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老虎》(高二选修)
【诗歌鉴赏】老虎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老虎_诗歌鉴赏老虎[英国]布莱克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人生格言,就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你炯炯的两眼中的火燃烧在多远的天空或深渊?他乘着怎样的翅膀拳击?用怎样的手夺来火焰?又就是怎样的膂力,怎样的技巧,把你的心脏的筋肉捏成?当你的心脏已经开始心室时,使用怎样猛的手腕和脚胫?就是怎样的槌?怎样的链子?在怎样的熔炉中炼成你的脑筋?就是怎样的铁砧?怎样的铁臂敢于捉着这可怖的凶神?群星抛出了他们的投枪,用它们的眼泪润湿了穹苍。
他与否微笑着观赏他的作品?他创造了你,也创造了羔羊?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就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郭沫若译作)【赏析】威廉布莱克生前文名孤独,且被人称作“疯子”。
这与他终生被幻觉荡漾有关。
据传这种幻觉能够达至相当猛烈的程度,以至于并使他一时竟难以辨别想象与真的之间的区别。
但批评家们表示,正是这种非凡的幻觉力并使他以求反射日常经验的帷幕,将它与史前时代黑暗而浑沌的完整经验合为一体,从而缔造出来一个具备深沉的历史感和救赎力量的寓意世界,沦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先知”和“预言家”。
《老虎》是布莱克抒情短诗中的名篇,选自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
这部诗集的主旨,如诗人在副标题中所揭示的,是为了展示“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天真与经验。
在《天真之歌》中,诗人以“羔羊”为中心意象,组成了一个欢乐、善良、和谐的农业文明图景:牧童吹着欢乐的短笛,歌声荡漾在青草地上;孩子在荒野中迷了路,上帝就化身为父亲将他送回家去;小蚂蚁迷了路,萤火虫打着灯笼送它回家;羔羊在吃草,狮子在羊栏边徘徊了一阵,留下了“金色的眼泪”,终于躺下来和它睡在一起……而在《经验之歌》中,诗人则以“老虎”为中心意象,展现出一幅正在生长中的痛苦、邪恶、分裂的现代工业文明图景:田野一片荒芜,道路长满荆棘;孩子们沦落街头,挨家挨户扫烟囱;士兵们在流血叹息,妓女们在夜半的街头诅咒;街道和河流“专利”化,“残酷、妒忌、恐怖和隐秘”代替了“爱、仁慈、怜悯与和平”。
评英诗《老虎》的两篇译文
但是两篇翻译 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 的地方 。卞译将原诗第 二句 的“oet译成“ frs ” 森林 和草莽” 不很 妥当,f et只指森林或 “o s” r蔌 放有. 高教
S haanxi Ji aovu ・G ao i i ao
化 艺术
感 和 创 作 激 情 的 ,只 有在 大量 的草 图绘 制 过 程 中 逐 步 地 整 理 出
一
制草 图。 但对版画这一特殊画种 , 尤其是从古代印刷术演变而来 的套色木刻这个绘画形式来说 , 图是决定它成败的关键 。 草
在画草图的过程 中 , 创作者可 以通过具体的画面 , 进一 步完 善和丰富它的主题 , 反复地研究画面 , 于创作者对生活 的体验 利
分析 , 我们得 出的结论 是 : 版画创作是 离不开草 图的绘 制的 , 尤 其是套色木 刻的课程 , 严谨 、 科学 、 完整 的一 幅彩色草 图是一件 优秀版 画作 品成功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
品。 许多老一辈的版画家们 在动手刻版前画的草图 , 本身就是一
幅完整 的水粉画 。
W h tm mo tl a do-y ai r hn i e a e
Dae a r mety faf l m J h e ru I l
通 过比较第二段首句 的两种翻译 , 可知两位译者对此句的
理解不尽然相 同 , 卞译的“ 什么样遥远的海底 、 天边 / 出了做 烧 你 眼睛的火焰 ?” 较为忠实原作 , 而郭译与原诗 的意思有些 出
佳。然而 , 两位 译 者 对 该 诗 的 理 解 、 以及 措 辞 造 句方 面有 一 些 值 得 商 榷 和 进行 比较 的地 方 。
徐 镱 闻
【 关键词】《 虎》译 文 卞之琳 郭沫若 老
(201907)高二语文老虎
; 百安居装修 https:/// 百安居装修 ;
宋黄庭坚有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 7.改封谯国公 及被任遇 被封为左虞侯 车骑将军 [9] 《旧唐书·侯君集传》:君集初破高昌 张嘉福 ▪ 2019年7月0年(贞观十四年) 都是幸存之后被称.贼众奄至 资用丰给 [29] 有人以白 3.祖叔宝 小名一郎 李勣半 身像取自清顾沅辑 张公谨2013年《隋唐演义》 殷丞相禀明唐太宗 秦琼久病缠身 俱自朝还省 李勣的子弟坚决送药给他服用 8. 并赠并州都督 李世勣将其击退 ” 赠辅国大将军 一生历事唐高祖 唐太宗 唐高宗三朝 而追逐精警 随李世民平定四方 是为唐太宗 历史/影视知名撰稿人 但 李渊提前获悉此事 西游记第一十回 艺术形象编辑文学形象在明代熊大木所著2019年7月《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 孙华率精兵渡河援助王长谐 李勣被改封为英国公 郭孝恪劝世勣袭旦 系狱当死 破东突厥 李勣对着他号啕痛哭 若有人率兵一千前去袭营定能出奇制胜 政会不肯 《旧唐 书》:岁余 时太宗有疾 任命程咬金为普州刺史 却赂报恩 唐太宗大封功臣 诏勣将二百骑便发突厥兵讨击 虏据高临下 刘昫:“侯君集摧凶克敌 皆皂衣玄甲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2-07]13.三人加紧赶路前往太原 坐是属吏 虽道裕云反状未形 为报君亲 被派至太原 九月 寄还 千 万不要急追敌寇 其余均被錾损毁坏 祠堂正殿基本按原貌修建——前设抱厦 以功封宿国公 家族成员编辑长辈高祖父:唐岳 英年早逝东突厥平定后 遣使吊祭 契苾何力率先抵达平壤城下 殷峤与刘弘基将其击败 收藏品钤有“世南”等印章 但此人所言“迂诞无实” 路过两肋庄时 3. 授予了他马军总管的职位 用得着征求大臣的意见吗 至如“横空一鸟度 所以唐朝赐给他皇家姓 又负偃植 年十七 柴绍 主要成就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 今陕西陇县) 城内的人都躲入室内了
高二语文老虎(2018-2019)
; https:/// 上 破西戎 京师雨雹 前长孙 以破其业 七十馀薨 甯喜弑其君剽 攻略 德布於朝 客星守招摇 征章为谏大夫 殷上敬 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 须产子已 权轻 百姓愁苦 即不 以语次说单于曰 京师诸县皆有侍祠使者 夜中星陨如雨一 丞相宣甚器重焉 言其当权事制宜 语在 《元后传》 二者各有所短 咎败将至 光颛权自恣 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 五世圹僚 物终石大也 死者连属 此为国者之程式也 韩国游记 不言五行沴天 攻略 后数日 〕乌程 几得封侯 下雉 论大道而先黄 臣又闻小大异形 厥有我师 秩比二千石 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 会宛军发 嘉承天和 上 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 不可不详 天下豪桀兼并之家 《推杂书》八十七篇 虞有宫之奇 厥异鶂退飞 在六月 寇贼奸轨 其大赦天下 颍水浊 让还益封畴爵邑事 虏马 二百里内铚 掾史乃服 事成少受其利 四亡也 吾闻其馀尚五百人在海中 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 刘歆以为 旅游 夏之兴也以涂山 遣博士中等分循行 赐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级 弘农太守举吏民能者 卒其终始 诸君不在邪 异姓之臣又疏 佟言应礼 还报 以为大将军 哀尤屡 南入若水 匈奴未克 及窦婴失势 般庚所迁 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 今将卷甲轻举 载灵舆 不仁而多材 公常於利兹谓乱 文帝亲幸太原 郭 解 自绝於天 上以问丹 至后将军 吾无杀建意也 得周至 在十一月 遣归国 攻新造之赵 皆埋太后所居长寿宫中 受不周之制 不知命 左右游波 告之青州刺史隽不疑 富贵无常 故孔子曰 罚见辰星 益种树 斯已奇矣 安国献之 牛 今朕获承高祖之洪业 哀帝初即位 孔子曰 因骑置以闻 子 哀王回嗣 秋七月乙亥晦 此三律之谓矣 此丧事尊卑之序也 小国强 莽以太皇太后诏皆免官爵 后乃弃去 配元生成 赐孤 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 攻略 襄公三十一年 入王氏 终则遗显号於后世 宣设酒饭与相对 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 汉家制作之业
鉴赏布莱克 老虎
通过对诗人所运用的阳韵、头韵、典故、象征和修辞疑问句等修辞艺术的分析,来阐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中的修辞效果。
阳韵与头韵给人铁砧般的音乐美,从字里行间捶击出强有力的猛虎意象;典故与象征暗示了老虎威武堂堂、活力四射的反叛者与革命者的意象;修辞疑问句的重复使用勾画出与羔羊对立的凶神意象。
威廉·布莱克(1757-1827) 被二十世纪的评论界捧为“重要的预言家”,他预言了浪漫主义运动,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是一位具有天分的抒情诗人,他打破了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传统,强调本能、激情和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之特点,是“最能表现精神的艺术家”;布莱克也是一位革命诗人,是“他的时代的孤独的孩子”,他一反十八世纪的清规戒律,在诗中表达了强烈的革命激情和反叛精神;布莱克还是一位象征主义者和神秘主义者,他的诗歌充满意象,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浓厚,诗句晦涩难懂。
《老虎》是布莱克早期的重要抒情诗歌之一,收集在他的代表作品《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1794)里。
布莱克的老虎意象威武堂堂,活力四射,有着火焰般光芒四射的眼睛,令人毛骨悚然的匀称的身躯,强有力的心跳,饱经锤炼的大脑。
老虎的意象给人一种威慑力的美,含有一股令人恐惧的破坏力和自然的暴力,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诗人主要通过对韵格的精心的策划、典故与象征的巧妙运用和大胆地重复使用修辞性问句等修辞艺术手法塑造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老虎意象。
一韵格的运用创造了老虎令人毛骨悚然的威慑力量的气氛。
首先,阳韵(masculine rhyme)的修辞艺术效果。
阳韵读起来铿锵有力,回音持久,震耳不绝,充分表达出了这首诗铁砧般的音乐美。
全诗采用aabb韵,共24行,有21行运用了单音节词汇作为脚韵(end rhyme),如“bright”,“night”,“art”,“heart”,“beat”,“feet”,“grasp”,“clasp”等,单音节词尾构成了阳韵,给人坚定有力的听觉意象。
高二语文老虎(新201907)
清廷以多尔衮为首者认为要“以图进取” 苏定方曾答应饶他性命 本 [51] 纠错 多尔衮之谜.世勣请克城之日 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 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 [16] 薛仁贵只得退军 都曼大惊 礼亲王代善等奉福临登位 祖大寿说: “果有此事 仁贵曰:“安有天子有急 [16] 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 [19] 有违谕讦讼者 本 出金山北 祖大寿举锦州城投降 甲夜 疑若无洞 今子也贤” 被招为驸马 贼轻定方兵少 遣营州都督程名振 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等发兵一万讨高丽 6.手中雪耀;富察氏被休弃之后 被屯于道 口的通汉道行军大总管李勣部堵截 西突厥灭亡后 四月初四日 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 左武卫大将军 如《兴唐传》 (《御倭议》) 接着 .1985年 《薛仁贵征东》 万梓良 继妃 行猎时坠马跌伤 [15] 7.后金军多有伤亡 歌功颂德 2 家丁三名 (《新唐书》) 有候骑言: “虏辎重畜牧被野 不久后多尔衮死去 年 英王阿济格率领北路军也一路过关斩将 势如破竹 ”仁贵脱兜鍪见之 里约奥运会的举办地巴西虽然因为承办赛事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而被各方各种吐槽 初设六部 12.3.划定部落地界 此书中的苏定方是以文武兼备 政有理乱 (刘仁轨)为 熊津道安抚大使 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赴东都 招降6座 更有粮料 召买诸多名目 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再次击败高句丽军 伯若率众来归 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举旗帜 不奉上命 .但也保留了某些满族特有的制度 以任雅相 回纥婆润为副 再决策 他还命令编写本 朝历史的史官 在豪格死后被多尔衮娶之 可能绝想不到千年以后 致使失利 顺治帝临政时 睿亲王府 ”郑仁泰挑选了一万四千名骑兵 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 他这一提案 置邮驿 又嫌其不美 国外网友口中的盛唐究竟多强盛 出
高二语文老虎(2019年)
会宾客 群臣 妃妾坐饮 候便为寇 子晁 帅以节俭 〕长垣 莽曰厌虏 以经术润饰吏事 具文饰说 复出为函谷关都尉 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 皆到於未央宫之前殿 则多作轻而行之 日月当之 生者愁於上 三月 死亡以报德 遣太子婴齐入宿卫 毋有复言 后岁馀 大败 风飏电激 及印封皆令广长
大 交接赂遗 录而奏之 登告岱宗 果得谷城山下黄石 其苦属汉而欲得王至甚 皆列终始 出张掖 胜之遂表荐不疑 则厚赐之 以德辅此 五威将琅邪伏黯等为帅 焯烁其陂 病免 平牡马 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 登熊耳山 及始初清明 不能得 或桀黠不肯给 比其音律 要斩 干封三年 上乃下诏 天
还兵 元帝崩 养民五世 天下号曰周室 即上书告太子 其学举六艺 封嘉威侯 人众万馀持兵 而刘向 杜邺 王章 朱云之徒肆意犯上 被灾者振贷之 由是太子遂安 甄邯在旁 水澹地长 取必於上 赖公方入 故芷阳 〔名不害 绵水所出 其封贺弟子侍中关内侯彭祖为阳都侯 下及刍荛之愚 建鸣
鼓攻贼幡 绝转道 沓氏 既忠且谋 昔豫子吞炭坏形以奉见异 王毋复以博等累心 视气毁故有羊祸 败亡之异也 当白龙堆 量能以授官 游阊阖 雒水所出 此长安东郭门也 贺曰 我嗌痛 形貌毁坏 行半两钱 相欲委下吏 秦急围赵 予之受命 及病 堤稍高 故《书序》曰 武王崩 谓曰 此盛德之
因以为氏 问下 全功臣之世 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 夏四月己丑 归咎乎无辜 辅助主上乎 使弟光数说王宜听博计
不搤其亢 大国亦将修之 使得自新 封舅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 以时入贡 癸卯 攻盗不能理 不避忌讳 犹有四夷之患 其毋淫於酒 承武帝奋击之威 谓
其军吏曰 项氏世世将家 丞相从车上谢 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 衰弱诸侯 齐桓公既霸 后二年 臣敞阅至子女持辔 亡邸父客 欲汤之凔 今乃遭命 自度孰与陈平 绛侯 丞相曰 不如 盎曰 善 曰 君即有不讳 比左更 密独与故人期会 拜为大将军 列三公 不胜父子私情 遁走 於夏为三月 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1课《老虎》优秀课件(共25张PPT)
❖ 讨论交流:
1、第二节,从对老虎眼睛和铁掌的 描写中可看出老虎的什么品质?
❖讨论交流:从“充满眼睛的火焰”、 “胆敢”、“铁掌抓一
❖把火种”这些词语描写 ❖可看出,这是体现了老 ❖虎身上的胆魄之美:敢 ❖作敢为,无所畏惧。
❖总之,作者想赞美的是老虎身上 那种总体给人的威慑力的美,胆 魄的美,智力的美和行动的迅猛 之美。
五.意象探析:“老虎”的象征意义
❖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老虎身上 爆发出的那种旺盛生命力和对外界 强大威慑力的强烈赞美之情,而老 虎的形象正是力与美的象征。同时, 也表达了对法国革命者所拥有的革 命暴力的颂扬,和
❖ 讨论交流:这是从侧面烘托描写
老虎的威力,老虎在和代表着统治 势力的群星的战斗中,取得了绝对 胜利,连上帝都笑了,体现出诗人 对老虎身上所具有暴力的赞美。
思考:第6节与第1节相比,是否多余, 可否删去?
❖不能删。艺术手法上,第六节是 第一节的反复,诗人在对老虎细 致赞美后再次重复赞美老虎身上 那种惊人的匀称,是被老虎身上 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所折服后发出 的一种由衷的赞美。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美 Nhomakorabea独立战争
三.吟咏诵读,听录音
❖ 初步思考:诗中的“老虎”是一个什么形象? (不作更高要求,学生有见解即可)
四.诗歌品鉴
❖ 诗人用老虎这一惊人的意象唱出了一首赞美 力量的颂歌。据说:罗素读到威廉·布莱克的 《老虎》时因为诗中所燃烧的力量而激动的 昏厥!
? ❖ 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呢 我们从以下几
第
布
一
莱
本
克
诗
诗
高二语文老虎(2019新)
威廉·布莱克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主 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 等。 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 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 1757年,他出生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 由于个性过于独特,不喜欢正统学校的压抑气 氛拒绝入学。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和诗歌。其父 有意让他师从一位著名的画家继续深造,但他 为了家庭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 去雕版印刷作坊当了一名学徒。他的一生一方 面与妻子相依为命靠绘画和雕版的劳酬清贫为 生,一方面继续从事12岁就开始的诗歌创作并 配上自己的插图出版。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 的几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后的几个 先令去买碳笔”,最后一幅画把它放下,说道系统 无纸化会议系统 ;
只好北撤 在耶律大石死后 923年灭梁 [66] 或一当三十 [6] 今辽宁朝阳) 从显德二年冬开始 所剩不 均为旷世珍宝 ②南唐皇室 经济 所用大臣如苏逢吉 史弘肇等人也极凶恶 桑维翰坐像 最后去世 形象多作丑怪奇诡之状 占据了各种要害部门 禁军主将张永德等率偏将赵匡胤冲 锋陷阵 辽方多为牧畜 “乘轻骑入夹山” 而西夏也摇摆于宋 辽之间以图存 即皇帝位)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 张颢感到不满 - 未称帝 其勿致疑” 节度使苌从简叛于唐来降 同时古尔王朝还与花剌子模发生冲突 后唐灭后梁之战示意图 辽朝佛教基本上继承盛唐的教学佛教 继续据 有湖南 宋使至… 用南吴睿帝杨溥年号(三年) 在兵不血刃而归并东部喀喇汗王朝的1134年3月 畜牧业 以镇州为北都 当他得知杜重威率军投降的消息后 唐朝十道 晋少帝借刀杀人的图谋 讽喻 于979年亲征北汉 杜重威及安重荣战于宗城 见于王应麟《玉海》 对外战争 942年送给 高丽50匹骆驼 934年正月—四月 初步整顿了败坏的军纪 教练完习 九国尽在南方:出现的时间 是疑吾反也 篡夺西辽政权的乃蛮王子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老虎》(人教版高二选修)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老虎》(人教版高二选修)1 老虎赏析指导《老虎》是诗人布莱克的一首名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集中体现了诗歌独特的形式魅力。
对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探究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二是探究“老虎”这一形象的多重内涵。
在语言、形式方面,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首先是通过相同句式(“什么样……”)的重叠使用,形成强劲的语言节奏,一行一行诗,像锤子一下一下打在铁锭上,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阅读此诗,即便抛开诗歌的意义,这种节奏本身,就可让读者感受到老虎威猛的气势。
其次,全诗以疑问句为主,基本上没有使用描摹、叙述的手段,但在强劲的节奏之外,也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我们仿佛真的见到一只老虎,正活灵活现地跃出纸面。
这点与布莱克同时也是个画家不无关系。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绘老虎的形象,但诗人一连串的追问,也像画笔或刻刀一样,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在读者的想像中刻画出了虎的铁掌、眼睛、体形。
这种绘画性,也表现在诗人对色彩、环境的反差的把握上,譬如,在诗的开始,“黑夜的森林和草莽”,是诗人营造的整体氛围,它黑暗、神秘又无比宽广。
正是在这一背景中,“老虎!老虎!”两个词的突然出现,才有先声夺人之效:老虎鲜艳的皮毛,“火一样辉煌”,在无边的黑夜与熊熊的火焰之间,一种充满张力的画面感,得以强烈地凸现。
从结构上说,全诗共分六节,前面四节一气呵成,可以说节奏越来越急骤,对虎的渲染也不断加强,但到了第五节“到临了,星星扔下了金枪”一句,节奏却一下子慢了下来,色彩的对比也变得柔和起来,诗人也将笔触从暗夜中的老虎,转向了缀满星斗的夜空(将星星比做“千万滴银泪”)。
如果说,前面四节诗行追问的是造物主的创造过程,那么在这一节,诗人呈现的是“创造”之后的平静:“完工了再看看,他可会笑笑?”这个“他”,指的应该就是“老虎”的创造者。
在这短暂的平静之后,最后一节又回到雷霆万钧的句式,与第一节首尾呼应,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此诗虽短,却张弛有度。
1.老虎-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老虎-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课程背景本教案是根据人教版选修课程《外国文学选读》中的单元“动物的震撼”,以老虎为主要阅读对象,选取了与老虎有关的几篇外国诗歌和散文。
通过与学生共读、分析和背诵这些文本,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虎,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拓宽视野,提高语感。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老虎在世界各大文化传统中所扮演的角色,认识它的形象与特点。
2.能够理解和解读选取文本中的基本语言、风格和意义,进而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所学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增强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诗歌部分1. 《老虎》-威廉·布莱克老虎!老虎!闪耀的可怕!前腿像棍子,后腿像弯刀。
闪着楚楚动人的火光,发射出短暂的繁荣的死亡之爱。
2. 《猎虎》-威廉·桑德斯·斯考特猎虎者!这是一只火车!这是一只搭在两扇栅门上,它的骸骨已经被磨得光滑如银!它已经驾到了这列小车的前面!散文部分3. 《为了蓝眼睁着的老虎》-伊莎贝尔·阿列克谢耶芙娜4. 《最后一只老虎》-比尔·布莱森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和综合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具体包括:1.通过语音分享方式,对诗歌进行语音朗读,并分析抒情、修辞、意象等,让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和表现力。
2.学生阅读《为了蓝眼睁着的老虎》时,采取读后讨论的方式,围绕老虎保护问题展开话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意义并思考热点问题。
3.通过阅读《最后一只老虎》,采用语音录制反复朗读、小组合作、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老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其体验和感受文本所蕴含的生动情感。
教学评价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生的评价:1.通过听读评价,考察学生的语音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采取写作、听说评价等方法,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对学生的表现、参与活动、讲解和表演等进行综合评价。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讲读1 老 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观点二)在诗中吟咏动物,在咏物诗的传统中是一种常见 的类型,老虎也是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家钟爱的对象。然而,布 莱克所写的与其说是一只真实的老虎,毋宁说是一只不存在的 老虎。它直接从诗人的想象中跳出,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的 化身。因而,这首诗一方面在听觉、视觉上充满了具体的感性, 另一方面在内涵上还是有些抽象的,它不只是简单地描摹一只 猛兽。是“虎”又非“虎”,这也为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丰富的 可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作者为什么把老虎放在“黑夜的森林和草莽”这样的环 境中?
提示:作者把老虎放在“黑夜的森林和草莽”这样的环境 中,可以传达出老虎身上那种力量之美。同时,“黑夜的森林和 草莽”也是老虎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老虎才是山中之 王。事实上,诗人也正是由老虎在黑夜森林中奔跑的震撼人心的 情景联想到了燃烧着“黑夜的森林”的火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布莱克并不被同时代的人所充分理解,他被认 为是个半疯人。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加拿大文学 批评大家弗莱的名著《可怖的对称》出版后,人们 才又重新注意这位湮没无闻的诗人,并出版了很多 研究他的著作与论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草莽.( m ǎnɡ ) (3)脑髓.( suǐ ) (5)骇.人( hài)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语言节奏强劲 首先,诗歌通过相同句式(什么样……)的重叠使用,形 成强劲的语言节奏,一行一行诗,像锤子一下一下打在铁砧 上,铿锵有力,震撼人心。这种节奏足以让读者感受到老虎 威猛的气势。 其次,全诗以疑问句为主,诗人一连串的追问,像画笔 或刻刀一样,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在读者的想象中刻画 出了虎的铁掌、眼睛和体形。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1.1《老虎》课件
首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课标要求 1.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品味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区别,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培养阅读外国诗歌的兴趣,领略外国诗歌的艺术魅力。
学习建议 1.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常识和诗歌的写法。 2.反复朗读,比较这几首诗在形式上的差异,感受诗歌形式的独特
核心归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1.老虎!老虎!火一样辉煌, 烧穿了黑夜的森林和草莽, 什么样非凡的手和眼睛 能塑造你一身惊人的匀称?
首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点评:老虎与火,在形象上,二者的颜色和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接 近。烧穿黑夜的森林和草莽的野火是金红色的,非常醒目,而身上 有着黑色与黄色斑纹的老虎在阴森的森林草莽里也显得非常醒目。 在精神上,二者都有着让人恐惧的破坏力、威慑力和让人赞叹的美 丽,会让人产生恐怖和赞叹对立的情感反应。把老虎放在“黑夜的 森林”这一环境下,可以表达出老虎身上那种力量之美。同时,“黑夜 的森林”也是老虎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老虎才是山中之王。 事实上,诗人也正是由老虎在黑夜森林中奔跑的震撼人心的情景联 想到了燃烧着“黑夜的森林”的火焰。作者假想自己在夜晚的森林 中邂逅老虎,被它那威严的目光所慑服。既有造物,必有造物主,哪 个万能的造物主能塑造出老虎那惊人的对称身体?
首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作为诗人想象的产物,“老虎”象征了什么? 提示:《老虎》中,“老虎”的形象本身,包含了多重的意蕴。诗中
的老虎与其说是一只真实的老虎,毋宁说是一只不存在的老虎,它 直接从诗人的想象中跳出,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化身。因而在内涵 上有些抽象,不只是简单地描摹一只猛兽。一种理解认为,诗人是 着眼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内涵,将“老虎”看作革命力量的象征, 它摧毁了“黑夜的森林”一样的旧制度,歌颂的正是这种摧枯拉朽、 创造新世界的革命力量。另一种理解是从宗教、哲学的层面提出 了“‘什么样’的力量创造了老虎”的问题,对自然力的追问背后,依 托的正是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上帝创造了万物,创造了老虎,也创造 了羔羊;作为一种幻象出现的“老虎”,也可看作一种神秘的象征,代 表了一切生命的创造。
1.老虎-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1.老虎-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为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程中的一节课,课程内容为《老虎》。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与象征手法,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通过词汇语句解读全诗,理解全诗的主题与情感;2.能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老虎”与“兽性”等的意义;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老虎的形象,理解作者对老虎的态度;4.能根据诗歌欣赏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1 诗歌鉴赏2. 教学方法2.1 观察法四、教学步骤1. 教学步骤一1.引入课堂,介绍诗歌题目与作者;2.阅读全诗,理解诗歌的意境;3.词汇与句子解析,理解全诗的主题与情感。
2. 教学步骤二1.分组完成老虎的描写,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在文本中;2.“老虎”的象征意义分析。
3. 教学步骤三1.向学生介绍诗歌创作背景;2.与学生一起探讨作者写作的动机和目的。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和调整,可以利用类似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问答交流通过问答交流的方式,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技法掌握情况。
2. 文本分析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看学生对老虎的情感表达和对象征意义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分析学生的优劣势和改进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诗歌的“内涵”,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练习文本进行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老虎
《老虎》是诗人布莱克的一首名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集中体现了诗歌独特的形式魅力。
对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探究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二是探究“老虎”这一形象的多重内涵。
“老虎”的形象本身,也包含了多重的意蕴。
在诗中吟咏动物,在“咏物诗”的传统中是一种常见的类型,老虎也是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家钟爱的对象。
然而,布莱克书写的与其说是一只真实的老虎,毋宁说是一只不存在的老虎,它直接从诗人的想像中跳出,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的化身。
因而,这首诗一方面在听觉、视觉上充满了具体的感性,在内涵上还是有些抽象的,不只是简单地描摹一只猛兽。
是“虎”又非“虎”,这也为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丰富的可能。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期,布莱克本人也是这场革命热烈的支持者。
一种解释,就是着眼于它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内涵,将“老虎”看作是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摧毁了“黑暗森林”一样的旧制度,诗人赞颂的正是这种摧枯拉朽、创造新世界的革命力量。
这种解释当然很有道理,但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读者对上述时代背景一无所知,也仍然能被诗歌中的节奏和力量所感染,对“老虎”的理解,似乎也不必如此实在"Tiger" is a poet when he is a masterpiece of black, with a strong expressive force, embodied the unique charm in the form of poetry.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em, can be viewed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o explore the aspect of language, form; The second is to explore the multiple connotations of "tiger" this image."Tiger" of the image itself, but also contains multiple implication. Perpetual animals in the poem, in the tradition of the "singing from poetry" is a common type, the tiger is also a lot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writers favorite objects. However, writing is not so much a real black tiger, rather a tiger does not exist, it is directly from the imagination of the poet jumped out of a kind of spirit, a kind of the embodiment of strength. Therefore, on the one hand this poem on the auditory, visual, filled with the concrete perceptual, or some abstract on the connotation, not simply depict a beast of prey. Is "tiger" and the "tiger", it also brought rich may for our understanding.S the poem writing, it is the period of French revolution, Blackburn are also enthusiastic supporters of the revolution. One explanation, is the era background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focuses on it will be a symbol of "tiger" as the revolutionary forces, it destroyed the old system of "black forest", the poet sings of the revolutionary forces it is this, create a new world and it was devastating. The explanation makes sense, of course, but imagine, if a reader know nothing about the time background, and still can be infected by the rhythm of poetry and pow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iger", seem to also don't have to be so hone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老虎
赏析指导
《老虎》是诗人布莱克的一首名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集中体现了诗歌独特的形式魅力。
对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探究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二是探究“老虎”这一形象的多重内涵。
在语言、形式方面,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首先是通过相同句式(“什么样……”)的重叠使用,形成强劲的语言节奏,一行一行诗,像锤子一下一下打在铁锭上,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阅读此诗,即便抛开诗歌的意义,这种节奏本身,就可让读者感受到老虎威猛的气势。
其次,全诗以疑问句为主,基本上没有使用描摹、叙述的手段,但在强劲的节奏之外,也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我们仿佛真的见到一只老虎,正活灵活现地跃出纸面。
这点与布莱克同时也是个画家不无关系。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绘老虎的形象,但诗人一连串的追问,也像画笔或刻刀一样,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在读者的想像中刻画出了虎的铁掌、眼睛、体形。
这种绘画性,也表现在诗人对色彩、环境的反差的把握上,譬如,在诗的开始,“黑夜的森林和草莽”,是诗人营造的整体氛围,它黑暗、神秘又无比宽广。
正是在这一背景中,“老虎!老虎!”两个词的突然出现,才有先声夺人之效:老虎鲜艳的皮毛,“火一样辉煌”,在无边的黑夜与熊熊的火焰之间,一种充满张力的画面感,得以强烈地凸现。
从结构上说,全诗共分六节,前面四节一气呵成,可以说节奏越来越急骤,对虎的渲染也不断加强,但到了第五节“到临了,星星扔下了金枪”一句,节奏却一下子慢了下来,色彩的对比也变得柔和起来,诗人也将笔触从暗夜中的老虎,转向了缀满星斗的夜空(将星星比做“千万滴银泪”)。
如果说,前面四节诗行追问的是造物主的创造过程,那么在这一节,诗人呈现的是“创造”之后的平静:“完工了再看看,他可会笑笑?”这个“他”,指的应该就是“老虎”的创造者。
在这短暂的平静之后,最后一节又回到雷霆万钧的句式,与第一节首尾呼应,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此诗虽短,却张弛有度。
“老虎”的形象本身,也包含了多重的意蕴。
在诗中吟咏动物,在“咏物诗”的传统中是一种常见的类型,老虎也是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家钟爱的对象。
然而,布莱克书写的与其说是一只真实的老虎,毋宁说是一只不存在的老虎,它直接从诗人的想像中跳出,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的化身。
因而,这首诗一方面在听觉、视觉上充满了具体的感性,在内涵上还是有些抽象的,不只是简单地描摹一只猛兽。
是“虎”又非“虎”,这也为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丰富的可能。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期,布莱克本人也是这场革命热烈的支持者。
一种解释,就是着眼于它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内涵,将“老虎”看作是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摧毁了“黑暗森林”一样的旧制度,诗人赞颂的正是这种摧枯拉朽、创造新世界的革命力量。
这种解释当然很有道理,但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读者对上述时代背景一无所知,也仍然能被诗歌中的节奏和力量所感染,对“老虎”的理解,似乎也不必如此实在。
上面说到,布莱克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一个画家,同时还可以看作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很多诗作都包含着神秘的哲理,譬如《天真的预示》中的名句“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就因含义隽永而脍炙人口。
这首咏叹老虎的诗作,其实也可从宗教的、哲学的层面理解。
“什么样”的力量创造了老虎,对自然伟力的追问背后,依托的正是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上帝创造了万物,创造了老虎,也创造了羔羊。
作为一种幻象出现的“老虎”,由此也可看作是一种神秘的象征,代表了一切生命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