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祈雨娘哥舒意那个叫雨城的孩子告诉我关于祈雨娘的故事。

我们住在一个总是下雨的小城。

这里雨水充足。

在非常安静的雨天,仿佛可以听见某种特别轻的脚步,轻轻踏入雨里,这是祈雨的舞蹈开始的声音。

在窗口的孩子会一直望着祈雨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撩人心魄的美丽。

有时就连上课的老先生,也会忍不住从讲台上往雨中观望。

我和雨城第一次说话是在我家的修伞铺。

那天女孩雨城来我家的伞铺,父母不在,我一个人看着铺子。

“我来拿伞。

”她轻轻说,“我妈妈的伞。

”在不祈雨的雨天,祈雨娘也是打伞的。

那把颀长的竹伞,是我的爸爸特意制作出来,作为祈雨的道具交给祈雨娘使用。

她在跳祈雨之舞时,会打开它,以抵御降临人间的厄运。

每一次伞坏的时候,都是雨城抱着伞来修。

她问我会不会做同样的竹伞。

我说我从小就是做伞的学徒,爸爸说,等我小学毕业,就让我正式在铺子里做事。

然后雨城就以一种忧虑的目光看着地上的雨水。

“我爸爸不是雨城人,我妈妈嫁给他,可是还是回来了。

”她说。

我们小学的最后一年,老先生“仙去”了。

学校在操场上办了追悼会,追悼他还俗后当老师的人生。

先生走了后,学校里有半年找不到老师。

新的先生在一场夏雨后来到了雨城。

他是个年轻的读书人,听说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这里。

他一个一个把我们找回了学校,开始给我们上中学的课程。

先生在雨声中给我们讲述古代的诗歌。

雨点的节奏变了,雨声变成了某种仪式的一部分。

他在讲台上往外看,看见白布长裙的女人在雨中跳舞,那舞蹈犹如雨天的一部分。

她的舞姿总是配合着雨势,又或者是天降的雨,总是配合着这个跳舞的人,她仿佛通过操控自己的肢体,来操控着世间的雨。

有一首关于扫晴娘的童谣。

先生念给我们听。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

如果是这样,就给你个金铃铛。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

如果是这样,就给你美味的酒。

”先生许愿留下三年,带一届学生。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徐剑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

2012年夏,李旭阁①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

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

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①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

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

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

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

“有要紧之事?”李旭阁问。

“是啊!”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什么讲座?”“我也不知道。

”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啊!”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没有!”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②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A】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50篇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50篇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50篇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沙海一苗树梁衡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

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

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

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

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

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

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

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

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

就是进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

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

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

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

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

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

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

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

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

能在这树阴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

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

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

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

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

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

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依偎——重庆街景黄济人“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

他显然来自农村。

靠在肩上的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标明了他的山城棒棒军的身份。

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充其量十六七岁。

而他那弱小的身躯所必须承受的,却是生活的重担。

当他背着城里的冰箱摇摇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顶楼的时候,他气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胀,他牙关紧咬。

“依偎”这个词的柔软情调已经离他而去了,远远地,久久地。

他所面对所经历的情感只能是与“依偎”截然相反的东西,比如说昂首挺立,比如说身腰佝偻,总之,在那衣着褴褛的遮掩下,在那蓬头垢面的裸露中,即令在那心理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的地方,也只能剩下那副近乎残忍的铁石心肠了。

然而,此时此刻,他确实依偎在一位农村老汉的怀里。

那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中午,当路上的行人纷纷躲进沿街的一个窄小的屋檐下的时候,我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他。

他坐在潮湿的地上,靠在肩上的,依然是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依然是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

有所不同的是,他此刻的表情是平静的、顺从的,从那歪着的脏兮兮的脖子和那翘着的毛茸茸的鼻孔望去,他似乎睡着了。

而这位老农也坐在地上,从年龄,从长相,更从为了不致惊动对方而久久不得动弹的双腿去看,他无疑是怀中孩子的父亲。

他是什么时候进城来的,他怎么会在这里找到孩子,我一无所知。

深信不疑的,便是他是怀揣着担心与不安,不计旅途之苦专程前来看望孩子的。

现在好了,孩子的一切他都看到了。

让他欣慰的是,孩子长高了一点,长壮了一点,而且突然变得懂事多了,没有再去调皮捣蛋,没有再去贪耍玩闹,孩子顽强的生存能力证明,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已经升起了一颗希望之星。

那么,明天就要回到乡下去了,地里发黄了的麦子等他回去收割,在这样的时候,父亲能够为孩子再说点什么或再做点什么呢?该说的也许已经说了,比如要吃饱穿暖,比如要早睡早起,有了病一定要吃药,医院进不起就进药店,西药吃不起就吃中药。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2019•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天津的开合桥茅以升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

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

南运河上有金华桥,于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全钢桥、全汤桥、解放桥。

这些都是开合桥。

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

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

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

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

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

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

桥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

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决的问题。

这便是水陆文通之同的一个矛盾。

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

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

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

天津开河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过船。

一种“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四十多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

走出宿舍,有一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

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

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

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

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科夫小说选。

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

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

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

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

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了地铁宿舍,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

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地好。

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

我惊讶地问道:这么快,你都结婚了?她笑着说: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我们有同学都早有孩子了呢!那天告别时,地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

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

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的一撇一捺都凝结着中华文化,是中国魂。

湖南卫视6月10日起推出的原创文化节目《神奇的汉字》,结合时代需求,坚守与创新并举,深入挖掘汉字文化蕴含的内容精髓,深入浅出地展现和弘扬了中国汉字文化,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

汉字,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文化基因,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深入推进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神奇的汉字》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确定为2019年重点文化创意扶持题材。

节目选择了“汉字”这一文化题材,解析造字起源,展现了汉字的妙、雅、巧、美、趣,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重新认识到潜藏在汉字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文化魅力。

节目中,汉字专家郑贤章讲述了“买”字如何由最早汉语当中的表形结构,意为“网兜装满了贝(货币)”,演变为现在我们使用的“买”字,让观众看到一个汉字在千年时光中的流转变化。

节目以生动新颖的形式传递丰富的汉字知识,带领观众走进中华文化宝库,感受汉字的韵律和意境,唤醒对汉字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热爱。

除了传递汉字知识,该节目还深入解读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神奇的汉字》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邀请熟谙汉字文化的专家讲述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将汉字背后的来龙去脉和文化故事娓娓道来,以汉字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为载体,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汉字专家郦波在节目中这样解读“美”字:“‘美’者,甘也,从羊从大,所以我们常说‘羊大为美’。

‘美’字最早来源于美食,后来延伸到感官和审美。

我们是华夏民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曰‘夏’;有服章之美,故曰‘华’。

所以中国人的美,有美食之美、服饰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节目通过汉字专家的趣味解读,寓教于乐,让观众学习汉字、热爱汉字,彰显着当下中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十一)
甘肃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张辅良
【阅读资料】
月光破碎
玄武
有一年,所有形式的字迹剧烈晃动,变得模糊、朽烂、面目可憎。

我抛弃书卷,离开上班下班和回家的路。

辗转很多地方,有一天,就到了岳阳。

乘车常过汨罗,那是我崇敬的楚国诗人的故乡。

红土丘陵遍生低矮的灌木,它们在风中摇曳、在雨中默然。

在黄昏暗淡里临近和远去。

每每伫目凝视“汨罗”路标,心中总生起类似于凄迷的复杂情绪;而我终于一次也没有前往。

我在春天的岳阳街上行走。

初来时这里浓郁的小城气息让我感到亲切。

我记得在一条并不宽大的小河里游泳,记得在夜里捕捉萤火虫,记得窗前竹影的摇曳。

然后,憎恶自亲切中滋生开来。

我和工商局的人员讨价还价,和公安局的人员讨价还价,和租住的小楼房东老大大讨价还价。

我在春天的岳阳街上行走,时常有强烈的不真实感:我怎么在这里呢
有一天,雨开始无昼无夜、无休无止地落下来。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我想到的仅仅是范仲淹的句子。

我在岳阳楼看到范仲淹的句子。

无心游玩,但洞庭湖还是映在了眼前。

我没有想到洞庭湖竟这般阔大。

水混浊着,荡动着。

不可或歇。

我迷恋它原初的名字:云梦泽。

它更应该是北方大泽,不应在湘地。

《山海经》里说的“河渭不足,北饮大泽”,那大泽该是这样的所在。

很多年后,我明白地目睹洞庭,当时就减轻了内心的饥渴。

或者说一种文化上的认同,略略减轻了内心的纷扰。

岳阳原本与饥渴感颇有联系。

上古时大旱,射日的后羿曾在此杀死巴蛇。

我得承认我是迷信的,有着致命的宿命感,比如对水的迷恋与恐惧,一种复杂的交织的情感。

登上驶往君山的小舟时,我心生惧意。

“洞庭波兮木叶下。

”时值春末夏初,我无端地想起屈原的诗句来。

也想到苏轼在洞庭深夜所见的荒败景象。

想到柳毅,一个怀才不遇者在洞庭与自然神的交流。

想到水面上破碎的明月,以及漂浮着的峨冠。

我身边的同行人开心地笑着。

她不知我想着什么。

其实我也不知她思量什么。

我们都不知两年后,将彻底地分道扬镳。

也不知不足一月后将返回故乡。

又不足一月,我在电视上看到,我曾走过、居住过的场所,为自洞庭湖冲出的凶猛洪水所吞噬。

这一半洪水泛滥。

有传言说,为保武汉,有可能将洞庭炸开,牺牲岳阳。

真如此的话,岳阳将永远成为洞庭的水底。

当然包括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些地方。

我此刻的书写像对梦境的记录,一切呈现飘浮的状态。

它们莫可名状地显现,在不知道的地方隐去。

的确曾经真实发生过吗我还不能明悉这经历和生存必然性的原因。

我看到我的父亲,我在长沙的车站送他。

我听到他自嘲般地说,这么多年没出过门了,在车站看到这么多人,好像还有点怕呢。

我看到我的女儿,她两岁。

我牵着她的手,在夜间走过一所空荡荡的楼房,灯惨淡地照着,楼道拐了一个穹又一个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而七年已经过去了。

我的女儿昨天说,爸爸,我梦见你带我走过一座楼房,走廊一直走不到头。

有一些暗昧的东西,一些苗头,也许将在时间中一点一点昭示,一点一点不容改变地、清晰地显现,一点一点坚定地证实。

七年以后,今天,我沉浸在字迹中,觉得强烈的饥饿感在平息下来。

(选自《散文》2005年第9期,有删节)
【阅读训练】
1.为什么作者“每每伫目凝视‘汨罗’路标”心中总生起类似于凄迷的复杂情绪”
答:
2.如何理解“岳阳原本与饥渴感颇有联系”这句话的含义
答:
3.阅读第③段,回答问题。

(1)本段写了作者在岳阳的生活,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2)为什么作者的感觉会从“亲切”突然转到“憎恶”
答:
4.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100宇左右的赏析短文。

(1)诗句的引用——简析《月光破碎》的语言描写
(2)铺垫的美——谈谈《月光破碎》的伏笔照应
(3)迷信吗——说说《月光破碎》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
【参考答案】
1.因为乘车经过“汨罗”时,那些在风中摇曳、在雨中默然的灌木临近又远去,加上正是暗淡的黄昏,感觉凄迷。

“汨罗”又是作者崇敬的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爱屋及乌,作者对汨罗也充满了崇敬。

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所以非常复杂。

2.在这里,“饥渴感”既指大旱造成人生理上的饥渴,但更主要的是指文化的荒芜。

因为岳阳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城市,如范仲淹、苏轼等文化名人都曾在那里待过,所以岳阳能使处于文化沙漠的人消除内心的饥渴感,受到滋润。

3.(1)主要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2)因为作者厌恶了读书和庸常的上下班生活,所以一来到岳阳就被这里浓郁的小城气息吸引,感到亲切。

然而在岳阳的生活也是庸常的,日日无非是一些“讨价还价”,所以作者很快又憎恶了。

4.(1)本小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形象”。

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体验文中诗句引用的妙处。

如:作者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很好地表现了无昼无夜、无休无止的雨下个不停,营造了一种凄迷、怅惘的意境,韵味无穷。

做此题,要明确意境的营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画,
画中有文”的美感。

明确了鉴赏的要求和角度之后,最好抓住一个要点进行鉴赏。

(2)本小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生同样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验品味相关语段。

文章开头“有一年,所有形式的字迹剧烈晃动,变得模糊、朽烂、面目可憎。

我抛弃书卷,离开上班下班和回家的路”表明作者心情烦躁,厌恶读书,为下文去岳阳埋下伏笔,也和结尾“七年以后,今天,我沉浸在字迹中,觉得强烈的饥饿感在平息下来”遥相呼应,说明作者浮躁的心又平静下来,重新走上生活正轨。

第6段“在当时就减轻了内心的饥渴”与结尾也形成了伏笔照应的关系。

这样写,使文章结构完整,形成一种回环往复、有始有终的美。

还有第8段“想到水面上破碎的明月,以及漂浮着的峨冠”,这一句照应了标题,也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3)本小题考查的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学作品中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截了当,有的委婉含蓄。

解答此题时,通过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再以正确的立场、观点评判文章内容。

第7段中,虽然作者说“我得承认我是迷信的,有着致命的宿命感”,但这是作者为了引出自己“对水的迷恋与恐惧”这种复杂的交织的情感,这里的“迷信”是“迷恋、固执”之意。

联系全文,我们知道作者对生活是从失望到充满希望的,文中流露出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