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文化
关于羊的梗
![关于羊的梗](https://img.taocdn.com/s3/m/7931b7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8.png)
关于羊的梗
羊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畜,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了许多有趣梗的来源。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关于羊的梗,带领大家了解这一可爱的动物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
一、羊的历史梗
自古以来,羊就是我国农业社会中重要的家畜之一。
早在商朝时期,羊就被视为祭祀神灵的贡品。
羊的形象还出现在古代货币上,可见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羊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关于羊的历史梗也因此诞生。
二、羊的成语梗
羊在成语中的形象丰富多样。
例如,“羊质虎皮”形容外表装出强大的样子,实际上内在虚弱;“羊入虎口”则表示身处险境,自投罗网。
这些成语形象生动,既展现了羊的个性特点,也揭示了生活中的哲理。
三、羊的文化象征
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羊字谐音“阳”,代表阳光、积极、向上的精神。
羊还被视为吉祥物,寓意着美好、和谐、团圆。
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羊的形象屡见不鲜,如剪纸、年画等,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羊的趣味生活梗
羊在日常生活中的形象也颇具趣味。
网络上流行的“喜羊羊”系列动画,以羊为主角,展现了它们充满智慧和幽默的一面。
此外,羊毛衫、羊毛地毯等产品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羊的形象深入人心。
五、总结
羊作为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从历史梗到成语梗,再到文化象征和日常生活梗,羊的形象既丰富多彩,又充满趣味。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420cf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2.png)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
在中国,绵羊作为一种重要的家畜和传统文化象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关于绵羊的文化的介绍:
1. 吉祥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绵羊常被视为吉祥、美好和兴旺的象征。
在一些地方,人们相信绵羊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因此有些人会佩戴绵羊形状的饰品或在家中摆放绵羊雕像,以祈求好运和幸福。
2. 十二生肖:绵羊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代表着忠诚、温顺和善良。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每个人出生时都有一个对应的生肖,它影响着人们的性格和命运。
绵羊作为生肖之一,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3. 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绵羊常被用作比喻和象征。
例如,在《诗经》中,有一首诗描述了绵羊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的情景,寓意人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在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也经常出现绵羊的形象。
4. 艺术作品:在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中,绵羊也是常见的题材之一。
例如,在中国的绘画、雕塑和剪纸等艺术形式中,经常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绵羊形象。
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绵羊的美丽和优雅,也反映了人们对绵羊的喜爱和敬意。
5. 民俗活动:在中国的一些民俗活动中,绵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绵羊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此外,在一些民间游戏中,也经常出现绵羊的形象,这些游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绵羊文化的精髓。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绵羊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家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绵羊的认识和态度,也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羊文化PPTPPT课件
![羊文化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4f76041ed9ad51f01df2d9.png)
25
萌物汇集的卡通羊们
26
27
28
29
在羊的温顺中感悟人生
30
2004年,内地导演刘浩推出了一部幽默又心酸的文 艺影片《好大一对羊》。影片通过一对来自外国的 山羊,带给云南一对偏远山区贫困夫妇现实及精神 上的影响,来展现出当下社会中人们所面对的严肃 又玩味的人际关系。片中的山羊像是一种极具讽刺 意味的符号,将人类社会的虚伪逢迎表达得甚是深 刻。
31
2010年,意大利推出了文艺影片《四时之乐》。这部电影充满了哲学意 象的表达,通过人、羊、树、炭四种主题展现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四时之乐》没有一句对白,只用不同物种对于生死轮回的感悟,表达 出影片深刻的主题。除了对于人类社会的思索,对于生命轮回的哲学思 考,电影工作者更是在羊的身上寄予了关于青春感悟的主题。
4
• 第二年稀奇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型的 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羊羔, 羊从此在人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 自己的肉、奶无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 出于对羊舍身这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腊 祭,以示纪念。
• 当人类听说玉帝要挑十二种动物为人类生 肖,并赐为神之后,人们一致推举羊作为 这类生肖。尽管玉帝对羊盗谷之事耿耿于 怀,但难拗众人意见,只好同意羊当上了 生肖。
趁天未亮,溜至凡间 • 人类播下五谷种籽,当年就长出了庄稼。在收获时,人类见到五
谷的穗,即似羊头,又像羊尾,收获的粮食又香又甜,收获的麻 织成的衣裳又轻又暖。人们在秋收冬藏之后,便举行了盛大的祭 奠仪式,以感谢神羊的送种之恩,这类秋收冬藏的农家祭祖仪式 至今仍有部分农村在举行。 • 盛火的祭羊仪式惊动了玉帝,玉帝查明情况后,迁怒神羊,命令 天宫宰羊于人间,并要人们吃掉羊肉。
13
羊的寓意,你知道吗?中国文化中和平与友善的象征,深度解读
![羊的寓意,你知道吗?中国文化中和平与友善的象征,深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448c9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5.png)
羊的寓意,你知道吗?中国文化中和平与友善的象征,深度解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是一个重要的符号,它象征着和平、温顺和吉祥。
羊的特性与这些象征意义紧密相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秉持的友善和谅解的态度。
羊的基本特性是和平与温顺。
在农耕社会中,羊是重要的家畜之一,它们以草为食,不与其他动物争斗,因此被视为和平的象征。
同时,羊的性格温顺,不轻易发怒,这也使得人们将其视为温和与柔顺的代表。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羊都是家庭财富的象征,人们相信拥有羊就拥有了和平与繁荣。
羊也象征着吉祥。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如春节、中秋节等,羊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们相信羊能带来好运,驱赶邪恶。
在一些地方,还有在新年期间送羊的习俗,寓意着希望新的一年中,家庭和睦,事业顺利。
这些特性如何被引申到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人们追求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羊的和平、温顺的特性,正是这种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羊身上学习到很多。
例如,面对冲突和分歧,我们应该像羊一样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暴力或者争吵。
面对他人,我们应该像羊一样,保持友善和谅解的态度,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羊的象征意义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一些企业的文化中,羊的形象被用来传达和平、团结的理念。
在一些公益活动中,羊的形象被用来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提倡和平与友善。
羊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深远而广泛,它不仅代表了和平、温顺和吉祥,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借鉴羊的精神,倡导和平与友善,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羊的象征意义的应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和平、友善、和谐的社会,就像羊所象征的那样。
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化
![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5d95db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c.png)
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化
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羊在古代被视为重要的农牧
动物,在农耕社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古代与羊有关的文化:
1. 羊的神圣象征:在古代许多文化中,羊被视为神圣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羊是十二生肖之一,代表着柔和、忠诚和幸福。
在希腊
神话中,神祗宙斯被改造成一头羊以躲避追逐他的提坦巨人。
2. 羊的祭祀:古人相信通过祭祀羊,可以向神灵祈福、祈求丰
收和平安。
在古代的宗教仪式中,经常会献祭一只羊来表达对神灵的
敬意。
3. 羊皮制品:在古代,羊皮被广泛用于制作服装和其他物品。
羊皮是一种柔软且耐用的材料,被用于制作衣物和鞋子。
在寒冷地区,人们会利用羊皮制作温暖的羊皮大衣。
4. 羊毛制品:羊毛的纤维柔软且保暖,古代人们经常利用羊毛
制作各种纺织品。
在中国,羊毛被用来制作被褥和织品。
在古代希腊,羊毛被用来制作高质量的纺织品,如羊毛披肩和毯子。
5. 羊角器物:羊角在古代也被用于制作各种器物。
在中国古代,羊角常被用来制作制笔器,以及酒杯等饮食器皿。
在希腊古代,羊角
被用来制作长号等乐器。
6. 羊的民俗传说:许多地方都有关于羊的民俗传说。
在中国,
有着以羊为主角的许多传说,如《卧蚕捉鱼》等。
在希腊,也有许多
关于羊的神话和传说,如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关于羊生育出大地的故事。
总之,羊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作为动物的象征、祭祀对象,还是作为材料的利用,都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
羊文化相关素材
![羊文化相关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e6b2bbc0c22590102029dee.png)
羊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
据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可以说,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
岁月悠悠,“羊的基因”一直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流连于国人言语行动之间。
直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藏品中品赏源远流长的羊文化典故,感受先民们对羊的那份情感依恋。
一、“羊”有关的成语与典故1.瘦羊博士据说古时东汉安丘人甄宇,在京城洛阳的太学里担任博士。
一年年底,皇帝赐给博士们每人一只羊。
因为羊的大小肥瘦不等,大家感到很难分配,于是有人主张把羊全部宰杀,然后用秤平均分肉。
甄宇听后感到十分羞耻,自己带头牵了一只最瘦小的羊。
这事传了出来,洛阳城里的人纷纷赞扬甄宇,并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别名“瘦羊博士”。
后人有诗赞曰:“官卑岂愿乘肥马,食俭惟知取瘦羊”。
(见韦居安《梅诗话》)后来用瘦羊博士表示对大公无私的人的敬意。
2.羝羊触藩: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
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
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
”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中有“纣王沉吟不语,心下煎熬,似~,进退两难。
”3.亡羊补牢亡:是逃亡、丢失的意思;牢:关牲口的栏圈。
丢失了羊,赶忙修补羊圈,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
4.羊续悬鱼《后汉书·羊续传》:“续为南阳太守……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
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所悬者,以杜其意。
”后因用“羊续悬鱼”作为居官清廉、拒绝受贿的典故。
5.多歧亡羊《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16bbc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3.png)
中国关于绵羊的文化在中国,绵羊的文化意义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绵羊是十二生肖之一,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在民间流行的有关绵羊的生肖图、生肖卡、生肖剪纸、生肖游戏等不胜枚举,充分说明绵羊对我们祖先生活影响力的巨大。
2. 在汉字中,很多有吉意的字眼都与“羊”有关。
汉代许慎的《论文解字·羊部》云:“羊,祥也。
从羊,象头角足尾之形”。
而《示部》“祥”下说:“福也。
从示羊声,一曰善。
”“善”字也与羊的性格很相近。
在《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就有204个之多,充分说明羊对我们祖先生活影响力的巨大。
3. 人类早期的一种艺术——岩画中的羊:岩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而动物图像占绝大多数,其中羊的形象又占相当大的比例,羊的岩画生动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与羊的关系。
4. 羊还是钱的象征。
虽说家有千万,四条腿的不算。
但羊在原始社会曾经很长一阶段作为交换货币。
所以,你今天看到我们人民币符号——“¥”,这就是一个羊角号。
5. 世界各大宗教中都有绵羊的祭献。
犹太教中用两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基督教教义甚至指基督为羔羊,约翰对耶稣就说过“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
伊斯兰教的各类场合中,小羔羊是祭献的牺牲,尤其是“神的羔羊”,有救世、驱邪的象征意义。
6. 佛教不能杀牲。
但奇怪的是陕北人在祈雨时或陕北、晋北、内蒙古西部人在庙里请神之前都要“领牲”,领牲必须是羊,然后将冷水浇在羊身上,如果羊浑身哆嗦一下,就说神灵把羊的灵魂领走了,故叫领牲。
然后这只羊便被信徒或求雨的人们杀掉吃了。
此外,还有一些有关绵羊的歇后语、春联等在中国流传甚广。
综上所述,绵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深远。
羊文化
![羊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d046930daef5ef7bb0d3c9f.png)
642019.10羊文化【起源与传播】我国绵羊驯养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来源于不同类型的野生绵羊。
世界家羊开始驯化源于西亚,随着游牧民族的迁徙,被带到非洲、欧洲和亚洲各地。
羊从西亚驯化中心向欧洲的传播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爱情海向北到达匈牙利盆地,二是通过海上运输从西亚到达南欧的地中海沿岸地区。
约在公元前4000年开始向非洲传播。
向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播途径也有两条:一是从波斯、阿富汗通过中亚地区到达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另一条是通过卡帕山口到达印巴次大陆,再传到东南亚和东亚的广大地区。
【饮食文化】我国有着悠久、丰富多彩的羊肉饮食文化,先秦的羊炙,汉代的羊脍,魏晋南北朝的炮羊肉,隋唐五代的羊肉羹面、生羊脍,宋代的烧羊肉,元代的羊骨粥、炙羊心,明代的炒羊肚、烹羊,清代的煨羊脑、冻羊肉、红煨羊排等流传久远。
说起羊肉,人们就会提起极具地方特色和风味、誉满国内外的新疆烤羊肉串、兰州手抓羊肉、西安羊肉泡馍、内蒙古烤全羊、北京东来顺涮羊肉、成都羊肉汤锅、苏州藏书全羊席、重庆烤全羊等。
【文学价值】羊因性格温顺、善良,且具有特殊的文化象征意蕴。
所以“善” “义” “美” “祥”等字才会都从“羊”字。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吉羊(祥)”之语。
《诗经·召南》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用以表达文王的德政和善良的品性;《易卦》有“三羊(阳)开泰”之语,用以表达人们岁初美好的祝愿。
【艺术价值】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岩画、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等岩画中,绵羊是刻画最多的一种动物,有羊猎图、牧羊图,也有表现羊在草原上嬉戏的母子同乐图、人羊共嬉图、双羊角力图等,内容非常丰富。
刻有羊形纹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显得非常华贵,同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四羊方尊等就是铸有突起绵羊头的青铜礼器;在原始彩陶中有关羊的形象经常出现,特别是河姆渡的陶羊,用夸张手法塑造羊的臀部,以显示其肥壮的体态,给人们朴实、健美的感觉。
(苏咏农)·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羊文化的精义
![羊文化的精义](https://img.taocdn.com/s3/m/a4af66d0a58da0116c17498e.png)
羊文化的精义,波尔山羊,波尔山羊网羊文化的精义是:奉献、牺牲、爱、圣洁、善良、宽容等。
在人类对羊文化的寻根中,羊以其“温柔的力量”和“平静的刚强”更新着人类历史的力量,重塑着人类精神的要义,折射着东方文明的光芒。
1、羊的象征:羊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它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中国古代觉得在早上看到如羊一般的白云,就是幸福的征兆。
西方人也认为如果早晨遇到的第一个动物是羊,那么会带来一天的好运。
2、羊的神话:中国汉字中的“善”、“美”、“鲜”都是以羊为文化内核的。
我国古代《说文》一书中就有:美,甘也,从羊从大。
羊大为美,这点大家都是知道的。
在西方的《圣经》文化中,羊是神圣和伟大的。
而且是直称上帝之子耶稣的。
3、羊的寓意:《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
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古代,羊字通作祥字,古器物上常饰以羊的图形,或直接塑作羊形,寓意吉祥。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
”《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三羊开泰”由此得名。
4、羊的文字:我国古代的《说文解字》上讲,先民认为,美为猎获之快,狩大羊者更美,故创美字。
从象形文字看,“美”便是一个有大角的羊。
因此,以汉字的取意来说,美,也就是羊加大也。
吉祥的祥字也是由羊字与祭祀的祀字旁组成。
另外,由于羊秉性温驯,合群性好,毛可织衣,皮可御寒,肉味鲜美,是人类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被视为能给饲养者带来好运的动物,所以很多汉字都以羊字作为部首或偏旁,如善、羡、详、鲜、羹、群等等,都给羊以美誉或称颂。
羊文化节实施方案
![羊文化节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275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c.png)
羊文化节实施方案羊文化节是以羊为主题,旨在弘扬并传承羊文化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针对羊文化节的具体实施方案:一、活动目标1. 传承羊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 促进农村羊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羊养殖技术水平;3. 增加羊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促进羊肉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
二、活动内容1. 展览展示组织一个羊文化展览,展示羊的历史、文化、产业等方面知识,包括绘画、摄影、雕塑、书法等艺术作品。
还可以展示羊产品和羊农民的生活状况等。
2.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羊农民的努力、创业经历和成功故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也可以制作宣传片,在各大商场、学校、社区等地进行播放,提高羊文化的认知度和知名度。
3. 羊产品展销组织羊产品展销会,邀请各地的羊农民参加,展示和销售各类羊产品,如羊毛制品、羊奶制品、羊肉制品等。
同时,向消费者介绍羊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4. 羊养殖培训举办羊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给农民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提升农民的养殖技术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养殖管理、羊疾病防治、饲料配方等方面的知识。
5. 羊文化展演举办羊文化展演活动,包括羊文化艺术表演、羊舞表演、羊儿歌唱和民俗节目等。
吸引各地的艺术团体参与,展示各地羊文化的独特风采。
6. 羊文化研讨会组织羊文化研讨会,邀请羊产业专家、学者、农民代表等参加,就羊文化的发展、羊农业的现状和未来等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推动羊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7. 羊文化体验活动安排一些羊文化体验活动,如羊毛制作工坊、与羊亲密接触、摄影比赛等,让人们亲身参与体验羊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活动时间:羊文化节可以选择在每年的秋季举办,因为这时正是羊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年中农民收获的季节,羊农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活动。
2. 活动地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地点,可以选择农村地区、农民合作社、农业展览馆等地作为活动场所。
四、活动准备工作1. 筹备团队:成立羊文化节筹备组织,负责活动的统筹、策划和执行。
中西“羊文化”研究共3篇
![中西“羊文化”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0092d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9.png)
中西“羊文化”研究共3篇中西“羊文化”研究1中西“羊文化”研究羊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三羊开泰”、“羊年”等文化现象都是很好的例证。
而在西方,羊与宗教(基督教)及诸如Aries(白羊座)、Capricorn(摩羯座)等星座、甚至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草食性”代表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种中西“羊文化”的相互影响,也给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的空间。
中西“羊文化”中的羊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羊被视为温和、温馴、勤劳、团结、事业和财富之象征。
这些意义一直与中国人心中对家庭、社会和人生理想的期望融为一体,铺成了一个倡导勤劳、讲求团结和追求事业和家庭幸福的绚丽图景。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羊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基督教中,羊往往被作为柔和、无辜、无私和有爱心的象征。
耶稣基督本身也被称作“羔羊神”,象征卓绝的爱与挚友之情。
此外,用羊做代表星座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象征。
白羊座通常被视为激活、富有动力和独立自主的象征,而摩羯座则被视为严肃、勤奋、稳健和冷静寡言的象征。
在这些中西“羊文化”中,我们可以发现羊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但都有着共同的关联在“劳责”的范畴中。
如同中国文化中追求事业、团结和幸福一样,西方文化中的爱心、勤奋、耐性和稳健等素质也围绕着“劳责”这个中心点而展开。
中西“羊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中西“羊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不止于传统领域,它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在管理学中,团队成员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和高度团结协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这种团结和协作也有着“羊”的影响,中国文化中的“三羊开泰”、西方星座中的Capricorn等都在强调着团结协作和共同奋斗。
另外,羊在现代社会中也成为了广告和商业营销等领域的重要标志。
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就采用了羊作为品牌形象,如“华润好客”、“金典羊毛衫”等。
同样地,在西方,许多商家也采用了羊的标志作为品牌形象,如玛莎百货,就以羊的形象设计了一个具有品质保证的商业形象。
关于生肖羊的文化
![关于生肖羊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a45b19bbe1e650e53ea9926.png)
关于生肖羊的文化古人视羊为“德畜”,善群、好仁、死义、知礼。
善群,羊喜欢聚群。
好仁指羊善良,有角但不好斗。
死义指羊被宰杀时安静,视死如归,故有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
知礼指羊知恩,羊羔跪乳象征孝道。
《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大为美”。
文字学家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释》对“美”解释为“疑象人饰羊首之形”。
无论哪种解释,羊作为美的象征毋庸置疑。
三阳开泰【郑树林】《周易▪泰卦》以十—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冬之春来,阴消阳长。
在岁首用“三阳开泰”寓示吉祥平安,民间改作“三羊开泰”,以年画剪纸等描绘三只大羊祈祷国泰民安。
上古神话中名叫“獬豸”的独角神羊,是司法审判之神皋陶的助手。
王充《论衡·是应》:“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又《杂五行书》:“县悬羊头门上,除盗贼”。
獬豸还是明孝陵神道六种墓前瑞兽之一。
维吾尔族的叼羊鱼羊为“鲜”,以羊为主食流行于北方。
烤全羊是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名菜,全羊席指用羊肉烹制色香味形不同的菜肴,民间可做44 种,官场可做66 种,皇帝的全羊席做76 种。
羊也是衣着的重要原料,羊的毛皮除了制衣,还做成被褥、帽、鞋、靴、毯、毡等装饰品。
羊头敬客流行于新疆哈萨克族,主人端熟羊头朝客,客人持刀先割羊头,割肋肉献长者,再割羊耳给幼者,然后任意割一块给自己。
西域民族流行“叼羊”游戏,骑手们分成几队在几百米外争夺羊,以叼羊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当场把羊烧熟分给参与者。
旧时河北在农历六七月,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
六畜中,羊是除狗以外最早被驯化的动物。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驯化了山羊,继而驯化了绵羊。
在没有文字的上古时代,人们不可能科学地说明羊被驯化的历史,但他们可以通过神话曲折地反映自己的认识。
生活在云南高寒山区的部分白族,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处在氏族社会末期,社会发展十分缓慢,羊仍是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反映游牧生活的神话得以完整保存。
中国羊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传承阅读随笔
![中国羊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传承阅读随笔](https://img.taocdn.com/s3/m/8b0522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c.png)
《中国羊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传承》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3)三、羊文化的历史发展 (4)3.1 古代羊文化 (5)3.2 中世纪羊文化 (7)3.3 近现代羊文化 (8)四、羊文化的表现形态 (9)4.1 文学作品中的羊 (10)4.2 艺术作品中的羊 (11)4.3 传统节日中的羊 (12)五、羊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14)5.1 传统羊文化的传承 (15)5.2 羊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16)5.3 羊文化与人类精神生活的联系 (17)六、羊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19)6.1 羊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20)6.2 羊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与启示 (22)6.3 羊文化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3)七、结语 (25)一、内容综述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羊文化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羊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羊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开始驯化羊,将其作为重要的生活伙伴。
随着农业的出现和人类定居生活的开始,羊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羊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作为祭品、劳动力等。
在古代文献中,羊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神话传说和诗词歌赋中。
《山海经》中记载的“羊身人面”以及“牵羊迎娶”的吉祥寓意,都反映了羊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羊还与许多文化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如佛教中的“白羊座”和“羊角风”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羊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虽然传统的养羊业依然存在,但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羊的生产和加工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羊文化也融入了更多的生态和环保元素。
《中国羊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传承》为我们揭示了羊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羊始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羊文化
![羊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f54aeafd1f34693daef3eba.png)
羊的个性也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
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
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传说的始祖皋陶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法,中国古代一种独角怪兽獬豸也被认为与羊有关,能看出人是否有罪,能分辨是非曲直。
因此,后世以独角兽表示法律与公正。
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在这里,羊与祥不仅仅是字的通假,而是羊身上被赋予的上述种种秉性使然。
羊是带角的动物。
角是许多民族尤其是原始民族崇拜之物,人类创造的神里许多带角,如中国古代战神蚩尤就是著名的带角的神与祖先。
甲骨文中的羌字,字形即为人头上戴羊角,世界各原始民族习见用羊角、牛角、鹿角为饰物,其含义有:1、最早头上戴角、身披兽皮是为了狩猎时诱惑野兽的需要;2、氏族节庆日,参加舞蹈的人头上戴双角或有角假面;3、阶级分化后,部落酋长、显贵才戴羊角,有表示权力与尊荣之意;4、巫师礼神作法戴羊角帽;5、氏族崇拜的神也有角。
羊在甲骨文中约有四十余种字形,字形最明显的共同特征便是突出双角。
古人有“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的说法,羊是各种艺术形式着力表现的对象。
新石器时代有陶塑的羊,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山西曲沃北赵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晋侯夫人墓出土有玉羊、东汉有百戏吉祥画像石、东晋瓷器中有羊首壶。
清代喜欢用三羊组成工艺品,意寓“三羊(阳)开泰”。
《易》中称羊者有三卦:〈兑〉为羊、〈夬〉中九四有“牵羊悔亡”、〈归妹〉上六有“士刲羊,无血。
”羊在易学家的研究中被借为“阳”的象征符号。
夏历正月为泰卦,六十四卦中,“泰”属三阳,“正月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此外,三阳在易卦中是初九、九二、九三爻,同属“阳”。
十二生肖羊
![十二生肖羊](https://img.taocdn.com/s3/m/a04b022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4.png)
十二生肖羊十二生肖中的羊,又称为绵羊或者山羊,它代表了中国农历中的某个年份。
在中国文化中,羊被赋予了吉祥和平和的象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与羊有关的文化传说、习俗、特点以及著名的人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羊是十二生肖中最柔和和顺从的动物之一。
它被认为是温顺、善良、谦逊和善解人意的代表。
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一直被视为象征着吉祥与幸福的生肖。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有很多关于羊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在这个故事中,白骨精变身为一只羊,企图引诱孙悟空上当受骗。
然而,孙悟空识破了她的伪装,并最终将她打败,拯救了村民们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伪装和欺骗,并且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除了传说外,羊还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羊在中国农村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上,羊被用作农民的力量源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羊毛、肉食和皮革。
因此,在中国许多地区,人们并不会将羊视为食物,而是将它们视为家畜和劳动力的代表。
除了文化传说和农业角色,羊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制作羊形状的灯笼来装饰家庭,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此外,一些地区还有“放羊节”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把羊带到山上放牧,以祈求丰收和好运。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与羊有关的著名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古代的诗人杨洪基。
他的诗作记录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他常常用羊和羊毛等元素来描述他的思考和情感。
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启发。
总之,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其形象一样温和而和谐。
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和平、幸福和团结的追求。
无论是在传说中,还是在生活中的农业和节庆习俗中,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中国农村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心中的祥瑞之物。
关于羊的文化
![关于羊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c110708c281e53a5802ff53.png)
关于羊的文化羊的图腾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
据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可以说,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
中华人文祖伏羲、炎帝都与“羊”有着“血缘关系”,“三皇”中的伏羲、神农最早都以“羊”为部落图腾。
据考,伏羲曾受“羊角柱”的启发,发明了推动中华文明进程的“八卦”;尧舜时代的大法官皋陶曾借助独角神羊断案,从而实现古代司法公平;汉代董仲舒将儒家文化的核心精华“仁”、“义”、“礼”赋予到羊的身上,赞叹羊是“美”、“祥”之物;明代甚至将“羊之跪乳”编进儿童启蒙读物《增广贤文》中,将羊塑造成懂得感恩的典范……“羊的基因”几乎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已经有了养羊的记载。
《楚辞〃天问》中云,夏启在征服了有扈氏以后,把俘虏罚作“牧竖”,强迫他们“牧夫牛羊”,即成为牧畜的奴隶,这段史料讲明,夏朝已出现饲养牛羊的奴隶了。
到了商代,中国的农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畜牧在商代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牛、羊、猪、犬、鸡”这个六畜概念已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代的养羊业到了比较发达的水平。
产生于周代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在三百零五篇中提到羊的就有十多篇。
《无羊》篇反映周宣王时期的养羊业相当兴盛。
春秋战国时期,对羊的繁殖和经济价值更为重视了,如《礼记》记载:“大夫无故不杀羊”,“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等等。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发明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喂养。
人类倘若不会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将永远处于渔猎采集的原始阶段,文明也就无从产生。
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革命。
这次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居住方式也开始由游徒过渡到定居,从而逐步告别从动物界遗留下来的本能的生产活动和居住方式。
古人心中羊的文化象征
![古人心中羊的文化象征](https://img.taocdn.com/s3/m/fa12f26101f69e3143329420.png)
古人心中羊的文化象征羊伴随人类时间久远、与人关系密切;加之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又因其食草,而产出者却是奶、肉、毛皮;且其性格漫无边际顺、易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在古人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且被赋予种种文化含义和象征。
首先,羊是孕育文化、启发智慧的灵物。
“羊”是象形字,“象头角足尾之形“《说文》”上古人过的是游牧生活,而羊长的壮,繁殖得多,被视为是吉祥之物。
不过,“祥”字是后来才有的,“吉羊”即是后来的“吉祥”,《说文》解释“羊”,祥也。
古人以象形之法造出“羊”字,又因之大展其用。
在《汉语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竟达200多个,充分说明其先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其次,羊次,羊象征美丽、善良、和美味,是承载文化的载体。
汉字中的“美”字,即由“羊”和“大”两字组合而成。
羊大为美,乃是古人实用主义审美倾向的生动体现。
因为羊的形象在上古人眼中是漂亮的,所以甲骨文的“美”安,最早从羊的形象得来。
同时,羊是温顺忠厚的,于是便函有了“善”字;又因为有跪乳之礼义,故繁写的“义”字,也带着羊”字。
而肉鲜美可口,可做出各种菜肴,所以“鲜”字从“羊”,从另一个方面也折射出古人对美食的喜爱。
羊可以承载艺术。
在早期的原始文化遗存中,羊的形象活灵活现。
斑驳的岩画中,有它们壮硕的身影;陶器的图案里,有它们美丽的面容。
从商代的“四羊方尊”“三羊铜罍”到汉代的“羊型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直至当今的年画、剪纸等各种民间工艺品,羊的各种形象随处可见,给世世代代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审美享受。
再次,羊是安泰、祥和的象征。
古语有“三羊开泰之说。
考“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
旧时常用“三羊开泰”作为新年起始的祝愿这辞。
而“羊”“阳”同音,久之便讹为“三羊开泰”。
面且,后人还附会出“三只在角羊聚立于一处”之特定造型,成为妇孺皆知、人人喜爱的吉祥之物。
同时,羊是美好、正义、清正廉洁的体现。
羊的文化
![羊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8fad10602020740be1e9be5.png)
羊的文化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
汉代许慎释"羊"字说:"美,甘也。
从羊从大。
"明末清初屈大均套用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
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 "羊"、"祥"通假。
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
"《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
"1养生、主膳羊为先2 鲜美、和羹羊为源鱼羊合烹,鱼不腥、羊不膻,味道鲜美,这是先民们饮食生活中感知的总结。
“鱼”“羊”构成汉字的“鲜”,是我国先民们对“鲜”的认识源于鱼和羊的见证。
“羊”“大”为“美”,“美”源于羊。
我们常用“鲜美可口”来形容美食,可见“鲜”“美”相联。
根据《说文》“美”本义为“甘”;“甘,美也。
”可见甘美相通,“美”源于羊的味觉感受3礼仪之邦羊为重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之“仪”镶入了“羊”字。
在古代,羊不仅是供膳的,羊又是祭祀的祭品,“祥”字的“示”部表示“祭桌”。
商周前无论是最隆重的祭祀“大牢”中的三牲,还是不用牛的祭祀“少牢”,都要有羊。
供祭祀的三牲必需是纯色的,专供祭祀的纯色的牛称“牺”。
“牺”字里也有“羊”,羊是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牺”“牲”。
4 美德、乐事“羊”可见美羊天生丽质,象征纯洁珍贵。
在中国,美的本义和审美意识,都是从吃起源的。
“美”字所包含的最初的美意识,即味觉审美意识,是人类其它审美的先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诠释摘要:借鉴新的类分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属于羊文化。
从字源学上考察,传统中国人的饮食风尚、审美追求、宗教信仰、道德标准、礼仪法则都与“羊”关系密切,而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体现了羊性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羊性特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关键词:传统文化;羊性化;农耕文明借鉴新的文化类分方法,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羊”文化。
其羊文化特征不仅能从文化的最基本表达系统———文字的字源学意义上找到证据,也能从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以及这种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影响中找到答案。
一在对文化进行类分时,人们常常依据文化生成的地理环境把人类文化分为河谷型、草原型、山岳型和海洋型四种文化类型;或者按照生产方式的不同把文化分为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工商文化三种文化类型。
这样的类分方法都有其合理性,但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所反映的只是文化的外在表现特征,没有反映出不同文化类型的内在特质。
原因是上述文化类分的依据是文化的表象差别而不是文化内在特质的不同。
文化是有性格存在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如农业文明养育出来的是温和的和内敛的文化性格,游牧文明养育的是粗犷的和极具掠夺性的文化性格,工商文明养育的是投机和进取的文化性格。
文化的内在性格特征用地理环境或者生产方式的描述是难以准确表达的。
在当代企业文化研究中,流行用狼性文化、羊性文化和虫性文化概括企业的不同文化特征。
狼性文化是指具有开放意识、开拓精神和充满冒险、进取精神的文化形态;羊性文化是指温和的、保守的、细腻的、内敛性的文化形态;虫性文化则是指善于投机而又踏实敬业和一丝不苟的文化形态。
文化形态在企业文化中的这种类分适用于对企业文化的表述,也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普遍性。
作者认为,尽管可以不认同用同样的称谓对人类文化进行同样的类分, 但这种对于文化特质的表达方式显然是可以借鉴的,它有助于我们对文化更深层的认识。
从相当程度上讲,我们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文化诠释观念类分人类文化。
据此,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羊性文化类型作概括,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文化可以用狼性文化表达,现代资本主义文化则适用以虫性文化说明。
二事实上,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羊文化也并不完全来自于对企业文化类分的借鉴,中国传统文收稿日期: 2006—03—05作者简介:王保国,男,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196化从诞生时起就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查阅有关“羊”的大量考古与文献资料,我们发现,“羊”已经远远不再是一种生物的存在,而是作为一种观念或者说精神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它甚至渗透进中国人的性格中,并在极大程度上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据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出现了陶塑羊的形象①,长江流域在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也出现了陶羊。
②另外,考古工作者还先后在河北武安磁山、陕西西安半坡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羊骨、羊骨架、羊牙床、羊臼齿以及陶羊和红陶羊。
③大量的考古报告表明,羊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是人类的伙伴。
通过对字源、语源进行文化学研究,我们还能进而扑捉到大量关于羊与早期文化生成关系的信息。
最早的可见的文字资料卜辞表明,殷商时期已经“六畜”俱全。
从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收字情况来看,以“六畜”为字根的各部分字,其字数依次为:羊部45文;豕部36文;犬部33文;牛部20文;马部21文;鸡部3文。
其中羊部字占明显优势,其余次之。
羊在六畜中占据头等地位,这就为中国古代人首先将情感价值投入并凝聚到羊身上提供了物质基础。
殷商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生发的重要时期,殷人对羊的特别关注也必将使羊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塑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历西周与春秋战国的文化整合和沉淀,最迟不晚于西汉,一些关于羊的文化观念最终定型,现将其荦荦大者列举于此:1.“養”———羊与中国传统膳食“養”字语源是“羊”。
《说文·食部》:“養,供養也。
从食羊声。
,古文養。
”④许慎把“養”字视为形声字,但分析“養”字的原始结构,它又是一个会意字,乃一人献羊之象,其字根就是羊。
与“養”字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字是“羞”字,其原始意思与“養”相似。
《说文·丑部》云:“羞,进献也。
从羊, 羊所进也。
从丑,丑亦声。
”⑤两字比较,均有“持羊进献之象”⑥。
不过,前者意思倾向于由食物带来的滋养,所以有供养之意;后者则倾向于指食物本身, 所以“羞”乃“馐”的本字,是食物的总称。
中国人在原始时代便有了家畜的喂养和食用。
当时,豢养的家畜主要有羊、豕(猪)、犬、牛、马、鸡六畜,羊居首位,其原因在于“羊在六畜中,主给膳也”⑦。
正因为如此,意指膳食的“羞”字和意为供养的“養”字都把羊作为它们的字根。
所以王筠说:“凡食品,皆以羞统之,是羊为膳主,故字不从牛、犬等字而从羊也。
”⑧六畜之中,人们选择羊作为“给膳”之主,是因为羊易于豢养。
很显然,羊的宜养性是大型的牛、马和以饲料为食的猪所无法比拟的,而其所提供的膳食品质和数量又是犬和鸡这些小型家畜、家禽也无法比拟的。
羊优异的膳食品质则会强化人们对羊的情感,从而把它视为吉祥的象征、仁义的规范,甚至视为神化的图腾和宗教的圣物。
2.“祥”———羊与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渊源极早。
《墨子·明鬼下》云:“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以取羊。
”这里的“羊”字就是“祥”的意思。
出土的西汉铜洗,纹面“吉祥”二字常写作“吉羊”。
许慎《说文·羊部》云:“羊,祥也。
”《示部》“祥”下说:“福也。
从示羊声,一曰善。
”王国维《观堂集林》也说:“祥,古文作羊。
”从古文“羊”、“祥”通用可以看出,在古人心目中,“羊”显然是吉祥的象征。
羊被视为仁义祥物,原因应首先在于羊性温顺,易于驯养,并可为人们提供鲜美的滋味和丰富的营养。
在崇尚甚至迷信自然的时代,羊的这种品格极易被神化,或被寄予种种美好的想象,或视为神物、或视为精灵。
古代的祭祀活动将羊作为三大用牲之一,用以作为人、天沟通的使者,其原因也在这里。
《诗经·小雅·鱼藻》云:“三牲: 牛、羊、豕。
”三牲用羊由来已久,随后演变为中国传统祭祀的基本牺牲。
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先生在《关于美》一书中指出汉语“美”字中的“羊”字一定要和《论语》中“告朔之饩羊”联系起来理解,是牺牲的象征。
他说:“美比作为道德最高概念的善还要高一级,美相当于宗教里所说的圣,美是与圣具有同等高度的概念,甚至是作为宗教里的道德而存在的最高概念。
”⑨他的这种见解不无道理,在他看来, “美”是羊这种牺牲的衍化,因而具有一定的宗教意蕴。
羊被古人视成为远古先民的仁义祥物,并被视为具有一定宗教意义的圣物,很自然地演化成了一些民族的图腾。
如瑶、侗、苗等民族就以羊为民族图腾。
3.“美”———羊与中国传统审美取向在研究中国古代人审美观念的形成中,“美”的字源学考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国内学者臧克和提出了较系统的看法,他指出:我国古代人审美价值判断活动与饮食、与自身的繁衍、与物产197羊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诠释丰盛的追求以及与初民的祭祀活动有关,古代审美价值取向的古文字符的字源涵义基本上来源于视觉的感受性和味觉的感受性。
⑩臧氏的看法是正确的, 他从味觉和视觉两方面看到了“羊”与“美”的关联, 但是仍旧不够全面。
从中国古代的具体情况看,中国传统审美取向的形成与羊的确关系密切,“美”字不仅产生于对羊的味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同时还产生于对羊的精神感受。
味觉感受和视觉感受是直观的,精神感受是意象的。
它们尽管都是“美”产生的重要条件,但后者似乎更为重要。
“美”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许慎在《说文》中的回答是:“美,甘也。
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王筠则曰:“羊大则肥美。
” lv段玉裁进一步说:“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
羊大则肥美。
” lw许慎、王筠、段玉裁都试图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上谈美的字源意义。
宋代的徐铉在整理《说文解字》时对许慎关于“美”的解释有个补充,他说:“羊大则美,故从大。
” lx他试图从人们对羊的视觉感受上谈了美字意义的起源。
这一解释不应视为对许慎说的一种否定,应当是对许慎说法的一种补充,从段玉裁的解释中看,他似乎既赞同许慎的味觉说,也赞同徐铉的视觉说。
美的价值取向还来自对羊内在特质的认识。
在传统文献里,羊常常被描述为具有各种美德的义畜。
《毛诗注疏·小雅·无羊》里说:“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郑玄笺注言:“此者美畜产得其所。
” ly这里,羊被郑玄视为美畜。
《惠氏易说》云:“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 lz羊在这里, 又是坚强和顺从的形象。
《春秋繁露》则说:“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故羊之为言犹祥与?” l{在董仲舒的眼里,羊有角不触人,杀之而不悲啼,跪享母乳,知仁、知义、知礼,集美德于一身,所以是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
总之,羊的美德反映了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和人们对羊秉性的人格化概括,而正是在这种感受和意象概括中, “羊”与“美”产生了联系,并最终导致“羊大为美”观念的生成。
“羊”成为“美”的化身,于是它的美德就具有了人格的意义,而“美”的意义也随之得到了扩展和引申,有了素质优良、价格贵重、完美淳良、巨大功业、志趣高尚、称赞褒奖等意思。
4.“善”———羊与中国传统道德标准善的古字由“羊”和“誩”组成,写作“譱”或“善”。
其意为:“吉也,从言从羊。
此与義、美同意。
” l|从字形来看“善”为会意字,有“竞言羊”或“羊竞言”之意,但不论从哪个方面讲,善字都与羊字关系密切。
羊被视为“善”的化身,不仅在于它是人类优秀的生物伙伴和食物来源,更在于它的品格被人类认同,并融入人的价值观中。
羊性情温顺、宽厚仁义、知礼有仪,其美德让人景仰,所以,徐仲舒先生说:“盖人以羊为美味,故善有吉美之义。
” l}据文献反映,人们很早已经把“羊”的“道德”视为人的道德准则和榜样。
《诗经·召南·羔羊》序曰:“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为什么说人“德如羔羊”?孔颖达解释道:“《宗伯》注云: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
《士相见》注云:羔取其群而不党。
《公羊传》何休云:羔取其贽之不鸣, 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死义生礼者,此羔羊之德也。
” l~序成于汉代,疏制于唐代,从中看出,羊的品德至迟在汉代已经衍化为人格的道德标准。
《后汉书·王涣传》也有类似的说法,其文云:“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寻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
”所谓“羔羊之义”,说的也是人格化了的羊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5.“義”(儀)———羊与中国传统礼仪法则关于“義”的含义,《说文》云:“己之威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