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羊的文化
羊的寓意,你知道吗?中国文化中和平与友善的象征,深度解读
![羊的寓意,你知道吗?中国文化中和平与友善的象征,深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448c9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5.png)
羊的寓意,你知道吗?中国文化中和平与友善的象征,深度解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是一个重要的符号,它象征着和平、温顺和吉祥。
羊的特性与这些象征意义紧密相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秉持的友善和谅解的态度。
羊的基本特性是和平与温顺。
在农耕社会中,羊是重要的家畜之一,它们以草为食,不与其他动物争斗,因此被视为和平的象征。
同时,羊的性格温顺,不轻易发怒,这也使得人们将其视为温和与柔顺的代表。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羊都是家庭财富的象征,人们相信拥有羊就拥有了和平与繁荣。
羊也象征着吉祥。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如春节、中秋节等,羊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们相信羊能带来好运,驱赶邪恶。
在一些地方,还有在新年期间送羊的习俗,寓意着希望新的一年中,家庭和睦,事业顺利。
这些特性如何被引申到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人们追求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羊的和平、温顺的特性,正是这种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羊身上学习到很多。
例如,面对冲突和分歧,我们应该像羊一样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暴力或者争吵。
面对他人,我们应该像羊一样,保持友善和谅解的态度,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羊的象征意义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一些企业的文化中,羊的形象被用来传达和平、团结的理念。
在一些公益活动中,羊的形象被用来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提倡和平与友善。
羊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深远而广泛,它不仅代表了和平、温顺和吉祥,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借鉴羊的精神,倡导和平与友善,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羊的象征意义的应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和平、友善、和谐的社会,就像羊所象征的那样。
羊文化相关素材
![羊文化相关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e6b2bbc0c22590102029dee.png)
羊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
据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可以说,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
岁月悠悠,“羊的基因”一直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流连于国人言语行动之间。
直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藏品中品赏源远流长的羊文化典故,感受先民们对羊的那份情感依恋。
一、“羊”有关的成语与典故1.瘦羊博士据说古时东汉安丘人甄宇,在京城洛阳的太学里担任博士。
一年年底,皇帝赐给博士们每人一只羊。
因为羊的大小肥瘦不等,大家感到很难分配,于是有人主张把羊全部宰杀,然后用秤平均分肉。
甄宇听后感到十分羞耻,自己带头牵了一只最瘦小的羊。
这事传了出来,洛阳城里的人纷纷赞扬甄宇,并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别名“瘦羊博士”。
后人有诗赞曰:“官卑岂愿乘肥马,食俭惟知取瘦羊”。
(见韦居安《梅诗话》)后来用瘦羊博士表示对大公无私的人的敬意。
2.羝羊触藩: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
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
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
”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中有“纣王沉吟不语,心下煎熬,似~,进退两难。
”3.亡羊补牢亡:是逃亡、丢失的意思;牢:关牲口的栏圈。
丢失了羊,赶忙修补羊圈,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
4.羊续悬鱼《后汉书·羊续传》:“续为南阳太守……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
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所悬者,以杜其意。
”后因用“羊续悬鱼”作为居官清廉、拒绝受贿的典故。
5.多歧亡羊《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十二生肖羊的来历
![十二生肖羊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667a80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e.png)
十二生肖羊的来历在中国文化中,十二生肖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时间的分类和记录。
其中,十二生肖羊作为其中的一种,其来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传说。
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索十二生肖羊的来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黄帝纪年的起点。
根据中国传统的纪法,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其纪年始于公元前2698年。
据史书记载,黄帝相当重视兽类,他认为人类的生肖应该与动物进行对应。
于是,他倡导了十二生肖的概念并将每一种动物与某一年份进行绑定。
那么,为什么羊会成为十二生肖之一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和民间传说。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十二生肖最初只有十一个,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和狗。
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年份,有一种野兽——狼,想方设法混进了十一生肖的行列中。
狼此时还只是一个小幼崽,看起来十分天真无邪,各种花样扮酷逗乐家族成员。
他们因此对狼入侵十分失望,于是赶走了它。
可是,赶走的时候不小心把狼吓到了,于是那只小狼溜走了。
期间,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假扮羊。
于是,小狼着装、学习羊的习性,终于成功偷换了自己的身份。
于是,它就成了中国黄帝纪年的十二生肖之一——羊。
羊作为生肖之一,寓意着仁慈、勤劳和善良。
在中国的农耕社会中,羊是农田作物保护的重要力量。
羊在草原上吃草,能帮助保护农作物免受野兽侵害;同时,羊毛是一种重要材料,可以用来制作保暖的衣物和家居用品。
除了这些正面的意义外,羊在中国文化中还有许多习俗和寓意。
在农村,羊往往象征着财富和繁荣,人们常常使用"吉祥"一词与"羊"音相似,用羊的形象代表美好的祝福。
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亲手制作羊纸贴、羊毛绒玩具等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也许有人会疑问,中国十二生肖到底有多少种说法?为什么会有人说羊应该是改成绵羊?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一些争议。
实际上,十二生肖的形制并没有统一规定,各种说法或因地域、或因时间、或因文化差异不一而异。
羊文化
![羊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d046930daef5ef7bb0d3c9f.png)
642019.10羊文化【起源与传播】我国绵羊驯养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来源于不同类型的野生绵羊。
世界家羊开始驯化源于西亚,随着游牧民族的迁徙,被带到非洲、欧洲和亚洲各地。
羊从西亚驯化中心向欧洲的传播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爱情海向北到达匈牙利盆地,二是通过海上运输从西亚到达南欧的地中海沿岸地区。
约在公元前4000年开始向非洲传播。
向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播途径也有两条:一是从波斯、阿富汗通过中亚地区到达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另一条是通过卡帕山口到达印巴次大陆,再传到东南亚和东亚的广大地区。
【饮食文化】我国有着悠久、丰富多彩的羊肉饮食文化,先秦的羊炙,汉代的羊脍,魏晋南北朝的炮羊肉,隋唐五代的羊肉羹面、生羊脍,宋代的烧羊肉,元代的羊骨粥、炙羊心,明代的炒羊肚、烹羊,清代的煨羊脑、冻羊肉、红煨羊排等流传久远。
说起羊肉,人们就会提起极具地方特色和风味、誉满国内外的新疆烤羊肉串、兰州手抓羊肉、西安羊肉泡馍、内蒙古烤全羊、北京东来顺涮羊肉、成都羊肉汤锅、苏州藏书全羊席、重庆烤全羊等。
【文学价值】羊因性格温顺、善良,且具有特殊的文化象征意蕴。
所以“善” “义” “美” “祥”等字才会都从“羊”字。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吉羊(祥)”之语。
《诗经·召南》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用以表达文王的德政和善良的品性;《易卦》有“三羊(阳)开泰”之语,用以表达人们岁初美好的祝愿。
【艺术价值】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岩画、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等岩画中,绵羊是刻画最多的一种动物,有羊猎图、牧羊图,也有表现羊在草原上嬉戏的母子同乐图、人羊共嬉图、双羊角力图等,内容非常丰富。
刻有羊形纹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显得非常华贵,同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四羊方尊等就是铸有突起绵羊头的青铜礼器;在原始彩陶中有关羊的形象经常出现,特别是河姆渡的陶羊,用夸张手法塑造羊的臀部,以显示其肥壮的体态,给人们朴实、健美的感觉。
(苏咏农)·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羊的寓意吉祥语
![羊的寓意吉祥语](https://img.taocdn.com/s3/m/403d48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2.png)
羊的寓意吉祥语
羊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因此也衍生出许多与吉祥、幸运和繁荣相关的吉祥语。
这些吉祥语不仅流传于民间,也被人们广泛用于新春祝福、庆祝节日和表达美好祝愿的场合。
首先,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之一。
羊在汉字文化中与“祥”字形状相似,因此常被用来代表吉祥、繁荣和幸福。
一个著名的吉祥语就是“羊羊得意”,意为人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幸福。
此外,还有“黄羊白羊争花开”,寓意着美好事物的竞争和丰收。
其次,羊在农耕社会中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也被视为幸运和繁荣的象征。
一个常见的吉祥语是“羊年丰收”,这是对农业丰收和家庭幸福的期盼和祝愿。
羊还被视为富贵和财富的象征,所以有“一羊贵百羊来”的说法,表示一个人的成功会吸引更多的财富和幸福。
此外,羊还象征着和谐与友善。
羊是温顺而友好的动物,人们常常用“百善孝为先,世界太平羊年旺”来表达对和谐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向往。
这个吉祥语强调孝道和和睦的重要性,并祈求新年带来和平与繁荣。
总的来说,羊的寓意吉祥语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幸运和繁荣的期
盼和祝愿。
这些吉祥语通过与羊的形象和特征相联系,向人们传达了积极的态度和愿望。
无论是在新春祝福还是其他庆祝活动中,这些吉祥语都充满了对幸福美好未来的无限期望。
关于羊的历史典故
![关于羊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8642ecd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3.png)
关于羊的历史典故羊是人类所驯养的最重要的家畜之一,它不仅提供肉、奶、毛等物质财富,还带来了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羊的历史典故。
一、“羊入故宫,瑶池有怒”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残留下来的气息汇聚成了凡间的黄帝和炎帝。
这两位神话中的帝王分别代表了中国的南北两个文化传统,黄帝代表华北文明,炎帝代表华南文明。
其中,黄帝最爱养羊,他的“八牧”之一就是“羊”,“养羊之功日见iel”;而炎帝最厌恶羊,因为相传有一天,炎帝在天界看到羊进入了他的光明居所——瑶池,心生不满,发怒于此,“羊入故宫,瑶池有怒”,在绵羊的天敌——豺狼的怂恿下,将羊从天界逐出。
二、神兽“羊角匕首”在中亚草原地区,曾经有一个部族叫“兽首部落”,他们信奉的主神名叫“天狼星”,是一只只能通过羚羊头观测到的星星,而羚羊也成为了他们的图腾,与神秘的天狼星相互凝聚,之后创造出了羊角匕首。
羊角匕首是中亚草原地区的文化瑰宝,它是以羊角制成的一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武器,非常精美,而且在制造时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
据传,羊角匕首可以赋予人神秘力量,使他们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并且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神兵利器。
三、牛羊闹建康南朝梁永安元年(526年),在南朝梁的建康城内,一位叫作“小沙门”(即和尚)的人偷了牛,结果遭到了众人的追杀。
他逃到了商业城市莘塍,但遇到了一群牛羊在门口乱闹,使他无法入内。
“小沙门”虽然解释过去,但店主们仍然怀疑他是贼,当场打死。
在这场牛羊闹建康事件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牛、羊这样的家畜也是非常重视的。
四、羊年春节习俗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农历的十二生肖之一的羊,也经常出现在中国新年的风俗和习俗中。
除夕夜,中国人会在门口张贴福字,人们在家里吃团圆饭,观看春晚,互相拜年等等。
而在一些南方地区,还会有放鞭炮、打夜戏等节目。
此外,中国人还有贴春联、讲解头文化、给红包等等独特的新年风俗。
五、“黄羊赍(jī)酒”传说在历史上,黄羊赍酒是指将黄羊肉剁碎后放入酒中,使其吸收黄羊肉的精华,酿制成的一种名贵美酒。
羊文化
![羊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f54aeafd1f34693daef3eba.png)
羊的个性也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
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
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传说的始祖皋陶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法,中国古代一种独角怪兽獬豸也被认为与羊有关,能看出人是否有罪,能分辨是非曲直。
因此,后世以独角兽表示法律与公正。
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在这里,羊与祥不仅仅是字的通假,而是羊身上被赋予的上述种种秉性使然。
羊是带角的动物。
角是许多民族尤其是原始民族崇拜之物,人类创造的神里许多带角,如中国古代战神蚩尤就是著名的带角的神与祖先。
甲骨文中的羌字,字形即为人头上戴羊角,世界各原始民族习见用羊角、牛角、鹿角为饰物,其含义有:1、最早头上戴角、身披兽皮是为了狩猎时诱惑野兽的需要;2、氏族节庆日,参加舞蹈的人头上戴双角或有角假面;3、阶级分化后,部落酋长、显贵才戴羊角,有表示权力与尊荣之意;4、巫师礼神作法戴羊角帽;5、氏族崇拜的神也有角。
羊在甲骨文中约有四十余种字形,字形最明显的共同特征便是突出双角。
古人有“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的说法,羊是各种艺术形式着力表现的对象。
新石器时代有陶塑的羊,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山西曲沃北赵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晋侯夫人墓出土有玉羊、东汉有百戏吉祥画像石、东晋瓷器中有羊首壶。
清代喜欢用三羊组成工艺品,意寓“三羊(阳)开泰”。
《易》中称羊者有三卦:〈兑〉为羊、〈夬〉中九四有“牵羊悔亡”、〈归妹〉上六有“士刲羊,无血。
”羊在易学家的研究中被借为“阳”的象征符号。
夏历正月为泰卦,六十四卦中,“泰”属三阳,“正月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此外,三阳在易卦中是初九、九二、九三爻,同属“阳”。
十二生肖羊
![十二生肖羊](https://img.taocdn.com/s3/m/a04b022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4.png)
十二生肖羊十二生肖中的羊,又称为绵羊或者山羊,它代表了中国农历中的某个年份。
在中国文化中,羊被赋予了吉祥和平和的象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与羊有关的文化传说、习俗、特点以及著名的人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羊是十二生肖中最柔和和顺从的动物之一。
它被认为是温顺、善良、谦逊和善解人意的代表。
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一直被视为象征着吉祥与幸福的生肖。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有很多关于羊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在这个故事中,白骨精变身为一只羊,企图引诱孙悟空上当受骗。
然而,孙悟空识破了她的伪装,并最终将她打败,拯救了村民们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伪装和欺骗,并且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除了传说外,羊还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羊在中国农村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上,羊被用作农民的力量源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羊毛、肉食和皮革。
因此,在中国许多地区,人们并不会将羊视为食物,而是将它们视为家畜和劳动力的代表。
除了文化传说和农业角色,羊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制作羊形状的灯笼来装饰家庭,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此外,一些地区还有“放羊节”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把羊带到山上放牧,以祈求丰收和好运。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与羊有关的著名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古代的诗人杨洪基。
他的诗作记录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他常常用羊和羊毛等元素来描述他的思考和情感。
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启发。
总之,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其形象一样温和而和谐。
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和平、幸福和团结的追求。
无论是在传说中,还是在生活中的农业和节庆习俗中,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中国农村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心中的祥瑞之物。
十个与羊相关的历史典故
![十个与羊相关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e351c2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8.png)
十个与羊相关的历史典故羊是十二生肖之一。
你知道与羊相关的历史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与羊相关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一、爱羊典出:《论语·八佾》原文:子?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二、苏武牧羊典出:《汉书》原文: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卧起*持,节旄尽落。
三、蹴蔬羊典出:《笑林》原文: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园!”四、叱石为羊典出:《太平广记》卷七《神仙七·黄初平》原文:黄初平者。
丹溪人也。
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
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
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余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
”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字初平,是卿弟非疑。
”初起闻之,即?道士去,求弟遂得,相?悲喜。
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耳。
”初起往?之,不见,但?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
”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
”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
初平乃叱曰:“羊起。
”於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
五、?[fén]羊典出:《国语·?语下》原文: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
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何也?”?υ唬骸耙郧鹬??牛?蛞病G鹞胖?耗臼??衷毁纭Ⅶ汪u,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羊。
”六、歧路亡羊典出:《列子》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关于羊的文化
![关于羊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c110708c281e53a5802ff53.png)
关于羊的文化羊的图腾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
据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可以说,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
中华人文祖伏羲、炎帝都与“羊”有着“血缘关系”,“三皇”中的伏羲、神农最早都以“羊”为部落图腾。
据考,伏羲曾受“羊角柱”的启发,发明了推动中华文明进程的“八卦”;尧舜时代的大法官皋陶曾借助独角神羊断案,从而实现古代司法公平;汉代董仲舒将儒家文化的核心精华“仁”、“义”、“礼”赋予到羊的身上,赞叹羊是“美”、“祥”之物;明代甚至将“羊之跪乳”编进儿童启蒙读物《增广贤文》中,将羊塑造成懂得感恩的典范……“羊的基因”几乎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已经有了养羊的记载。
《楚辞〃天问》中云,夏启在征服了有扈氏以后,把俘虏罚作“牧竖”,强迫他们“牧夫牛羊”,即成为牧畜的奴隶,这段史料讲明,夏朝已出现饲养牛羊的奴隶了。
到了商代,中国的农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畜牧在商代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牛、羊、猪、犬、鸡”这个六畜概念已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代的养羊业到了比较发达的水平。
产生于周代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在三百零五篇中提到羊的就有十多篇。
《无羊》篇反映周宣王时期的养羊业相当兴盛。
春秋战国时期,对羊的繁殖和经济价值更为重视了,如《礼记》记载:“大夫无故不杀羊”,“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等等。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发明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喂养。
人类倘若不会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将永远处于渔猎采集的原始阶段,文明也就无从产生。
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革命。
这次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居住方式也开始由游徒过渡到定居,从而逐步告别从动物界遗留下来的本能的生产活动和居住方式。
羊的文化
![羊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8fad10602020740be1e9be5.png)
羊的文化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
汉代许慎释"羊"字说:"美,甘也。
从羊从大。
"明末清初屈大均套用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
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 "羊"、"祥"通假。
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
"《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
"1养生、主膳羊为先2 鲜美、和羹羊为源鱼羊合烹,鱼不腥、羊不膻,味道鲜美,这是先民们饮食生活中感知的总结。
“鱼”“羊”构成汉字的“鲜”,是我国先民们对“鲜”的认识源于鱼和羊的见证。
“羊”“大”为“美”,“美”源于羊。
我们常用“鲜美可口”来形容美食,可见“鲜”“美”相联。
根据《说文》“美”本义为“甘”;“甘,美也。
”可见甘美相通,“美”源于羊的味觉感受3礼仪之邦羊为重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之“仪”镶入了“羊”字。
在古代,羊不仅是供膳的,羊又是祭祀的祭品,“祥”字的“示”部表示“祭桌”。
商周前无论是最隆重的祭祀“大牢”中的三牲,还是不用牛的祭祀“少牢”,都要有羊。
供祭祀的三牲必需是纯色的,专供祭祀的纯色的牛称“牺”。
“牺”字里也有“羊”,羊是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牺”“牲”。
4 美德、乐事“羊”可见美羊天生丽质,象征纯洁珍贵。
在中国,美的本义和审美意识,都是从吃起源的。
“美”字所包含的最初的美意识,即味觉审美意识,是人类其它审美的先河。
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化
![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5d95db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c.png)
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化
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羊在古代被视为重要的农牧
动物,在农耕社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化:
1. 羊的神圣象征:在古代许多文化中,羊被视为神圣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羊是十二生肖之一,代表着柔和、忠诚和幸福。
在希腊
神话中,神祗宙斯被改造成一头羊以躲避追逐他的提坦巨人。
2. 羊的祭祀:古人相信通过祭祀羊,可以向神灵祈福、祈求丰
收和平安。
在古代的宗教仪式中,经常会献祭一只羊来表达对神灵的
敬意。
3. 羊皮制品:在古代,羊皮被广泛用于制作服装和其他物品。
羊皮是一种柔软且耐用的材料,被用于制作衣物和鞋子。
在寒冷地区,人们会利用羊皮制作温暖的羊皮大衣。
4. 羊毛制品:羊毛的纤维柔软且保暖,古代人们经常利用羊毛
制作各种纺织品。
在中国,羊毛被用来制作被褥和织品。
在古代希腊,羊毛被用来制作高质量的纺织品,如羊毛披肩和毯子。
5. 羊角器物:羊角在古代也被用于制作各种器物。
在中国古代,羊角常被用来制作制笔器,以及酒杯等饮食器皿。
在希腊古代,羊角
被用来制作长号等乐器。
6. 羊的民俗传说:许多地方都有关于羊的民俗传说。
在中国,
有着以羊为主角的许多传说,如《卧蚕捉鱼》等。
在希腊,也有许多
关于羊的神话和传说,如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关于羊生育出大地的故事。
总之,羊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作为动物的象征、祭祀对象,还是作为材料的利用,都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
关于生肖羊的文化
![关于生肖羊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a45b19bbe1e650e53ea9926.png)
关于生肖羊的文化古人视羊为“德畜”,善群、好仁、死义、知礼。
善群,羊喜欢聚群。
好仁指羊善良,有角但不好斗。
死义指羊被宰杀时安静,视死如归,故有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
知礼指羊知恩,羊羔跪乳象征孝道。
《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大为美”。
文字学家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释》对“美”解释为“疑象人饰羊首之形”。
无论哪种解释,羊作为美的象征毋庸置疑。
三阳开泰【郑树林】《周易▪泰卦》以十—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冬之春来,阴消阳长。
在岁首用“三阳开泰”寓示吉祥平安,民间改作“三羊开泰”,以年画剪纸等描绘三只大羊祈祷国泰民安。
上古神话中名叫“獬豸”的独角神羊,是司法审判之神皋陶的助手。
王充《论衡·是应》:“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又《杂五行书》:“县悬羊头门上,除盗贼”。
獬豸还是明孝陵神道六种墓前瑞兽之一。
维吾尔族的叼羊鱼羊为“鲜”,以羊为主食流行于北方。
烤全羊是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名菜,全羊席指用羊肉烹制色香味形不同的菜肴,民间可做44 种,官场可做66 种,皇帝的全羊席做76 种。
羊也是衣着的重要原料,羊的毛皮除了制衣,还做成被褥、帽、鞋、靴、毯、毡等装饰品。
羊头敬客流行于新疆哈萨克族,主人端熟羊头朝客,客人持刀先割羊头,割肋肉献长者,再割羊耳给幼者,然后任意割一块给自己。
西域民族流行“叼羊”游戏,骑手们分成几队在几百米外争夺羊,以叼羊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当场把羊烧熟分给参与者。
旧时河北在农历六七月,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
六畜中,羊是除狗以外最早被驯化的动物。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驯化了山羊,继而驯化了绵羊。
在没有文字的上古时代,人们不可能科学地说明羊被驯化的历史,但他们可以通过神话曲折地反映自己的认识。
生活在云南高寒山区的部分白族,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处在氏族社会末期,社会发展十分缓慢,羊仍是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反映游牧生活的神话得以完整保存。
羊的象征意义
![羊的象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326250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d.png)
羊的象征意义羊的象征意义羊是中国远古先民图腾崇拜的吉祥宠物,在我国文化中羊的吉祥文化意义很多,比如说仁义公平、亲善祥和、权利与财富的吉祥象征意义。
同时还有忍耐力强,外柔内刚等特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羊的象征意义、羊的著名的品种和文化传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羊的象征意义羊的第一个象征意义:美德羊天生丽质,象征纯洁珍贵。
在古人的观念中,羊是美和善良的象征。
《诗经》中有一手首篇名为“羔羊”的诗,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
羊的秉性温和,羊的意蕴有善良随和,吉祥如意。
在《说文》有“美与善同义”之说。
羊有跪乳之思,羔羊似乎懂得母亲的艰辛与不易,所以会跪着吃奶。
所以羔羊的跪乳被人们赋予了“至孝”和“知礼”的意义。
《春秋繁露》中记载:“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羊的第二个象征意义:吉祥如意“羊”在古代与“祥”相通,而“祥”也可写作“吉羊”,代表吉祥如意的意义。
羊也是“祥瑞”的象征。
古时候有人年初在门上悬挂羊头,交往中送羊,或者以羊作聘礼,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相传羚羊晚上睡觉会找一棵树找准位置奋力一跳,用其角挂在树杈上,保证整个身子悬空,别的野兽就够不着它了。
关于羚羊挂角的出处,最早见于《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
羊的第三个象征意义:坚韧不屈若在清晨的时候看到蓝蓝的天空中飘着羊群一般的白云,这是生命和幸福的象征。
古罗马人也认为,若是当天第一眼看见的动物是羊,那就是象征着爱和幸福。
“基督自称为好的牧羊人”,因为羊具有温和与安祥的特征。
羊群在没有水草的荒野当中会顺从的跟随人走。
羊的忍耐力强,前进不止,正是羊年出生的人的特征。
外表很温和,但是生命力很旺盛。
羊的著名品种波尔山羊恒远波尔山羊羊羔波尔山羊:是一个优秀的肉用山羊品种。
该品种原产于南非,作为种用,已被非洲许多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
自1995年我国首批从德国引进波尔山羊以来,许多地区包括江苏、山东、陕西、山西、四川、广西、广东、江西、河南和北京等地也先后引进了一些波尔山羊,并通过纯繁扩群逐步向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扩展,显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征、广泛的适应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显著的杂交优势。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420cf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2.png)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
在中国,绵羊作为一种重要的家畜和传统文化象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关于绵羊的文化的介绍:
1. 吉祥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绵羊常被视为吉祥、美好和兴旺的象征。
在一些地方,人们相信绵羊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因此有些人会佩戴绵羊形状的饰品或在家中摆放绵羊雕像,以祈求好运和幸福。
2. 十二生肖:绵羊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代表着忠诚、温顺和善良。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每个人出生时都有一个对应的生肖,它影响着人们的性格和命运。
绵羊作为生肖之一,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3. 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绵羊常被用作比喻和象征。
例如,在《诗经》中,有一首诗描述了绵羊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的情景,寓意人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在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也经常出现绵羊的形象。
4. 艺术作品:在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中,绵羊也是常见的题材之一。
例如,在中国的绘画、雕塑和剪纸等艺术形式中,经常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绵羊形象。
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绵羊的美丽和优雅,也反映了人们对绵羊的喜爱和敬意。
5. 民俗活动:在中国的一些民俗活动中,绵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绵羊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此外,在一些民间游戏中,也经常出现绵羊的形象,这些游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绵羊文化的精髓。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绵羊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家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绵羊的认识和态度,也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关于羊的梗
![关于羊的梗](https://img.taocdn.com/s3/m/7931b7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8.png)
关于羊的梗
羊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畜,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了许多有趣梗的来源。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关于羊的梗,带领大家了解这一可爱的动物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
一、羊的历史梗
自古以来,羊就是我国农业社会中重要的家畜之一。
早在商朝时期,羊就被视为祭祀神灵的贡品。
羊的形象还出现在古代货币上,可见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羊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关于羊的历史梗也因此诞生。
二、羊的成语梗
羊在成语中的形象丰富多样。
例如,“羊质虎皮”形容外表装出强大的样子,实际上内在虚弱;“羊入虎口”则表示身处险境,自投罗网。
这些成语形象生动,既展现了羊的个性特点,也揭示了生活中的哲理。
三、羊的文化象征
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羊字谐音“阳”,代表阳光、积极、向上的精神。
羊还被视为吉祥物,寓意着美好、和谐、团圆。
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羊的形象屡见不鲜,如剪纸、年画等,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羊的趣味生活梗
羊在日常生活中的形象也颇具趣味。
网络上流行的“喜羊羊”系列动画,以羊为主角,展现了它们充满智慧和幽默的一面。
此外,羊毛衫、羊毛地毯等产品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羊的形象深入人心。
五、总结
羊作为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从历史梗到成语梗,再到文化象征和日常生活梗,羊的形象既丰富多彩,又充满趣味。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16bbc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3.png)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在中国,绵羊的文化意义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绵羊是十二生肖之一,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在民间流行的有关绵羊的生肖图、生肖卡、生肖剪纸、生肖游戏等不胜枚举,充分说明绵羊对我们祖先生活影响力的巨大。
2. 在汉字中,很多有吉意的字眼都与“羊”有关。
汉代许慎的《论文解字·羊部》云:“羊,祥也。
从羊,象头角足尾之形”。
而《示部》“祥”下说:“福也。
从示羊声,一曰善。
”“善”字也与羊的性格很相近。
在《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就有204个之多,充分说明羊对我们祖先生活影响力的巨大。
3. 人类早期的一种艺术——岩画中的羊:岩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而动物图像占绝大多数,其中羊的形象又占相当大的比例,羊的岩画生动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与羊的关系。
4. 羊还是钱的象征。
虽说家有千万,四条腿的不算。
但羊在原始社会曾经很长一阶段作为交换货币。
所以,你今天看到我们人民币符号——“¥”,这就是一个羊角号。
5. 世界各大宗教中都有绵羊的祭献。
犹太教中用两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基督教教义甚至指基督为羔羊,约翰对耶稣就说过“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
伊斯兰教的各类场合中,小羔羊是祭献的牺牲,尤其是“神的羔羊”,有救世、驱邪的象征意义。
6. 佛教不能杀牲。
但奇怪的是陕北人在祈雨时或陕北、晋北、内蒙古西部人在庙里请神之前都要“领牲”,领牲必须是羊,然后将冷水浇在羊身上,如果羊浑身哆嗦一下,就说神灵把羊的灵魂领走了,故叫领牲。
然后这只羊便被信徒或求雨的人们杀掉吃了。
此外,还有一些有关绵羊的歇后语、春联等在中国流传甚广。
综上所述,绵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深远。
羊肉的历史典故
![羊肉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54f05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b.png)
羊肉的历史典故
羊肉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典故。
在中国文化中,羊肉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首先,羊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羊被视为温顺、善良和忍耐的象征,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的品质和美德。
因此,羊肉也常常与这些正面的特质联系在一起。
其次,羊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根据传说,中国的农业始祖神农氏就是以养羊为生的。
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羊肉就已经成为主要的食物之一。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羊肉被广泛消费,并在各种宴会和庆祝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
此外,羊肉还与某些传统节日和习俗相关联。
例如,在中国的新年期间,人们常常食用羊肉来庆祝新春佳节。
在清明节,也有一项名为“踏青”的习俗,人们会野餐并享用烤羊肉串。
这些节日和习俗的存在,使得羊肉与人们的情感和庆祝活动紧密相连。
总的来说,羊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典故。
它不仅作为一种食材,还承载着人们对温顺、善良和忍耐等美德的向往,以
及与传统节日和习俗相关的庆祝活动。
古人对羊的认识
![古人对羊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7df1ba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d.png)
古人对羊的认识羊伴随人类时间久远、与人关系密切;加之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又因其食草,而产出者却是奶、肉、毛、皮;且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在古人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且被赋予种种文化含义和象征。
首先,羊是孕育文化、启发智慧的灵物。
“羊”是象形字,“象头角足尾之形”(《说文》)。
上古人过的是游牧生活,而羊长得壮,繁殖得多,被视为是吉祥之物。
不过,“祥”字是后来才有的,“吉羊”即是后来的“吉祥”,《说文》解释“羊,祥也”。
古人以象形之法造出“羊”字,又因之大展其用。
在《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竟达200多个,充分说明其对先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羊的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唐人王之涣《出塞诗》中有这样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何谓羌笛?即古代羌族人吹的笛子。
“羌”在甲骨文中,上部是一对羊角,下部是个人,表示“羌”人是以牧羊为生的民族。
羊可启发智慧。
据《战国策·楚策四》载,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花言巧语入秦而被囚禁。
襄王即位,不思进取。
良臣庄辛进言而不纳,便避走于赵。
不久,郢都被秦所据。
襄王悔,寻见庄辛。
庄辛便用通俗易懂而又言简意赅的“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来鼓励襄王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其次,羊象征美丽、善良和美味,是承载文化的载体。
汉字中的“美”字,即由“羊”和“大”两字组合而成。
羊大为美,乃是古人实用主义审美倾向的生动体现。
因为羊的形象在上古人眼中是漂亮的,所以,甲骨文的“美”字,最早从羊的形象得来(常任侠《东方艺术从谈》)。
同时,羊是温驯忠厚的,于是便有了“善”字;又有因为跪乳之礼义,故繁写的“义”字,也带着“羊”字。
而羊肉鲜美可口,可做出各种菜肴,所以“鲜”字从“羊”,从另一个方面也折射出古人对美食的喜爱。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字是“羞”,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左边是“羊”,右边是一只手,手持羊表示进献。
与羊有关的文化现象
![与羊有关的文化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35a5ccbb0b1c59eef9c7b465.png)
造字解说“羊”是“祥”的本字。
羊,甲骨文像两角弯曲、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形的动物。
造字本义: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
有的甲骨文在弯角与上扬的嘴角之间加一短横。
金文将甲骨文的嘴形写成一横。
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的弯角写成。
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类似“草头”的羊角形状写成了标准的“草头”,至此,羊角、羊嘴的形象消失殆尽。
作为温顺的食草动物,羊比一般的山兽更肥美,也更容易猎捕,所以羊成为远古祖先重要的肉食来源;也因此羊常被用于祭祀,并引申出吉利、吉祥的含义。
当“羊”的“吉利”的引申义消失后,再加“示”另造“祥”代替。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羊,祥也。
从,象頭角足尾之形。
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凡羊之屬皆从羊。
附:“羊”的“亲缘字”本义比较羊(祥)水为洋……洋,就是安祥、太平的大海;常引申为充盈无限,如“喜气洋洋”。
羊(祥)火为烊……烊,就是熄火为安,打烊,指关门熄灯,引申为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
羊(祥)气为氧……氧,就是空气中令人呼吸顺畅安宁的气体。
羊(祥)屋为庠……庠,相当于古代国都的敬老中心,就是礼官养老的安宁所在,后来演变为古代训诲学子的学校。
羊(祥)人为美……美,就是大智大慧、自然自足者的一派安祥、和平。
羊(祥)病为痒……痒,就是良性的病症,身体虽有不舒服,但平安而无碍。
羊(祥)心为恙……恙,就是内心之痒,即轻愁浅虑,隐隐担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羊的文化羊的图腾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
据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可以说,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
中华人文祖伏羲、炎帝都与“羊”有着“血缘关系”,“三皇”中的伏羲、神农最早都以“羊”为部落图腾。
据考,伏羲曾受“羊角柱”的启发,发明了推动中华文明进程的“八卦”;尧舜时代的大法官皋陶曾借助独角神羊断案,从而实现古代司法公平;汉代董仲舒将儒家文化的核心精华“仁”、“义”、“礼”赋予到羊的身上,赞叹羊是“美”、“祥”之物;明代甚至将“羊之跪乳”编进儿童启蒙读物《增广贤文》中,将羊塑造成懂得感恩的典范……“羊的基因”几乎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已经有了养羊的记载。
《楚辞·天问》中云,夏启在征服了有扈氏以后,把俘虏罚作“牧竖”,强迫他们“牧夫牛羊”,即成为牧畜的奴隶,这段史料讲明,夏朝已出现饲养牛羊的奴隶了。
到了商代,中国的农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畜牧在商代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牛、羊、猪、犬、鸡”这个六畜概念已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代的养羊业到了比较发达的水平。
产生于周代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在三百零五篇中提到羊的就有十多篇。
《无羊》篇反映周宣王时期的养羊业相当兴盛。
春秋战国时期,对羊的繁殖和经济价值更为重视了,如《礼记》记载:“大夫无故不杀羊”,“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等等。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发明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喂养。
人类倘若不会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将永远处于渔猎采集的原始阶段,文明也就无从产生。
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革命。
这次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居住方式也开始由游徒过渡到定居,从而逐步告别从动物界遗留下来的本能的生产活动和居住方式。
“五羊衔谷”的神话相传发生在我国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不久,畜牧业已很发达的周朝。
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离不开物质基础,在我国首先是畜牧业发展,羊最早被驯化,从而解决了先民们饥饿和美餐问题。
从吃鱼到吃羊,是中华饮食文明进步的巨大转变。
因此,羊对炎黄祖先的活动、生活最重要。
从渔猎时代的野生动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到懂得收养有了猎物的累积进入畜牧时期,食物有了积蓄。
“畜”就是食物积“蓄”的开始,五畜成为养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为主。
羊的文字羊除了对中华传统文化观念的形成和民俗民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外,从中国汉字的字源、语源等文字学的研究中,我们同样能捕捉到大量关于羊与早期文化生成关系的信息。
最早可见的文字资料卜辞表明,殷商时期已经“六畜”俱全,而在《甲骨文字典》里,以马、牛、羊、鸡、犬、豕这“六畜”为字根的汉字中,羊部字数最多:字数依次为:羊部45文;豕部36文;犬部33文;牛部20文;马部21文;鸡部3文。
其中羊部字占明显优势,其余次之。
羊在六畜中占据头等地位,就为中国古代人首先将情感价值投入并凝聚到羊身上提供了物质基础。
殷商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生发的重要时期。
殷人对羊的特别关注也必将使羊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塑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历西周与春秋战国的文化整合和沉淀,最迟不晚于西汉,一些关于羊的文化观念最终定型,现将其荦荦大者列举于此:“羊大为美”、“羊鱼为鲜”、“羊食为养”、“羊言为善”、“羊我为義”……渗透着“羊文化”的很多汉字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咀嚼。
祥:羊与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有关,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渊源极早。
《墨子#明鬼下》云: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以取羊。
这里的羊字就是祥的意思。
出土的西汉铜洗:纹面、吉祥,二字常写作:吉羊。
许慎《说文#羊部》云:羊,祥也。
《示部》祥下说:福也。
从示羊声,一曰善。
王国维《观堂集林》也说:祥,古文作羊。
从古文羊、祥通用可以看出,在古人心目中,羊显然是吉祥的象征。
羊优异的膳食品质则会强化人们对羊的情感,从而把它视为吉祥的象征、仁义的规范,甚至视为神化的图腾和宗教的圣物。
其意为:吉也,从言从羊。
羊被视为仁义祥物,原因应首先在于羊性温顺,易于驯养,并可为人们提供鲜美的滋味和丰富的营养。
在崇尚甚至迷信自然的时代,羊的这种品格极易被神化,或被寄予种种美好的想象,或视为神物、或视为精灵。
古代的祭祀活动将羊作为三大用牲之一,用以作为人、天沟通的使者,其原因也在这里。
養:養字源于羊。
《说文#食部》:養,供養也。
从食羊声,,古文養。
许慎把養字视为形声字,但分析養字的原始结构,它又是一个会意字,乃一人献羊之象,其字根就是羊。
,当时,豢养的家畜主要有羊、豕(猪)、犬、牛、马、鸡六畜,羊居首位。
其原因在于,羊在六畜中,主给膳也。
正因为如此,意指,膳食的“羞”字和意为供养的“養”字都把羊作为它们的字根。
所以王筠说::凡食品,皆以羞统之,,是羊为膳主,故字不从牛、犬等字而从羊也。
六畜之中,人们选择羊作为给膳之主,是因为羊易于豢养。
很显然,羊的宜养性是大型的牛、马和以饲料为食的猪所无法比拟的。
而其所提供的膳食品质和数量又是犬和鸡这些小型家畜、家禽也无法比拟的。
与養字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字是羞字,其原始意思与養相似,《说文#丑部》云:羞,进献也。
从羊,羊所进也。
不过,前者意思倾向于由食物带来的滋养,所以有供养之意;后者则倾向于指食物本身,所以羞乃馐的本字,,食物的总称。
至于羔、羹等字,更是直接由羊字派生出来。
善:《说文》有“美与善同义”之说。
“善”(古与膳相通)是口中有羊,“用膳”就是吃羊饱肚子,从“月”表明当时是以肉食为主食。
善为会意字,有竞言羊或羊竞言之意,但不论从哪个方面讲,善字都与羊字关系密切。
羊被视为善的化身,不仅在于它是人类优秀的生物伙伴和食物来源,更在于它的品格被人类认同,并融入人的价值观中。
在中国古代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中,真善美是连在一起的。
学者臧克和在研究这一问题是,提出了较系统的看法。
他指出:我国古代人审美价值判断活动与饮食、与自身的繁衍、与物产羊被视为善的化身,不仅在于它是人类优秀的生物伙伴和食物来源,更在于它的品格被人类认同,并融入人的价值观中。
羊性情温顺、宽厚仁义、知礼有仪,其美德让人景仰。
据文献反映,人们很早已经把羊的道德视为人的道德准则和榜样。
《诗经#召南#羔羊》序曰: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为什么说人德如羔羊?孔颖达解释道,《宗伯》注云: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
在古人的观念里,羊是美善的象征。
《诗经》中有一手首篇名为“羔羊”的诗,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
美:羊天生丽质,模样可爱。
但在中国,美的本义和审美意识,首先是从吃起源的。
“美”字所包含的最初的美意识,即味觉审美意识,是人类其它审美的先河。
对味觉审美的崇拜,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源泉,因此“美”——上为“羊”,下为“火”,其对“美”的诠释可想而知。
“美”字起源另一说法是源于古人劳动或喜庆时,头戴羊角载歌载舞之人,所谓“羊大为美”。
味觉和视觉两方面看到了羊与美的关联,但是仍旧不够全面。
从中国古代的具体情况看,中国传统审美取向的形成与羊的确关系密切,美字不仅产生于对羊的味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同时还产生于对羊的精神感受。
味觉感受和视觉感受是直观的,精神感受是意象的。
它们尽管都是美产生的重要条件,但后者似乎更为重要。
所以,董仲舒先生说:盖人以羊为美味,故善有吉美之义。
并最终导致羊大为美观念的生成。
羊成为美的化身,于是它的美德就具有了人格的意义,而美的意义也随之得到了扩展和引申,有了素质优良、价格贵重、完美淳良、巨大功业、志趣高尚、称赞褒奖等意思。
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先生在《关于美》一书中指出汉语美字中的羊字一定要和《论语》中告朔之饩羊联系起来理解,是牺牲的象征。
他说:美比作为道德最高概念的善还要高一级,美相当于宗教里所说的圣,美是与圣具有同等高度的概念,甚至是作为宗教里的道德而存在的最高概念。
在他看来,美是羊这种牺牲的衍生,因而具有一定的宗教意蕴。
此话不无道理。
義:羊不仅是中国传统中的道德楷模,也民中国传统礼仪法则。
关于义的含义,《说文》云:己之威仪也。
因此,義实际上是仪则、法度的含义。
就字形分析,義是由羊和我组成的会意字。
其意为我把羊置于头顶,人羊一体,羊的品质也就内化为我的品质,于是我就像羊一样有了仪则,有了法度。
我之为羊为什么就有了仪则、法度的含义?从分析法的字源意义中可以找到答案。
法的原文做灋是个会意字。
《说文》云:灋,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灋从廌廌即獬豸,是神话传说中的神羊,有明辨是非曲直的本领。
古典文献对此记载甚详,《尔雅翼#廌》云:廌似山羊,一角,一名神羊,一名獬,东北荒中兽也。
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总以其角去触那理亏的一方。
所以在古代法制文化中,羊(廌)是法度的象征,是公平、公证执法和避除邪恶的象征。
獬豸(神羊)公证执法,因此羊是有“义”之物。
所谓羔羊之义,说的也是人格化了的羊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群:《诗经》有“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说文》徐铉注:“羊性好群。
”由此产生“群众”,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群体的特征。
群——合群,是羊的一个重要特性。
佛教中有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
更行重要的,羊群而不党,“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与当下要么一盘散沙,要么“结党营私”相比,是中华民族最应该坚守的。
当然,由羊引出的汉字还有很多很多,如羊同阳,羊同鲜,羊同和,等等。
阳光温暖大地,它于人太重要了,有太阳才有生命;而羊象征吉祥,有羊才能万事如意。
中国古代被称为“八音之首”的羯鼓,是用羊皮为材料。
原始人在劳动之余,戴上羊角,边歌边舞。
其“五音十二律”是我国早期的音乐系统理论。
五音是依据牛、羊、鸡、猪和马“五畜”发出的声音表示五声音阶,其中羊叫的声音为“商”。
因羊秉性温和,合群不党,善良随和,吉祥如意,而乐是“天地之和”,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是为大德大美。
由此,中国人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总与羊有关,如人们把母体孕育胎儿的胞衣称为“羊膜”,供胎儿生命的液体称为“羊水”。
在动物学上,还把“羊膜动物”作为高级动物的一种划分标准。
“羊灯”,更是一种吉祥器物,亦称“金羊灯”。
《艺文类聚》中“金羊载耀,作明以续”,说的就是羊灯照明吉祥万象。
羊车,是古代宫中的小车,即“祥车”,取吉祥之意……“五羊衔谷”与“三羊开泰”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伟大。
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送上台,羊则因盗五谷种籽给人间而舍身取义。
传说在远古洪荒时代,人间是没有五谷的,人类靠蔬菜和野草为生,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人类面黄饥瘦。
有一天秋天,一只神羊从天宫来到凡间,发现人类面有菜色,神情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