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业余时间创业赚钱致富的富豪
80后杨晓光玩出大事业 十分钟融资千万
80后杨晓光玩出大事业十分钟融资千万【推荐郑翔洲博士《新商业模式赢天下》DVD时代光华】5岁就开始玩游戏,而后迷恋到无法自拔,13岁就因故辍学。
这样一个孩子会有什么前途?现在27岁的他,成了北京华夏飞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在2010年中国80后大学生青年创业富豪榜中,个人财富1.5亿。
杨晓光的现状,一定让上一个问题草率作答的人,惊诧不已。
但如果补齐他中间的人生曲线,或许这一切就显得理所当然了:14岁制作第一个个人网站,15岁开办当地第一家网吧,20岁时在北京担任三家游戏公司的技术总监、顾问,22岁再次创业……童年经历从沉迷游戏的“坏小孩”到电脑天才如果去评价13岁时候的杨晓光,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结论:“不是好孩子”,“没什么前途”.这是有理由的。
这个孩子5岁开始玩游戏,后来一发而不可收:为了玩游戏,无数次地逃课,曾经拿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成绩却开始直线下降,从班级的第一名到最终辍学。
但杨晓光并不是一个只“傻玩”游戏的人。
他在玩的同时,八九岁就开始学习游戏编程。
小学五年级时,竟然用一台支持Basic语言的小霸王学习机写出了马里奥赛跑的小游戏的程序。
为学习编程,小晓光成了书店的常客,早上一开门就跑去看书,晚上关门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当时书店没有座位,他就站着、蹲着甚至跪着看书,就这样,他几乎把书店关于电脑的书看了一遍。
不惧挫折20岁就成仨公司骨干13岁那年,杨晓光辍学了。
在同龄孩子还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他依靠自己的爱好--帮人组装电脑、做网站开始挣钱。
两年后的1998年年底,杨晓光利用给别人装电脑和做网站赚的钱开了一个网吧,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之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业。
但199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险些让这个电脑天才丧失了性命,也让他被迫第二次辍学。
“但那段时间,对我后面的人生影响很大。
”杨晓光说,躺在病床上的他,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先学英语然后出国深造,毕生从事自己心爱的游戏行业。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名人创业故事精选3篇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名人创业故事精选第一篇:王健林——中国首富的传奇创业故事王健林,是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也是中国商业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创业故事被人们讴歌为中国商业界的传奇。
王健林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曾在部队服役,然后考取了部委的机关工作,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对这种工作并不感兴趣。
于是,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投身于创业的道路上。
200万创业,生死一瞬在1988年,王健林投资 200 万元创建了万达集团,开始经营房地产业务。
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商业环境不太稳定,这样的投资对于一个毫无商业经验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冒险的行为。
在创建之初,万达并不是一个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商,而是一个小规模的销售公司。
由于经验不足,公司首批的房地产交易业务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王健林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有误,于是决定改变经营策略。
他没有再去依靠大型房地产公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这样,他便可以大力推销自己的产品。
经过几年的刻苦奋斗,王健林终于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足够的认可,万达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公司的业绩也开始取得了成果。
磨难不断,转型与增长1998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低谷期,这对万达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此时期,王健林毅然决定在万达集团的基础上推进全面转型,将公司从一个房地产开发商转变为综合性企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万达逐渐涉足了影视、体育、旅游等行业,并不断扩大了其业务规模。
在过去的20年里,万达集团的业务已经超越了房地产业。
它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运营商,也是全球第三大电影公司。
对于王健林而言,磨难并没有结束。
2017年,万达宣布退出传媒和文化业务,并重点发展线上商业。
然而,这一举措却在市场上引起了质疑,其股价也一度过山车式地波动。
如今,王健林依然朝着扩张的目标前进。
2018年,万达集团宣布将与IBM合作推出区块链系统,以推动其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提高运营效率。
励志_富豪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富豪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富豪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一)一个“80后”创业者的奇迹“拿出1000万元为临沂大学设立助学基金,在企业内部和我家里都有不同声音,而我感觉这里曾帮助过我,是我成长的地方,所以就坚持了下来。
”近日,在临沂大学李海鹏基金捐赠仪式结束后,年仅30岁的山东鹏宇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海鹏对记者说。
坐在记者眼前的李海鹏,瘦瘦的身材,戴副眼镜略显书生气,并没有想象中财大气粗的样子。
“我骨子里有一种干事业的激情”李海鹏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细观他的创业史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会有不少启示。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每当看到年老的父母为了孩子而劳作不息的身影,我心里特别疼,我渴望自己快点长大成才,我骨子里有一种干事业的激情。
我特别希望赚很多的钱——以让自己的父母、家人过上好日子。
”在回忆创业之初的情形时,李海鹏说。
1981年,李海鹏出生于东营市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他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
李海鹏考入临沂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
由于家庭困难,上大学第一年的8000元学杂费、生活费还是父母东拼西凑借的。
在校期间,李海鹏一边学习,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但刚开始时并不顺利。
“有一次,我在临沂一家家政公司打工,被派到了一个有钱人家去打扫卫生。
那人要求非常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返工。
我从早上9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一点点地擦,一点点地清洗。
一天下来,本来说好给50多元钱,最后那人还是以擦得不干净为由仅给了30元钱。
”他先后干过家政、业务员、倾销员等,他用挣来的钱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简单装饰后就租了出去,最多时他曾买了七辆出租车营运手续。
就这样,李海鹏在别的大学生还伸手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利用寒暑假,他还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企业锻炼,这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
后来他利用积攒的40多万元钱,同别人合伙在深圳开了一家汽车装饰品加工厂,用工达到200多人,在大学毕业时,他就已经拥有了五六百万元的资产。
创富传奇王汉荣0元创业,28岁赚到1个亿
创富传奇王汉荣0元创业,28岁赚到1个亿创富传奇:王汉荣0元创业,28岁赚到1个亿创富传奇:王汉荣0元创业,28岁赚到1个亿0元起步,28岁就赚了1个亿,这不是传奇,这是事实。
23岁首个100万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大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
没资本怎样创业,28岁,他完成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宝安开设了当时全市最大的汽车用品中心,大到汽车轮胎、汽车音响,小到防滑垫、汽车香水等数百种汽车用品像普通超市一样敞开摆设、明码标价、自选销售,令客户耳目一新。
23岁,他爱情透过一次机遇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还认识熟识了一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因。
这一切还得从他18岁从英德农村到深圳七岁打工之路说起,没有那段的日子就没有今天的王汉荣1、白手起家打磨手艺成了敲门砖王汉荣4岁丧父,母亲一手把他们3兄妹拉扯大。
为了帮补家计,还在读的他就跟着哥哥一起收集村里人采的草药,然后转手卖给人参公司,赚取微薄的差价。
没资本怎样创业,可就是这样一倒一卖,每家月竟也能赚回数百元,王汉荣第一次尝尽做生意沉浮的甜头。
2021年,村子里有位在钟表厂当师傅的试著远房亲戚游说王汉荣去当学徒,他几乎没怎么想就揣着妹妹给的150元来到了深圳。
刚到工厂,师傅就分给他一顶帽子和头套一个口罩,他开始了每天十几小时的组织工作,用麻布轮和蜡给表带和表壳打磨。
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都要白天用肥皂拼命地搓脸,因为尘土太大,除了口罩遮住的地方外都是橘色的。
王汉荣回忆道。
没资本怎样创业,他还很清楚地惦记着,第一个月前的工资也是150元。
没多久,带他出道的与老板因分成而发生争执,又带着他们冲到了别的厂。
不论在什么地方,王汉荣离子化确实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学习别人的技术。
2021年底,骨干他才刚成了打磨车间的骨干,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工资。
第二年,他却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跳到一个工资不足千元的基层工作机械加工厂工作,原因是凭他的技术能够当上组组长。
【名人故事】刘佳勇:曾经的丝,现在的亿万富翁
【名人故事】刘佳勇:曾经的?丝,现在的亿万富翁刘佳勇:曾经的?丝,现在的亿万富翁福能创始人刘佳勇很喜欢两个词:认真、任性。
认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任性能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刘佳勇的事业因任性而展开,又因认真而腾达。
成功的事业自德国留学,刘佳勇就开始了他的事业。
当发现当地人对中国某些产品需求强烈,一直梦想暴富的他决定抓住机遇,大干一场。
刘佳勇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会副主席老宋合伙注册了一家公司,专门提供中国商品。
由于社会关系和人脉资源广阔,常有人慕名前来询货。
一次,一个德国校友找到他:“现在德国市场上有种产品特别走俏,叫太阳能,而这种东西大多在你们中国生产,能搞到吗?”此时,涌现在刘佳勇脑海的是家家户户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
他告诉校友,只要是中国货,我什么都拿得到。
然而,回去查询资料刘佳勇才发现,校友说的是光伏发电组件,在2021年的中国,这样的生产厂家只有六个,而且又小又简陋。
当时正值光伏电池市场膨胀时期,产能不高,订单却应接不暇。
由于采购困难,刘佳勇不得不一再延迟交货,最终一笔4000万欧元的订单流产了。
“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迎面袭来的光伏浪潮和其中所蕴涵的巨大商机。
这笔生意没做成,但我抓住了这个浪潮。
”刘佳勇集中精力发展他的光伏事业,借助互联网搜索,找到光伏产品需求强烈的客户,建立联系,争取合作机会。
因为始终产量达不到,大批量进货有一定困难,刘佳勇不得不将目光又放到小企业和散户。
凭借自己的社交强项,刘佳勇很快打破了以往的僵局,一年时间就成了百万富翁。
“当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会感觉进了一个大漩涡,不由自主被推着往前走。
”然而这样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2021年一家企业的注资,使得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刘佳勇决策权被淡化。
与此同时,德国光伏市场安装量逐渐下滑,公司整体利润受到影响。
自此刘佳勇从公司退出,只身前往西班牙考察,寻找机会另起炉灶。
也许是刘佳勇对命运的笃定,不久他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看中西班牙光伏项目开发领域的广阔前景,转手成立了新公司。
除了万达 蒙牛 海底捞老板也是白手起家
除了万达蒙牛、海底捞老板也是白手起家作者: 张秋颖来源: 中国企业家网2015年8月19日,胡润发布2015年全球华人富豪榜,王健林以2600亿财富首超李嘉诚成全球华人首富。
三次问鼎中国首富的王健林,早年间是曾凭借旧城改造白首起家。
白手起家,古今中外不乏其人,然而富豪也没那么好当,创业不易,白手起家更是艰辛,中企哥来盘点一下,除了王健林,还有哪些富豪也是白手起家呢?王健林:旧城改造获近千万利润1970年王健林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战士,1986年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后在1989年,顺应改革潮流,王健林接盘大连市区政府下属的西岗区房屋开发公司(万达前身)。
在地产行业萎靡的状况下,用4个创新——改没窗户的暗厅为有窗户的明厅、改木头窗为铝合金窗、安装防盗门、卫生间入户,发展旧城改造项目。
收获近千万元利润,同时名声大噪。
李嘉诚:第一份工是扫地的小学徒14岁时,李嘉诚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到这里之后,他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后,当年那个14岁的少年已经长成了结实且英气十足的小伙子。
17岁的李嘉诚去了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
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李嘉诚18岁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直到1950年,李嘉诚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长江塑胶厂”。
宗庆后:前半生郁郁不得志42岁开始创业宗庆后的家族曾显赫一时,祖父曾在张作霖手下当过财政部长。
待到解放之后,家庭变得异常贫困,父亲没有工作,只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
1963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去了舟山一个农场,几年后辗转于绍兴的一个茶场。
再后来,大批知青相继下乡,宗庆后可以说是知青中的先遣人员了。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总是让人动容和鼓舞人心。
他们以毅力、勇气和智慧,穿越重重困难,在创业道路上砥砺前行,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下是几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成功与智慧。
1. 张磊——从乞丐到亿万富翁张磊,一个出生在农村的贫穷孩子,经历了贫困童年。
他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拥有任何背景和资源。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他用勤奋和才智,逐渐从乞讨生活中走出来。
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张磊来到城市,开始从事小本生意。
他从市场上收购廉价商品,然后再卖给别人。
虽然生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气馁。
他坚持持续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经营方式,最终成功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通过多年的奋斗和积累,张磊逐渐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
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在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故事成为了无数人的励志典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付出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2. 王海——突破传统,创新风口王海,一个技术geek,对科技充满了无限的热情。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认为电子产品是昂贵且高端的奢侈品,没有人看好他和电子产品有关的梦想。
然而,王海并没有受到外界质疑的影响,他坚定地相信电子产品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此,他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电子技术,寻找突破点。
终于,在他的努力下,王海成功地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作为第一批创新者,他抓住了科技风口,带领公司迅速崛起。
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
王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点,取得成功。
3. 李娜——逆袭的中国传奇李娜,一个来自中国的网球运动员,用她的坚持和勇气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
她从小接触网球,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和潜力。
然而,在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下,网球并不被看好,她接受了很多的质疑和挑战。
草根创业成功名人
草根创业成功名人案例1:草根成功创业故事现如今变成小有名气的创业名人新洲30岁的穷小伙靠在小建材店、水电工中发展“合伙人”,成就了自己年入百万的财富梦想。
昨天,王飞冒着高温在阳逻街头考察了一上午,在东莞用两年时间打拼出一家旗舰店、60多个分销点后,他决定回乡复制自己的成功轨迹。
王飞是新洲阳逻街人。
因为父母体弱多病,哥哥小学就辍学操持农活,姐姐为减轻家里经济压力,18岁就早早嫁人,王飞18岁技校毕业后,也南下广东打工。
在广东打了5年工,王飞攒了一万元本钱。
他用这笔钱在东莞摆摊卖水果,不料几个月后遭遇雨季,进的水果全烂了,王飞血本无归。
王飞不死心,之后继续不断打工攒本钱,有一定积累就试着创业。
几年下来他卖过副食、保险、服装也开过餐馆,可惜都没有成功。
2022年,王飞结婚后跟着妻子到上海打工。
2022年5月,妻子在亚洲家居建材博览会发传单,工资是3天240元,妻子赶紧叫王飞也过来。
王飞请假后跑来发传单,他发现这家名为上海嘉蝶的公司卖建材方式不一样。
只要有4.98万元就能开加盟店,建材涵盖卫浴五金而且进价很低。
如果每个月进货额达到4万元以上,还能返还4980元。
王飞东拼西凑了4.98万元,回到熟悉的东莞开了一家店。
跟别人坐在店里卖建材不同,王飞主动出击到处找“中国合伙人”。
小建材店通常货品不全,王飞一家家的拜访,低价推销自家代理的成套建材。
除此之外他还看到一个商机,在装修行当里水电工总是喜欢“抱团”,而且每个区域总有个带头人。
王飞千方百计接近这些带头人,请吃饭唱歌还送礼,让这些带头人也加入“合伙人”。
让这些小建材店和水电工代售他的建材,而他通过进货赚差价,每月纯收入就有八九万元。
经过两年打拼,王飞在广东每年销售额有400多万元,纯利达到百万以上。
案例2:周凯旋:从职员到女富豪作为华人首富的红颜知己,周凯旋的住宅距离李嘉诚的只有5分钟车程,他们也常被看到在一起吃早餐。
周凯旋有着从普通公司职员到上亿身价女富豪的传奇经历,而完成这个跨越的,在于她出众的能力,也在于她爽朗的性格。
10个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故事
10个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故事俗话说如果生活只给你柠檬,就拿来做柠檬水。
这些激励人心的名人们创业之初可是连一个柠檬都没有,然而现在都因为他们的不屈不挠而广为人知,因为他们爬到了事业的顶端。
下面就带给你10个历史上白手起家的成功小故事,欢迎大家参阅。
10个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小故事1. 亨利-福特亨利-福特原来是个农场男孩,后来却让美国的交通工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福特从小就对机械非常感兴趣,15岁那年他就拆掉了父亲给他的一块怀表,然后又把它组装起来。
这个自学成才的修表师毕业后做了一名见习机械师,开始在汽油机上进行他的个人实验,这也是他巨大的福特帝国的开始。
根据《福布斯》杂志在2008年公布的数据,他的资产净值达到了1881亿美元。
2. 沃特-迪斯尼如果没有这个天才,我们的童年会沉闷不少。
沃特-迪斯尼也是一个在农场长大的男孩,他曾经给邻居们画画来赚钱,也给校报当过漫画师。
迪斯尼曾经一度失业,没有人雇佣他,他的哥哥不得不帮助他找工作。
他创业之初从事广告业,后来开始给自己的卡通形象拍摄动画片。
3. 戴蒙德-约翰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在皇后区长大的黑人男孩后来会成为嘻哈服装品牌FUBU的CEO。
但是凭借着在学校里打磨出来的商业嗅觉,他确实做到了。
他以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出售流行的羊毛帽子,而且把住房抵押出去用于接下来的商业扩张。
约翰获4. 克里斯-加德纳他就是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幸福来敲门》的原型。
加德纳小时候受到继父的虐待,之后被送到领养家庭。
而他的苦难并没有随着他长大、结婚、为人父而远离他。
正如电影中演的那样,在抚养孩子时,加德纳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
他从母亲那里所学到的赋予他力量,让他白手起家,坚持不懈成为了他自己开办的证券交易公司,加德纳理财公司的CEO。
5. 奥普拉-温弗瑞奥普拉的母亲是女佣,父亲是煤矿工人,显然她的出身一点也不富贵。
她的生活非常贫穷,曾经穿着装土豆的麻袋做成的裙子,遭遇过亲戚的猥亵。
名人创业投资致富故事
名人创业投资致富故事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名人选择通过创业投资来实现财富增长。
他们以自己的明星效应和财富积累为基础,投入到各种不同的行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名人创业投资致富的故事。
**故事一:周杰伦**周杰伦,作为一位知名的华语流行音乐歌手,他除了在音乐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之外,还积极涉足创业投资领域。
周杰伦在过去几年中成功投资了多个项目,包括音乐产业、影视产业、科技公司等。
其中,他最知名的投资项目之一就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通过参与智能科技公司的发展,周杰伦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财务增长,还为推动了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故事二:李连杰**李连杰,作为一位武术明星,他在创业投资领域同样有着令人瞩目的表现。
李连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涉足影视产业,在影视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他逐渐积累了财富和经验。
之后,李连杰开始将目光转向房地产领域,投资开发了多个地产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李连杰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名人效应,更在于他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领域。
**故事三:陈妍希**陈妍希是一位知名的演员和女演员,在演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她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创业投资领域。
陈妍希在过去几年中紧紧抓住了电商行业的发展机会,通过自己的品牌效应在电商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品牌店铺。
她不仅在电商领域取得了成功,还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商业版图,涉足时尚、美妆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财富的多元增长。
**结语:**以上就是一些名人创业投资致富的故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名人不仅仅依靠自己的明星效应,还需要具备坚定的决心、不断的学习、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名人们才能在创业投资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实现财富的增长和积累。
愿更多的名人能够在创业投资领域中实现成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淘金发财的真实故事
淘金发财的真实故事淘金发财的真实故事淘金发财,是一个自古以来被人们追逐的梦想。
自从美洲开始淘金热潮后,这个梦想便扩散到了全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无数的传奇和故事,其中一些更是被传颂于世。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真实的淘金发财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如何千辛万苦地寻找黄金,经历着各种人、事、物的考验,最终成功攫取到了一钵盆的黄金。
1. 欧内斯特·卡尔文欧内斯特·卡尔文是一个瑞士人,他17岁就外出谋生,并在加拿大莱克区域的设计工作中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淘金设备"悬挂式淘金筛"。
由于该设备淘金效率极高,因此淘金者们很快就商品化了这个发明,并以欧内斯特所定的价格购买了30份专利权。
这笔财富,使得欧内斯特和他的家人成为了富翁。
2. 加斯顿·拉瓦利加斯顿·拉瓦利在加拿大卑诗省的柏菲特地区开始淘金生涯之前,是一名厨师。
他的故事因为淘金而开始。
加斯顿聪明机智,在淘金过程中不断地试验、尝试方法,最终他发明了一种将黄金从泥土里分离出来的设备。
该设备使用时产生巨大的冲击波,使得黄金在水中上浮,使淘金者不再损失太多黄金。
这项发明不但让加斯顿成为了百万富翁,而且无论他何时去淘金,都会有无数的淘金者前来向他发问,获得他的技术帮助。
3. 巴克西·奥鲁巴克西·奥鲁是一位居住在美国的一名黑人淘金者。
巴克西目睹了奥克兰地区存在不公平的状况,他看到了白人淘金者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而他的困境无人援助。
于是他开始思考,想出了一个新颖的想法:使用大型水管,将一小块洞里的泥土吹到别处。
这种技术非常有效,非常有用,让巴克西成为了淘金界的领袖之一。
他的发明不遗余力地推动了淘金业的发展。
4. 唐·莫菲特唐·莫菲特是一位淘金业的先驱者,在“大淘金潮”期间,在淘金山区挖掘了大量的黄金。
他对流纹石的特殊嗅觉使他成功了多年的淘金旅程。
这项技能让唐·莫菲特成为了淘金业的领域专家,他的发明甚至超过了其他驻扎在那里工作的淘金者的总和,使他成为千万富翁,赚取了累累的金矿。
【名人故事】一个90后的千万富翁之路
【名人故事】一个90后的千万富翁之路在中国的商业圈内,有一位备受瞩目的名人,他年仅二十几岁,却已经成为一位千万富翁。
他的名字叫李明,是中国有名的年轻创业者。
这是他的故事。
李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他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对于商业的兴趣也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他曾经组织过一次小小的集市活动,利用自己的小玩具和漫画书吸引了一些孩子们前来交换。
虽然这次活动赚了不少的零花钱,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商业活动的乐趣和满足感。
高中毕业后,李明选择了经济管理专业,并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
他不满足于仅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实践中学习。
他组织了校内一次创业比赛,筹划了一次小型商业展览,并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尝试。
虽然这些尝试并不成功,但是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建立了人脉关系。
大学毕业后,李明并没有选择像大部分人那样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他决定创业,开始了自己的企业之路。
他成立了一家小型电子产品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自己设计的电子产品。
起初,他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资金的问题、市场竞争激烈等等。
但是他从不放弃,不断地学习和改进自己的产品和经营方式。
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的企业逐渐取得了一定的规模。
李明并没有止步不前。
他看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巨大潜力,于是决定将自己的业务转向互联网领域。
他创办了一家电子商务平台,主要销售自己设计的电子产品。
通过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他的产品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和推广,销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他还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开辟了新的市场渠道,并与其他企业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他的企业骤然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了一家千万级的企业。
李明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的才华和努力。
他具备良好的创业精神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能够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找到商机。
他勤奋努力,敢于创新,不断学习和成长。
他对于自己的企业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并且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变化。
淘宝创业十大牛人的创业故事
淘宝创业十大牛人的创业故事1.淘宝创业牛人一:农民黄崇鉴网络卖家具年销售1000万元2.黄崇鉴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高考落榜后与很多农民一样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民工潮,开始了打工生涯;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勤奋自学的精神,黄崇鉴进入一家外贸公司做品管,因为工作出色,后来升为采购员;从此,正式进入了做买卖的行列,成了生意人;3.2006年下半年,出口退税降低了,美元开始贬值,黄崇鉴预感到外贸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渐渐萌生了创业念头;黄崇鉴原来从事的是一些简易家具的出口,他发现中国年轻白领有选择价格低廉、拆装方便的简易家具需求;4.于是,黄崇鉴辞去了外贸公司的工作,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家店铺,起名为“宜家家”,专卖简易实木家具,正式开始了他的淘宝事业;网店开张三个月,销量就直线上升,很快就达到了三钻;5.试营三个月后,创品牌的意识不断在黄崇鉴头脑中增强;2007年3月,他注册成立了美亿佳公司,同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美亿佳”商标注册;6.发展到今天,靠一家网店起家的美亿佳公司已经兼并了给自己供货的两家工厂,公司日发货量平均达500余件,全国各地有30多家加盟网店,2008年销售额将近1000万元;7.淘宝创业牛人二:浙江义乌工商学院大三学生杨甫刚8.24岁男生双皇冠9.10.“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面前的院长笑眯眯地望着他,“杨甫刚,你是学校的英雄”11. 在成为“样板工程”前,杨甫刚和身边的同学没什么区别——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次等生”,考了两次高考才勉强进入这所高职学校;12. 下岗的父亲已视之为最大的欣慰,想着儿子毕业以后能进政府机关或单位,过上体面、稳定的生活;13. 杨甫刚认为父亲OUT网络用语,过时的意思了;在他读高中的2003年,被称为“扩招就业元年”,媒体上开始出现“失业大学毕业生达50万”的悚人报道,北大毕业生街头卖肉亦掀起轩然大波,高学历不再必然意味着一份体面工作和精英身份;14. 杨甫刚想实现一个不一样的梦想,“就算我拼了命考过英语六级,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年年拿一等奖学金,出了校门,我能和本科、名校的学生争当精英吗”15. 大一开学没多久,杨甫刚开始在校内捡矿泉水瓶易拉罐卖,遭到“竞争对手”——学校门卫的强烈不满,“大学生怎么能干这个不务正业”“不务正业” 的学生很多,在倡导创业前,义乌工商学院和其他的高职院校一样,教学与实践五五开,鼓励学生打工兼职;学校的告示栏经常贴有饮食店收银员、传单派发员的招聘信息,这些工作和他们的未来差距不大,“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一个月一千多,一眼望到穿”;16. 和杨甫刚一样,许多同学的学习热情也不高,自习教室太空,以致部分教室干脆锁门;17. 这便是贾少华一直试图改变的现实;他曾经狠抓学风,这位将女儿培养进清华大学的父亲规定学生必须上早晚自习,上课必须点名,学生不许住校外;但很快,他发现不是学风的问题——他曾为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差而恼火,但把成绩报到省上后才发现,每项成绩居然都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甚至第一;他死了心,开始考虑,“补短不如扬长”;18. 当时,有几个在校学生开起了户外用品店、广告公司、婚庆公司等,但都不具备推广的可行性;大多数学生还是做些普通的兼职或家教,杨甫刚也仍在“厚着脸皮”捡瓶子;19. 2007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杨甫刚开始转做淘宝,售卖家居装饰品和化妆品;彼时,网络购物风靡一时,只有一台电脑、五百块钱与骨灰级吃苦品质的杨甫刚迅速上手;当十余平方米的宿舍已塞不下货时,他冒着被开除的风险悄悄搬出了校外;“如果拿不到文凭,我也只好对不起老爸老妈了;”他说;20. 八个月后,做到五颗钻网店的信誉评级标准,越多越好级别时,“不务正业”的杨甫刚突然受到副院长贾少华的隆重接待;他被带到院长办公室,一问一答地坐了半个多小时,临走前,还收到一本书和名片作为礼物;“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面前的院长笑眯眯地望着他,“杨甫刚,你是学校的英雄”21.淘宝创业牛人三:“御泥坊”当家人戴跃锋22.23.经典语录:打包打得手发软;24.湖南师范大学学生25.从2004年第一次在网上卖出一台二手手机,到2008年风投开出千万价码,短短四年,网购成就了80后戴跃锋的“千万身家”;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笔记本就是戴跃锋的生财工具;26. 当人们越来越显着地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寒意之时,“御泥坊”的当家人戴跃锋却在偷着乐;27. 80后的戴跃锋200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10月,在长沙某学校工作一年多后,他在网上第一次卖出了一部二手手机;2008年年底,风投机构给他的“御泥坊”估价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28. “金融危机让我们这些单纯做网购生意的有机会拿到一手好牌,”戴跃锋悠闲地坐在自己的电脑前,乐呵呵地说,“这手好牌就是代表着行业、技术和思想未来的电子商务;”戴跃锋的这番底气来自最近几个月网上销售额的“牛气”表现;29. 去年10月,当金融危机在全球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面恐慌时,“御泥坊”的销售额却比9月份增长了30%以上,这一增长让戴跃锋自己都感到了不可思议;“那个月,每天帮快递打包打得手软;”30. 但戴跃锋当时并不敢因此懈怠,因为随后的11月、12月是他的传统淡季;“结果,去年年底的两个月,销量比预期好15%;”31. 而刚刚统计出来的2009年2月的销售数据显示,“御泥坊”的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比历史最高的月份高出了10%,月度销售额也第一次突破了40万元大关; 32. “今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比去年要增长至少一倍,并且要冲击增长两倍的目标;”在许多行业和企业纷纷陷入裁员减薪的困境时,戴跃锋的“寒冬”翻番雄心折射出网购市场的勃勃生机;33.淘宝创业牛人四:大学生创业典型--栾伟忠34.店铺级别:双皇冠35.经营项目:河南特产36.经营河南特产的栾伟忠,大学刚毕业时用了一个月时间也没找到工作;结识了卖河南特产的朋友后,他开始尝试在网上开店销售;“我的店铺信用已经是两个皇冠级别,从刚开始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个人;现在我还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37.38.淘宝创业牛人五:成都温江区大学生李肖--淘宝男士化妆品第一店掌柜39.经营项目:男士彩妆护肤用品40.他今年25岁,经营着淘宝网上最大的男士彩妆护肤用品网店,手下有16个大中专毕业生和失地农民,2008年营业额达300万元;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范例,温江小伙子李肖准备借着“全民创业”的新浪潮,把他的网络终端超市开得更大;昨日记者采访了李肖,把他的创业经验和甘苦同其他正准备走向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分享;41. 创业构想网络购物流行是机遇42. 2005年6月,李肖从四川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到2006年4月之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先后在广告公司、旅行社、饭店从事短期兼职;“这段经历,一方面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苦,增加了自己创业的决心;另一方面,涉足不同行业,锻炼了个人管理能力,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43. 2006年4月份,李肖从北京回到家里,开始构思自己的创业计划,“在和大学同学的交往中,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通过网络购物,这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是个创业的机遇”;44. 李肖有一个叫向敏国的大学朋友,熟悉电脑软硬件,擅长美术设计;对于创办网上商店的想法,他俩一拍即合;2006年5月30日,他和向敏国合伙在淘宝网开的化妆品网店——“好色馆”就开业了;45. 创业艰难--24小时不睡觉守电脑46. “刚开始觉得在网上开店,门槛低,资金压力小,只要有满腔热情就可以了;其实,看似简单,要做好,做出效益,做出品牌,那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想到当初创业的情景,李肖感慨万千;47. 在网店成立之初,李肖在成都租了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既当办公室,又当库房和宿舍,所有的设备也仅仅是一台能上网的电脑而已;李肖告诉记者,最初的5000元进货资金是找亲戚朋友凑的,进货渠道也仅限于成都荷花池市场;为了减少资金压力,李肖和向敏国一个负责看守网店,一个人则坐公交车进货发货;“有时候几天卖不出去一件东西,为了能随时接待上网店选货的顾客,能多接一笔业务,能多卖出去一件产品,我们两人经常是全天24小时都泡在网上,太累了就轮流休息一会儿;”李肖说,“自网店开业开始,我们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次觉,实在是太辛苦了,由此,我们也萌发过放弃的念头;但为了事业,我们选择了坚持;”李肖说,每遇节假日,他都很羡慕那些享受假日的朋友和同学,而这个时候往往都是网上购物的高峰期,他们一丝也不能放松;48. 创业回报--从不知名到淘宝第一49. “开网店,靠的是信誉,付出的是真情;面对成千上万家网店,你凭什么脱颖而出这就需要考虑自己的经营宗旨、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竞争分析,以及营销组合策略、资金筹措、财务预测和团队建设等方方面面;”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摸爬滚打以及对市场的深入分析,2007年初,李肖的网店开始转型,由开业之初经营女士化妆品转型为专业经营男士化妆品;营业额从以前的每天仅几十元钱逐渐增加到每天上千元;产品品种也从20个左右增加到300多个;网店的工作人员也由当初的2个人增加到5个人;50.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为了节约支出成本,2008年初,李肖把网店搬回了位于温江区柳城街道鱼凫路社区的家里;之后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李肖开始雇用更多人手,截至目前,李肖雇用大中专毕业生和失地农民16人,他们月平均工资在2000元以上;51. 付出才有回报,坚持才有结果;2008年底,“好色馆”升级为淘宝网3皇冠30万条交易信誉店铺,货品种类达到1000余种,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供货商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合作关系,年营业额达到300万元,当之无愧地坐上了淘宝网男士化妆品第一的宝座;52. 谈到今年的发展计划,李肖告诉了记者几个目标:目前,“好色馆”月营业额达到60万元左右,并以每月10%的速度增长,预计全年营业额将超过700万元,同时,将荣升为淘宝5皇冠50万条交易店铺,继续保持淘宝网男士化妆品第一的桂冠;建立中国最大的男士个人护理咨询专业网站;创办自己的男士化妆品品牌;在成都和温江开设男士化妆品实体店;据李肖介绍,到2010年,他的网络终端超市将提供10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53. 为支持李肖创业,柳城街道鱼凫路社区每年让利6000元,将6个300余平方米的闲置铺面租给他使用,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其员工进行免费培训,并协助李肖申请创业贷款,帮助企业发展壮大;54. 创业信念--坚持、再坚持55. 谈到创业体会,李肖告诉记者,首先是要有信念,没有创业欲望,也就没有创业的动力和源泉;其次是要有足够的磨练和创业经验的积累过程;再次是要有“坚持、再坚持”的执着追求精神;56. 针对目前金融危机给大中专毕业生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作为一个大学生创业过来人,李肖借用韩国SK集团全球副总裁朴在光在SK青年创业大讲堂上的话说:“经济危机在过去的百年间也曾经爆发过,但是危机之中仍然有很多企业建立并发展起来,并且,危机不是永远存在的,危机过后就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创业的关键不是外在环境,而是自己执着的追求精神;”57.淘宝创业牛人六:三“皇冠”的掌柜———程麦58.经营项目:韩装59.年营业额1200万元60.你家网店的产品很好,为什么没人来买是宣传问题、信誉问题,还是定位问题本期创业故事将向你讲述一位从无到有,成功晋升为“皇冠”的掌柜———程麦;61. 24岁的程麦曾经在全球着名的IT公司IBM工作三个月后毅然辞职,全身心投入创业中;目前她把网店经营得很好,年营业额达到1200万元,平均月营业额就有过百万;与同龄人不同的是,她还努力学习韩语,在韩国拥有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来回在中国和韩国两国跑;62. 开店初期,货品缺乏新意无人问津63. 对淘宝网掌柜来说,货源和货物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据悉,2008年淘宝网销售榜排名第一的是衣服,每秒钟能卖出26件衣服,而经营衣服的网店成千上万,却只有少数掌柜能够盈利;程麦就经历了曲折的挑选货源和货物的过程;64. 2006年3月,读大二的程麦在淘宝上注册开店卖衣服;“刚开始生意不好,头三个月才卖出三件衣服”;程麦总结原因时发现,这是大多数初开店铺掌柜们面临的问题:货源不够好、声誉没打响、宣传力度不够,而最重要的原因是货源;网店经营初期,程麦也像其他人一样,经常跟朋友去白马服装城、火车站周围的服装城去淘衣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程麦的网店什么衣服都卖,既没有固定的款式,也没有具体的服饰定位;65. 重新定位,与厂商直接合作明确定位66. “之前是xxx小闹,没想过把它网店当做正职”,程麦从2007年起真正用心经营网店,并到处寻找服装生产工厂合作;她跑遍了广东省和江浙周围的服装生产基地;据了解,如果与生产商合作,她必须要进货很多、营业额要很高,才能盈利,这给程麦带来很大的压力;合作初期,她尽量集中销售均码的衣服,具体一款衣服、一种颜色、一个码数都要100件左右,而裙子、裤子等销售情况很好的类型她并未涉足;67. “与工厂合作后,我慢慢决定,要专门卖韩服”;程麦摸索出店铺定位后,也制定了选货的一套标准;首先,她发现真正销售良好的衣服,并不是非常好看、款式很特别、流行的衣服,而是那种简单、不缺乏个性的衣服;其次,要照顾到顾客购买心理,例如春天大家都买很讲究很贵的外套,一般一件都行了,但是里面衬着搭配的小衣服,就是不同款式啊,不同质地的,都会买很多,而这些小衣服就是程麦的重点销售对象;另外,程麦选择衣服时重点考虑到内陆地区的顾客的爱好和偏向,据悉,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区经济发达,衣服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大,而内陆地区流行的款式经常滞后一段时间;而内陆顾客的强大购买力也促使程麦一心想做内陆市场;68. 修炼信誉,四颗“钻石”确保销量69. 从普通商家晋升“钻石”,从“钻石”跳到“皇冠”,从一顶“皇冠”到三顶“皇冠”,程麦用了三年时间练成了“皇冠”掌柜;70. 程麦认为,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没有用心经营,而2007年起才奋起直追,其实是用了两年时间修炼成三顶“皇冠”;在此前,淘宝对“皇冠”要求是按照购买件数来衡量,购买件数越多,掌柜的头衔转换越快;而不同的货物达到皇冠的要求不一样;例如,充值卡的销售可以在2到3个月完成;化妆品类的小东西也很容易,例如唇膜,进货价为6-7分钱,以毛的超低价格卖出,按照件数来统计,很快就可以获得“皇冠”;但是就服装行业来说,一般要花费一年才能晋升“皇冠”;71. 程麦认为,“钻石”和“皇冠”显示商家的信誉度,为商家稳定老客户、吸引新买家,但是对于掌柜来说,不一定非要“皇冠”不可;据程麦了解,一般的商家获得四颗“钻石”后,都已经不在乎分数多少,因为客户群已经基本固定了,能保证店铺的销售额了;程麦还告诉记者,要随时注意“皇冠”点数的规则变化;72. 拓展渠道,从网店开拓到实体店73. 程麦表示,目前为止淘宝月营业额为普遍维持70万元以上,超过100万元,一年可以赚取1200多万元,每月包括人工物流等在内的成本不到10万元;虽然淘宝店的生意颇佳,程麦却表示,会把重点放在实体店批发上;她认为,批发是最好做的,快捷,资金回流较快,零售很多,而网店资金回流慢,拿到货物,确认付款,淘宝给的限期是14天;74. 除了给实体店批发以外,程麦在韩国开设了公司,并积极准备着在中国代理韩剧服装;这与她在网店圈子认识的朋友群有极大的关系;75. 在淘宝的掌柜圈里,掌柜与顾客相熟,也为掌柜们创造了不少发展的机会;程麦跟一个经营男装网店的师兄很熟,互相交流,很多经验从他身上学到;而她甚至与一名韩国朋友合伙在韩国开了服装公司;该公司从2008年6月开始筹备,7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为100万元;韩国朋友主要负责对韩国服装的选择,而程麦主要负责国内市场的销售;据悉,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韩币贬值,目前该公司在韩国的每月成本支出比中国同类店铺的支出便宜,每月大约4万—5万人民币;76. 目前韩国中国两国跑的程麦在筹备着另一个计划;随着韩国电视剧的热播,韩剧中的男女服饰在中国大受欢迎;而程麦也了解到,韩国大多服饰企业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不好,面临销售订单难题;她想引进此类韩国企业,从2009年起在中国进行推广宣传;“你知道韩国服装多热吗韩剧中李多海的衣服,到处都在买”;程麦看好韩装在中国的市场,不过针对国内生产商的低价竞争现状,她认为实现这个想法会比较难;目前她在尝试着与时尚起义、新浪和腾讯等网站合作,提供货物,在网络上做广告;77. 对话程麦,从小已有创业意识78. 程麦是深圳人,深圳人的创新和执着在她身上体现无疑;200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任职IBM三个月,现为全职淘宝店老板,韩国服装公司合伙人;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她不断创业79. 记者:最早开始创业在什么时候80. 程麦:初中的时候,还是小孩;跟几个小孩一起,在路上摆摊;从头到尾都失败了;81. 记者:第二次创业呢82. 程麦:高一的时候,春节跟同学一起在花市摆档口卖花;一看到花农,就想我们不卖花了;他们的花很新鲜很便宜;当时2000年左右,砵仔糕在深圳还非常少见;只有港口有一间店;进货价是三角一个,竹签一分钱,我们要了5个版,每版46个,卖的是5角,结果一个小时就卖光了;下午爸爸开车帮我们去拿了49版,下午5点也全部卖光了;83. 记者:利润怎样84. 程麦:还好;接下来五天我们都忙着做生意,很少睡;一直到现在,深圳花市还保留着卖砵仔糕的习惯;记者统计,按第一天营业额计算,每天销售额达到1035元,净赚394元,6天总计销售额将达到6千元左右,净赚2400元左右85. 记者:小时爸妈就开始培养你创业吗86. 程麦:我爸妈都是商人,也学到一些吧;我自己也很有计划;87. 程麦成功秘笈-- 网站宣传很重要88. 没有资金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但是程麦还是利用一切机会提高网店的知名度;程麦在朋友圈子常常谈起网店,并且在校内网、5Q网等制作了共享相册,把比较满意的衣服照片放到相册中,结果引来不少学生的关注;89. 2006年至2007年淘宝网举办的促销互动让程麦一战成名;当时有1万名商家报名参加活动,最后包括程麦在内的12名商家最终胜出;程麦与厂家商量,批了一个服装款式,结果活动期间,3分钟卖出600多件,1个星期就销售了40000件;这也为程麦的小店吸引了很多顾客;90. 此外,程麦还尝试开办了淘宝网店的小论坛,把新装的图片上传到投票区,既积攒了人气,又因此而对新装的销售前景进行预测;91. 加盟模式扩大影响力92. 部分淘宝掌柜把网店当做副业来经营,或者就算专业经营,也只是单独考虑到店铺本身;程麦开拓了新的销售商机,不但开了家小公司经营网店,还引入代理加盟网店,同时向各地的实体店供货;93. 据悉,目前程麦的小公司有32个人,分别负责客服、售后服务、会计等工作,在淘宝网可以获得各个职位的相关联系人的电话和联系方式;此外,由于网络销售情况比较好,有不少网店加盟程麦的韩装店,最高峰时期多达100多人,而最近由于清退了有些人,大概保留有70多家;94. 记者了解到加盟店的程序,首先要批发20件衣服,总体价格在1000元以上,然后还要预存1000-2000元,然后可以加盟了;期间程麦店将会给予加盟店进货优惠价格,可以直接代加盟店发货给顾客;95. 批发给实体店利润最大96. 程麦指出,为实体店供货主要是赚取进货和销售的差价;比如网店标签为T411的一款衣服,只有一种颜色,两件套搭配的,在今年2月的16日到24日就卖出了10600件,而3月6日单日也售出了1060件;据统计,其成本是30元左右,批发价为36元至37元之间,而零售价则相差较大,在香港的实体店卖港币299元,淘宝69元,拍拍网109元,雅虎170元,美元;97. 据统计,目前程麦的批发顾客中,有4个实体店商家每个拿货1000元到3000元,每月可达到3万元的规模,而每天拿1000多件以下的中小商家有很多;这批商家除了广东地区的,还有来自江浙地区的商家;而目前天津、四川等市场是程麦的下一步目标;98. 点评分销商和加盟商培训有待加强99. 前程无忧顾问李美燕认为,程麦整个网店的经营模式,可复制性强;从开办网店到实体店,这是电子商务加实体店的经营,即传统与网络的强强联手;对程麦的建议是,对分销商和加盟商进行更完善的培训,包括销售手段的培训、终端陈列、健全销售网络、对分级市场指定不同的销售策略,进行差异化营销,建立激励性强的奖惩制度,统一网店和实体店的VI,加强推广;100.101.淘宝创业牛人七:黄莉--一年就到了皇冠102.经营项目:乔伊思服装103.2005年1月1日,黄莉辞职了,辞职的原因是自己想创业;在上海,她和同行的几个老法师上海话,就是老前辈,一起开了一家物流公司;这家物流公司现在还在,只是黄莉退出了;当时她有了身孕,反映比较大,无奈只能休息了;104.但黄莉不是一个能够享清闲的人,在有了孩子以后,她尝试着在淘宝上开一个店铺;店铺是2006年2月开的,开始是妹妹在西安兼职做,做得一般;2007年,黄莉接。
【名人故事】丁仕源:90后的千万富翁之路
【名人故事】丁仕源:90后的千万富翁之路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一个标准的90后,即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即不是“海归”,也非重点高校毕业,仅是个普普通通的职高学校的大专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千万财富。
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对于当下的教育体制而言,也无疑是值得探讨和思索。
90年后,这个标准被称为丁世元。
他于1990年2月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
丁世元小时候和父母一起来到深圳龙岗,因为他的父亲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医院。
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还比较好,他的父母希望他能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生活,我从来不想让他赚很多钱。
然而,丁仕源从小就与同龄人相比就要成熟很多,显得颇为另类。
他喜欢冒险,喜欢挑战,敢于去“冲杀闯荡”。
小学时,班上很多的同学都喜欢跟着他去玩。
虽说从小爱贪玩,但是学习成绩却并不差。
12岁小学刚毕业的丁仕源,竟然自己跑到龙岗区成人培训中心报名参加新闻、营销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在12岁的时候学会这些东西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然而,正是这一不可思议的举动让他在两年后上初中时发挥了作用。
14岁时,他看到一家服装专业报纸在招聘记者。
他甚至报名试一试。
当招聘单位发现他太年轻时,自然拒绝通过。
然而,准备充分的丁世元拿出了深圳300多家服装企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每家企业的风格和特点,并表达了自己对服装行业的看法。
招聘部门的领导非常惊讶,决定当场聘用他。
因此,丁世元开始了他的第一个职业生涯。
他不仅是一名记者,还代理客户广告。
他每天在业余时间接待顾客。
丁世元在本报工作一年多后,到另一家服装报纸做兼职。
丁世元在本报工作期间,结识了大量女模特,积累了她们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丁世元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他知道这些材料可以成为他未来职业生涯的资本。
果然,在2021年时,16岁的丁仕源就开始介入了一些企业和机构的选美比赛。
【名人故事】一个90后的千万富翁之路
【名人故事】一个90后的千万富翁之路有一位90后年轻人,名叫张浩。
他出身普通,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生活平凡而安稳。
张浩从小就很热爱读书,他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涉猎广泛。
他对经济学特别感兴趣,经常阅读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并在大学期间选择了经济学专业。
大学期间的实践活动和学习经历,让他对市场和商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毕业后,张浩直接选择了进入一家知名的投资公司工作,他想通过工作来积累经验,为将来创业打下基础。
他扎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很快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逐渐成为投资团队的核心人物。
在投资公司的工作中,张浩接触到了很多创业者和投资项目。
他发现,很多项目都存在一些问题,或者是产品市场定位不准确,或者是营销策略不合理。
于是,他开始在业余时间研究市场和商业环境,希望能够在某个机会中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观察,张浩发现了一个较为热门的领域,互联网医疗。
他看到了互联网医疗的市场潜力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于是,他开始着手筹备自己的创业项目。
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张浩辞去了在投资公司的稳定工作,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业事业中。
他从零开始,组建了一支年轻充满激情的团队,一起实现他们的共同目标。
在创业初期,团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面对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和资金压力,张浩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的创业项目一定能够成功。
他和团队一起改进产品、完善营销策略,不断试错和学习,最终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浩的创业公司逐渐壮大起来。
他们的产品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喜爱。
公司的业务范围也逐渐扩大,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公司的市值也随之攀升,张浩逐渐成为一名千万富翁。
张浩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他继续保持着一颗谦逊和进取的心态。
他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商业眼光和管理能力,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企业打造成国际一流企业。
通过他的努力和坚持,张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他的成功并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付出的努力和对梦想的坚持。
【名人故事】一个90后的千万富翁之路
【名人故事】一个90后的千万富翁之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年轻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成功和创富。
而90后富翁丁立凡的故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丁立凡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或者天赋。
他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也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特长。
但是他从小就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对追求梦想充满热情。
大学毕业后,丁立凡选择了留在城市打拼。
他通过一家小公司找到了一份普通的职位,月薪几千块钱。
虽然生活并不算拮据,但丁立凡总觉得这样平庸的人生并不是他想要的。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丁立凡对互联网行业十分熟悉,他深知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
他开始学习编程,同时也关注着一些创业的机会。
机会终于在一天降临到了丁立凡的身上。
在上班途中,他发现了一个公交站旁边一家小餐馆的生意很火爆。
每天都排起了长队,生意那叫一个红火。
丁立凡想着:“为什么不把这种火爆的生意搬到互联网上去呢?”于是他决定创办一个网上订餐平台。
在探索了市场需求之后,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了一个小团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整个团队对这个项目充满热情,每天拼命加班加点的开发,不亦乐乎。
经过一番努力,网上订餐平台终于上线了。
为了吸引用户,丁立凡决定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活动,狠抢市场份额。
果然,这一计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他们的平台,生意红火起来。
丁立凡并没有因此就沾沾自喜,而是更加珍惜这个机会。
他不断改进平台功能,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增长,丁立凡的平台开始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
一家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表示愿意投资他的平台,丁立凡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即将成真的希望,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投资。
随着资金的注入,丁立凡的平台迅速扩张。
他们开始在不同的城市推广自己的服务,并且开发了更多的功能。
用户量的不断增长,让平台赚取了可观的利润。
经过几年的努力,丁立凡的平台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网上订餐平台之一。
卖石头发家的14岁百万富翁 创业经验
卖石头发家的14岁百万富翁不忍母亲辛苦挣钱养家而饱受心脏病折磨,美国小男孩费拉·格雷从6岁就开始"创业经商"养家了。
他先是在街头捡些石块,画上颜色后当作"镇纸"挨家挨户进行推销,然后又开始组建自己的商会,做起了饼干和礼物卡的销售生意。
到14岁时,格雷已经从白手起家的穷小子变成了美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知名的"商界神童"。
他用8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成就。
美国广播公司()的《20/20》节目近日在采访费拉·格雷后评价称,这个只有21岁的小伙子,他的履历每天都在更新,资产每天都在增加。
费拉·格雷的发家史6岁开始赚钱帮补生计;8岁组织社区商会;12岁创办公司;14岁成为百万富翁;20岁出书教人如何致富......当格雷的妈妈拒绝给他买一个公文包时,他决定将自己的午餐盒作为庆祝自己成为自封的首席执行官的礼物。
"我有一个红色的午餐盒,当我外出时这就是我的小公文包,我还借用了哥哥的领带夹。
"本报综合报道据悉,因为目睹了单亲妈妈的艰苦工作,格雷早在6岁就开始"创业"帮补家用。
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格雷母亲的心脏病一次又一次地复发。
小格雷那时就告诉自己:"我要改善家里的境况。
"他说:"当我上床睡觉的时候,妈妈还没有睡觉;当我睡醒时,她也已经起床了。
"格雷回忆说,"所以我从来都无法确定她是否真的有睡觉休息。
我从这些事情中真切地感到了求生、奋斗的感觉。
后来妈妈心脏病发作,我就说:'我一定能做些事情来帮她的忙。
'"6岁出街卖石头当时,在美国那种贫民区长大的孩子有不少都走上了贩毒的道路。
上世纪70年代,纽约的黑人贫民区就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毒枭尼基·巴恩斯。
格雷对此说道:"如果去贩毒,那么可能会先得到些短期利益,但最后定会堕入地狱般的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业余时间挣钱致富的富翁8小时之外诞生的首富大多数人恐怕没有想到,相当多的亿万富豪是起家于8小时之外的。
8小时之外淘金,一不小心就成为亿万富豪首推马化腾。
马化腾的身价现在大约是20亿元人民币左右。
在深圳大学学习的时候,马化腾的电脑技术水准已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电脑病毒的克星,又能为学校电脑网络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马化腾毕业之后,进入深圳润迅公司工作。
他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业余时间闲不住。
他曾经自己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一个网站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忙得不可开交。
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相当多的朋友,例如网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
这对马化腾后来走上创业之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
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业余时间,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
而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的不错。
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再加上业余时间炒股票挣来的70多万元,马的创业资金积累超过了100万元。
而且,由于经常在网上使用国外的聊天软件聊天,马化腾动了要开发中国的聊天软件的念头。
而这笔资金的积累,也让马化腾有了创立腾讯公司、像丁磊那样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富的念头。
1998年10月,马化腾辞职,接着,他创办了腾讯。
在决定做聊天软件的时候,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先做,产品比腾讯更有市场名气。
马化腾没有想得更多,只是想着赶紧能挣钱,马化腾曾经想把他的项目卖给中华网,后者说要到3万用户才买。
现在,他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
现在,他经常这样告诫同行:"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
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身价高达102亿美元的丁磊,曾经连续3年成为中国的首富。
相当多的人恐怕想不到,丁磊的第一桶金,大约50万元人民币,大部分是8小时之外写辛苦写软件挣下来的。
拿着这些辛苦积攒下来的钱,丁磊在一间只有7平方米的房间,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
充分利用8小时之外,还会让你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柳传志手下的干将之一,弘毅投资公司总裁赵令欢,也是在"8小时之外"与柳传结上缘分的。
赵令欢,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7年赴美留学。
曾任美国Infolio,Inc.,VademLtd.董事长兼CEO,U.S.RoboticsInc.副总裁兼总经理。
他在马雪征的引荐下,于2001年下半年,来到联想集团的老办公楼,在那里,他和柳传志第一次握手,并兼职成为联想的"战略顾问"。
此后,几乎每个月,赵令欢都飞临北京,约会杨元庆、马雪征,并在北京待上一周为联想集团的国际化"出谋划策"。
现任百度公司副总裁的梁冬,目前拥有百度12万股期权,价值约1000万美元,他的这笔"横财"绝对是"8小时之外"掘来的。
梁冬原来是凤凰卫视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后来因为偶然的一次机遇,与百度高层相识,并成为百度的顾问。
在与凤凰卫视的劳动合同到期之后,梁冬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百度的副总裁,并获得了公司李政道们真正吃饭的地方李政道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他的兼职,而不是他从事的科研工作。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科学家都是非常本份、老实,视金钱如粪土的人。
但是,在革命不忘致富的今天,这个传统观念可要变一变了。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两张名片,一张是"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会长"的头衔,另一张是"利曼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员。
李政道博士在递给人们第二张名片时往往说:"这是我真正吃饭的地方。
"著名的美国硅谷,也正是因为有了兼职制度,才得以成为全球科技的圣地。
目前,在中国,利用业余时间开公司,正在成为大学教授的一种选择。
李卫武,华中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虽然是一位普通的硕士导师,却是学生眼中出名的"财富教授",不仅课讲得特别好,而且拥有中国最大的民营公司--湖北畅响生物技术公司。
目前李卫武的身价已经高达4000万元。
这位出身贫穷的大学教授经历了青年时"结核病"的磨难和那个特殊年代带给他的厄运,同时也把他造就为一个具有超前"赚钱"眼光的经济学者。
李卫武发现,在他周围有一批专家和教授,他们有强大的研究能力,有发明成果,却搁在实验室不能产业化,相反在美国,大学教授都以开办公司为荣。
于是,他在教学之余,琢磨起开公司的事情。
在他的牵头下,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与武汉地区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博士共同创办的畅响公司,以强大的科技能力和运营能力浮出海面。
他们研制开发的畅响EM生物系列产品,将中国生物技术开发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说这是一种可让稻田只长稻子不长草,可让堆积如山的牛粪不见苍蝇飞舞,闻不到一点臭气的产品。
该产品在短暂的时间内畅销国内11个省市的1000块区域,每年营业额高达数亿元。
李卫武掘金的过程,并不顺利。
除了曾经出现过的资金周转上的困难,最大的打击来自于他的家庭,一惯支持他的夫人改变了态度,担心他因办公司影响教学、累坏了身体,破坏其在学校的形象和名声,将来的退休金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但是,李卫武情愿冒这个风险。
他担任武大副校长、武汉华软集团董事长的弟弟帮助他解决了大部分资金问题。
目前,李卫武个人占有公司20%的股份。
"按10元一股市值计算,上市后我有4000万元资产。
"李卫武笑道。
"钱仅是一个数字,重要的是人的观念转变。
"回忆过去的创业经历,李卫武最大的感慨是,"在经营中学到的东西超乎想象,要否定自己许多过时的东西。
许多人害怕风险,担心失败,不敢走出固有的生活模式,也就不会收获。
"李卫武大胆的8小时外掘金,不仅使他拥有了一家成功的公司,他的成功经历更被学校和同事所肯定。
而他的经济学课程更受学生欢迎了。
业余写作成印钞机国内文坛"四大金刚",即国内四个版税收入最高的人--王朔、叶永烈、二月河和海岩中,恐怕只有海岩才会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而不是作家。
"目前,海岩的正式的身份是:北京昆仑饭店总经理、董事长,锦江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
海岩用1/10的时间挣到了9/10的钱。
在当今文坛中,海岩的版税达到12%,可以算是最高的。
有媒体披露,海岩早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千万富翁作家。
海岩的口头禅:"我写东西肯定要赚钱,如果不给稿费,肯定就不写了"。
海岩是8小时外写作。
"我是比较勤奋的作家。
很多人问我,怎么去安排时间。
一天24小时,没有什么可安排的,也没有什么可挤的,就这么多。
我一直在说,我写作时间是晚上10点以后和早上8点以前,这段时间是我自己的休息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
"也许海岩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但他肯定是中国最辛苦的作家。
目前海岩已经差不多连续写作10年,中间没有间断过,每年出版的字数在80万字以上。
海岩如此高产的一个秘诀是追求"速朽"。
"只要把道理说清了,我就不再逐字逐句打磨它。
"0.4%的股权,在百度上市之后,梁冬很快暴富。
如此多的"产量",并且又深受市场欢迎,但是海岩一直不愿把自己归结到文化人这个圈里来。
他认为自己是旅游行业的一个企业工作者。
"我在旅游行业有比较高的头衔和地位的,只不过是大众不了解。
大众误以为我是一个作家。
"除了海岩这种身家千万的业余作家之外,还有许多普通的业余撰稿人,靠8小时外,"写字"赚钱。
王刚是北京稿件见报较多的业余撰稿人,他从海岩身上受到了很大启发。
有一句话他经常挂在口头上,"放假的日子我最忙。
"放假期间,他除了偶而打打羽毛球、下一两局象棋放松外,就是满大街跑新闻、在家伏案写文章。
近三年来,他的业余时间几乎没有浪费过,一部电视剧他也没有看过。
写稿、改稿,直到深夜才结束都是常有的事。
他的正式工作虽然换了几个,但是业余的"写作职业"还没有间断。
王刚经常与报社有联系,还时而接到报社的任务:报社接到社会报料后出于各种原因请就近的通讯员们帮忙调查事实经过,求证事件真相,王刚就成了报社的"编外记者"。
虽然报社曾经邀请过王刚"转正",正式成为报社的记者,但是王刚还是更喜欢这种两栖生活,因为他目前的工作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是非常稳定。
而成为全职记者,他感觉还不成熟,因为记者有时候很辛苦,而且现在工作也不是很稳定。
对于王刚先生而言,写稿的最大收获就是使人生的价值不断得到提升。
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总会有甜蜜的收获。
他的稿费收入远比工资要高,为了不因为稿费的事而招致同事们的"另眼相看",他只好将通讯地址分别留在3个地方,还用上妻子和母亲的名字。
除收获数量不菲的稿费外,还获得了不少荣誉,甚至超过了本职工作的获得的成就感,工作之外他们的交往圈子扩大了,见识增加了,对社会多了一层理解。
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丁磊、马化腾,他们在成功之前的业余工作中,不仅仅非常幸运的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从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为自己寻找到了未来事业大发展的机会。
这是他们日后成功的关键。
而且他们从事的行业都是属于IT,而IT 正是目前兼职最热的行业之一。
这是因为最近人们对IT的热情依然不减,近几年IT业的蓬勃发展,无数创业英雄的巨大成功,令许多人定下了向IT业谋求发展的方向,不是专业出身的人士在如此环境中,多多少少也会接触到许多IT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对他们如今喜欢和想选择IT作为兼职密不可分。
小到PC机发烧友、网页制作设计,大到程序编程,"掩盖身份"的IT狂热分子正蓄势待发。
马化腾、丁磊的8小时之外的经历告诉我们,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未来的成功很重要,但是,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一桶金的获取更加重要,因为这样才能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能够抓住。
而教授开公司,在知识经济时代,也会越来越普遍。
李卫武的成功在于他抓住了21世纪另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生物产业所带来的机会。
身处高校环境的他,非常清楚他缺的不是研究人才,而是如何组织这些人才,将这些人才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发挥经济效益。
他的这一做法,在于洞悉中国教育资源的潜在力量,比别人领先一步对中国教育"沉淀积压"的资源进行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