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第六章.
电力系统分析第6章

即:
I a ,b ,c = P −1 ⋅ I d ,q ,o
α是d轴领先 相磁轴间的角度 是 轴领先 轴领先a相磁轴间的角度
第六章 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ia,ib,ic三相不平衡时,每相中都含有相同的零轴电 三相不平衡时, 三相零轴电流大小一样,空间互差120°,其在气 流i0。三相零轴电流大小一样,空间互差 ° 隙中的合成磁势为零,只产生与定子绕组相交链的磁通, 隙中的合成磁势为零,只产生与定子绕组相交链的磁通, 不产生与转子绕组交链的磁通。 不产生与转子绕组交链的磁通。 a,b,c系统中的直流分量和倍频交流分量对应于 系统中的直流分量和倍频交流分量对应于d,q,0 系统中的直流分量和倍频交流分量对应于 系统的基频分量, 系统的基频分量, a,b,c系统中的基频交流分量对应于 系统中的基频交流分量对应于 d,q,0系统的直流分量。 系统的直流分量。 系统的直流分量 派克变换不仅可用于电流,也可用于电压和磁链。 派克变换不仅可用于电流,也可用于电压和磁链。
第六章 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ψ L a aa ψ b M ba ψ M c ca ψ f = M fa ψ D M Da ψ M ga g ψ Q M Qa
M ab Lbb M cb M fb M Db M gb M Qb
第六章 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派克变换的物理意义
• 在任一时刻,三相绕组a、b、c流过电流 a、 ib 、ic在气 在任一时刻,三相绕组 、 、 流过电流i 流过电流 隙中所产生的合成磁动势分布,可以用等值绕组 、 中 隙中所产生的合成磁动势分布,可以用等值绕组d、q中 流过的电流i 所产生的合成磁动势分布来代替。 流过的电流 d 、iq所产生的合成磁动势分布来代替。 • d、q绕组磁轴分别为转子的 轴和 轴,并且随转子一起 、 绕组磁轴分别为转子的 轴和q轴 绕组磁轴分别为转子的d轴和 旋转,其匝数为相绕组的 倍 其电流满足下式: 旋转,其匝数为相绕组的3/2倍,其电流满足下式:
电力系统分析第六章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第六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据此相量图作出了发电机的运行极 限图。运行极限图表明在不同功率因数 下,受发电机定子额定电流(额定视在功 率)、转子额定电流(空载电势)、原动机 出力(额定有功功率)等的限制,发电机 应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限额。 图中,以A为圆心,以AC为半径的 圆弧表示定子额定电流的限制;以O为 圆心,OC为半径的圆弧表示转子额定 电流的限制;水平线DC表示原动机出力 的限制。此外,曲线DF表示当发电机超 前功率因数运行即进相运行时,发电机 静态稳定性和定子端部温升的限制。发 电机应发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限额在 图中体现为曲线段AB、BC、CD、DF 包围的面积。
Qc U 2 / X c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第六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缺点:电容器的无功功率调节性能比较差。 优点:静电电容器的装设容量可大可小,既可集中使用,又可以分散安 装。且电容器每单位容量的投资费用较小,运行时功率损耗亦较小,维 护也较方便。 4.静止补偿器 静止补偿器是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可控的静止无功补偿 装置,它简称为SVC。其特点是:利用晶闸管电力电子元件所组成的电 子开关来分别控制电容器组与电抗器的投切,这样它的性能完全可以做 到和同步补偿机一样,既可发出感性无功,又可发出容性无功,并能依 靠自身装置实现快速调节,从而可以作为系统的一种动态无功电源,对 稳定电压、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以及减弱动态电压闪变等均能起着较 大的作用。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第六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对应的负荷的无功功率--电压特性如图6-2所示。 图中, 为电动机的受载系数(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之比)。由图可见, 在额定电压附近,电动机的无功功率随电压的升高或降低而增大或减小; Q 当电压明显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随电压的下降而增大( 起主要作 用)。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经济学基础 2-1 解:1) 边际生产成本表达式:()502000dc q q dq=+ 2)按边际成本出售产品时,收入: 2()502000dc q q q q dq⨯=+ 利润=收入-成本222502000(252000)25q q q q q =+-+= 2-2 解:1)根据反需求函数:102000q π=-+,画出反需求函数曲线:当价格为零时,最大消费需求:max 200q =。
2)根据1)所示的反需求函数曲线,最高购买价格:max 2000π= 美元/件3)由1)的反需求函数曲线可知最大消费者剩余即为反需求函数曲线、价格坐标轴、数量坐标所围三角形的面积。
最大消费者剩余:120002002000002⨯⨯=美元但是生产者生产了产品,不可能什么都不卖,因此该最大消费者剩余不可能实现。
4)当价格π=1000美元/单位产量反需求函数曲线如下: 消费量:200010010q π-==总消费者剩余:1(10002000)1001500002⨯+⨯=美元 生产者收入:1000100100000q π=⨯=美元净消费者剩余:净消费者剩余=总消费者剩余-生产者收入 =15000010000050000-=美元 5)如果价格增加20%,则1000(120%)1200π=⨯+=美元/单位产量, 消费量:20008010q π-== 生产者收入:12008096000q π=⨯=美元 6)当1000π=美元/单位产量时,100q =需求价格弹性:110()110dqdq q d q d πεπππ===⨯-=- 7)如下图所示以需求为变量的反需求函数曲线:知总消费者剩余为一梯形,所以 总消费者剩余为:211111111(2000)(104000)5200022q q q q q π+⋅=-+⋅=-+ 总消费者剩余函数为:252000q q -+ 净消费者剩余为一三角形,所以净消费者剩余为:21111111(2000)(2000102000)522q q q q π-⋅=+-⋅= 净消费者剩余函数为:25q 以4)中当需求为100q =时检验,总消费者剩余:225200051002000100150000q q -+=-⨯+⨯=美元 净消费者剩余:225510050000q =⨯=美元 结果一样。
电力系统分析第六章新 72页PPT文档

如何计算?
6.2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和等值电路
一、同步发电机绕组等效电路
1、同步发电机的6个绕组: ♦ 有阻尼绕组的凸极式发电机
定子:有静止的三相绕组abc , 通过该三相绕组与外电 路连接,向系统供电;
转子:有与转子一起旋转的一 个励磁绕组 f、d 轴等效阻尼绕组 D 和 q 轴等效阻 尼绕组Q 。
旋转的矢量 F
来表示;如果定子电
a
流用一个同步旋转的通用相量 I 表
示,那么,F a 与 I 在任何时刻都同
相位,而且在数值上成比例,如图所示:
6.2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和等值电路
ia = I cosθ
ib
=
I
cos(θ
-120 o
)
ic = I cos(θ + 120 o )
根据三相线路的对称性:
ib= Im s in (ω t+ α --1 2 0 o)+
-t
Im 0 s in (α -0-1 2 0 0)-Im s in (α --1 2 0 0) eT a
ic= Im s in (ω t+ α -+ 1 2 0 o)+
-t
Im 0 s in (α -0+ 1 2 0 0)-Im s in (α -+ 1 2 0 0) eT a
6.1 概述
二、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的三相短路电流分析
1、无限大功率电源(又称恒定电势源):是指端电压幅值和 频率都保持恒定的电源,其内阻抗为零。 理解:1)电源功率为无限大时,外电路发生短路引起的 功率改变对于电源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而电源的电压 和频率保持恒定(对应于同步电机的转速); 2)无限大功率电源可以看作是由无限多个有限功 率电源并联而成,因而其内阻抗为零。
电力系统分析第六章

双绕组变压器有载调压:
当无载调压不论怎样选择分接头,低压母线的实 际电压总不能满足要求时,这时可使用有载调压变压 器.它不仅可在有载情况下更改分接头,而且调节范 围也较大,只是经济性稍差一些.
3.利用无功补偿调压:
并联补偿
原理: 减少无功流动,直接减少线路有功损耗,减少电压损耗, 从而提高电压 补偿容量的计算 设有下图所示模型:
第三节 电力系统电压调整
一.调压的必要性
1.电压偏移对负荷的影响
照明、电热、电动机、家用电器
2.电压偏移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功率损耗、电能损耗、设备绝缘、运行稳定 性、电晕损耗
二、调压的整体思想
1.什么是电压中枢点 中枢点: 大型发电厂的高压母线、大型变电 所的二次母线、有大量地方负荷的发电厂母 线 负荷点A 如下图所示:
QG1
P 1 QG1 1 Q
Q 1 QG2 1 Q
QG2
i n i 1
QGi
i n
P 1 QGn 1 Q QGn
QLi Q 0
i 1
确立了最优分布的等网损微增率准则然后由条件 列出方程组,解出各解,就可得到电源的最优分 布 3.注意: 当某点求出的无功容量超过了不等式的约束条 件时,应取这点的无功即为它的极限,然后由其 他点继续做计算求出无功功率
2 .调整变比K1、K2;
怎 么 实 现
3.改变功率分布(以Q为主);
4.改变网络参数R+jX(以X为主);
?
五.调压措施:
1.利用发电机调压 2.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3.利用无功补偿调压
1.利用发电机调压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第六单元习题答案

(1)母线A与B之间的线路断开P A = 2000AHP 严=1000』/VJ\IC A = 20 + 0.03P A = 20 + 0.03 x 2000 = SO美元/MWhMC B = 15 + 0.02R = 15 + 0.02 x 1000 = 35美元/MWh线路上的潮流用3 = O.Vir, A母线电价为80美元/MWh, B母线电价为35美元。
(2)母线A与B之间的线路处于投运状态,并且不会岀现输电容量约束限制。
由题意得:MC A =MC B⑴P A^P B = 3000A/n7(2)由(1) (2)式解得Pa = 1100iVir.P5 = 1900J/H\ 此时= 7T3 = 20 + 0.03 x 1100 = 53美元/MWh。
线路上潮流F AS = -900MJV, 负号表示从母线B传到母线A电能为900MW. (3)母线A与B之间的线路处于投运状态,并且不会出现输电容量约束限制。
但发电机B 的最大出力只有1500MW. P A +P B = 3000MW.P B = 1500J/F贝丹=lo003/II\ 可知:mi = MC A = 20 + 0.03 x 1500 = 65美元/MWh。
7TB =MC B = 15 + 0.02 x 1500 = 45美元/MWho则E E = -(1500 -1000) = 一500卜[\匕从母线B到A母线输送500MW的电能。
(4)母线A与B之间的线路处于投运状态,并且不会出现输电容量约朿限制。
但发电机A的最大出力只有900MW。
P A+P B=3000.UH\P A = 900MV,则刊=2100MIF。
TTA =]\IC A = 20 + 0.03 x 900 = 47美元/MWh。
7T B=》1C B = 15 + 0.02 x 2100 = 57美元/MWh o Fab = ~<Pb - Db) = -(2100 - 900) = -1200MW O从母线B到 A 母线输送1200MW的电能。
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第六章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

第六章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制订电价的基本原则 制定电价的理论方法 电价的计算方法 实时电价理论
第一节 制订电价的基本原则
《电力法》规定: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 合理补偿成本, 合理补偿成本 收益,依法计入税金,公平负担; 收益,依法计入税金,公平负担;有利于促 进合理用电和合理利用资源。 进合理用电和合理利用资源 在公平基础上,电价等于成本、利润、税金 电价等于成本、 电价等于成本 利润、 之和
表4 A、B、C厂避峰前后各时段的用电量情况
避峰前 用户 高峰 平峰 低谷 高峰 平峰 低谷 避峰后
A厂 厂
1.79
1.10
0.00
0.00
1.10
1.79
B厂 厂
4.66
0.26
1.84
0.00
1.46
5.30
C厂 厂
16.12
14.02
2.73
13.39
14.02
5.46
表 各厂避峰前后平均电价水平 (分/kW.h)
第二节 制定电价的理论方法
3、调节电价结构 (2)功率因数调整电价。 功率因数标准共分三档:0.9,0.85,0.8, 适用于不同的用电对象。这一电价政策在技 术上要求单独加装有功电度表和无功电度表, 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cosθ。根据cosθ高于 或低于标准的情况,按照电费调整表的要求 调节电价。
第二节 制定电价的理论方法
3、调节电价结构-供电、用电、调节 供电、 供电 用电、 (1)峰谷分时电价和丰枯分季节电价。 峰谷分时电价:将日负荷曲线按时间划分为
高峰、平段、低谷三个时段,或仅划分高峰、 低谷两个时段,实行高峰高价、低谷低价的政 策。国内的峰谷电价大多相差3-4倍。
第6章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的方法,不要求深入探究 。
8
I
➢ 2、等值功率法
R
P
仍以此图为例,在给定的时
cos
间T 内的能量损耗:
A T S 2 R 103 dt
0 V
--- (1)
简单供电网
Pe2q
Qe2q
1 T
T S 2dt
o
--- (2)
Peq :有功功率等效值 Qeq :无功功率等效值
Pg 2
两台机组并联运行
如何确定负荷功率在两机组间的 分配,使总的燃料消耗最小?
约束条件: 已知, 耗量特性:
Pg1 Pg2 PLD
F1 F1( Pg1 ) F2 F2 ( Pg2 )
求解, 目标函数: min(F1 F2 )
21
2、双机运行时的有功分配
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
Pg1
12
如图所示
V R1 jX1 S1
P jQ
R2 jX 2 S2
将上式分别对 P1 和 Q1 取偏导数,
并令其等于零
网络的功率损耗为:
PL
S12 V2
R1
S
2 2
V2
R 2
P12 Q12 V2
R1
P22 Q22 V2
R2
P12 Q12 V2
R1
(P
P1
)2 (Q Q1 )2 V22
第6章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研究内容: 在供应相同负荷和满足相同约束的条件
下,采用优化系统中可能的所有手段使运 行费用最小。
1
§6.1 电力网中的能量损耗
一、基本概念
供电量
在给定的时间内,系统中所有发电 厂的总发电量同厂用电量之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2
基本内容
6.1 简介
6.2 基于输电网络的分散式交易 6.3 基于输电网络的集中式交易
6.4 推荐阅读材料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3
6.2基于输电网络的分散式交易
在分散式或双边交易机制中,所有的电能交易只涉 及两个主体:一个购电者和一个售电者。购售双方 需要就以下内容达成一致,即交易数量、价格和他 们可能希望的其他附加合同条款。
• 由于此类输电权是在一个公共拍卖平台上购买的 ,因此交易方将可以方便地判断这一输电权附加 成本是否合理。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7
物理输电权
举例来说,可以假设图 6-1 中的发电机 G1 和负荷 L1 商定的交易价格是 30 美元 /MWh ,而发电机 G2 和负荷L2商定的交易价格是 32美元/MWh 。同时 发电机G3所提供电能的价格是35美元/MWh 。 • 很明显,负荷L2将愿意支付的输电权购买价格不 会超过 3 美元 /MW 。当输电权的价格超过 5 美元 /MW 时,负荷L1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 输电权成本帮助与发电商进行讨价还价,从而降 低交易价格。 • 输电权赋予持有者实际使用某条给定线路一部分 输电容量的权利,通常被称为物理输电权。
因为是双边合同,所以交易价格均由交易双方私下商 定。他们有必要向系统运营商报告合同涉及的电能传 输数量。 系统运行商要进行效验,如果A、B之间的可以输送的 功率数量少于500MW,系统运行商必须进行干预。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5
6.2.1 物理输电权
•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水平,系统运行人员需要选 择削减一些交易,然而这一问题非常复杂。 输电负荷减载程序应当考虑的因素的影响有: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9
并联支路
• I 可以沿着两条并联支路从 母线1 流向母线2,支路的 阻抗分 别是 zA 和 zB 。两节 点之间的电压差为: U12 = zA IA=zB IB 由于 I = IA+ IB ,得:
zB IA I z A zB zA IB I z A zB
并联支路中通过的电流与各条 支路的阻抗成反比。
13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示例
• 为了确保上述交易能够完全实现,交易者需要在线路 1-3 上获得 240MW 的输电权,在线路 1-2 和 2-3 上均取 得160MW的输电权。 • 在 线 路 1-2 和 2-3 的 线 路 容 量 分 别 只 有 126MW 和 130MW。由于约束主要是线路1-2的容量不足造成的 ,即使在没有其他交易的情况下, A 和 Y 所能签订的 合同数量最大也只能是:
Pmax = 0.5/0.2×126=315MW
理论上,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经过数次循环往复 ,交易者总可以找到双边电能交易与双边输电权交易 的最佳组合。但实际上,电力系统的约束远不止容量 约朿一种,双边交易需要交换信息的数量十分巨大。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11
示例
• 图显示了一个包含三条母 线的闭环系统。 • 为了简化分析,假设略线路电阻的影响。 • 下表显示了该系统的相关 参数。
支路 1-2 1-3 2-3 电抗(p.u.) 0.2 0.2 0.1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容量(MW) 126 250 130
第六章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0
基本内容
6.1 简介
6.2 基于输电网络的分散式交易 6.3 基于输电网络的集中式交易
6.4 推荐阅读材料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1
6.1 简介
• 研究输电网络对电能交易的影响 • 寻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规避输电网络引 起的交易限制与价格波动风险 • 简单地考察双边或分散交易 • 随后将转而深人研究集中交易或电力库交易
系统运营商要保证系统的平衡和安全,其职能有: • 通过电能购售平衡负荷与发电。在一般情况下, 这些平衡交易涉及的电能数量是很少的。 • 在无法通过其他手段保证系统安全时,限制系统 中某些节点的发电出力。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4
两节点系统中的双边交易
假设该系统中的电能均通过双边合同实现交易。
• 假设发电机 G1 与负荷 L1 之 间签订了一笔双边合同,由 G1向L1输送300MW电能; • 发电机 G2 与负荷 L2 之间也 签定了一笔电能数量为 200MW的双边合同。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10
并联支路
• 假设所有支路的电阻均远小 于它的电抗,得到: Z = R + j X ≈ jX • 同时忽略网络中的无功潮流 和网损。 • 并行电路中的有功潮流为:
xB F P x A xB
A
xA F P x A xB
B
反映有功注人量与支路潮流之 间关系的因子叫做功率转移分 布系数。
12
示例
• 假定发电机 B 希望和负荷 Y签订一笔数量为 400MW 的双边交易。 • 如果发电机B通过母线1将 400MW 的 电 力 注 入 系 统 ,而负荷Y从节点母线3处 获得同样数量的电力,那 么系统中两条路径I和II的 潮流为:
0.2 FI 400 160 MW 0.2 0.3 0.3 FII 400 240 MW 0.2 0.3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8
6.2.2 物理输电权存在的问题
并联支路 电网中的电流和潮流分布受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 律的约束。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某一节点的所有电流之 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所有电流之和;它同时也意 味着每个节点应同时保持有功和无功平衡。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任一闭合回路所有组成支路 上的电压降之和一定等于零;或者换句话说,并 联支路上的电压降相等。
• 交易性质(固定或非固定) • 交易向系统运营商申报的顺序 • 甚至可能是一些历史因素 但分散式交易机制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对经济效益
进行评估的框架,输电负荷减载程序因此无法权衡
各类交易的相对经济效益。
输电网络与电力市场 6
物理输电权
• 分散式电力交易的支持者认为,最好能提供这样 一种办法,它可以让电能交易方明确他自身是否 愿意使用输电网络。 • 以母线A处的生产者和母线B处的用户为例,在签 订合同时,如果他们不想看到自己的双边交易因 为阻塞而中断,购售双方就应当为该交易购买输 电系统使用权。