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混凝土拌合站验收标准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https://img.taocdn.com/s3/m/8827ef709b6648d7c0c7460e.png)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1 总则1.1为落实《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所生产的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制定本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2 本意见适用于铁路建设项目自建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的管理,采用委托加工方式生产混凝土的拌和站,应参照执行。
2 基本规定2.1拌和站应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由专门从事混凝土生产的部门或工区组织实施。
2.2 拌和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对混凝土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负直接责任。
2.3 设计单位应对拌和站进行专项设计,确定拌和站建设标准、数量、站址布置等要求,并将相关费用足额纳入概算。
2.4 建设单位应根据专项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拌和站建设要求,并在拌和站建成后组织验收。
2.5 监理单位应对拌和站建设方案进行审批,做好拌和站日常监管工作,派驻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监控原材料进场验收、签认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控制拌合物质量等工作。
2.6 施工单位应制定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或编制标准化管理手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定信息化管理流程。
2.7 拌和站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3 建站与验收3.1 拌和站选址和建设应符合国家环水保相关规定,避开易发地质灾害、水害及其它灾害位置,方便生产和运输。
3.2 拌和站建设标准、数量或站址布置改变时应报建设单位批准。
3.3 施工单位应在建站前组织现场调查,并按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站方案,确定设备配套、场地布局及环水保措施,确保建站安全,保证生产能力满足工程需要,建站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3.4 监理单位应对拌和站建设过程进行监控,确认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5 拌和站建成后应经过试生产,生产数据可正常上传至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后报请监理单位初验;监理单位初验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正式生产。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摘要

㈠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
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标准养护时间养护龄期为56天。
当混凝土和施工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择配合比.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
应对首盘混凝土的塌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匀质性、和拌合物温度等进行测试。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温度低于-3℃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
冬季施工期间,混凝土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之前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75%。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75%或龄期不足7天时,新浇混凝土不得与流动水接触。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冬施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新浇筑混凝土入模温度于邻接进已硬化的混凝土或岩石表面温度差不得超过15℃,与新浇筑混凝土接触的已硬化的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对已硬化混凝土凿毛,面积不应低于总面积的75%.人工凿毛混凝土不低于2。
5Mp,机械不低于10Mp。
混凝土养护期间,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
低于5℃禁止洒水。
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混凝土养护试验龄期为28天,其他的龄期为56天每拌制100盘100方或不足100方或每一结构部位同配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对于标准条件养护试件试验龄期为28d、56d的,其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逐日累积温度分别为600℃·t、1200℃·t,但养护龄期分别不宜超过60d,120t每墩台、隧道每200m衬切、每500m仰拱、底板不同强度的检验各不少于一次。
TB10424标准铁路混凝土标准要求资料

TB10424-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控项目钢筋进场按每批检查直径、每延米重量抽取试件做屈服、抗拉、伸长率、冷弯,应符合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钢)检查数量: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每60t 为一批,不足60t 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10%见证检验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检验。
钢筋保护层垫块:垫块强度和耐久性应不低于结构本体砼的标准。
检验方法:垫块制作单位每半年提供一次第三方检测报告,施工和监理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及锁母的材料、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应符合型式试验确定采用的套筒技术要求。
外观质量和尺寸检查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
套筒及锁母的材料、品种、规格施工、监理全部检查。
同批、同材料、同型式、同规格的每2000 个套筒或锁母为一批,施工检2%,且不少于20 个,监理按施工20%见证,且不少于4 个。
检验方法:观察和量规检查,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内螺纹尺寸及公差采用专用螺纹塞规检测。
钢筋连接:检验数量,钢筋接头外观质量施工、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 个为一批,不足200 也按一批计。
机械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一施工条件下同批材料、同等级、同规格、同型式的每500个为一批,不足500 也按一批计。
监理单位按施工抽检次数的20%见证试验,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外观观察和尺量。
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做拉伸,闪光对焊增做冷弯。
监理单位检查报告并见证。
混凝土:当混凝土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当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混凝土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
砂率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应与原配合比一致。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https://img.taocdn.com/s3/m/8827ef709b6648d7c0c7460e.png)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1 总则1.1为落实《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所生产的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制定本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2 本意见适用于铁路建设项目自建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的管理,采用委托加工方式生产混凝土的拌和站,应参照执行。
2 基本规定2.1拌和站应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由专门从事混凝土生产的部门或工区组织实施。
2.2 拌和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对混凝土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负直接责任。
2.3 设计单位应对拌和站进行专项设计,确定拌和站建设标准、数量、站址布置等要求,并将相关费用足额纳入概算。
2.4 建设单位应根据专项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拌和站建设要求,并在拌和站建成后组织验收。
2.5 监理单位应对拌和站建设方案进行审批,做好拌和站日常监管工作,派驻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监控原材料进场验收、签认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控制拌合物质量等工作。
2.6 施工单位应制定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或编制标准化管理手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定信息化管理流程。
2.7 拌和站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3 建站与验收3.1 拌和站选址和建设应符合国家环水保相关规定,避开易发地质灾害、水害及其它灾害位置,方便生产和运输。
3.2 拌和站建设标准、数量或站址布置改变时应报建设单位批准。
3.3 施工单位应在建站前组织现场调查,并按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站方案,确定设备配套、场地布局及环水保措施,确保建站安全,保证生产能力满足工程需要,建站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3.4 监理单位应对拌和站建设过程进行监控,确认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5 拌和站建成后应经过试生产,生产数据可正常上传至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后报请监理单位初验;监理单位初验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正式生产。
施工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搅拌站验收办法

施工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搅拌站验收办法施工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搅拌站验收办法为统一验收标准,规范验收程序,确保工程检测质量,建设一流客运专线。
现将施工监理单位项目部工地试验室(中心试验室)、下属各工区(分部)工地试验室(分室)及混凝土搅拌站的验收要求规定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项目部工地试验室(中心试验室)验收项目及注意事项工地试验室应由具有规定资质等级并经计量认证的母体试验室授权,并应通过有关方面的检查验收,其试验检验能力应与工程性质和规模相适应。
试验检验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取得规定资格后,持证上岗。
试验检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按需要配置齐全,其技术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工作状态良好,并且必须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校验。
试验检验的方法和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1.基本验收项目⑴母体试验室资质证书复印件及附件(正本),验证原件;⑵被授权人的授权书复印件(含授权检测项目的清单),验证原件;⑶被授权人的工作简历,全部试验室人员的名单简历表及学历证书、技术职称证、上岗证复印件,验证原件;⑷试验检测报告批准人(签发人)必须是经局集团公司报铁道部批准的母体试验室合法授权签字人,验证原件;⑸试验仪器台账(送检、自检分列),所配试验仪器设备与投标承诺相一致,满足工程需要;⑹试验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证书复印件,证书上应有检定结论及测试数据附件,验证原件;(7)委外单位资质、合同及试验项目清单;(8)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操作规程、自校规程等应齐全;(9)试验仪器设备摆设合理,并附有标识牌;(10)水泥室、土工室、集料室、混凝土室要分设;(11)标准养护室必须采用自控仪(温度、湿度);操作间应符合温、湿度的要求;(12)试验检测用的标准、规范、规程齐全;(13)试验室概况、试验室平面布置图、人员分工方框图等。
2 、验收程序⑴自验:授权单位及项目部应对工地试验室进行自查自验,并出具自验评估报告,合格后方可签发授权书;⑵初验:监理项目部审核施工单位报验资料(含自检结论),审查合格后,监理站派员现场核实试验仪器设备、试验人员和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进行初步验收,提出意见;⑶验收:通过初验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参加的正式验收。
2018版铁路混凝土工程验收标准最新版变化

6混凝土分项工程6.2原材料(主控项目)
P28
表6.2.2-2磨细矿渣粉的性能
P27
表6.2.2-2矿渣粉的性能
新增:烧失量≤1.0,
且技术要求细化为S75 S95 S105。
活性指数7d≥55%≥70%≥95%
28d ≥75% ≥95% ≥105%
24
6混凝土分项工程6.2原材料(主控项目)
P29
表6.2.2-3 硅灰的性能:烧失量为≤6%
P28
表6.2.2-3硅灰的性能
新增:碱含量≤1.5%、 三氧化硫,烧失量技术要求改为≤4.0%。
25
6混凝土分项工程6.2原材料(主控项目)
P28
新增: 表6.2.2-4 石灰石粉的性能
26
6混凝土分项工程6.2原材料(主控项目)
P29
表6.2. 2-4矿物掺和料的检验要求
9
5钢筋分项工程5.4钢筋连接
P19
5.4.1 钢筋接头检验数量:钢筋接头外观质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
P18
5.4.1 钢筋接头检验数量:钢筋接头外观质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3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300个也按一 批计。
P14
表4.3.1 (第三行)悬臂梁(板)跨度一,强度≥100
6
5钢筋分项工程5.1 一般规定
P15
新增: 5.1.1钢筋、成型钢筋应按规定的批次进场检验,并符合下列规定:
1、当同一厂家、同一牌号、统规格的钢筋, 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或当同一厂家、同一类型、同一钢筋来源的成型钢筋, 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时,其检验批容量可扩大一倍。
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第一章铁路桥涵工程(部分条款需修改)桥梁一般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其中,桥梁墩台、梁部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且每墩台、每孔(片)梁按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检测一次。
单位工程划分:1、每座特大桥、大桥、中桥为一个单位工程;2、小桥不超过5座为一个单位工程;3、涵洞不超过10座为一个单位工程;1.1 地基处理1.1.1换填地基换填地基用料规定:1、换填用砂应为中、粗砂,有机质和含泥量均不得大于5%;2、碎石粒径不得大于10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3、石灰等级不得小于Ⅲ级。
检验数量;砂和碎石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以连续进场数量每400m3 为一批,不足400m3也按一批计;石灰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T也按一批计。
检验方法:对砂、碎石进行筛分试验、含泥量和有机质含量试验,对石灰进行未消解残渣含量试验。
压实度必须符合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层每100m2检查不少于5处;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每层检查不少于1处。
检验方法:湿度密度仪、注水法或灌砂法。
1.1.2粉喷桩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桩数的2%,并不少于5根。
每根在成桩28d后取3个试样(桩顶以下0.5m、1.0m、1.5m各截取1个;也可在桩径方向1/4处、桩头至2/3桩长范围内垂直钻芯取3个)。
监理单位见证20%,且不少于1根。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或检查试验报告。
2.1 明挖基础2.1.1基底地质条件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桥梁和涵洞地基全部检查;勘察设计单位对桥梁地基全部进行现场确认。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或进行标准贯入、触探仪检测;监理单位观察和见证检测。
2.1.2基坑回填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夯实应符合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详细解读一、新规范内容本规范共分10章、6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主要脉络与上一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没有太大区别。
二、新规范适用范围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应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配套使用,GB50300为基础标准,各类验收规范均在本标准的框架下制定。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同样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有关规定)。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应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GB50204为验收标准,仅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结果进行验收和评定,而GB50666为结构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国家标准,是施工质量验收的前提。
且本次修订更进一步弱化了GB50204关于施工方面的内容,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应按照GB50666实施。
三、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与GB50204-2002(2011版)相比1、完善了验收基本规定(与GB50300-2013的修订相符,GB50300-20 13关于验收的相关规定上改动量较大);2、与相关规范进行协调,删除了部分施工过程控制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3、增加了认证或连续检验合格产品的检验批容量放大规定;4、加强了对工具式模板及高大模板的验收要求5、删除了模板拆除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0666-2011配套使用);6、增加了成型钢筋等钢筋应用新技术的验收规定;7、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全封闭防水性能的验收规定;8、完善了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规定;9、完善了预制构件进场验收规定;10、增加了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的实体检验要求;11、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中增加了回弹-取芯法。
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详细解读一、新规范内容本规范共分10章、6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主要脉络与上一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没有太大区别。
二、新规范适用范围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应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配套使用,GB50300为基础标准,各类验收规范均在本标准的框架下制定。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同样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有关规定)。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应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GB50204为验收标准,仅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结果进行验收和评定,而GB50666为结构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国家标准,是施工质量验收的前提。
且本次修订更进一步弱化了GB50204关于施工方面的内容,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应按照GB50666实施。
三、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与GB50204-2002(2011版)相比1、完善了验收基本规定(与GB50300-2013的修订相符,GB50300-20 13关于验收的相关规定上改动量较大);2、与相关规范进行协调,删除了部分施工过程控制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3、增加了认证或连续检验合格产品的检验批容量放大规定;4、加强了对工具式模板及高大模板的验收要求5、删除了模板拆除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0666-2011配套使用);6、增加了成型钢筋等钢筋应用新技术的验收规定;7、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全封闭防水性能的验收规定;8、完善了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规定;9、完善了预制构件进场验收规定;10、增加了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的实体检验要求;11、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中增加了回弹-取芯法。
混凝土拌和站验收办法

平改立混凝土拌和站验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推进铁路平改立管理工作,规范平改立工程混凝土拌和站的验收程序,统一检查标准,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平改立项目部地自建混凝土拌和站及商品混凝土拌合站的验收和评价。
自建混凝土拌和站必须经指挥部同意批准后,方可建设。
第二章拌和站建设要求第三条拌和站选址要求(一)拌和站场地应选择地势稍高,地势较平坦,在场地建设时应重视排水系统建设,且应避开易积水和严重不良地质的地点,考虑防洪排涝,并远离生态敏感区。
(二)拌和站地基基础地质状况要好,所选场地地质要求坚硬,能有效防止地面沉降,建站时搅拌机组和料仓底座下基础应特别加强处理。
(三)考虑环保因素,混凝土拌和站应远离住宅和人口稠密区,减少产生的噪音、粉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尽量避开居民区的上风口.第四条拌和站布局及设置要求(一)拌和站设计应体现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环保节能、永临结合、合理实用的原则,应重视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等工作。
(二)拌和站生产区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建围墙或栅栏与外界隔开。
(三)拌和站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运输和工程条件、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拌和物使用时间要求,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四)拌和站设计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统筹考虑,根据地形条件提出规划设计方案。
用地应根据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堆放能力等因素确定。
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确定,并考虑备用.第五条拌和站建设和管理(一)平改立施工项目部应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工程特点、地形条件等合理规划拌和站,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并绘制拌和站场地平面布置图,经监理单位审查后报平改立管理机构审批。
规划方案审批后方可实施.(二)拌和站场地设施建设1。
拌和站应采取围墙封闭式管理,并设置工地试验站、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存放区、运输车辆停放区,办公生活区应分区设置并设置明显的区位标志牌.2。
拌和站内所有生产场地、道路应采取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后地面承载力满足场内作业要求。
拌和站建设与验收标准

拌和站建设与验收标准为规范拌和站建设,确保混凝土制品质量,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程及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建设标准1.拌和站命名拌和站名称按“施工单位简称+顺序号+拌和站”格式命名,如:中铁十四局2号拌和站。
2.拌和站生产能力和规模总装机能力以满足最大批混凝土数量需要为原则,应与施工组织相适应,均衡生产能力满足施工进度指标要求。
拌和站应配备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备用发电机。
3.拌和站应达到自动计量标准,拌合站计量偏差、搅拌时间等参数采用信息化监控管理,满足《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要求。
4.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骨料存放区、试验检测区、保障系统、生活区和办公区等。
5.拌和站应根据标段内工程情况集中设置,实施封闭式作业;骨料仓应设置棚架,结构应牢固可靠,具备一定的防雨、雪、风能力;拌和站应设置除尘设备或洒水车。
6.拌和站建筑物与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雷接地措施,建筑物与设备的防雷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连接;防雷设计和安装应将主体钢构的防雷装置、内部电气防雷装置、拌和站外部环境与场区的系统防雷装置统一考虑。
7.拌和站内应具备及时进行骨料筛分、含水量、含泥量试验,掺合料细度试验,水泥净浆流动度,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的能力。
8.所用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生产区的储料存放应满足已检和待检的需要。
9.拌和站应配备必要的保暖、加热、降温设施,确保冬期、夏期施工混凝土温度满足要求。
水池应设置防晒或保温设施。
10.拌和站的场地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⑴拌和站的所有场地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承载力满足场内作业要求。
场坪内应合理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抹面,保持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
⑵应将集水池、沉淀池和污水过滤池纳入场区规划,与拌和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关于混凝土拌合站验收的有关要求

大西监字第[2010]004号关于混凝土拌合站验收组织及管理的要求大西客专站前施工1、2、3、4标指挥部、各监理组:为有效开展各标段混凝土拌合站建站、自查自验及监理验收工作,确保拌合站建设及验收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根据铁道部《铁道部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89号),《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铁建设[2008]198号),《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号),大西铁工管[2010]78号及大西公司标准化管理系列之《标准化混凝土拌合站》的有关要求,监理站特对混凝土拌合站验收做如下规定。
一、验收组织机构1、监理站成立拌合站专项验收小组负责对施工单位搅拌站验收工作。
组长:赵军副组长:张新维郭美亮组员:张日忠王玉峰谭勤龙周勇杨扩军刘凡彬2、每一次拌合站验收由组长或副组长带队,若干组员参加,人数不得少于三人。
二、验收程序1、施工单位自查自验各施工单位在拌合站建设完成后,先由各指挥部组织人员,按《标准化混凝土拌合站》要求进行自查自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
2、施工单位编制报验材料并提出初验申请施工单位自验合格后整理报验材料并向监理站提出初验申请。
初验申请材料一式三份,采用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2.1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混凝土拌合站验收申请表;2.2拌合站人员从业资格证书;2.3设备鉴定证书;2.4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报告;2.5执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及管理文件清单。
3、验收组审查报验资料,明确初验时间监理站在收到报验申请后及时审查报验资料,资料合格后,2日内明确监理初验收间。
4、监理站初验4.1监理站初验的主要项目包括:4.1.1组织机构及人员;4.1.2仪器设备;符合《混凝土搅拌站技术条件》和公司《关于施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规定文件要求。
4.1.3拌合站工作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1)组织与管理机构;(2)工作程序与质量管理;(3)岗位责任制;(4)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保养、维修管理制度;(5)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管理制度;(6)搅拌站安全、卫生、环保管理制度;(7)文档管理制度;(8)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方法等技术文件;(9)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10)混凝土生产、运输和调度管理制度;(11)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验收规范

【1】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验收规范【1.1】施工准备1、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前应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搅拌和堆料场地,办公生活用房、工棚仓库和消防等设施。
3、有碍施工的建筑物、灌溉渠道和地下管线等,均应在施工前拆迁完毕。
4、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路面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分析,并就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数据。
5、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据以定出路面中心、路面宽度和纵横高程等样桩。
控制桩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2】基层与垫层1、混凝土路面的路基,应符合下列要求:(1)路基的高度、宽度、纵横坡度和边坡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路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3)路基应坚实、稳定,压实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对现有路基加宽,应使新旧路基结合良好, 压实度应符合要求。
2、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宜采用板体性好、强度高的石灰稳定土、工业废渣类、级配碎(砾)石掺灰和水泥稳定砂砾(包括石土)等半刚性基层,及泥灰结碎(砾)石基层。
3、混凝土路面基层的强度就满足设计要求。
基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石灰稳定土基层,应做到土块粉碎,石灰合格,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控制最佳含水量,碾压密实。
石灰含量宜占土的8%~12%。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应停止施工,并应在冻结前达到规定强度,石灰稳定土基层不宜在雨天施工;(2)对煤渣、粉煤灰、冶金矿渣等工业废渣类基层,应按其化学成份和颗粒组成,掺入一定数量石灰土或石渣组成混合料,加水拌和压实,洒水养护。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施工,并应在冻结前达到规定强度;(3)泥灰结碎(砾)石基层,应严格控制泥灰的含量。
泥灰的总含量不宜大于总混合料的20%,石灰含量宜占的8%~12%,土的塑性指数宜为10~14。
施工可采用灌浆法或拌和法,采用拌和法时,应先拌匀灰土;注:土的塑性指数,为采用76g平衡锥标准测定液限。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样本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4.9.1 水泥质量必要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第6.2.1条规定。
4.9.2 旋喷桩布置范畴、数量和形式必要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所有检查。
检查办法:观测和尺量。
4.9.3 水泥浆配合比例必要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所有检查。
检查办法:计量检查。
4.9.4 旋喷桩施工必要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规定。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所有检查。
检查办法:观测和尺量。
4.9.5 身无侧限抗压强度必要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桩数2%,并不少于5根,每根桩在成桩28d后取3个试样(在桩径方向1/4处、桩头至桩长2/3长范畴内垂直钻芯);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10%进行见证检查,且不少于1根。
检查办法:施工单位做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监理单位检查实验报告和见证取样检测。
4.9.6 地基承载力必要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总桩数2‰,且每基坑不少于1处;监理单位所有见证检测。
检查办法:平板载荷实验。
4.9.7 旋喷桩施工容许偏差和检查办法应符合表4.9.7规定。
表4.9.7 旋喷桩施工容许偏差和检查办法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桩孔数2%,并不少于5根。
5.1.1 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和砌体施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原则》第4.1节、第5.1节、第6.1节和第8.1节关于规定。
5.1.2 基坑开挖前应按地质、水文资料和环保规定,结合现场状况,指定施工方案,拟定开挖范畴、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弃土位置和防、排水等办法。
5.1.3 基坑土方施工应对支护构造、周边环境进行观测和监测,当发现异常状况时应停止施工及时解决,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5.1.4 当基本底面处在软硬不匀地层时,应由勘察设计部门提出解决方案。
5.1.5 基底解决应符合下列规定:1 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应将倾斜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2 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3 砌筑基本时,应在基本底面先铺一层5~10cm水泥砂浆。
TB10424标准铁路混凝土标准要求资料

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控项目钢筋进场按每批检查直径、每延米重量抽取试件做屈服、抗拉、伸长率、冷弯,应符合GB1499(钢筋混凝土用钢)检查数量: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10%见证检验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检验。
钢筋保护层垫块:垫块强度和耐久性应不低于结构本体砼的标准。
检验方法:垫块制作单位每半年提供一次第三方检测报告,施工和监理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及锁母的材料、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应符合型式试验确定采用的套筒技术要求。
外观质量和尺寸检查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
套筒及锁母的材料、品种、规格施工、监理全部检查。
同批、同材料、同型式、同规格的每2000个套筒或锁母为一批,施工检2%,且不少于20个,监理按施工20%见证,且不少于4个。
检验方法:观察和量规检查,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内螺纹尺寸及公差采用专用螺纹塞规检测。
钢筋连接:检验数量,钢筋接头外观质量施工、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为一批,不足200也按一批计。
机械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一施工条件下同批材料、同等级、同规格、同型式的每500个为一批,不足500也按一批计。
监理单位按施工抽检次数的20%见证试验,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外观观察和尺量。
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做拉伸,闪光对焊增做冷弯。
监理单位检查报告并见证。
混凝土:当混凝土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当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混凝土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
砂率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应与原配合比一致。
混凝土施工工序验收标准

混凝土施工工序验收标准混凝土施工工序验收标准一、前期准备1. 建筑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照规范要求选用适宜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 施工前,应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平整度、垂直度等,确保模板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脱模处理。
同时,应对浇筑位置进行检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位置、高度等符合要求。
4.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筋进行检查,确保钢筋的数量、位置、直径、间距等符合规范要求。
5. 施工前,应对施工机具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性能良好,且设备的使用符合安全要求。
二、混凝土浇筑1.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浇筑区域进行湿润处理,确保混凝土与模板表面之间没有空隙。
2.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的拌合物进行检查,确保拌合物的均匀性、流动性等符合规范要求。
3.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流失和分层。
同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混凝土中的空气被困在混凝土中,导致混凝土中出现空洞。
4.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处理,确保混凝土的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三、混凝土强度检验1.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
检验应符合规范要求,并由合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2. 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四、施工安全1.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施工现场应符合安全要求,确保周围的工人和物品不会受到影响。
3. 施工机具和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并由合格的操作人员操作。
五、施工质量验收1.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检查,确保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无松散等问题。
2. 混凝土强度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3.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
4. 施工现场应符合安全要求,确保周围的工人和物品不会受到影响。
5. 检验结果应由合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并符合规范要求。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https://img.taocdn.com/s3/m/fcb93778ff00bed5b9f31dc1.png)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1 总则1.1为落实《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所生产的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制定本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2 本意见适用于铁路建设项目自建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的管理,采用委托加工方式生产混凝土的拌和站,应参照执行。
2 基本规定2.1拌和站应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由专门从事混凝土生产的部门或工区组织实施。
2.2 拌和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对混凝土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负直接责任。
2.3 设计单位应对拌和站进行专项设计,确定拌和站建设标准、数量、站址布置等要求,并将相关费用足额纳入概算。
2.4 建设单位应根据专项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拌和站建设要求,并在拌和站建成后组织验收。
2.5 监理单位应对拌和站建设方案进行审批,做好拌和站日常监管工作,派驻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监控原材料进场验收、签认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控制拌合物质量等工作。
2.6 施工单位应制定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或编制标准化管理手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定信息化管理流程。
2.7 拌和站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3 建站与验收3.1 拌和站选址和建设应符合国家环水保相关规定,避开易发地质灾害、水害及其它灾害位置,方便生产和运输。
3.2 拌和站建设标准、数量或站址布置改变时应报建设单位批准。
3.3 施工单位应在建站前组织现场调查,并按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站方案,确定设备配套、场地布局及环水保措施,确保建站安全,保证生产能力满足工程需要,建站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3.4 监理单位应对拌和站建设过程进行监控,确认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5 拌和站建成后应经过试生产,生产数据可正常上传至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后报请监理单位初验;监理单位初验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正式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工程混凝土拌合站验收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规范铁路客专工程混凝土拌合站的验收程序,统一检查标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铁路客专工程承包单位工地自建混凝土拌合站的验收和评价。
第二章拌合站验收
第三条验收程序
(一)拌合站建设前,承包单位应先将拌合站建设方案上报监理单位,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报铁路客专公司安质部核备后实施。
(二)拌合站建设后,达到相关规范和文件标准要求时,经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后,提出书面验收申请,上报监理部初验。
(三)拌合站初验合格后,初验结果报铁路客专公司安质部,客专公司工管部、安质部将适时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监理单位不得批准开工报告。
正式验收流程:由拌合站负责人简短汇报拌合站建设情况,验收组对拌合站所有人员进行资质认证考核,对设备及设施进行验收,验收结果由参加验收的人员签字确认,对验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确定结论评价。
对可以使用的,监理部负责对限期整改的问题进行复查,合格后
报铁路客专公司核准使用;对结论为不可以使用的,问题整改后由承包单位自验,再走初验程序。
第四条验收标准
(一)自检验收和初步验收。
施工单位按照场地设施建设、人员设备配置、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及环境保护五个方面进行自评验收,具体详见混凝土拌合站验收评分表(附件2)。
验收内容包括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主控项目必须全部满足验收标准要求,一般项目采用百分制,经验收总分达到90分及以上方可评定合格。
(二)正式验收。
正式验收项目分主控项目(主控)和一般项目(一般),每个拌合站验收的全部项目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可评价该拌合站为合格,同意投入使用(见附件3:混凝土拌合站验收检查表)。
合格标准为:
1.主控项目:每一项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2.一般项目:每个项目按满足要求的程度进行评价。
80%及以上验收项目合格,不合格项目应注明存在问题,出现的问题应在规定时间内整改。
并按照要求组织复检。
第五条验收项目
(一)自控体系
1.拌合站必须制定质保、安全、环保、设备管理等规章制度及组织机构。
2. 质量责任追究管理制度必须健全,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落实到人,对相关责任人要有明确的惩罚条例。
3.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保证混凝土的供应不因突发事件而中断。
4. 建立原材料进场台帐,检验台帐。
5. 拌合站必须设立明显标识标牌及材料标识,标识牌内容要详细、填写规范。
6. 建立不合格产品及材料控制程序,处理记录齐全。
7. 根据冬、夏季热工计算,制定相应的温控措施,保证混凝土出机、入模温度在规范标准范围之内。
8.要有生产搅拌记录,包括浇筑单位工程具体部位的编号、混凝土标号、生产时间、生产是否正常,在出现问题后可以追溯。
9.混凝土出站要有运输单,单内注明车号、出站时间、混凝土标号、使用部位、坍落度等。
10.封闭式料场及待检区必须完善。
11.拌合站必须经过具有资质的计量单位鉴定。
(二)人员要求
1.明确行政、设备管理、试验人员等主要责任人的岗位职责,人员分工,实行站长负责制。
2. 拌合站必须配备设备管理人员不少于一名,要求精通设备的维修保养,具备相应的机械知识。
3.搅拌机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设备,确保计量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搅拌工艺参数要有详细的技术交底。
4. 拌合站必须配备电工一名,要求持证上岗,精通电务知识,保证施工用电线路布设符合有关规定,对施工中突发的电力问题能够及时处理,保证电力供应。
5. 运输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三)拌合站场地及文明生产
1. 拌合站的场地应根据拌合站的产量确定规模,确保原材料的储备量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2.为保证夏季混凝土入模温度,砂子、碎石应采用牢固的棚架进行遮挡防护,达到遮阳、防雨、防尘等目的,并设置或预留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措施,保证混凝土温度符合要求。
3. 为保证冬季施工,骨料仓和外加剂存储地必须设置采暖保温设施。
保证粗细骨料棚内温度大于5℃,外加剂棚内温度大于10℃。
4. 料场场地和行车道路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和表面硬化,并满足重载车辆通行要求;场地应排水设施完善、排水畅通,无明显积水或坑凹现象。
现场实地查看,整洁、无扬尘,配备消防、安全用电设施,安全警示标牌齐全。
5. 料仓分区合理,规范,料仓储备应满足连续两个生产高峰的需要。
砂子、碎石必须实行分区存放,按“待检区”和“合格区”分别设置,并每个区内应按不同品种和规格用隔离墙分离,同时设置或预留必要的冲洗或筛分设施。
6.为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拌合站应合理布局,将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设置。
7.应设立污水池、垃圾池并满足环保要求。
(四)设备要求
1. 混凝土搅拌站设备的配置以满足生产需要,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搅拌机组生产能力、搅拌车运输能力应满足生产高峰需求(混凝土搅拌站实际生产能力应以其理论生产能力的60%的计算,如HZS120搅拌站,理论生产能力每小时120m3,实际生产能力为每小时72 m3为参考),搅拌站必须设立自动计量的拌和系统,使用散装水泥和粉状掺合料,机组规格应选择HZS90型及以上规格;每个配料系统必须满足三种以上粗细骨料配料要求。
2.为保证混凝土出机、入模温度,满足冬、夏季施工要求,应配备相应的取暖锅炉和制冷设备。
3. 拌合站应配备与生产能力匹配的备用发电机,确保电力供应。
4. 为防止车辆将泥带入拌合站,影响文明生产,入口处宜设置车辆清洗池,规格应满足运输车辆清洗,排水通畅。
5.配备砂石清洗设备及沉淀池,以便在砂石含泥、石粉超标时进行清洗,避免影响正常施工。
6.为防止粉煤灰与水泥打错仓,料仓应设标识牌并加锁。
7.为防止混凝土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造成入模温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搅拌楼和混凝土车在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
(五)冬季施工
对确定需要进行冬施的拌合站,须上报拌合站冬施措施和设备(可编入冬施方案中),经监理单位审核后报公司安质部审核批准。
(六)试运行情况
正式验收应提交试运行(混凝土试配)记录,验证生产能力的满足性和过程可控制性。
第六条验收资料
(一)申请混凝土拌合站验收提交材料一式三份,待审查合格后,铁路客专公司、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各留一份。
(二)提交材料项目
1.申请表(附件1)。
2.拌合站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现场对照人员查看证件和身份证。
3.设备检定证书,现场查看证件和实地标签。
4.混凝土试拌。
在报审前必须进行混凝土试拌,报监理工程师旁站并形成记录和签认,现场查看试验报告和记录。
5.执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及管理文件清单,现场查看清单和实物。
6.上述证书提交申请材料时可以是复印件或扫描件,在现场复查时应提交原件。
附件:
1、混凝土拌合站验收申请表
2、混凝土拌合站验收评分表
3、拌合站验收检查表
4、拌合站人员考核情况登记表
5、拌合站验收登记表
附件1
混凝土拌合站验收申请表
申请单位:(项目部名称及公章)
拌合站名称:
施工里程:
填表说明
一、“申请单位”为标段合同单位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项目分部或作业队的拌合站须以现场项目管理机构名义提出,不得单行提出。
二、验收项目和标准
1.验收项目分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每个拌合站验收的全部项目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可评价该拌合站为合格,并同意投入使用。
2.合格条件
(1)主控项目:每一项指标和要求全部符合要求。
(2)一般项目:每个项目按满足要求的程度进行评价,80%及以上验收项目合格。
不合格的项目,应注明存在的问题。
3.对存在的问题应由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组织复查。
三、有关附件材料另行单独装定成册。
四、此表和附件材料均采用A4纸(如有大型图表,应折迭成A4纸大小),由申请单位按此格式自行编制、打印和装订。
拌合站验收报审表(TA1)
工程项目名称:客专铁路工程施工合同段:标编号:
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1份,监理、建设单位各1份;
混凝土拌合站基本情况
附件2:
混凝土拌合站验收评分表(一)
混凝土拌合站验收评分表(二)
混凝土拌合站验收评分表(四)
附件3 :
拌合站验收检查表(一)
单位名称:负责人:日期:
拌合站验收检查表(二)
单位名称:负责人:日期: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