交流和讨论 各自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 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 力。
作品评价标准与方法
评价标准
分享环节
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 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 受,互相学习和欣赏。
02
圆形基础知识
圆形的定义与特点
圆形定义
圆形是一种平面图形,所有点到 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圆形特点
圆形具有对称性和连续性,没有 起点和终点,给人以完整、和谐 的感觉。
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
圆形在建筑设计中常被用来表达和谐 、统一的美感,如圆顶建筑、圆形窗 户等。
制定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性、技术性、美观性等方面,确 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相贯线ppt课件
-
(4)求一般点
如图所示,V、VI 选择正平面P为辅 助平面求得两点Ⅴ、 Ⅵ。其中,平面P 截倾斜小圆柱面的 二平行素线通过一 次辅投影求出其准 确位置。
-
(5)连线并判别可见性
因为相贯线前后对称, 所以V投影虚实重叠。 而H投影以III、IV为虚 实分界点,其左边部分 为不可见,投影是虚线。 倾斜小圆柱的上下转向 轮廓线的H投影应补画 到点3、4。
-
2 回转体与球相交,且回转体轴线过球心时 其相贯线为一垂直于回转体轴线的圆。
-
3.4.5 综合举例
-
概述
几个基本几何体相交组成一个复杂的组合体时,如何正 确作出它们的交线。
1.必须很好掌握单一基本几何体被平面所截产生截交线 和两个基本几何体相交产生相贯线的分析和求作方法;
2.必须分析清楚组合体由哪几个基本几何体组成、它们 的相对位置以及何处存在交线。特别注意对形体的认识 和分析;
-
辅助截面法
如图(a)所示,圆柱与圆锥相贯,过锥顶并平行于圆柱轴线作辅助 截面P,截圆锥面为两相交直线;截圆柱面为两平行直线。交点Ⅰ、 Ⅱ,即为相贯线上的点。
图(b)所示,圆柱与圆锥相贯,辅助截面Q垂直于圆锥轴线并平行 于圆柱轴线,截圆锥为平行于H投影面的圆,截圆柱为两平行直线。 交点Ⅲ、Ⅳ即为相贯线上的点。选择一系列的辅助面,求得一系列公 有点,依次光滑连接相邻的点完成相贯线的投影。
黑白装饰画课件点、线、面
点、线、面的组合方式
01
02Leabharlann 03点的组合通过大小、疏密、聚散等 变化,形成不同的视觉效 果和情感表达。
线的组合
通过曲直、粗细、虚实等 变化,表现画面的节奏感 和动态感。
面的组合
通过大小、形状、方向等 变化,形成画面的空间层 次和立体感。
点、线、面在装饰画中的表现力
点
可以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引导观众的视线,也可以 作为点缀,丰富画面的细 节。
线
可以表现画面的轮廓和结 构,也可以表现画面的动 态和方向,还可以作为画 面中的分隔和连接元素。
面
可以表现画面的背景和空 间,也可以表现画面的质 感和纹理,还可以作为画 面中的对比和衬托元素。
谢谢观看
点的大小
总结词
点的大小在装饰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画面的氛围和观者的感受。
详细描述
点的大小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小点可以营造出细腻、柔和的感觉, 而大点则能带来粗犷、豪放的感觉。通过调整点的大小,画家可以创造出不同 的氛围和情感表达,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点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总结词
02
线的构成
线的定义
总结词
线是黑白装饰画中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点移动的轨迹,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等 属性。
详细描述
线是点在运动中形成的轨迹,具有动态和方向感。在黑白装饰画中,线可以用来 表现形态、轮廓、纹理和空间等元素,是构成画面视觉效果的重要元素之一。
线的种类
总结词
根据形态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线分为 直线、曲线、曲折线、断线等类型。
黑白装饰画课件点、线、面
目录
• 点的构成 • 线的构成 • 面的构成 • 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幼儿图画故事
•
《河马幼稚国》
夸美纽斯
• 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 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 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 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 活动。他尖锐地 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二号召“把一 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 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 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 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直观性、彻底性、自觉积极 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和量力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编写丁多种教科书。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 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让全世界读者着迷的除了毕翠克 丝·波特的文字,还有她自己手绘的 插图。毕翠克丝·波特创作故事的时 候总是同时创作插图,每个故事都有 几十幅精美生动的插图紧密配合故事 情节。她从来没有想到她的小故事能 够如此成功,她说也许是因为这些故 事是真正专门为小孩子写的。
• 《彼得兔的故事》,发表于19 02年。这个故事写于1893 年,本来是为安慰一个5岁的小 孩子而写了一封带图画的信,讲 了一个故事,关于一只名叫彼得 的调皮兔子。这是她的宠物兔子。 它很小的时候就被买来了,毕翠 克丝在一封给孩子的信里写道: “彼得经常躺在壁炉前面的地毯 上,就像猫一样。他学起把戏来 很机灵,他能跳着钻圈儿、摇铃 铛、打手鼓。有一次我看到他想 在一顶草帽上打手鼓!”
•
彼得从来没受过这样的惊吓,他一路飞奔着逃跑,跑遍了整
个菜园,因为他已经忘记了大门是开在哪边。
• 他在卷心菜的旁边跑丢了一只鞋,另一只鞋也被甩进了土豆地里。
不过,丢了鞋子以后,他甩开四条腿,反而跑得更快了,我猜想, 要不是他因为运气不佳,撞到了醋栗丛里,他肯定已经成功地逃
《简笔画教程》 ppt课件
但是,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我们不可能把与景物简
笔画有关的形象一一罗列,因此,本章将简笔景物
主要涉及的建筑物和交通工具两类形象分节单列,
并对景物简笔程式化造型训练的方法加以介绍,力
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建筑物、交通
工具简笔画的造型方法以及景物构图的基本规律,
从而利用这些基本技法、基础知识绘制景物简笔画。
(一)学以致用、学用相促 (二)临摹为主、写生为辅 (三)由简如繁,由浅入深 (四)他山之石,取之所用
15
《简笔画教程》
重技法训练,轻概念讲解是不少美术 教师的教学习惯,但是如果学生不能首先 确切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往往会影响 其自身的主动学习。因此建议教师:
1、结合具体实例讲解简笔画概念 2、针对简笔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与练 习开展随机欣赏,使学生既能了解简笔画 的特性又能弄清简笔画与其绘画形众多,头部个性特征明显,体态各
不相同,动态各有特点,面对如此大的差异,我们
必须从纷纭复杂的表象中,找到动物简笔画造型的
基本规律,对其进行概括化、程式化的处理。
第一节:动物头部的程式化造型
动物头部的的程式化造型是在圆形几何形基础上 进行的。
圆形几何形
50
基本型 添加形象特征符号
40
41
42
《简笔画教程》
43
《简笔画教程》
交通工具的拟人化手法主要是添加夸张的人
物表情、并将交通工具的外形进行变形、夸张,
通过以上的改变,赋予了交通工具情感与思想,
更加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
44
《简笔画教程》
景物是指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景物简 笔画则是指以这些景致(日月、星辰、花草、 树木、江河、湖海、山川等)与人造物(建筑、 交通工具等)为描绘对象的平面造型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场景添画合理
作业要求:
在拆开的小纸盒(小纸片)上, 从第一块开始,画一幅由小变大的 画。
课堂学习评价:
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 么画的?
你喜欢哪幅作 品呢?说说理 由。
形的联想变化
观察鱼是怎样变成鸟的?
形的镶嵌变大
图中有几种动物?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长沙市雨花区红花坡小学 罗丽
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看一看,连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
这幅小画可以添画什么内容呢?
大胆想象,多样添画
找一找
(1) ( ?)
(2)
(?)
(?)
(3)
合理想象,扩大场景
绘画形式一:
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
绘画形式二:
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添画逐渐变大
画面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